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材料是什么,如何对材料进行加工?

原标题: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是怎么来的?

很多考生对申论练习仅仅停留在做题的层面,很少有人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下面小编将从命题技术方面了解申论话题选择趋势、材料的取舍与布局、问题设置、赋分说明等等。相信对于广大考生做好申论题目是有很大帮助的。

申:申述、申辩、说清楚;论:就是论据、进行论证。申论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加于论证。公务员招录中申论就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度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公务员招录中申论的实质--------公务员的思维方式!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具备的智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这是一名合格公务员要具备的素质能力,那么,我们在招录选拔公务员的时候,是不是要考查这名应试者是否具备这些能力?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考查的就是这五种能力,所以公务员招录选拔要考申论,而且非申论莫属。

通过给定材料,要求作答。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

四、申论的题是怎么来的?

整体上说,申论选题取舍主要有两个个基本依据:第一,国家政策走向;第二,社会热点问题。第一个依据和第二个依据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政策一定是能够及时洞悉时代的发展变化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针对时代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来的。这个文件出台以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所有公务员申论考试都选择了文化、道德、社会心态等作为考试的话题。据我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考过的7次考试中,5次和文化道德相关。从国考到上海市考,从北京市考到江苏省考再到天津市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押题,在这个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的时代,作为社会人,作为公民,我们关注世道民心义不容辞。除了文化体制改革外,去年中央提出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口号也是针对党员干部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这些政策还多,大家要多读书看报看电视,申论考试的话题就在新闻里。除了文化体制改革外,去年中央提出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口号也是针对党员干部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这些政策还多,大家要多读书看报看电视,申论考试的话题就在新闻里。

申论材料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形象的材料,包括新闻热点,社会调查,民众访谈等等;一种是抽象的材料包括家政策,国外经验教训,专家学者论述分析。在选取材料的时候,命题人会根据不同命题设计的难度和自己的习惯有所侧重。一般说,如果考试难度系数较高,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形象的材料很多,抽象材料很少,这样可以考察考生的加工推理分析能力以及知识背景;一种是抽象材料特别多,这样可以考察考生的辨别能力。如果命题的难度系数低,抽象和形象材料比较适中,材料内容既不至于少到不够答题用,也不至于多到难以取舍。

为了让考生不至于完全不会答题,在设计材料的时候,会给一些材料直接抄,这类材料一般是那种比较抽象的材料。但是为了拉开分数差距,不可能全部都直接抄,一些材料需要归纳概括和抽象,还有有些需要推理分析。在设计材料的时候,命题人会把一些抽象的关键词剔出来,用一些比较形象的词替代;还有一些命题的时候会把关键句子删除,留下一些段落让考生将剩下的内容推理出来。如果想得到最保险的分数,抄到关键的材料就可以了,如果要得高分,一定要吃透材料内容,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内容。

材料布局方面,为了增加考试难度,一些命题会将材料的顺序故意打乱,将各种不同的材料交叉混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在抄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有全面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

3、问题设置和赋分说明

申论命题在设计要考虑到阅卷的可操作性,在设计答案的时候尽量减轻阅卷的麻烦和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申论命题会将题目客观化,尤其是前面的小题目,很多基本点是固定的。客观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材料;第二是常识,第三是逻辑结构。把握住阅卷标准就把握住了基础和根本,大家可以尝试着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如何来设计阅卷标准。

希望这些心得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学到申论答题技巧、方法和知识,了解申论命题方法和规律,更能够引导大家更多的去关注、思考社会问题。

原标题:【与您相关】这样“抄材料”,申论轻松80+

公考的江湖上有这样一个传说:申论高分者,十有八九是抄出来的!相信不少小伙伴第一次听到这一说法的时候,内心是无比纠结的——毕竟从小到大,老师一直教育我们,抄人家的东西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忌讳“申论抄材料”这个话题,因为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地抄写与加工,是申论的基本功。毕竟,申论不是高考语文,不需要各位考生都拿出诺贝尔文学奖的本领来。在这里必须提醒各位的一点是,申论材料中的大多数语句已经非常规范了,你完全可以发挥“拿来主义”,稍作修改即可。否则,申论历年来给出的近万字的材料是做什么的?油墨钱太便宜了吗?

好了,现在来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申论考试,该不该抄呢?答案很简单——抄!

那么,为何很多考生宁可绞尽脑汁地想,也不愿意抄现有的材料呢?主要在于他们对申论考试的本质存在错误解读:不少考生没有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认为申论答题要原创,要各抒己见,要特立独行。其实这是不对的。

申论考试的定义已经告诉所有人答案了——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考试。

对!你没有看错,考察的是分析加工材料的能力,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考试。我现在要问那些特立独行的考生了:哪里问你的看法了?哪里要你各抒己见了?哪里要你放飞自我展现个性了?所以啊,申论考试的实质是代命题人陈述观点,要听命题人的话。命题人的观点都在哪里呢?都在材料里!

既然回答了“该不该抄”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看新的问题——“怎么抄?”这时候有人要站出来了:“我确实抄了,但分儿还是很低啊!咋回事呢?”

我们核实了这类考生的试卷,他们确实抄了,但抄得“太老实”,简直是大写的耿直Boy/Girl!有考生甚至完全Copy了整个案例。这样的抄法,能拿高分吗?不能!

找到了原因,再让我们总结下应对策略。申论考试,如何科学地去抄?如何合理运用“抄写大法”呢?且看下文分解。

天下第一抄——“缺心眼”式

慢!这里的“缺心眼”不是真的要各位考生原封不动地一律照搬材料哦,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摘抄。当材料中已经给出比较准确和精炼的语句甚至是结论性表述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摘抄出来即可。

这里,各位亲爱的考生们一定要做个耿直Boy/Girl,抄写的时候越耿直越好,无需拐弯抹角,也不用自己再加工润色,更不能随意改变原意。

如何做个“缺心眼”的搬运工呢?我们要在仔细审题、确定材料范围和答题要求的前提下,熟练运用找关键词、提炼核心句和跳读法等阅读技巧就可以快速找到要点。答题时,去掉材料中的所有案例,描述性语句和数据分析,直接命中结论,越简单粗暴越见效!

天下第二抄——“冷漠”式

所谓的“冷漠”式,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只说重点,不跑偏,不赘言。申论答题的大忌之一便是“多而杂”式的表达,没有重点,纵然下笔千言,也难以让人信服。

因此我们在抄写申论材料的时候,需要学会概括性表达。而要想概括得好,平时就必须多积累答题经验和相应话术,做到熟能生巧。否则上了考场,就算你明白要概括着抄,也只能说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这些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在 5000 美元以上。2009 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46859 美元,日本为 38559美元,英国为 43785 美元。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明显差距,我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超过 1000 美元的时候,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09 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3315 美元。而且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上百年,如法国用了 115 年,瑞士用了85 年,英国用了 80 年,美国用了 60 年,而我国只用了 18 年(1981—1999 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概括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4万美元相比,差距甚大。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民生产总值低。

很明显,这个答案的抄写,尽管能够表述清楚,但还是很繁琐,且存在重复抄写的嫌疑。

下面我们来示范怎样“冷漠”地抄写,怎样科学式概括。

我国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

怎么样?够不够冷漠?够不够个性?够不够概括?够不够惊喜?

天下第三抄——“奢华”式

正所谓“低调奢华有内涵”。最后这一招“奢华式”抄写,指读透材料之后,总结根源性结论并高度精炼化。很多时候,申论材料会完全案例化,并不会直接将结论呈现给考生,想要“耿直”地抄材料是做不到了。这就需要我们“奢华”地抄写,学会总结、精炼,继而斩获高分。

为了确诊,2009年1月,张海超到了北京,随后的近一个月,他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煤炭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医院就诊,得出的结论也为“尘肺病”。但是,张海超就诊的上述各大医院,因为不是法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这些医院在出具的诊断结论中只能用“疑似尘肺”和“不排除尘肺”等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做了肺切片检查,上述医院均排除了肺结核和癌变的可能。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且前提是要用人单位出具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多种证明。

分析说明“张海超事件”中职业病诊断鉴定难的主要原因。

1.张海超因为没有去法律规定的职业病鉴定机构,所以鉴定结果无效,职业病鉴定难。2.职业病鉴定需要的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材料太多。

点评:乍一看,感觉好像很简练地抄写了,但其实只是把案例缩减化抄写了出来,还是没能摆脱案例的影子;同时根源性的问题没有概括抄写出,重点不明确。无法直击要害。

职业病防治法不合理,鉴定机构单一,缺乏鉴定的联动机制,手续繁杂。

今天分享给大家的申论“抄材料”三大法,如果能做到运用自如,就能真正地实现江湖传言,抄出我风采,抄出江山如画,抄出上岸凯歌。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申论答题基本功——抄写大法。早日考出高分,上岸成公,圆梦公考!漫漫公考路,掌握技巧,能够让你更快上岸,了解更多考试技巧,持续关注图图的文章哦~

壮士且慢 点个赞再走?

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了申论材料可以按照性质的不同分为理论性材料和非理论性材料。下面我们来讲解,按照内容划分为数据图表,事例案例,专家观点,相关做法,政策,干扰过渡型材料等等。对于这些材料我们往往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对待。

数据图表前后一般会有论点出现,这时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其前后的有效信息提炼加工,而数据图表本身选择略读。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数据非常简单,也不乏有让考生提炼加工的可能,需要考生灵活对待。

2.事例案例“挑”着看

事例案例需要我们进行筛选阅读,而并非不读。因为事例案例中会出现一些人物的观点和做法,需要分析加工。但同时由于事例型材料简单易懂,并且比较有趣,很多考生会在上面花费很多精力阅读,甚至干扰对政策理论材料的理解,所以这类材料一定挑着看,能够冷眼旁观,客观对待。

3.干扰过渡“学”着看

申论材料冗长复杂,是因为出题人放了很多干扰型的材料在其中,这类材料往往是对不相关背景的描述,或充当文章的一些成分。阅读材料时对于干扰过渡型的材料一定要懂得学着看,同时,这类材料也不乏是作文写作的素材,可以整理借鉴作为己用。

4.专家观点“辩证”看

这类材料需要理解观点的同时找准立场,分析证明。通常情况下申论中对待专家学者的观点最常考的便是辩证分析,所以当遇到此类材料时,加工提炼的同时要懂得辩证看待。

5.相关做法“仔细”看

对策是申论离不开的话题,无论答哪一类型题时刻想告诉阅卷人的都应该是本人具备一定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能够找到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而这些措施一部分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和经验自行发挥,另外一部分则来源于材料本身,这时不得不注意的便是相关做法这类材料,往往在这类材料中对于一些微观做法都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只要考生认真勾画,相信很容易找出。

申论试卷中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政策理论,但是这些内容绝不是无用的,如果能够理解好这类材料对于掌握整篇申论材料的本质,即文章主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就能够让考生宏观把控材料,在作文写作这一部分也便更能够得心应手,因此这类材料需要考生重视,并充分积累帮助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论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