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吗关于坚韧石油男性你是怎么治好的?谢谢

这是《理解自己,理解人》的第三篇——想象力

在我心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花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下像蜘蛛那样拖着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声。——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我有一个朋友,爱好超广泛。她喜欢画画,总会画出一些很奇妙的东西,像是不安羞涩的大眼睛恐龙,给也是丑丑的小女孩捧出一颗心、把平面构成的色块叠印到童话场景等等,出乎意料但又情理之中地能打动人;她喜欢诗歌,于是把红楼梦里的诗用民谣重新编了曲,简简单单地,只用三个A小调和弦,却能弹唱出苍凉空寂的味道来。

而另一个朋友,他很善用比喻和故事来讲道理。比如说有次他7岁的小侄子拿着杂志,指着一篇文章里的几个词问他,CEO和COO的区别在哪里呀?他略一思索,说,CEO就是将军,COO就是政委,CEO负责搞钱搞粮食定战略,决定打哪不打哪;COO负责调兵遣将,怎么让战友们的心劲儿往一地儿使,和具体要买多少枪支、盔甲,多少战车、坦克,用什么战术。热爱军事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懂了。

而有次我问他,在一个制度朝令夕改,员工状态早已“不对”的组织,从哪开始让大家恢复信心呢?他张口就给我来了段《商君书》,再辅佐《周礼》,等于是把管理学的要点大致提炼出来了——讲徙木立信、讲法必明令必行、讲辨其等正其位,讲教治与戒令的方方面面与如何推行。

有人嘲笑他们的好奇心:杂七杂八的知道太多了,会耽误本职工作吧,我才不想那样;有人敬佩他们别具一格的角度,希望能像他们那样拥有跨界融合的本领。

不管你喜欢他们还是讨厌他们,他们有时候都挺气人的。当他们带给你别具一格的新奇时,当他们从你未想到的角度审视和拆解问题时,你惊讶地问他们,你怎么想到的?他们大概会说,啊,那个,我只是,见得多/看书多/喜欢而已。——就像学霸君说“我学的挺轻松的啊”一样令人生气,就像老牛对小松鼠说,“这条河特别浅,你不用当回事”一样,令!人!生!气!

可是,他们说的没错呀。

能够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东西,其基础,真的就是“见多识广” “博闻强识”。


“见得多”,代表脑海里“表象”的储存数量多。

我先大概解释一下心理学里,“表象”这个概念:

直观性:主要特征;概括性:经知觉和思维抽象;可操作性: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操作

表象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记忆中的,可以是直接接触过的,也可能是抽象概念、前人经验等等。

“表象”,是想象力的原材料。对表象加工、改造、组合,才能够创造新形象、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到想象。

就像搭乐高一样,你只拥有几百块积木,和你拥有几十万块积木时,能搭建出来的作品的丰富性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怎么提高想象力?作为一个经常被认为脑洞突破天际的家伙,我一般会给想要提高想象力的朋友们这样的建议:

①积累知识与经验。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知识、概念、记忆、经验…)进行改造、重新组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头脑中储存的表象、经验和知识愈多,就愈容易产生想象。孤陋寡闻的人是很难产生想象力。

②尝试着把不同种类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形象。比如常用的文案训练法:从一本书里挑5个词,然后用它做一首诗。

③ 要善于把同类的若干对象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普遍特征分析出来,然后集中综合成新的对象。比如鲁迅塑造角色的方法:以一个人做主要的原型,再集中了几个人的特点。

孔乙己的原型是孟夫子,此人当年常去鲁迅绍兴故宅对面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远房本家开的小酒店里喝酒。他曾经偷过书,“偷书不算偷,叫窃。”就是他说的,但不过被打断腿的不是他,而是孟夫子的族伯,绰号叫“跛鼓”的。

④ 保持热情。捷普洛夫说:“一个人的想象活动与其情绪生活是紧密地联系着的。创造想象的重大创造,永远产生于丰富的感情之中。”诗人在心潮汹涌感情激烈时,最容易得到缪斯的指引,写出感人肺腑的诗篇。作家在总结写作体会时常常说:不是我的作品感动了读者,而是作品的情景首先感动了我自己。

⑤留心并尝试解构现有社会中已有的“想象”,神话啦故事啦宗教或社会的规训啦一类的。逐步逼近“本质”的几个元素,然后再重构它们,讲自己的故事。


做个有想象力的人有什么好处?好处多了去啦!

有想象力的人,是可爱的。一个有想象力的人,善于创新:

互联网+商业=电商;直播+商业=网红经济;媒体+商业=广告;大领域+细分垂直…想象力充沛的人,把几个点子重新组合一下,就能带来新的体验。

在科幻小说里,外星人是表象,人类是表象,虫子是表象,人类对虫子的智力、体力、眼界的绝对碾压这个概念,也是表象。而把它们组合一下,就是一个绝佳的故事:

——更高等级的文明会像人类碾压虫子那样碾压人类:毁灭你,与你何干。

刘慈欣的《三体》就是在探讨这样的故事:当自以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被视为一群虫子时,我们能生存吗?我们该怎么办?

不仅仅如此,可以说,想象是我们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石,谁拥有想象力,谁能够理解这个社会的想象力,谁便拥有权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想象力的人,也会很可怕:

“智人优于动物之处,在于智人可以构建共同的“想象”/谎言/神话,而共同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人类简史》

想象不是虚无,神话有其意义。种种共同的想象甚至偏见,一直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发挥重大甚至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靠共同想象凝聚在一起,有时,想象为生产力的进步维持着稳定的环境,有时它又为人类制造着种种难以应付的灾祸和麻烦。

人类是靠共同的想象,来分配权力、形成阶层、维护统治的。

让我举例来详细说说这事儿吧。

在交流匮乏的时代,没办法说谁抄了谁的时代,东西方人类的想象,非常贴近:

《史记·天官书》里提到:火犯守角,则有战。火星凌犯或者守在角宿附近,预示有战争发生。

那时我觉得很疑惑,因为在《哈利波特》里,那个神叨叨的占卜教授西比尔·特里劳妮也说,火星和一个什么星的夹角,代表着战争将来。

为什么一说到地面上的预警,大家都想到了要用头顶的这片星星?

因为在生产力不发达,很多事我们不懂、也不能掌控的年代里,人类的需求近似:在大家需要安居乐业时,需要有理由休养生息;而在大家地不够种东西不够吃的时候,需要一个理由侵占更多的土地。

而什么事物,能被我们想象成可支配地面大事的理由呢?河流?太小气。草木?一岁一荣枯太平常。

而当某个智人在静夜里抬头,当他看到天空时,他被震撼了:星空辽阔,苍茫深远,变化复杂曼妙,又能观测到一定规律。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同时有资格谈论星空和道德法则的大人物,他第一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假说,又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道德哲学。在康德看来,群星按照牛顿力学的原理运行,道德法则按照“人是目的”的基本公理确立,二者都是理性的结晶。它们彼此映照,也投射出人性的庄严伟大。这句话历来很能给渺小的人类以安慰。——刘慈欣 在《三体II:黑暗森林》问世之前

唯有星空,和世间事一样那么复杂多变又蕴含规律。我们穷尽一生去解释,也未必解释得清,但“事物是有规律的”这种假设,与之派生出来的“天道会为人世负责”的想象,却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给了我们指引和信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士子,在帝王穷奢极欲时,他们只能靠想象中的天地来为生民请命,试图约束脑子已经被欲望吃掉了的帝王:“行王道,天下归心;行霸道,众叛亲离啊陛下。”——如果约束不了,“替天行道”这个想象就会发生威力,忍无可忍的人民会聚集起来把他干掉。

“天道会为人世负责”这一想象,现在仍很流行……

另一个例子,关于自然与女性的“想象”,东西方的变迁,也及其类似:

女性一直被认为和“大地”关系密切,和自然关系更密切,和物质世界与天性关系更密切。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的天性和身体,不利于精神和心智。

而男性与女性,理性和感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也可以从某个想象——“蛇+女性”的形象的变迁里管中窥豹: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关于蛇和女性的想象,都有着同样的从神到妖的变迁史:

西方的蛇(代表智慧与预言,多产与生长)与女性,本来是一体的:

在古希腊神话里,蛇和女性一起,代表医疗治愈之神。

Akso(阿克索)是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其形象为一个年轻女子,手持装有蛇的碗。她在希腊宗教中是主司卫生安全、医药治疗的医药之神。

有一次,她为治疗疾病而陷入沉思,一条毒蛇悄悄地盘绕在她的手杖上。她把蛇杀死了。这时又出现一条毒蛇,口衔药草,使头一条死蛇得以复活。这使Akso顿悟。从来蛇都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蛇既是有毒的,可以致人死命;又熟知一切草木的属性,包括药性,它们粗糙的窝便是许多有效药物的生长之地。从此Akso行医人间,不但带着手杖,而且手杖上总是盘绕着一条蛇。

然后,是代表纯善的女性,把代表难控制的蛇踩在脚底:

在基督教中,蛇失去了它作为智慧和永生之源的主要角色。它首先成了基督教中最主要的恶的象征,当它匍匐在圣母脚下时,它不再是她直接的象征,不再代表她的知识和权力,而是例示着她之于恶的胜利。

而当女性的权杖被剥夺,社会对于女性的看法,也变得更为明晰:

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夏娃吗?上帝对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你们的性别宣判就是:罪责也必与你们同在。你们是恶魔的通道,是禁树的拆封者。你们是神圣历法的第一个背弃者。你们就是劝告恶魔不英勇不足以有杀伤力的女人。你们如此轻易地毁掉了上帝按照自己形象所塑造的人,由于你们的背弃,有了死亡,甚至连上帝的儿子也不得不死去——《女性与恶》

于是,女性开始与蛇一起,代表黑暗与邪恶: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想象作品里,美人鱼、蛇女以及女妖这类形象开始大量出现。可以说是早期希腊神话中蛇女美杜莎(Medusa)的卷土重来。帕尔修斯躲开了美杜莎的目光,将瘫痪的她斩首,从而成为了英雄。而伯恩·琼斯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同仁们,曾迫使我们直视这个蛇女的面孔,去感受一个具有魔鬼天赋的女人的权力无休无止,如不提防,总能卷土重来。

荣格主义者承认了一种属于女性的巨大力量,它即非理性的,亦非道德的,而是本能、无意识和神秘的。为理性而奋斗的男人们势必会惧怕这样一种力量,故而只好通过制造更大的恐怖,发动起对抗的势力以抵消掉它。

——如果说理性的力量为“战or逃”,那么非理性的、非道德的,本能、无意识和神秘的,就是“爱与恨”的力量吧?

而在东方,早年的神话故事里,是男性的神(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把世界搞得乱七八糟,蛇女女娲补天造人收拾烂摊子,这个时候,女性与蛇是一体的:

到后来,先秦战国还是一派天真,民间流传的歌谣,曰思无邪;秦辞汉赋也直白坦诚,未见多束缚人性;两晋南北朝,崇尚俊朗洒脱的名士风骨,仍是道法自然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其乐融融的样子。然而到了一派繁荣的盛唐,人的欲念变得无止无尽,对神权的期望,除了医病却瘟、解厄除灾之外,驱虎斩蛇、封山开洞、斩妖捉怪也成了刚需。

于是,出现了顺天圣母斩蛇救婴的神话,也意味着,理性和自然性开始不两立了:

而到了宋代,当女性也渐渐地接受了以“本能、无意识和神秘”的力量为耻时,仇女厌女之风气,就大爆发了。

成书于东晋的《搜神记》中的《董永遇仙传》,织女“缘君至孝而来,还完债就凌空而去”;杜兰香嫁给张傅,警告说“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成公知琼威胁老公“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灾”。

可见东晋时的丈夫们,对于“女神”们是没啥控制能力的,“想想”都不敢。

搜神记里的女鬼们,或者是生前门第阶层有差,抑郁而死,仍对男主角念念不忘,如《王道平》《紫玉》《河间郡男女》;或是因爱慕男主自荐枕席,如《崔少府墓》《汉谈生》《驸马都尉》。

她们不“吸阳气”伤身体,与男主生的孩子大多聪明异常,而且,与丈夫分别时,一般要赠与丈夫价值昂贵的物品,如金碗、金枕、珠袍,使老公孩子的生活境遇得以改善。

可是到了宋代,想象故事的画风基本都变成这样了:

织女自称是句容县寡妇,主动提出“情愿与官人结为夫妇,同到傅家还债”。董永并未以织女是“寡妇”而鄙视她,也未责备她夫死自嫁的“淫奔”行为,只是以无人为媒来推托,董永在织女发怒、责备的情况下,才勉强同意与之结为夫妇。

《福禄寿三星度世》的女神,声称自己是原任江州刺史的女儿齐寿奴,看中了深夜前来借宿的打渔人刘本道,就收拾了衣饰包裹与之私奔,并问道:“官人有妻也无?有妻为妾,无妻嫁你。”

慢慢地,即使是仙女,如《宝莲灯》(元杂剧),也是个要靠男人救的废柴;而女妖女鬼们,逐渐演变为低人一等的存在,只能靠聪慧和贤良才能得到人类社会的接纳(奴役)。

然而你再聪慧、再贤良又如何?这个世道里,人类(男性)才是主体。人类(男性)说变就变的心能毁灭你,说弄死你就弄死你的世训也能毁灭你。

各地人类想象中的各元素的变化,相似得惊人。因为,随着社会变迁,各地的人类需求类似。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什么?

生产力从低到高了,可分配的资源从少变多了;族群积累资源依仗的能力从生育能力变成了体力;从和自然相依共存,变成了对万物的驾驭统治。于是权力分配亦从生育崇拜变迁至以体力优势剥夺她们的权力,再到奴役她们并且厌恶她们、令她们罪耻感。——而这一切,都需要配合着“神话”“故事”等想象的规训,才得以完成。

不然呢,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朱熹穿越到汉朝以前,他能拿这些未婚怀孕的少女怎么办?一个比一个能胡说八道,说哎呀我吃了鸟蛋就怀了啦,于是殷商祖宗契就出生了;我野外踩到巨人脚印啦,于是周文王就出生了;我做了个梦跟神龙睡了,于是刘邦出生了……他敢要求把这些未婚先孕的少女浸猪笼吗?得了吧,连男的都要大耳刮子抽他。在那个时代的社会想象里,有娃就不错了,爱谁谁!生育是第一生产力!

也就是在宋朝及以后,他讲三从四德才有人听。

——当你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观点,不知道当不当讲?这时,若你能把它和既有认知的某部分联系对应到一起,你就可以用想象来诠释“真相”,来吸引同路者、形成一个阶层、规训反叛者,指导、乃至统治人类组织的运行。

就问你爽不爽。这就是“想象”的巨大魅力和威力。


所以,做一个有想象力的人类是什么体验?

有想象力的人,就像塔罗牌里的“魔术师”这个意象一样,拥有看穿万事万物的本质的智慧,从中提取他需要的元素,而后把一切重构重连的能量:

魔术师从天空(灵感)中接受能量,并将这些能量导入某种具体且真实的东西——土地(实践)。也就是说,他能够在模糊不清的想法中,提炼出清晰有力的观点,并转化成一些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他能够运用他的想象力与意志产生具体的成果。

他不是被生活的潮流推着走,而是在这些潮流中,为他自己而行动,并做出具体的事物,展示不可思议的奇迹。

——是种自得其乐也容易的体验,讲故事大家愿意听的体验,以之为刃,做恶或行善都方便的体验。


我会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慢慢给大家介绍心理学这个迷死人的家伙。

欢迎关注,周更3~4篇。

《做一个有想象力的人类是什么体验?》(本篇)

《当我们在说“格局感”时,其实是在说什么》(本周更新)

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

《和我们心里的那只猛虎谈谈吧(情绪)》(本周更新)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韧石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