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电商,在媒体化社交电商平台台里谁更重要?

原标题:一条VS二更:都是短视频的头部IP,究竟谁抄袭了谁,谁超越了谁

编者按:2016年堪称短视频风口,2017年,短视频江湖也越来越热闹。

2017年开年以来,网易云音乐称将重点突出短视频功能;李连杰创办短视频社区“街力”;腾讯宣布投入12亿元,扶持旗下企鹅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者,着重用在短视频领域……

但说起短视频,第一时间跃入脑海的一定是一条和二更,这两个短视频领域的尖子生。

近日,微信公号“地心引力工场”对比分析「一条」、「二更」两者在发展路径、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异同,

希望能从中,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

最近大家讨论的最多的两个关键词:知识经济、短视频。

说起短视频,脑子里瞬间蹦出的关联词一定是:一条、二更(而且两个词一定是同时蹦出来的)。

因为两家名字、logo 很相似,最开始都是从微信公众号起家,生产的视频内容、风格也极为相似。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一条」、「二更」经过先后几轮融资和战略调整,都已开辟了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将两者相提并论,似乎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即便有再多的相似之处,我们还是看到两个曾经像双生儿般的公众号,渐渐越走越远,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条」凭借着自身巨大的流量底盘,开始探索 “生活物质美学” 电商;

「二更」借助原先的视频制作、营销能力,开始了短视频产业内的平台化道路。

今天,场妹就本着一颗金灿灿的八卦之心,为大家对比分析「一条」、「二更」两者在发展路径、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异同。

希望能从中,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

● 2014 年 2 月,徐沪生从《外滩画报》离职,并快速获得了百万元天使投资;

● 2014 年 9 月 8 日,「一条」在微信公众平台创办订阅号,以每天一条的节奏,发布原创短视频;

● 9 月 24 日,刚创办 15 天的公众号「一条」,粉丝数量达到 1010727 ;

● 2014 年 11 月,「一条」拿到挚信资本数百万美金 A 轮投资;

● 2015 年 12 月 18 日,独立美食频道「美食台」上线;

● 2016 年 5 月,「一条」开始推出电商产品,2 个月左右便积累了数十万买家;

● 2016 年 7 月 8 日,「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对外宣布,公司已完成 B+ 轮融资,由 CMC 领投,创伴、飞马旅跟投;

徐沪生称,「一条」上线不到两年,现基础用户 2000 万,日活 100 万,目前「一条」的日收入近 100 万,公司现金储备近 2 亿。

● 2016 年 8 月,一条 APP 上线,APP 在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电商平台,立志成为“移动端的无印良品”。

● 「二更」的前身是一家传统的传媒公司,主要业务是帮助电视台制作外包节目,帮助广告客户和品牌主制作广告片;

● 2014 年 11 月,「二更」在微信公众平台创办订阅号,每晚发布第一条原创视频;

● 2015 年 4 月,「二更」正式注册成立 “杭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5 年 5 月,合并自媒体大号「深夜食堂」(后更名为「二更食堂」),完成了品牌的双平台融合;

● 2015 年 8 月,「二更」开始了平台化转型,由内容创业团队转变成一个内容生产平台,立志于服务视频内容创业团队和创业者;

● 2016 年 3 月 18 日,「二更」正式对外宣布完成 A 轮融资,投资方为基石资本与真格基金,融资金额超 5000 万人民币;

● 2016年,「二更」开始与全国各地的传统视频团队合作(或直接收购),拓展近 20 个全国城市站,并且开辟了 “更日本” 和 “更北美” 两个全球站;

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 2014 年 11 月,「二更」刚开始玩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一条」的粉丝数量早已突破 100 万(2015 年底突破 1000 万)。

两者都是在公众号上发布原创短视频,视频调性也十分相似,难免有很多人会觉得,「二更」这是在模仿「一条」。

但是在两者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之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场妹不得不说,哪怕一开始面临内容同质等诸多问题,但只要明确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发展路径,就有机会开拓完全不同的市场。

一条:“生活、潮流、文艺” 的短视频

最初设置有 9 个视频栏目:“隐世小店”、“达人厨房”、“型车骑士”、“发现中国个性酒店”、“叶放说茶”、“男士型格”、“城中潮客”、“美谈”、“独立设计”、“中国建筑新浪潮”、“艺术现场” 等。

当前来看,「一条」曾有意要将内容更加垂直细分化,但在开设「美食台」之后,貌似并没有其他大动作。

目前「一条」上的内容大多围绕其电商业务展开,视频栏目的概念被削弱。

二更:生活美学类原创短视频,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

最初设置有 3 个视频频道:二更视角(“身边人”、“手艺人”、“设计师”、“时尚咖”、“城市录”)、二更乐活(“好店”、“玩法”、“足迹”、“隐形菜单”、“地道风物”)、二更公益。

当前,「二更」在内容方面的布局主要围绕地域,以及各类垂直领域展开(比如综艺、汽车、时尚、旅游、体育等)。

从一开始的内容定位来看,两者十分相似,都是专注于生活美学类原创短视频,视频内容大多以美食、时尚、建筑、设计、艺术等等。

视频风格也基本上是定位文艺、高端,镜头语言相对缓慢、沉着,讲究美学概念(另「二更食堂」定位情感类内容,这里不作对比)。

之所以一开始两家都定位高端视频内容,是因为很多时候用户愿意转发,并不是因为内容有趣、实用。

而是这个内容体现了转发者的境界和品味,它能够帮助我们塑造自己期待中的社交人格。

一条:18 至 38 岁,具有良好教育程度,注重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

二更:北上广深的轻熟女,追求品质生活,接受过城市文化洗礼,拥有一定消费能力。

内容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属性。

所以在这个部分,两者有很大相似性: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受过良好教育、追求生活品质。

但由于「二更」是由「二更食堂」+「二更视频」合并而来,因此,在性别这一项中,二更会更加倾向女性(女性是当前市场的消费主力)。

一条:多渠道分发 + KOL 撬动特定圈层用户 + 早期广点通红利

首先,从上面这张「一条」官网截图中,我们能直观了解到目前「一条」视频的主要分发渠道。

除了主阵地微信公众号之外,还有新浪微博,以及传统视频门户网站:优酷、土豆、腾讯。

除了这些线上渠道,「一条」也在线下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包括出租车上的车载视频,以及线下餐厅视频等。

在最初 0 到 100 万粉丝的过程中,除去以上渠道的大范围分发,「一条」能做到如今的用户体量,还有两点非常关键的因素:广点通、KOL 转发。

最初「一条」的视频分为 9 个栏目,每一个栏目都有其所针对的目标人群。

「一条」打通了这些圈子内的 KOL(利用人脉或者直接付费) ,促进他们的转发,以撬动特定的用户圈子,再从小圈子出发,影响更泛圈层的用户。

至于广点通, 「一条」在创立初期就拿到了百万投资,这些钱足够支撑他们大手笔地去投广点通。

最关键的是, 2014 年正值广点通投放的早期红利期,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只有几毛钱。

早期的「二更」微信公众号运营,大致上也是依靠内容本身的传播力、广点通投放、渠道分发等方式积累种子用户。

但是后期开始商业化、平台化战略之后,「二更」整合开拓了自身所有的渠道资源,并把它总结为上图所示的 “1+T+N+S” 全渠道运营体系。

根据「二更」官网数据,目前已覆盖的线上、线下分发渠道一共 200 多个。

包括今日头条、微博等新闻资讯、视频类APP;腾讯、优酷等主流视频新闻门户;Facebook、Twitter等海外渠道;小米盒子、华数盒子等OTT,以及航空公司机上屏幕、城市地铁、公交巴士等线下屏幕。

其中,微博、微信,以及头条号,依旧是「二更」最主要的 3 大内容分发平台。

关于分发渠道的对比,场妹想说,看上去「二更」的触角比「一条」伸得更广,但这其实是由两家不同的产品战略所决定的。

「一条」的未来战略重心在电商,而且目前「一条」的粉丝体量已经达到千万级别,前期用户积累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渠道并不是它发力的重心。

相比起来,「二更」的未来战略是做短视频生态平台,发行、内容、营销是其作为平台所需的三大核心能力,而渠道资源的整合在其中尤为关键。

一条: “生活物质美学” 电商

「一条」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电商。

上图来自「一条」文章底部截图,文中明确写到,目前「一条」的合作形式有:广告合作、电商合作。

也就是说,品牌方在合作时,既可以选择单纯在「一条」上投放广告,支付广告费用;也可以将商品入驻到「一条」的商城中,通过销售分成的方式来开展合作。

虽然不论是「一条」还是「二更」,都希望开拓更独特的商业模式,但是依托巨大流量优势的广告业务,仍旧是目前最成熟、并且不可放弃的一种变现方式。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一条」的电商业务。

商品分类:服饰美妆、数码家电、图书文创、家居生活、美食厨房

从去年 5 月份开始,「一条」每天推出电商新品,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电商销售额就轻松突破 1000 万,不到两个月便积累了数十万买家。

目前,能搜罗到的电商入口有 3 个:微信公众号、APP、微博。

「一条」创始人徐沪生曾对外表示,「一条」现在的电商模式很简单:

在大陆、台湾、日本、北欧等地挑选优质的独立品牌、设计师产品,然后再把它推荐给自己的用户。

2016 年 5 月份数据显示,「一条」的供应商约有 1000 家。

「一条」做电商,瞄准的是当前国内市场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这一波红利。

不一味追求低价,只看重格调和品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完成这样的观念转变。

但是「一条」是否能做成它预期中 “移动端的无印良品” ,目前还尚未可知。

不过,有趣的是,场妹发现「二更」CEO 李明曾对「一条」的商业模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一条」的模式是吸引精准用户,通过电商形成购买,完成商业闭环。这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但我仍旧对它在整合供应链方面的能力持保留意见。”

「二更」在产品战略发布会上,也曾公开表示,不会轻易尝试电商:“内容创作和电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要做好供应链的整合等等并非易事。”

目前「二更」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 + 与平台中的视频团队联合招商。

除广告之外,「二更」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和视频团队联合招商,帮助他们商业化、推广运营、品牌授权。

「二更」的前身曾是一家传统的传媒公司,2014 年用户数量急剧下滑之后才开始尝试新媒体。

因此,在尝到了新模式带来的甜头之后,「二更」把眼光瞄准了过去跟他们一样的传统视频团队,孵化符合他们特长的内容,为他们提供分发渠道、营销资源等等。

根据 36氪在去年 9 月公布的(对李明的)采访资料:在与这些地域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二更」本部的视频产量只占总量的 20%,有 50% 是各地分公司制作的,有 30% 完全是合作方做的。

场妹先试着给大家画了一个简单的商业流程图:

不断寻找优秀视频团队、扩展多元化产品线(包含综艺、娱乐、旅游、美食、财经等十多条线),「二更」在平台化发展过程中,还做了很多的努力:

2015 年 8 月,「二更」宣布启动全国 “二更伙伴” 计划,推进与合作视频团队的紧密合作;

2016 年,「二更」宣布将成立 “新媒体视频联盟” 和 “全国高校影视联盟” ,深入各视频团队在内容和品牌领域的合作,组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大区域公司。

随着平台化的一步步深入,「二更」在短视频领域的产业链布局还将深入到技术、人才、供应商、资本等板块。

对此,场妹表示非常期待。

三大项对比下来,场妹并不想说究竟谁更成功,谁的模式更牛逼,一切都还有待市场验证。

但是从两家不同的发展路径中,我们能够看到新媒体领域的无限可能。

很多团队最开始的阵地都是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做出一定的声量之后,便开始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

「开始吧」的众筹模式,「一条」的电商模式,「二更」的生态平台,这些都是从微信公众号(或者我们说新媒体)中衍生而来的。

只要能够准确发掘自身的内容优势、商业价值,就能够创造足够的富有想象空间的未来。

最后,「一条」和「二更」,你更看好谁呢?

  追求美,是现代人年轻人的第一生产力,为了更美一点,红男绿女们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除了护肤和化妆之外,修图也是发照片之前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而说到修图,就不得不提到这个国民级的修图软件——美图秀秀。

  8 月 8 日,美图在北京召开战略发布会,以「美和社交」为主题,公布了下一个十年策略。美图公司十年来,依靠美图秀秀起家,吸引了大量用户,占据了美化图片的入口,一说起美颜 App,那么第一个想起的肯定就是美图秀秀。

  以工具起家,转型社交的公司并不少见,或者说公司想要做大做强,涉足社交领域就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在战略发布会上,CEO 吴欣鸿表示今年将会全力打造优质社区,并在明年探索更多更新的社交形式,去达成用户的和利润的增长。

  此外,美图最终确立了以美颜产品、社交产品、和智能硬件产品三大事业群为核心的战略。美颜产品继续耕耘美图秀秀,打造更好用的美图工具。社交产品则是美图社区,将承载未来美图用户所有的社交需求,而智能硬件产品将把美颜从软件落地到硬件,打造软硬一体的服务体验。

  十年最大改版的美图秀秀,都有哪些改变

  9 月 20 日,美图秀秀新版本全量上线。新版本最大的不同就如 8 月份美图 CEO 吴欣鸿所说,社交需求被提到了最高的优先级。「美和社交」这两点,都分布在新版美图秀秀的首页。

  新版美图秀秀的首页不再只是「美图工具」的天下,现在这些工具按钮被挤到了首页上方,有一半的面积被美图社区所占据。而在最底部,美图秀秀还加入了极为类似社交软件的底栏,并分成了首页、关注、消息、我四大板块。所谓主打社交就是社区功能被加入到了顶级导航中,不需要再进行跳转。

  首页的就是我们开屏后进入的板块,实际上美图在首页中还将社区的优质内容进行了垂直分类,比如拍照修图、美妆、网红店、旅行等等,有些像微博的分组浏览。

  对比社交软件上来说,美图秀秀将社交中依靠数据算法的推荐内容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通过这些数据算法将优质内容推荐给用户,用户感兴趣的可以再进行关注。

  被关注的社区用户所产生的内容,则会在「关注」功能页中出现,而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内容是其他软件的「首页」。对比 Instagram 来说,关注页更像是 Instagram 的首页,这中间的差别是首页内容究竟是交给用户控制还是算法控制。而抖音等产品的成功已经告诉了大家,精确的算法的确能更行之有效。

  我想大家也都注意到底部那个「加号」了,和社交应用一样,这个 Post 发内容的动作也被加入到了顶级导航,你可以随时将喜欢的内容分享到社区,而发布栏展开后被「挤到头顶」的修图工具按钮也再次出现,修图和分享被打造成了一个双向贯通的通道,也正应了「美和社交」这个主题。

  最后值得一说的还有美图秀秀加入了直播的大阵营中,和想象中美妆博主占据半边天不同,直播内容还是以才艺表演为主,甚至还有直播「吃鸡」游戏的。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这些直播的内容源都是来自美拍,而在美图秀秀里也并没有主播的入口,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观众存在。未来美图秀秀和美拍可能会进一步打通,进行内容和资源的联动。

  美图秀秀十年最大改版更新实际在全量上线之前已经分批推送给了不少用户,到 9 月 9 日已经有约 30% 的用户用上了新版。根据美图的数据来看,All in 社交的战略也确实带来了粘性提升,核心用户平均每天浏览 20 分钟社区,13 次刷新信息流以及 50 次图片或视频浏览。社交模块的整体活跃度提升了10倍以上。

  从数据来看美图的社交之路算是开了个好头,但还有很多人不明白社交对于美图的战略意义。

  美图要做社交并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为什么做社交,要不要做社交,这对于大公司和小团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在阿里来往确实失败之后,甚至把整个微信的界面都照搬到支付宝里去做社交。一个「钱包」为什么做社交,是很多人想问马云的问题。同样,也有很多人想问吴欣鸿,一个修图工具为什么要做社交?

  为什么做社交,我们先回到美图的用户来说。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截止到5月底,美图秀秀的安装保有量高达 2.14 亿,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用户量,但是从用户的打开次数和停留时间来看,工具类软件的尴尬在美图秀秀上依然存在,因为工具的作用就是用完即走。

  而做社交,对美图秀秀来说有着几点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点就是能够增加用户粘性。作为社交巨头,相信大部分用户每天使用手机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会泡在微信里,而你用微信的时间越长就越离不开它。对于美图来说这也是希望达成的一点,希望用户在使用中能够更久的停留在美图秀秀之中,增加用户的粘性。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将修图和分享的渠道在内部打通是必不可少的。吴欣鸿所说要做中国的 Instagram 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点,在社交产品具备一定规模后,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入驻。比如你看到一个美颜大神,关注TA之后,在羊群效应下用户群就会越来越大,而在社交产品中,头部用户带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火箭少女101成员杨超越、yamy、紫宁已经入驻美图秀秀,带动粉丝活跃和社区氛围。一直以来美图公司善于娱乐化营销和明星合作,后续或将有更多明星用户入驻社区成为头部用户。

  第三点则在于美图的其他产品,虽然像美拍、美颜相机等产品一直在增长,但和美图秀秀没有产生更多紧密的联系,用户在不同的 App 中跳转还是有很大割裂感,所以不如将这些独立产品进行差异化战略,比如美拍定位于泛知识短视频社区,新产品 WIDE 作为横屏短视频应用主打电影质感,美颜相机定位大众相机入口,新上线的氧气相机面向追求「更自然更质感」的年轻用户等等。而美图秀秀自身则承载用户本来的社交需求,并全面平台化。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来看,美图秀秀的用户量很大,但用户变现方面却一直不如硬件产品线,究其愿意还是作为工具属性,其商业化形式过于薄弱,用户明显可感知的地方就是开屏广告。而在转型社交之后,美图可以通过社区达成更多的合作形式和变现手段,包括广告合作也可以更软性质量更高。最后社区还将成为生态的核心,将美图打造的生态环衔接起来,并未以后更多增值服务比如电商平台等做准备。

  不过社交之路无疑不会是一帆风顺,甚至是一路艰难险阻的,体量如 Google 都困与社交苦苦挣扎,美图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不容易,不过吴欣鸿已经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正如他在给美图员工的信中说道,「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这是《碟中谍 6》里的台词,也是吴欣鸿想掀起的一场风暴。

  不过美图只是个借风者,真正的风暴,还需要足够的用户来催生。毕竟,这是一个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掌握了未来的时代。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刘翌:名片小程序为什么值得追捧

最近做名片小程序的公司特别多,都在做同一款产品:智能名片。

所谓智能名片,是在名片小程序的社交功能之上,前端融合电商、网站主页功能,后端加上分析。访客进入名片小程序后,行为轨迹被记录。名片主透过数据就知道哪些人对自己公司感兴趣,可能成为潜在客户。而且名片一旦被转发,就可能帮名片主获客。作为这个工具的赋能者,名片提供商可以按软件的逻辑按年收服务费,因此盈利前景向好。

今年6月,做智能名片的“早鸟”加推科技公布了、聚贸、易唐网、大龙网、敦煌网、全球速卖通、eBay、亚马逊、Wish、兰亭集势、DX、米兰网、环球易购、有棵树、棒谷科技、傲基电商、执御、小笨鸟、安克创新、新华锦、百事泰、通拓科技、价之链、跨境翼、思维电商、爱淘城、前海帕拓逊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社交电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