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就只能高考加分,不能直接录取对吧??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17日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根据意见,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

这是在2014年规范高考加分基础上,进一步对高考加分进行规范。概而言之,规范高考加分,就是对2015年后获得的各类学科竞赛、体育竞赛、荣誉证书的奖励性质加分全部取消,而只保留照顾、扶持性质加分。对于取消的奖励性质加分项目,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和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加以体现,以引导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在笔者看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固然可以治理加分造假和加分泛滥,但还需考虑后加分时代的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国家应该在取消高考加分之后,着力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校建立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这既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材,同时也让中学摆脱应试教育,进行多元、个性化教育。

高校自主招生能否有力推进,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能否被打破。如果高考录取维持现在的集中录取制度,取消高考加分,很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在高考中更强调分数的作用,这会让基础教育“育分”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必须注意的是,我国当年推出高考加分(包括学科特长加分、体育特长加分、艺术特长加分、综合荣誉加分),就是为了校正单一的分数评价所造成的对学生个性、特长关注不够的问题。而之所以高考加分出问题,是因为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是采取总分模式的集中录取制度,学生获得的特长加分是加在高考总分上的,因此,这导致特长加分,变异为加分教育――一些家长会让学生获得特长加分,把学生送去培训班,这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与发展真实的兴趣、特长背离,再就是,权势介入加分操作,制造加分腐败。

既要避免加分教育、防止加分腐败,又要在大学录取中体现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关注,唯一的办法,只有推进大学自主招生,由大学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招生标准,招收具有本校所要求特长的学生,并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考察。事实上,我国目前存在的高考加分项目,都可以作为大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个指标,有的大学可以用多个指标进行评价,有的可选择适合本校的指标评价。包括对学生进行照顾、扶持性的加分项目,也可以纳入学校的多元评价体系中,诸如设立地方教育因素指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庭因素指标(针对烈士子女)等。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学校考察学生的指标,多达16项之中,每个学校对于每一考察项目会有不同权重,以此全面考察一名申请者,并招到适合本校的学生。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怎样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将学生的特长表现,纳入学校评价体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这主要通过两方面解决,一是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可以让获得奥赛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学生获得初审优先权,或直接入围面试;二是在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中,将艺术、体育等特长进行记录,供大学录取时参考。这两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如果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那么,自主招生本身的价值十分有限,学生获得的还是高考录取加分优惠,这和高考加分没有本质不同;其次,如果大多数高校的录取,用考生的分数作为唯一依据,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将很难在高校录取中派用场。

治理高考加分问题,必须针对导致高考加分异化的病灶对症下药。为此,我国应该在高考改革中,大力推进考试招生分离,实现高校依法自主招生。12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但从意见看,这只是简单地把此前在高考前进行的学校笔试、面试移后,还是给学生一定的录取优惠。然后再填报志愿。这无法避免与集中录取制度嫁接的弊端。

笔者建议,高考之后的高校自主招生,完全可以实行“统一考试+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方式,即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校可自主提出申请本校的成绩要求(包括统一测试成绩要求和学科特长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独立结合统一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素质、中学特长表现和大学面试考察,综合评价申请者,并独立发出录取通知书,每个考生可在自主招生中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

这样的自主招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时间可放在6月底公布高考成绩到7月底进行(以前我国高考是7月7、8、9考试,7月底公布成绩,之后再开始录取),7月底自主招生结束后,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填报志愿参加集中录取,这既给自主招生高校充分时间,也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同步推进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在最初几年中,新自主招生可选择目前的90所自主招生高校试点,控制名额,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和自主招生规范建设(包括信息公开制度、录取报告制度、招生委员会制度等),等探索成熟之后,进一步增加学校和扩大自主招生名额,减少集中录取名额,逐渐实现从集中录取制度向完全自主招生过渡。如果能实行这样的自主招生改革,我国高考改革就迈出重大突破。困惑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问题以及大学无法自主招生的问题,都找到破解之道。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谢苗枫 陈芳庭)今天早上,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最引人瞩目的是,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记者速读了相关文件发现,根据教育部这份最新指示,今年普通高考的加分项目只留下了符合有关规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以及退役士兵、退役军人,上述这些“身份型加分项目”,最高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基本是一片叫好的政策,而且在广东早从2014年就开始“瘦身”并到2015年已经全面取消这些项目,但有点猝不及防的是,从今天中午开始,相当一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的“联系电话”就被打爆了。家有考生或高中生的老爸老妈们坐不住了。

按部就班的“付诸行动”

广东早从2014年已先行

虽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这个“重磅”《通知》却非“无迹可寻”。记者注意到,教育部早在2014年底就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项加分项目。今年是进一步强调,全面取消这5项加分项目。

相比今天这份新鲜热辣的《通知》,去年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多了——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

(2)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3)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6)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但事实上,在“取消高考加分”的改革步伐上,广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14年是广东高考加分政策“瘦身”首年。记者留意到,当年广东高考加分调整幅度就很大。由2014年起开始取消的17项主要有: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这意味着,原本可以加20分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和省级获奖者,在2014年的广东就被“一刀切”统统砍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获奖者原本也可加20分投档,也一并被砍掉。而此前最受质疑的省级优秀学生(包括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加20分投档的规定,从2014年起也不再享受加分待遇。

不过根据规定,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2014年依然可在应届毕业当中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而其他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科技类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但可报考高校自主选拔考试,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到了2015年,广东更是进一步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从加分转变为“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可优先录取”;还取消了备受关注的“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和‘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含2015年前已取得上述名次和称号的考生),2015年起参加高考不再具备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也就是说,广东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基本取消了所有加分项目,直到去年也只是仅仅保留了“身份型加分项目”,而且大部分只能加5分,只有烈士子女报考本专科高校可以增加20分投档。

“由于我们已经实施了三年,因此,今天教育部的政策对广东考生来说并没有影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自主招生的“门槛”会不会水涨船高?

尽管多地对教育部的政策早有预期,甚至广东三年前就已经取消了所涉及的高考加分项目,但在考生和准考生的家长中,还是瞬间“炸开了”。

“我们本来是想报一下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但这个政策一出来,确实有点担心。”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三应届生的妈妈梁女士说,儿子从来没有参加过全国性比赛,但在数学和物理都有一定特长,除了成绩比较好以外,还超前学习了一些大学的知识,所以一直想冲一冲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五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现在全国一律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是不是就相当于获得过竞赛奖项的孩子都来挤自主招生这条路?那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这些高考在设定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时是不是就会提高了‘门槛’?”梁女士忧心忡忡地说。

梁女士的担心反映了今天中午不少考生家长群的“焦虑”。

不少家长一方面为国家全面取消加分项目叫好,一方面却担心“尖子”全部挤到了自主招生这条名校通道上,不仅把竞争拉扯激烈,而且更担心尖子的到来把“门槛”给拔高了。许多家长中午赶紧拨打试点高校招生办的电话,急询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不知道是午休还是太多电话了,好几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咨询热线都是‘忙音’。”广铁一中应届生家长孙先生说。

据了解,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

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点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高校投档;试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在试点高校中又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高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一般是降分录取;另一种是单独试点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院校,高校专门组织的水平测试和面试即能决定录取与否,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一般而言,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即可录取。

因此,许多即使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但有一定兴趣和特长、尤其是偏科明显的考生,仍然可以通过参加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进入心仪学校。“哪怕降10分录取也比单纯‘裸考’强很多。”广大附中一位家长说。

“虽然广东早就取消了竞赛类、特长类的加分项目,但其他省的尖子生是有可能涌来广东的自主招生高校?”吴姓家长举例,“比如华工的自主招生政策,去年是‘确有佐证材料证明具备学科特长’的孩子起码能获得材料评审资格,但如今外地省份的尖子生部分挤了进来,华工会不会只收获过奖的孩子的材料?”

中学还有没有特长生可以培养?

不少中学老师表示,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是更加有利的,大家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记者了解到,广东许多学生早在2012年底时就知晓,参加奥赛或者科技创新比赛以及一些体育特长项目即使拿奖也不能享受加分,但不少学校、不少学生依然没有退出“训练”,而是坚持了下去。

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该校去年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而入选的学生有70名,另有4名学生因学科竞赛特别突出而获得名校报送资格,6名学生获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资格。

“虽然没有高考加分,但如果学科竞赛获得一些奖励,在参加包括高校自主招生的时候,还是可以为自己‘加分’。”该校高三级李同学称,“我从初一就知道这些学科竞赛获奖不能在高考加分,但还是六年都坚持一些奥赛科目的学习,除了可以走自主招生的路外,还能对自己思维能力起到一些锻炼的作用。”

“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的履历,如果学生申请国外的高校,还是很看重的。”广东实验中学多位老师也如是说。

“国家全面取消高考鼓励类加分项目对广东的考生影响不大,对广东高中的教学规划影响也不大,关键是在于试点高校,包括香港在内地招生的高校,如何制定今后的自主招生政策和标准。”广东某重点中学校长预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报名门槛有“水涨船高”的可能。“但从国家人才层面考虑,在基础教育中通过培养特长生,储备科研后备人才是必须的。”

也有知名中学老师分析,全面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后,虽然可能更加公平,但可能对高中阶段特长生的培养有影响。某中学教学处负责人坦言,一些加分项目的取消必然会导致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态度的变化。“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家长知道这些高考没法加分,学生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准备,肯定有一些家长会反对,学生发展自己兴趣的阻力也会更大一些。”

也有老师坦言,在高考指挥棒取消的情况下,部分学校的奥赛项目学生的参赛兴趣已经有所下降。“像一些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那么强的学科项目,学生学习和报名的情况都在逐年递减。”该老师透露。

政策推出以后,要注意什么……

记者了解到,在广东,随着高考不能享受加分后,部分学校也对一些学科竞赛的培训班、兴趣班上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和调整。“包括课程难度,以前为了比赛拿奖,或学很多很难的内容,现在教给学生的内容更多贴近高考的水平,也能够顾及到学生兴趣,注重在思维上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们将综合判断学生素质,不唯竞赛成绩和论文专利。”武汉大学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依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其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择优确定资格审核合格学生名单。

“这是一个好的效果。”有专家指出,随着高考指挥棒的调整,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不少中小学的教学、高校的录取也逐渐弱化了学科竞赛,“全民奥数”的怪圈在种种严令下,有望可以打破。

据悉,除了今天出来的2018年高考招生政策,早前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这些都是寻求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对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普通高中招生,到高校人才选拔录取均明确传递让特长教育更纯粹、让招生更公平的信号。”上述专家表示,但需要思考的是,一是对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确有特长的孩子该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让他们的潜质更好发挥,提防基础教育对各类型人才储备的缺位;二是高校“自主招生”作为特长生的重要路径时,如何防止门槛“水涨船高”,以“获奖证书”论人才,最终加剧“全民奥数”,也是值得深入思考。

简介:要让学校、家庭和学生都重视综合素质发展,只有深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日前,“湖北版”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该省明确将进一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有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20余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都有针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相关规定。

这是对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的具体落实。去年,全国性加分项缩减至5项以内,13个省份已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随着意见的落实,取消国家和地方奖励性质加分是大势所趋。而高考改革要进一步关注取消高考加分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取消高考加分,无疑有助于推进高考公平,消除因高考加分带来的高考加分造假和高考加分腐败现象。但在取消加分后,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发展,将是高考改革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虽然以前的高考加分有异化为“加分教育”的趋势——为获得加分而去培训特长——但是,还是要关注到部分本身有特长的学生。取消高考加分以后,按照高考改革方案,将主要通过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来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其中,自主招生主要是90所学校的5%自主招生,主要针对的是获得国家、省级以上竞赛奖项的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名额在2.5万名左右,只占高考总人数的0.3%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就显得十分重要。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提到未来的高考录取是两依据一参考,两个依据是指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就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这已经考虑到发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问题在于,将怎么参考?如果高考录取就按学生高考分数排序,结合学生志愿投档录取,能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空间极为有限,最多在考生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还需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客观,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如果高中觉得综合素质评价没多大价值,随意对待,那高校就更不可能参考综合素质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高考按总分录取的模式不变,基础教育就很难扭转应试教育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何而来?对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的学校消极应对,而且,家长也对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支持,质疑这是增加学生负担:学生已经这么累了,还要去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公益服务,不是让他们更累吗?

要让学校、家庭和学生都重视综合素质发展,只有深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一方面,只有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才能破除教招考一体化格局,引导高中摆脱应试教育,每所高中才不会围着高考分数办学,而是探索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只有学校办学有特色,才能培养更多有个性的学生。另一方面,只有在自主招生中,才能关注学生除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目前实行的5%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改革,一定程度打破分数一元标准,但还远远不够,由于参加高校较少,名额不多,而且还和高考统一录取嫁接在一起,统一填报志愿,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有限。我国应该在目前5%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基础上,加大自主招生改革的力度。

美国大学在进行招生时,就是把对学生的“加分”纳入多元评价体系,比如,美国名校录取学生通常有16大指标,包括SAT统一测试成绩、大学面试考察、中学学业表现、中学特长、地方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等。与我国以前的高考加分项目对比,就是把加分纳入多元评价由各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选择相应指标评价学生。

可以想见,对此建议,一些人士又会质疑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权会滋生招生腐败。对于自主招生可能滋生的腐败,笔者认为不能以不改革的方式“回避”,而应该以改革的思路来化解。

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自主办学是必由之路,不能因为担心高校用不好自主权,就一直不让高校自主办学。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过程中,我国完全可以借鉴英美等国家的做法,在高校内完善以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现代治理,组建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公开透明地进行自主招生。

另外,自主招生本来就是促进高校转变理念,完善学校治理的机制——自主招生的本质是扩大学生选择权,让一名学生能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简单地说,是由现在学校“朝南坐”选学生,变为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这种双向选择机制,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实施,学生拿着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不再由教育考试部门投档,不再限定学生只能拿到一校录取通知书。如此一来,将让大学形成竞争意识,且用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去吸引学生,而不像现在,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学校吸引学生的手段,只有高考录取优惠(5%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录取都是如此),而且在把学生招进学校后,学校又不重视人才培养,这和美国大学入学时学生可自由申请选择学校、入学后还可自由转学转专业完全不同。

只有以扩大学生选择权为核心,设计并推进学生多次选择,学校多次多元录取的自主招生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才会呈现多元教育、个性教育,真正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