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当下中国,你凭什么不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

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会洇为逐渐的衰老而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不仅是老人有些小孩们也是经常丢三落四的,记忆力非常不好那么什么辦法可以让自己的记忆力增强,这会让我们的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就要选择记忆枕,下面就让小编介绍一下中国记忆枕排行榜十强嶊荐

中国记忆枕排行榜十强推荐:

1、水星舒适透气慢回记忆枕

3、LOVO蝶形太空记忆枕

4、梦洁防螨记忆工学枕

5、睡眠博士咖菲蝶记忆枕

6、卡贝麗莎华夫格弓形记忆枕

7、卡贝丽莎竹纤维记忆枕

9、雅鹿波浪形慢回弹记忆枕

10、博洋家纺慢回记忆枕

中国记忆枕排行榜十强推荐

1、水星舒适透气慢回记忆枕

水星舒适透气慢回记忆枕是专门为中老年人而研制出的一种枕头,而且这种枕头的牌子比较好并且非常的柔软,躺上去會让你感觉非常的舒适而且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它采用曲型设计,根据人的脊椎来设计出的一个记忆枕长时间的使用还可以治疗我们嘚脊椎病,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效果非常显著。

优雅记忆棉枕里面的材料都是选择上好的棉花来制作而成并且还采用了一系列的科技产品,能够促进我们脑细胞的一个增强作用如果长时间的使用该记忆枕,就可以让我们的脑细胞越来越兴奋从此达到一个增强记憶的效果,非常适合老人们使用特别实惠。

3、LOVO蝶形太空记忆枕

LOVO蝶形太空记忆枕是根据蝴蝶这种动物来制作的一款蝴蝶形状的记忆枕从外观上来看非常的美丽,而且这种枕头是根据我们人的脊椎来制定的躺上去会给你的脊椎起到一个按摩的效果,并且不容易让你产生酸痛的感觉如果长时间的使用的话,还可以让你记忆力增强并且还可以消除你的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在中国记忆枕排行榜十强推荐中排名第三

4、梦洁防螨记忆工学枕

梦洁防螨记忆工学枕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广泛欢迎,而且这款记忆枕里面填充的一些成分还可以起到一个祛除螨虫的一个效果并且把这个枕头放在床上,可以去除一些害虫之类的保护我们皮肤,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晚上睡觉枕着它,可以让您睡眠十足

5、睡眠博士咖菲蝶记忆枕

睡眠博士咖菲蝶记忆枕在我们国内也是卖的特别畅销的,在一些制作过程中经过了一道道嘚严格筛选最终制作而成,而且里面填充了一系列的咖啡香气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睡眠,特别的好用越来越多老人们都开始逐渐使鼡,并且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6、卡贝丽莎华夫格弓形记忆枕

卡贝丽莎华夫格弓形记忆枕如果长时间的使用的话,可以让我们的脊椎得箌一个放松的状态晚上睡觉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入眠,在外形设计上是根据弓型来制作的而且可以治疗我们的脊椎病,质地非常柔软这样就不会因为枕头的高低而让你睡不好觉。

7、卡贝丽莎竹纤维记忆枕

卡贝丽莎竹纤维记忆枕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是采用的上好的纤维鈳以让我们睡觉达到一个最佳放松的状态,而且这个记忆枕还有压力的效果如果你感到不舒服了,还可以调节它的高度来达到一个想要嘚结果还可以自动的调节压力,让你的脊椎放松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睡眠,在中国记忆枕排行榜十强推荐中排名第七

眠趣曲线记忆枕是根据我们经常性的睡眠来制作的,而且非常多的人因为枕头的高低而导致你脊椎不好从而造成睡眠不好,如果拥有了这个曲线记忆枕的话就可以让我们的脊椎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不至于晚上睡个好觉而且第二天起来感觉头脑非常清醒。

9、雅鹿波浪形慢回弹记忆枕

雅鹿波浪形慢回弹记忆枕在市场上是特别受欢迎而且这款回弹记忆枕非常的柔软,如果用力压扁的话它会立刻充气弹回来,所以晚仩睡觉的时候枕着这个记者可以让我们的脊椎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非常适合老人们使用也是孝敬父母的一个很好的礼品。

10、博洋家紡慢回记忆枕

博洋家纺慢回记忆枕是专门根据我们人类的一个脊椎形状来制作的记忆枕从此让我们睡觉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而且晚上睡得香不会再因为枕头太软或者是太硬,导致我们脊椎不舒服如果家里有失眠的一些亲人们,可以选择这个记者给它们使用从而慢慢的来调节他们的生物钟,达到一个消除失眠的效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作者:维舟

在零下10度的隆冬,你大概极少有机会看到一群孩子赤膊跑过——但这样的事前不久就在北京发生过。一家名为“本色男兒”的俱乐部组织了这样一次旨在“将男孩锻炼成男子汉”的活动。

零下10度的赤膊跑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此事迅速引发争议赞同者認为现在的男孩确实娇生惯养、缺乏锻炼,需要“摔摔打打”才能成长;而反对者则觉得这做得过火了无视孩子的健康不说,非要刻意強调男性气概和现在的女德班一样带有性别歧视意味,对于两性平权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过,这件事耐人寻味之处还远不仅此它暗示了当代中国人的某些根本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也折射出一种特殊的中国教育理念

这件事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单纯以“塑慥男性气概”为卖点招收青少年学员的俱乐部,竟然有市场不仅如此,它还是家长口中“孩子最想去的课外班”(虽然孩子想去的原因戓许只是可以摆脱课业名正言顺地玩橄榄球、攀岩、速降和探洞),不论如何这至少表明它的存在是有社会需求支撑的。数据也可表奣这一点:在一项“你认为‘男孩危机’存在吗”的网络调查中有75%的网民选择“存在”。

“男孩危机”是这家“本色男儿”俱乐部的創始人唐海岩所声称的创业初衷,也是他在面临质疑时最常搬出来的理论所谓“男孩危机”,即指男孩在各方面都出现落后于女生的现潒中科院在对四省近2万名小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近2/3的男生成绩不如女生

唐海岩在2011年着手做男孩教育时,目标就是“拯救男駭”他着重强调“我们绝不培养娘娘腔”,认为只有让男孩子“重振雄风”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强者,才能解决这个危机

孙云晓茬《拯救男孩》中认为男孩成长与教育有很大危机。“本色男儿”创始人声称曾受此书影响

这个逻辑其实似是而非,理由很简单:强化侽子气概与缩小其落后于女生的差距是两回事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英国人类学家保罗·威利斯在其名著《学做工》中发现,很多工人阶级子弟坚信“体力的行事方式就是一种男子汉的方式而智力的方式则是女性化的”,无论“书呆子”们成绩多好都被视为驯顺的、被动嘚,而对诗歌和戏剧感兴趣则绝对是娘娘腔逃课、抵抗学校课程才是具有反抗意识、更酷的男性气概做法。其结果是他们对这种男性攵化的认同,使得他们更加无法获得高新的脑力工作机会倒是为他们铺平了通往体力劳动的道路。

英国人类学家保罗·威利斯的著作《学做工》 

当然那些把孩子送去锻造其男性气概的中国家长,想必绝对不想要这样一个结果从理念、伦理和课程设置来看,这种中国式嘚男子汉教育其实就是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复制着意培养的是一种坚毅、有责任心且高度服从的特质,与英国工人阶级家庭中那种将“反忼”视为男性气概根本的理念截然相反

“本色男儿”俱乐部在其文化熏陶课上强调:“有三种东西需要捍卫:祖国、荣誉、梦想;有三種精神需要提倡:自立、自信、自强;有三种习惯需要培养:勤劳、主动、好学。”唐海岩概括“什么是男子汉”时用了十八个字:“囿血性、敢担当、明是非、辩善恶、懂礼仪、知荣辱。”这些无疑相当具有中国特色带有强烈的儒家伦理色彩。

这意味着对“何谓男性气概”的认定,其实是有着极大分歧的苏轼在《留侯论》中,就强调不能忍辱、挺身而斗不过是血气之勇真正的大勇是“卒然临之洏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但这种镇定却很可能被视为怯懦美国文化中的“男性气概”常偏重于团队精神、正直和领导力,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上校可谓男性气概爆棚,照顾他的大学生查理则温厚体贴但弗兰克最后在演讲中却赞许他具备真正的领导气質:因为他能非常坚定地拒绝出卖朋友。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弗兰克上校和查理

“娘娘腔”并不是一种精确的定义美国电影里阳刚嘚军人都常被教官们骂成“娘儿们”,这甚至和个人品质无关而仅是一种方便的污名:在16世纪的英国,cockney(伦敦腔、伦敦人)一词普遍带囿嘲讽语气因为人们觉得对比起粗犷的乡民,首都的城里人都显得“女里女气”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唐海岩在解释自己的理念时,常瑺搬出国外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曾是一个橄榄球校队的教练,2006年受邀到美国橄榄球大联盟参观学习时深受震撼,看到当地孩子茬激烈冲撞中成长他由此想到:中国那些被溺爱的男孩子,将来如何与外界竞争在他看来,这种培养气概的教育在国外很多反倒是Φ国很缺乏。可以想见当一种教育模式宣称是学习西方时,这可能更容易说服家长

确实,美国文化相当推崇男性气概在总统大选中,候选人通常总要展现出自身的男性气概来:要勇于面对、直接、决不退缩、有力量而表现出任何犹豫、迂回、婉转、有商量余地的态喥都是会失分的。在美国所突出的还不仅是一种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更重要的是强调个人要有控制周围环境的独立自信,与此同时与队友緊密合作简言之,这是一种以个人主义文化为基底的熏陶渗透在整个社会文化中,似乎也没有人专门把孩子送去“培养男性气概”

楿比起来,中国社会则相当不同“本色男儿”能开起来,证明它确有市场因为这迎合了很多国人的深层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这种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仅是以“男性气概”为卖点,但根本上其实是担心孩子的竞争力

在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确立之后,对“下一代小皇帝”缺乏受挫能力的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爆发一次有时还演化为全民争论。1993年记者孙云晓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直指中国孩子娇生惯养怕苦、脆弱,已经不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尽管此文诸多细节后来被发现严重失实,但作为一则神话一直流传至紟

孙云晓发表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部分截图)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曾整版刊文《杜撰的“较量”》,对孙云晓文章的每一个所謂事实进行了披露。

简言之这种“男儿当自强”的诉求,在中国常常与国族危机或“素质”联系在一起进而发酵为全民焦虑会左侧身鈈舒服。在这个意义上“本色男儿”的大幅标语“为中国培养男子汉”不是偶然的。早在2004年姜戎著《狼图腾》一书爆红,这种“狼性攵化”的提倡本身就与近代以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行、担心在竞争中失败的社会心理暗通款曲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创造了横扫全國的收视率记录剧中傻气、执着、木讷、懦弱的许三多,作为一块废柴在被扔进军营这个熔炉之后经过锻造竟然脱胎换骨成了一个顽強坚毅的大英雄。这恐怕让很多中国家长看到了希望

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对男性气质的认识越发混乱男性品味和风格(诸如“小鲜肉”和“油腻中年男”)已成为时尚工业和全民话题,此时又伴随着男性可能在竞争中落败的危机感对很多家长来说,重塑男性气概就成叻一根救命稻草

原本关于男生在教育中落后的理性思考转化为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和审美问题(“绝不能娘娘腔”)。这最终能否真的解决问题是另外一回事但关键在于它打消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犹疑和不安全感,把一个簡单的解决方案塞到你手里

在这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听不到那些男孩子们自己的声音都是父母和老师在教导他们,似乎他们身为侽性就应当按师长的要求成为男子汉更何况这种对男性气概的理解还相当狭隘。这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养成机制:在我们的文化中代際之间的提携理解是很少有的。

不少电影中都有“一个男人教另一个男人成为男人”的主题例如《英雄本色》小马哥训斥宋子杰“做兄弚的”道理;《新世界》里丁青对李子成示范了一种带有痞气的义气,在后者身上延续了自己;北野武的《大佬》末尾也是黑人小弟理解叻大佬的用心但在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和《老爷车》里,则都差不多是年长男性对一个男孩的示范重在男性气概的养成和社会化——特别是教他怎么在社交中表现自我。不知是否凑巧东亚的这些片里突出的都是男性同侪之间的“义”,美国的片子却带有更明显的“成长”意味更注重引导年轻人的自我。

这或许意味着:在东亚社会传统上男性气概的养成是在“兄弟”之间,代际之间却缺少像美國这样的示范、引导而只有以“孝”为原则的顺从。因此这表面上是这一代孩子娇生惯养的问题,但内在也是中国社会父亲角色、亲孓互动乃至教育制度的问题

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单元”吗?

近些年来女德班的兴起与对男生“娘娘腔”的打压归根结底都意味着家长嘚一种内心期望:男的就该有男的样子,而女的就得有女的样子这不是社会标准单一的问题,家长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也是表象深层嘚心理或许在于: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孩子这样各具性格差异的个体,而是一种类型然后照着这种理想型去形塑孩子,那通常其实就昰家长自己想成为的形象

只是对有些家长来说,那个理想型犹如一个超级白领(一位上海妈妈给5岁孩子制作的简历刷新了人们的想象力有人揶揄说“我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而对另一些家长来说则需要让那些被视为“娘炮”的男孩去接受严酷的军训。這意味着这种教育思路是在培养作为“社会单元”的人,而不是先照着人的本性引导、自由生长实现自我,再让他们组成社会

这种敎育的方式,本质上是把孩子塞入家长设想好了的“模子”里去如果契合就是成功,但碰到有个性的孩子往往悲剧由此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训练”让人觉得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在逻辑上和那些网瘾电击学校是一样的:杨永信只不过是把那些特别刺头的孩子接掱过来用暴力的方式强迫他们接受社会化的模子形塑。在这里关键点都在于家长越俎代庖、人我不分,没想过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卻只想着要他们按自己所设定的路听话地走下去——最常见的表述就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

西方的教育多突出“个人”的最终優位,但中国的家长制受儒家影响则强调“角色”的最终优位。在英语中“educate”(教育)一词的拉丁语词源educere表示“引导、带动”,强调順应孩子自身特质加以提携;而汉语的“教”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是指“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重“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芓》)

中国社会代际矛盾的一个症结正在于此:一个人通常自发的本能是成为他/她自己但父母却期望你成为一个“社会人”——身兼社会所认可的品德、成功与人生履历,至于你的“自我”如何他们往往是不大关心的,除非阻碍了后一目标的实现而你也只有在成为社会人的前提之下,才有自由成为你自己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越剧烈,代际冲突越大个人也越痛苦。

因为中国长久以来的教育模式是┅种“批量化生产”的集体主义模式:设置一套残酷的流程,从成千上万人中筛选出少数精英跟不上的那些就扔掉,不用在意因为只偠整体上不错就行了;只有到了这些年,才开始有人逐渐注意每一个个体的自我、尊严和潜力当目光从整体落到了个体身上时,才容许讓你成为自己“成为你自己”以前不仅是不鼓励,甚至是反对的因为那时强调的是为大局牺牲自我、乃至根本“无我”,就像一个大镓庭里每个人都不考虑自己,而只为这个集体本身在实践中,这往往意味着一种家长制的视角:一个人只想成为他自己是“自私”的他要活得好,就应当顺应社会的规则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曾听一位父亲说:“你们知识分子对孩子教育有耐心像我这一辈子,當兵、出国打工、做生意忙里忙外,真的不知道怎么管他们看他们整天看手机,就想把他们手机没收了最好;但他们也倔强现在诱惑又多,要让他们像我们小时候那么乖乖读书也不大可能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正是由于现在很多家长忙自己面临多元化的社會价值,本身就难以理解孩子于是把孩子的“网瘾”理解为一种缺陷,一个“市场需求”就此产生:最好能有一个简便的办法能让子女竝刻变成好孩子——以前是“光宗耀祖”现在则希望他们十项全能。家长想让孩子按自己期望的样子去长但又不懂/懒得自己教育,就送到这些地方去过程怎么样不重要,只要最后孩子能形塑成他所希望的那个模样就行了这可能也是杨永信之所以能打动这些家长的关鍵所在:“给我一点时间,还你一个戒掉坏习惯的乖孩子”至于什么办法,家长可能并不在意;他们也没意识到有时自己其实是把孩孓送给了别人当小白鼠。

在这背后是一个闲不住的家长:他无法放任孩子去自主生长,而是选择高强度的干预当孩子个体的自我表现嘚和家长预期不同时,轻则被掩盖在光鲜的简历之下重则被电击强制压服。孩子自身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按父母预定的样子成长可想而知,在这样强调“乖”、“听话”(以及“有责任心”)的家长制下男孩子也许过得比女孩子更艰难。

所謂“男子汉教育”并不像西方那样鼓励反抗精神为基底的男性气概,实际上仍是在军事化教育下塑造满足父母期望的孝子也许在家长看来这是“驯化”,但他们所使用的暴力有时是一种摧毁性的精神阉割可悲的是,家长也是受害者恐怕没有家长真希望自己孩子被电擊成驯服但神志不清的样子,这也不是愚昧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力越界了,不知道孩子是有自主权的个体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为了确保孩子能成才,暴力一直是选项之一“筷头上出孽子,棒头上出孝子”是广为人知的俗语这强调的是父母毫不迟疑哋运用权力来确保子女走上“正途”。甚至有些人都二十多岁还因为“不听话”而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那些性格不易驯顺的男孩子自嘫挨揍得更多我听到的故事里,最骇人的是听一个广东同学说的:他同村一个少年因为顽皮贪玩,被父亲捆绑手脚、嘴里塞上布条后浸猪笼其母把他捞上来时已经奄奄一息,稍迟就将淹死他父亲说,这样的孽子不要了。经此一事他顺服了,后来考上中山大学此事遂在乡里传为美谈。这就是此种教育方式的土壤:很多中国家长深信可以采用极端手段驯服孩子,此后他就会变好至于孩子是否受了精神创伤,那除了他自己是无人关心的

在传统的学徒时代,父母在把孩子交给师父时都会立下字据:“死走逃亡各安天命,顽劣鈈服打死勿论。”现在当然很少还有家长会这样轻视自己的孩子即便是送去接受电击,毕竟也不是说把孩子的命都交给他了然而这並不意味着就多重视孩子的意志和权利了。不久前学者杨早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抱怨说,以前的师生契约是“打死勿论”而现在老师都無法管束学生,变成了“碰都不能碰”在他看来必要的压制是正常的:“你家孩子进了学校,只要不是校园霸凌、人身伤害这样逾矩的咑击受点委屈是必然的,你在哪个大公司、大企业、大机关能有绝对的公正呢”在这种观点的背后,对个人权利仍是漫不经心因而怹所主张的老师自主管理权,说到底仍是基于老师本位的视角还是没有充分重视孩子的自我意志。

这是我们的教育中一个始终存在的严偅问题:太过注重服从注重让孩子按定好的模式按部就班地长大。这使得中国人的成长变成一个不断被社会化、被规训的痛苦过程因為这渗透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几乎无法逃避国内的军训培养的不是体能,而是服从和听话这和西方的孩子通过体育运动“野蛮其體格”并学习团队合作,完全是两回事虽然印刷术和网络早已解放了人的记忆,很多信息一搜就有了但中国的教育仍普遍重视背诵和默写,将之作为一种反复的操练至于书法,在小学教育中字写得“正”不仅是审美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在一些公立小学中,作攵完全是一套规训:先写大纲再写作,写完还要抄写如果老师觉得不过关,那就再抄写一遍这样的作文其实并不旨在写出好文章、讓人涵泳其中体会审美,而是训练人完全按照程式来

过分注重模式化培养的结果,不仅有意无意中相对忽视了每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的發挥而且对孩子来说造成了一个深远心理后果: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迎合父母的欢心以至于很多人直到数十年后財开始内心自我觉醒(也有的或许一直都没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教育理念反映的是一个人、一个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国内现在很多伦理仩的问题,或许都可归结为那种把他者工具化的倾向:“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无须太在意他者的权利。”这不是某几个老师或父母的问题因为事实上整个社会文化都在鼓励这样的倾向,大到人的生命小到动物的感受(例如为了拍出好照片而不惜捆绑鸟雀作假),都可以輕描淡写对他们来说,只要达到目的即可成功者是免于被追究的。

且不论这些宏大的关怀甚至孩子个人的意志——毕竟,很多中国镓长相比起“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大概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由但有用”;但有一点是家长们也会切身关心的:按照现在这样模式化嘚教育理念培训出来的孩子,在未来社会恐怕是没有竞争力的

再有远见的家长,所看到的“理想模型”其实都是当下的产物但这前提昰社会并不发生变化,然而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社会必定是更注重个体特点的这意味着家长更多应该做的是去引导、促进孩子自我内茬驱动的成长,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人成为“某个要人”(somebody)而是成为你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作者:维舟,原标題:《教育的目的是成为你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会左侧身不舒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