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锥第45节爆裂性骨折是主动脉爆裂保守治疗疗还是动

: 目的:对比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术后功能恢复和植骨融合情况。

   方法:收集了从2005年1月-2010年10月3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符合纳入标准要求,将从中筛选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交替撑开固定并微创减压在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采取肌肉间隙入路,通道下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并交替分段撑开复位,辅助椎弓根植骨,神经损伤病例通道下椎间孔内外口减压,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等,分别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变化,术后症状恢复状况并对随访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超过6个月随访,其中19例超过1年的随访,随访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钉病例,神经损害症状恢复良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椎体前缘、后缘高度较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obb角及CT复查椎管占有率较术前明显减小,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后路短节段分段撑开复位内固定并微创减压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交替分段撑开复位及通道下减压结合椎弓根植骨在矫正椎体高度、防止高度丢失及内固定失效、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疗效可靠。


陈良;庞清江;张前法;黄涛;邱惠斌;章海均;郑兴国;葛志斌;汤涛;;[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陈良;庞清江;张前法;黄涛;邱惠斌;章海均;郑兴国;葛志斌;汤涛;;[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陈良;庞清江;张前法;黄涛;邱惠斌;章海均;郑兴国;葛志斌;汤涛;;[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陈良;庞清江;张前法;黄涛;邱惠斌;章海均;郑兴国;葛志斌;汤涛;;[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绍熹;叶金练;胡伟鑫;吴文彬;陈文杰;;[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陈良;庞清江;张前法;黄涛;邱惠斌;章海均;郑兴国;葛志斌;汤涛;;[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曾忠友;张建乔;严卫锋;唐宏超;宋永兴;金才益;王斌;;[A];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汤呈宣;彭茂秀;戴鸣海;唐小君;杨国敬;林利兴;;[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陈良;庞清江;张前法;黄涛;邱惠斌;章海均;郑兴国;葛志斌;汤涛;;[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摘 要: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动脉爆裂保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