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天 孩子胃口不好没食欲怎么办没胃口怎么办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芳燕

阳历7月22日-8月10日为今年夏季的中伏天,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晴朗时,有如火烤,酷热难耐;阴雨时,密不透风,闷热潮湿。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谚语,无不说明了伏暑天的酷暑难耐。

暑热时节,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抓住一年“冬病夏治”养生好时机。那么,伏暑天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先锋君就为您介绍几个膳食养生招。

暑热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先锋君现为您介绍四个燥湿健脾方案:

1、红豆薏米粥:红豆30克,薏米2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淘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

功效与主治:健脾渗湿、清热消暑,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

2、橘皮茶:陈橘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

3、杨梅汤:挑新鲜的杨梅放盐水内泡10-15分钟,可去除隐匿于杨梅果肉中的寄生虫。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伙煮沸,转中火煮20分钟,放入冰糖融化后关火,煮好的杨梅汤自然冷却,放冰箱冰镇一下,凉凉的特别开胃。

4、折耳根排骨汤、凉拌折耳根、折耳根雪梨汤

折耳根又称鱼腥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一带。在贵州,折耳根更是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蔬品和调味品。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中暑,风热感冒,先锋君首先推荐折耳根叶来做一道汤。因折耳根本身性寒凉,能清热解毒、健胃消食,而且还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折耳根排骨汤:把排骨放锅里汆水(可以把排骨去血水更干净),捞起来备用;锅里放入清水,加入生姜炖煮;然后放入当归、排骨、折耳根叶子,最后放盐,待折耳根软烂即可出锅。吃起来不仅营养美味,汤还散发着折耳根叶子的清香,让你这个夏季都爽起来!

夏季炎热,调理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如风热感冒、疱疹、泌尿系统感染等,先锋君向您推荐凉拌折耳根、折耳根雪梨汤。

折耳根雪梨汤:先将新鲜折耳根或干折耳根用适量水煮成汁,弃渣,放入雪梨块和白糖或冰糖,煮至梨软烂便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功效。

暑热时节,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伤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牛奶、蜂蜜、莲藕、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暑天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而蛋白质的供应要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加钱买药,不如烧水泡脚。”在三伏天中泡脚,正好能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足部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处。脚部气血顺畅,那么身体自然就会舒服多了,脾脏也会得到改善。

五、“粗茶淡饭”利健康

粗粮是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夏季食粗粮,利于消暑解热,调中健胃、清热补益。

炎热的午后,喝一口清香的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实在是夏季养生的上乘之选。每喝三杯以上绿茶的老人,不仅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较低,他们在总体的记忆力、注意力上,要明显高于平时喝绿茶较少或不喝绿茶的人。

绿茶有抗癌、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另外,绿茶还含有大量的钾,大量出汗后饮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提高耐热能力。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伏暑天宝宝发烧怎么办?家庭护理get!

很多宝宝因为天气不适应

妈妈们平时都怎么做呢?

宝宝发烧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因为其各方面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所以说家人需要做到:了解宝宝发烧的原因、症状、并发症、物体降温的方法以及家庭护理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了解正常体温的参考数值:人体正常的基础体温为36.9℃-37.5℃;肛门处:36.5℃-37.5℃;口腔处:36.2℃-37.3℃;腋窝处:35.9℃-37.2℃;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发热程度分级(腋表):低热37.5~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0.0℃;超高热40℃以上。

发烧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接种疫苗发烧——属正常情况(如体温超38.5℃和出现明显不适时,需给宝服用退烧药。反之,正常生活护理即可)。

1、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容易导致酸碱平衡紊乱。

有些患儿发热时可能发生抽搐,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一般发作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多发在6个月~3岁的小儿)。

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可引起脑水肿。因此,孩子出现40℃以上高热时必须紧急就医处理。

1、酒精:禁止酒精擦浴,这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2、用药:不要擅自给宝宝用药,暂停给宝宝洗澡游泳,游泳对宝宝来说体能消耗过大有可能会加重宝宝的病情。

3、减少穿盖: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可能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4、给宝宝适量补充水分:吃奶间隙可以给宝宝补充10毫升左右的水,及时补充机体因发热而丢失的水份,防止宝宝脱水。

发烧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会持续2~3天。发烧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家长不要期望医生用一次“特效药”就能让孩子再也不烧。

妈妈们在炎热所谓伏暑天

一定要给自家宝贝做好防暑工作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胃口不好没食欲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