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足怎么样好的快,在休息时间少较少的情况下

一 : 国家励志奖学金征文:谁的青春不奋斗

  我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一户普通的农户家庭里,家里人多地少,生活一直很艰辛。我为了不让父母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我身上,从小就很懂事,一直帮妈妈照顾幼小的妹妹,经常帮助父母到田间劳作,对爷爷奶奶也很孝顺。在学习上,我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是老师们的重点培养对象,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每当我拿着奖状回到四壁萧条的家中,我都会看到父母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父母也很宽慰,每次都无比自豪的向街坊们宣扬:“别看我们家的房子小,里面的奖状可是多得贴不下哩!”随后,又和街坊们笑作一团。

  转眼我上了高中了,妹妹也上了初中。家里的支出渐渐多了起来,本来就收入微薄、入不敷出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我和妹妹经常看到头发花白的父亲独自一人坐在房顶一口一口地吸着闷烟,紧锁的眉头,古铜色的脸庞不知几时似乎又多了几条皱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和妹妹都了解父母的苦衷。在学校里,我们从不乱花钱,平时从来不吃零食,连文具也是捡便宜的买,每当别的同学有了新的文具盒时,我就会幻想自己什么时候才会有新的文具盒。

  摇摇欲坠的家庭经过亲戚好友们的接济,又持续了几年,终于挨到了我高考的时候。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在考试时发挥失常,也许是前所未有的紧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也许是对于高考失利的过度担心让我不能集中精力,我最终还是被扼杀在了命运的轮回里,结果公布的那天,我正跟随父亲在工地上浇筑水泥地面,家里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是母亲,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头嗡的一下就感觉到自己浑身都没了力气。我望向父亲,只见他面无表情地站着,目光凝重地看着我,我顿时感觉到他那极具杀伤力和批判性的的目光已经洞穿了我的心脏。一个心力交瘁的男人,每天不到天亮就起床,一直忙到深夜,才四十岁的他早已头发花白,一双肩膀默默地支撑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数十年,为了子女和家人,不顾尊严地生活在他人嘲笑的目光中,而支撑着他那早已千疮百孔的躯体的仅有的一丝希望破灭后的痛苦,我们能体会吗?

  进过亲戚们的劝导,父亲终于同意让我再复读一年,送我去学校的那天,天气不太好,父亲只留下一句好好学习就走了。我顿时哽咽了,目送着他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

  我要变强,我要成长,我不愿再让父母为我焦虑,我要成为男子汉。

  一年之后,我如愿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到红色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落下了欣喜的泪水,父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启封后,父亲认真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项,当看到其中的学杂费一项为每年4500元的时候,父亲愣了一下。是啊,对于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片刻之后,父亲又燃起了一支烟。晚饭时间,父亲没有上餐桌,我们都可以看到父亲在院子里打电话,一个又一个。

  我一直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可这个仅差一步之遥的梦想此时此刻却显得如此遥不可及。化蝶的蛹,将要破茧而出的那一瞬,却折了翅膀,多么心酸与无奈。就在全家陷入绝望之际,父亲回来了,开口第一句话:“到了南京可不要丢我的脸啊,我和你妈都在等着你的好消息呢!”我终究也没能指导父亲是怎么换来了我高昂的学费。但是我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事,走什么路,这就够了,不是吗?

  到了大学之后,我也一直秉承艰苦朴素的作风.。想出头,就好好念书,我一定要比别人强。当我得知学校为我们申请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时,我就下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关怀的体现。如果我获得了该项奖励,就可以稍微减轻下家庭的负担,让父亲不再为我的学费发愁,少操一份心,少累一点!国家励志奖学金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因为它,我的生活压力减少了,能够认真静下心来学习。因为它,我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它,我多了一份感恩在心中。为了这份感恩,也要把书念好,把大学念好。

  我不会辜负你们殷切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这份感动会一直鞭策着我前行,我会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绝不会向困难妥协,因为我的背后有含辛茹苦的父母,有再生之恩的国家与学校期待的目光,我怎么能输?我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不旷课、不早退。在生活上,我作为班级团支书,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无条件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发展。团结集体、激进向上。

  暴风骤雨总是暂时的,我会笑着迎接明天清晨的太阳。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关爱。我立誓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建设祖国、回馈社会,因为是它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为我续上了暂新的翅膀。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怀念母亲裹的粽子( 文章阅读网: )

六、浅谈科举制度----读《范进中举》有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记得刚刚参加革命时,在部队教导队教员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词据说是曹火星创作,毛主席修改的。歌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後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有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使我肃然起敬,热血沸腾。这首歌词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它成了我信仰的根基,追随的依据。奋斗的目标,忠诚的准则。在人生旅途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委曲,我都没有动摇过对党的信任。

我一生是坎坷的。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我五岁的时候他就被日本鬼子抓去杀害了,接着母亲又改嫁了,从此我再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亲人。父亲死时,家里一贫如洗,上地片瓦,下无寸土, 因此,我流浪过,学过徒。14岁那年(即1949年),我们的家乡铜陵四月份解放,五月份我就跟随父亲的老战友参加了革命。尽管我的出身很好,可是在左得发紫的年代我也没有躲过极左路线的摧残和迫害。195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铁道部西北铁路局干部学校担任理论教育负责人时,因为和党委书记关系搞得不好,没有右派言论,党委书记为了完成划右派指标,拿我充数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下放监督劳动改造。在那漫长的艰苦劳动改造期间,我发过牢骚,闹过情绪,甚至想过自杀。每当这个关口,我一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时,我那些不应有的牢骚以至想自杀的消极情绪都烟消云散了。我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党和人民总会有一天还我清白。有了这个想法,后来不管别人怎么样闲言碎语,也不管别人怎么样冷眼白眼,更不管别人怎么样欺压,我咬紧牙关,忍受精神上的痛苦,生活上的艰难,身心上的折磨。我时刻自己告诫自己:“做人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能够对得起党和自己的良心就行”。当时我真是吃了早上愁晚上,褂子没两件,裤子没两条,但我并没有气馁,挺起腰板,百折不挠,一直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春天的来到。

离休以后,我除了写作和书法以外,唯一的活动就是有空同朋友们闲聊。闲聊时,当听到有人说党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总是理直气壮地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词作为指导思想谈自己的看法。我告诉他们:“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凡事都要有比较,没有比较就不能分辨好坏,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别。如今是,今非昔比,“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纵观历史,任何朝代和政党在执政时期,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一个朝代和政党的好坏,不能光看它的缺点和过失,而是要看它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要看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能否诚心纠正。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个敢于负责任的党,它不仅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对于历史上自己做过的错事毫不隐晦地坚决改正。比如对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它主动进行检讨,并主动平反冤假错案,改正错划右派等等,你说历史上那个朝代和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做到这一点?!接着我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衣食住行变化说明党的正确和伟大。

从人们穿着看。旧社会,我们的父辈和我小的时候,穿的衣服和鞋都是用自制的土布做成的。一件土布新衣服,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穿几天,过完年节,马上就要把新衣服收藏起来换上补钉加补钉旧衣服。鞋子是更不用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过节能够穿几天新鞋、新袜子(袜子也是用自制土布做的),平时都是打赤脚穿草鞋。看看现在人们的穿着,衣服布料五花八门,颜色各式各样。鞋子品牌数不胜数,再见不到穿土布衣服的人了,更看不到打赤脚穿草鞋的人了。无论城市或农村,你看到大家穿的衣服不是涤纶、晴纶、丝绸面料,就是毛呢面料。鞋子,穿的有旅游鞋、运动鞋、凉鞋、保暖鞋、真皮鞋等。衣服毕挺,鞋擦得雪亮,一个个很威严,很神气,喜气洋洋。在我们社区,我还经常发现有些没有穿破的衣服和皮鞋扔在垃圾堆里无人捡。前几年居民给灾区捐献的衣服和絮被都是旧的,现在都换成新的了。

从人们饮食方面看。旧社会,我们的父辈和我小的时候,一年到头,每天能够吃上两餐稀饭一顿干饭的人家就算不错了。大多数人家吃的都是野菜和粗粮。经常听到大家怨声说:“镰刀上了墙,家里断了粮。”“出的牛力,吃的猪食。”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年三十晚家里称点猪肉和生腐一起烧。吃年饭时,每人只允许夹一块肉和几块生腐。吃过年饭之后,母亲就将生腐烧肉收藏起来,为了防止发霉,过段时间热一热,一直保存到插田时才吃完。这里说的是过去农民生活,城市里工人生活据有关资料介绍比农民也好不了多少。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大家看了就知道了。包身工,旧社会是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同过去相比真是天上地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现在老百姓的伙食可以说是顿顿有酒有肉,几乎是无荤不餐,天天都像过年。大腹便便的人到处可见,好多人患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都是吃出来的病。即使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人民温饱还存在问题,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和过去相比也好得多了。

从人们的居住条件看。旧社会,我们的父辈和我小的时候,农村几乎很少看到瓦房,人们住的都是土墙草房或者泥糊的篱笆房。烧的是茅草、牛粪,点的是菜油灯、煤油灯。为了省油,夏天,怕热、怕蚊子咬,端张竹床,在上风头点燃蒿草(熏蚊虫)睡觉。冬天,怕冷,天一黑就钻进被窝里睡大觉。现在完全变样了,绝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瓦房、楼房。城市里更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有些住房上楼不用爬,乘坐电梯从地面好像坐直升飞机到了家。家家有电灯、电视、太阳能、空调、电话、手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夏天,不愁热,冬天不愁冷。就拿手机来说吧,好多卖菜的老汉、老大娘为了同家里人联系方便,兜里都揣有手机。我家总共12个人,除了我的老伴(她耳聋)没有手机以外,就有11部手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在过去是一句空话,现在却变成了现实。现在家里有了电话、手机和电脑,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亲友随时可以面对面地交谈。

从人们的行走方面看。旧社会,我们的父辈和我小的时候,每次赶趟集,半夜就得起床,翻山越岭到集市买(或卖)点东西,来回要一天时间。现在公路像蜘蛛似的,四通八达,到处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很快可以到达。那时我们很少看到汽车,看到吉普车更是稀奇不得了,都说坐吉普车的一定是大官。现在老百姓都成“大官”了,花上几元钱就能够乘坐小轿车。里边有收音机、空调,比吉普车先进多了。过去农民弄点农产品到城里卖,要肩挑背驼,现在再也不用肩挑背驼了。一般农户家里都有电动三轮车、摩托车或者农用汽车。过去农民赶集,翻山越岭,搞得汗流浃背,脸上一脸灰,身上一身泥。现在乘坐汽车,脸上、身上干干净净同城里人没有差别。

上面说的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接着我又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其他方面发展变化,阐明党的正确和伟大。

旧社会,政治上,人民是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现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了。1949年以前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分散而虚弱的国家。分散被人称为"一盘散沙",虚弱的另一称呼是"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一律平等。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消灭土匪黑道,清理整治妓女和吸食鸦片烟,社会秩序迅速归于平静,人民生活在安定祥和之中。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管辖下回归祖国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管辖下回归祖国怀抱,洗去了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加诸中国的最后的耻辱。这在旧中国是不能解决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新中国刚一成立,就通知联合国秘书长,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派驻联合国的外交代表,并且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中国的主张,发出独立主权国家的声音。此后,中国在国际社会一贯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政治,主张多极政治,主张发达国家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主张对话反对战争,等等。

旧社会,在经济上,中国是一穷二白,现在GDP已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实际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财政收入,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8年达到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万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了让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国家对农业税全免。对农民种粮卖粮给予补贴。对城乡生活困难居民给予低保,同时还制定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比较完整的行业门类。截至200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娱乐业、音像分销业、演出经纪与代理业、艺术品经营等门类的产业单位共有34.9万个,从业人员166.97万人,创增加值近307亿元。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国家真诚关心教育事业,现在又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政策,减轻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经济负担。

科技方面成果辉煌。改革开放前,我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近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科技成果辉煌,带动了国防现代化,我国的军事实力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三。

医药卫生方面成绩突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经过60年建设,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年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为0.15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达,所以我们能够成功地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这在旧社会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实在在的做到了。我国上述一系列伟大辉煌成就,那一点不是党的功劳?尽管我们党和政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腐败和分配不公等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党已经意识到并且正在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要坚信我们的党一定有办法、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因此,奉劝大家千万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了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只有跟着党走,我们的日子才会更幸福,我们的前途才会更灿烂。

大家听了我的解释,口服心服,都认为我说的有道理。接着我又补充说了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任何人也诋毁不了的真理。共产党的功劳将永远与江山同在,与日月齐辉!” 最后,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人总要有点精神,丢了钱什么都没丢,丢了精神就什么都丢了。人生还应该有坐标,有坐标才有希望。希望就是信心,信心来源于希望。光有信心不行,还得坚忍不拔地去追求才行。追求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成功必须追求。即使成功不了也要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无愧于心。人活着要活得豁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钱是好东西,没有钱办不了事,但是一个人如果一味地钻在钱眼里,一切向钱看,那就是目光短浅,低级庸俗。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品德。人到这个世界上来走一趟,虽不可能每个人都流芳百世,但也不能遗臭万年。得不必喜,失也不要恨,心要求平静,顺其自然。得不到的东西,千万不可强求得到。任何人做违背规律、违背民意,不管他是誰,多么了不起或则多么有权力,到头来只能是众叛亲离,变成臭狗屎。人貴有心,这种心应该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否则就不是人。坑害老百姓是坏蛋,伤天害理没人性,趋炎附势没骨气,阿谀奉承是小人。诗云,‘君子失时不失像,小人得志把肚胀,街前驴子学马走,到底还是驴儿样。’人不正经,虽貴人不敬,只有堂堂正正为大家办事,清清白白做人才不枉此一生。

有人喜欢看日出,我却喜欢看日落。要知道,日落时尽管黄昏笼罩,可是它并不屈服,仍顽强地从云隙间穿出,把最后一线绚丽的光芒洒向人间。这种景象它给了我鼓舞,给了我力量,它告诉我人生的晚年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更是幸福。

过去我家里穷,小时没有读几年书,后来有点文化水儿,那都是参加革命后组织培养的。参加革命前,我根本不懂什么叫书法,参加革命后,虽然听人说过什么叫书法,但是我由于工作繁忙却没有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我真正学习书法,是在我离休以后开始的,所以说“半路出家学书法”。说来话长,1984年,我刚刚离休不久,在家闲得着急,听说我市老年大学开办了书法班,我很高兴,于是积极报名参加了。说也奇怪,刚上了第一堂课,一下子就使我对学习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我生来和书法有缘吧。起初,我的字写的歪歪扭扭,一支几钱重的小小毛笔,拿在手里好像有几百斤重,尽管如此,但是我并没有气馁,自己自己说:“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要当好汉,绝对不当狗熊”。我家住在市郊区,距离市老年大学较远,有时天下雨还要步行,但我从来没有缺课和迟到过。一次,一位老朋友见我上学骑自行车骑得满头大汗,拦住说:“老郑,人都老了,学习还有什么用处?不如像我一样,打打麻将,下下棋,比神仙还快活哩!”我当即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各人有人各的活法,岂能强求一致。我这样做觉得苦中有乐。坦白地说,我是想通过学习,学点知识再发挥余热哩!”他听了我的话,摇摇头,长叹一声:“唉!我看你这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年轻时候都没有做出多大贡献,老来还想……”

我这个人脾气有点古怪,从来不由别人左右。他讲他的,我听我的。走进老年大学,我一学就是四年。越学越起劲,越学越开心。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从颜体开始,然后草、隶、篆、行各体都学习。但我重点学习楷书和行草。老年大学书法班毕业以后,我坚持不懈,冬天天气冷,家里没有空调,我就开着驱暖器练字,夏天天气热,我就打着赤膊,开着电风扇练字。每天至少坚持练习3——4个小时。为了进一步练好字和能够给大家做点好事,每年春节,我都要上街为群众书写春联。群众有红白喜事时,我就主动找上门为他们书写婚帖、祝词、碑帖、悼词等等。尽管我为他们做的事有限,但是还是受到大家的欢迎。

为了普及和宏弘扬书法,每次、社区、市、省,以及全国有关部门组织的书法展览,我都积极参加。目的不是图名,而是为了推动书法的发展。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经过20多年孜孜不倦的勤学苦练,我的书法被大家公认有所进步。现在我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员(特级书画师)、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等。书法作品获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世界文化交流与创作金奖;“环保世纪行、情系中华——中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金奖;“铜都情”书画展一等奖;《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五周年书画展》二等奖。入编《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书法家选集》、《世界美术书法家大画册》、《中国书画篆刻名家精品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成就大典》、《世纪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中华诗书画:1999年卷》、《21世纪人才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百名杰出书法家、中国百名美术家赴韩作品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十几种典籍。同时被多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和理事。书法和书法专业文章多篇在《中国老年书画艺术》、《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以及《铜陵日报》等报刊上刊出。

农村有句谚语:“端午粽,香喷喷,中秋粽,无人问”。意思是说端午节粽子适时,中秋节粽子背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估计这种说法与传统习俗有关吧!就好比中秋节人们送礼都习惯送月饼,而平日却很少将月饼作为礼品一样。

我小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一个月,母亲就要抽空,头扎毛巾,手提篮子,肩上扛着挖藕用的钩子,匆匆跑到芦苇塘埂上去采摘芦苇叶子(高处芦苇叶子手摘不到就用藕钩子)。芦苇叶子采摘回来后,一张张地整理,一张张地清洗。芦苇叶子经过整理、清洗后,再一把一把地将它叠起来捆好,然后放到锅里煮。先大火,后小火,把芦苇叶子煮熟、煮透,这时芦苇叶子会飘出阵阵清香,闻到这种气味,你会觉得香气扑鼻,口涎欲滴。芦苇叶子煮好后,放在阴凉处风干保存备用。等到端午节前几天,将风干的芦苇叶子取出来,用水泡软,再用淘净的糯米裹粽子。旧社会粽子不像现在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那时有钱人家裹粽子,每个粽子顶多掺进一个蜜枣了不起,一般人家,买不起蜜枣,掺点红豆就算不错了。我家既没有蜜枣,也没有红豆,只有加点咸盐提提味。即使这样,我们全家过节还是很兴高兴,因为在节日面前人人平等,各取所乐。母亲心灵手巧,芦苇叶子在她手里,装上糯米,折过来,叠过去,很快就会裹出的一个个比古代妇女“三寸金莲”还要小的“粽子。母亲不识字,但记性很好,凡是别人给她讲过的事情,只要说一遍,她都会记住永远忘不了。她一边裹粽子,一边给我和弟妹们讲粽子的来历。她说:“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裹粽子吗?据说它是有来历的啊!我没有文化,不认识字,也不知道历史书上是怎么写的,但是听一个教书先生说过,古代有个叫屈原的大官,他才华出众,为人正直,心胸坦荡。他忠于国家,热爱人民,所以老百姓都非常尊重和爱戴他。要知道,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总是被人嫉妒,他的同僚妒贤嫉能,陷害他,老是在国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昏君无道,听信谗言,结果将他贬职放逐,可怜他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气愤地于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悼念他,每逢端午节,都要裹粽子,把粽子投进江里祭他......”母亲说的头头是道,我们听的津津有味。现在看来,母亲说的那段历史虽不够详尽,但也摘其要点了。

母亲人缘很好,朋友很多,每年端午节她裹好粽子后,总要让我们送几个给隔壁的李大娘、吴奶奶、陈阿姨……让她们首先品尝。这些人吃了她裹的粽子,一个个赞不绝口地说:“香!香!真香!这粽子裹得紧,煮得透,咬起来,一口一个印子,软里硬!”母亲听到她们的夸奖,笑嘻嘻地对我们讲:“你们别听她们瞎说,她们裹的粽子比我裹得粽子要好吃得多哩!”

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她辛辛苦苦一辈子,可惜她没有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每当端午节吃粽子时,我总会想起母亲裹粽子的往事。作为她的后代,我们都不会裹粽子,只晓得买现存的。可是买来的粽子虽然品种多样,成色好看,但我总觉得没有母亲裹得粽子正宗、香鲜、可口,因此,我更加怀念我的母亲。

我所在部队是铁道兵。1951年,1月,我那个部队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入朝前,我们部队从陕西宝鸡市开到沈阳,住在一所学校里(当时学校放假)待命出发。出发前上级宣布:凡是上边带有人民解放军字样的文件、书籍、笔记本、衣服、毛巾等东西,一律打包封存在铁道兵沈阳留守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出师名义是志愿军。并且规定,入朝时必须轻装上阵,每人携带干粮、行囊,包括武器和一把小铁锹(或铁镐)在内,不得超过20公斤。那时,我在铁道兵团三师十团后勤处当技术书记(即秘书)。身上携带东西比别人要少些,只有一支左轮手枪、干粮、一个公文包和一把小铁锹。出发时,我们列队踏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激动地高高举起手来不停地摇摆,嘴里高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以此特别的礼遇告别欢送我们入朝的沈阳群众。到达沈阳火车站,晚上,我们乘坐闷罐车(即火车皮),车箱拐角处用木箱装了一些细砂放在那里供大家大小便用。为了保密,车箱完全是密封的,对外我们不是部队,而是出口物资。趁联合国安理会检查组是社会主义国家值班时进入朝鲜的。

进入朝,离车开始徒步行军。行军任务是紧张的,纪律是严明的。首长郑重宣告:“入朝后,每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如有人违抗,当场处决,决不含糊!”首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入朝行军第一天,敌机像雪乌鸦一样铺天盖地飞过来,后勤处长高太珍提着手枪,一声令下:“就地爬下,不要乱动!”哗啦一声都爬下了,当即有人爬在水沟里,有人爬在石子堆上,有人爬粪坑里,没有一人敢违抗。

后勤处,数我的年龄最小,大家都很爱护我,入朝第一天夜行军,大概走了七十多公里,当时我因感冒,四支无力。战友们帮助我背行礼,扛干粮,还轮流搀扶我走。到了宿营地,稍事休息,修筑工事、挖防空洞时,大家总是不让我干,生怕把我累坏了。干部处高处长还亲自为我做了病号饭,我过意不去不肯吃,反而被处长狠狠训了一顿:“你这个‘小干部’(这是大家送给我的外号)呀!叫你吃就得吃,吃!一定得吃!这是命令!我亲自为你做病号饭难道是给你看的不成?”

没过多久,我被调到干部处担任技术书记。干部处处长叫李家连,他也非常爱护我。他发现我夜晚睡觉有爱蹬絮被的坏毛病,说:“小干部,你睡觉老是蹬絮被,这样会遭凉的,干脆跟我一起睡吧!”我赶紧说:“不不不!我的脚臭!……”“没关系!每天睡觉前洗洗就是了嘛!”高处长坚持说。我只好同意和他一起睡。每晚睡觉时,高处长总是把我一双冰冷的脚抱在怀里焐。

记得,有一次下午我从团部驻地出发到三营填写干部履历表,由于事先电话没有联系好,不料三营营部转移,到达那里时,天已经黑了,我只好根据朝鲜老乡提供的方向寻找,结果路走错了,我一个人像无头的苍蝇在山上乱转。干部处李处长,他大概从别处打听到了三营转移的消息,判断我一定会遇到了麻烦,因此连夜亲自到处找我。我在山上转来转去,也没有找到部队。当时朝鲜情况非常复杂,敌特活动频繁,就在我附近,眼看敌特分子的信号弹像焰火一样,不时地射向天空。老实说,我很骇怕。心想,既然找不到部队,就不要找了。于是我钻进荆棘丛中,坐着紧握手枪,子弹上堂,睁大眼睛,不敢打盹,一直等到天亮。我在山上呆了一个晚上,李处长带领警卫班在山上找了一夜。李处长找到我时,走过来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说:“小干部,总算把你找到了,否则叫我怎么向领导交待呀!”

在朝鲜,首长和同志们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和亲兄弟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他们不仅爱护我、关心我,同时对我要求也很严格。

李处长有次发现我用办公纸擦屁股,他拉下脸严厉地批评我说:“你要知道,这些办公纸都是人民的血汗,何况它是从遥远的祖国运来,容易么?你想想,你这样做,能够对得起祖国人民?!”

“处长,我错了!”我喃喃地说。

“你以为光承认错了就行了?你一定得写份检讨交给我,检讨不深刻,我非处分你不可……”李处长斩钉截铁地说。

“是!”我站起来立正回答。

由于领导对我工作上、思想上的缺点、错误毫不客气地及时提出批评,使我进步很快。我入了团,入了党。

在朝鲜战争还处于十分紧张的1951年,年底,李处长把我叫到自己防空洞,说:“小干部,叫你来有件事情告诉你:经研究,组织上为了培养你,决定送你回国到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去学习。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吗?”

我思索片刻回答说:“处长,我知道组织上是为了我好。但是现在大家都在战斗,我怎么能一个人离开……”

李处长说:“不!你想错了,组织送你去学习,就是为了你将来能够更好地工作和战斗。再说,我们团去兵团干部学校学习的还有三个人。”

我站起来立正说:“既然那样,我服从组织决定。”

“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千万不能辜负组织对你的希望。”

“处长请放心,我保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答组织上对我的培养。”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这个学校规模很大,光学生三四千人。我我们主要是学习政治和文化教育业务,因为部队决定开展扫除文盲运动。我所在的那个区队,一共分17个班,每班十六个人,都是排级以上干部。当时我虽小,但组织上认为我素质好,政治上可靠,任命我为16班班长。全区队,除了17班都是女同志外,其余16个班全是男生。17班,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刚刚考进来的高中生和大学生。16班和17班紧挨着。进进出出都能碰面。这些女同志都很活泼,也很调皮,经常用惊异的目光审视我这个小班长,也许她们觉得很奇怪,许多二三十岁的人当不上班长,领导上为什么偏偏让一个小鬼当班长?每次轮到我当值勤班长时,早出操,晚点名,排队去课堂、进食堂吃饭时,大家,特别是17班的女同学总要起哄:

“大家欢迎16班班长出来指挥唱歌好不好?”“好好好!”“一二三!快!快!快!”

“一二三!快!快!快!”

有时我不当值勤班长,她们也要起哄,非要让我出来指挥唱歌,目的是出我的“洋相”。因为,我平时本来就羞羞答答得像个大姑娘,每次出来指挥唱歌,我总是尴尬得直搓手,脸上红得像猪肝。越是这样,大家越是捉弄我。时间长了,17班的女同学们终于服气了。为什么?因为几次大会发言,我的发言话虽不多,但有条有理,能够提纲挈领,抓住中心。尤其最使她们佩服的还是队部组织互相检查课堂笔记,她们发现我的笔记不但记得最清楚,而且字也写的非常漂亮。从那以后,她们让我出“洋相”的事儿少了。同时,还有几个女同学爱上我了,多次偷偷地给我递纸条。其中有位叫周琴的女同学。年龄同我差不多,个头大约一米六,江西人,具有南方女人的柔美。乌黑的头发,白净的皮肤,整齐的牙齿,小而圆的嘴巴,说起话来,现出两个酒窝,特别是那水淋的眼睛,更富有极强的引诱力。我们年纪虽差不多,但我资格比她们老,懂得部队谈恋爱要讲条件,比如军龄、级别,党龄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定。何况大家都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如果被组织上发现是要受到党纪、政纪处罚的。说实话,我不是不想爱,而是不敢爱。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理智克制自己,表面上装出无动于衷,知之不理的样子……

学习结束以后,返回朝鲜,组织上任命我为团部主任文化教员,负责全团的文化教育工作。我在主管全团文化教育期间,犯过主观主义错误。事情是这样:有个叫邢斌的文化教员没有按时参加我主持召开的扫盲会议,在会上我大发雷霆地批评他,并要他写检查。邢斌未作任何解释答应回去写好检查马上交来。就在这时,朝鲜里委员会派人送来一封感谢信,表扬这位文化教员在敌机轰炸时,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正在燃烧的房屋把一个老大娘抢救出来……我计算了一下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邢斌来开会的时间。我悔恨自己太主观主义,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批评人,于是我主动向邢斌检讨,想不到那位教员却说:“你没有错,只怪我自己没有把事情向你说清楚。”我听了这话更觉惭愧,心里想,多好的同志啊!我说:“不!这完全怪我太冲动!”说完转过身去,一跺脚,自己给了自己甩了一计耳光。见此情景,邢斌立即上前拉着我的手说:“郑主任,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我们俩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部队全面开展扫除文盲运动是在1952年,志愿军总部指示,扫除文盲是项政治任务,只许取胜,不能失败。不管干部战士,只要是文盲,经过扫盲,一律得在三个月之内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四会”三千个生字。当时我所在的十三团驻在朝鲜清川江一带,主要负责这个地段的铁路、桥梁的维修和抢修。由于敌机的不断偷袭轰炸,我们部队的任务极为艰苦繁重。尽管如此,上级要求扫盲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困难可想而知。没有教室,我们利用防空洞;没有桌椅板凳,我们就坐在防空洞的土地上;没有电灯,我们就利用电石灯或马灯;没有纸张,每个战士自制了一块50公分乘33公分小黑板,随身带着;没有粉笔,我们就用红土和石灰代替;没有固定教学时间,我们就见缝插针,譬如在战士休息、吃饭、睡觉以前的短暂时间进行教学。要知道,就是这些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因为经常有突发事情发生。有时正在上课,突然接到紧急抢修任务,部队得马上出发。部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人的出生环境、天赋、语言都不相同,这样给教学和学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为此我们开展了包教包学、互教互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很好,成效很大。我团三连有俩位战士,一个是僮族,一个是苗族。他们不但一个汉字不认识,而且就连汉语也说不清楚。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亲自下到那个连队和该连文化教员邢斌一道天天守在他们身边,和他俩同吃、同住、同抢修铁路,一有空闲我们就拿出课本教他们认字。与此同时,我还找了会说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战士来共同帮助这俩位战士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教、苦学,抽查时,他俩在书本上用拼音每个字都能认识,甚至每个字所在的位置都能记得,可是“换个堂前就不晓得作揖”(多数字不认识)。怎么办?我和邢斌只好将书本上的单字打乱拆散──用硬纸片写出来,并让他俩彻底丢掉拐棍(拼音)。有些字他俩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时,我们就拿实物给我俩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那俩位少数民族战士在我和邢教员的帮助之下,三个月之后测验时,他们终于通过了“四会”三千个字的大关。我和邢斌也因此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到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朝鲜停战以后,我们部队奉命回国,还是为了保密,离开朝鲜没有群众欢送,回到祖国也没有群众欢迎。我们部队返回时,仍然乘坐闷罐车,(车箱完全是密封的),对外我们不是部队,而是出口物资转成进口物资。通过朝鲜车站还是老办法,趁联合国安理会检查组是社会主义国家值班时开过鸭绿江的。火车没有受阻,没有停留,一路顺风,一直开到陕西省境内,不过这次驻地不是宝鸡,而是华山脚下华阴县。

——读《范进中举》有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的长河中闪烁着先人的智慧。我国古代众多名著中,《儒林外史》并非流传甚广的一部小说,但是他的成就却不容小觑。他被誉为“帝国的最后一瞥”,可以说是清朝后期社会的缩影。而在众多章节中,使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范进。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直到五十岁才中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传来捷报,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著,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最后还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转眼的工夫,范进时来运转,财源广进,连丈人胡屠户也一反常态,称他为“文曲星”,称赞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这个故事极力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趋炎附势、“变色龙”的性格特征。虽然科举制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我认为如果对科举制度的全然否定也有其片面性的。

吴敬梓善用讽刺手法,对范进及其周围形形色色的盲目追求功名的人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将他们种种丑态暴露无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不满与辛辣讽刺。科举制度并不完美,它存在着种种弊端。

1、误导人们“在一棵树上吊死”。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之说。 崇读尚书,这本来是古圣先贤指点、激励后人勤勉治学求取功名的谆谆之言。意思是在古代只有读书才可以夺取名利,读书才可以光宗耀祖,其它的都是低下的,这种思想和做法是腐朽的观念。由于浓厚的宗法思想,统治者借由名利鼓励甚至诱惑读书者,这本就歪曲了我们读书原本的目的,亵渎了读书的神圣性。在“一考定终生”的年代,大多数读书人过于功利性,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忽视了品行道德的养成。我们的读书目不该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2、误导人们轻视其他行业和普通劳动者。世界那么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行行都可以展示自己才能。在封建社会里的大多数读书人,都抛弃了除读书中举之外的其他出路。要知道,“大路通天,各走一边”。“条条道路通扬州”何必在一棵树吊死呢?;

3、明元代科举命题取自朱熹《四书集注》之法,规定试卷应“代圣人之言”,以程朱理学观点指导作文。同时规定试卷须用八股文体写作,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当时各地学校为追求科举录取名额,常以儒家经典和八股时文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致使大批学生知识单一,思想僵化,脱离实际。有识之士曾将科举考试的经义八股文,比作秦代焚书坑儒,甚至认为是“断送江山八股文”。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如果从文学艺术角度来说,它是成功的,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它否定科举制度方面来说,我却不太赞成,吴敬梓之所以如此厌恶科举考试,我想这与他平生经历密不可分。早年间,他家境富裕,父亲为官清廉,他深深为父亲而自豪。但他本人多次应试不中,在考取后,又在与上层人物的接触中深感社会的腐朽。其父去世后,亲戚对财产的争夺更加剧了他对人性的失望,从而深深厌恶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但是世界上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我觉得科举制度并不是完全不好。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到清光绪二十七年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如果没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它能够存在那么多年吗?我以为它的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1、科举制度的最大历史贡献是给了底层平民、各民族的知识分子参政的机会。虽然没有绝对公平,但是我觉得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选拔的广泛性,不分地域,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使一部分刻苦读书的人都可以参加选拔;

2、由于读书人都能够参加选拔,那样来自寻常百姓家的读书人做了官,他们从底层上来,知道人民疾苦,这些人当官后,一般会多为劳苦大众着想;而且,这也激发了寻常百姓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3、科举制度的最大历史贡献还是“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材制度,为统治者挖掘和培训了大量的有用之才。”它“打破了小部分人垄断文化和政治的局面,为更多的下层人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由于 下层人民能够参政,因而上层的决策就会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所以说,科举制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而且任何制度的好坏,关键还在于人执行和应用,难道今天我们的高考不是一种被延伸的“科举”制度吗?高考为我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平台,促使社会活力迸发。

再拿范进来说,他大半生科考,将精力和青春都搭进去了,忍辱负重就是为了科举及第荣华富贵。做官完全为了荣华富贵虽不可取,但他那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过去的贫穷和耻辱都一扫而光了,他的生活开始了天翻天覆的变化。人啊,就是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实现。不过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从学习中汲取养分以完善自我人格。我以为这应该这是我们和范进追求的根本区别。

三、从科举制度联想到公务员考试

我觉得当今公务员考试是延续了科举考试制度,国家招聘公务员是要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到国家机关工作,让这些优秀人才有效地治理国家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报考公务员。你可以看到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经常是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争抢一个公务员职位。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了:范进等人拼死争取中举,因为中举了就能做官!国家管理机关需要优秀人才,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也需要优秀人才,但是人才不能一齐涌向国家机关。否则,这与《儒林外史》中众多读书人对中举做官趋之若鹜有何区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我看这和分配不公有一定关系。公务员的工资比一般职工群众高几倍,公务员的补贴和福利得到的最多。大家都知道,当上公务员以后,只要努力争取,拥有了一定权力后,如果不能自制自控,就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装进腰包。这实在是给国家脸上抹黑!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境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分配政策要公平合理,切实缩小公务员和广大群众的工资差别。取消公务员的特权,要让他们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几处明明白白地写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2、加强廉政建设,严厉惩罚贪污腐败。对于那些腐败分子、不作为和群众不满意的公务员要坚决清除出公务员队伍,不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仓稻”,影响政府形象;

3、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主人,仆人的工资应当交由主人制定——即人民讨论制定。邓小平同志说过: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四条原则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西北的仲夏,中午较热,早晚凉爽,所以人们都喜欢早晚活动。当时我是个单身汉,业余时间,除了看书还是看书。有一天刚吃过晚饭,我正在“啃”书本,政治部打字员舒婷兴致勃勃地跑来:“喂!书蛀虫!你一天到晚只知道看书,也不知道出去玩一下。告诉你,身体是革命本钱,把身体搞坏了,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今天晚上我们铁路局大礼堂有舞会,走!我们跳舞去好不好?”

我说:“我不去,我不会跳呀!”

舒婷说:“不会就学嘛,你不会我教你。”

我犹豫不决,舒婷不等我分说,一把拉着我的手,连拖带拽把我拽到了舞厅。所谓舞厅,那就是铁路工人俱乐部,它既是舞厅也是戏院和会场,一举多用。舞厅里,男男女女不少人,成双,成对,抱着、搂着、跳着、转着、扭着,热火朝天。有人跳到阴暗处,还偷偷地接吻。我是个“土八路”,见此情景,觉得肉麻,当即想离开。这时,组织部、宣传部中的一些年青人,都上来劝我下场试一试。同志们的盛情,不能不给面子,我只好跟着舒婷跳起来。我觉得自己像个醉汉,身不由己,东倒西歪,不是碰了舒婷的腿,就是踩了舒婷的脚,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舒婷却毫不介意,只是甜甜地笑着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关系!每个人才开始跳舞都是这个样子,不要怕。进!退!退!进!对,对!很好!很好!……”跳着,跳着,当我俩搂在一起时,我觉得她不仅把她纤美的肢体,而是把她那颗少女的心贴在我的怀里了,顿时我有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从那以后,每缝局里举行舞会,舒婷都要把我叫上,我俩成了分不开的舞伴。

舒婷,出身在内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她自小受父母的熏陶和影响,养成了天生一般的闲静悠然落落大方的性格。她身材很苗条,丹凤眼,小嘴巴,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个头不高,也不矮。皮肤虽不太白,但在灯光照耀之下,其少女魅力令人倾倒。她潇洒豁达,待人坦荡。热情奔放,不拘小节。她不仅教我跳舞,而且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我的衣服破了,她帮助我缝补,我的扣子掉了她为我钉,我的絮被脏了她又主动帮我洗。每当下班铃声响时,她总要等我一道到食堂去就餐。有时我因工作忙不能按时就餐去,她就用自己的饭盒把饭菜打回来送到我的办公室……

有次,舒婷还提出来给我介绍对象。我说:“谈对象不慌,我的年纪还轻。俗话说,‘好男不急娶,好花不急开’。”

舒婷哈哈笑着说:“你那里听来的这些陈芝麻烂谷子话!年纪轻,可以先谈嘛,过几年不就可以结婚了吗。请你老实告诉我,你要什么样条件的人?”

我说:“我自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怎么能有过高的要求,找一个有工作、有文化、年龄和我差不多大、长像一般也就行了。”

“啊!你要求的条件并不高么嘛,这么说,我们政治部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人,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她今年20岁,和你同年的,长得虽不算漂亮,但也看的过去,高中文化程度,候补党员,你看怎么样?”

“她的条件那样好,人家能看得上我吗?”

“我保证人家同意,问题就怕你……”

“别买关子了,你说说她到底是谁?”

舒婷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嘴巴咧着半天不说话。

我急了:“你不说就算了,反正现在我又不忙谈对象!”

舒婷最后低下头说:“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我听了这话,心里嘎噔一下,完全明白了,脸一下子红了,红到老颈脖,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

没过几天,政治部秘书小赵打来电话,说政治部王主任有事要找我,让我马上过去。我走进主任室,王主任点头让我坐。王主任,中等个子,两个肩膀夹个秃顶充满智慧的脑壳,说话时冷静、严谨、沉着,他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说:“小郑同志,听说最近你经常和舒婷在一起是不是?”

“你大概还不知道我已给她在部队介绍了一个对象了吧?那个人在部队当保卫科长,不瞒你说,这个人是我的表侄儿,他们已经谈了半年多了,希望你不要成为第三者,落个挖别人墙脚的骂名,要是那样就不好了!……”

“这──王主任,对不起!这个情况我实在一点都不知道。”

“不知者不为罪嘛。好!我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你回去吧。请你一定要注意点,今后她如果再找你的话,你可以不理她。”

我连声说:“好!好!好!请主任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说着赶快从政治部王主任办公室里退出来了。当时我很气愤,恨舒婷不该脚踏两只船,不该拿婚姻当儿戏。心里想,唉!这种倒霉的事情怎么让我遇到了!从那以后,舒婷再来找我,我总是推托没有空。舒婷知道我是有意回避她,于是说:“书蛀虫!我到底有什么事情得罪你了呢?今天你不说清楚我就不走!”

我听她这么说,只好把王主任找我谈话的内容如实地告诉了她。舒婷听后脸气得红一阵白一阵地说:“王主任也管得太宽了,我愿意和谁谈恋爱这是我个人的自由,他管得着嘛!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要和你谈……”

“不不不!舒婷同志,话不能这么讲,谈恋爱不能太随便,今天和这个谈,明天又和那个谈,那样影响不好,人言可畏呀!再说你的婚姻是王主任为你介绍的,对方又是王主任的表侄儿,你怎么能不在乎呢?老实说,你不在乎我还在乎呀!请你从今以后别再来纠缠我了,我不愿为这件事情得罪王主任,他是个大人物,我们可得罪不起他!”

舒婷听我这么讲,气得直跺脚,指着我的鼻子说:“没出息!胆小鬼!你那里像子汉嘛!”说完她呜呜地哭着跑走了。

我见舒婷如此伤心,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是我又不愿意为了她得罪王主任,甚至受到处分。我心里虽明白,谈恋爱是自己的权利,但我更知道王主任惹不起,因为得罪他随时都可能大祸临头,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为此我闷闷不乐,好长时间,我都是吃饭不香,看书心猿意马。有一天,我决定上街看场电影调整一下心绪。晃悠悠地朝着电影院方向走去,刚刚走到电影院门口,听到有人在背后喊我:“喂!郑本源同志,请你等一下。”

我回头一看,惊叫起来:“啊!原来是邱医生。想不到在这里能够遇到你。”说着两双手马上紧紧握在一起,好久才松开。我说:“你怎么也在这里?”

邱云说:“我也想不到能够在这里见到你哩!告诉你,我已从第六陆军医院调到第五陆军医院来了,就住在本市斗鸡台,离宝鸡市不远。郑本源同志,你是出差到此地的吗?”

“不!我转业在铁道部第六工程局政治部工作。就住在本市上马营。”

“那太好了,上马营离我们医院很近,不到三里路,这样我们又可以经常见面了。郑本源同志,不是我说你,你离开我们陆军医院以后也不给我写封信,我想你大概已经把我忘掉了吧!我本打算写信给你,可是又不知道你的通信地址。”

“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因为我的工作一直没有稳定,所以没有给你写信……”

“算了!算了!过去的事不提了,能再见面就是缘分。走!我们一块看电影去。”

老朋友久别重逢格外亲热,互相有说不尽的话要说。我跑去买了两张电影票,我们手拉着手,肩并肩走进电影院。影片的名字叫《半夜歌声》,是描写爱情的悲剧。我和邱云看得都很投入,很动情,俩个人都默默不言,邱云还偷偷地擦眼泪。

看过电影出来,我说:“邱云同志,让我送送你好吗?”她说:“好呀!那就谢谢你了!”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很快就来到了第五陆军医院的大门口,借着灯光,互相留下了单位电话号码,约定以后要见面可以事先互相通过电话联系。

回来的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过去的事情记忆犹新。抗美援朝刚刚停战,我就患了重病住院。当时,我们师部医院医疗条件很差,为了能够彻底治好我的病,师部医院决定把我转送到国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陆军医院继续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陆军医院设在灞桥。灞桥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王维有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潼关乘陇海铁路火车西行,进入西安前,必先经过灞桥。灞桥长有90多个桥洞,位于西安市东郊,横跨灞水,垂柳参差,依依遮道,古人离别时,多于此折柳相送,故灞桥亦称销魂桥。灞桥和洛阳的天津桥、汕头外江的湘子桥、北京的芦沟桥,并称为古代的著名大桥。灞桥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刘邦当年进兵咸阳,然后回兵灞上也在此地,汉元帝送别王昭君亦在此作“东门之饯”折柳赠别。百代词曲之祖──《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其中所说的霸陵,就是指的西安市东。军委领导匠心地把第六陆军医院选择在这风景优美、古迹繁多的圣地,确实有利于恢复伤病员的身心健康。

第六陆军医院当时在治疗技术、医药设备各方面可以说都是全国全军第一流的。我在这里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病情很快有所好转。由于我勤奋好学,在病情刚刚有点好转时,我就马上投入到文化学习的热潮之中。我认为人的光阴短暂,虚度光阴就等于自戕。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为国、为民工作,我决定自学高中全部课程。有幸当时医院有位叫邱云的女医生,她敬佩我的积极进取精神,主动提出来帮助我补习,我非常高兴,于是我拜她为师。

邱云和比我大一岁,山西人。中等个儿,并不漂亮,眼睛像荔枝,鼻梁有点塌,脸上还有几点雀斑。然而她那张圆圆的脸庞,被霞光映照,红润、丰腴、年青,还是显得有种少女的美貌;特别那双眼睛是深邃的,清碧的,就像一汪幽幽不可见底的清泉。她上过大专,医务技术也很好。她能主动提出来帮助我补习文化,我感激不尽,打心里敬佩她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我们相识的日子里,她除了帮助我补习文化之外,有时我们也抽空一起出去游玩。或采撷深秋的红叶,或攀折春日的花枝,或慢步农村小道,或涉足苍黛的远山。尤其在那夏秋交接之季,月明风清的夜晚,灞桥郊区田间十分宁静,小虫叽叽叫,兔子胡乱跑,尽管田埂狭窄,两位军人手牵着手,肩并肩,慢步走着,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好像掺了蜜,拌了糖,甜丝丝,香喷喷,使人陶醉,留恋忘返。有时皓月当空,清辉万里。深蓝色的天幕上,几缕云丝嵌在繁星之中。繁星在空中闪烁,仿佛暗暗地表示对我们的祝福。风儿轻轻鸣叫,也似乎专门在为我们歌唱。我们高兴极了,觉得世界上充满了诗情画意,无限美好。月亮显得很狡黠,有时眯起眼睛,躲在云缝里,静静地偷听一对青年男女,谈学习,谈未来,谈人生,谈理想。此时只有月亮能够感觉得到我们谈得那么投入,那么兴奋。我们如胶似漆,感情已发展到不可分隔的地步了。

我们经常交谈,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也争得面红耳赤,但争论之后又开始没完没了地谈论起来,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愉快和欢乐。在学习上,邱云以老师自居,对我要求很严,布置的作业要求我按时完成,完不成,她就毫不客气地给予批评,对此我从来都不反感。一个认真教,一个认真学,不到一年时间,我在邱云的帮助之下,就学完了高中所有课程。

后来按照军委统一要求,慢性病号一律转业到地方上工作。邱云说的对,再次重逢就是缘分。

再次重逢以后,我们和邱云经常见面。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会议。号召全党“向科学进军”,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我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决定报考大学,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为了能够实现大学梦,我没日没夜地复习高中功课。邱云听说我要报考大学,积极鼓励支持我,并主动抽出时间前来给予辅导。为了帮助我复习功课,她不顾自己劳累,经常吃过晚饭骑着自行车来到我的宿舍,帮助我补习文化課,一直到半夜才返回。她为了我,眼睛熬得通红,人也消瘦了不少。我见了过意不去,劝她休息几天再来。但她坚决不肯,说:“我们既是朋友,在你最需要我帮忙的关键时刻,我怎能不管呀!你若是觉得对不起我的话,你就应该用考取大学的成绩来回报我。”由于她的帮助,我扫除了学习中间一个又一个“拦路虎”。我对她这种无私的帮助,感激不尽,我认为她是世上难得的好人,她这种助人为乐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尽管她相貌并不太美,但她有金子一般的心,这种金子一样的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托尔斯泰说过:“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想,一个人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我知道她爱我,像这样的好女人如果放弃了,将会遗憾终身!想到这里,我决定拿出勇气来向她求婚,如果再拖下去,那样会冷却她的心。

邱云又来了,我老是望着她,嘴唇颤动了几下,欲言又止。她是个明白人,见此情景笑着说:“本源,我看你今天有什么话想对我说,为什么想说又咽回去了?有什么话尽管说吧,我们认识又不是一天了,不要忘记我们是好朋友呀!”

我挠挠头,终于鼓足勇气说:“邱云,我觉得欠你的太多了,不知怎么报答你才好。”

她说:“你要报答我,你就──”

“就怎么样?”我突然眼睛一亮地问。

“就向我求婚好吧!。”她脉脉含情地回答。

“真的吗?你不是开玩笑吧?我今天就是准备说这话的。”

“你呀──你真坏!既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早说?故意吞吞吐吐的捉弄我。我等你这话已经等了好久了!”

我听到此话激动起来,随即一把把她拖到身边,搂在怀里,又亲又吻,俩个人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

亲吻之后,她慢慢推开我,郑重地说:“我虽答应你的求婚,但你目前千万不能因此分心,相反,你一定要更加集中精力好好复习,争取考上大学才是。等你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再结婚。”我高兴地爬站起来立正说:“是,坚决服从命令!”

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大学。由于肃反运动开始,组织上抽调我搞肃反专案,结果没有去上学。肃反运动一结束,我和邱云就正式结婚了。结婚时,我们局机关工会主席为我们主持婚礼,政治部王主任为我们当证婚人。邱云“娘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陆军医院许多领导和同事不仅送来了贺礼,而且有的院领导还亲自光临。

我们婚后虽不是举案齐眉,却也相亲相爱。可是好景不长,人在忙碌,祸从天降。忽然一阵无情,打得鸳鸯各一方。

1957年6月2日,《人民日报》,又公开刊登了《光明日报》主编储安平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党外民主人士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这几年党群关系不好,成为目前我国政治生活中亟需调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据我看来,关键在‘党天下’的这个思想问题上……”

我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同办公室里的几个同志说:“储安平说‘党天下’,这话也太过激了,不过他的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战争年代,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革命胜利以后,现在有些干部老是强调工作忙,群众想见都难见得到。他们满足于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喜欢登在办公室里指手划脚。从这些问题看,党群关系是比过去差些了。这次整风,包括我们这些普通党员干部都应当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脱离群众的现象。”谁知道就是这样几句并没有错的话,我被打成右派了。从此人生一落千丈——开除党籍,下放当工人,邱云也和我划清界限同我离了婚。

离婚不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了,我又被送到集训队劳动。1961年初春天气很冷,想起还有几件衣服存在邱云那里,决定到她那里去取。经过领导的批准,由队长亲自带领,去了邱云家。走进屋去,见桌子上有几个馒头,伸手去拿了一个,因为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嘴里清水往外冒。谁知刚伸过手去,邱云当着队长的面把我已经拿在手里的馒头夺回去了。此时此刻,我羞惭得无地自容。你想,我要不是饿极了,能不顾脸面去拿馒头吗?可这是真事。有人说过,天上的风云,女人的良心,立刻会变。想不到恩爱夫妻离婚才几个月的时间,她对我的态度就变得如此无情。我心里在滴血,真想寻死。这件事情刻骨铭心,永远也忘记不了。通过这件事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并头容易共心难”这句话。返回集训队,我伤心地偷偷哭了好几天,我不明白人心为什么变得这样快?人的感情为什么如此脆弱不值钱?!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我的错划右派问题得到了改正。组织上问我可有什么要求时?我提出想去探望和邱云生的两个孩子。这叫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组织上为了满足我的要求,派人翻阅过去人事调令(邱云和我结婚以后从第五陆军医院调到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医院了),翻了几天才查出邱云随后夫调往贵州三线55号信箱去了,但具体地址他们不知道,让我自己去贵州再打听。领导上为了照顾我探亲方便,还给我特批了一张全国定期火车公用免票,并给我批了一个月的探亲假。

贵阳是贵州省会,也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同时又是贵州省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南北狭长,东西较短,成椭圆形。城外诸峰罗列,市内地势平坦。城市不大,但相当现代化,南北大街是新式马路,西式楼房在马路两旁紧接着,商业繁荣。为了打听邱云的地址,我跑到贵阳市政府大楼,掏出随身携带的证明,向那里的工作人员询问55号信箱在什么地方。贵阳市政府秘书,检验过我的证件之后,很客气地告诉我,55号信箱是个兵工厂,在贵州平坝县高峰镇。于是我又从贵阳市乘火车赶到了平坝县高峰镇。

高峰是个小镇,人口不多,它距55号信箱还有三四华里路。这个兵工厂是个机械制造厂,规模很大,设备齐全,职工有四五千人。我到该厂打听邱云,提起邱云的名字谁都晓得,大家告诉我,说她早已病退了。有人还告诉我,她和后夫已经离婚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经招待所服务人员的指点,找到邱云的家。当时邱云正在那里用扑克牌算命。见到我楞了半天,终于认出我来了。她惊喜万分,还以为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呢。不过她很聪明,观察我的神态,就知道我的右派问题已经平反了,她那有限面积的脸,载着无限的喜悦。赶快请坐,马上泡茶。

邱云说:“你什么时间到的嘛?来前也不事先来封信,或则打个电话,我和孩子们也好到车站接你呀!”

我说:“我知道你们在那里嘛!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这里来的。我是昨天下午才到你们厂的。”

“住在那里?为什么不回家住呢?我们虽然离婚了,你儿子家还不就是你的家么,何必大精小怪的!我们家有地方住,你可以和你儿子一块睡嘛。”

“谢谢!那就不必了,我已经在你们招待所住下了,顶好的。我来没有别的目的,主要是想看看两个孩子。看过了我就要回单位去上班。我的右派问题改正以后,现在分到铁道部建厂局工作了……感谢你的关心,你一个月之前不是曾经写信通知我赶快找原单位落实政策嘛?”

“怎么没有,难道那封信不是你写的?不是你写的就算了。”我没有往下追问,心里觉得奇怪,那封信明明写着铜陵县铜陵公社铜陵大队郑本源收,这信究竟是什么人写的呢?落款为什么要写用邱云的名字?真是一个謎!

邱云并未注意到我面部表情和内心的变化,热情地说:“战战、平平都工作了。等一会平平就要下班回来了。”“战战呢?”

“战战在安顺工作,等一会我去厂部给他打个电话让他马上回来。”

她很兴奋,问长问短地唠叨没完。可是我心里已经有些讨厌她。

她向我诉苦,说自从我打成右派以后,自己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吃尽了苦头,受尽歧视与压迫,后来迫不得已才提出来和我离婚。离婚也完全是出于组织上的压力。说当时她自己太软弱,骇怕丢了党票和工作。尽管如此,最后还是因为不肯跟我划清界限受到了留党察看的处分。她还再三声明,说她对我仍是有感情的,为了怀念我,把我们结婚时买的一双乌木筷子还保留着,而且拿出来给我看。她说她对这双筷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把它拿出来……无论她怎么表白,但我心里有数,她讲的虽不完全都是真话,但也不完全是假话。我想,管她的话是真是假,反正自己是客人,来看看孩子就走,何必认真非要戳穿她的西洋镜,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我淡淡地一笑,毫不经意地说:“邱云,‘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你给我们公社寄过一封信吧?”她的脸色顿时红起来了,红得像猪肝,吞吞吐吐地说:“寄__寄__过,那是我们单位造反派看了你的来信之后,非逼着我把你的信寄回你们公社不可,我才……”

我又是冷冷地一笑说:“啊!原来是这样,你也是出于迫不得已呀!”我心里清楚她是在说谎话,如果像她说的那样,里面她的亲笔信又该如何解释呢?当时造反派头头将她的那封亲笔信拿出来给我看过,信中要求“希望你们狠狠批斗郑本源这个顽固不化的老右派,他吹捧修正主义分子刘少奇和邓小平是伟大人物……”。我想,算了吧,能宽容的还是宽容为好,自己来的目的又不是来找她吵架的。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什么都不必再提了。

“妈!你和谁讲得这样热闹?”正在此时,从门外进来一个身高1.8米左右英俊强壮的小伙子,我和他的目光碰在一起, 两个人都有些发毛,似乎在同时发问:“你是谁?”

邱云赶快介绍说:“平平,你不是经常在家里念叨你爸爸吗?这就是你亲爸爸,不认识吧!也难怪,快二十年没有见面了!你爸爸离开你时,你还不晓得讲话。”

平平望着我半天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转来转去,突然扑过来紧紧搂着我“哇”地一声哭出来。边哭边说:“爸,我的亲爸爸!我在梦里都想见到你呀,今天总算见到你了!爸,我的亲爸爸!你什么时间到的,事先为什么也不打个电话来,好让我到车站去接你呢?”

“平平,我和你一样,也时刻想你和战战。你想,如果我不想念你们,我也不会千里迢迢来找你们。平平,你说我不事先写信告诉你们,可是我根本不知道你们的通信地址,怎么写呀!你可知道,许多年来我一直想打听你们的下落,怎么也打听不到!我也曾按照老地址给你们写过几封信,但最后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下落。告诉你,这次我来,还是组织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查出你们到了贵州,但是具体地址他们还是不清楚,能够找到你们,还是我到贵阳以后,去贵阳市政府才打听到的呀。”

“爸,我不是给你去过──”平平的话说了半截话又咽回去了。

我听了这话,脑子里好像划燃了一根火柴,黑暗中突然闪亮了一下,我心里明白了,原来那封从贵州寄给我的奇怪信,可能就是平平瞒着邱云并盗用她的名义写的。要不然他的话为什么说了一半又咽回去了呢?其中一定有苦衷。因此我明智地再也不提那封信的事。接着叉开话题说:“平平,你现在厂里干什么工作?”

“我高中毕业以后留在厂里当刨工。”

“啊!当个技术工人也很不错,你一定要好好干啊。”

坐了一会儿,我将带去的黄山茅峰茶、铜陵生姜、老蒜等安徽土特产从包里拿出来交给邱云说:“我来没买什么东西,这是我们家乡一点土特产,请你收下吧。现在我要回招待所去了,等战战回来了我再过来。”邱云和平平再三要留我吃了饭再走,但我坚持说等战战回来以后再来她家吃顿团圆饭。

吃过晚饭,平平找到招待所来了,我乘邱云不在面前,问平平:“平平,我在安徽老家时,曾经接到从贵州发出的一封奇怪信,信封上的地址是这样写的:铜陵县铜陵公社铜都大队郑本源收。拆开来一看落款是你母亲的名字,但笔迹又不像她写的,我估计这封信大概是你写的吧?”

平平说:“爸,是我写的。你在我家时我就想说,因为我妈在场我才没有说。”

“为什么你妈在场你不能说?难道你根本就不知道我的通信地址?”

“你的通信地址我的确不知道。只听说你是安徽铜陵县人,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以妈妈的名义写了那封信。想不到你还真的收到了。”

“你为什么不写明你寄信的详细地址,还非得要冒你母亲名字写那封信呢?”

“理由很简单:第一,我这边地址写清楚了,万一这封信你收不到退回来,妈妈发现是我写的,她一定会骂我;第二,用妈的名字落款,主要是想引起你对自己右派平反问题的重视,因为我在你的眼里只是个小孩子,我的话你未必能够相信。”

“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纪考虑得还这么周到嘛!”我说着一把平平搂在怀里,用干树枝似的手指,轻轻地梳理着平平的头发。平平伏在我怀里一动不动,静静地享受着父亲的抚爱。

不一会儿,邱云带领大儿子战战到招待所找我。战战个子比他弟弟长得还要高,大约有一米八二。他比弟弟略瘦,但比弟弟更英俊、潇洒。他一进门就抱住我流着泪说:“爸爸,我的亲爸爸,想不到今生今世我们父子还可以见面!你受苦了,不是妈妈说,我真得不认识你呀!”

我也动情地流着泪说:“这要感谢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如果我不平反,恐怕我们父子今生今世永远无法见面了!”

邱云在一旁插话说:“看看你们父子一见面老是哭,能够见面就是喜事,应该高兴才对。”

我说:“对对对!过去不愉快的事情让它永远过去吧!我们大家都应当高兴起来才对。大家都坐,都坐,都坐下来说话。这里还有瓜子、花生,大家边吃边聊,最好聊点愉快的事情好不好?”

战战告诉爸爸他在安顺钢厂当锻工,他说他不满足当个工人,正在利用业余时间上电大,将来有机会还想争取报考研究生。他还告诉我,他高中毕业以后本来考取了航空学院,因为父亲是右派,政审不及格,结果取消了他的入学资格。我听了此话感到很愧疚,再三说自己对不起他们,不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且连累他们受苦和影响了他们的前程。

当天一家人谈论到深夜才散。第二天,邱云办了一桌子好菜,让战战、平平迎接我过去吃饭。这餐饭的确很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齐全。邱云还特意为我做了一道我最喜欢吃的“辣椒瘪”。战战、平平轮流陪我酒,庆祝我重见天日,万事如意。邱云也说了一些恭维好听的话。尽管如此,我心里总觉得有一层阴影,我想极左路线不仅浪费了我的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而且破坏了我的美满家庭。说什么我都愉快不起来。

吃过饭,战战把他们家里影集找出来给我看。影集里,有战战、平平从小到大的一些照片,也有邱云各个时期的留影。我看着,看着,脸色突然由红变紫,身体颤抖起来,缄默不言。儿子们以为我病了,都说:“爸爸,你怎么啦!不舒服吗?”

我说:“没有事,可能是酒喝多了点,你们送我回招待所去休息吧!”战战、平平和邱云都说:“你就在我们这里休息不行么?”

我坚持说:“不不不!快送我回招待所去。”邱云似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呆呆地站在一边再也不吭声。应该说,她是心中有事心里惊,她知道一定是影集里有张像片使我触景生情。到底是一张什么样像片呢?那是一张她和我结婚时的合影,在我打成右派以后,她将我的像片那半边剪掉了,她自己的像片却依然保存下来,她悔恨自己太粗心,没有将这张照片拿掉。她在心里责怪战战不该没事找事翻出影集来,横生枝节。然而这个时间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她想,这件事情也许注定要发生,她要是不去收拾碗筷,战战去拿影集时她肯定会出来阻止……

我回到招待所,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觉得刚才的事,自己表现得太冲动,也说明自己心胸太狭隘。人家已经和你离婚了,你和她的合影,她原意保存就保存,她不想保存,你有什么理由不高兴?自己应该换个角度去考虑,她已经再婚了,她若继续保留你的像片,后夫见了会怎么想?所以她剪掉你的像片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你根本没有理由责怪她。再说,邱云为了自己受株连多年,而她对你并没有多大的伤害,即使有点伤害,又何必耿耿于怀!唉!不应该责怪任何人,一切都只能怪那害人的极左路线,怪自己的命。自己责任要由自己负,自己的伤口要自己治。宽容、谅解别人应是做人的美德。看来自己今后还应该好好学习,进一步加强修养才行。

当我离开贵阳和他们告别时,邱云突然提出要和我复婚。我告诉她:“这事已经根本不可能,因为我已经再婚了,而且又有了孩子。我已经对不起你们,再不能对不起他们。”

她说:“你和她离婚,她和孩子的生活我们负担,我愿意每月多给她一些钱。”

我说:“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抛弃了我,而她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我。这种婚姻和感情难道是能够用金钱可以买到的吗?”

她无言以对,只有默默抽泣。

我从1983年开始学习电脑,至今将近30年了。以前学习中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最近我突然发现自己在电脑知识方面不仅一瓶子不满,就连半瓶子晃荡也不够格!是我太笨吗?也非尽然,因为电脑这东西确实太深奥,太深奥了!经过这些年的勤学苦练,在打字、编辑、发电子邮件、拍照、聊天等一般操作方面,我都可以应用自如了,但是有些东西我现在觉得还没有入门呢!

前天,我的电脑提示有的软件需要升级,我按电脑提示升级后,不知道桌面上为什么图像突然没有了,为此,我花了半天时间下载。翻过来覆过去,怎么搞就是无法安装上。如果废弃原来重新注册的话,那样我空间里许多资料和文章就丢失了,那是我最不愿意这样做的。当时,我是又急又恨。急得是怕文件丢失,恨得是自己太无能!为此,我一夜没有睡好觉。没有办法,第二天一早,我就打电话到电脑服务社请求他们派人上门帮助。电话打过去了,不一会儿,电脑服务社就派一个“专家”来了。这个“专家”年龄不大,才22岁,据他自己介绍,他是学习电脑专业的在校学生,暑假没事出来打工挣点钱贴补生活费用......别看他年纪轻轻,要知道“专家”就是“专家”,他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改变了一下下载路径就把我的安装上了。我看着又是惊来又是喜,自叹不如,打心眼里佩服。我暗暗对自己说:“唉!这真是一门不到一门黑!”虽然花了30元的代价,但花得心服口服,因为我从这位“专家”那里又学到了一招。

没过几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电脑桌面上WPS文字又不见了。因为有了上次经验,这次我不急不忙,学着“专家”的方法,先下载了一个2013年WPS文字,谁知下载试用它并不理想,于是我把我它卸载了,又重新下载了一个2012年WPS文字。经过试用,觉得还好。WPS文字下载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唱起京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老伴见此情景,说:“老头子,有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我笑着喃喃地回答:“学无止境,学无止境!这真是做到老,学到老,最后还有很多东西学不到。”她听后,似懂不懂地先摇摇头,后又点点头,接着咪咪一笑。

通过上面例子,说明人在学习的道路上,思想要端正,态度要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古话说得好:“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天下只有第七,没有第一。”人的一生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周通和小兰一对老夫妻经常争争吵吵,他们的感情已经破裂,夫妻关系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他本来想和她分手,可是为了子女也只好维持现状,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家庭维持会吧。为了这个家庭维持会能够继续维持和不至于解体,他只好对她处处迁就让步。因为他觉得孩子们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老年人离婚不能太草率。这个问题如果出现在年青人身上可能早就分手了,然而出现在他们身上则不能,因为小兰是在他蹬牛棚时与他结合的,假如他那样做了,不说群众的吐沫不会淹没他,就是孩子们也不会答应。中国的婚姻观不像西方国家,西方国家把离婚的事情看得十分平淡,而我国,特别是老一辈把离婚看得严重的不得了,他们最顾及脸面,不愿意有人说某某离婚了,给人家说三道四……

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人们对“姓资”“姓无”的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家意识到钱是个好东西,没有钱办不了事。以往离退休人员都是安分守己,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一部分离退休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员,也都纷纷走出去“发挥余热”。周通他不是生活在针空里,他退休早,工资低,老伴又没有工作,儿子均未成家,为了生活,他决定“下海”一试。当然这和小兰他俩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不无关系。一方面他想通过“下海”摆脱寂寞、孤独。另一方面也想挣点钱,将来坐在家里好安安稳稳地搞创作,搞创作是他的业余嗜好。出于这些想法,他愉快地接受了一家企业的聘请,出山当了顾问。他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不久又有一个公司聘去当经理,他也只干了一个来月又辞职了。为什么老是干不长呢?因为他发现这些公司都是皮包公司,专门想利用他原来在铁路系统工作过的老关系去骗人。他想,自己年青时都没有骗过人,难道老来还去干骗人的勾当不成?所以他觉得还不如乘早辞职好些。出山不利,一事无成,这时他算真正体会到“商场如战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可是一贯要强的他,不信别人能干的事他干不了,因此他跑到经济人服务所,办了一个执照,决定专门从事经济人活动。领回执照后,他即兴赋诗一首:“解甲归田岂肯闲,随人游泳老来欢。巨风卷起千重浪,骤雨冲开万里天。下海方知翻滚苦,登山才觉攀援难。人生能得几回搏,主席游江是晚年。”

信息时代,信息第一。为了获得信息,周通给许多老战友、老朋友写了信。信发出去了,他陆续得到了不少回音。其中有一封信是亲密战友张孝义的夫人邹静写的,信中说她的丈夫老张患了胃癌医治无效,不久前已离开了人世……周通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他想,人为什么那么不值钱,地位再高,生活环境再优越,也躲不过死亡。然而他当过兵,战场上天天要死人,他把生死看得很冷淡,他觉得生死是自然规律,虽说谁也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时间同命运斗争。他又即兴賦诗一首:“草色芊芊送暮冬,春风飞渡岭头松。千山万水新光灿,九泽三江暖气融。杞梓刚强依大地,桑榆苍劲立高峰。而今老骥蹄犹奋,留给人间一点红。”

当时,市场上钢材短缺,本市有家公司委托他购买钢材,于是他以经济人的身分出现在北京。在北京,他住在一家招待所,这时,他抽空去拜访了原来的一些老战友,同时也抽空去看望了张孝义的夫人邹静。张孝义开始在北京工作时,邹静还在兰州,没有调过来,她是在老张患病期间组织上为了照顾老张才把她从兰州调到北京的。邹静家住在羊坊店铁道部家属宿舍。四室一厅,厅大而明亮。室内没有特别装修,只是地上铺了一层木地板,厨房、厕所镶了磁砖而已。家里没有多少家具,陈列十分简单,但到处都是书,书房里有好几个大书橱,弥漫着幽香静雅的气息。邹静的性格没有变,话不多,不喜欢客套,她只是给他沏了一杯茶,也不问他是否吸烟。他仔细看看她,心里想,她也老了,失去了年青时那种文静风雅、光彩照人的形象。她的头发已经开始花白,眼角出现了许多细微的皱纹,再就是由于习惯性失眠,脸色清瘦如一朵惨淡的白莲。他想,也难怪,年青夫妻老来伴,老年丧夫,这种打击无论落在那个女人的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啊!她的性格内向,从不愿意在任何人面前吐露自己心里的痛苦。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犹如见了亲人一般。一见面不知是兴奋还是悲伤,她泪水在眼眶里转来转去。他以为她是触景生情,想起老伴来了,于是安慰她说:“老张已经去了,人死不得复生,你还是应该想开些……”她喃喃地说:“我不知道怎么搞了,在你面前失态了。多少年不见了,今天你一定得在我家里吃了饭再走。”他也没有推辞,说:“好!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打扰了!”虽是家常便饭,但他觉得十分可口,感到似乎像从寒冷的室外来,喝了一杯热茶,一股暖流由嘴里流进心窝,吃得异常舒服。他敬重她,喊她大姐,因为她比他年龄大两个月。可是她不愿意听这个称呼,她要他喊她“邹兄”。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以兄弟相称。她是个才女,她不仅技术好,而且钢笔字写得遒劲挺拔,根本不像一个女人写的字。她是解放初期的大学生,五十年代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当过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她爱读书,什么书都看,尤其爱读文学书籍。她具有一定的文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休息时间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