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但是,但又习惯独处的人,是不是很矛盾

最近才关注到一个耸人听闻的案件,一个14岁得小孩,举报自己所有得亲人侵害了自己,且当地机关付诸行动,将她得全部亲人绳之以法。那个事件发生在2008,然而时过境迁,刑满出狱得母亲和其他犯案人员要联名申述,述求自己蒙冤。

当记者把这个消息发到澎湃新闻时,一片哗然,引来不同得回向,又谩骂声,指责该记者不应该报道此事,让该案受害人二次受伤;也有人支持,认为记者得职责是报道新闻事件真相,从该案本身来看,了解下来后,第一感觉是手脚冰凉,惊呼人性得泯灭和道德沦丧,是什么时候到了这个地步?但是3秒后回归理性,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故事为真,那么着家人与那些村民老师得道德真的回到了原始社会,极其黑暗,这个地方得文明需要政治,也是地方文化部门得严重实质使然;如果这个案件为假,背后得始作俑者是谁?受益人和鬼手是谁?其中案件得疑点重重,网上已经罗列呈现,

一个人的伤害和一群人得伤害,乃至国家得伤害,孰轻孰重?不仅要深思,这个事件爆料后真的是对小女孩得二次伤害吗?我看未必,假如她是当年饱受亲人这番折磨,大家肯定会无比同情她,施出友爱得手,谴责迫压其亲人得禽兽行为。那么那些不支持公开得人,打着不能受害人再次受害得幌子,那么我想问,现在受害人真的过得好吗?如果她当年撒谎了,她后悔了,她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最亲的人带来这么大得伤害,他想忏悔,这难道不是给他一个机会,回归人性得善从而可以回到自己亲人身边吗?虽然当年她是最弱小的个体,但是恶魔的手往往能抓住的恰恰是最弱小的个体来残害更多的人,其次随着她的亲人们个个锒铛入狱,她这10年来真的就过得好吗?只想说人性本善,我中华5000年出现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我想泱泱大国的利器不是坐视不管的吧!最后无论真假,请还原真相,我辈方能心安,社会方能安宁!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是一个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强的人。

我同时也非常喜欢独处,二者交替进行使生活充满了乐趣。

从小我们都是在集体生活中长大的,从呀呀学语就上了幼儿园,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快乐地成长。

等到开始懂事的年龄就进入集中学习阶段,高中的时候我就集体住校,大家扎堆蜂涌般地冲过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

进了大学还是集体住校,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一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一个什么观?所以我就被塑造成了一个“三观”正常的好孩子。

工作之后就茫然了,没有老师带着我们往前走心里感觉空唠唠滴。

单位的领导都挺忙,他们讲话也经常只讲一些空话、大话,中间还经常夹杂着一些假话。

在单位我就喜好热闹,害怕孤独,没事情干的时候就找人瞎扯。

每到节日和年末,喧嚣过后就是茫然,有几次突然发现自己岁数不小了,恐惧顿袭心头。

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开始了对话,进行自我的内心引导和梳理,感觉特别好。

定期反思调整就成为我人生的必修课,触摸到了人们所说的灵魂。

心灵感悟是自发的,寻找迷失的另一个自我。

我分裂成了两个小人,可能一个是灵魂,另一个是肉体,二者合一就构成了现在的我。

有句名言好像是说:“停下脚步,等等灵魂”,别每天忙忙叨叨地把灵魂给丢了。

还是得安排固定的时间,定期检查更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实,阅读和写作就是非常好的方法,静心潜读,对照前人(包括现人)积累的经验,调整和充实自己。

用手划拉划拉写写字,固化思考的过程,形成身心的统一。

独处需要独立的场所,思绪不受打扰,如果能有独立的住所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创造条件,比如拿一台苹果电脑到星巴克之类的地方,做沉思状。

小河边或山崖旁也行,不过要注意安全,一但想不开就会有危险。

一个人想啊想,满脑子都是空白,这就进入了独处的最高境界。

这是对大脑和心灵的休眠,人是有自我免疫系统的高级动物,有些毛病其实不用吃药,休息一下就好。

心理医生的催眠术就是这个道理,计算机系统装的太多,就容易乱码宕机,办法就只有一个“重启”。

美好的人生从“发呆”开始。

社会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统统都是雾霾,刮一阵风就散了。

人活的是过程,除了生与死其它的都不重要,离开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所以能做点啥就做点啥,不做也行,别添乱。

社会交往的核心是你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换位思考是社会交往的出发点,别人需要的就是我存在的价值。

想到这里我心里就坦然了许多,独处完了,出来活动一下,交往交往为别人做点事。

记住别违法,坏事咱不干,互惠互利的事情最好。

独处是积攒能量,社会交往是释放能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习惯独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