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父母对孩子做错了事需要道歉吗,父母也说孩子是对的,是不是说明了这个孩子以后无理可以走遍天下。因为父母可以倚老卖老

原标题:父母不认错,影响的是孩子的三观

前几天闺蜜向小邦吐槽自己老公,说娃爸为了在孩子面前维护自己的权威,做错了事居然不承认,她怕这会影响孩子对爸爸的看法...

小邦却认为这样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为深远,因为这会让娃知道原来犯了错误可以选择不承认,同时还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小男孩峰峰正上三年级,对学习的兴趣很足,放学之后也会主动逮住父母问这问那。

这天峰峰学了新的数学知识,但做题的时候还是有不会做的,于是他就向爸爸请教。

峰峰爸爸一看是数学题,就拿出草稿纸,给孩子一边列公式一边讲解,既展示了自己宝刀未老,又满足了做父亲的荣誉感。

正讲得浑身起劲的时候,峰峰突然跟爸爸说:“爸爸,你这个等式列错了。”

爸爸听着突然的打断,脸上挂不住,半是批评半是反驳地说:“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不是你问我的吗?居然还给我挑起错来,你弄清楚你的问题了吗?”

峰峰也不高兴了:“明明是你的错,错了还不认。”

结果爸爸终于爆发:“你总盯着我的错误有用吗?盯着你不懂的地方啊!看你总是注意这些小细节,难怪上课听不懂。继续听讲!”

结果峰峰再也不听了,甩开手冲回了房间。

妈妈这时从厨房出来,叫住了峰峰,问他:“峰峰,厨房的蜂蜜是不是你吃掉了?那是妈妈用来做蛋糕的。”

峰峰虽然真的吃了蜂蜜,但气到头上,脱口而出:“我为什么要承认,爸爸明明错了都不认,我干嘛要认!”

父母不认错,一般是面子问题,家长的尊严不得不放在首位。而对孩子来说,父母则做了完美的“示范”:原来在其他人面前,对错不重要,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多半也会因为面子问题死不认错,而在人生路上,总会害得自己磕磕碰碰。

父母在孩子面前认错,面子就真的丢掉了吗?

杨澜提到一件事:有一次自己和先生吵得不可开交。本来夫妻吵架,应该在房间里解决。但他们当时气上头了,忽略了在场的孩子。孩子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父母狂风暴雨式的骂战,心跳得要快要冲出身体,眼神里充满恐惧。

吵完以后,杨澜知道孩子伤害极深,于是夫妻两人来到孩子的房间,几乎是半跪着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争吵,而且还用了许多不雅的话,真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们。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

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只是刚才意见分歧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执。

第二,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不希望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而过后,孩子也平静了下来,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心里的疙瘩得到了即时的平复。

父母做错,向孩子道歉,这不仅不是在戕害父母的威严,相反,这是把父母的威严转化为真正的温情

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如朋友一样的纽带,孩子从内心觉得父母尊重自己,将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而不仅仅是父母的附属。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

闻一多有五个孩子,但由于自己平常忙于工作,心力交瘁之余对孩子的管教多用打骂的方式进行。

他的次子闻立雕小时候十分调皮,在学校无心学习,回到家里也不喜欢做作业,经常要被父亲拿鞋底子抽。因此,父亲的追赶、孩子的嚷叫、母亲的劝说,成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闻一多要起草一个声明,几个孩子还是自顾自地玩耍打闹,让父亲根本没能静下心来。闻一多一急,打了小女儿两下。闻立雕二话不说,冲进父亲的房间吼道:“爸,你是讲民主的,怎么在家不讲民主呢?你怎么动手打人呢?”

闻一多一愣,沉思良久以后,对儿子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

从此闻一多也没打孩子了,几个孩子知道了父亲的苦处,也更理解了父亲的追求。闻立雕后来回忆自己的父亲:

“他服从真理,追求真理,在真理面前敢于承认错误,甚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孩子不会觉得父母认错了就会矮人一等,相反,这样的父母才更能敞开心胸,与孩子进行对话,让孩子了解自己,让孩子发自内心真诚地尊重。

孙云晓在《培养负责好习惯》里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七岁的埃迪坐在家里做作业,那一天正好刮大风,吹得家里的门砰砰作响,他的作业本也吹得纸张乱飞。埃迪不得不去关门,但过了没多久门又被吹开。

恰好邻居叔叔来找他爸爸聊天,两个人站在门外聊得正嗨。

这时门又被吹开了,埃迪又去关门。他“啪”的一下把门拉上,结果同时听到爸爸在门外痛苦地大叫:原来爸爸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把手搭在门框上,埃迪没看见,还是大力地关门,结果把爸爸的手差点夹扁了。

十指痛归心,爸爸暴怒地举起掌来,埃迪以为要挨揍,谁知道爸爸的手掌始终没落下。

过了一会,爸爸说:“我痛得很厉害,原想狠狠地给你一耳光。但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上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你。”

这一次父亲的认错,却给埃迪很深的启示:犯了错误得自己承担,不可推卸责任,迁怒于他人。

父母认错,给自己给孩子都是一种思维训练。

因为要认错,首先就是“认账”,而认账,是弄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叫“真伪判断”,是对事实最基本的分析。

就像埃迪的父亲,在发怒的时候,他先判断出事实:是他自己先把手放在门边,阻止了门被关上,在大风纷乱的时候,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行为。

在弄清楚了真伪之后,孩子心里有数,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做出比较稳当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犯这个错误的人,他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需不需要受到惩罚;该怎样弥补这个错误……

父母认错及时、引导得当,孩子学会分清事实的能力,从而分清对错。以后孩子做事,就不会拖泥带水。像埃迪,就会长成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

如果父母拒不认错,直接跳过事实,叫孩子不要挑战他的权威,甚至直接就来“道德判断”:

“我是来帮你的,你还挑我错!”

孩子也只能学会凡事先做“道德判断”:父母是对的,我是错的;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领导是对的,平民是错的…

一旦这样的价值观建立起来了,孩子就容易变成对人不对事的“糊涂虫”,甚至心理扭曲,固执己见,做什么事都大概不会成功。

董卿曾经也因为自己爸爸的严厉教育,倍感身心压抑。她的爸爸甚至不准她照镜子,理由就是:马铃薯再打扮还是个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她大一的时候,父亲破天荒邀请一家三口下馆子,席间,父亲突然举起酒杯说,我敬你一杯吧,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每次谈起这件往事,董卿都要泪奔。

其实多少父母和董卿的父亲一样,对孩子管教容易、打骂容易、疼爱容易,哪怕说句“我爱你”也容易,但却难以说出那句“我错了”。像董卿的父亲,这一句道歉就来得很晚。

承认“我错了”,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灵魂不过也是一个卑微的存在,不会因为父母身份的加持就自动变得优越。

但其实,在错误面前低头、显得卑微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最高大伟岸的存在。同时,由于父母的良好榜样,孩子也自然会长成明辨是非、三观温良的善人。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快乐的人,都有温润的趣味》正火热销售中。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陪伴30万宝宝共同成长的我们,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儿思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时解答疑问的同时,期待与你在育儿的路上携行共进!

商家合作请直接联系小邦QQ:

原标题:孩子眼眉受伤 幼儿园担责

没监控家长称至今不知为何受伤 幼儿园:孩子午休乱动磕床边 法院:园方未尽到安保义务道歉并赔偿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唐宁)孩子在幼儿园眼眉受伤,还缝了两针,直到时隔一年后的今天,小颖(化名)右眉骨依稀可见一个坑。家长起诉幼儿园索赔,昨天下午庭审中,园方称小颖午休时自己磕到床边所致,但因没有监控,家长对此不认可。由于孩子对此闭口不言,家长至今对“磕到床边”的解释难以接受,并称不符合常理。

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审理后认为,幼儿园未尽安全保护义务,判决其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共5097元。家长称接受判决,幼儿园不满称上诉。

家长:女儿在幼儿园眼眉处受伤严重

李先生的女儿在离他单位不远的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安贞东里幼儿园入托。

2015年5月21日中午11点多,幼儿园谷老师打电话说孩子受伤了,没大碍,只是眉骨有些出血,已经简单处理,准备带孩子去中日友好医院。

李先生说,他们急忙赶到幼儿园,发现孩子伤得很重,右眼眉弓位置有圆形血印,鼻部隐约有血迹,右耳旁的头发有拳头大小的血迹。“一名没有资质的老师给孩子处理了伤口,还将染血衣物洗了。”

李先生夫妇带着孩子到儿童医院挂了外科,但医生说伤口较重,而且眼睛周围比较敏感,需要挂眼科。他们重新挂了眼科,医生说创伤深至见骨必须手术缝合,留疤不可避免,将来还需到专科美容医院治疗。他们一再请求尽量不缝针,但医生说不缝不行,最少两针。

“事发到今一年多,我们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受的伤。幼儿园一直未给合理解释,也没有积极解决的态度,让我们怀疑幼儿园存在欺瞒家长甚至虐童行为,所以代孩子起诉幼儿园,请求法院判令赔偿交通费、护理费、营养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69万元。”李先生说。

幼儿园:孩子午休乱动磕到床边

昨天下午的庭审,李先生夫妇到庭起诉,安贞东里幼儿园委派一名代理人到庭应诉。

幼儿园表示,孩子受伤后,交通费和医疗费都是幼儿园支付的,孩子伤得不重,只花了500多元。对于护理费和营养费,园方表示医院并未出具相关证明,他们不认为孩子有护理和加强营养的必要。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赔礼道歉等,他们认为缺乏法律依据要求法院驳回。

幼儿园代理人说,小颖午休乱动时磕到床边受伤,家长没有证据证明幼儿园存在过错或处理不当。

记者了解到,幼儿园向法庭提交了一份与孩子父母协商时孩子父母写的赔偿单,证明李先生曾向幼儿园索要20万元的赔偿款,但被幼儿园拒绝。

当法官询问幼儿园是否有监控录像时,幼儿园表示他们是公立幼儿园,教委没有拨款购买监控设备,所以没有监控。

法院:幼儿园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朝阳法院审理后认为,小颖作为无民事行为人,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身体受到伤害,幼儿园无证据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应对小颖损失承担责任。小颖受伤治疗、复查需要父母照顾以及适当的营养补充,故对小颖主张的交通费、护理费、营养费予以支持。

因幼儿园未尽到对儿童人身安全保障和保护义务,致使小颖受伤,势必给其造成一定的精神创伤,故幼儿园应当向小颖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朝阳法院当庭判令幼儿园向小颖赔礼道歉,并赔偿小颖各项损失5097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家长接受判决幼儿园不满要上诉

对于判决结果,李先生夫妇表示虽然不满意,但也认可,毕竟判幼儿园给孩子道歉了。但对于赔偿金额,李先生表示,他们请律师就花了8000多元钱,赔偿这么少根本就没用,“当时向幼儿园提出要20万,是太生气乱提的,而且后面还有一句如果女儿受伤的是眼珠,就是200万元都赔不了。”

幼儿园表示对判决结果很气愤,当庭表示要上诉,“孩子受伤后,家长曾跑到幼儿园大闹,为此还报了警,张口就要20万元赔偿款,还跑到教委和相关单位去告状。以后孩子只要在幼儿园受伤,幼儿园就得赔钱,那所有人都不敢开幼儿园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 向孩子道歉要及时

  正在炒菜的妈妈听到“咣,当”一声,便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看到打碎了的大花瓶和满地跑的球,立刻向儿子喊:“又搞什么鬼,整天闹事,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安静点?”

  孩子哭了:“球又不是我的,花瓶更不是我打破的。”母亲火更大了:“还敢撒谎!”这时敲门声响起,几个孩子来道歉了。妈妈这才知道原来球是从窗外飞进来的,妈妈错怪了儿子,怎么办呢?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愣在那儿下不来台。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我也有诚实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表扬我?”孩子的话使妈妈更惊讶了,“是啊,我几时表扬过儿子?”妈妈内疚地安慰了儿子,并向他及时郑重地道了歉。对母亲的道歉儿子很吃惊,可是,从那以后他却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很少说谎了。

  上述故事的妈妈用真诚实意的道歉在不经意间改掉了儿子说谎的毛病,足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道歉的作用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自身的过程。要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与缺点,并有勇气改正。这既是对孩子最为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又是缓解亲子矛盾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上述例子中母亲的及时道歉,就给了儿子一个最好的榜样。

  父母不是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犯了错误,哪怕是对自己孩子,也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能够向孩予真诚道歉,不仅呵护了孩子的心灵,更为孩予树立了人格的榜样。人格教育就是修养教育和责任教育。人犯了错向别人道歉,正说明了人是有一种责任感,即有自己的错自己能够勇于认识和承担。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做错了事及时向孩子道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做。孩子学会了道歉,这样,就会有勇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哪十白是错误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坏人,敢于对错误负责,才能真正把犯错误当成自己学习的机会。父母们应该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是不可原谅,但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即使父母做错了,也是应该道歉的。

  “真遗憾,约定的事我没有执行,爸爸向你道歉,我向你保证,以后一定遵守诺言。”类似这样的话,在父母嘴里应该常常出,父母不应忽视了自己在孩子面前犯的错误,自己错了就得诚心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敢于负责的人格。

  如果能及时坦诚地面对这些过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孩子说明情况,纠正自己错误的做法,弥补父母失误带来的损失,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孩子不仅能通过一件件事情懂得一定道理,而且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好品质;相反,如果父母文过饰非,坚持错误,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应当意识到:当自己向孩子道歉时,就等于在教孩子相信他自己的洞察力。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父母也一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通过道歉,家长塑造了自己关爱他人的行为模式,更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格榜样,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向孩子道歉时要真诚坦率

  今天天气非常严寒,妈妈和儿子武斌准备出门。他花了太久的时间才穿好衣服,妈妈强迫自己耐住性子。武斌非常努力地想达到自立的目标。

  武斌拿毛皮外套时,妈妈就等在前门。结果,他马上穿着他最喜欢的外套出来,那是一件鲜蓝色适合在气温二十度时穿的外套。

  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小斌,”妈妈吼着,“现在你给我回去穿上厚的外套。”

  ‘“可是我没找到啊!”武斌抽泣着说,“我找过了。”

  “一定在那里,’’妈妈气呼呼地硬是说,“如果你要自己穿衣服;可以,不过你得看看天气有多冷。现在去拿你的毛皮外套!”

  “不在那里嘛!”武斌吼叫出来,“不是跟你说了嘛!”

  “开什么玩笑!我都是把它挂起来的啊!”妈妈争辩着说。

  “如果给我找到,我就……”

  果然不在那里。突然妈妈想起来为什么不在那里的原因,它摆在妈妈的车里。因为前一天武斌太热,把它急着脱下来的。

  妈妈转头看到武斌瞪着自己,一副义正严词“我老早就说过”的模样。

  不过,武斌眼里泛着泪光。“小斌,”妈妈靠向他蹲下,“妈妈错了,我应该相信你才对,你把它留在车里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呀!”他强调说,眼泪扑簌簌地滑了下来。

  “是呀!”妈妈肯定他作的判断,“你的确那样说过,是我不信任你。你没说错。你是应该生气我没有听你的。”武斌猛点头。“来!”妈妈说着,握着他的手,“我们去车库。我们到车里穿外套。好不好?下次我会听小斌的话。小斌很聪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武斌握着妈妈的手,“对呀!”他说道。

  被人冤枉、误解是件痛苦的事。当孩子犯了错误,经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打骂;但是当父母犯了错误,却往往没有人责备他们。

  在生活中,父母也经常会犯错误。错怪孩子,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自己宽恕自己。也许这个错误当时没有什么,但迟早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如果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不承认错误,让孩子蒙受冤屈,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而且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产生错误的观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诚恳地给孩子道个歉吧!家长并不一定要做到一贯正确,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崇敬,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 因此,当父母错怪了孩子的时候,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歉意,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和方向。

  给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态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脸;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

  家庭里,许多父母常常将自己定位为统治者。在基于各种原因给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合格的道歉应该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

  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轻易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而给孩子道歉,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否则,父母的威信会丧失,父母在孩子面前会显得软弱无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过道歉让孩子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

  当你误解或错怪了自己的孩子,应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你可以说:“是妈妈错怪了你,妈妈给你道歉。”

  当你错误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产生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并为此做了错误的事情,你应该说:“孩子,是妈妈错了,我们一起改正好吗?”

  3. 允许孩子批评指正父母的错误

  许灵从小喜欢看书,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书。妈妈很高兴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么好的爱好,所以,只要有好的书,妈妈一定帮许灵买回来。妈妈常和许灵说:“书教给你很多知识,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爱护书籍,知道吗?不要随便借给其他小朋友。”

  许灵有个好朋友叫赵佳,那个女孩家境不是很好,但是也和许灵一样特别喜欢看书,所以,赵佳经常跑到许灵家里一起看书。不过,这天赵佳生病了,许灵觉得她一定很寂寞,就把自己的书借给了赵佳看。回到家里,许灵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可是妈妈却为了这件事数落了许灵一番:“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不要随便借书给别人看,要是她不还怎么办?”

  许灵觉得妈妈这样说自己的朋友,不尊重自己,所以就回嘴道:“谁说赵佳不还的,你不要这样说我的朋友。”妈妈怒道:“怎么还说不得了?”

  许灵说:“随便说别人的朋友不好,这是不对的!”

  妈妈这下可是真的生气了,她嚷道:“你居然敢批评起我来了?啊!”。

  许灵没有作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有些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激发是因为父母的强权压制以及父母有错却不知悔改。像上述的“你居然敢批评起我来了,”这是一句强迫的话语,言下之意就是“我是妈妈,你是女儿,你有什么资格批评起你的妈妈来了?这简直是没大没小!”

  父母与孩子应该是平等的,但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事,往往容不得孩子指出。如果孩子不顾父母的权威指出,父母就会勃然大怒,以“你居然敢批评起我来了”来制止孩子继续批评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威。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削弱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给孩子留下蛮不讲理的印象。

  在孩子眼中,强权的父母是最不招人喜欢的,也是他们最不能认同的。而那些在孩子面前并不用家长的权威掩饰自己的错误的家长,往往更受孩子的拥戴,他们的批评教育也往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家长在孩子面前犯错时,千万不可用一句“你居然敢批评我”来堵孩子的嘴,而应该坦然接受孩子的正确意见,并在孩子的监督下改正错误,这样才会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违抗自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畏惧权威的性格,而且还有可能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多地使用权威,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当父母做了一些有欠妥当的事情时,如果孩子指出了错误,就应该虚心接受,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感谢孩子及时给予的批评,这会让孩子感到他和父母是平等的,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

  孩子有错时不要拿父母的权威压制,应该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当然如果父母自己也有错时,父母应该先检讨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孩子道歉,给孩子树立榜样。

  §§§附录:父母做错事时不该对孩子讲的8句话

  * “难道还要我向一个小孩子道歉?”

  * “你竟敢教训起老子来了?老子吃的盐比你喝的水还多。”

  * “我心里清楚对不起孩子就是了。”

  *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明天孩子就会忘了。”

  * “就算老子错了,那又怎么着?”

  * “事情已经过去了,下次补偿。”

  * “孩子,对不起,不过爸妈也是为你好!”

  * “小孩子就是知道较真儿,多大点事啊!谁没有做错事的时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对孩子做错了事需要道歉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