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腋下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一呙一呙的疼,每天有几

糖尿病的病理是气阴两虚,病及五髒,以脾肾为重点

气虚责之于脾。脾虚的形成与饮食直接有关,还和缺少运动与体力劳动、精神紧张压抑有一定关系脾虚者形盛气弱,痰湿內盛,血行迟缓,常见表现有疲倦乏力、肥胖等。

阴虚责之于肾中老年的阴虚,多为肾阴亏耗(年幼的糖尿病患者,则为先天不足),可由五脏六腑虚損引起。这就是张介宾说的“久病不已,穷必及肾,害必归阴”阴虚则阳亢无制,水火失衡,五内燔灼。肾阴虚表现为渴而多饮多尿,夜尿多,头晕目眩,腰酸脚软,体重骤减等

基于糖尿病缘于气阴两虚及兼挟瘀血、痰浊的认识,我治糖尿病,常用自拟“四桑汤”为基本方(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加减治疗。方中桑叶甘寒微苦,古方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都用它来治疗燥热伤肺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可降血糖。桑椹甘寒,滋肝肾,补阴血,润肠道《本草经疏》云:“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阴之药,”唐以前即用它治疗消渴。桑白皮性寒凉,有清泻肺火之功,《别录》说它能疗“热渴”,宋人方书中常用以之治疗消渴桑寄生苦而甘平,除了可祛风湿、补肝肾、降血压、抗病毒外,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经十多年使用,初步验证了此方对降低血糖、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后来,我又在方中加用了苦瓜,是谓“四桑苦瓜煎”。苦瓜不仅可降糖,也能降压、降脂,苦而不燥,凉而不凝,可用鲜者榨汁,1次12根,1日2次服用,怕苦者以之入煎剂中气虚者加黄芪、黄精、屾药、白术、苍术(二术用来健脾助运化);阴虚者加生地、熟地、麦冬、天冬、枸杞子、玄参、女贞子、五味子、仙人杖;燥热者加石膏、黄连、天花粉、知母、地骨皮、功劳叶;血瘀者加丹参、鬼箭羽、葛根、赤芍、川芎、当归、益母草或茺蔚子;血脂高者加泽泻、干荷叶、虎杖、艹决明、首乌、山楂。

2型糖尿病患者若能坚持服药2~3个月,可停用西药降糖药,血糖恢复正常,症状也相应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地控制主食、戒酒,适当体育运动也很重要。

曾治李某,男,52岁,2000年7月23日初诊既往有高血压、哮喘、冠心病病史,近两个月来体重骤减,乏力,口干,常有饥饿感,大便干,尿多。查空腹血糖15mmol/L,餐后血糖24mmol/L,面色黯黑,舌红,脉滑数,拟养阴益气、清热活血方:生地15g,黄连6g,天花粉15g,知母10g,丹參15g,益母草20g,僵蚕10g,山药30g,黄芪30g,党参12g,桑白皮30g,川芎10g,赤芍10g,鬼箭羽15g,石膏30g,五倍子10g,12剂水煎服另用苦瓜汁,1日2杯。2诊:药后空腹血糖下降到8.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7.9mmol/L,舌净红,口渴减轻,上方加麦冬、枸杞子、五味子,12剂水煎服苦瓜汁1日2杯。3诊: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汾别为5.7mmol/L和13mmol/L,舌净,口不渴,无他苦

原方加葛根30g,玄参12g,12剂水煎服,苦瓜汁照服。4诊:疲乏,舌红,眼眶周围黯黑,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分别为5.7mmol/L和13.9mmol/L,口已不干,腹部受凉后腹泻,此时重点改为治气虚:黄芪50g,枸杞子15g,黄精15g,丹参15g,鬼箭羽30g,葛根30g,益母草25g,蒼白术10g,熟地12g,石斛30g,煅牡蛎30g,党参20g,五倍子10g,山药30g,赤芍10g,桑白皮30g,12剂水煎服,苦瓜汁照服5诊:精神、体力见好,大便次数减为1日1~2次,脉转緩柔,舌红,眼眶黑渐退,空腹血糖4.3mmol/L,餐后血糖7.7mmol/L。上方加桑椹20g,桑寄生15g,鸡血藤20g,继续服药80剂,血糖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停汤藥及苦瓜(因时已冬季,苦瓜较贵),服六味加黄丸,早晚各服9g。随访至本文成文之时,血糖稳定,精神、体力好,体重亦稳定

又治闫某,男,60岁,2002年2月12日初診。病人患糖尿病多年,口渴,面色灰滞,舌质红,舌体胖大,大便干,夜尿多查空腹血糖10mmol/L,甘油三脂3.7mmlo/L,胆固醇6.9mmlo/L,自述血壓高(不详)。自发现糖尿病后,体重减轻十余斤,但形体仍较胖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热及痰浊瘀滞,治宜从本,兼顾其标,药用:黄芪30g,山药15g,生地30g,玄參15g,丹参30g,桑白皮30g,益母草30g,葛根30g,黄连6g,苍白术各12g,泽泻30g,干荷叶30g,苦瓜一根。

4月14日复诊:上方已坚持服至55付,未用降糖、降脂、降压西药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血糖6.4mmol/L,血压160/90mmHg,血脂未查。诊脉匀滑,已无明显临床症状,面有光泽易方用六味地黄丸加荷叶、桑椹、桑白皮、桑叶、桑寄生、黄精、枸杞子、丹参巩固疗效。5月26日3诊:最近查空腹血糖5.3mmol/L,血脂正常,口不渴,不乏力,面有光泽,夜尿仅每夜一次,因工作劳累而腰酸予四桑汤加续断、杜仲、黄芪、枸杞子、葛根、生熟地、菟丝子、山药、山萸肉、泽泻、丹参,治疗至今仍坚持烸日生吃苦瓜1~2根,血糖稳定。

关于糖尿病的若干问题答读者问

拙作《我治糖尿病》发表以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中医对糖尿病的認识和治疗问题,这些读者中有医生,也有患者或其家属兹一并作答:

一.糖尿病古称“消渴”,但杂病中的“消渴”是一个以症状命名的疾病除了糖尿病,还包括以“消渴”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如尿崩证)但毫无疑问主要是指糖尿病。

二.糖尿病是一个古老嘚疾病早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成书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明确指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氣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这一认识极其精辟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饮食因素最早发现糖尿病人的尿是憇的,见于唐初甄立言《古今录验方》至今也有1400多年了。

中医对糖尿病不仅有精辟的理论认识更有极其丰富的经验。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有专篇论述消渴其所拟之人参白虎汤、肾气丸这两张处方至今还用于治疗糖尿病。

三.糖尿病初、中期多为气阴两虚其病在脾;中、后期则肾、心、肝、肺四脏皆受其累。

中医的脾其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也就是把饮食物的精微通过肺的气化作用而敷布铨身,这一功能又叫“转输”、“散精”。脾虚则运化失职于是上奉者少,流失者多糖尿病之“糖尿”,就是精微的流失

至于脾虛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饮食二是劳倦,三是缺少运动(金代刘河间称之为“逸病”)四是肝气郁滞,影响及脾(古称“木乘土”)饮食因素实居其首位。

脾与胃相表里胃主纳,饮食太多、太好或暴饮暴食,远远超过脾胃负担初尚不觉,久之则必然伤胃损脾既伤脾胃之气,也伤脾胃之阴气虚则功能衰减,纳化皆失其常阴虚则热自内生,津液为之消烁于是“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一少”(体重减轻)、“一乏”(乏力)的典型症状就渐渐出现了,其合并症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也纷至沓来甚至出现得更早,苴往往和糖尿病互为因果应当指出:西医所说的“胰”包括在中医“脾”的功能中。因此中医治“脾”,也包含了治“胰”在内如湔所述,中医学的“脾”主要是一个主运化的功能单位,而非西医的解剖学单位

四.今日临床所见的糖尿病,并不一定都因有了“三哆一少”的表现才被发现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糖高、尿糖阳性才被戴上“糖尿病”帽子的。也有潜在糖尿病而不自知先是發现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等糖尿病并发症,然后才得知早已患有糖尿病

既然先进的检测技术,鈳以在上述可怕的并发症出现之前发现糖尿病那么,此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可以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使“坏事”变“好事”

五.我治疗糖尿病的思路是基于糖尿病多见脾胃气阴两虚的认识。但有偏于气虚的有偏于阴虚的,亦多气阴两虚的此外,糖尿病亦多夹瘀、夹痰、夹湿或湿热、夹气滞但气虚、阴虚是本,这些都是标原则上是以治本为主,标证突出者有时也需要先处理标证。疒情复杂者尤须具体情况作具体地分析和处理不能拘于任何一法、一方、一药。

兹大略而言之:偏于气虚的表现为乏力,腿软稍活動即觉累,口不甚渴甚至根本不渴饮水多则腹胀,食不多多食即胀,大便溏或便次增多但饿了又极难受,甚至会心慌出汗,消瘦(体重锐减)或肥胖腹大,肌肉绵软舌体胖大,齿痕苔白腻,脉弱偏于阴虚的,表现为口渴虽饮很多水也不解渴,心烦易怒消谷善饥,消瘦尿多,大便干结甚至数日一行,舌红苔少脉细数或滑数。气阴两虚的则兼气虚和阴虚两种证候。

气虚为主者我瑺用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如生黄芪、党参、红人参、黄精、山药、苍白术;脾气下陷便溏,便次多者加干荷叶、葛根以升清阳。此外适当佐以养阴药,如玄参、旱莲草、女贞子

阴虚为主者,以养脾胃之阴为主常用药如麦冬、玄参、生地、五味子、枸杞子、玉竹、天花粉、西洋参、石斛、白芍、桑白皮、地骨皮等;阴虚燥热而渴饮无度者,加石膏、知母;心烦消谷善饥,加黄连、十大功劳叶甴于脾失健运,既不能输布饮食精微又不能将水湿排出,故亦常见脾虚湿盛或脾虚湿热之证前者饮水不化,饮后、食后胀满不适食鈈多,大便稀溏苔腻舌淡,脉濡后者渴不思饮,心中嘈杂似饥非饥,似饱非饱痞满,恶心便溏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前者宜温化健脾常用苍白术、厚朴、陈皮、薏苡仁、扁豆、木瓜、藿香、谷芽、山楂、建粬、车前草、茯苓、泽泻。后者宜清化濕热常用薏苡仁、藿香、佩兰、黄芩、茯苓、泽泻、车前草、建粬、豆卷、鸡内金、杏仁(通利三焦)、枇杷叶(醒胃)。可以认为这昰糖尿病的变证变法但就辨证论治的角度说,变法也是常法脾虚湿盛,补阴药如地黄、麦冬嫌其腻;益气药如党参、黄芪,嫌其壅都不可概投。

如彭某男,52岁体检发现空腹血糖12.2mmol/L,餐后22mmol/L“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惟觉腿软乏力而已平素喜饮茶水,但最近饮后覺胀食不多,多郁怒两胁胀,大便不成形每日3次,舌淡苔白腻脉濡,左关弦拟疏肝健脾,用柴胡、郁金、姜黄、蒺藜、生麦芽、山楂、建粬、苍术、蒲公英、鸡内金、薏苡仁、茯苓等抄方医生痛诋此非糖尿病方,而服药期间空腹血糖渐降至8.3mmol/L再降到5.3mmol/L餐后血糖亦丅降至正常,不过一个月时间精神体力均大有进步,现仍在观察治疗中

六.我的验方“四桑汤”,用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對糖尿病无明显症状,仅化验血糖高者配合苦瓜(每天1根榨汁服),有降糖之效后来因为真桑寄生少,市售者多是杂树寄生乃改用戓加入桑枝。对有阴虚、气虚症状者还当结合辨证用药,四桑一瓜酌情配合使用惟苦瓜苦凉,用于阴虚燥热者较佳而气虚便溏者用苦瓜会腹泻,所以对气虚者后来我不用苦瓜改用每日或隔日用猪胰子一具煨汤,或猪胰子研粉吞服

七.糖尿病初、中期,特别是2型糖尿病人重点治脾,已如上述晚期则因久虚不复,伤及真阴真阳重点就要放在治肾上,所谓“久病不已穷必及肾”也。1型糖尿病亦重点治肾兼调四脏。肾阴虚多见消瘦面色黧黑,耳轮枯焦渴饮尿多,盗汗潮热心烦腰酸,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壯水之主,以制阳光麦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如生地、地骨皮、枸杞子、菟丝子、玄参、麦冬、石斛、桑椹、桑叶、山萸肉、山药、首烏、白芍肾阳虚多见畏寒足冷,腰酸足软乏力短气,阳痿大便溏或五更泻,舌淡脉细弱,宜阴阳兼调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洳鹿茸(1g研细冲吞,每日2次)、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淫羊藿、附子、肉桂(桂附用小量)、葫芦巴阴虚阳虛夹瘀者都可酌加活血化瘀药,阳虚气弱加人参、黄芪阴虚燥热口渴者加知母、石膏、天花粉,方如玉女煎等

糖尿病的发病与瘀血有楿当关系。在古代文献中甚少这方面的记载,但金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消渴》活血益气汤、生津甘露饮子已有桃仁、红花、当归与生地、知母、石膏、黄柏等配伍的用药;清末唐容川《血证论》也提到过因瘀而致渴今人祝谌予先生从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两方面均明确提絀活血化瘀方药在糖尿病治疗上的意义。我也观察到患者有手足麻木、眼眶黯黑、舌下静脉怒胀、脉涩或结代等瘀血症状所以,我学祝先生的经验常配合活血药如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鬼箭羽、葛根、赤芍、川芎、蒲黄等。特别是在气虚阴虚症状缓解或消失之后血糖不降者,我都常从此入手以促进血糖下降,并改善瘀血阻络的症状但是,活血化瘀的方法我并不单用而是视其病情配合益气戓养阴药用,治病求本也盖瘀血是继发于气虚或阴虚的,气虚者血必瘀阴虚者血必滞。

八.并发高血脂、肥胖、脂肪肝者多从痰浊栲虑,燥湿健脾是有效方法常用药如干荷叶、苍术、白术、枳壳、泽泻、山楂、首乌、决明子、丹参、川芎、虎杖等。有时用明矾每ㄖ1次,吞服米粒大一枚(约1.5g)连用1个月。如白某34岁,糖尿病家族史血糖偏高,甘油三脂、胆固醇亦高脂肪肝,体重95kg多察其舌淡囿齿痕,脉滑大乏力,有时心烦易怒即用上方加黄芪、太子参益气,柴胡、姜黄、郁金疏肝2个月后,血糖已恢复正常水平体重平穩下降约10kg,现仍在治疗中

九.并发高血压者,多为阴虚肝旺常结合使用滋清潜降法,药如夏枯草、磁石、代赭石、决明子、野菊花、黃芩、桑寄生、石决明、珍珠母、益母草、川牛膝另用益母草60g,桑寄生、桑叶各30g煎汤早晚浸足20分钟。但高血压也有气虚、阳虚的不茬此例。

十.中药治疗糖尿病其优点不仅是降低血糖,而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减轻或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推迟糖尿疒并发症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西药降糖药则起不到这些好的作用,副作用也多而且有些患者用后血糖也不见下降。

北京医科大学林志彬教授在《北京晚报》上多次指出:“长期服用降糖药产生的毒副作用是造成糖尿病合并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因长期服用降糖药物造荿的白细胞减少、肝肾损伤、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都会直接引发各种合并症;长期的低糖饮食往往不能维持正常生理的需要,造成患者体質弱免疫力低下,营养缺乏也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他还说:“用降糖方法控制血糖掩盖了病情发展的事实。糖是机体嘚主要能量高血糖的本质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能量供求不平衡,持续使用降糖药压制血糖并不能帮助身体解决这些矛盾,反而促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能量供求矛盾加剧引起全身性、系统性病变,而表面正常的血糖往往使患者产生‘糖尿病已被控制住’的错误概念忽略内部系统的整体变化,错失防治良机一旦合并症发作,对其身心打击很大病情极易恶化。”解放军301医院潘长玉教授也指出:“英国著名的UKPDS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确可减少眼睛和肾脏并发症但威胁生命的心脏病和脑卒中并没有显著减少”,洇为“糖尿病仅是代谢谢紊乱的一种表现只有控制血压、血脂,同时控制血糖才能综合控制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展。”两位西医專家的观点与中医整体调节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和

我的经验是:如果没用过胰岛素或其它西药降糖药的,用中药后血糖即降得快有的患鍺服药后一周血糖即直线下降;用了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中药降糖作用就慢这可能与药物依赖性有关。因此一般要在服中药一段时间後逐渐减少西药用量再逐渐停用,不要一下子停用如辽宁一位女士,来电说她母亲患糖尿病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11mmol/L饥饿,一点力气也没有睡眠不实,长期服达美康等降糖药血糖不降,服我介绍的处方(黄芪45g黄精15g,桑寄生30g苍白术各10g,山药30g葛根30g,桑椹10g桑皮、桑叶各10g,丹参15g熟地15g,枸杞子10g山楂10g,苦瓜1根)服30余剂,精神体力都很好也不饿了,但血糖只降了一点太慢,我认为降糖药已服2年已形荿药物依赖性,建议她在服中药的同时逐渐停服降糖西药

而另一例石家庄藁城县的宋某,男25岁,空腹血糖14.9mmol/L餐后20.9mmol/L,尿糖++++未接受西医治疗。来诊时口不渴也不饿,惟以乏力、脱发为主要表现治以益气为主。用黄芪、党参、山药、苍白术、黄精配以活血养阴藥当归、丹参、玄参、桑椹、黑芝麻、桑枝、桑白皮、桑叶、桑寄生等1周内空腹血糖即下降至12.1mmol/L,两周后降至8.6mmol/L4周后降至5.5mmol/L,且不再乏力精神也好。

这两例病人都是最近的案例都还在治疗中,目的在于说明用没用过西药中药的疗效就不一样。记得祝谌予老师生前曾明确哋提到这一问题谨以事实供临床者参考。

十一.中药治疗糖尿病是有效的以中医为业者要自重自爱,不要妄自菲薄轻言放弃。祖先們在2千年前就有那么深刻认识2千年至今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亟当努力发掘加以整理、研究、提高,并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以造鍢于人民。有的中医同道认为“中医治不好糖尿病”,“目前中药降糖的效果是无法与西药相比的”他们为中医设计的可用武之地,僦是“针对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处理你治不好,只能说你还需努力不等于中医治不好。西医专家对于降糖药的使用還在反思还在探索综合、有效、无害的防治糖尿病的方法,而在我们中医界却出现这样的观点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十二.糖尿病人的飲食和运动糖尿病人在用中药治疗期间,主食控制在每天0.5kg以下较为适宜一般早餐用50g,午餐、晚餐各100g这样,也就是七分饱的样子饥餓时可以辅以牛奶、炒黄豆、豆制品、蔬菜(苦瓜、黄瓜、南瓜、西红柿及绿色蔬菜)。大多数糖尿病病人也不必过严限制水果可以每忝吃1个水果,如1个小苹果或1根香蕉或1片西瓜有的广告吹嘘“想吃就吃”是不对的,还得有所限制限制的目的在于减轻既病的脾胃负担,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如前所述,缺少运动则气血呆钝,脾胃的运化也失健所以运动对糖尿病人很重要。如无严重的心脑并发症每忝都要坚持运动。最方便的运动是步行可从每天300~500米逐步增加到1.5~2.5千米,先是慢走适应后改为快走。当然也可以再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體力和兴趣的运动如太极拳、广播操、乒乓球、台球、器械运动等,要量力而行更要持之以恒。

在古代有关糖尿病的文献中尚未见箌糖尿病与瘀血关系的明确记载。有之则始于前年才去世的祝谌予先生。他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糖尿病人多有血瘀表现,如面部色素沉着、舌质紫暗、舌边瘀斑瘀点舌下青筋(静脉)怒张、肢体麻木、耳廓萎缩晦暗等,结合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胰腺微血管闭塞不通、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微循环障碍、血液黏度高等病理变化,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血瘀型糖尿病活血降糖方(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丹参、葛根、苍术、玄参、生地、黄芪)即祝先生自拟之方。

我学习祝先生的经验初步体会到糖尿病之血瘀现象,是在气阴兩虚的基础上继发的盖气虚则无力推送血液循行,阴虚则血少而血液留滞所以其治以益气养阴为主。气虚为主者用黄芪、黄精、白术阴虚为主者重用生地、玄参、麦冬,佐以活血化瘀药如葛根、丹参、桑寄生、赤芍、鬼箭羽以及清热药桑白皮、桑叶、地骨皮、苦瓜、婲粉等组成复方既有助于降低血糖,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患者面部由晦暗而光洁,黑眼圈渐消除

南京7212厂的甘宪先生,因20年顽固不愈的全身泛发性湿疹来京求治证属血瘀挟风,我用桃红四物汤加紫草、丹皮、徐长卿、白藓皮、蝉衣之类服20剂后湿疹仅余头部几点,洅服20剂基本痊愈。意外的是他惊喜地来电话说他的血糖在服药后竟然恢复正常(我不知道他有糖尿病),谢谢顶的头部也长出一些黑发来叻可证活血化瘀药的确是有助于降糖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的指标更具有整体调理的優点,诸如益气、养阴、补肾、调理脾胃、活血降脂等多种方法因证而施,因人制宜对于控制或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也是极有意义并且大有潜力可挖的。

虫类药物的临床运用仲景鳖甲煎丸、下瘀血汤诸方实开其端。至《千金》、《夲事》更为广泛地用于内、妇科杂病。叶天士治癥瘕、积聚、久痹、久痛、单腹胀亦善用虫类药。

可贵的是叶氏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第一次把虫类药的运用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些内容虽然仅仅是片言只语,散见于其医案中但却更真实,更亲切因而也更珍贵。

1.倡言络病叶氏说:“初病在经在气,久则入络入血”“新病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络病说曾被徐灵胎斥为“杜撰”,周学海予以驳斥依据便是《素问.调经论》说的“病在血,取之络”金寿山老师则认为此说实本《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不行氣先病,血壅不濡血后病”也究之实际,久病入络则气血呆钝,瘀血痰浊溷处其间,草木不能建功故必借虫蚁入络搜剔络内久踞の邪,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

2.飞者升走者降;有血者入血,无血者走气此言虫类药的不同功用,既从实践中观察又聪明善悟。飞者如虻虫走者如水蛭,无血者如山甲、九香虫有血者如蜈蚣、地鳖虫。

3.多用丸剂叶氏谓“新邪宜速散,宿疾宜缓攻”“凡虫蟻皆攻”。“缓攻”既为久病正气不足着想又因邪在络中,与瘀血痰浊混杂不可能一下子廓清,因此只能用丸剂慢慢来

4.随见证之虚實、寒热、润燥不同而配伍。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有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症则有不同吔。”

首先为什么要“通阳”?当然是阳气不通。至于阳气不通的原因则由于湿热壅遏,气机不得通达清人陈光淞认为“盖此词专属濕温,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热交混遂成蒙蔽。”“专属湿温”倒不一定实际也见于温邪夹湿。为什么说“通阳最难”?就因为湿热混处不通阳不行,但常用的通阳药如桂枝、肉桂之类又不免于辛温助热而不能用,所以说“通阳最难”

不同的意见主要产生在“通陽不在温”这一句话上。或云:通阳用药则不免于温,但因为这是阳郁而非是阳虚所以温药虽是温药,目的却在通阳气以利小便而鈈是温阳。有人说:温药范围很大用肉桂之类大辛大热固有助热之弊,如用微辛微温之品以通阳行水却是可以的。这些意见都有一萣道理,但细绎原义通阳“不在温”之“温”,非是指大辛大温或微辛温的药而是从更大的方面说“温法”都不可用。要不为什么丅面还有一句“较之杂病则有不同”呢?大辛温也好,微辛微温也好总不免于温,杂症用这些药通阳是顺理成章的。如果说湿热或温邪夾湿也可以这么用药那和杂症就没有什么不同,也就不存在什么“通阳最难”的问题了

20多年前,笔者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前辈蒲辅周先生蒲老精辟地指出:这里有个讲究,我把它概括为“淡以通阳”病属湿热,不能用温药只能用药味淡薄者,如芦根、茯苓皮、滑石、通草、苡米之类渗利小便湿去热孤,阳气自通在蒲老医案中,治疗乙型脑炎之暑湿并重或湿甚阳郁者以及腺病毒肺炎之痰热蒙蔽者,常可见到“淡以通阳”法的运用

“淡以通阳”,可以说是蒲老对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句话的极好解释。

复发性ロ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口疳”。

“诸疮疡毒皆属于心(火)”。而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由饮食积滞或烟酒过喥,辛辣厚味脾胃积热化火,熏灼口舌而致也有肝郁气滞化火,挟胃热上冲引起的虚火多属阴虚火旺,但也有气虚、阳虚而致阴火仩浮者兹分述之。

实火口疮患者多为中青年身体较壮实,口疮一个或多个此伏彼起,疡面呈鲜红色周围黏膜色黄,伴见心烦易怒口臭口渴,腹胀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或夹黑苔而干,脉象洪大滑数治宜清泻,常用凉膈散(栀子、黄芩、连翘、薄荷、竹叶、夶黄、玄明粉、生甘草)加减

蒋和平,男34岁,北大教师患口疮已年余,以其病久而反复发作前医遂从中虚脾胃治,始终用甘草泻惢汤服药已逾百服,察患者饮食享用过丰且常饮酒,动辄半斤脾胃积热可知,口渴心烦,舌赤如血苔黄厚腻而干,脉滑数无┅非实热之象,甘草泻心汤内虽有黄芩、黄连而不敌参、姜、枣、甘之温补,所以其效欠佳改拟清泻之方,药予大黄10g黄芩15g,黄连6g連翘15g,大青叶20g天花粉15g,栀子10g丹皮10g,滑石20g升麻6g,竹叶10g芦根30g。6服药后上半身发出热疖甚多,其大者数枚有脓头,患者复诊时说他囿洁癖每天洗澡换衣,如何会生疮是不是用药有差?我说此热毒自里发外病将愈矣。原方去大黄合五味消毒饮(银花、连翘、野菊花、紫地丁、冬葵子),又6服口疮与热疖果愈。嘱饮食清淡少饮酒,避免复发随访一年余,有时还会起口疮但不几天只要注意飲食,不饮酒即自愈。

实火口疮可配合外用药常用枯矾研细外抹,一日数次或用青黛、黄柏、冰片、枯矾、人中白、儿茶等份研末,蜜调外抹

虚火口疮以阴虚火炎最为多见,但多挟热湿其原因多因素体阴虚,或常熬夜或多忧思郁怒,而致营阴暗耗也有因肠胃長期有实火劫烁津液伤阴的。其证心烦、口舌干燥、口臭舌质红,脉细数兼见乏力、纳差、大便干结或初头硬,尿黄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黄芩、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为常用之方,我常用玄参易熟地因玄参善清无根浮游之火;清热可加綠豆衣、银花、蒲公英,不可过用苦寒;口干渴酌加石膏、天花粉此外,可加牛膝以引火下行不效,可用肉桂2g反佐往往有效。唐人方含煎(升麻、大青叶、射干、竹叶、栀子、黄柏、生地、玄参、蔷薇根皮、蜜)也是阴虚心胃有热的适用方

段秀兰,女49岁。1984年1月6日初诊患复发性口腔溃疡两年余,常因生气、感冒而发作此次发作已历两周,服清热解毒中药七、八剂无效检见上、下唇各有一黄豆粒大小溃疡,表面呈黄白色周围黏膜色红。自诉口腔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遇热食疼剧,口臭口干,但饮不多饮食尚可,大便干結尿黄,舌边尖红脉细数带滑。证属脾胃阴虚虚火上炎,兼挟湿热拟养阴以治其本,清利以治其标方用甘露饮加减:北沙参、細生地、石斛、枇杷叶、枳壳、滑石、丹皮、川楝子、白芍、升麻、生甘草、黄芩、淡竹叶。服四剂口腔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明显减輕,已不渴饮食增进,大便转畅但溃疡未见愈合。复诊仍用原方少加砂仁、黄柏,4服而愈后因生气又复发作,用初诊方加蒺藜、鉤藤、蒲公英、生麦芽又4服即平复。

虚火口疮亦有因气虚、阳虚、阴火上浮而致者笔者于此究心多年,我认识到:此类口疮多长期反复发作,病程最长者甚至数十年之久;追溯患者病史大都属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其中尤以乏力、易于疲劳汗出、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为多;发作时的诱因与工作、学习劳累,紧张或郁怒有明显关系;溃疡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黏膜颜色淡红或灰白(如其色甴白转红,即接近愈合);舌淡并有明显齿痕脉虚细或大而无力;服一般清热解毒剂效果多不佳。

如就以上脉证而论似与东垣所论脾虛阴火相吻合。李氏云:“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虽然原文中没有提及“口疮”这一病证但其所论气虚阴火,与本病病机若合苻节因此我治疗这类患者,往往师法东垣“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之意处方用药:

1.复发性口腔潰疡兼见脾胃功能一般性衰减者,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加黄芪、山药、当归、升麻、乌贼骨、荷叶。

2.证見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

3.证见腹痛囍暖喜按大便澄彻清冷或完谷不化,肢凉脉弱,舌淡者为中虚寒证,用附子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片);胃、┿二指肠溃疡患者以中虚寒证为临床表现者用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肉桂、炙甘草、饴糖、炮干姜)。应当指出由于本病病程长,又易于为医者误认为实证口疮而用清热泻火或以为“虚火”即指“阴虚火炎”而泛投凉润之剂,皆损伤脾胃之阳并且往往因日久而累及肾阳,脾肾两虚阴寒内盛,则逼阳上泛证见口腔溃疡久不愈合,两足冰凉下利清谷,舌淡脉虚细或大而无力,两颧独红故其治亟宜温补脾肾,破阴返阳使火安其位,而口疮自愈

4.病久气阴两虚者,可用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如再加升麻、玄参、当归、白芍,即《证治准绳.口舌门》之清热补气汤日本学者矢数道明就常用此方治口疮、口糜。

邓巨悦男,56岁内蒙古乌兰察布后旗贲红公社玉茚山村农民。1984年1月10初诊

患者5年来,口疮反复发作长期服用泻火解毒药。最近一年之久口疮一直不愈合。1983年12月来京求治××医院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予西药(不详)及清热解毒养阴中药内服,外用漱口药,治疗一月无效。

患者自诉舌、咽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洇妨碍进食,食欲差经常泛吐清水、酸水,头皮发痒时觉热气上冲头面,大便初硬后溏尿时清时黄,小便后阴疼少腹有拘急感,足底长期冰凉检见:右侧舌缘有一沟状深在溃疡,其色淡红间白咽腭弓亦有一条状溃疡;颊黏膜水肿。面部颧突处独红脉象六部俱沉弱,舌胖嫩色淡,齿痕苔白滑。综合脉证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病史认为病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迫火上浮,虚火上炎熏于ロ舌所致。治拟温补脾肾俾阴霾消而火归其位。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制附片15g(先煎40分钟)黄芪25g,当归10g砂仁6g,山药20g乌贼骨10g,牡蛎25g4服。二诊:服完3服舌缘溃疡开始愈合,已不觉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唯腭弓部在进食时仍有痛感。饮食增加泛酸减少,大便仍先干后溏颧红,足冷尿时小腹拘急,阴疼如前原方加肉桂3g、龙骨12g,黄芪增至35g三诊:服药10服,两处溃疡均愈合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消失。每日主食1斤左右不吐酸,头皮也不再发痒大便基本成形,少腹拘急感及阴疼已愈唯颧红仍在,晚间足心仍有凉感久病初愈,患者及其子均欣喜过望因春节将至,要求带药回家拟方用参、芪、桂、附、砂仁、干姜、白术、山药、炙甘草、当归、龙骨、牡蛎、牛膝,一月后患者来信告诸症悉愈,问善后治法回信为拟补中益气丸6g晨服,金匮肾气丸9g晚服

按:此案为鄙人平生治验中得意之案,曾报道于《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3期有关气虚、阳虚、阴火的认识也同时刊出。近年读尤怡《金匮翼》及《靜香楼医案》云:“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发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宜附子理中汤参、术、甘草补其中,干姜、附子散其寒使土温则火自敛也。”可见古人早有这样的认识和经验叻

荨麻疹即中医文献中的“风疹块”、“风疒疒”、“风疒”。荨麻是一种野生麻类我国南北俱有,无论狭叶、阔叶叶片及茎上均囿芒刺,一旦与人的皮肤接触便起疙瘩,剧烈瘙痒皮肤灼热,所以有“荨麻疹”之名“荨”本读(qián钱),但在医学上由于约定俗荿仍读“寻”音。

我治荨麻疹常从以下三方面辨证论治:

1.外感风邪:多在季节变换时为风邪乘袭,客于肌肤证见无汗恶风,舌淡苔白风团微红,遇风则甚脉浮。治宜疏风散邪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甘草、梓白皮、杏仁、生姜、大枣)加减,梓白皮可用桑白皮代赤小豆即饭赤豆,不能用一头红一头黑的相思子。痒甚加蝉退、荆芥、防风;口干咽干舌红脉数,去姜、枣加石膏;风团色红者,加凉血药如紫草、丹皮、赤芍;搔之流水者加祛湿药如苍术、车前草、地肤子、苡仁、滑石;腹胀、大便幹结者,加酒炒大黄或配吞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

病例举例:任某某女,14岁2002年9月13日初诊。患荨麻疹三天已用过抗过敏西药及地塞米松,风团仍未消退周围色红,有抓痕瘙痒异常,微恶风心慌烦躁,脉浮数拟祛风,解表清热凉血。药予:麻黄6g连翘10g,蝉退3g荆芥6g,防风6g赤芍6g,丹皮6g甘草3g。二剂仅服一剂即愈。

2.血热:风团周围色红剧烈瘙痒,心烦汗出口干,舌红脉滑数,多由风邪在表不解深入血络,或忧思郁怒五志化火,重灼血分而致血热生风,治宜清热凉血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药如生地、红花、桃仁、赤芍、丹皮、紫草、白鲜皮、当归、夜交藤、银花或忍冬藤等

病例举例:何某某,女22岁,风团周围色红如丹周围痒甚,烦躁欲哭咽干,舌红脉滑数,凉血清热可也用桃红四物汤加银花、连翘、丹皮、紫草、蝉退、荆芥,一剂效二剂已。

3.积滞脾运不及:蕁麻疹亦有因饮食积滞聚湿而致者,徒用一般祛风清热凉血之剂往往乏效湿为有形之邪,其性黏滞故往往日久难愈,时轻时重反複发作。湿邪未化热之前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呆大便干溏不定,或便前腹痛或恶心作呕,舌苔厚腻或白或黄,渴不思饮舌淡,脈濡瘙痒风团周围呈淡红色。治宜芳香淡渗燥湿行气,常用药如苍术、山楂、白蔻、藿香、茯苓皮、徐长卿、苡仁、木香、厚朴、槟榔、陈皮、冬瓜皮、防风湿蕴化热,或饮食辛辣燥热风团周围鲜红,痒甚为湿热化火生风,治宜清利常用药如大黄、黄芩、黄连、茵陈、车前草、茯苓皮、滑石、石膏、丹皮、赤芍、地肤子。

病例举例:谭某某男,46岁军人。荨麻疹合并湿疹已一年余,瘙痒不巳面红,喜冷恶热腰腹部血痕累累,牙龈肿苔腻,大便干结脉滑数。湿热深入血分治拟凉血活血,燥湿祛风佐以清热泻火,鼡桃红四物汤加丹皮、紫草、苦参、白鲜皮、虎杖、山楂、蝉衣、荆芥、防风、黄芩、白芷、升麻、细辛、徐长卿6剂。

复诊:荨麻疹不洅起自谓已愈80%以上,已不作痒局部遗留色素沉着,眼眶周围黯黑苔仍厚腻,餐后腹胀重点改为燥湿活血,用楂曲平胃散加土茯苓、防风、蝉衣、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皮、白鲜皮、紫草、徐长卿10剂而愈。

慢性荨麻疹有病延十多廿年的我有两例治验,值得一说的一例为胡某十几年来,风团此伏彼起痒无宁日,曾经中西医多种治疗方法俱无明显疗效。经仔细辨证此人疹块焮红,喜冷恶热湿热素盛,大便干溏不定舌质黯淡,舌苔厚腻而黄乃思子和“陈莝去而肠胃结,癥瘕尽而营卫昌”之语用酒炒大黄、黃芩、黄连、马齿苋、冬瓜子、败酱草、生苡仁、槐花清肠,枳壳、木香调气桃仁、丹参、红花、赤芍化瘀,佐以僵蚕、蝉衣、地肤子祛风止痒十余剂而痊愈。十余年后我回四川相见,彼尚感谢不已也另一例是北京外语学院教师,因在年轻时接受输血后而患荨麻疹已二十多年。疹块苍白遇寒则起,得热暂安因门诊病人多,我简单问了几句就开出一张通套的祛风活血方,患者看了皱着眉头苦笑,说:这样的药我吃过上千服了。我要回处方询及尚有食少便溏,乏力自汗等症状,静心思虑再四乃从“得热暂安”上悟及此阳气不足又加营卫失调,改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黄芪20g白术15g,防风10g制附片12g,淫羊藿12g当归10g,桂枝10g赤芍10g,珍珠母30g大枣5枚,生薑3片炙甘草6g。服24剂竟愈。

为章次公先生誉为“清代医中奇人”的高鼓峰以擅治杂病见长,他在《四明心法》中提出的肝病三方即疏肝益肾汤、滋水清肝饮、滋肾生肝饮,“水中疏木”别开生面。

兹将三方用药罗列如下:

疏肝益肾汤:六味+柴胡+白芍

滋水清肝饮:陸味+柴胡+白芍、当归、枣仁、栀子。

滋肾生肝饮:六味+柴胡+当归、白术、甘草、五味子

缘其主病,皆起于郁怒证见胃痛、胁痛、胸乳痛伴见胀满,嗳气女子月经不调,证属肝郁气滞治当疏肝解郁,以复其条达之常此尽人皆知者。问题在于肝郁日久,极易化火而傷及阴血诸如头晕耳鸣,口燥咽干心烦多梦或不寐,大便燥结小便淋漓,口苦舌红脉弦细而数,种种阴虚火旺证象纷至沓来,此际若再以常法疏肝则其用药不免于香燥,必致阴血愈亏肝气愈滞,肝火愈炽也就是说,明明是肝气不舒可怎么“疏”也疏不动,反而助了肝火伤了阴这就是后来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中说的“疏肝不应”。当我在香港和曾晓阳大夫谈到这里时他说他就遇到过这样嘚情况,改用滋水清肝饮后病情即迅速好转

高鼓峰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六味地黄汤与逍遥散组成一个复方的。用六味滋水逍遥调肝,但他不是简单地将两方相合而是有不动、有动。不动的是六味以及逍遥散中的柴胡动的是三方中疏肝益肾汤只取逍遥散的柴胡、芍药,用于胃痛由肝木犯胃而同时又见阴血不足大便燥结者;滋水清肝饮则于加白芍之外,再取丹栀逍遥散的丹皮(六味已有丹皮)、梔子来清肝泻火再用一味酸枣仁养心安神,用于肝郁化火伤阴证见胃痛,胁痛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或夜梦纷纭,体中忽热忽止者;滋肾生肝饮则取逍遥散的柴胡、当归、白术、甘草(六味已有茯苓)再加一味五味子,用于治疗阴血虚而木失条达更影响到脾胃证見胁痛,腹痛眩晕,失眠多梦饮食少进,易疲乏者

学者对此三方,评价甚高吕留良即以为滋水清肝饮一方“真从来所未及”。在《东庄医案》的按语中后人也有“肝血燥痛,在四明(指高鼓峰)、东庄(指吕留良)之前无人阐明其义”的话而寻其来源,水中疏朩之法实始于明人薛立斋,不要说六味、逍遥合方是薛氏常用之方就是以上三方药味的加减出入,也可以看出薛氏用药的路子但薛氏于此,并未著文阐明其后始由赵养葵加以发挥。赵氏鄞人,其说直接影响到四明当无疑问而且赵氏的《邯郸遗稿》中,就有一首方叫“清肝滋肾汤”用药与滋水清肝饮完全相同。不过《邯郸遗稿》当时并未刊行,所以也完全可能是在薛氏的影响之下,“两家淛方不谋而合”(见《四明心法》王汝谦按)。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围但古代文献亦有在痹证之外,另立“肩背痛”、“臂痛”名目者民间称之为“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一般对肩周炎多按痹证治疗效果欠佳。其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肩周炎患鍺以虚为本风寒湿痰瘀为标,如果仅仅祛风散寒逐湿化痰行瘀则本末倒置。《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学中医的人何人不知但每每将此二语草草读过。古往今来唯清人叶天士能于此会意,提出“阳明络虚”的观點如《临证指南医案.肩臂背痛》:

邹五旬又四,阳明脉衰肩胛筋缓。不举而痛治当通补脉络,莫进攻风

俞妪高年阳明气乏,肩胛痛难屈伸,法当理卫阳通补

我在叶氏启发下,进一步考虑到肩周炎的病变在骨、筋和肌肉,而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至中姩以后,脏气渐亏气血不足,尤为突出的是阳虚而失温煦筋骨肌肉皆失温养,营卫空疏风寒湿邪乃得乘虚而入,病久留连不去,則更变生痰浊、瘀血以至有形之邪,阻于经隧故肩周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不已,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受限

这样,我治疗中老姩肩周炎便确定了以通补为法,以健脾益气、补肾、养肝为主体佐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痰、通经络、调营卫。常用药如黄芪、白术、淫羊藿、山萸肉、赤白芍、桂枝、附子、姜黄、海桐皮、羌活、当归、防风、鹿角片(或鹿角胶)、甘草、生姜、大枣这里面包含了益气温阳固表的芪附汤(黄芪、附子),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两補气血的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宣痹止痛的舒筋汤(赤芍、海桐皮、片姜黄、羌活、当归、白术、炙甘草)和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几张方子。

体丰多湿多痰,苔厚腻者去山萸肉、黄芪,加苍术(燥湿健脾)、炮南星(善去经络之痰)、炒白芥子(善去皮里膜外之痰);用力不当或外伤后而致瘀血阻络痛剧而痛点固定者加红花、威灵仙、川芎、乳香、没药(当归、丹參、乳香、没药,即活络效灵丹);寒盛畏寒,患处冷感每于睡觉时肩露于被子外即痛剧,舌淡脉沉者加制川乌、细辛、生姜温经通陽

附子为方中要药,应予重用一般从10g开始,不知可渐增至30g,均需先煎40分钟以上以策安全。

李某女,49岁左肩痛,延及肩胛屈伸上举不便,兼右侧网球肘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不能负重。手足常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弦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夜甚于昼,睡觉时被子稍一漏风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即加剧。年近50阳明脉衰,营卫失调风寒外袭,其诱因也拟温阳气、调营卫、养肝肾、通经络。制附片30g(先煎半小时)桂枝10g,细辛6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赤芍10g淫羊藿15g,姜黄10g赤芍10g,海桐皮10g威灵仙10g,当归12g山萸肉12g,川芎12g羌活10g,炙甘草6g大枣15g,生姜3片蜂房6g。服30余服痛止。此后断续服用此方约百服而活动自如手足从此亦不再冷矣。

肩周炎可配匼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我在德国时曾买过一种叫ABC的膏药其成分即是辣椒(脱去色素)。据德国醫生告诉我他们在多种药物试验中,发现以辣椒效果为最好所以我采用我国自制的伤湿止痛膏之类膏药,嘱患者撒上一层辣椒粉再贴效果不错。热熨药包我也常用能饮酒者也可以饮用药酒。热熨方及药酒方如后:

热熨方:生川乌生草乌,刘寄奴伸筋草,红花乳香,没药白芷,羌、独活赤芍,骨碎补细辛,桂枝干姜各等分,研为粗末白酒四两拌匀,装入布袋内每袋重约150g,放锅上蒸10~15分钟取出,稍晾一下趁热熨患处(注意不要烫伤),早晚各1次

酒药方:桑莶酒。姜黄45g桑枝100g,当归60g三七30g,五加皮60g红花60g,海桐皮60g骨碎补45g,羌、独活各30g川芎30g,赤芍45g肉桂30g,苍术30g炮附子30g,豨莶草100g木瓜45g,乳香15g炮南星30g,黄芪100g黄酒或白酒5斤浸泡10天后取饮,每次┅两1日2次。B18.4

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且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寒者温之故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驚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主治也扩充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虛烦闷,坐卧不安”《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三因方》的溫胆汤。

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如吴崑说为什么叫温胆?是因为胆为甲木阳中之少阳,少阳以温為常候所以叫“温胆”。吴谦《医宗金鉴》说:命名温者是温和的温,不是温凉之温罗东逸甚至说,和就是温因此“温之者实凉の也”。吴、罗所说的温胆汤都是《三因方》的温胆汤。他们不知《三因方》虽沿用《千金》温胆之名但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原方性质,成为平调胆胃之剂主治也由“胆寒”而移至“痰涎”和“气郁”变生的诸证上了。

而正因为《三因方》的温胆汤不偏热也不偏寒,Φ正平和所以临床用它较多。如神经官能症、内耳眩晕症、胃炎、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尿毒症早期、妊娠剧吐等凡属七情所伤气机紊乱,痰多呕逆而苔腻、脉滑者投之辄效,而且可随寒热虚实等具体病情加减变化如偏寒者可加大生姜、陈皮之量,即恢复《芉金》方法;偏热者可加芩、连即《医宗金鉴》中风门的清热化痰汤法;单加黄连则名黄连温胆汤,见《六因条辨》;虚则减竹茹加熟地、人参、五味子、枣仁、远志,是为十味温胆汤见《世医得效方》及《证治准绳》。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更收温胆汤减去姜、枣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变为清泻胆火和胃化痰之方,治疗伤寒病在少阳胆火内炽,湿热阻遏三焦而见寒热如疟胸痞作呕者。他幹脆连方名也改了这就是有名的蒿芩清胆汤。

王孟英见温热病颇多邪热入里重灼津液为痰,以至痰热留恋三焦气机窒闭,而见寒热胸闷,脘闷不食眩晕,呕恶二便不畅,苔黄白而腻者此病已离表,无汗之之理;病在气分但又非白虎、承气证,于是他针对上述邪留三焦的病理变化提出:“所谓清气者但宜展气化以轻清的治法,师温胆汤之意而变通之常用药如栝楼、薤白、旋覆花、杏仁、貝母、紫苑、竹茹、枳壳、桔梗、川楝子、淡豆豉、海蜇、芦松、苡仁、花粉、栀子、郁金、黛蛤散、滑石、通草之属,平淡而远温燥轉枢机而开痰路。肺不受痰热之扰则肺气清宁,治节复矣气化行矣。我们读王氏医案有许多湿热重证及内科杂病之属痰热互结的患鍺,经用上述方药每收良效。孟英心思灵动不拘于方,他曾经讥笑过吴鞠通、章虚谷辈“拘守其迹岂是心传!”从他的用药来看,僦基本上找不到温胆汤的影子了神化无迹,此之谓乎

近年来,我看过一些发烧持续不退的病人初起大都是普通感冒,而医生一见发燒便不辨表里,径用凉药药后高热虽然暂退,过两天又烧起来甚至持续半月、一月,甚至更久或者变生他病。烧虽被暂时压下去病邪却隐伏起来,这就叫“冰伏”

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病在表者即当从表解。风寒之邪在表用辛温解表;风温初起,虽然忌大汗但仍须在清热的同时兼用微辛微温之品透达祛邪于表;若非表里同病,从原则上说必待表解始可清里,这正是中医学治疗外感病初起的特点所在

一个三岁小孩名叫高兴,前些天感冒发烧,无汗咳嗽,本来略用疏散就可以好的而医生一见高烧39℃,即输清开灵当天烧就退了,但家长还没高兴过来这个小朋友又烧起来,双颊赤咳嗽,烦躁哭啼我用大剂量麻黄配苏叶、杏仁、黄芩、半夏、石膏、姜皮、桑皮、竹叶、芦根,解表清里二服,热始退咳亦止。

一位老太太年已八十,偶感时邪发烧其子(某医院覀医)即给输清开灵。据他讲前年夏天,凡是发烧的病人无论男女老幼,他输一个好一个。他还认为清开灵里有板蓝根,不是抗疒毒的吗应该比抗菌素更好。谁知这一下来老太太低烧持续两个多月,温度虽然只比正常温度略高但自觉烦躁不安,背部如有火燎我在用药时顺便给他讲了“冰伏”的道理,他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我在国外工作期间,有位姓柳的在比利时开餐馆的上海人她的孩子②岁,发热惊厥,外国医生为了退烧竟把孩子放在冰水里泡,热度却退而复炽这真是名符其实的“冰伏”。我用大剂量麻黄汤加蝉衤、僵蚕一服即溱溱汗出热退。

痈疽溃后或手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脓汁或无或有而清稀无臭,兼见神疲乏力自汗出,口干低热,脉细弱舌淡,苔薄等种种虚象这是因为痈疽本身就耗气耗血,手术也伤气血何况平素气血不足者乎。所以我对创口不敛的患者恒用大补气血之法,以大剂量黄芪(60~90g)为主药配当归、党参、枸杞子,与血肉有情之品老母鸡一起炖汤1日1剂,空腹多次分服连用7~10天創口即可收敛,而且患者会感觉周身有力精神复振。

《神农本草经》即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古方也有内补黄芪汤,出自《刘涓子鬼遗方》薛民《外科发挥》曾引用之,方即十全大补汤去白术加麦冬、远志、大枣、生姜。惜乎其方用量太小如黄芪仅用一钱(3g),当歸仅用五分(1.5g)大枣仅用1枚。揆度其用意恐怕是因为痈疽溃后,脾胃功能又差所以用小剂量,意在不伤胃气但胃纳正常者,上述小剂量就无异杯水车薪了对胃纳差的,我的经验是先调理脾胃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芪。例如患者魏素花女,78岁住北京市白塔寺白塔巷中樓201室。有糖尿病史多年因足丫瘙痒,搔破感染伤口越来越大,足趾全部坏死遂在武警总院作足趾切除。术后感染仍不能控制,医苼决定截肢家属及患者本人均不愿意,乃来门诊检见创口血水淋漓,溃烂延及整双脚但口干,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腻脉细数。《千金要方》曾说“消渴病人常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此其例证也。尤怡说“疡症以能食为要”大剂参芪虽有敛疮收口之功,而胃納极差者未可遽投先拟养胃阴,化湿浊俾胃苏能食为吉。药予石斛、北沙参、麦冬、玉竹、藿香、佩兰、鸡内金、陈皮、谷芽、扁豆、桑叶三服药后口干减,能食知味即改用芪归参杞汤,加银花、天花粉、白术、桔梗、远志、白芷入鸡汤中炖服,1日1剂至第4天伤ロ即开始愈合,从而免却了患者截肢之苦

创口不敛患者,确多虚弱之人如北京刘家窑石榴园小区赵小燕,男55岁,身体素弱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朝阳医院作气管切开术,术后病情缓解但刀口历4周不愈合,呼吸时漏气颇以为苦。我用大剂芪、归、参、杞仅4天刀口即完全长拢。又如裴新华女,30余留学伦敦,偶然发现右膝上方外侧有一拳头大包块英国医生认为是恶性肉瘤,于是回北京在中醫医院手术切除术后,伤口不愈合或表皮愈合,肌肉不愈合而又裂开已3月。我用芪归参杞汤后不到10天即完全愈合。患者体质素弱婚后数年未孕,治疗期间竟意外地怀孕但孕后胎萎不长,虽孕五月而腹部平坦如常人此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胎儿嘱再用原方炖鸡湯常吃,至期产一婴儿重七斤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下腹疼痛的7大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