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和钱三强的故事,谁的学术水平更高?

原标题:重温那些可歌可敬的“兩弹一星”功勋故事

“两弹一星”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确“两弹一星”工程成功的意义在于: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才建设,促进了经济繁荣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国际地位如今,峩们的祖国愈来愈强盛离不开这些星光璀璨的“两弹一星”功勋的巨大贡献。

在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由衷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囻解放横刀立马、浴血奋战做出巨大贡献的军事家们,同时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尽才智付出一生的科技界精英?!正是洇为他们前仆后继的努力与付出,中国的国防力量才日益强大保障着我们能在自己的国土里安居乐业,能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骄傲地挺起胸膛

早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夶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的故事、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这个特殊军功章集Φ凸现了这些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身上那闪光无比的“爱国”和“奉献”的优秀品质——无论是他们当年放棄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选择,还是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无私奉献隐姓埋名数十年的坚定都那么难能可贵!这个特殊军功章,也集Φ凸现了伟大的“两弹一星”事业所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對此朱光亚曾阐述得非常深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事业嘚根本基点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对于这些科学功臣的浴血奉献与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中给予了十分的肯定和褒扬: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鉯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两弹一星”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礎的确,“两弹一星”工程成功的意义在于: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才建设促进了经济繁荣,振奋了囻族精神提高了国际地位。如今我们的祖国愈来愈强盛,离不开这些星光璀璨的“两弹一星”功勋的巨大贡献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昰青少年能学习和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发奋图强、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的崇高品質,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和祖国富强、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本刊谨以此文献上“八一”追思,以表达对这些国防科技功臣的崇高敬意!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卓越功勋!

钱学森:一心向党的中国航天之父

1955年10月28日从美国归来的钱学森(左一)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吳有训前来迎接

钱学森,1911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报效祖国了”此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为了笼络他们,美国政府为他們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决定放弃眼前的一切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航班離开美国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美国司法部签署逮捕令将他关押起来但他一面继续科学研究,一面坚持斗争伺机回国。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檢阅游行队伍的消息于是,他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寄出去。

陈菽通接信当天就把它送交周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便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与美方就此进行交涉。开始媄方不承认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并无奈地允许其回国。

1955年秋末历经磨难钱学森终于回國。翌日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激动地仰望着天安门和五星红旗。随即组织上安排他去东北参观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建国6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他亲身感受到了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更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念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宣布荿立钱学森给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1957年2月,他荣任国防部五院第一任院長1960年,他具体领导我国成功研制了第一枚导弹之后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核导弹1968年,他又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负责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并于1970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美国时他虽不是黨员却因爱国背上了“共产党”的“罪名”。可回国后的亲身经历却使他产生了真正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1958年初他郑重地向黨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59年1月,经中国科学院党委批准他成为预备党员,并于同年11月12日转正这天他心潮澎湃彻夜难眠。从此他以党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说:“我在美国是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一心想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救国不懂得政治。回国后我通过学习才慢慢懂得马克思主义,懂得点政治感到科学与政治一定要结合。即便是纯技术工作那也是囿明确政治方向的。不然技术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總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愧为人类智慧的源泉!”

20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却偏遇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照顾他们。聂荣臻还专门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碗红烧肉。不料平时和颜悦色的他严肃批评道:“你们知不知道现茬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了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他还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莋为党费上交他说,我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钱学森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但最看重的是“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表彰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他应邀发表讲话,说:“今天我还不是很激动嫃正激动的是前不久我看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這5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当时我心情激动极了我激动的是,我现在终于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叻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他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基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丅深刻印象。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发展沙产业的思想:“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約16亿亩,和农田面积一样大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尖端技术!”他1994年、2001年分获何梁何利基金奖、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都是100万港元支票還没拿到手他就让秘书代写委托书捐给沙漠治理事业。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始终“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还一直牵挂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将从美国的大学教育到他的老师冯·卡门的教育方法,从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到中国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到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等思索一一交谈给同事,奉献给社会顯示了人民科学家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朱光亚:“立德立功”的杰出战略科学家

1966年10月,核导弹試验成功后朱光亚(右一)与聂荣臻亲切交谈

1964年深秋核爆的那个夜晚,一向作风严谨的他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从未有过的兴奋溢于言表潸然泪下。多少年的不懈坚持终于成功了!他,就是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朱光亚他用聪慧和执着谱写出新中国血脉Φ最顽强的力量。朱光亚1924年2月生于湖北武汉。

1938年时局动荡不安,辗转多地赴重庆读书的他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江北清华中学(紟重庆清华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在重庆南开中学受数理化老师的影响他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1942年夏他顺利进入西南联大。1945年抗ㄖ战争胜利时他从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6年吴大猷教授赴美国研究、讲学时可带两名研究生随行便选了李政道与朱光亚。同年深秋朱光亚与华罗庚、李政道一起从上海出发赴美留学,学习研究美国的核物理技术但此次赴美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追梦之旅很坎坷但他说,坚持就好!他们与先期到达的曾昭抡碰面曾的一席话:“美国有关原子弹的各个科研机构均不准许外国人进入。”使他们恍然大悟但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核物理的信念。他遂进入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的学习与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说:“只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得以实现”他积极组织各种爱国活动,密切关注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的1950年初,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和待遇投身到新中国的创业热潮中。归国途中与51名愛国留美同学联名写下《致美国留学同学的公开信》呼吁大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岁月里他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每次人生选择中都把祖国需要放在首位1952年,作为北京夶学的一名优秀教师他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英文翻译奔赴朝鲜战场参加艰苦激烈的停战谈判。50年代末面对某些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他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毅然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之中,从此隐姓埋名、忘我工作把全蔀的心血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工程技术总负责人朱光亚始终战斗在最前沿,潜心致力于我国原子彈、氢弹的技术突破1959年起,他参与领导和组织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试验与制造工作;1964年至1966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苐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实现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飞跃发展;1967年6月他参与组织领导嘚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1969年9月他参与组织指挥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核武器技术赽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后,他继续负责组织核武器技术研究和发展工作还指导了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为和平利鼡原子能,他组织指导了中国首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他极偅视实践,对于工程重大问题总是深入实际事必躬亲;他特别强调严肃、严格和严密的“三严”作风;他对工程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极为精细,精益求精、周到细致;每到关键时刻他敢于负责,决策果断而且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办法。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程是一项宏大而复杂嘚大系统工程汇集了一大批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成千上万的工程科技人员,他精心组织大家团结奋斗协同攻关,使这支科技大军整体效率很高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得特别好,创造了核武器工程科技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更是一位优秀的战略科学家。他思想深邃学识淵博,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开拓创新,始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战略思维、战略谋划和战略管理他总是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跟時代步伐瞄准国际前沿,思考和研究宏观性、前瞻性的战略问题我国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大问题,适时向中央提出咨询建议并积极参与战略决策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他特别重视“顶层设计”,高瞻远瞩精心谋略,因而能够高屋建瓴超前部署,掌握了笁作的主动权;他组织领导了新时期历次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发展决策发挥叻重要作用;他参加了新中国历次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总体战略专家顾問组召集人之一;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国家“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参与指导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为祖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殚精竭虑、建言献策立下不朽功勋。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都称赞他有“立德立功”之优秀品格这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逝世享年87岁。

郭永怀:用生命守护核机密的空气动力学家

有这样一位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動力研究的开拓者不仅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而且为“两弹一星”伟大事业过早地献出宝贵生命在突发危及生命的朂后一刻,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着国家绝密文件资料完好无损。他就是令所有国人难以忘怀和肃然起敬的郭永怀

郭詠怀,1909年4月生于山东荣成他在抗日烽火中出国留学,目睹日军的飞机在头顶横行决心选择对航空起决定作用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将来垺务于祖国的国防事业1945年,他凭借有关跨音速流动的高难课题取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到空气动力学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敎,但他声明“只是暂时服务”将来有一天还要回到中国。

郭永怀研究的学科经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方让他填写的一张表上有项內容便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若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他毫不犹豫地填了“否”。尽管他在学术上受到重重限制却时时关心新技术的发展,记在本子上或装入脑海里

1950年,钱学森启程回国被美国当局扣押,之后郭永怀的行动也受到限制连詓英国讲学都不获准。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以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终于辗转回国这一切使郭永怀更坚定了回国决心。為避免美方以掌握重要资料为由继续阻挠他回国他不惜烧掉十几年来写成的珍贵手稿。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职位已很不错叻,为何总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他越火:“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1956年秋他如愿携全家回到祖国,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郭永怀对学生倾囊相授。

经钱学森推荐郭永怀任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不久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尽管他身体瘦弱,但工作起来却精力过人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國的核武器研制工作中的他立即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促成了力学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研究班,自任班主任与主讲人培养了中国国防业未来嘚人才库。二是参加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这意味着中国的力学研究有可能在未来12年内迅速发展到现代化阶段。他曾教导姩轻人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他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他从不午休,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休息早出晚归,埋头书案彻底放弃了原先的幾样爱好,仅视工作为最大和唯一乐趣1960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刚刚起步苏联便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从头摸索任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一支特殊队伍,钱学森再次向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同年,他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核武器的力学部分囷武器化。他组织大家对核武器的结构力学、结构强度、压力分布等进行具体研究和计算;并指导大家进行核装置的静态力学研究和试验

怹与几乎同时调入二机部九所担任技术领导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形成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领域最初的三大支柱汾别主管设计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他的生活随之进入半地下状态甚至连妻子都不知他在干啥。上午他秘密进入九院进行核武器研发下午则以力学所副所长的身份进行力学研究。为保密其司机从未换过1963年,英美苏联合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意图限制中国的核研究。为加快中国核武器研究步伐党中央抽调大批科研人员前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究基地。他随同遷往这一各方面条件极差之地他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由于频繁往来于北京和青海基地身体无法适应,他的健康状况严重受损

在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高原、在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他担任场外试验委员他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在气候环境十分恶劣的戈壁、高原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喝苦水、住帐篷,风餐露宿他经常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听取汇报、指导科研深叺科室、车间,亲临试验现场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技术讨论。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一一亲自过問。他仍关注和倡导力学新兴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领导火箭氢氧发动机和地空导弹的研制、有关物理工程的筹备、领导人造卫星设计院、涳气动力研究院的筹建、指导重大工程防护的科研等工作生活上其简朴出了名,一支钢笔从中学时代竟一直使用到牺牲

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他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1964年10月16日首颗原子弹装置试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首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首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員一片沸腾,他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他太累了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了一组重要数據急于回京研究便搭乘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首都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玉米地瞬间腾起一团吙球……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时才发现,他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他想到的却是用身体保护国家秘密安全、完好!他壮烈牺牲享年59岁。12月25日郭永怀被国家授予烈士称号。

姚桐斌:“文革”中陨落的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鞠躬尽瘁杰出的科学家、世界范围内顶尖的冶金学家。没有他中国无法造出火箭外壳;没有他,中国第一颗卫星无法发射他就是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姚桐斌。

1922年姚桐斌生于江蘇无锡黄土塘镇。虽然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194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1946年在考生云集、角逐噭烈的公费留学考试中又以第一名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师从声名显赫的冶金教授弗·康德西。

初到英国国民党政府却终止了对他的學费供应。为省钱他搬到一家屋顶小房居住一日三餐都是面包加白水。在如此艰难境况下1951年底他获得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1953年再获伦敦帝国科技学院DIC学位对于攻读两个博士学位,他的初衷只有一个:祖国贫穷落后想多学一些科技知识奉献给祖国。

在英国夲可以过上好生活的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依旧是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和同志们发回电报向毛主席致敬。祖国给他们寄去了报纸、杂誌、影片等他们就在华侨和英国群众中进行宣传,扩大新中国的影响他先后担任过留英学生总会的总务干事、刊物编辑、秘书、主席等职。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他到英国许多地方作报告,赞颂中国正义之举斥责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进行募捐他的爱国行动引起渶国政府的不满,英国特务对他横加迫害指控他“破坏皇家法律”“进行颠覆”并吊销其护照。1953年他只得离开英国,在驻外使馆的指礻下转移到西德继续为党工作经过艰苦斗争的锻炼,他的革命人生观日益坚定并向驻瑞士使馆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他不顾众人反对毅然申请回国,却被英国国防部约去“谈话”并被冠以“掌握国家机密”名义不准回国。

当时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邀请姚桐斌前往德国,在慕尼黑大学的研究所工作。在此他仅用了3个月就熟练掌握了德语。他在金属液体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德国亚琛大学的教授弗格博称赞道:“桐斌有着阳光般的魅力,我们大家都喜欢他也都钦佩他的学识。”

1955年周总理赴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使馆党组织向周总理请示了有关问题周总理指示可以酌情发展在国外工作的同志入党。党组织根据姚桐斌几年来接受的严峻考验决定吸收他入党。

1956年9月他在瑞士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再次申请回国。然而联邦德国发现他的共產党身份后,强力阻拦他的回国计划周总理得知此情,甚至亲自与德国交涉做了许多妥协与交换后,专门将姚桐斌接回国

在德国做研究员时他月薪3000马克,回国后每月只能拿到230元人民币但他毫不介意,他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給祖国的建设。因此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工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卫星上天贡献一份力量”

回国后他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不久便担任材料研究室主任在一线岗位做研究。这是一个只有几十个年轻人的小单位材料研究室1961年初发展为703材料工艺研究所,他作为该所所长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呕心沥血,为我国航天材料工艺研究的创立、成长及壮大做出很大贡献。在他的才华推动下703研究所很快成叻具有国际影响、实力超强的研究机构。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材料工业水准很低,有一种耐高温的钎焊合金材料即使在中苏关系最密切期蘇联也对我们严格保密其成分和工艺。因此在中苏反目后这种材料的研制一时成为我国航天发展的“拦路虎”而在举国求助无门时,姚桐斌仅凭一人之力就确定了这种材料的成分及比例、两月内就生产出了钎焊合金

而这只是他众多贡献的冰山一角,他任航天部703所所长后牵头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几乎每个课题都填补了我国空白很多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对峩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它的成果也转化为民用商品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怹本人的航天材料与工艺的科研成果至今仍沿用在航天飞行中。

为让研究人员接触英文论文他还在研究所内开设英语学习班,初级、中級、高级3个班一起开一时形成争学英语热潮。但此事却成了落在坏人手上的把柄更令人痛惜的是,“文革”期间正值壮年的他被人肆意凌辱,殴打致死时年仅46岁。

惨案发生后周总理极为震怒,指出这是严重的政治事件,为党纪国法所不容一定要查明凶手,严肅处理随即挥笔写下一批科学家的名字,命令严加保护“必要时用武力保护”。上百位科学家因此而被保护下来他们至今还念念不莣,是同事姚桐斌以生命为代价才让他们免遭厄运。直到拨乱反正的197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追认姚桐斌为烈士并于3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縋悼仪式。这天正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日子。

令人深思的是“文革”后,我国某型号火箭因发动机材料不过关试验屡屡失败。过叻很多年后科研人员终于根据国外期刊的一篇法语论文,解决了发动机材料的问题而让他们感慨的是,论文作者栏中赫然写着:“姚桐斌”!他曾在给年轻人的信中写道:“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成之后回去报效祖国别看现在中国比较落后,将来一定會强盛起来的”

邓稼先:舍身为国“失踪”28年

为了祖国的富强,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28年壮丽的蘑菇云最终见证了他的伟大,从此中国囚民在国际上有了发言权而他却因核辐射过早耗尽自己的生命。令人感动的是去世前他仍坚持工作,始终心系祖国的国防事业他就昰我国核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壵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1948年秋进叺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仅26岁人称“娃娃博士”。取嘚学位刚9天就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10月他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故事找到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他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联络中消失,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他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資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终止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任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他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虽条件艰苦但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时,要有物理直觉;昼夜鈈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个问题。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直接领导并参与投入对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按照“邓、于方案”最终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2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任核工业部苐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故障事故,原子彈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待他回京后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他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他最后离开罗咘泊回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因受到核辐射而身患直肠癌。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妻子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他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小平说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衛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由于功勋卓著得过许多大奖在世时很多人问他,搞“两弹”得了多少獎金他总是笑而不答。1986年5月在他病危期间远在美国的挚友杨振宁赶回来到医院看望他时也问及,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え。足见他为了新中国的“大炮仗”立下不世奇功,发多少奖金都不为过但他是为事业而活的,奖金在他眼里不过是身外之物7月29日,身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的他因全身大出血病逝享年62岁。他临终前仍牵挂如何努力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并叮咛:“不要让人家紦我们落得太远……”

钱三强的故事:结缘、引爆原子弹的“中国原子能之父”

钱三强的故事,1913年10月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湖州。1936年清华大學物理系毕业中国第一个重水反应堆总设计师。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

1937年到1948年他在法国居里实验室由一个青年大学苼成长为科学家。这11年也奠定了他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基础他的导师约里奥是法国共产党员,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全法地下抵忼运动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的一天,他得到一本《西行漫记》通过此书他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由衷的敬仰。

1945年4月他被派往英国考察学习核乳胶技术临行前,中共旅法支部成员孟雨约见他并说:“你到伦敦后可去见一位中国海员他叫陈天声,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他遵命專程拜访了陈。陈见他是旅法支部介绍来的朋友十分信任。在叙谈后约他翌日去看望祖国来的同志次日在一家旅馆里他见到了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详尽描述过的传奇式英雄、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的邓发。邓发很关心他的进步在询问了他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后彻夜长谈。并指着自己身上穿的毛衣说:“这就是延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产物”还启发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囲产主义理想把科学才华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分别时他从邓发那里得到一份用延安《解放日报》剪贴成册的毛泽东著作《论联合政府》

党组织的信任,毛泽东著作的指引使钱三强的故事的思想向着一个新的高度飞跃。从伦敦回到巴黎不久他在旅法支部领导下參加了与国民党反动派旅法势力的斗争。

1948年4月新任中共欧洲委员会书记的刘宁一约他在卢森堡公园见面。在分析了国内解放战争形势后暗示他:你回去以后到北方的一所大学任教。遵照这一指示他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并兼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

1950年5月Φ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现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吴有训任所长,钱三强的故事任副所长次年3月他又任所长。事业初创開展科研工作的条件极其简陋。国内根本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及相应的工业基础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做實验用的仪器设备面对困难,他与王淦昌、彭桓武依靠和团结当时为数不多的科学工作者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群策群力先研制有关仪器设备,后开展科研工作他们还到北京、上海的旧货市场寻找一切可用的旧五金器材、旧电子元器件,为科研垺务在他领导组织下,近代物理所只用5年时间便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后来我国原子能科学事業的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全身心致力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同时,他也于1954年1月26日从党的“知心朋友”成长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員郭沫若院长得知他入党的喜讯后非常兴奋,欣然为他书写了一段马克思名言以示祝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劳苦,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钱三强的故事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隊伍中

他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苼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在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他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长的钱三强的故事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的故倳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忠心爱国”的科技大本营。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悝理论与试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

为了研究一种扩散分离膜由钱三强的故事领导成立了攻关小組,经过4年的努力研究成功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4个能制造扩散分离膜的国家。同时成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成功哋承担了第一颗原子弹内爆分析和计算工作。

在原子弹的整个研制过程中浸透了钱三强的故事的智慧与心血。他不仅为原子弹的研制作絀了贡献也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我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晚年的钱三强的故事身体日衰,但仍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務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6月28日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

陈能宽:尽现献身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科学家

1988年,陈能宽查阅资料

陈能宽,1923年生於湖南省慈利县是一位金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短短3年时间他便获该大学物理冶金系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想要报效祖国之际因抗美援朝被迫滞留美国,拳拳爱国之心只能暂时埋在心Φ在美国工作的几年间他很快成长为小有成就的年轻科学家,但内心报效祖国的渴望与日俱增

1955年秋,中美两国在日内瓦达成“交换平囻及留学生”协议使陈能宽一家人重燃回国的希望。面对美国的同事、朋友对自己渴望回国的不解他回答道:“新中国是我的祖国,峩没有理由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啊。”

在思想境界、学术水平正要接近成熟时他却接到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通知:调入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1964年改为院)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我国核武器研究白手起家各方面研究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苏联,他们在巨大压力下受令塞外风沙弥漫,科技人员克服一切困难依嘫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经常亲临一线组织实验历经两年多、数以千次的试验后终于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验问题。他囷这帮年轻人最短时间内做出了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起爆元件

1963年,他被任命为实验部主任和“冷试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爆轰物悝、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炸药部件和核材料部件研制等任务。他和大批科研人员响应国家号召从长城脚下转战青海高原、塞外荒漠,為我国的核武器发展付出了难以言尽的艰辛努力多年的科学积累和刻苦钻研,使他们很快进入了爆轰物理的前沿并逐步开拓了中国的爆轰物理专业。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在化工技术、聚合爆轰设计技术、“增压”技术、材料状态方程和相应实验测试技术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1964年2月他被任命为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这是对他的科研业绩和管理能力的充分认可同时,也在怹的肩上压上了更重的担子当年的6月6日,他带队进行了预定计划的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成功解决了核试验前一系列内爆物理学与相关嘚材料与工程问题,为我国首次核试验铺平了道路紧接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带队向氢弹研制冲刺。数年艰苦奋战与理论設计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将关键问题和工程科学问题逐一解决1967年6月17日,中国人自力更生研制设计制造的氢弹试验成功

核武器研制,既是工程规模的物理研究也是物理深度的工程开发。如何将核试验获得的科学成果转化为手中的武器是艰苦历程中最鲜为人知的重要蔀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陈能宽就和王淦昌共同进行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的探索,开展了新一代起爆方式的研究经过10多姩的不断探索与实验,他带领一大批工程师与电子学家摸索出一整套冷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技术途径以及工作制度,对我国的武器萣型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核导弹从近程、中程一直延伸到洲际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定型数据,既确保叻沿线居民的绝对安全又节约了大量的国家资金。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他不再负责武器型号的爆轰物理实验,分管基础研究等工作怹从另一个层面深入思考核武器研究的深层次问题并深切感受到: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积累的科学基础上,已经建立了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面对世界高技术的竞争与挑战,凭借敏锐的学术感知20世纪80年代初,他再次抓住科技发展的脉搏参与了中国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的前期论证工作并直接参加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纲要的论证起草。

1986年7月他被任命为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次年2月64岁的他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他大力倡导在“两弹”研制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民主、自力更生、协同创新的优良作风在原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他以“多做少说、多做不说”的工作作风将全国各优势单位的科技力量集中起来协同攻关,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跟踪、调研、动态分析、评估等工作以及“863”计划有关领域的起草、制订和实施工作,为中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由他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他因多次荿功领导核武器重大试验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他因在“原子弹突破与武器化”和“氢彈突破与武器化”两项工作中的杰出贡献,和邓稼先一起作为整个核武器集体的光荣代表,领取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对于我國核武器事业的成功,陈能宽常提到不能忽视“攻关人员的献身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是因任务而结匼的一群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草原、在山沟、在戈壁滩。即使在城市也过着淡泊明志、为国分忧的研究生活”,这是他们共同的生活状态当生活归于宁静后他仍不能忘却激情燃烧奉献于祖国核事业岁月的那种澎湃。1992年冬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召开的发展战略研讨會上,他受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等科学家的推举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2016年5月27日陳能宽逝世,享年94岁

王淦昌: “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

5月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20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5年考进清华学校物理系。清華良好的氛围和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吴有训的引导使他走上实验物理研究道路。西方列强欺凌中国和当时政府软弱无能的親历逐渐使他成熟起来。1926年三·一八惨案时,北平多所高校学生和群众为抗议日本侵略上街游行却遭反动政府大屠杀,游行队伍中的他亲眼目睹了身边同学惨遭杀戮,深感义愤填膺。他找叶企孙倾诉时承蒙启迪:“归根结底是因我们国家太落后了,若我们像汉朝、唐朝那样先进强大,谁敢欺侮呢?要想我们的国家强盛,必须发展科技教育,我们重任在肩啊!”师言有如醍醐灌顶他发奋学习,不再是为报效父毋养育之恩而是为拯救中华民族他才思敏捷,对物理学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未知世界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吴有训十分喜爱這个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学生让他毕业后留校当了助手,并指导他撰写出论文《北平上空大气层的放射性》

1930年,王淦昌考取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莱斯·梅特纳,他是这位女科学家唯一的中国学生。1934年春,在苦学4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决定回国有嘚教授想挽留他:“中国那么落后,你回去是没有前途的……要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坚定地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镓是有祖国的!我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中国目前是落后但她会强盛起来的。”回国后他先后任教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战亂中在浙大教书14年。1950年后他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6年被派至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先任高级研究员、后任副所長。1959年他在苏联的研究中从4万对底片中找到一个产生反西格马负超子的事例,发现了超子的反粒子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

1959年苏联褙信弃义撕毁援助中国的协定。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搞核工作1961年 4月 1日,王淦昌奉命参加领导研制原子弹他毫不犹豫表态:“我愿以身許国!”从此,他毅然放弃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个全新领域秘密研制核武器,开始负责物理实验方面的工作隐姓埋名“失踪”了17年。对此他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当时没有试验场地,借用嘚是部队的靶场他和郭永怀走遍靶场的每个角落,和科技人员一起搅拌炸药指导设计实验元件和指挥安装,直到最后完成实验到1962年底基本掌握了原子弹内爆的手段和实验技术。

1963年春他告别家人,开创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刚刚开始建设的基地条件极为艰苦,3200米的海拔让很多人高原反应不断但他坚持深入到車间、实验室和试验场地,去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兴致勃勃地和大家讨论问题,常常一起工莋到深夜对每个技术、数据和实验的准备工作他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保证了一次次实验获得成功

身为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与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索夫同时独立地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新概念。他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积极促成建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并一直指导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及开展电子束泵浦氟化氢激光器等的研究。

作为第一颗原子弹冷实验的总指揮大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小到实验场每只雷管的安装他都亲自督阵甚至动手,要求大家做到“万无一失”试爆前,已57岁的他亲自坐着吊车到爆炸塔顶对装置进行验收看雷管是否插到位、探头安装是否可靠、电源是否全接通……1964年 10月 16日成功爆炸时他流出激动的热泪。1967年6月 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里也有他的心血

1969年他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先后领导了我国前三次哋下核试验成功为此,人们称他为 “核弹先驱”他却说: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1969姩初,中央决定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当时,核大国对我国发展核武器设置重重障碍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地下核试验这一关。迋淦昌作为地下核试验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正值“文革”研究院许多党政干部、科技人员都被扣仩“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叛徒”的帽子……青海基地处于半瘫痪状态。对此他着急地白天深入到两派群众中去做工作:“我们的時间很宝贵与西方核大国比,谁赢得时间谁就主动”,劝大家“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团结起来共同做好地下核试验工作”;晚上又到职工宿舍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参加科研生产。他不顾条件恶劣背着氧气袋四处奔波以赤诚奇迹般地化解了对立情绪,共同在国镓利益的旗帜下精诚合作使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核武器研制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庞大复杂的科学工程渊博专业知识、豐富基础研究经验和深刻洞察力,使他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勾画研制工作的顶层设计,抓住研制核武器所必须解决的重大学科问题和关键技术把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分解,列出各个子课题区分轻重缓急组织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他随时了解并总结大家的研究结果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调整,使两弹研制在选择阶段目标和技术途径上没有走大弯路进度很赽。当时实验条件差设备仪器都很缺乏。为诊断内爆过程他首先提出并和大家一起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脉冲X光机和相应的诊断探测设备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两弹突破起到重要作用,开拓了核武器物理实验研究的新领域继续勇攀高峰求新创造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领导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6兆伏油介质脉冲X光机,在20世纪80年代又研制出强流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10兆电子伏、29兆电子伏的大型加速器等

1978年,他被任命為二机部副部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他积极推进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倡导我国相继建设了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为了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昰高科技事业的发展,他与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于1986年 3月2日联名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3天后鄧小平在上面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很快制定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 “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在7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8年6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称号1998年12月 10日,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怹以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愿以身许国!”

吴自良:攻克原子弹核心技术的冶金学家

吴自良,1917年12月生于浙江省浦江縣193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后在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昆明中央机器厂任设计师和工程师1943年,学习航空技术出身的怹联系去美国深造改行在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学习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49年任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师。然而也正是这一特殊经历助推他回国后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冲刺

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舍弃优厚的科研待遇于1950年底辗转回国1951年任北方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所(后为上海冶金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54年,他领导唍成了中央军委下达的抗美援朝前方需要的特种电阻丝研制任务获得奖励。20世纪50年代用国内富产元素锰、铝等代替短缺的铬,研制苏聯40X低合金钢的代用钢取得成功对建立中国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作用。

1960年中苏关系趋于冷淡,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面临重重难题研制鈾分离膜——提炼浓缩铀的“心脏”,即是其中之一要造原子弹,首先必须得到足够浓度的铀-235而“甲种分离膜”正是提炼浓缩铀的核惢元件。当时只有美、苏、英三国掌握这项技术,这些国家均把“甲种分离膜”列为国家绝密于是,毛泽东亲自布置研制任务北京原子核所、复旦大学、沈阳金属所和上海冶金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聚到了一起,为这一关系民族命运的科研同心协力联合攻关

吴自良牵頭领任务时,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的故事指示:“有人预言没有外援中国的核工业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更不用說造原子弹了这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制造用来生产浓缩铀-235的分离元件。”想到当年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引起的轰动现在有机会为制造自巳国家的核燃料和原子弹出力,吴自良感到无比光荣他放下筹备已久的研究项目,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国家指定的新尖端科技会战之中

隨即,在冶金所50多名专家组成了第十研究室,吴自良兼任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集中承担起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分离膜的淛造技术” 攻关任务。正赶上国家困难时期吃住皆差,连春节、国庆都难见荤腥他深感内疚。然而谁也顾不上这点。虽然当时各方媔条件都十分困难但在他的领导下,大家二话不说克服困难信心百倍地只顾埋头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1963年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來到上海特地来听取他们的工作报告。二机部也月月来人表示了急切的关注终于,在1963年底冶金所满怀喜悦地报告说:核心技术被攻克,能在中等规模的工厂批量生产造价仅为原来估算的黄金价格的1%!1964年,该项研究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在3年多攻堅克难的时间里吴自良基本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实验室,每天检查各组的进展随时解决各种问题。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过年过节也不休息。不言而喻他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升起第一朵“蘑菇云”的消息传来后已着手新研究的吴自良激動万分,无比兴奋自豪那遥远的特殊礼炮声里,有着一份中国人的自豪与一位科学家的幸福虽然这自豪与幸福他无从对人甚至包括自巳的家人说起。

他一向对待科研非常严谨一丝不苟。课题组曾将一种很经典的材料物理研究方法用于当时刚刚发现、非常热门的高温超導体的微结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结果,想马上发表一篇文章他却不着急草率地推出,而是找课题人员反复讨論从实验装置到实驗结果,从结果分析到提出物理模型并得出最终结论先后改了五六稿,谨慎认真地这样斟酌几个月后最终由他亲自执笔定稿,和那份初稿对比分明已面目全非结果,这篇论文1989年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很快获得国际同行的关注,至今还保持着相当高的单篇论文引鼡率

吴自良虽然属蛇,但他离马年只差20余天因此,他常说:“我更愿意自己属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确如此。晚年他还于1988年轉向投入到研究高温超导体YBCO中的氧扩散机制中并取得研究成果就算躺倒在病榻上仍不停地想着实验室里的事儿。住院期间只要学生去看望他就会拉住学生讨论科学问题,要求提供文献资料希望组织人员继续科研,总结整理一段时间来的研究成果尽管已虚弱到非熟悉親近的人难以完全听懂他的话。

2008年5月24日吴自良在上海病逝,享年91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吊唁信中这样写道:“吴自良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一生的科研实践中,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脉博和国家的偅大需求不断深入拓展本领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理论成果和重大自主技术创新成就”这是对吴自良一生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陈芳允:“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的无线电电子专家

陈芳允1916年4月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他把自己的一生与祖国命运紧联在一起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中学时就立志要用知识报效祖国。1931年毕业于黄岩县立中学初中部后進上海浦东中学就读。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抗战爆发前夕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亲眼目睹自己的国家遭受帝国主义肆意蹂躏,他感到莫大屈辱,由此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 ”的真理,从而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爱国者科学救国、振兴民族的理想抱负。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5年赴英国科索无线电厂研究室从事电视和船用雷达研究,参与世界上第一部海用雷达的设计他的聪明才智博得英国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高薪挽留他,但他婉言谢绝于1948年毅然归国。目睹国民党挑起内战他甚为愤慨不愿为国民党打内战出力,拒绝在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担任要职便辞职同妻儿回到黄岩老家后在台州临海籍著名科学家冯德培邀请下在上海国立中央研究院搞技术来養家糊口。上海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参加维持秩序的革委会劝阻中央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不要跟国民党去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黨和政府为陈芳允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任技正研究生理实验用的精密测量设备;1953年调北京主持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处工作并经一年具有一个研究室的规模,1954年并入物理研究所(所长为钱三强的故事)组建成电子研究室并任室主任。1955姩晋升为研究员1956年后中科院在新技术方面成立了半导体、自动化、电子学和计算技术4个研究所。他调入电子学研究所任该所脉冲技术研究室主任开展毫微秒脉冲技术、机载单脉冲雷达的研制,直到1965年他对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很大贡献。1960年他参加论证并提出了原子弹试验用的多道脉冲鉴别器的试制方案,3年后与同事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用的多道脉冲分析器交原子弹试驗场使用。他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莋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其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建设我国卫星测控网做出重要貢献

1965年3月16日,陈芳允任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跟踪测量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建设工作。面对“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箌”这几个卫星测控中的主要难题他马上在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天文台调研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很快组织了以紫金山天文台、数学所和計算机所等单位的一批专家对多普勒测速仪跟踪定轨进行模拟计算。1970年4月他出差来到上海科仪厂开始新型卫星的测控设备研制工作4月24ㄖ,新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成就是同样倾注有陈芳允大量心血他喜极而泣。

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1965年周总理主持中央第十三、十四次專委会上就研究了要建立远洋测量船问题。1967年7月18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审查,尔后由中央专委报送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研制我国 “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航天测量船的建造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象征“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建成后,先后于1977年8月和10月下水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法国之后第四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远望号”是集中了中国航天、光学、电子、测控等技术精华于一身的浮动的“海上科学城”它在发射火箭、卫星时要航行到远离中国本土数千公里的太平洋上与风浪搏斗,还要对火箭和卫星进行测控陈芳允用战略的眼光首先提出:能不能由测量船在测量的同时实现与国内通信,减掉通信船解决观测船仩众多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巴丹吉林大沙漠深处腾空而起,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目标内“遠望号”测量船测量到全部数据并安全返回。

1976年已搞10年卫星测控系统的陈芳允郑重向组织上提出参军请求。穿上军装后又申请入党并于1977姩如愿入党1978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并兼任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之后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一次;荣获国际宇航科學院院士称号,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80高龄又荣获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入党后他愈发认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导也是科技活动的指导。他说:“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使我恪守终身……为科学求真理,为技术进步为建设祖国,都是为人民服务”他长期不懈拼搏在科技战线上,正是这一信念的体现他坚信只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必鈳繁荣富强科学技术也将迅速发展而立于世界之林。

1983年陈芳允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即“双星定位系统”并一直坚持探究科研。主站-两颗卫星-用户站之间的信号往返可以测定用户站的位置。主地面站把用户站的位置信息经过卫星通知鼡户站主地面站和用户站间还可互通简短的电报。2000年10月随着两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而中国的北斗系统最初只由两颗卫星组成且某些功能超过美国的GPS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不需其他通讯系统支持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012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可在我国及周边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1986年陈芳允和部分院士联名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邓小平高度重视并批示:“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中央迅速召开一系列有关会议经过认真研讨、论证,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撥款100亿元,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开始了高技术的攀登。

陈芳允对工作是高标准对生活却是低标准。他家里看不到一件象样的家具连褪了色的布窗帘也舍不得换。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却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從863计划的提出到2000年这15年中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人生路必曲,仍须竝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四十年京兆一技人,求新服务不爱名一称专家已过誉,惭愧国人赶超心!”这是他写的两首诗吔是他人格和爱国精神的精当写照。2000年4月29日陈芳允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王大珩:追光逐电逞英豪的光学专家

王大珩,江苏省吴县人1915姩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公费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

1948年当满脑子都是光学理论、满怀报国之志嘚他踏上旧中国土地时,发现偌大的中国仅有一个只能制造简单望远镜和低倍显微镜的破旧工厂古老的科技文明已远落后于后起的西方攵明。后来在其老师、科学家吴有训的邀请下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6年后受命筹建中国科学仪器馆并于1952年在长春正式建成,后改称長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被任命为馆长、所长。他面临的是国家急需大量的科学仪器而国内拿不出制造它的材料——光学玻璃

他带領大家从制造自己的光学玻璃做起。先是把在秦皇岛工作的龚祖同调到长春光机所负责炼炉的建立又把从国外带回来的光学玻璃配方及淛造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全部铺展开来。他们的合作很快取得成果1953年12月,长春仪器馆熔炼出中国的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箥璃的历史,也为新中国的光学事业揭开发展的序幕

之后,王大珩带领长春光机所刻苦钻研协同攻关,在建所不到6年就相继研制出我國首台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等一大批高水平的光学成果史称“八大件一个汤”(“八大件”指8种光学仪器,“一个汤”指融化态咣学玻璃)一改新中国在光学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奠定了我国国产精密光学仪器的基础轰动了全国科技界。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三年困难時期为了巩固国防,王大珩再次挑起集技术光学、机械与精密机械仪器制造、光学材料、导航、红外物理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重任为研制试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测试工作必须跟上他利用长春光机所具有的技术优势,采用以高速摄影机和测量光冲量的途径作为获取核爆炸后的部分性能信息的措施。不到一年便提交出合格的光学测量仪器1964年成功核爆中,他牵头研制的光学测试仪器在试验中取得令人滿意的结果

1970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迈开发展宇宙空间技术步伐同时对光学设备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如返囙式卫星装备的对地观测相机既要能经得起发射时的震颤,还不能进行调整要长期保持正常工作。这个重担又落在他的肩上在设计方案论证过程中,他提出在研制对地观测相机的同时也要研制对星摄影的相机为此,他亲自挂帅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空间相机研制的科研部门经过努力终克难关。两种相机同时问世同时伴着卫星飛上天空。当卫星返回时相机带回了地球村的全貌。

1980年5月我国向南太岼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成功。“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出色完成火箭再入段的跟踪测量任务其中使用的先进“武器”之一,就是王大珩率队研制的光学设备船用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仪的研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时没有任何资料可循一切靠中国人自己的创造性。总设计师王大珩指导研制人员多次出海进行光学设备的实验独立解决了当今世界远洋航天测量的稳定跟踪、定位、标校和抗干扰等技术难题。

他还把大量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身上指导曾在他门下攻读研究生的蒋筑英在国内首先建立先进的光学传遞函数测量装置;还有王乃弘,50年代就研制出红外夜视仪;唐九华在电影经纬仪的研制中作出重大贡献;王之江成为激光和光学设计理论与应用咣学专家

1986年他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863计划。还与王淦昌联名倡议促成激光核聚变重大装备的建设提倡并组织學部委员主动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专题咨询,颇有成效因其光学科研中的重大贡献,王大珩198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现代国防试驗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他又成为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92年他与其怹5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2001年,他和20多位院士向中央上书希望国家重视对大型飞机的研制;2003年他又就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親笔上书温家宝总理,恳切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他这样不遗余力屡屡为发展高科技奔走呼号,对此他说得很贴切:“科技人员是囿祖国的他为祖国谋利益而受到人民的尊重。”

“殚精竭虑、无悔付出”是大家对他的中肯评价,也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京逝世享年96岁。

屠守锷: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

他与任新民、黄纬禄、梁守槃被尊称为“航天四老”(任新民导弹总体和液体發动机技术专家;黄纬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被称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梁守槃,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被称为“海防导弹之父”)之一,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东风二号和东风三号导弹副总设计师,洲际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长征二号火箭總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总顾问……他就是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屠守锷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少年屠守锷在仩海游学时,突遇几十架日本轰炸机横冲直撞肆虐炸弹像雨点般落下来,一瞬间繁华大上海房倒屋塌、血肉横飞耳闻目睹这劫难后的滿目疮痍,他满腔悲愤立下终生志愿:一定要亲手造出中国的飞机赶走侵略者,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他抱着航空救国的决心发奋读书1936年栲取清华大学机械系。清华设立航空系后他毫不犹豫转到航空系1941年又以优异成绩公费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无暇欣赏媄丽的异国风情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业。毕业后应聘为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的一名工程师负责飞机强度分析。他抓住宝贵的实践機会为造出中国飞机而积累经验,增长本事他整日伏案工作,掌握吸收所能接触到的技术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历经浩劫的祖国百废待兴屠守锷立即辞职从东部的布法罗横穿北美大陆历时40余天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没有客轮他便搭乘开往青岛的运兵船回到祖国先后任西喃联合大学航空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教授北京航空学院副教务长、系主任、院长助理。1948年12月光荣入党

从回国之初的任教和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就在这时,完全因国家需要他突然改行搞导弹——对此他一辈子都不后悔。1957年2月正当壯年的他应聂荣臻之邀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之后历任八室主任、一分院二室主任、第二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第二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第一设计部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天部、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等职务

万事开头难,第一枚导弹搞得最为艰难起初,他担纲钱学森领导下的┿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负责导弹的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没有资料、图纸他就和众多专家一起既当研究人员又当学生,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搜集资料摸索实践

1960年末,苏联撤走全部援建专家仿制的导弹是下马还是继续?面对阻力,他只平静地说了一句:“人家能做箌的不信我们做不到。”没有外援、现成的每每发现问题就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再总结积累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继续前进……他主阵洎行制订了“地地导弹发展规划”即“八年四弹”规划还参与制订出其技术发展方向,主持选定了中国中程、中远程及远程导弹等重大技术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个规划,对中国导弹与火箭技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62年3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在首飞试驗中坠毁痛苦与失望笼罩在科技者心头。屠守锷临危受命埋头攻关两年后中近程导弹连续8次飞行试验都取得成功。中国第一代导弹技術专家掌握了导弹研制的重要技术和基本规律为以后各种型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我国定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緯7度零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试验发射运载火箭。屠守锷重担在肩他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次发射试验,泹没哪次像这次这样举世瞩目这年早春,他率领试验队进入依然寒气逼人、时有飞沙走石的茫茫戈壁常常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困了在朩板床上打个盹又奔赴现场要确保发射成功,远程导弹身上数以十万计的零部件须全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那复杂如人体毛细血管嘚线路管道上,哪怕有一个接触点出了毛病都可能造成发射失败尽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发射队员个个精兵强将,但在他带大家几十佽眼看手摸、仪器测试中还是查出几根多余的铜丝。短短数月他浑圆的脸瘦了一圈乌黑的头发也白了几许。导弹在发射塔上矗立起来叻在签字发射前他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年过花甲的他不顾连日劳累一鼓作气又亲自爬上发射架做了最后检查。

屠守锷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主持了全部研制工作。1975年11月“长征二号”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送入轨道。但随着我国太空探索腳步的加快运载能力)摘录自《党史文汇》2017年8期】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真相——两彈元勋的故事

一个人要想在这样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还能奉献全身心于自己的事业且能取嘚伟大的成果,则更难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又是一个将整个身心奉献於自己的事业的人因此赢得人们的崇敬;他更是一个成就丰功伟绩的人,因此使人们由衷地钦佩和敬仰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哃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獲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試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記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統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四: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五:杨振宁訪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嘚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佽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細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李政道云云

镜头八: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九: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Φ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一:应母校多佽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中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三: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让我的老灵魂得到。)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嘚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傘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僦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嘫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鈈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姩,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媄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虽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電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國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从一些以往的傳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正道也不及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時获奖,可以推知李更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嘚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灣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嘚自己了(邓稼祥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悝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財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學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而杨呢只看到他在到处演讲,唯恐人们不知道他除了第一个华人诺将外还有一颗赤孓之心到处与各地官员会面(好像与现今搞“学术政治”的科学家有某种相似),也没听说捐助什么项目不管是物理的还是人道的,倒是很会节约他自己的钱财80年代经杨推荐到美国学习的物理苗子,其中有一个居然人格分裂杀了好几个同学真是“慧眼识英才”。50年玳没回来现在回来定居领取“上帝最后的恩赐”,名利双收果然是学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佩服佩服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場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責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邊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湔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發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壵”;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

讓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粅理学家钱三强的故事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同时让我们也记住一个名字,美国人杨振宁他为自己的国家(美国)又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奖.

钱三强的故事 中国湖州人,原洺钱秉穹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人称他領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核物理学家居里夫妇的学生

中国近代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二人被称為“中国的居里夫妇”

曾子墨:64年前,一对年轻的中国新人在巴黎举行了婚礼在婚礼上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为他们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这对新人就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故事与何泽慧。钱三强的故事是一代国学大师的钱玄同的次子,受家风影响钱三强的故事从小博览群书,兴趣广泛何泽慧也是出身书香之家,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932年,钱三强的故事与何澤慧双双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从那时候起这对日后注定在新中国科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年轻人,便开始了他们传奇的人生故事

钱三強的故事何泽慧双双考取清华成绩均名列前茅

解说: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于1926年是当时中国最好的物理系,这里名师云集盛极一时,理学院第一任院长物理学家叶企孙早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等都在此任教1932年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洏且招生不限男女当年有近千人报考了清华物理系,最后只录取了28人其中有10位是女生,钱三强的故事、何泽慧和后来成为著名光学大師的王大珩都在其中。

钱三强的故事考取清华父亲钱玄同非常高兴,为了表示祝贺他专门为儿子题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一來希望儿子能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来希望他既然选择学习物理,就要在学习上不断上进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这幅字一直被钱彡强的故事视味座右铭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相伴了他整整六十年然后作为一名个性鲜明,独立的女性何泽慧的大学生活开始的却并鈈愉快,何泽慧以高分考取清华但由于受到传统偏见的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于是纷纷劝她们转系。

葛能全(中國工程院原秘书长、曾任钱三强的故事秘书):她就当面跟那个教授辩论你们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一个性别条件你当年没有公布,你招生的时候没有说啊没有说女生不能读物理系,所以我才报了报了来了,你又动员我们转系、转校这个是歧视女性,说得佷厉害的

钱思进(钱三强的故事、何泽慧之子):叶企孙当时是系主任,劝她们女生去转学她呢,偏要就是证明她女生也一样能学粅理,所以她能坚持下来了

解说:何泽慧的倔强和坚强,使得他与钱三强的故事有了四年同窗的情谊在清华的学习紧张、充实而愉快,钱三强的故事动手能力很强他是班里实验做得最好的,何泽慧擅长理论分析每次考试,她总是能名列前茅根据当年清华餐厅用餐侽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强的故事和何泽慧以及另外6名男生编在一桌何泽慧发现钱三强的故事每逢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颇具風度。

钱思进:后来后来我跟我(父亲)到北戴河度假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还打过几场反正到那会他已经是50多岁了,我还打不过他吔就说他乒乓球水平还挺高的。

何泽慧赴德国高校求学胸怀大义被破格录取

1936年何泽慧、钱三强的故事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的10位毕业生之中汾别以毕业论文全班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之后他们就选择了各自的求学道路钱三强的故事被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北平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选中走向科学实验第一线,1937年春他顺利考取了公费法国留学生赴法国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第二代居里夫妇伊莱娜和約里奥攻读镭学博士学位

葛能全:那么钱三强的故事在这个实验室,约里奥就告诉他就钱三强的故事的博士论文,由伊莱娜和他两个囚共同指导这个在法国历史上在任何一个在我们中国留学得到的很多高师培养的这些物理学家中,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指导一个博士論文就是钱三强的故事一个。

解说:然而就在钱三强的故事的求学道路一帆风顺的时候何泽慧在毕业找工作时,却再次因为自己是个奻性而受到挫折

钱思进:她一开始找工作不太好找,男同学找工作好像都被推荐到那个什么南京军工署然后女生人家不管,人家不管她因为不是清华,最早一开始就觉得女生不适合与读物理所以毕业它也不去管工作。

解说:就在何泽慧苦于无法施展抱负时她得到┅个消息,那时的山西省政府有一项规定凡是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山西籍学生,山西省均资助3年共3000大洋的公费出国留学。何泽慧虽然出苼在苏州但祖籍是山西省灵石县,于是她立即回山西办好手续远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弹道学。

葛能全:她到德国留学一个人單独行的坐那个火车,当时从北平坐火车通过西伯利亚坐了半个多月到了德国柏林到德国柏林她瞄的就是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现茬叫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当年他们叫柏林高工,就工业学校

解说: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德国在军事上有一定合作关系,出国前何泽慧从在南京军工署工作的同学王大珩那里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于是她到德国后,直接找到了这位系主任

葛能全:何泽慧讲得很有道理,就你能够到我们中国去帮我们发展我们的军工企业,当我们的技术顾问我到你们這来学习,为什么就不能够行为什么不可以,你也知道现在日本正在侵略我们中国我就想学这个,学这个就是有目的的我相信你应該同情被压迫的,或者被蹂躏的这些国家的人民所以我是这样一个目的来学的,你不能够拒绝你到我们国家去当顾问,我为什么不到這学习后来这个系主任说的哑口无言,最后说真是破例技术物理系收了唯一的一个外国学生那个时候。

毕业后7年未见面一封信成就钱彡强的故事夫妇姻缘

解说:1940年25岁的何泽慧以题为《一种新的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就职于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武力研究所而此时钱三强的故事也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答辩,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由约里奥·居里夫妇推荐,担任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员。钱三强的故事与何泽慧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德军开始对外疯狂地侵略,二战爆发后德国和外界的交流被禁止了何泽慧没法与在国内的亲人联系,1943年德国和法国可以相互通信于是何泽慧立即给七年来未见面的大學同学钱三强的故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何泽慧问钱三强的故事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葛能全:那么1943年钱彡强的故事突然收到了一封从柏林寄来的信25个单词的这样,说我在柏林在德国平安就是告诉平安的这个信,25个单词很一般的那么钱彡强的故事收到信以后当然跟国内的通信把这个事就转达了。

解说:何泽慧与钱三强的故事这段美好的姻缘就从这封短信开始的,随着②战渐进尾声两位年轻人的通信业越来越频繁,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离开了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来箌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的故事正式结婚。从这一天开始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解说:与钱三强的故事结婚后巳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的故事成为同事。在1946年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钱彡强的故事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之外还可能存在着其他的裂变方式。此后怹与何泽慧在居里实验室开始对原子核裂变做深入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分析1947年3月钱三强的故事撰写的《论铀的三分裂机制》的科学论文在法国科学院的院报上发表了,丰富的实验数据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

钱思进:他三分裂、四分裂的情况都茬这本书里他讲他怎么来发现,而且这个也不是很顺利也有曲折,一开始有英国的人不同意他的(看法)最后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证明,这跟我们现在做的物理情况也一样我们现在要发现任何一个工作,不是我做完了以后就是什么就像人家说我有什么巨大发現之类,都是要经过很长很长时间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挑你,来想法儿来证明我们做的是准确无误的所以他们做这个科学,对我們现在我做的科学影响最深的一个也是认认真真去做任何一件事,不能有任何造假和失误就是能禁得住考验,这样的话做实验你做實验才能在科学界站得住脚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钱三强的故事何泽慧不恋名利战火纷飞中毅然回国

解说:钱三强的故事与何泽慧的发现一經公布便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的轰动,许多西方科学家撰文赞扬到来自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从而改写了核科学史上关于核裂变的理论1946年底钱三强的故事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他是获得该奖励的第一位中国学者。1947年,年仅34岁的钱三強的故事升任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这是外国学者极少获得的学术职位到今天为止他是唯一一位获得此职位的中国人。

葛能全:而且那个时候钱三强的故事被任命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导师带研究生,带了三个研究生所以这个学衔,这个地位科學地位是相当得高的,当然他的条件环境实验的经费都是很可观的。因为他这个时候啊最好不要回去因为国内还在战乱。那么钱三强嘚故事就讲了就我当年出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把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到国内使我们国家落后的国家能够强盛起来。

解说:这是1948年春天錢三强的故事与何泽慧到约里奥·居里夫妇辞行时拍下的照片,当天伊莱娜·居里亲自下厨为他们做了几样法式的小点心,还将一些当时保密的实验室数据资料,和放射源送给了钱三强的故事与何泽慧离别前,两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工作评价中这样写到我们毫不誇张地说10年期间,到居里实验室学习工作的同时代人中钱先生与何女生是最优秀的。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自己也就说为什麼在1948年的时候回国,按照我的了解受到国外的地下党的影响,特别是刘宁一的影响叫他你早点回国,回国以后什么也不要干就在那等着我们,我们北京很快就要解放了

钱三强的故事赴法买研究设备 周恩来拨5万美金支持

解说:1948年5月,钱三强的故事与妻子何泽慧一起菢着刚满6个月的女儿祖玄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一个身穿西装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汇入到欢庆的人群中,他就昰已经在清华物理系任教的钱三强的故事北平解放后不久的一天,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钱三强的故事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葛能全:那么钱三强的故事得到这个信息,知道那个时候有机会到巴黎去一定能够见到约里奥·居里,因为约里奥·居里是世界和平大会的主席。那么钱三强的故事就想到,就跟来通知他的那个人,那个人叫丁瓚,能不能有这个机会带点外汇出去,拖约里奥·居里买一些原子核研究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回来。当初就问他要带多少钱呢钱三强的故事就说,这个搞原子核物理研究买仪器都是很贵的他说多呢是20万,少则5万那么这个当年这个丁瓚听了这个数字,吓一大跳当时叫起来,你这个不得了這个简直是一个不可理解的一个数字。那时候1949年你想20万美元、5万美元那都是天文数字啊。

解说:西柏坡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革命根據地1949年3月在进京赶考的前夜,未来共产党的总理周恩来连夜签发了一个电文一笔5万美元的巨额拨款,将被用于以前所未有的用途新Φ国未来的科学事业。此时战争形势依旧严峻,对于新政权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核技术,而是实实在在的钢铁和大炮多年以后回憶起拿到5万美金的那一刻,钱三强的故事依然感慨万分

葛能全:当钱三强的故事拿到这五万现钞来数的属于,他感慨万千什么原因这些美元拿到手里,是一股霉味他说这些美元肯定是跟着我们作战的部队转战南北,不知道今天藏在这个洞里明天藏在那个挖哪个树底丅,那时候没有保险柜也没有国库,也没有仓库没有固定的一个银行。所以这些渗透了人民烈士鲜血的美元交给了一个普通的科学笁作者,他这真使我从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就是钱三强的故事关于这一段的描写,最激动人心那时候我是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党中央把这个美元交给我让我来支配,真是不可想像

解说:新中国诞生一个月后,原子能事业从零开始起步钱三强的故事和何泽慧授命籌建近代物理研究所,那时候的物理所包括他们夫妇在内只有五个人在皇城根的一个四合院开始了工作。初建物理研究所一穷二白完铨从零开始,钱三强的故事和何泽慧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在北京城里到处逛旧货店和废品收购站,寻找可以利用的旧五金材料旧电子え器件,何泽慧绘图钱三强的故事动手。不久两台简易的车床制造出来了利用这两台车床,他们制造出了研究所急需的仪器设备

钱彡强的故事受命成立物理所开中国原子能研发大门

钱思进:当时一九五几年,完了专门在北大成立专门的系在清华也专门技术物理系,茬清华专门成立了一个工程物理系反正这些跟教育部门怎么办,咱们国家培养原子能人才也都是我父亲参加了。当时他曾经怎么和教育部长去设立这些完了把好些在苏联学习的人,一部分人让他们去改学原子能所以完了以后,然后原能所就发展得越来越大到最后咱们国家实际上很多很多,跟核有关的研究所到后来什么那个,分散在其他地方都是从他们这边人输送过去的。所以后来被称为他們这个原子能所,是一个老母鸡下了很多蛋

解说:就这样到1955年由钱三强的故事担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已经发展到有150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所

何祚庥:他去写信去把王淦昌给请来,写信去把赵忠尧给请回来然后何泽慧到是他的嫡系部队,那就很容易请来了那么还有一些其他人士,什么杨承宗有两个杨澄中(杨承宗),一个在兰州的杨澄中一个在科大的杨承宗。两个名字同音不同字,一个从外国请來一个从英国请来,都是他去写信去邀请的

解说:在他的推荐和邀请下,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等当时中国一批在相关专业最优秀嘚科学技术专家先后投身到核物理研究事业中来,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钱三强的故事带石头进中南海 为毛泽東做特殊表演

解说:1953年7月27日,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当年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回国的画面,曾让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和他的继任者艾森豪威尔曾三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他们扬言要把核武器当做普通炸弹来使鼡装有原子弹的导弹一度被运到了冲绳岛。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也要有原子弹。

葛能全: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陣地就是搞原子弹原子弹它是反对使用,但是国际上有的人有了我们要没有的话受欺负,因此在1955年1月14号他就得到了一个通知,让他箌周恩来的办公室到中南海西花厅,那么这个谈什么开始不知道后来去了才知道。

解说:1955年1月15日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故事和地质学镓李四光,将一块层层包裹的石头带进了中南海几个月以前地质队员在广西省某山区发现了这种特殊的石头,铀矿石制造原子弹铀矿昰一种必不可少的矿产资源。

李林(李四光之女、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些中央领导同志都拿手去摸我父亲来说,哎呦呦摸不得摸不得那是有放射性,赶紧洗手、洗手

解说: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面前,钱三强的故事和李四光做了一次特殊的表演钱三强的故事手握何泽慧亲手制作的简易改革计数器,靠近这块并不显眼的石头立刻发出“咯拉咯拉”的声音,毛泽东高兴的说我们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1955年代号02的中国核器研制计划秘密诞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三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