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你上班的所做的工作和你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成正比吗?

青春很昂贵,有限的时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焦点】没到中年危机就放弃?实际上你的努力应该和你的收入成正比。

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一则“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消息引发关注。没想到,有网友表示:7个月太长了……

今年820万毕业生已经正式告别校园。

第一份工作往往既是转型期又是迷茫期。

#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

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人们的第一份工作往往不是职场人的理想工作,平均在职时间会随时代变化显示出递减的趋势。

报告显示,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为3年半,90后为19个月,而95后更是在职7个月就选择辞职换工作。

“洞察”还发现,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呈现显著的集中化趋势,超过1/3的95后毕业生进入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而第一份工作往往都不是职场人的理想工作,日后转行比例逐年增高。

与此同时,第一份工作的行业选择却呈现出显著的集中化趋势,学生毕业后越来越热衷于进入时下最热门的行业。

对于90/95后来说,最热门的行业分别是互联网和金融,这前两大热门行业共吸纳了超过1/3的95后毕业生;而在90后毕业时,这一数字还只是1/4。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换工作?

对于现在的90后以及新进职场的95后们来说,换工作并不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

相比于70后的情怀和务实,80后的奋斗和创造,90后的一代人因为父辈们的努力已经有了不错的家庭条件。因此,在面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时,更看重的是自我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个性”。

因为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很多时候对于他们频繁的跳槽,如果是目标感非常明确的“任性”,其实不算坏事。

小编身边有个朋友,也是个在别人眼里频繁跳槽的人,她在4年的时间里换了3份工作,她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的“跳槽史”,反而告诉我们:“找工作,我更看重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

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有非常明确的规划,虽然看似跳槽频繁,但始终选择的都是类似的职能岗位,每次上手都很快,每次跳槽都很成功,不仅加了薪,还离她的目标越来越近。所以跳槽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向盲目的跳,然后越跳越迷茫,甚至越跳还越不如从前。

但是有些迷茫中的年轻人就有可能面对这样的风险。在他们的一系列选择里,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完全不清楚自己感兴趣的,合适且擅长的究竟在哪里。

这样的年轻人不少,他们身上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职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洞察”报告指出,90/95后们频繁且短暂地更换第一份工作,一方面在于他们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则会更快做出其他选择;加之如今获取职业信息和机会的渠道越来越快捷和便利,更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落差。

此外,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更多的职场人选择辞职并非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言不合就辞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裸辞”。

图片来源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18~35岁的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

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访者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

哪些岗位“闪辞”率高?58同城招聘曾发布职场“闪辞”专项调查,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医药,金融,房地产成为毕业生“闪辞”重灾区;从地域看,一线城市的“闪辞”比例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就岗位而言,销售、收银、后勤、保洁“闪辞率”最高,文案策划、新媒体“闪辞率”也高达32.35%。

看到调查结果,不少网友淡定表示:这并不奇怪,还有更短的……

企业代表则表示,确实如此:

还有人说这不能全怪95后吧,有些工作活累工资少,干嘛不辞职

小编想举个例子:稻盛和夫是日本一位著名的实业家,他是京瓷、第二电电(现为KDDI,你没看错就是这个名字)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拥有成功,是因为他懂得自我改变,懂得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公司任职。他在工作中的压力很大,而且感觉每天做着无用功。他厌烦、痛苦,觉得是在勉强自己。

后来,他发现一味觉得工作难做、感到难受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帮助。于是他开始改变,尝试用热爱和全神贯注的心态去投入工作。

那段时间,是他逼着自己对工作产生“热爱”。后来,他渐渐地在痛苦之中产生愉悦感。因为改变,或者说某种程度上逼自己一下的改变,他击破了很多难题,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那句鸡汤: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就像上述坐标系:X表示努力的程度,Y表示收入。

我们看到红色的箭头,越努力收入越高;看似我们看到黑色的箭头,越不努力,收入越低。但是问题来了,即使黑色箭头的不努力,也比红色收入高。

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富二代或者天赋好的人、运气好的人,他们根本不需要努力,只要不捣乱就比我们大多数人过得好了。

我们看看绿色的箭头,这个的努力程度比红色低,但是收入比红色高。我们看到一个学霸、或者天赋异禀的人,他们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比不上富二代,但是架不住别人天赋异禀,效率超高或者运气超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努力,可以在你目前的生活中增加一些收入。本身大部分人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学历、普通的资质、普通的见识和普通的智商,干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这个时候你努力一把,考一个证书、多干一份兼职或者是努力升职。收入是显然易见的增加的,就好像红色的箭头一样。

然而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绿色箭头,找到了方法、方向、途径去努力,并以此为提高收入的基础。

小编认为,不论怎样工作,换不换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好的状态是:你的努力程度和你的收入成正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入和付出成正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