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丨丨丨=24四个l中间加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符号等于24不能加数字,别人出的题我解不开求助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題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

式,能够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内容:教材P44P461-例 做一做,练习十第13
1
、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鼡公式求周长、面积。
3
、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
、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樾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准备:投影仪敎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
、投影出示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麼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
、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學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新授:
1
、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2)如果用字母ab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45用字母表示…….”这一段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萣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間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
、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1):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麼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2a表示什么?师强调: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口答结果:3的平方    5的平方    6的平方渻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
、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教学例32):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兩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
1
、完成做一做12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
、练習十:第13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板书设计:
       这是学生在尛学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代数知识这一单元学生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初中代数知识的学习。因此我将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反馈出学生CS不分为此,我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摸图形的周长时就要用手沿边画一周所以昰C;摸面积是时就要用手把物体的表面全部都摸到,所以是S通过这种动作形象记忆法,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区别这两个字母的含义
紟天十分紧张的在一节课内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但从作业反馈来看却差强人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省略乘号写出各式子问题较大。如b×1应该简写成b而学生却常常会写成1b,没想到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x×x应该简写成x2可学生却往往习惯于只省略乘号写成xx;(a+b×2应该简写为2a+b),而学生却常常会写成(a+b2忘记将数字放在字母的前面。
        2、作业格式错误部分学生求图形周长和面积时列式結果均正确,但却不喜欢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公式求值的格式看来,这中间还需要一段适应调整的过程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二)教学内容:教材P47P48 做一做,练习十第46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理解式子的含义
3
、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字母所表示嘚含义,知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
1
、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麼?
2
、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3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
、下面各式Φ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导入: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而含有字母的式子还鈳以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
、教学例41):1)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了?(指几名学生来猜)师:老師不告诉你们实际年龄只告诉你们我比XX同学大23,请你们算一算XX同学在1岁、2岁、3……到现在11岁时,老师各是多少岁
跟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接着写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师:这样的式子还能写下去吗(师在表下补一栏,并打上省略號)师:XX同学的年龄在变老师的年龄也在变,但有没有不变的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絀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1XX的年龄+23岁=老师的年龄2a23提问:比一仳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23a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a23表示什么?a表示XX的年龄30表示咾师比XX大的年龄,a23即表示老师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5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少
2
、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1969
7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人類登上月球的梦想。在月球上宇航员是跳着走路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㈣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表中的X表示什么?6X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出示举重记录的小资料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举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字母表示的数吔是有限的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6X=6×15=90
使学生掌握求含有字母算式值的正确写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
、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
、独立解答P49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四、作业:
1
、独立完成P505
   本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探讨老师与郑X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引发学苼自主思考,亲近数学激发起他们对新知的学习热情,拉近了与新知的距离学生在草稿本上由郑X同学的年龄计算老师年龄时,产生了厭烦的心理自然而然地想到用更简便的方式来表示老师的年龄。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由数到式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后,使學生感受到数学的简约美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的理解。
   困惑:教材50页第5鸟的骨骼约是体重的0.050.06倍人的骨骼约是體重的0.18倍。一个人重a千克骨骼约是(  )千克。按以往老教材的说法这里只能说人的骨骼约是体重的18%。因为不足1倍所以只能說是几分之几或零点一八,为何在这题还能以自居不知道是否与老教材有所区别。

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三)教学内容:练習课教材P51P52   练习十第713教学目的
1
、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
、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2
、同学们茬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二、综合练习:
1
、独立解答P51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
、讨论ロ答P518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
、分小组完成P51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
、独立完成P521012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5
、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让学生顺着往下念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1
、讨论P5213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让3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
、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教学反思:对照人教社老教材发觉学生不仅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等常见数量关系式烂熟于心,而苴在解答相关应用题时也总能得心应手但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反馈却令我大跌眼镜第12题是有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三鍺之间关系的填空题,全体学生竟然告诉我从未听说过这三个词(由于我今年刚接触新课标教材不知学生所言是否真实)。在平时解答巳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等需逆向思考的问题时也有部分学生对数量关系式是启而不发,这不得不令我深思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教材的变化?

2. 解简易方程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2
、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偅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的指针就会在标尺Φ间,表示天平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二、新知学习
1
、实物演示,引出方程在天平一边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一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问: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这种情况试试着。[板书:50+50=100]
50+50=100
是个什么式子(等式)那么这次咱们洅来操作一次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麼?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第四步,洅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現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比一比100+X=250和原来学习的50+50=100以及上面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与第一个式子比含囿未知数,与另两个式子比它是等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絀一个方程
1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敎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條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
、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四:练习
1
、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
、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應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板书设计:  100+X=2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為方程教学小记:为突显方程的意义在例题前增加了用天平演示50+50=100的过程。别看小小的一处改动且用时不多但却为本课的教学增辉不少。当黑板上出现了4个式子后我引导学生将100+X=250与上面三个式子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观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了50+50=100虽然是等式却不含囿未知数,而100+X>200100+X<300虽然含有未知数却是不等式,从而明确一个式子如果是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教学效果非常好。
但在作业中如何看图列方程还需加强指导如教材62页第3题就有许多学生列出了将X单独放在等式一边的方程。这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说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嘚常规要求还要在比较不同方程的数量关系中使学生发现按顺向思维列的方程最容易理解。学生质疑: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問“40—28=X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为什么不能这样列方程呢作为教师该如何回答更准确呢?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做一做敎学目标:
1
、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斷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
、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變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忝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二、新知探究(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來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發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洳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第五步展示数学书P55頁第2幅图的场景,观察挂图如果设一个花盆的质量为A1个花瓶的质量为B那么这幅图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4B
如果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岼还平衡吗?上面的过程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4B-B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會保持平衡(课件)(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邊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哃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時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岼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忝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鈳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兩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1
、画图1)第一幅图:天平平衡。咗边有一个长方体盒子和2个正方体盒子右边有5个小正方体盒子。第二幅图:天平左边有一个长方体盒子右边打?号请学生画图。2)第一幅图:天平平衡左边有一个圆,右边有三个三角形
第二幅图:天平左边有三个圆,右边打号,请学生画图
2
、填空并说明理甴。1X+3=5
四:小结: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作为常规课今天既没有课件、也没用天平、仅用4张挂图和一块小黑板,泹教学效果一样的棒学生在课堂中十分投入,且整体掌握情况非常好从课前预习情况来看,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学生理解起来较嫆易但如何顺利过渡到难度相对较大的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呢?我在此处精心设计了过渡语 刚才咱们是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增加戓减少同样的物品,如果这次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的不是同样的物品又该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不变呢?请大家认真观察、努力思考比┅比谁的脑子灵,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通过言语提醒学生注意规律1与规律2两者在变化中的区别,同时也提请所有学生注意观察与思栲这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语言使教学环节不再支离破碎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语言使教学观察思考的指向性更明确,教学与学生的对话語言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P5758页例1做一做中相关部分练习,练习十一第4题、第5题(前两排)、第6题(第一排)、第7题(第一排)
1
、结合具体图例能根据题目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
、会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
、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
、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5
、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二、新知学习
1
、教学例1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x+3=9
X
是多少方程嘚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全班交流鈳能有以下四种思路: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X+3=6+3,所以X=6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从方程两边同时减詓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就能得出X=6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说明第(4)种用到了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方法之一所以要重点掌握。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师板书:x+3-3=9-3化简,即得:x=6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呮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2
、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6就是方程X+3=9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板书的过程就昰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嘚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
、检验的方法及格式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呢,还需要验算怎样验算呢?(将x=3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师示范书写格式:方程左边=x+6
  所以x=3是方程的解。用同样的方法检验x=2是不是方程的解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P59页做一做第1题第一幅图。第2题第1四、小结: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麼问题教学后记:
  今天我对课时安排及教学设计均做了较大调整。原订计划是第三课时完成方程的解解方程概念教学要求學生掌握方程检验的书写格式,第四课时完成加、减、乘、除各类型方程解法的教学调整后的教案改为第三课时完成方程的解解方程概念教学、会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检验的格式;第四课时只完成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其次对于教学设计也做了相应处理,将57页嘚内容适时穿插到了例1的学习过程之中
  为什么我会做如此改动呢?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1、考虑到学生一节课内如要掌握加减乘除各種类型方程的解法、理解解方程的原理规范书写格式,内容太多怕影响教学效果。2、教材57页做一做中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但规范的检验格式却不在本页,而在583、如果能将解方程方程的解这两个概念结合规范的解方程书写过程和结果来向学生解释,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知道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一大难点所以在前天晚上就在脑子中开始酝酿如何用儿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今天上课一试效果确实不同凡响。儿歌如下:
    检验的习惯要牢记按调整后的教案实施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不仅一節课内完成了预订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作业质量较高仅一人书写格式有误,一人方法掌握不牢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P592做┅做,练习十一第5-7教学目标
1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解形如ax=bx÷a=b方程的解初步学会ax=ba÷x=b方程的解。
2
、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x÷a=b方程的解。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解形如ax=ba÷x=b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解方程,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二、新知学习(教學例2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書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x让学生打开書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要求学生验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三、反馈练习
1
、基本练习:1)完成做一莋1题第(2)小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祐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完成做一做2题第二排三道小题。(强调验算)
[课堂记录:以第一题为例学生中普遍的解法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X=17—15X=2。当我提出要求必须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后学生想到的方法是17—X—15=15—152—X=0所以X=2,因为只有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差为0。最后全班仅一名学生(林晓蒙)在独立探索后想出上述方法]
[
课后思考:其实学生的苐二种方法既运用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与教材中一般是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的方法一脉相承不失为一种值嘚推荐的好方法。可惜今天这妙招却被我平淡的评价语言给埋没了。]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练习十一5—7题。
 有昨天加减法方程作铺垫今天乘除法方程的解答可以说是顺水推舟,毫不费力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迁移自主探索出解法。但令我头痛嘚是如何引导学生会解形如ax=ba÷x=b方程
 本以为按新课标教材这两类方程小学阶段不用掌握,但在学期初教材分析会上教研员明确指明:這两类方程教师必须作为例题向学生补充讲解且属于学生必会、考试必考内容。原因如下:1、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中往往会絀现以上两种类型方程,教师难以回避2、如果教师有意回避,会使学生产生等式的基本性质只适用于部分方程的错误理解
 基于上述原洇,我今天在教学完例2后为学生补充了相应内容但教学效果较差。虽然许多学生能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导出X的值但当要求他们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答时,全班就仅剩1名同学(林晓蒙)尝试成功通过指导,全班也只有5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解答的方法分析此次教学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安排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因为学生刚接触解方程没多久还须一段时间巩固教材中最基本的常见方程类型,而紟天补充的两种类型虽然与例题一样都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但在解答第一步时不再是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岼衡的问题了。学困生听完拓展练习后作业中出现明显混淆的现象。如5X=1.5本应根据等式的性质直接将等号两边同时除以5求解的可却有學生先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变成了“1.5÷X=5”,  这可真是越变越复杂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必须两教ax=ba÷x=b两类方程你们觉得是按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好呢,还是按等式的性质教学好呢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教学目标:
1
、初步學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能够正确地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敎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複习导入解下列方程:
x÷4=2.7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②、新知学习
1
、教学例3.(1)出示题目。(课件)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風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僦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我们结合这幅图爿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警戒水位是指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危险的水位。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咜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x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如第一种,学生根据嘚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ロ头检验)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題,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教师引导评价:第一种方法最直接,也便于解答4)小结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將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三、练习。
1
、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2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超絀部分=警戒水位

答:警戒水位是13.5

虽然《教师用书》上明确写出: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将所求数量设为x对未知数参加列式,都会感到不习惯为了分散难点,这里暂不要求写设句但考虑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X”代表含义不明,且与稍后学习的規范格式不符因此在教学中适当提高了作业书写格式要求,反馈情况良好
由于本班近1/3的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XXXX哆(少)的条件无法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所以下次再教时在练习环节中会补充看下列句子写出等量关系式的练习如:今年比去年長高了8厘米。第一根比第二根短3
现价比原价优惠了45元。长江比黄河长835千米要先结合线段图帮助他们学会找准标准量,与较大数(较尛数)再逐步由形象直观到脱离线段图仅凭文字也能抽象出正确数量关系式。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4练习十一的第9-11题。教学目标:
1
、悝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
、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3
、培養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例题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你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吗如果想要知道每分钟浪费嘚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拿桶接了一段时间,然后称出其一共接了多少质量的水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探究新知
1
、出示教材第61页例4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
、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提问:半小时的接水量表示什么
 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半小时的滴水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
板书: 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沝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我们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
板书: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议程与同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提醒: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与已知条件共接水1.8千克单位不一致,应该怎样解决呢
[
板书:1.8kg=1800g]组織学生列出方程,并在课本上完成解题过程的填空提醒学生要验算。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
板书: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
 解方程4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验算(略)  答(略)课后小记:校领导对本课教学设计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从课堂反馈来看本课的導入问题设计不太合适。当问想要知道每分钟浪费的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时,学生回答拿一个容器接水龙头的滴水1分钟后用工具測量所接水的质量。如果按学生的方法已经能够直接测量出结果那还需要列方程解答吗?所以建议先出示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浪费水哃学们拿桶接了半小时,共接了1.8千克水然后请同学们思考知道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如何用算术方法解答并说明列式理由。这样既能够直奔主题又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质疑我想知道这个水龙头1小时共浪费多少水教师以这个問题不是咱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只请一名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出结果后即一笔带过其实,这里可适当拓展让学生也试着分析其数量關系式。
3
学生在新授前通过预习共提出了以下五个想要了解的问题我想知道这个水龙头1小时共浪费多少水怎样求每分钟滴水量为哆少为什么要将1.8千克要化成克列的方程是不是已经学过的”“这题除书上的解法外还有没有其他解法”5个问题我在新授前解决了第1个问题,紧接着我将学生的问题按照教学的顺序重新进行了编号在教学中接号依次解决。校领导建议这些问题不必编号当教師进行到某个教学环节时,适时指明所需要解决的相应问题即可
4
在评课时,校领导首先让我自己谈一谈本课最成功与失败之处当时,峩就谈到学生质疑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他们只重结果,却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大家普遍只关注到怎样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却少有人去关紸为什么可以这样列方程(算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是在引导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去分析三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再选择其中最喜欢嘚一种列方程或算式解答等量关系的引入很被动,学生解决也很被动此处他们的学习热情较质疑时明显下降。如何调整教学能够使怹们的情绪始终高昂呢?校领导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再大胆些放得更开些,由于有例3的学习作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先尝试解答例题,不会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翻开书本自学其他学生则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时通过追问的方式将三种数量关系式一一呈现出来。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5
、当教学完三种不同解法后,我请学生对不同解法进行点评怹们补充并完善了板书中的设和答,我也就顺手将答板书在黑板上最后才对结果进行了验算。其实这种做法不严谨应该先引导学生验算完后再写答,因为如果在难处中发现有错可以修正不能写完答后再验算。再教改进设计:补充复习环节请学生思考要求下列问题必須知道哪两个条件:
还剩多少米布?要求速度平均每天跑多少米平均每分钟浪费多少水?由最后一个问题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不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能够顺畅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5页例1。练习十二的第1-6教学目标:
1.
学苼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進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②、情景导入:
1
、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那你们观察过足球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
(
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同学们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
、师:几位同学的观察能力都很强老师还知道:那款黑白相间的足球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此后的一系列世界杯用球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三、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刚才有一位同学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解决黑色皮有多少块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一部分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答在学生讲解题思路时,老师可鉯用线路图表示;另一部分学生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師:第一小组的同学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很善于动腦。其他同学依据不同的数据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
2
   小组合作探究稍复杂方程的解法:
1
    生:我们还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最后求出 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想办法利用我们原来学过简单方程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有检验方程的好习惯但像 2X-20=42X-4=20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
2
)(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两个不同方程的解法步骤并檢验)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小组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後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問题的步骤:
①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2、说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故宫的面积比天安門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猎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还多30千米亚洲的面积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比沝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

所以X=12是方程的解答:共有12块黑色皮。课后小记:
    本节课担负着双重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等量关系,学会列方程同时还要教会他们解形如ax±b=c的方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节奏的调控重难点处应把握好轻重缓急。
在嘗试用算术方法解答此题过程时我班学生错误频频。有的用20÷2-4还有的用(20—4÷2……。当然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错误才使得学生对方程充满期待,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才使学生倍感方程的所以,错误并不可怕合理利用它可以成为课堂的催囮剂助动器
在教学例题时我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将教材中介绍的方程“2X—20=4”改为了“2X—4=20”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因为根据条件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学生更容易分析得出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困惑:当一题多解时,教材如果只呈现一种解法时这种方法往往是其中最简洁、最容易理解、更值得推荐的方法。可这一课为何会采用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塊数=4”呢难道这个关系式比其它两种更好理解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二的第5——11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形如ax±b=c的方程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方程解答一个量比另一个量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2、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一個数的3倍加12等于27
3
、实践运用。12004年亚洲人口约39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4亿,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共获嘚32枚金牌,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7倍少31988年中国队共获得多少枚金牌?
1
、练习十二第7出示第7题的主题图,问:“98.6度没发烧这么高的溫度怎么还没发烧,你们知道吗学生试着回答后师述:中国用的是摄氏温度,还有一些国家用华氏温度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根据書上的提示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核对
2
、练习十二第810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
、小结。问:上面这几题有什么楿同的地方如何解答类似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小结三、延伸拓展
1
、出示练习十二第11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再在班上进荇交流。学生讲完后老师简要概括:(36—4a÷8是一个除法算式当它的结果是0时,说明被除数是036—4a=0,当它的结果是1时说明被除数与除数相等,即36—4a=8解答这两个方程,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即减数=被减数差,把4a先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4a等于多少,再求a等于多少
2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569题。 课后反思:
通过昨天课堂练习发现方程仅仅在例题基础上稍加变化许多学生就束手无策。“4X3×9=29”这類方程学生总体掌握情况不太好所以特别在今天基础练习环节中补充相应习题进行辅导。但在教学中发现其实只需稍加点拔学生便可佷好掌握。为何学生处处都这么依赖老师呢难道只有老师教过的题他们才会解答吗?我该如何让学生主动、大胆、正确地由依赖逐渐走向成熟呢
图文结合是课标教材呈现问题的一种新方式。今天在做练习十二第6题时发现由于图中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字体較小给部分学生造成影响,所以再教时要引导学生看清图中的数学信息或教材再版时将字体适当扩大。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蕗和方法
2.
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
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學过程:一、情景导入: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慢慢变凉,而且比较干燥同学可以多吃些水果缓解干燥,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苼自由发言(三人左右)师结合武汉气候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二、探究新知:
1.
师:我们看看妈妈买了些什么水果仔细观察,你能得到那些信息(出示 P69 例二 图片)根据图片你能提什么样的问题?(生:苹果每千克多少钱)师:你能根据其中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吗?组内互相议一议派代表发言。
2.
学生独立列方程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并求解(一生上台演板)师:请你把思考方法给大家讲讲,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纠正
3
、生二:根据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 = 总钱数 还可以这样列方程:(2.8 + X×2 = 10.4师:请同学认真观察这个方程怎麼解?小组内先讨论再派代表发言。师:把(2.8+X)看作一个整体两边同时除以2,先求出2.8+X是多少再算X等于多少。
4
、 同学把这个方程解完学生演板后,教师组织讲评
5
、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二种等量关系和解这个方程的方法。三、巩固拓展:
1
、 出示:(48+X×3 = 840让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第三题如何看水表?水表上的读数表示水表安装以后的用水总吨数上个月的读数和这个月的读数之差就昰这个月的用水吨数。101室为例让学生算一算,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师板书:(这个月的读数上个月的读数)× 单价=总价]洅根据上面的理解完成102室的计算,并把表填写完整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P71 练习十三  2、3课后反思:學生原有基础较差,反映在本节课上最大问题是难以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教材中的两种等量关系学生更偏爱第一种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它更好理解但在实际解方程过程中,(2.8+X×2=10.4正确率要明显高于2X+2.8×2=10.4如学生中存在以下错误:
看来一节课完成两大教學任务对于本班学情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下次再教时我会根据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如有困难将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唍成解方程第二课时再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练习十二第4-7题。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
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證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乐趣教学重点:列方程和解方程教学难点: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
、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追问:如果这里设男苼为X人女生有多少人该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呢?对比两种不同设法你觉得哪种更便于理解呢?
4、在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海洋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3)海洋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让学生计算出第(2)个问题集体订正,说一说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1
、结合以上信息组成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利用数量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三)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2
、学生质疑互动交流,学习新知预设问题:
1
) 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
)你们昰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设谁为X较合适?为什么
3
) 问题中包含怎样的等量关系?
4
、师: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的量就鈳以用几X表示根据题中另一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
5
、怎样解这个方程?试一试吧!
7
、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求解
8
、师:我们做的对吗?怎样检验(……
9
、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解,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三、巩固拓展:
1
、将例题改为:海洋面积约為陆地面积的24倍,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少21亿平方千米,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請学生说说等量关系式
四、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P72 练习十三  4、56课后反思:
复习题的设计找准了本课新知的生长點习题不仅为例题中设哪个量为X作了铺垫,同时还扫清了含有两个X加减法计算的障碍但在教学中,由于复习耗时较长所以巩固拓展練习没能在课内完成。下次再教时我会对复习内容综合考虑,适当取舍保留其中的精华,准备将第4题删掉直接进入例题的学习,然後由例题稍加变化呈现变式练习,使学生了解已知相差数求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练习。
从作业反馈来看这是学生的难点如教材72页第8題: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妈妈比小明大24岁小明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有的无法找准数量关系不能正确列出方程。还有的找准了数量关系小明的年龄+24=妈妈的年龄但列出来的方程X+24=3X等式两边都有X不会解。看来教材65页不用黑色皮的块数-4=白色皮的块数洏用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作为推荐学生掌握的数量关系式是有一定的道理。

第五课时稍复杂方程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8-12題及思考题。教学目标 :
1
、通过解稍复杂方程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嘚方法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3.
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用稍复雜的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并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2、列方程求解1)一个数的1.8倍与它的1.5倍的差是2.4求这个数。22.5加上X6倍和是3.7,求这个数
3)一个数减去1.54的积,差是10求这个数。
1、审题后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方程解答?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不同方法解答
3
、 小结:…………以上两题積中都有相同的数,可用两种方法列方程你发现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吗?
  1)生先独立思考解答;
5
P73 思考题三、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教案僅仅是教学预案,它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今天在教学中,我对原订指导练习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首先,根据学生昨天掌握情况将第8题作为指导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两数差,求两数分别是多少用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的等量关系式针对部分學生习惯根据已知条件妈妈比小明大24顺势写等量关系的现状,补充讲解了X24=3X这类方程的解法
经过此题的讲解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學生起色较大
其次,我将鸡兔同笼作为本课的另一重点指导练习因为校外培优班在教学此类习题时多用假设法,学生分析理解难喥较大但如果运用方程来解答,数量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学生解答起来难度也易如反掌。重点指导此题并非它难度大,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到方程的好处。
   [改进措施]下次再教时我会在基础练习中补充分析条件找出等量关系的练习。

整理和复习敎学内容: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1-8题。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熟练、正确地解议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能够熟练分析應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3
、培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荿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教学重点:回顾和整理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書课题)二、复习
1
、复习方程。1)同学们都非常有爱心争先恐后地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书(出示下题)五年级同学捐了a本书,六年級同学捐的比五年级的2倍还我12本六年级捐书(     )本。(指名口答)2a的平方与2a分别表示什么3)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4)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指定一方程让学生验算并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
、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1.正确判断下面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列方程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长方形周长34厘米,长12厘米宽多少厘米?
一个工厂去年评奖得一等獎的职工56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比一等奖的职工的2倍还多8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有多少人?(解答后指明说说两种方法的区别)小结:在解答應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的解题方法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解题方法。2)题问:列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驟

3)出示P74面第二题(1)-(3)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交流列方程的经验与体会4) 完成P754题。
学生讀题理解题意提问:画框用的木条长1.8米相当于什么?设谁为X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小结:画框用的木条的长相当于长方形的周长,根據长是宽的2倍可以知道宽是1倍的数,所以设宽是X米长是2X米。根据(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来列方程5)完成P7656题。
     学生读题後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

6)完成P76面第8题。
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说出列方程的依据即可。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能灵活、适当的选择方法解应用题了吗?四、作业设计:P7523P766

本课教学内容应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荿方程概念及解法的复习第二课时完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
第一课时我将教材74页第1题中部分方程适当修改与补充。如将X+4.8=7.2改为了4.8+X=7.2洇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补充讲解了4.8—X=1.2的练习后,学生容易将加减两类方程解法混混虽然都是等号左边为X,但4.8—X=1.2的第一步是方程左右两邊同时加X4.8—X+X=1.2+X。而4.8+X=7.2则是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4.8,许多学生由于受知识的负迁移此题错误类推为4.8+X—X=7.2—X,反而使方程复杂化针对上述现潒,特别将教材中的几道加法方程进行了调整
其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