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简创始人第一团队创始人是谁?

不需要疑问造车新势力是最近幾年车圈里最为火热的话题。

从2014年爆发到现在一方面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呈现出鲜明的分化,另一方面它们多数也都纷纷进入到首款车型嘚收官阶段或量产在即,或刚刚交付

第一类造车新势力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他们是汽车产业“门外”的“野蛮人”

这类企业嘚核心团队成员,可能并不是传统车企出身甚至并不了解汽车开发的全部流程。

以至于他们在商业模式和品牌营销的探索上远胜过对汽车技术、产品、研发等维度的理解,但也不啻为一股新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有的产业格局。

第二类造车新势力则是从传统车企孵化洏来这类企业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核心成员多是从传统车企走出来的“圈里人”。

得益于多年的传统汽车制造经历使得他们不忘对汽车產业的敬畏,不忘对行业规律的尊重不忘对核心科技的求索,但同时他们摆脱了先前国有体制的束缚,更好的激发了个人的创造力這类造车新势力既熟知传统汽车的所有秘密,又时机恰当的站在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

无疑,爱驰就是第二类造车新势力

11月29日,爱驰汽車在上海全球首秀其首款车型爱驰 U5在我看来,虽然这是爱驰迈出的第一步却是造车新势力迈出的一大步。

这次全球首秀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再是严防死守的各种保密更多的像是爱驰汽车与爱驰U5的一次“官宣”:

——从此,造车新势力的江湖真正多了一个爱馳汽车的传说。

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点:

第一点印象深刻的是,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付强的那句话:“造彻底不给消费者添麻烦的汽车!提供彻底不给消费者添麻烦的服务!”

显然这既是爱驰汽车的一个初心,也是一个发展愿景更是爱驰底气的一种体现。

目前来看有些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已经进入到交付阶段,但依然面临很多课题有待解决比如像充电问题,爱驰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是,创造性的提出了“能量续航包”的解决方案

爱驰汽车的首席技术官兼技术中心总经理王东晨在随后的介绍中,很着重的强调了愛驰这个“能量续航包”的续航里程是100公里再加上爱驰U5的460公里续航里程,可以实现560公里的总续航里程

二是,充电机器人也深度解决了充电便利性的问题

归根,这是一个场景设计把人找充电桩变革为充电桩找人。一旦没有充电车位、没有充电桩但可以选择更为灵活嘚充电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自动循迹车辆自动充电,而且可以通过手机设定充电时长和交付费用

这个解决方案非常新颖,也充满嫼科技的质感但是落地肯定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我也相信爱驰汽车会逐步的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二点印象深刻的是爱驰汽车宣布向全球开放MAS平台及模块化技术。

就像上面说的爱驰汽车带有强烈和浓厚的“技术”色彩,这在造车新势力里头是特别独特的存茬

爱驰自己的三明治结构的电池包,不仅安全性傲视同侪能量密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70Kw/kg,这一能量密度稳稳地让爱驰走在行业前列

爱驰洎己的“钢铝混合白车身”,这不啻为白车身领域的一次代际革命不仅获得全铝车身的高安全性和轻量化特质,更降低了维保门槛和奧迪A8亦步亦趋。

爱驰自己的MAS平台也无形中截胡了大众的MEB平台,也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个专属的模块化开发平台具有极高的适应能力。

这三样黑科技无疑是造车的三大关键技术而初出茅庐的爱驰汽车居然敢于向全球开放MAS平台及模块化技术,这是第一家这样做的造車新势力

上一个这样搞的是特斯拉,有人把这一行为解读为马斯克在用开源的安卓的思路来做大电动汽车生态,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看爱驰汽车是一家有梦想、有格局的造车新势力。

而这次发布会也史无前例的把“友商”请来,像蔚来、奇点、前途等众多造车新势仂高管纷纷到场

对此,付强在首秀会后坦言:“友商来得表达善意,没来不代表没善意大家的心态是开放的。以后类似的站台会越來越多来的感谢,没来的也感谢一个星期前才开始邀请。”

足见爱驰汽车的格局之大。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自然就是爱驰U5

爱驰U5的关鍵技术指标是:轴距两米八、续航460公里(加装能量续航包会达到560公里)、电池容量63Kwh,电池能量密度170Kw/kg

由于这是一次首秀会,所以以外观和內饰为主爱驰U5的爱驰汽车首席设计与艺术指导,便是大名鼎鼎的奥山清行

在日本汽车设计行业,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奥山清行的大名早年效力于保时捷和通用的奥山清行,参与过许多家喻户晓的车型的设计包括911第五代车型996、雪佛兰第四代科迈罗(Camaro)等。

后来奥山加入賓尼法利纳在此期间,他将法拉利Enzo刻画成另类的科幻作品令他声名大噪。

此外法拉利 599 GTB Fiorano、法拉利 P4/5、玛莎拉蒂 Birdcage 75th概念车等这些如雷贯耳的莋品,也都诞生于奥山清行的笔下

爱驰的设计秉持“未来已动、与爱驰行”的人生态度,将功能主义与空间美学融于一体以“智简科技”理念为核心,打造出独具一格的造型语言

饱满的车头,前倾的A柱以及流畅的弧顶U5的整车比例在获得整车优秀的流体形态的同时,還创造了更大的座舱空间

不仅如此,光顺封闭的前脸、两侧向外扩张的气帘通道、隐藏式充电口盖板、隐藏式外门把手、车尾双气流通噵的扰流板为整车带来了更为出色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去繁从简以功能美学回归设计本质。

U5的前后灯组全部采用LED技术L形头灯顺应肩線汇聚中央,H形贯穿式尾灯连接两侧肩线环抱车身灯的内部是线性光导,层次有致形成独一无二的高识别度。

U5的内饰遵循“智能移动镓居”的设计理念 视野开阔的平直超薄仪表台、黑色钢琴漆面的悬浮副仪表台、向外扩张的软包覆悬浮扶手,为驾驶舱创造出一个雅致奣亮的家居空间

得益于长轴距、短前悬的纯电动布局,爱驰U5可为用户带来越级空间体验前后排的头部空间和腿部空间尺寸明显优于同級产品。

上了车便回到了家这不是广告语,这是U5内饰的设计初衷

正如爱驰汽车首席设计师兼设计副总裁罗冬飞所说:“不管什么科技,它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让人感觉被科技控制。爱驰汽车从整车到内饰科技的存在方式都恰到好处,真正服务用户你需要的时候它茬那儿;你不需要的时候,在视觉上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量产的爱驰U5 搭载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这意味着在城区拥堵環境和高速公路,可以大大降低驾驶负担车辆通过出色的生物识别技术,还赋予了主人更多专属特权……

当然爱驰汽车的长征才开走絀了第一步,这一步势必会让它成为镁光灯下的高关注度品牌

而它能否成为冲破之前某些造车新势力在车型量产维度面临的层层桎梏,赱出一条更加稳健更令人期待的新道路,我们只能怀揣疑问2019年第四季度见真章。

IBM 上周日宣布了自己史上最大一笔收购——(Red Hat)

IBM 买公司不足为奇,这家公司的大转型基本都离不开收购但 Red Hat 是全球最大的 Linux 开源系统开发商,它的操作系统不像微软 Windows 每台收取数十美元授权费与免费相伴左右的开源生意卖了 340 亿美元,IBM 为此付出 60% 溢价

开源软件怎么赚钱说来也不太复杂,红帽现任 CEO 詹姆斯·怀特赫斯特(James Whitehurst )时举了一个例子:纽交所在用免费的红帽 Linux 系统交易股票英特尔最近升级了处理器,纽交所想用新处理器提高效率但这需要有囚为新硬件部署新的系统和应用程序。同样的事每隔几年会发生一次纽交所可以养一个团队自己完成所有系统维护、开发工作,也可以婲钱请红帽的工程师来做相当数量的企业用户都选择了后者。

红帽具体提供的服务比这个例子复杂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

在同类 Linux 企业Φ红帽是规模最大的一家。至今红帽每年营收超过 20 亿年增长超过 20%。

Windows 依然是个人计算机的主流 但在企业级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细分市場上,显示微软占据 50%红帽 32.7%。Linux 发行版中红帽占据 7

今天依托开源赚钱的产品已经很普遍了最成功的莫过于 Google 主导的 Android 开源项目(AOSP)。

不过开源軟件如何赚钱是不是应该赚钱这个事情,并不是在它诞生的时候就想好的

开源一词的诞生就是为了拒绝免费

开源总是让人和自由分享囷免费的互联网精神联系在一起,盈利好像与之天然相悖

不可否认,直到现在开源始终伴随有理想主义色彩开源社区 Github 上每天依然有开發者免费共享自己的创意。

然而商业构想从来没有远离过开源生态20 年前“开源”这个词的诞生,就是为了让它避开“免费”的印象

1998 年,加州山景城的一间办公室里41 岁的黑客、《新黑客词典》的维护人埃里克·雷蒙(Eric Raymond)召集当时活跃的 Linux 开发者,包括 Linux 发明人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探讨如何将自由软件的理论进一步推修正和推广。

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这是“开源(Open Source)”的起点。

在此之前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是當时的主流提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互联网诞生前的 1969 年,贝尔实验室开发出 UNIX一套可以快速复制的操作系统代码,以磁盘为介质傳播

UNIX 的创造者将操作系统和源代码许可证书一起,对外免费公布尤其是给了很多大学用于教学。但后来 UNIX 的持有者 AT&T 公司将 UNIX 私有化使用鍺需要付出上万美元授权费。

FSF 提出软件的版权 Copyleft一个和著作权(Copyright)相对应的概念——软件源码的作者依然享有版权,但作者许可任何用户對代码复制、修改和传播也可以销售获利,前提是必须保持所有代码的公开透明

这让提供免费软件也有了产生利润的可能。FSF 提出过一些具体的设想比如以光盘或磁盘的形式销售自由软件包拷贝;提供安装、培训和指导服务;软件的定制化等等。

基于此1989 年,最早一家為自由软件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 Cygnus Solution 诞生(2000 年被红帽收购)这家公司的口号是“让自由软件使用无忧”(Making free software affordable)。它的创始人迈克尔· 蒂曼(Michael Tiemann)吔是 1998 年开源会议的参与者

尽管斯托曼被奉为自由软件运动的圭臬,但那场只有十几个人的会议上他并没有被邀请与会者们认为 FSF 使用的“自由(Free)”这个词让人想到免费使用,而这不是自由软件的内核程序员们不是公益机构,这可能会影响到自由软件的发展方向

因此怹们决定用“开源”( Open-Source )一词取代“自由软件”,简单直接不涉及商业选择、软件是否免费。

现在开源社区中区分开源和免费的常用比喻是 (免费啤酒)和 Free as in Speech(言论自由)免费啤酒不用花费你一分一毫,然而你没有更多的选择权微软的 IE 浏览器,Adobe 的 Flash软件免费下载,免费使用但是你无法修改。

而言论自由是一种自由的权利好比啤酒的神秘配方,当它公之于众你便可以自己生产和改进啤酒。比如 Chrome 和 Firefox 浏覽器基于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改头换面开发一个新的浏览器,重点在于自由的属性而非软件本身

这成为开源社区的主流思想,而它之所以被人接受更大的时代背景是大公司对于软件业的垄断。

Linux 诞生的时候,公司年销售额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四年后,已是历史上最年轻嘚世界首富

无论是 Windows 本身还是微软的软件应用,都是封闭的商业形态1996 年美国通过《数字千年保护法》,给了微软数字垄断的法律支持企业和个人用户为使用权一次性付款,其他任何人对其修改和再次传播都被视为非法本质上这还是书籍出版物这种实体商品版权的思路。

版权成为微软商业帝国的基础比尔盖茨本人早在 1976 年就表示过对自由软件的反对,他 22 岁写的那封著名的《》(An Open Letter to Hobbyists)中说“有谁会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来做这些专业的工作?怎样的爱好者才会投入三年的时间开发发现所有的错误、编写文档并且免费发布产品?事实上只有我们大量投资来为个人电脑做软件。”

开源社区多少带有与微软二元对立的色彩相信开源必胜的程序员们曾经把盖茨,讽刺他在桌面操作系统里表现出的独裁和封闭

不过黑与白往往不是那么分明。

开源软件公司也有自己的“风口”它是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一部分

Linux 在開源运动的背景下诞生。1991 年还在读大二的 Linus Torvalds 写出第一个版本的 Linux开放源代码,对这个操作系统感兴趣的人都能修改使用

许多公司也通过 Linux 提供的技术支持开始自己的生意。

红帽是其中之一1993 开过几间电脑和打印机租赁公司的加拿大商人鲍勃· 扬(Bob Young)创办 ACC 公司,主要业务是出售 Linux 囷 Unix 软件向客户提供电话支持来获得收入。

次年开发者马克·尤英(Marc Ewing)发布了一个 Linux 版本万圣节当天发布,取名红帽 Linux名称来自大学期间祖父送他的一顶帽子。

“没骗人1994 年的时候 Linux 社区非常小,大家都认识彼此”扬在后来的他通过“网络约会(Online Dating)”认识了尤英。

1995 年鲍勃· 揚收购了红帽把两家公司合并称为红帽软件公司。

很快业务步入正轨根据,1995 年红帽公司的营收达到 48 万美元第二年就翻了近一倍,第彡年再次翻倍1999 年上市时公司年营收已经超过 1 亿美元。

超过九成的收入来自“软件及相关产品”这指的是红帽基于开源代码开发的 Linux 版本,Linux 好比公开菜谱红帽自己加工成了美味的成品,售卖给需要的人同时红帽有自己的网站和呼叫中心,客户购买了软件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这产生了对应的服务费用。

招股书援引 IDC 的数据截止到 1998 年所有经授权的新安装 Linux 操作系统中,有 56% 来自红帽公司

上市第一天,红帽股價就飙升到 54.4 美元是 14 美元发行价的近 4 倍,两个月后又升高到超过 135 美元尽管红帽在 1999 年报收 9 万美元的亏损,是 1998 年的 10 倍

“到目前为止,它说垺了人们相信这(开源)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Renaissance Capital 分析师。

随着红帽的上市同类公司掀起一阵上市潮,Linux 出现一批概念股

VA Linux 于 1999 年 12 月上市,主营业务是卖 Linux 服务器上市当天股价涨了 733%。这一天红帽的股票也涨了超过 1000%

说,分析师和投资人对于 VA Linux 展现出疯狂热情完全是出于 Red Hat 带起來的 Linux 概念以及整个科技板块的高估值。投资者确信 Linux 不仅具有巨大的潜力甚至可能催生新的微软。

但实际上自 VA Linux 创业后近五年时间,VA Linux 软件囷服务销售额总计为 4400 万美元同期亏损了 2500 万美元。到 2002 年 12 月 9 日即上市整好三年的时候,VA Linux 股票收盘价为 1.19 美元下跌了 99.5%。

再比如 Andover也是 1999 年 12 月上市,股价当天涨了 252%作为一支 Linux 概念股,Andover 直到上市第六个月才跟 Linux 扯上关系它原来只是为开发者提供站点信息概览的聚合站,1999 年 6 月、8 月分别收购 Slashdot 和 Freshmeat 两个网站其中 Slashdot 的核心读者群包括 Linux 与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狂热份子。

是否只是试图利用 Linux 概念进行炒作

随着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大量 Linux 公司股价跌到低谷上市之初这些公司很多都曾赠送股份给 Linux 的创建者 Linus,但很快就因为泡沫一文不值

互联网泡沫破灭打击了当时所有科技公司,亚马逊与破产一度只有一步之遥微软的市值也过了十几年才重回泡沫高峰的水平。不过不同于全线崩溃的 Linux 概念股微软依靠自巳在桌面系统和办公软件的绝对垄断继续制造着惊人的利润。

泡沫破灭前,一部分 Linux 公司可能是好企业但投资者必须接受他们不会拥有傳统软件公司的经营利润,更不用说微软的利润了因为 Linux 是“开源”,意味着它们是一种公共财产所以不能像微软对 Windows 那样利用专利实施壟断,继而获得丰厚回报

但就像《经济学人》当时指出的,微软依靠垄断让所有人为一份份软件授权和它们的升级版付钱虽然在短期內对拥有这样一个平台的所有者极其有益,但却违背了该行业中其他所有公司的利益并且拖累了整体技术发展速度。

今天的软件业是缯经二元对立双方的一种妥协。

开源与否“卖软件”都不再是软件公司首选

2014 年 All Things Open 开源软件大会上,已经离开公司的红帽创始人给自己做公司带来最大灵感是一度扭转了 IBM 困局的路易斯· 郭士纳(Louis Gerstner,《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作者):

“郭士纳来到 IBM 并且在三年内让 IBM 扭亏为盈真昰一个奇迹……郭士纳的洞察来自于同一大帮 IBM 的客户交流,然后发现客户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他的产品他们觉得产品还行,但每当他坐丅来和客户交流总会有人说,比 IBM 做的更好的产品大有人在他问:‘那么为什么你要买 IBM’,客户说:‘因为 IBM 是唯一一家公司能在我们開展业务的任何地方设立办公室’。因此郭士纳明白他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

郭士纳公开讨论过此事,在红帽我们也会说:“OK 我们沒有产品可以销售因为我们的东西都是开源的任何人都能和我们一样迅速创新,所以我们并没有真正在售卖产品IBM 的郭士纳告诉我们,愙户不会购买产品而是购买服务购买让他们更成功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们早期关于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洞察我实际上在从事服务业,甚至回到当年我们售卖包在盒子里的 Linux 磁盘我们也将其视作一个临时过程,等我们足够强大便可以和顾客签订服务合同”

IBM 没有好的产品,红帽没有别人必须买的产品它们都靠提供服务赚取利润。

建立在开源软件之上的最成功生意 Android 也不卖软件

2008 年第一部 Android 手机发布,全靠 Linux當时第一代 iPhone 推出了一年,但它所用的系统内核直接追溯到乔布斯 1980 - 1990 年代在 NeXT 公司的工作有超过 20 年的积累。

依靠 LinuxAndroid 的发明人安迪· 鲁宾(Andy Rubin)带著一支开发经验和规模都远不如苹果的团队,只用 5 年时间内就让 Android 手机进入了市场

Google 利用了开源社区的成果,也将系统开源给外界使用此舉还帮它拉拢了手机厂商——当时传统手机厂商面对苹果节节败退,而微软的手机系统不但要付钱还更新乏力。

不过 Android 的成功并不是一个開源童话尽管 Android 开源项目(AOSP)一直存在,但关系 Android 手机使用体验的诸多服务都是 Google 私有比如 Gmail、搜索、地图、Play 商店……最终 Google 将这些服务打包在┅起,手机厂商必须装上它的全家桶而这些应用帮助 Google 以广告的形式变现。

不只是开源其它曾经在卖软件的大公司基本也都不再卖软件。

苹果曾经每隔一年推出一个新版的 OSX 操作系统然后装在光盘、U 盘里卖出去。2013 年开始苹果将系统大版本升级免费提供给购买 Mac 电脑的用户。用户并不是没有为持续的升级付钱只是含在购买 Mac 电脑的费用里。

Adobe 曾经也让用户单次购买价格不菲的软件终身使用,但要为新的大版夲更新再次付钱但随着 2012 年的 Creative Cloud(CC)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包月来订阅软件只要按月付钱就能一直用它的一整套服务。

不过反差最大的还是微软

曾说开源软件是癌症的微软 CEO 鲍尔默在 2013 年退位,接替他的纳德拉上来之后一直在削弱 Windows 部门地位将整个公司重心放在云计算之上。曾經微软的云计算是基于 Windows 构建,连名字都叫 Windows Azure

但在纳德拉领导下,微软愿意放弃 Windows 时代的绝对控制争取更多企业客户,不论企业用的是 Windows 还昰 Linux他在 2014 年的一次发布会上喊出“微软爱 Linux”,并且直接派工程师支持开源项目

同年,微软的云计算平台开始支持红帽的这是 Windows 企业版的矗接竞争产品。 

2016 年根据 ,微软一共贡献了 16419 个开源项目超过 Facebook 成为该开源社区中最大的贡献者。

当微软不再需要或者说不能要求用户持續购买它的 Windows,而改为提供服务赚钱以后它和开源社区的你死我活也就不再必要。

就在一周前微软 75 亿美元收购 GitHub 的交易宣告完成。GitHub 允诺继續支持开源

IBM 收购红帽也是如此。至今 IBM 也不是一个对开源特别友好的公司会在合同里要求员工停止为开源项目贡献代码,即便那个项目與 IBM 没有冲突但这并不妨碍 IBM 看上红帽出色的现金收入以及它为企业客户转移到云计算。 

互联网泡沫后红帽成了上市潮中为数不多的幸存鍺,至今依然有全球 Linux 70% 的市场份额

随后红帽通过不断的并购继续巩固了市场规模,收购了至少 30 多家公司过去 60 多个季度,红帽的业绩持续增长而它的 OpenShift 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同时在多个云计算平台上部署自己的系统,降低风险这些对于急切追赶亚马逊和微软的 IBM 都很有吸引力。

“每花一美元购置红帽产品就相当于砍掉了头顶专利光环实际上却是一堆垃圾的专有软件 10 美元的市场份额。”红帽 CEO 怀特赫斯特在 的采访Φ说道

在新起的造车品牌中威马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但它最近也因为交车等问题引起一些质疑近日,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与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先生进行了简偠沟通,看看威马的近况如何

■ 沈晖先生履历

■ 产品的安全可靠是第一重要

从9月28日开始陆续交付,但是每个城市的情况各不相同目前嘚交付情况是接近预期的,所有环节从线下店到工厂以及供应链所有同学都加班加点保质保量。

对于产品沈晖认为安全可靠是第一重偠,第二重要是质量稳定第三重要是体验出色,第四重要是成本合理每辆车在下线之后,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才可交付到用户手中

■ 跟紧政府政策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用户

因为各地方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不同有些用户会到附近补贴多的城市去“蹭补贴”。这种情况嘚处理特别考验一个新创车企的能力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的标准执行,这部分用户是拿不到这个补贴的;反过来如果处理随意一点國家政府层面查下来会涉及到骗补,这些情况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来说打击都是非常大的所以目前威马做法就是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嘚前提下,尽量满足用户

■ 交付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线下店和供应链的能力

作为一个新创企业,同时做的线下店和新零售都是创新性的東西挑战非常大。威马虽然对于线下店做了很多的培训工作但是这些毕竟是一个新的尝试,有许多工作是需要磨合的

从3月28号第一台試装车下线到9月28号正式交车,威马在这6个月内对于产品内在质量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歇威马基于自身的供应链优势与体系化建设,对整个供应链近千个供应商的管理有条不紊

■ 一款产品,三种续航既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又为之后更新迭代打下基础

威马对于潜在用户的定位十分明确锁定那些比较年轻、喜欢尝新的用户,特别是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用户这些用户的使用需求与我们非常吻合。然后通过对這部分客户做了调研之后发现一天三四百公里的路程对于他们来说绰绰有余,但是后来发现如果驾驶过程中空调猛开、加热猛开的话是跑不到这个里程的但是后来经过细分,这部分用户有的需要三百公里续航有的需要四百公里续航,然后考虑到之后电池需要迭代就嶊出了不同续航版本的车。

三款续航里程不一样的车型意味着电池的重量也不一样。布置在一辆车的同一位置上在调教时的要求也是唍全不一样的。

这样做不仅是对用户有好处对于厂家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对于软件的迭代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做在线升级硬件嘚迭代就复杂了。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日后电池的迭代是必然的,对于一款电动汽车如何能够适应不同能量密度及重量的电池就显得尤为重要。

■ 豪华品牌暂时不会做

在产品和品牌布局方面威马计划今年推出第一款产品,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二款产品明年下半年推出苐三款产品,三款产品都会通过一个平台进行打造

至于为何不推出豪华品牌,沈晖谈到他在美国市场以及欧洲市场摸爬滚打了15年,欧洲不管怎么布局都不会容下一个全新的品牌存在。因为欧洲人认为连都是一个新的品牌没人去买。在美国市场能够生存的机会就是采鼡高举高打先赚足眼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沈晖认为,从长远来看才是它的核心产品,Model X的推出其实是为了吸引眼球把品牌树立起来。但是成败还是靠Model 3Model 3需要做的就是把供应链和用户基数拉上去。

沈晖表示中国不一定要去直接先搞苹果,才搞小米他认为威马就昰的小米,做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体验出色大家用得起,用得爽硬件、软件结合比较好的一个产品。

沈晖拿收购、玛莎拉蒂以及的倳件举例子表示电动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有点像,有用户量是一切有数据有用户,才能生存壮大同时又举出收购林肯,通用收购收购,塔塔收购路虎以及收购等例子表示在豪华品牌的布局上是一个自然增长的规律。

威马的创始合伙人大部分都在跨国企业做过泹是近几年还是会专注于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是他们的主场

不过威马立足中国,也放眼全球整合全球资源,现在在德国有一个整車技术研发中心在硅谷有一个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德国的团队做了一款高端电动已经在北京车展展出过。沈晖认为威马有可能是国內第一个能够把自己做的车通过欧盟严酷的公开道路测试的团队,认证上路的

■ 成立三年,四件事做得最好

沈晖认为在公司成立的三年時间里有四件事情做得很好。

第一融资情况良好——截至上一轮融资,威马累计融资早已近200亿元保证了生产、销售、研发等等环节嘟有充足的资金,现金状况也非常健康;

第二品牌定位很精准——做年轻人喜欢的产品。一开始定位年轻人就是希望打造能够跑量的品牌,同时不做低端也不做太高端,因为高端品牌是需要很大的积累的所以先切入中端,做出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比较酷的能够买嘚起的产品;

第三,产品——128战略规划了八款产品,并且八款车价格都在三十万以内沈晖表示,他们希望威马的产品在没有补贴的情況下用户也愿意购买没有补贴,威马销量反而上升因为现在有补贴了以后,消费区间集中在七八万元左右的车型但是将来如果没有補贴,说不定这些用户还会对标一下。

第四团队。威马的团队原来在不同的公司是新世代汽车人和智能时代互联网人为主体的多元囮团队,但是大家价值观比较接近文化和价值观比较接近的人在一起做这个事情,也是威马一个优势

■ 对于威马出现的交付风波怎么看

沈晖: 首先,我们做的产品、出行布局不管怎么讲,最重要两个因素就是产品跟人产品就是车,人就是我们用户我们一方面要把产品做好。人这块我们把交付做好,把服务做好把体验做好。

新能源车不同于传统燃油车会涉及国补、地补、牌照等问题,而且很多哋方的政策各不相同会遇到很多不能预测的问题。所以客观来讲我们把车造好,把质量控制好还不够客观来讲,一定要直面各种突發情况把交付做好,把服务做好

如果天天在家里,对着黑板预测说我要做好各种为用户服务计划,这个计划不出来的跑一遍,各種问题都出来了我觉得我们只要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保持与用户的沟通用户是能够理解的。创业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遇箌问题改正的速度很快改完以后,让用户满意

■ 后补贴时代,威马是否准备好

沈晖:我们准备好了。我不知道这样讲好不好我希朢早点退坡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个原因呢第一,我们有很好的供应链关系能够用非常合理成本造车,也就能使用户的消费更合理仳如我们与宁德时代等品牌都是长期合作伙伴,并且在成立威马前就已相识多年。

第二现在很多用户,因为补贴的力度大所以买了體验不是太好产品。所以如果没有补贴以后,消费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观察产品好不好是不是将来用得爽,用得舒服

第三,从第一天開始我们跟我们工程师讲,造车我们能够把电动智能车做出来,用户买不是因为补贴原因。所以EX5一直对标的是18万到20几万的汽油车洇为我们认为真正市场在哪里,看中国三千万辆新的乘用车广义乘用车三千万辆。新能源车去年七十几万今年应该一百多万,一百二┿万还是一个很小市场,三千万辆短期内全变成不大可能。你说10%就是三百万辆20%六百万辆,这个市场才够大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們工程师也是说为什么也在误解我们是价格杀手,因为我们价格不是对标补贴后的对标是补贴前,我认为我们车是18万到23万

■ 不靠政府补贴,未来要跟汽油车竞争

沈晖强调威马注重的是空间,设计我们的三电操控能力,以及智能化程度、服务水平所有产品都是围繞着二三十万这个水平。沈晖讲到最后还是要靠产品,其实目前某种程度不是靠产品是靠快,谁快一搭上补贴,这个车就很便宜叒可以在北京拿牌,大家都抢着去买真的现有的已经在开电动车,做一个匿名访问真的是谁真心的认为产品好是买他的车,我猜测一半都没有可能百分之七八十人说因为可以上牌,又便宜还有政府补贴。但是将来肯定靠产品跟汽油车一样。

■ 未来新造车公司里面會更有机会吗

沈晖:也不一定,我觉得是会长期存在很多我们中国自主品牌,很多人觉得很惊讶造车企业这么多。我觉得一点不惊訝我经历过一波。其实中国十年前已经有一波其实没有新造车团队以前,已经有一百多个品牌最高峰的时候,现在可能七八十个存茬的本来做燃油车的,七八十个都有很多所以我觉得应该说是头部企业没有多少家,但是有生存的能够生存的,可能还要很多家嫃正头部企业,毕竟维护一家勉强维护一家新造车,新能源企业还是OK但是要冲到头部上面,挑战就比较大了

■ 智能网联威马有很多嘚布局,特别是5G上来了以后这块产品会有哪些变化吗?

沈晖:车的3G、4G、5G每一个差别都很大包括如果你是目前智能化,像我们车是实时茬线联网所以我们叫Always On,这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一直联着网,第二个意思是我们电池一直有办法各种服务促使帮你Always On。

联网的话其实愙观讲4G也是足够,从车联网目前电子娱乐方面需求。电子通讯娱乐通讯需求足够了。但是自动驾驶一定要上5G,不然你的速度做不到嘚当然5G也不是一下子能够做出来的,但是也有一个问题他如果是部分地方有5G的话,也是有问题的不能说自动驾驶车开到这里没有5G了,这个反应就慢一点了那个开得快一点,也是有问题所以真正能够权威应用,还是有周期的

■ 威马出行成立相对比较早,相比其他噺概念公司威马出行有何特点?

沈晖:我们觉得光造车卖给用户这个方式,要不然就是过时很多年轻人,包括我们已经接触了一批他们说我只要能用,不一定是拥有这个车当然模式很多了,可以借款买我们车可以用手机分享一下我们车,还可以分时租赁需要時候用一下。

从目前角度甚至我们还有一些B端的业务,用户找我们希望我们交一批to B的车给他们,当然我们会优先满足C端用户需求这個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还是抓牢一些东西出行最重要是人跟产品,产品是车人是我们用户。我们总觉得用户出行的时候只要愿意用峩们产品,不管什么模式只要出行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其中重要角色那么我们都可以帮助他体验更好,买了我们车的跟用我们车,朂终还是那几个问题这个车保险怎么处理,金融政策怎么做充电谁来解决,然后是停车还有二手车,还有电池将来二次利用怎么弄。

这些都跟出行过程都有关联并且我们不做平台,我们是通过车用户用我们车,让他感觉不一样体验好。这个出行其实目前只是沒有人能做成我们觉得我们有点希望。首先这个车好处是我们车全部联网,实时在线带来一定优势。

第二线下店直接跟用户对接。目前我们已经签约了40家智行合伙人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明年这个数字将会更多。

第三这个车是汽车,国家比较鼓励将来出行往這个方向所以我们认为将来出行一定是绿色、安全、高效、方便,这里面我们认为我们围绕车来做出行都能做到。

■ 将来威马出行里媔所有的产品会用EX5?

沈晖:不一定第一步,尽量用我们产品但是将来欢迎其他厂商参与,因为我们目前认为在市场上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做到我们刚才讲的几个理念,一定要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体验出色用得起,用得爽我们EX5,明年有EX5 Pro还有EX6,都是按照这个逻辑來打的都在20万上下。大家用得起用得爽,没有补贴大家依然愿意买我们车。

现在我们的出行服务品牌叫做GETnGO即客行并且已经有了出荇硬件等一些其他布局。

从跟沈晖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威马对于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还是非常自信的。包括补贴退坡之后沈晖坚信威马依嘫会有着不俗的竞争力,而且可能会比有补贴的时候竞争力更强不过威马对于用户的定位确实是相当的精准,这也是威马首款量产车EX5推絀后可以成为一个网红产品的原因不过对于前段时间的补贴风波邦老师想说,威马踏踏实实做产品的态度确实值得肯定在和用户的沟通上威马汽车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希望后续投入更过的精力和思考做好一个双赢的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简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