这道二元一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怎样做啊,求各位大神,要详细过程,谢谢

教案网权威发布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更多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0    B.1    C.2    D.3
1.教材第2页 问题1.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为0吗?
(3)2x2-x+1=0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
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 教材第3页 例题.
例3 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1.若(a-1)x2+3a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3.教材第4页 练习第2题.
4.若-4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________.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
教材第4页 习题21.1第1~7题.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那种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教师创造性地“教”应充分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上,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以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研究为前提的,它凝聚着教师的数学理解、数学感知、数学思考和数学加工. 对课标和教材研究得越深,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就越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内容来说,一些教师往往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理解和是否成为考点上,重视的是公式的运用,忽视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理解配方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
  一、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必要性
  因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配方法求解,所以这是一个通法,有规律可循. 如果我们不抽象、概括出一个数学模型,那么每次都要做重复性的工作. 抽象、概括正是数学学习留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方法.
  二、推导求根公式的教育价值是突出的
  1. 在思想方法上,求根公式的推导运用了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降次,通过配方法转化为可直接开平方的形式,推导过程中还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凝聚着数学的精髓和灵魂,尽管学生走上社会后,数学知识似乎渐渐淡忘了,但留存的应是那种铭刻在心头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式.
  2. 在解法上是多样的.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 ≠ 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人教版教材采用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配方的方法.
  因为a ≠ 0,所以可以把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a,
  得x2 + ■x + ■ = 0,移项,得x2 + ■x = -■,
  当b2 - 4ac ≥ 0时,得
  x + ■ = ±■, ①
  首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学生容易想到,而且易于配方.再深入分析可知,系数化为1后,易于发现a,b,c不是独立的变量. 再进行难点分析,公式推导过程中有两个难点:难点1是对b2 - 4ac非负的认识,需要分类;难点2是由①到②,化简■ = 2|a|出现“±”号问题. 难点1是不可回避的,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而对于难点2 ,也是不可回避的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思考1 难点2 是化简二次根式产生的,于是我们想到能否使得开方后等号的右边是最简二次根式. 事实上,当b2 - 4ac ≥ 0时,b2 - 4ac = (■)2,于是(x + ■)2 = ■ = ■ = (■)2,从而x + ■ = ±■. 这样就达到了回避难点2的目的. 这个方法很巧妙,但我们在逆用二次根式性质(■)2 = a(a ≥ 0)的同时,也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困难,因而我们又有了新的思考.
  思考2 难点2是化简分母■产生的,而字母a是由于配方产生的,那么能否设法在配方时不出现字母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于是想到了要使二次项系数变为a2.
  因为a ≠ 0,方程ax2 + bx + c = 0(a ≠ 0)两边同乘以a,得a2x2 + abx + ac = 0,
  配方,得a2x2 + abx + (■)2 = (■)2 - ac,
  即(ax + ■)2 = ■.
  思考3 欣赏之余,再认真审视一下解题过程,这个解法似乎并不完美,配方时出现了分数,因而再次产生了改进的念头,于是又有了下面漂亮的解法:
  对于ax2 + bx +c = 0(a≠0),
  ∵ a ≠ 0,方程两边同乘以4a,得4a2x2 + 4abx + 4ac = 0,
  配方,得(4a2x2 + 4abx + b2) - b2 + 4ac = 0,
  即(2ax + b)2 = b2 - 4ac,
  比较上述解法,思考3的解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解法简洁,并且揭示了判别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上述三种思考解法的独创性正是数学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三、公式自身的教育价值是多重的
  1. 从运算的角度看,公式包容了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全部六种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体现了公式的和谐统一. 各级运算的顺序自动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顺序. 开平方运算不是总能进行的,要根据判别式Δ = b2 - 4ac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如果有实数根,则由其三个系数来确定. 通过运算可以完美地解决根的存在性、根的个数、根的求法三个问题,可以说是“万能”求根公式. 它向我们展示了抽象性、一般性和简洁性等数学的美和魅力.
  2. 从方程的观点来看,当公式中的三个量为常数时,则它是关于第四个量的方程. 比如a,b,c为确定的数值时,它便是关于x的方程. 当a,b,c,x中不只有一个变量时,若视其中一个字母为变量,其余的为常数,则它是关于这个变量的一元方程;若视其中两个字母为变量,其余的为常数,则它是关于这两个变量的二元方程.
  3. 从基本量的观点来看,公式中有四个基本量,只要知道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 公式可变形为x = ■. 可见公式中只有三个独立的基本量x,■,■,因此知二可求一,这就是为什么利用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可求方程的根的原因.
  总之,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具有创新教育的内容,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地研究和推广,并提出异于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提高创造性教学能力,合理选择猜想、讨论、变式推广、多角度思考、批判反思等方法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