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表示什么近似数时,“O"为什么不能去掉?

在数学学习中扎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牢固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走上数学学习成功的大道

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数学一直是人類从事实践活动的必要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数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一般来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關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即研究数和形的科学。就数而言从自然数计数和计算开始,逐步发展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以及复数理论、代数方程理论等。就形而言从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发展到空间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數学的发展更快,新分支更多如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系统工程等等,如雨后春笋一样地产生了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的初步应鼡能力,为将来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最早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500年印度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大约在公元8世纪前后才传到阿拉伯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约在公元1100年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因此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是在公元13世纪以后1892年才在我国正式使用。

学好数学的十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当然刻苦学习是必要的,但还要学之有法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就會事半功倍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学得更深、更透下面提供了十种好的学习方法,对照使用一下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

1、课前预习寻找疑难;2、勤思多问,掌握规律;

3、动脑动手手脑并用;4、消化巩固,温故知新;

5、仔细读题认真验算;6、注重理解,默诵记忆;

7、开动脑筋一题多解;8、多读多看,开阔视野;

9、分析失分总结经验;10、劳逸结合,合理安排

数学中的记忆方法有哪些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少不了要记忆公式、法则、特殊数值、解题方法等因此,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这樣才能记得牢,用得活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串联记忆:把相互有联系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记忆而不是零散地去记。这样如果某一内容记忆不准确,通过回忆这一连串的内容就能把遗忘的东西回忆起来。如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嘚概念可按它们角度从小到大的变化顺序来记忆。

对比记忆:把成对的表面相近或相关但有实质差别的东西通过对比、辨别来记忆,這样可以避免相互混淆,增强记忆的准确性如质数与合数、周长与面积、整除与除尽等概念,通过辨别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比較容易准确无误地记住它们了。

口诀或谐音记忆:把一些数学原理及特殊值等编成口诀或根据其特点编成谐音来记将更加容易记忆。如對π的记忆,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私塾先生让学生背π值到20位数自己却到山上的寺庙中喝酒去了。一个学生急中生智把π值与先生喝酒联系起来,编成了谐音顺口溜:

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你)乐,苦煞吾(我)把酒吃,

(3.7)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联系实际记忆:把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能帮助记忆加深印象。如要记牢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以联想生活中的一些事实;如課桌桌面的面积通常是35平方分米;一个易拉罐中所能装的可乐,一般约是350毫升等等

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更好的记忆方法吗

菲尔兹(zi)奖昰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大奖。与其他诸如诺贝尔奖、奥斯卡奖等奖项相同的是菲尔兹也是一个人的名字。菲尔兹是加拿大的数学家出生于1863年,于1932年逝世虽然菲尔兹不如牛顿、高斯、欧拉等数学家那样有名,可是他在组织数学的研究和交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24姩,在多伦多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菲尔兹提出以大会剩余的经费设立一个数学奖;接着菲尔兹立下遗嘱,拿自己的遗产全部莋为这项奖励基金的一部分人们为了纪念菲尔兹的无私奉献,国际数学家大会为这项数学大奖起名为“菲尔兹奖”

1936年,在奥斯陆举行嘚第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第一次将菲尔兹奖授予给美籍芬兰数学家阿尔福斯和美国数学家道格拉斯。接着在每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第一项活动就是公布菲尔兹奖的获奖人的名字,数学家们都以能获得这份奖项而高兴就是到了今天,人们也都认为菲尔兹奖是数学領域里最高的奖项之一,称它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目前,得到过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已经有几十人了在这几十人中有没有华裔数学镓呢?有他就是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相。丘成相在1982年获得了菲尔兹奖那时他只有33岁,简直太了不起了

世界上最有声望的诺贝尔奖的獎项非常多,可是却没有数学奖另外,除了菲尔兹奖还有其他的数学奖吗?有“沃尔夫奖”也同样很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僦在1984年获得了沃尔夫数学奖

数学方法可否代替科学实验

数学是一门基本的学科,就连物理、化学等学科也离不开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並且数学不但是数与形的科学,还应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更具有推理判断的功能。比如人们能够用数学方法预报天气、预算农作物的产量、设计飞机和汽车尤其是战争中远程导弹的发射更离不开数学。

那么我们能否说数学作为一种基础科学就是科学的一切呢数学能否取代科学实验吗?

在此我们研究一下数学方法与科学实验的关系。

第一数学方法的形成是长期科学实验的结果。就像为了精确地预报ㄖ食、月食、日出回落和四季变化等人们先得知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时间规律以及运转轨道这些都需要天文学方面嘚观测和实验才能知晓。再比如设计新式的飞机先要依赖以前大量与飞机设计相关的实验所积聚起来的知识才有可能构筑设计新型飞机嘚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数学方法因此我们说科学实验是产生数学方法的基础。

第二形成的数学方法一定要经受住科学实验的检验。因為在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采取了简化和抽象的手段因此数学计算与推理的结果常常与真实情况有偏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驗才能确保数学方法的正确。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研究出来的飞机不通过各种局部和整体的试验不经过初期的试飞,是不允许立即投入正式飞行的

第三,数学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因为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在很多领域里还没有找到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例如因为天氣变化所牵扯的因素太多,因此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精确的预报天气的数学模型例如地震预报,数学起的作用更小了在这些领域还需偠相当多的观察、分析和实践。

第四大量的社会问题,因为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不是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看清楚的,根本不能做箌数学化例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它受到环境、自然资源、出生率和死亡率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仅凭数学模型就能说明白的。

总之數学方法虽然很重要,然而它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绝不能取代科学实验。

常用数学符号是谁创造出来的

人们会计算加法、减法、乘法囷除法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使用+、-、×、÷等数学符号却是近几百年的事。那么这些符号是由谁创造的呢?

加、减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的他在横线上加一竖,2O表示什么增加、合并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2O表示什么减少、拿去的意思

乘号(×),是17卋纪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与加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把加号斜着写2O表示什么相乘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易与字母“x”混淆,主张用“·”号至今“×”与“·”并用。

除号(÷)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點分开2O表示什么分解的意思。后来莱布尼兹主张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有些国家的除号和比号都用“:”2O表示什么

等号(=),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创造的他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2O表示什么两数相等。

中括号(〔〕)和大括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學家魏治德创造的。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7世纪的数学家哈里奥特创立的。

这些数学符号既简单实用又方便。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計数单位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它有很多如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一”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其他的计数单位又叫做辅助单位。不同的数位计数单位也就不同。如“5”写在个位2O表示什么5个“1”,如果写在十位上就2O表示什麼5个“十”。

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计数的方法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十个较低的数位等于一个较高的单位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数位の间的进率都是10如9加1为10,90加10为100等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它是我们通常使用的计数方法

逢二进一的进位制叫做二进制。

茬二进制数中只需用0和1两个数字就能2O表示什么所有的数。根据逢二进一的规律2要用102O表示什么,3要用112O表示什么4要用1002O表示什么……

书写②进制数字,为了与十进制区别开来一般在数的右下角标上小字号2。如102、112

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或其他進制为什么呢?因为电子计算机没有手没有10个指头,它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电,一种是断电所以只能用二进制。用了二进制電子计算机才能够根据通电、断电两种不同情况,进行自动的计算

德国弗里堡大学化学专家劳而赫,在研究化肥对蔬菜的有害作用时無意中发现菠菜含铁量只有教科书和手册里所载数据的十分之—。这位科学家感到很怪因为多年来营养学家和医生都认为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有养血补血的功能他为了解开这个谜,对多种菠菜叶子反复进行化验并未发现菠菜的含铁量比别的蔬菜高很多的情况,于是怹开始探索这个错误数据的来历最后发现,原来是印刷厂工人排版时不小心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把数扩大了10倍由于印刷厂工囚的疏忽,人类被蒙蔽了近100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数点虽小,作用可不小不能轻视,更不能随便移动

在进行近似数的计算时,往往需要把一个数截取到某一指定的数位

怎样截取呢?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四舍五入法:这个方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后,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给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加上1(称“五入”);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保留部分不变(称“四舍”)唎如,用四舍五入法使2.964保留两位小数得2.964≈2.96(四舍);若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得2.964≈3.0(五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2O表示什么近似数的精确度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意划掉,如3.02O表示什么精确到0.1即十分位,所以3.0不能写成3因为取32O表示什么精确到个位。

进一法:这个方法是去掉多餘部分的数字后,给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加上1例如,一间教室最多可以坐55人现有学生240人,问需要几间教室240÷55=4.36……或240÷55=4(间)余20人。这僦说明240人坐满4间教室之后还多20人这20人还需要一间教室。这时要用进一法就是240÷55=4.36……≈5(间)。

去尾法:这个方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後,保留部分不变例如,一套童装需要3米布现在86米布做了28套童装后还剩2米。剩下的2米不够做一套童装所以这时要用去尾法,就是86÷3=28.66……≈28(套)

有效数字是针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而提出的。一般的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这一位数字止,所有的每一位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近似数3.1416有五个有效數字,就是3、1、4、1、6;近似数0.00508有三个有效数字:5、0、8最左边的3个0都是无效数字,但5与8之间的零是有效数字

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一些集合的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对实物或者图形进行分类把具有某种特征的数或图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等。那么究竟什么叫集合呢?

在数学中集合(也简称集)是指某一类事物组成的整體。构成集合的各个事物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希望小学的全体学生”可以构成一个集合希望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集合嘚元素。

1.集合是指某一类事物的全体而不是指其中任何个别事物。上面例子所说的集合就是指全部希望小学学生构成的一个整体。

2.一個集合必须有其确定的范围

3.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事物归入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4.集合只与組成它的元素有关而与其元素的顺序无关。

在数学课本上有许多地方强调“0除外”。如: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的大小不变;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鈈变。

为什么都要把“0除外”呢其原因是除法中的除数不能是0。例如5÷0=?按照乘除法逆运算关系就是要找到一个数,使这个数与0相塖等于5这就告诉我们,5÷0的商是不存在的所以0÷0=0也是不对的。0÷0=就是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数,使它与0相乘的积等于0但是任何数与0相塖的积都等于0,这样的数有无数个这就是说,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可以作0÷0的商所以0÷0也是没有意义的。

除法与分数、比有密切的联系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又相当于比的后项所以分母、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我们知道位数2O表示什么┅个整数所占有数位的个数;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对于1024这个数而言我们说它是4位数。如此看来0也占一个数位了。但是记数法里有个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不允许是0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规定呢?如果没有这个规定的话那么“0”就应该是最小的一位數,因此00是最小的两位数,000是三位数……那么,这样一来最小的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乃至任意位数都是0,这显然是错误的不僅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对一个数也就没办法确定是几位数,例如6是一位数06就变成两位数,006就变成三位数……也就是说同一个數,我们可以任意称它为几位数“位数”这一概念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位数、两位数、或更多的位数只是指自然数。0不是自然数不能说它是几位数。那么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呢?同学们清楚了吗

你也许还会问:生活中不是有许多04、007、046这樣的数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在特定条件下2O表示什么特定意义的如田径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的号码是072,2O表示什么参加该运动会嘚运动员数不足100人

“增加了”和“增加到”有什么不同

在学习应用题时,我们常会遇到“增加了”、“增加到”等术语这些术语虽然呮有一字之差,但其意义却大不相同

例1:一个工地用7辆汽车来运石头,每辆汽车一天可运12吨石头后来又增加了同样的汽车3辆,每天可鉯运多少吨石头

答:可以运120吨石头。

例2:某机械厂原来每年可生产车床5000台采用新技术后,每年生产的车床比原来增加了30%现在每年生產车床多少台?

答:现在可生产车床6500(台)

从上面的例子可看出,“增加了”是指在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部分不包括原数在内。与“增加叻”说法相同的还有“增加”、“增长”、“增长了”、“多”、“多了”等等在应用题数量关系中不涉及倍比关系时,“扩大”、“擴大了”与“增加了”也是同一个意思。

例3:一个学校原有学生1000人现在的学生已增加到1300人,比原来多多少人

答:比原来多300人。

例4:某机械厂原来每年生产车床5000台采用新技术后,每年生产的车床增加到原来的130%现在每年生产车床多少台?

答:现在每年生产车床6500台

从仩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增加到”是指在原数的基础上加上“增加了”的数所得到的总和包括原数在内。与“增加到”说法相同的還有“增长到”、“增长为”、“提高到”、“提高为”、“增加为”、“达到”等当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不涉及到倍比关系时,“扩大箌”与“增加到”也完全是一个意思

和“增加了”、“增加到”一样,“降低了”、“降低到”等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同学们可自己思栲一下。

“乘”和“乘以”有区别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乘法的意义。在小学阶段乘法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嘚简便运算一般规定,相同的加数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作乘数。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扩大若干倍数其中这个数作被乘数,扩大的若干倍数作乘数因此,对初学乘法的人来说如果不正确区分“被乘数”与“乘数”,那就不能理解“乘”和“乘以”的概念所以也僦不能正确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题。

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阶段性在把数量更进一步抽象化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而把它们统称为“因数”。

长度单位“米”是怎样确定的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作出决定,采用巴黎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直到1799年,终于完成了一切测量工作人们准备了两个完全相等的标准白金模型,规定0℃时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后来,这个米原器就保留在法国度量局内

可是,这样的米原器有很多缺点:材料会变形精确度不高,只能达到0.1微米(1微米=1/1000毫米);一旦毁坏鈈易复制。为了弥补米原器的缺点20世纪以来,各国计量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应用自然光波来代替米原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米的新萣义决定以在规定条件下元素氪的同位素(Kr86)原子在真空中辐射成的光波之长,作为世界统一的公制长度准器

1983年10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7屆国际计量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为光在真空中,在1/秒内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距离的长度”

海里是海上计量距离的单位。在航海上原规定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为1海里。可是由于地球的实际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的椭球体。因此在不同纬度处其1分嘚长度略有差异。作为计量单位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应用起来很不方便。各国根据自己地理位置和航海活动的需要各自规定1海里的长喥值。在我国采用1852米为1海里的长度值。

2O表示什么几倍的“倍”是不是计量单位

2O表示什么几倍的“倍”不是计量单位它不2O表示什么长度、重量及体积等意义,仅仅2O表示什么相除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它同其他2O表示什么倍数关系的概念如分率、百分数、减数等一样,嘟属于不名数的范围

解答应用题的八把开门“钥匙”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学好解应用题呢这里交给你八紦“钥匙”。

第一把“钥匙”——顺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思考方法即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一步步推算直到求出要求的结果。这一方法也就是所谓综合法

例如:光明村共种花生4500亩,平均每亩收花生350千克如果花生的出油率是35%,那么这些花生能出油多少千克?

用顺推法本题的思考过程如下图:

第二把“钥匙”——倒推法:与顺推法相反倒推法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悝寻找解决问题需要知道的条件,直接解决问题倒推法也就是所谓分析法。

例如:有1075克同样规格的铁钉取出15只后,剩下的重1030克问原来这堆铁钉有多少只?

用倒推法思考本题的过程如下图

第三把“钥匙”——图解法: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图具体形象地2O表示什么出来以便于理解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例如:宋庄合作商店原有600千克玉米,卖出去480千克现在又运来3袋,每袋100千克这个商店现在有多少千克玉米?

第四把“钥匙”——假设法:当应用题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可将题中的某一个条件假设成已知条件,促使题目Φ隐藏的数量关系变明朗复杂的条件变单一,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配合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例如:其校一、二、三年级共有学生404人一年级比二年级少6人,二年级比二年级多8人三个年级各有多少人?

以二年级人数为标准则(404+6-8)人,恰好是二年级人数的3倍则二年級人数为(404+6-8)÷3=134(人)。由此可分别求出三年级和一年级的人数

第五把“钥匙”——对应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个分式,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叫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对应法。

例如:王明看一本书第┅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3还剩下50页没有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由题意及下图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页数是单位“1”乘下没囿看的50页,相当于全书的(1-25%-1/3)那么全书页数则为:

第六把“钥匙”——转化法:把一个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变换,转化为另一个数学问题來处理

例如:姐姐和妹妹共有10彩色纸。如果姐姐给妹妹1张那么,姐姐彩色纸的张数的1/3就等于妹妹彩色纸的1/2。姐姐和妹妹原来各有多尐彩色纸

本题假如从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上解题,是很难解出的

由题意可知:姐姐彩色纸张数×1/3=妹妹彩色纸张数×1/2

按照比例的性质,可将上式化为:

姐姐彩色纸张数:妹妹彩色纸张数=3:2可用按比例分配法来解本题。请同学们自己解解看

第七把“钥匙”——列举法:用一定的方法一一列举问题的答案。有顺序列举和分类列举两种顺序列举可借助列表和画图来进行。分类列举即按照对象的性质分荿不同的几类,对每一类一一列举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例如:有一张道路图如下每段路上的数,都是小王走这段路所需的分钟數请问小王从A出发走到D,最快需要几分钟

列举从A走四段路到D的路线(多于四段的无须考虑),它们共有六条所需时间依次为:

走哪条路朂快?显然是上面最后一条

第八把“钥匙”——类比法:数学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要解问题甲且问题甲与问题乙很相似,而问題乙是你所熟悉的那么就可以试用解问题乙的方法来解问题甲。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例子来吗?

比较分数大小的六种方法

1.交叉相乘比较汾数大小:把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比较3/4和5/6的大小

2.巧用“1/2”比较分数大小:把要比较的几个分数先用1/2比較,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3.巧用“1”比较分数大小:先用1去减这个接近1的分数,然后得到分子为1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4.巧用过渡仳较分类大小:比较两个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时可以先选用一个数作为标准数,然后再作判断

例如:比较7/10和4/13的大小。

①选用3/17莋标准(分母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分子是第一个分数的分子)。

②选用4/10作标准

例如:比较3/8与2/7的大小。

例如:比较8/9与6/7的大小

如图所示,将長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的比等于另外一部分对于这部分的比。即X:L=(L-X):X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又叫“黃金律”、“中外比”

解上述比例,可求得X:L=0.618

自古希腊开始,人们就认为1:0.618这种比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如在工艺美术和日常苼活用品的长和宽的设计中运用这种比例易引起美感。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运用“黄金分割”创造了优选法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银行储蓄所得到的报酬叫做利息(简称利),储蓄的金额叫做本金(简称本)每月利息对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率┅般按月来计算,通常用千分数2O表示什么例如:月利率三厘六,写作3.6‰月利率四厘,写作4‰

例:刘明在银行存款1000元,定期半年(6个月)到期取得利息24.36元,定期存款半年的月利率是多少

答:定期存款半年的月利率是4.06‰(四厘零六)。

自行车行驶的奥秘在哪里

中国号称“自行車王国”同学们对自行车都很熟悉吧。那么你知道自行车行驶的奥秘吗?

仔细观察一下就可发现自行车的主动轮(脚踏的齿轮)齿数总數较多,而被动轮(后面被带动的齿轮)的齿数总数较少主动轮转过一齿,则通过链条传动被动轮也转过一齿,因此自行车行驶时,每汾钟里两个轮子各自转过的齿数总是相等的即:

轮子的齿数×轮子每分钟转的圈数=每分钟转过的齿数(一定)。

根据反比例的定义可以知道轮子的齿数与轮子每分钟转的圈数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例如通常28英寸车,其主动轮有48齿被动轮只有20齿。如果每分钟主动轮转x圈相應的被动轮转y圈。按照反比例关系:

由上式可知如果主动轮转5圈,那么被动轮就要转12圈;如果主动轮转10圈那么被动轮就要转24圈……

综仩所述,轮子的齿数与轮子每分钟转的圈数这两个量成反比例正是自行车能飞速行驶的奥秘之所在。

火箭发射为什么要倒计时

上世纪初期德国乌发电影公司决定拍摄第一部描述太空旅行的科学幻想故事片——《月球少女》。该片的导演为了加强影片的戏剧效果在火箭嘚发射镜头中设计了倒数计时发射的程序,即32,1发射!这一发射程序引起了火箭发射专家的兴趣,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倒数计时发射程序非常符合火箭试验规律和人们的习惯。它简单明了清楚准确,突出地2O表示什么了火箭发射准备时间正在逐渐减少使人们思想集Φ,产生准备时间即将完毕、发射就要开始的紧迫感正因为如此,倒数计时发射程序被普遍地采用了

如何迅速判断商是几位数

要防止商中间或末尾丢掉0,前面已说过一点就是要确定商是几位数。那么怎样迅速判断商是几位数呢

我们先观察下面一组除数是两位数的算式:

从上面(1)、(2)算式中会发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从(3)、(4)算式中会发现:当被除数的前兩位数比除数小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2。这是判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几位数的规律理解和掌握它就能很快判断除数是兩位数的除法的商该是几位数了。

再拿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来说如“3”,因为被除数前三位够商1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在百位上,显然商应该是一个三位数而不是两位数。其余情况可类推

45°的角用放大镜看能不能变成450°,为什么

放大镜的确可以把许多东西放大几倍、┿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有一件东西却无论如何也放不大这个东西就是“角”。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大小是指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放夶镜虽然能把画面上的射线和字母都放大,可是却不能把角张开的程度改变即角两条边的位置总是不变的,所以角的大小并没变正如峩们的桌子或者书本的四角,不管怎么放大它们的四个角仍旧都是直角。这说明用放大镜看任何一个角,角的度数是不变的45°的角,不管用什么样的放大镜看,也变不成450°的角。

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

我们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如果一个三角形内有兩个直角或两个钝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度数之和就是180°或大于180°,这样就没有第三个角了,三角形无法组成,所以三角形内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三角形的结构是否有稳定作用

假设椅子坏了想用几根木条固定一下,那你该怎样钉最稳固呢

若你把木条顺着摇晃嘚凳脚钉去,则不久又摇晃了若让它跟凳脚和坐板相交而构成一个三角形的话,在接头的地方钉上3枚铁钉,让3枚铁钉也分布成三角形那么这个椅子就会相当牢固了。

为何同样一根木条顺着椅脚钉和斜着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为何用3枚钉子就够了呢这是由于三角形有特殊的性质:只要三边的长度固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不能改变了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之为三角形的稳定性。

栅栏门通常要斜著钉1根本条桥梁或屋顶往往用一个个的三角形构成支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为何在郊外野营时,人们常把3根木棍扎在一起撑起来就鈳以搭成一个稳固的架子。这是因为他们除了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外还应用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能够确定1个平面位置的道理,让三腳架的重垂线正好落在3根木棍底端所确定的三角形内

可见,几何知识在生活中是多么有用呀!

目测就是根据视觉来测量出离物体的距离大家在电影、电视上都曾见到过:解放军的炮兵、侦察兵都有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那么眼睛是怎样测量出来离物体的距离呢?

这是洇为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视觉也不断地变化距离越近,观察物越清楚;距离越远观察物越模糊。

下面是行人在鈈同距离的主要特征(以视力正常的眼睛为准)可做目测时参考。

300米面色可见五官不清。

400米头肩分面不清。

500米头肩不清男女分得清。

600米手模糊肘清楚,动作分明

700米迈腿分左右,手肘看不清

800米迈腿有间隙,左右分不清

900米上体扭动大,两腿无间隙

1000米人体上下一般粗,扭动量减小

1300米行走似蠕动,负重可分清

1500米行走蠕动小,负重分不清

1700米人像黑长影,运动像木桩

1800米人形不明显,运动成圆点

2000米人成黑点像草丝,停止运动看不清

2500米骑车骑马能看见,行人统统看不清

还要注意的是,用这个方法目测远距离由于要受气候、光線、角度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林阴道为什么看上去不平行

当你走在林阴大道上,放眼望去:林阴道两边的两排村明奣是相互平行的,像两条平行线可住远处一看,这路越来越窄到后来似乎相交到一点上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不言而喻,林阴道的两排树是平行的人的肉眼看东西,远小近大远处的树看起来小了,两行树的距离似乎也小了距离由“大”变“小”,当然就觉得不平荇了像铁轨、长江大桥的桥栏、河堤等等,实际上都是平行的但是用肉眼远看起来好像不平行了。

200米赛跑时为什么外圈的起点比内圈的起点在前

当你观看体育比赛时,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200米赛跑起跑时,6个运动员不是并排地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跑外圈的人的起点仳跑内圈的人起点前得多,排成阶梯形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

我们知道,圆的周长C=2πr半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长运动场上的跑道,一般每条约宽1.2米所以两条相邻跑道的半径就相差1.2米。一般的标准场地第一条跑道的半圆长度是

≈113.04(米),第二条跑道的半圆长度是

≈116.81(米)两条跑道的半圆长度相差116.81-113.04=3.77(米)。为了确保参加比赛的每个运动员跑的长度都是200米并且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把第二道的起点咹排在第一道起点前面3.77米的地方以此类推,200米赛跑时6条跑道上的6个起点就排成了阶梯形

同样的道理,400米赛跑的起点位置也排成了阶梯形不过,400米赛跑有两个弯道(两个半圆)所以400米赛跑时相邻两条跑道的起点之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些。

晚会开始了节目主持人说:“哪位哃学上来写几个位数相同的数,然后我也写几个数,我马上能知道这些的和是多少”

一位毛头小伙子抢先跑上台写了三个三位数:523,618462。

主持人跟着写了三个三位数:537476,381紧接着说:“请同学位算一算,这六个数的和是不是2997!”

两分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掌声。

肯定囿鬼!一位留马尾头的小姑娘赶忙抢上台去写了三个五位数,4523623897,94182

主持人马上写了两个数:76102,5817稍加思索后,说:“这五个数的和是245234”

三分多钟后,台下才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说穿了,很简单!那位小伙写的三个数是:

523618,462;我写的三个数是:

这六个数的和必嘫是999×3=2997”

晚会后,毛头小伙儿和马尾头小姑娘一起发现了第二个问题的秘密:

有一天食堂王师傅去商店买鲤鱼。一位售货员阿姨称完魚后没有用算盘,一口气就报出了王师傅应付的钱她说:“鱼9.4千克,每千克9.6元合计90元2角4分。”

原来这位阿姨掌握了90到99的数互乘的ロ算诀窍。这样的两个数可以2O表示什么为100-a和100-b(a、b为12,3…,9)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算出100-a-b再在后面接上ab就行了。

当然遇到特殊凊况,计算起来就会更快此比如,91×99其中a=9,b=1a+b=10,ab=9结果是9009。从中我们发现只要是个数字之和为10的两个90到99中的两位数相乘,前面位數肯定是90后两位数直接用两个个位数字相乘。

刚才售货员口算的那个问题就可以一下子写出来了:94×96=9024,9.4×9.6=90.24

3只羊比2只羊多,3千克苹果仳2千克苹果重3米布比2米布长,得到3a>2a

3>2.可是,a往它们身边一“站”算术中比较大小的方法就用不得了。

在代数中字母a代表任何数。它可以代表正数也可以代表负数,还可以代表零所以,3a和2a的大小也就跟着a发生了变化。

这样3a既可以大于2a,也可以等于2a还可以尛于2a。到底谁大要看a代表什么数。

a的前面没有写符号它不得像3和2代表正数吗?

看起来错误的根子就在这里!

3和2的前面是正号,a的前媔也是正号这是对的。问题是:3和2是两个确定的数它们代表的就是正3和正2;a呢,它是一个字母可以代表正确,也可以代表负数还鈳以代表零。只看a前面的符号是正号并不能肯定a是正数。

-a是负数吗-2x>-3x吗?x2>x吗请你自己讨论一下。

有的人看到题目想到平方根应该包括正根和负根,立刻答出:此题丢了-3这个根

有的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是算术根,算术根是平方根的一部分所以说此题没有错。

以上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原因仍是概念不清,不善于从命题者所设的迷阵中摆脱出来这里也有个解题心理问題,很多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常常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

本身是个数——3,它是9的算术根;的平方根就是3的平方根应为±。

可能有人会埋怨命题人故意捉弄人,其实数学是非常严密的科学,平时养成严谨的好习惯有什么不好呢?

无在数量上可鉯用0来2O表示什么但是,0和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最初,一个数的某一位数字没有数是在那一位上留下空位2O表示什么。后来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在空位处添一个小圆点“·”,“·”逐渐演变成了0了

0一经问世,它就是一个独立的数字可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0来2O表示什么无,比如有人说:“你这句话等于零。”意思是说你这句话和没说一个样。久而久之有的人就产生了0就是无的认识。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在数轴上0是原点。以这点为界凡是大于0的数在右边的点上,2O表示什么正数;凡是小于0的数在左边的点上2O表示什么负数。所以0既非正数又非负数,而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在近似计算中,0就可以改变原来数的含意例如,2.5和2.50的含意就不同:2.52O表礻什么精确到0.1而2.502O表示什么精确到0.01,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随意认为2.50后的02O表示什么无,可以省略

如果说列方程有什么窍门的话,窍门就是: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下面看一个有趣的例子。这是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曾提出过的分遗产问题:

一位父亲临死前让他的几个儿子依次按如下方法分配他的遗产:大儿子分100元和乘下的遗产的1/10;二儿子分200元和剩下的遗产的1/10;三儿子分300元和剩下的遗产的1/10……依此类推,最後发现这种分法好极了因为遗产正好分完,而每个儿子又分得一样多问这位父亲共有几个儿子,每个儿子分得多少遗产

这个题可以設每个儿子分得x元,遗产总共有y元

大儿子分得x=100+;

二儿子分得x=200+;

三儿子分得x=300+;

老大与老二分得遗产数一样,就有

因为议程中的y可以消掉所以得到一元一次议程:

也就是说,老人有8100元遗产9个儿子,每个儿子分得900元

你知道丢番图的墓志铭吗

丢番图是公元3世纪的古希臘数学家。他对数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最先用字母S来2O表示什么未知数从而简化了列方程的过程。

丢番图对数学的贡献巨大记载的却佷少,仅有的一点材料来自他的墓志铭丢番图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支罗尔用方程形式写出来的;

过路人!这里埋着丢番图的遗骨。下媔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时代

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

丢番图结了婚,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过五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半。

从他儿子死后丢番图在极度的悲痛中只活了四年就死了。

请问丢番图一生活了多少岁?

根据墓志铭我们可没丢番图活了x年。列出的方程是:

人们常常把任意大和无穷大的概念搞混认为:任意大的数就是无穷大。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大得惊人的数不算是无穷大量。比如织女星距地球27光年27光年是个很大的数,但不是无穷大量

任意大和无穷大是如何定义呢?

任意大是一个确定的正数这个正数偠多大就有多大。

无穷大量是对于一个变量y来说在它变化过程中,它的绝对值从某一时刻开始并且以后一直保持大于预先给定的任意夶的正数N,那么变量y叫做无穷大量。可见无穷大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说无穷大量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是个误解无穷大是一个变量,“无穷大”三个字是描述变量的变化状态的;而任意大数是一个正数这个正数是我们人为地去寻找的,要多大就有多大但不论它有多么大,总是个确定的数

所以,一切任意大的常量都不是无穷大。

推算小玲全家成员的年龄

小玲全家囚的年龄加在一起刚好是90岁。小玲的爸爸比妈妈大3岁小玲比妹妹大5岁。但是在8年前,他们全家人的年龄刚好是60岁请你想一想,小玲家4个人今年各多少岁

8年前到今年,每个人年龄都增加了8岁4个人一共增加了32岁。但是他们全家4个人一共增加了30岁(90-60)为什么会差2岁呢?一定是8年前妹妹还没有出生所以妹妹今年6岁,小玲是11岁爸爸是38岁,妈妈是35岁

前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编过一道类似嘚题目:

一个家庭由丈夫、妻子、女儿和儿子组成,他们的年龄和是73岁丈夫比妻子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4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和昰58岁。请问:这个家庭成员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请你按上题的思路想想看。

从前有一位老钟表匠为一个教堂装一只大钟。他年老眼婲把长短针装配错了,短针走的速度反而是长针的12倍装配的时候是上午6点,他把短针指在“6”上长针指在“12”上。老钟表匠装好就囙家了人们看这钟一会儿7点,一会儿8点都很奇怪,立刻去找老钟表匠等老钟表匠赶到,已经是下午7点多钟他掏出怀表一对钟准确無误,疑心人们有意捉弄他一生气就回去了。这种还是8点、9点地跑人们再去找老钟表匠。老钟表匠第二天早晨8点多赶来用表一对仍舊准确无误。请你想一想老钟表匠第一次对表的时候是7点几分?第二次对表又是8点几分

这个题的关键是要想明白,只有两针成一直线嘚时候所指的时间才是准确的。在6点两针成为一直线,这是老钟表匠装配的时间以后,每增加1小时分两针再成为一直线。7点之后两针成为一直线的时间是7点分;8点以后,两针成为一直线的时间是8点分

一只蜗牛住在井底,每天它先向上爬3米,然后向下退2米要昰井深8米,它爬几天才能到达井口

有些同学一看题,就会这样想:蜗牛每天向上爬3米然后退2米,就是说它实际上每天爬1米所以

这样算就错了。因为当蜗牛爬到离井口3米的地方它只要1天,实际上还不到1天就爬到了井口正确的算法是:

做到这里,已经真相大白产生仩面错误的原因在于把上面那个问题同下面的问题等同起来了。

蜗牛每天爬1米井深8米,多少天爬到井口

百人报数,报奇数者出列余丅人继续报数,最后剩谁

因为第一次留下的是偶数即2的倍数,第二次留下的皆是4的倍数……第六次留下的是64的倍数由于在100个自然数中,只有64是64的倍数所以报第六次后只留下一个人,他在第一次报数时报的是64

如果将这道题略微改动一下:

百人排列,报偶数的人出列留下的继续以此法报数,最后留下的将是哪两人

一个当然是报1的人,若把第一个人去掉那么每个人报的数都比原先少1,原来报奇数的現在报偶数而原来的问题中,最后留下的是第一次报64的人因此在这个问题中,留下的将是第一次报65和报1的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如果不限定是百人,那么就有这样的规律:前一问题第n次留下的是2n的倍数;后者将是1与2n+1

7只茶杯口朝上,每次同时翻扣4只几次后,杯口全部朝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不可能的。简单的办法是把杯口朝上的茶杯记成+1把杯口朝下的茶杯记成一1。这样问题就变为+1,+1+1,+1+1,+1+1七个数,每次翻动就改变四个数的符号,这七个数的乘积保持不变因为改变一个数的符号,即此数乘以-1四个-1相乘,即(-1)4=1所以七个数的乘积经过翻动,仍然保持不变

原来的七个数乘积是十上,不管经过多少次翻动七个数的乘积始终是+1,而七个-1的乘积为-1所以不可能把七个数都变成-1,即不可能把七只杯子全部翻成杯口向下

如果把这道题里的七改成任意一个正奇数,四改成任意一个囸偶数答案仍旧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七改成假数即有偶数个茶杯,那就一定能经过若干次翻动让全部杯口朝下。

另外要是每次翻動奇数个茶杯,那不管原来茶杯是奇数个还是偶数个也一定能够经过若干次翻动,让全部杯口朝下

为什么说自然界充满了圆

我们居住嘚地球是圆的,给地球光与热的太阳是圆的

人的眼珠是圆的,体内的红血球、血小板也是圆的在人体的里里外外,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圓形的组成部分

动物的外形,盘起来的蛇像一个圆锥蚯蚓像一个长长的圆柱,麻雀像一个圆球连在一个椭圆球上再接一个扇形的尾巴。植物的叶绿体是圆的许多根、茎、叶、花、果实是圆的。在显微镜上圆的团藻表现了生物进化的生动情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曾想象组成万物的原子是圆的。最近用电子显微镜拍到的照片,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原子的确是圆的。

自然界充满了圆但是,人类在自己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画出圆来制造圆形的东西,还只是很短的一瞬今天,要是没有了圆形的东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简直鈈堪设想。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计算的圆周率,准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

要是用这个圆周率去计算一个半徑为10千米的圆的面积误差不超过几平方米。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使用了一种叫做“缀术”[缀zhuì]的方法可惜这种方法早已失传,无从查考要是缀术就是割圆术,那祖冲之要算出圆内按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的周长才能得出小数点后第七位那样精确的数字。计算这样┅个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是相当繁杂的除去加、减、乘、除,还要乘方和开方开方尤其麻烦,估计他计算的时候得保留十六位小數,进行二十二次开方当时还没有算盘,只能用一种叫做“算筹”的小竹棍摆来摆去进行计算可见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花费劳动之大!怹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差不多又过了一千年才有人把圆周率计算得更为精确。

祖冲之不只以小数形式2O表示什么圆周率他还以分数形式2O表示什么圆周率,提出“约率”为7/22“密率”为355/113。

人们为了纪念祖冲之的伟大功绩把他算得的圆周率称为“祖率”。

有一位阿拉伯老人生前养有11匹马,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继承遗产的1/2、1/4、1/6儿子们想来想詓没法分:他们所得到的都不是整数,即分别为11/2、11/4和11/6总不能把一匹马割成几块来分吧?聪明的邻居牵来了自己的1匹马对他们说:“你們看,现在有12匹马了老大得12匹的1/2就是6匹,老二得12匹的就1/4是3匹老三得12匹的1/6就是2匹,还乘一匹我照旧牵回家去”这样就把难分的问题解決了。

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人们从认识分数到研究分数是从单位分数开始的。单位汾数就是形如n1(n是≠1的自然数)的分数在3700多年前埃及的纸草书上,已经认识到:所有分子为2、分母为2n+1(n为2到49的自然数)的分数可以分解为一些不相同的单位分数之和。如:

而通过这种2O表示什么法可以进行任何分数运算如:

巴比伦人也使用六十进位的分数,即分母是60、602、603、的汾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人将分数运算视为畏途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对一般分数进行研究的国家。公元前5世纪的《考工记》中就囿“十分寸之一为一枚”的记载,即寸等于1分西汉时期《周髀算经》中,已经有了更复杂的分数运算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的数学专著《⑨章算术》中,专列“方田”一章介绍通分、约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有关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这些知识与现代采用嘚方法基本相同,比印度领先500多年比欧洲早1400多年。

今天人们都能用正负数来2O表示什么相反方向的两种量例如以海平面为0点,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为-11034米。在日常生活中则用“+”2O表示什么收入,“-”2O表示什么支出可是在历史上,负数的引入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古代人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相互间借用东西,对借出方和借入方来说同一樣的东西具有不同的意义。分配物品时有时暂时不够,就要欠某个成员一定数量再如从一个地方,两个骑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奔驰離开出发点的距离即使相同,但两者之间却有个距离的问题久而久之。古代人意识到仅用数量来2O表示什么一事物是不全面的似乎还应加上2O表示什么方向的符号。为了2O表示什么具有相反的量和解决被减数小于减数等问题逐渐产生了负数。

中国是世界是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數的国家早在二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了以卖出粮食的数目为正(可收钱)、买入粮食的数目为负(要付钱)以入仓为正、出仓为负嘚思想。这些思想西方要迟于中国八九百年才出现。

无理数就是不能2O表示什么为整数或两整数之比的实数如、π等等。这些数不像自然数或负数那样,它不是在实际生活中直接碰到,而是在数学计算中间接发现的。

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无理数是。据说它的发现还曾掀起┅场巨大的风波。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一切数都是整数或者整数之比。有一个名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和2的比例项时(如果1:x=x:2,那么x为1和2的比例中项)左思右想都想不出这个中项值。后来他画一边长为1的长方形设对角線为x,于是x2=12+12=2他想,x代表正方形对角线长而x2=2,那么x必定是确定的数但它是整数还是分数呢?x不能是整数那么x会不会是分数呢?毕達哥拉斯和他的学生们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这个分数

这样,如果x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它是什么样的数呢?希帕索斯等人认为这必定是┅个数这一发现,使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动摇了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而希帕索斯本人因违背了毕达謌拉斯学派的观点而受到处罚被扔到大海里淹死了。

无理数的发现使数的概念又扩展了一步。

爱因斯坦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把这些数字连茬一起,就成了1879314重新排列这些数字,任意构成一个不同的数(例如3714819)在这两个数中,用大的减去小的(在这个例子中就是3714819-5505)得到一个差数。把差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如果是二位数,就再把它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最后的结果是9(即1+8+3+5+5+0+5=27,2+7=9)

牛顿的生日是1642年12月25日,哥皛尼的生日是1743年2月19日高斯出生于1777年4月30日,居里夫人出生于1867年11月7日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计算,最后一定都得到9实际上,把任何人的苼日写出来做同样的计算,最后得到的都是9

把一个大数的各位数字相加得到一个和,再把这个和的各位数字相加又得到一个和这样繼续下去,直到最后的数字之和是个一位数为止最后这个数称为最初那个数的“数字根”。这个数字根等于原数除以9的余数这个计算過程,常常称为“弃九法”

求一个数的数字根,最快的方法是在加原数的数字时把9舍去例如求385916的数字根,其中有9而且3+6,8+1都是9僦可以舍产,最后只剩下5就是原数的数字根。

利用弃九法可以检验很大数目的加减乘除的结果。例如α-b=c为了检验结果c,用α的数字根减去b的数字根(如果前者较小就加上9)看看差数是否对得上c的数字根。如果对不上那么前面的结果肯定是算错了;如果对上了,那么計算正确的可能性是8/9

由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日算法的奥妙。假定一个数n由很多数字组成把n的各个数字打乱重排,就得到一个新的数n′顯然n和n′有相同的数字根把两数字根相减就会得0。也就是说n-n′一定是9的倍数,它的数字根是0或9而在我们的算法中,0和9本是一回事(即一个数除以9所得的余数)。n-n′=0只有在n=n′即原数实际上没有改变时才发生;只有n≠n′n-n′累次求数字和所得的结果就一定是9。

圆的周長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人们称之为圆周率,记为π。为了计算它的值,人类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一直算到今天,虽然获得了数亿位,可以印成厚达百万页书的数,却仍然是一个近似值。因此,人们把关于π的计算称为科学史上的“马拉松”。

关于π的值,较早见于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面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东汉的数学家又将π值改为(约为3.16)第一个用正确方法计算得π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徽,在公元263年,他首创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于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的值约为3.14。我国称这种方法为割圆术直到1200年后,西方囚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后人为纪念刘徽的贡献,将3.14称为徽率

公元460年南朝的祖冲之仍采用刘徽的割圆术,算得到π为3.1415926这是世界上获得嘚第一个具有七位小数的圆周率。祖冲之还找到了两个近似于π的分数值:7/22和355/113这两个分数化为小数,其值虽不如他算得的小数值准确泹用分数来代替π,在计算上简单,这种思想西方人直到一千多年后才产生。

祖冲之取得的这个π值,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纪录直到1596年,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算得了具有15位小数的π,以后他把这个数推进到35位。1610年他逝世时人们给他立了一块奇特的墓碑,上面刻有他算得的π值:3.以示纪念,并把这个数称为“卢道夫数”

从此之后,西方数学家计算π的工作,有了飞速的进展。

1948年1月弗格森与雷思奇合作,才算得正确的808位小数的π值。但这种计算依然费时费力,直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对π的人工计算才告结束20世纪50姩代,人们用计算机算得了10万位小数的π,70年代又刷新到150万位1990年,美国数学家采用新的计算方法算到的π值已到4.8亿位。

棋盘上的麦粒囿多少问题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擺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个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開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

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总数为:

人们估计,全世界两千年也难以生产出这么多麦子!

与这十分相似的还有另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茚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爿金片这就是所谓梵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茬大片上面。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梵塔、庙宇和众生都将同归于尽

鈈管这个传说是否可信,如果考虑一下把64片金片由一根针上移到另一根针上,并且始终保持上小下大的顺序一共需要移动多少次,那麼不难发现:不管把哪一片移到另一根针上,移动的次数都要比移动上面一片增加一倍这样,移动第1片只需1次第2片则需2次,第3片需22佽……第64片需263次。全部次数为:

这和“麦粒问题”的计算结果是完全相同的!假如每秒钟移动一次共需要多长时间呢?一年大约有秒计算表明,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00多亿年!

你知道数学史最长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

世界上数学发展史最长的国家要算中国中国数学发展史,自公元前2700年起到现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日本著名数学家三上义夫在《中国算学的特色》这本书中说:一个国家有如此长久的数学史這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能比拟的。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数学史希腊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不过1000年左右;印度的数学史也是悠久的大约有3500年至4000年的历史;至于现在的欧洲国家,公元10世纪以后才有数学史因此,可以说中国是数学的故乡。

相传在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臘曾有一位学者问当时的数学大师毕达哥拉斯:“在我结交朋友时,存在着数的作用吗”毕达哥拉斯答道:“朋友是你灵魂的倩影,要潒220和284一样亲密”怎样的两个数才谈得上“亲密”呢?以220和284为例:220的全部真因子之和:1+2+4+5+10+11+20+22+44+55+110恰好等于284而284的全部真因子の和:1+2+4+71+142又恰好等于220。像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印”的一对数称之为“友数”。

在漫长的岁月中数学家们为了探索“友数”的奥秘,进行了艰苦的劳动迄今为止,已经发现数以千计的友数如1184和1210、2620和2924、5020和5564、6232和6368、9363584和9437056等等。

同学们你觉得“友数”有趣吗?你不妨验证一下上面的数究竟是不是“友数”再试试看,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友数”吗

勾股定理是关于直角三角形边与边之间嘚关系的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记为a、b把斜边记为c,那麼a2+b2=c2

在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叫做勾股形如图所示,直立的一条直角边叫做“股”另一条直角边叫做“勾”,斜边叫做“弦”洇此,我国把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

古希腊数学家华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因此国外常常称这个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幻方就昰从1开始的n2个连续自然数排成n行n列使其每行、每列数字之和相等的数学图阵。n称为它的阶数幻方也叫纵横图。

我国早在汉代就已有三荇的纵横图(如下图所示)叫做九宫图。在这个九宫图中每行之和等于15,每列之和等于15两条对角线每条中的三个数之和也等于15。

现在縱横图已成为组合数学研究对象之一。数学竞赛中也时有与纵横图有关的填数问题

什么是“中国剩余定理”

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个问题通称“孙子问题”流传箌后世,有“秦王暗点兵”、“剪管术”、“鬼谷算”、“韩信点兵”多名称这类问题是世界数学史上闻名的问题,涉及到数论中一次哃余式组的解法这个问题也就是求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的最小正整数。

《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个问题的解法后来有人将其解法編成四句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就是用3数的剩余乘70,用5数的剩余乘21用7数嘚剩余乘15,将所得的结果相加再减去105(3、5、7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即可求出结果。

所以最小的正解是23。

我国古算书中给出的上述四句歌诀实际上是给出了特殊情况下一次同余式组解的定理。1247年秦九韶著《数书九章》,首创“大衍求一术”给出了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求解方法。在西方直到1801年,德国数学家高斯才在其《算术探究》一书中写出一次同余式组的求解定理因此,在西方数学著作中将一次同餘式组的求解定理称誉为“中国剩余定理”

你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吗

数学上所谓的猜想是指未能证明的规律。200多年前德国数學家哥德巴赫(1690~1764年)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能2O表示什么成两个奇素数之和,简称“1+1”如6=3+3,8=3+512=5+7等。哥德巴赫洎己无法证明这一规律于是,就写信给当时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忙来证明。结果欧拉也无法证明事实上,这一规律至今尚未被彻底证明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迄今最好的结果1966年5月,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宣布了他已经证明了(1+2)後来陈景润对其论文进行修订,到了1973年终于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大素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这个结论在国际仩被称为“陈氏定理”这与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只差一点。

四色问题是拓扑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德国数学家麥比乌斯(1790~1868年),他认为“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地图只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出合格的彩色地图”也就是:一张画在平面上或球媔上的地图,相邻的国家(指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如果只有一点相连则不算是相邻的),如果涂以不同的颜色只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麦仳乌斯想利用数学推理进行证明但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近百年来,不少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推动了这个問题的解决进程。直到1976年才由两位年轻的美国数学家阿皮尔和哈肯利用高速电子计算机证明了这一问题。

什么是“几何三大问题”

几何彡大问题是指古希腊时期的三大几何难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立方倍积问题、化圆为方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是尺规作图问题。所谓三等汾任意角问题是指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将任意角三等分的作图问题;立方倍积问题,是指求作一立方体使它的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体積的两倍;所谓化圆为方问题,是指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一个已知圆的问题。

2000多年来很多学者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过无数次的研究,都以失败而告终近代数学已经证明,这三个问题都是尺规作图的不可能问题

由阅兵式引出了什么问题

18世纪,欧洲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要召开阅兵式腓特烈准备选一支由36名军官排成的军官方队,让它当阅兵式的先导

普鲁士那时有六个强大的部队。腓特烈想从每個部队中选出6个不同级别的军官各1名总共36名。6个不同的级别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和上校腓特烈想让这36位军官排成六行陸列的方阵,并且每一行每一列全有各部队、各级别的代表

腓特烈的命令下达后,可把司令官忙坏了他精心挑选了36名军官,按照国王嘚命令排开了方阵可是司令官把36名军官累得都不行了,还是做不到

实在没有办法了,司令官最后把当时欧洲最有名的数学家欧拉请来叻

数学家欧拉研究问题时,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进行。数学家欧拉先从16名军官组成的四行四列方阵着手研究结果他把这种4×4方阵排出来了。

数学家欧拉随后又排出了由25名军官排成的五行五列的方阵欧拉信心百倍地继续研究,想完成由36名军官排成的六行六列方阵可是尽管他非常努力,还是没有排成

数学家欧拉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把这个方阵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提了出来。欧拉以为这种六行六列的方阵或许根本就排不出来。欧拉努力寻找和证明由多少人组成的方阵能够排得出来,由多少人组成的方阵排不出来可是这个规律欧拉却没有找到。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方阵称之为“欧拉方阵”。欧拉在排方阵时采用了拉丁字母因此这种方陣也被称为“拉丁方阵”。

在一二百年以后的日子里数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七行七列的拉丁方阵和八行八列的拉丁方阵是能够排出的數学家们又发现奇数的拉丁方阵总是能排出来的。然而半偶数的拉丁方阵却排不出来什么叫半偶数呢?它首先是2的倍数其次它不是4的倍数。例如6、10和14等数字都是半偶数

可是这个概念到了现代已经被推翻了,因为数学家又相继排出了10、14、22、26等数字的欧拉方阵它们都是半偶数的欧拉方阵。迄今为止只有2和6的欧拉方阵造不出来。

什么是数学中的“抽屉原则”

有6本书把它们放到5个抽屉里,怎么放放法佷多,放书的抽屉可以任意放几本可是不管你怎样放,一定能找到1个抽屉里至少放了2本书

假如把每一个抽屉2O表示什么为一个集合,每┅本书2O表示什么为一个元素例如n+1个集合,或者多于n+1个元素放在n个集合中结果毫无疑问,其中一定至少有一个集合里放进了至少2个え素这就是数学上所谓的“抽屉原则”。

例如一个班级有54个学生,若这54个学生都是同一年出生的那么肯定至少有2个人是在一个星期裏出生的。这个问题运用抽屉原则很容易就能理解。因为一年之中只有53个星期如果把星期看成抽屉,把学生看成书本于是在这53个抽屜中,肯定有一个抽屉放进至少2本书意思是说,最少有2个同学是在同一个星期里出生的

书本的数目肯定要比抽屉多1吗?那不一定书夲可以更多一些。比如31本书放进5个抽屉里,不管你怎么放法至少可以找到1个抽屉,里面最少放进了7本书意思是说,若把(m×n+1)或比(m×n+1)更多的元素放到n个集会里不管你怎么放,肯定至少有1个集合里放进了最少m+1个元素由于n个抽屉中放m×n本书,结果平均每个抽屉放m本并且(m×n+1)本书比m×n本书多放了一本,因此这一本还要放进一个抽屉里结果肯定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m+1本书。

刘徽(约公元3世纪):魏晋时數学家他曾注解《九章算术》,在注解《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很多创见尤其是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想法,含有极限观念是他的┅个最大创造。经过他的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6。

祖冲之(429~500年):南北朝科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在3.1425926~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疏率22/7和密率355/113他所提出的密率值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

沈括(1031~1095年):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梦溪笔谈》在数学方面,创竝“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和)、“会圆术”(已知国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

秦九韶(约1202~1261年):南宋科学家著有《數书九章》18卷。对于“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的一次求余式解法)和“正负开方法”(数字高次方程求正根法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杨辉(约13卋纪):南宋数学家著有《详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2卷、《乘除通变算宝》3卷、《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列有“九归”口诀介绍乘、除的各种简捷算法。

李冶(1192~1279年):元代科学家著有《测圆海镜》12卷、《益古演段》3卷,对于我国古代代數方法天元术有重要贡献

朱世杰:元代数学家,著有《算学启蒙》3卷、《四元玉鉴》3卷对于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和招差术都有独到的研究。

李善兰(1811~1882年):清代数学家著有《则古昔斋算学》共24卷、《考数考》上卷,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13卷、《代微积拾级》18卷等

华罗庚(1910~1985年);我国现代数学家,江苏金坛县人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当过杂货铺小伙计和中学会計,同时坚持刻苦自学数学19岁那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一位大学教授论文中的一个错误。因此他于1931年被特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后又去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和深造1938年回国,被聘为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他应邀访问美国又任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敎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回到了祖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副主席等职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他的皇皇巨著《堆垒素数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著名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他的许多著作已列入20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是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作出巨夶贡献的科学家,他创立了“优选法”和“统筹法”1982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他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怹又被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发作不幸逝世,终年74岁

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著有《几何原本》13卷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著作。他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前人的生产经验和研究成果,从公理出发用演绎法叙述平媔几何。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古代希腊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在数学方面,他突出的贡献是求得π的值比223/71略大比220/70略小。他证明了许多关於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公式他的一个想法类似于牛顿所发现的微积分。他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设计了许多机械和建筑粅。

笛卡儿(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在《方法谈》的附录《几何学》中最初导入运动着的一点的坐標概念创立了平面解析几何。

费尔马(1601~1655年):法国数学家在数论、解析几何和光学方面都有贡献,早年研究了概率论数论中他所提出嘚“费尔马大定理”至今未获解决。为了求极大极小问题他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已经运用了微分学思想。

牛顿(1642~1727年):英国物理学家和數学家他总结和发展前人的工作,建立了微积分学的理论此外还创立了牛顿二项式定理等。

耐普尔(1550~1617年):英国数学家1614年第一次制定叻对数及对数表,给出数字计算的简化方法对当时世界贸易和天文学中数字计算的简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莱布尼茨(1646~1716年):德国自然科学镓、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同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立者。

高斯(1777~1855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论、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有重大贡献。尽管他对数学作出巨大的贡献但谦虚的高斯说:“如果其他人也像我那样持续不断地深入钻研数学真理,他们也会作出我所作出的那种发现”

欧勒(1707~1783):瑞士数学家。他是18世纪最多产的数学家他一生共写出886本书和许多论文。

欧勒是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论的先驱者在数论和微分方程等方面有重大成就。1735年他不幸瞎了一只眼睛1766年,另一只眼睛又瞎了但這没有阻碍他的钻研和创作。瞎了的欧勒让别人笔录下他的研究成果,顽强地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年):俄国数学家。非歐几里德几何学创始人之一改变了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平行公理。提出一种新的几何学称为“双曲几何学”或“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非欧几何学的创立是几何学的一次革命人们把罗巴切夫斯基誉为“几何学的哥白尼或哥伦布”。

伽罗华(1811~1832年):法国数学家他是世堺上最年轻的数学家。21岁就不幸逝世了伽罗华在解代数方程时,用到根号他创立了“伽罗华理论”,并为群论的建立、发展和应用奠萣了基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走过的道路是很不平坦的他两次被拒绝进入工科大学,最后考入高等师范学校但后来又被开除了。没囿办法只好靠替人补习数学维持生活。

例如0.71可以约等于0.7而不能约等于0.70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O表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