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哲学与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接壤?唯心哲学与心理学接壤?

  • 这个问题有点不知所问了。 公务员并不由单位性质决定,行政单位行政编的是公务员,但并不是说行政单位的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里面参照管理的也是公务员。 所以你的问题只能回答为:按公务员管理的是公务员。

  • 工行的网银没有软键盘,主要通过安全控件来保证安全,只有安装了工行的安全控件,才能在工行网页上输入密码。 修改密码的操作,你可以在登陆工行网银以后,在“客户服务”的“修改客户密码”里找到相关链接。

  • 有可能搓纸轮需要清洗一下了,如果清洗了还是不行的话,那估计需要更换搓纸组件了

  • 1、问:房地产开发企业拆迁补偿费是否也随土地价格一起交纳契税(以房易房部分的)? 答:是的,因为取得土地的成交价格包括: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它经济利益,而契税中未对房地产企业有相关的减免政策 2、问:如果交,是就补给拆迁户交差价部分交税还是就全部回迁房价格交税?在什么环节,时间交纳? 答:所谓使用回迁房作为拆迁补偿的形式,就是开发商以原地或异地的房屋抵顶拆迁补偿费的一种方法,相当于延期或分期支付拆迁补偿款,而契税条例中规定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移交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纳税人应在自纳税义务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税收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税务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所以需要在取得土地的时候就要缴纳契税,需要全额计税,不能以补偿款计税。 3、问:土地使用税在什么环节交?如何交?税法说确有困难的可以减或缓,各地有具体政策吗? 答:如果原土地属于耕地的,自取得土地后满一年开始征收,如果属于非耕地的,自取得土地之下月征收。 以前的土地使用税一般都予以减免,特殊情况例外,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对于基建项目在建期间使用的土地可以免税,但很多地方的税务机关都认为这不适用房地产企业,因为现在国家是控制房地产过热,不属于鼓励范围。 4、问:回迁部分房屋的营业税在什么环节交? 答:在交付回迁房屋或被拆迁户全部支付差价的时候缴纳,如果不需要支付差价的,以成本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如果有差价的,不需要支付部分按成本价格计税,差价部分按实际计税。

  • 考虑是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和身体上火导致的,建议不要吃香辣和煎炸的食物,多喝水,多吃点水果,不能吃牛肉和海鱼。可以服用(穿心莲片,维生素b2和b6)。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清热解毒的。

  •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 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 合肥政务区网络广告推广网络推广哪家公司比较好 一套能在互联网上跑业务的系统,被网络营销专家赞为目前最 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 1、搜索引擎营销:分两种SEO和PPC,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对网站结构、高质量的网站主题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相关性外部链接进行优化而使网站为用户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以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优势排名为网站引入流量。

  • 良工拥有十多位资深制冷维修工程师,十二年生产与制造经验,技术力量雄厚,配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建有系列低温测试设备,备有充足的零部件,包括大量品牌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泵,膨胀阀等备品库,能为客户提供迅捷,优质的工业冷水机及模温机维修和保养。

  • 楼主,龙德教育就挺好的,你可以去试试,我们家孩子一直在龙德教育补习的,我觉得还不错。

  • 成人可以学爵士舞。不过对柔软度的拒绝比较大。  不论跳什么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出理应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值得注意。在展开暖身的弯曲动作必须注意,不适合在身体肌肉未几乎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弯曲,否则更容易弄巧反拙,骨折肌肉。用静态方式弯曲较安全,不过也较必须耐性。柔软度的锻炼动作之幅度更不该超过疼痛的地步,肌肉有向上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保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平均,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联结的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思想的深度,决定看透的力度!是这个社会变坏了,还是你的思想变怪了?用真正的马克思哲学,来看透生活世界的真相!

    如何判断你行为的对与错?原来,马克思早就知道你不相信爱情了!原来,“现代性”的社会里,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原来,黑格尔的“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是有前提的原来,弗洛姆早就知道了“他是否爱你”这个命题

    80后北京土著,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学士。自幼孤僻寡言,常常不由自主的陷入对于“自由”、“爱”等伦理概念的抽象思辨而难以自拔。自2004年第一次翻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开始,十几年来一直用咀嚼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大量理论著作来纯真自己的头脑和灵魂,在此领域虽还未有造诣,但颇具心得。遂,近年来在意大利学术刊物《Gramsci oggi 》(《今日葛兰西》)、国内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报》、《大观周刊》以及《求是理论网》的“学术纵横”频道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狂人,一直将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沃勒斯坦在其《自由主义的终结》一书中的观点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社会忧患仍然是异化。为反对异化而进行斗争,就是为恢复人的尊严而进行斗争。”

    本书结合西方哲学,以更为“接地气”的马克思哲学解读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困境,回答青年人在日常生活的心灵困惑,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进行客观解读。让大家理解: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正是生活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年人的心灵困惑。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破解不了的“千古之谜”

    作为人类本质的“劳动”:“森田疗法”的精神医学实践

    作为人类本质的“需要再生产”:《格尔尼卡》的丰富价值

    被阉割了个性的时尚杂志编辑:我是一个消费主义代言人

    是“找个理由随波逐流”,还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难得碧空万里,我与高中时代的老同学窦窦坐在一起喝咖啡。我问他:“上周末相亲结果如何?”他的脸部神经顿时抽搐起来:“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原来,上周六晚某咖啡厅,一位好似从窦窦电脑硬盘的隐藏文件夹里溜达出来的女神坐到了他对面。对于已经而立之年,相貌颇为“任性”的窦窦来说,就算运气再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最多也就能当上女神的“备胎”,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即便如此,在坦白交代了自己无房无车无房车之后,他还是鼓起勇气,跟她聊起了最令自己一往情深的东欧文学:从赫拉巴尔的笑中带泪到舒尔茨的诡谲乖谬,从显克维奇的气势磅礴到巴比尔的微言大义。正当老安侃得口沫横飞、五官移位之际,美女终于忍无可忍,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这次相亲:“不好意思,刚才你说的那些我一句也没听懂,我还有其他事,先告辞了。”尽管嘴上道歉,但是转身离席之前她丢给窦窦的最后一个眼神却是严重的鄙视。

    “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窦窦黯然神伤地叹了口气,“算了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女神的任何非分之想都是自取其辱。”为了缓和他低落的情绪,我开始发挥起自己的哲学专业特长:“哥们,你知道吗?你的这次相亲遭遇早在160多年前就被马克思预言中了。青年马克思在《穆勒摘要》里有一段针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批判,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彼此进行交谈时所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使我们彼此发生关系的货币。我们不懂得人的语言了,而且它已经无效了,它被一方看成并理解为请求、哀诉,从而被看成屈辱,所以使用它时就带有羞耻和被唾弃的感情;它被另一方理解为不知羞耻或神经错乱,从而遭到驳斥。我们彼此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这种本质的直接语言在我们看来成了对人类尊严的侮辱。相反,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倒成了完全符合于理所当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认可的人类尊严的东西。’你看,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所特有的语言,但是那位美女却根本就听不懂这种语言,她唯一能够听懂的是关于‘物’的语言,也就是你有钱或者没钱。‘物’的语言完全湮没了‘人’的语言,这正是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所以,你跟她聊文学,她反而觉得你的精神不太正常,你应该去医院看精神科。不仅如此,可能连你自己现在都认为,当初试图凭借文学修养博得她好感的这种想法简直是恬不知耻。这是因为,在现代消费社会,经济价值已日益成为人与人之间为定位彼此之间社会关系而难以逾越的基础性价值尺度,语言的物化正是人类的感情生活不断走向异化的表征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再相信爱情了。怎么样,马克思很有预见性吧!”

    窦窦愣了愣,然后他的面部表情便毫不吝啬地喷射出内心的全部惊诧:“天啊!闻所未闻!我在大学公共课上也学过《马克思哲学原理》,在我的印象里马克思应该只关心经济制度啊,还有什么生产力啊,或者物质和意识之类的抽象范畴,难道他也研究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吗?”

    我顿时来了热情,打开了话匣子:“哥们,尽管80后和90后的青年人只要上过大学,一般都会在公共课上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但是如果你读过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就会发现:‘马原’教科书其实是沿用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Stalin)及其御用文人米丁(Mitin)等人在一系列宣传论著中的基本逻辑框架(为方便叙述,以下简称为SM体系)来编写而成的。‘SM体系’的贡献是在较短时间内为‘马克思主义’吸引来大量粉丝,这对于推动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它也存在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SM体系’实际上是把那个被萨特高度评价为‘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形势还没有被超越’的马克思哲学通过‘煎炒烹炸’,使其在话语形态上大幅度退步到‘前德国古典哲学’的水平!我这么说并不夸张,你闭上眼睛想想,你在教科书上学过哪些所谓的‘马原’理论?”

    窦窦还没等我说完,就脱口而出:“还用想吗?不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吗?譬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观点可都是如雷贯耳啊!” 我一口气吞下了杯中剩余的全部咖啡:“几十年来,国内外哲学界通过大量研究已经达成了共识:所谓的‘物质本体论’实际上并非出自马克思本人的哲学著作,而是发端于启蒙时代的英法两国思想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现代欧陆哲学家们所批判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

    附言:“英法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最早来源于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后来,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一大批法国哲学家们,包括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成为这一理论的主要传播者。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对现代欧陆哲学缺乏了解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乃至科学家是这种庸俗唯物主义的信徒。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认为:坐在你家床头发呆的泰迪熊与我们这些人类在本体层面并无二致,都是早在史前时代就一直‘客观实在’的‘物质’。作为世界本源,‘物质’直接或者间接派生出了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人的意识必须听它的指挥,一旦违背‘物质’的运动规律,我们只能躺着中枪。按照这种还原主义的逻辑,当你把‘物质’这个词换成神学的‘God’,就会倍感诧异:‘SM体系’极力宣扬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和被它所反对的‘客观唯心主义’在逻辑上居然没啥区别!难怪马克思会在《资本论》里如此辛辣地讽刺道:‘那种排除历史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每当它的代表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就在他们的抽象的和唯心主义的观念中立刻显露出来。’荒诞的是,‘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这朵奇葩竟然被‘SM体系’贴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签!这真的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SM体系’不仅南辕北辙,而且还以筌为鱼。由于它既剪掉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欧陆哲学血脉相连的脐带,又忽略了马克思对于全球化时代下我们现实文化生活的超强预见力,所以在‘马原’教科书里只剩下诸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一堆堆被涂满了宿命论色彩而完全无法与马克思哲学大厦相提并论的断壁残垣。似乎我们把这些既定法则都背下来,就算掌握世间真理了。我们在这种话语形态中几乎找不到‘φιλοσοφια’(‘哲学’的希腊语原型,意为‘热爱智慧’)注重思辨过程的本真精神。要知道,马克思可是在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的网络票选中获得了‘千年思想家’的封号 票选结果的亚军是爱因斯坦。!如果他看到这种‘马原’理论,不知会作何感想?

年马赛举行的法国全国工人代表大会上,经盖德和拉法格倡议成立了法国工人党。盖德和拉法格在马克思的亲自指导下制定了党纲,马克思撰写了总纲部分。但之后因各种工人运动理论问题的分歧而分裂为两派。其中,以布鲁斯和马隆为首的右翼派别虽然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他们却主张不经过革命,而通过可能的、逐步的改良来变革社会,要求修改法国工人党党纲,取消其中关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容。面对这些误解自己思想的人,马克思幽默的回应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晚年的恩格斯则多次引用这句话来讽刺那些根本不懂马克思哲学,却给自己贴上“马克思主义者”标签的人。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世界上有某个国家在制度上全面践行‘SM体系’中‘物质第一性’这种世界观的话,这将会成为一个以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不惜任何代价发展生产力的‘鸡的屁(GDP)’社会!与此相配套的是,社会的媒体舆论也会把浸染着拜金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功学作为主流文化产品进行大力推销,其结果可想而知:越来越多‘生活人’心中的伦理价值尺度、审美价值尺度、情感价值尺度、社会认知价值尺度都会被功利价值尺度所压制,剩下的是一个个利欲熏心的‘经济人’!20世纪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这样描绘过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每一个‘经济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价值感取决于他的成功:他能否自己卖个好价钱,能否使自己增值,他是否获得了成功。他的肉体、头脑、灵魂就是他的资本,他人生的任务便是成功投资,用自己获利。人的品质,诸如友好、礼貌、仁爱,都变成了商品,成了人格包裹中的资产,这些资产使他有望在人格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一个人把自己作为资本投出去,如果他未获得利润,他就感到自己失败了;反之,他便成功了。很显然,他的自我价值感总是依赖于自身之外的因素,受制于反复无常的市场判断标准。’老实说,弗洛姆在20世纪50年代所描述的‘经济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中已经屡见不鲜。由此看来,无论未来世界的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何种程度,但如果为发展生产力而付出的代价是越来越多的‘生活人’都异化为这样一种整天只想着用自己来投资获利的‘经济人’的话,那么即便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又能如何?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单调乏味、唯利是图的巨大‘股票市场’的话,又有谁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毫无归属感可言的‘股票市场’里呢?对此,无论是马克思本人,还是深受马克思哲学影响的西方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很多现代欧陆左翼社会批判理论流派,都看得相当透彻。”

    “等一下!”窦窦打断了我,“你越来越像讲课了,其实你只需要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既然以‘SM体系’为蓝本的‘马原’教科书漏洞百出,那么马克思到底说了些什么?第二,你刚才提到那些深受马克思启发的欧陆哲学流派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多少实际意义?”

    我一时无语,没有作答。窦窦的问题反倒促使我想起当代欧洲哲学界的“摇滚歌手”齐泽克讲过的一个发生在前东德的冷笑话:

    一个德国劳工在西伯利亚觅得一份工作。他知道,从那里写信回去,必定无法绕过审查官的法眼,于是与朋友约定:“我们建立一套密码:如果我写给你的信是用普通蓝墨水写的,那我信上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是用红墨水写的,那就是假的。”一个月后,朋友收到了他的第一封来信。信是用蓝墨水写的:“这里的一切都奇妙无比:商品琳琅满目,食品极其丰富,公寓不仅宽敞,暖气也很充足,电影里放映的全是西方大片,还有很多漂亮女孩,可与她们眉来眼去。只有一样不好——红墨水缺货。”

    在这个冷笑话里,劳工一直用蓝色墨水笔不厌其烦地描绘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各种生活条件上如何优越,他感到多么的幸福,云云。直到信里最后一句“红墨水缺货”才真正揭露了事实:前面叙述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红墨水缺货”这一事实将所有商品、食品、公寓、电影,甚至美女的虚假性彻底暴露给了信件的读者。

    然而,社会现实比冷笑话还要“冷”。正是因为“红墨水缺货”,这个资本霸权时代才得以在我们面前摆出“多元化社会”的诱人Pose。所谓“红墨水缺货”,就是指那些能够真实地绘制出我们生存际遇的整体结构图的思想(简称“真思想”)反而被我们当下的“伪生活”驱逐出了信息视野。这就是为什么窦窦不仅对马克思的“真思想”一无所知,更怀疑现代西方左翼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思想”距离我们这些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太远的原因。为什么说我们过的是“伪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的动力引擎,是资本操纵的大众传媒源源不断灌输给我们形形色色的虚假需要,用哲学家马尔库塞的话说:“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难道现实真的被马尔库塞给说中了吗?

    的确,打开电视或者视频网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暧昧广告语:“持久耐力,纵情千里!”,伴随着画外音,一辆载着企业高管和他性感女秘书的豪华轿车疾驶而去,也不知道它是开往公司,还是开往酒店。这类整日在电视上狂轰滥炸的豪车广告与那些大型车展上每辆豪车都搭配一位穿着清凉的女模所灌输给我们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如出一辙——美女只爱精英,而拥有国际名牌座驾的男人才算精英!就这样,“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广告耗费巨资实现了这一奇迹。其唯一目的不是增加而是去除商品的使用价值,去除它的时间价值,使它屈从于时尚价值并加速更新”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鲍德里亚讲得不错,获得传说中的社会精英身份,而非所有汽车都具备的代步功能才成了无数单身男人为实现“豪车梦”而艰苦奋斗的主要原因,这种已经趋于常态化的虚假需要也正是豪车厂商和媒体平台之间合作共赢的“辉煌战果”。

    豪车只不过是虚假需求的冰山一角!为了向世人证明“你值得拥有”,你“需要”购买某款时尚杂志大力推荐的高档化妆品,即使你的素颜照反而更像志玲姐姐;为了参与同事们的话题讨论,看懂网友们的回帖大战,不至于让自己沦为局外人,你“需要”实时关注最新娱乐八卦,虽然你清楚“女神”再怎么出轨也出不到你这儿来;为了自己不被“江湖”所遗忘,你“需要”天天刷微信朋友圈并且不停点赞,以维系朋友圈对你的持续关注,尽管你对自己吃饭之前先拍照的习惯倍感焦虑;为了让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在日益残酷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先发制人,你“需要”花大把银子为他报名英文课程,哪怕他连汉字都还认识的不多;为了一睹韩剧里“欧巴”们的真容,你“需要”提前几个小时排在粉丝见面会的前排……直到,头脑冷却下来才幡然悔悟:无论是谁,“他将自己认同为需求的主导影像越多,他对自己的生存和欲望就理解得越少”。虚假需要不断拉低人类的伦理价值底限。几年间,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运用大量视觉语言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女明星的性感在于她们的人间‘胸器’。因此,女性作为整体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胸部。”于是,丰胸机构发财了!然而,法国当代哲学家德波说的好:“在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的影像之时,纯粹影像就变成真实的存在——为催眠行为提供直接动机的动态虚构的事物。”正是通过多媒体“一波又一波”的影像攻势,这个“女人=零件”的疯狂等式才被成功地注入青年男性观众们的大脑。这使得虚假的需要表现为异化的择偶观:“只要她的身材好,我就爱她爱到老!”在酒吧里、公交车上,在每一个可供打量美女的地方,一些 “男淫”都会沦为残暴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以锋利的目光锯掉眼前一个又一个女人的头颈和四肢,只剩下一双波澜起伏的胸部。

    以上远远不是虚假需要的全部。但至少这些例子可以表明,看似由我们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其根本动力却是资本操纵下的大众传媒对于虚假需要的塑造!我们好像在支配生活,其实是生活在支配我们!我们在伪生活中疲于奔命,逐渐失去了反思和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需求与能力,以至于现在我们多数人只喜欢“吃”文化快餐。尽管它们可以暂时填充我们精神上的饥渴,但再可口的快餐也不是盛宴。这些“读品”里只有经验知识的堆积(只问“是什么?”和“怎么办?”),却缺乏对于经验事实的基础性反思(很少问“为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它们的逻辑就像那句著名的歌词:“因为爱,所以爱!”“伪生活”的真相就这样被掩盖。

    如果我们想从“伪生活”的泥潭里慢慢站起身来,超越自身现有的生命价值,就必须走近“真思想”。马克思哲学及其西方后继批判理论就是“真思想”!它们不是 “马原”教科书里的“SM体系”,也不是哲学家们的自娱自乐,而是对于人类现实存在方式的真切思考与真诚表达。这种深度与态度,我将竭尽全力在本书中呈现。最后,还要特别澄清的一点是:

    本书不是介绍哲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因为“科普读物”这个概念本身就暗含着一种宰制逻辑——它只要求读者被动的记住书中那些僵化的知识,却不鼓励读者调动自身的创造力与作者开展批判性的思辨互动,这样一种宰制逻辑显然是对于哲学本真精神的背离。与其不同的是,《真思想》旨在向读者分享一种(甚至几种)重新理解生活世界的总体性哲学视角,所以我坚决不做维特根斯坦所讽刺的那种“陷入学术捕蝇器里的苍蝇”。

    在199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金凯瑞扮演的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座景色宜人的岛屿,名曰“桃源岛”。他拥有收入不菲的职业、优雅迷人的妻子和无话不谈的知己。然而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全部生活其实都是被导演预先框定的电视真人秀直播节目,他所居住的桃源岛实际上是一个超大的摄影棚,与他相识的各路人马都是完全遵循剧情发展的专业演员,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双眼睛透过电视屏幕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直到在影片结尾,楚门才发现了这一切,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离开虚假的生活环境,穿越茫茫大海,走向真实的彼岸世界。

    如何理解楚门最后的抉择?对于他来说,不管是体贴的爱人,还是成功的事业,无论是知心的朋友,抑或是美丽的岛屿,它们都曾经是生活以不同角度展现给自己的微笑脸庞。然而,当楚门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娱乐节目的一部分时,这张笑脸顿时显得狰狞恐怖。尽管这档节目的导演对楚门说,他应该留在桃源岛上,因为这里风景秀丽,所有人也都对他很好,他可以继续享受舒适的生活。然而,这理由显然荒谬至极。试想,如果缺少最基本的“真实”作为我们筹划生活的前提,如果我们所承蒙的一切“善举”都只是演员们的虚情假意,如果我们观赏到的所有“美景”都不过是摄影棚的矫揉造作,那么这种“舒适”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楚门才能勇敢地战胜自己对于海洋的恐惧,最终冲出桃源岛这个巨大摄影棚,逃离他身边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踏进真实的天地与人生。

    在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幕,无数坐在电视机旁观看这档真人秀综艺节目的观众都为楚门选择离去而欢呼雀跃,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从一个侧面昭示着:那些以思辨世界存在根基,探寻人类普遍本质作为研究课题的各种“ontology(本体论)思想并非哲学家的孤芳自赏,这些理论所极力张扬的“求真意识”潜伏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无论是谁,灵魂之中都怀有对于真实存在的向往之情,即使有人愿意继续待在“楚门的世界”里,这虚假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令他望而生畏,他也绝对不可能回到得知事情真相以前的生活状态!所以,楚门的离去才会赢得桃源岛外那些节目观众们的普遍认同。也正是因为这种“求真意识”,历史上那些研究本体论的哲学家们才会将楚门所遭遇的困境提炼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总问题:“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所邂逅的一切异彩纷呈只是佩戴在人乃至整个世界脸上的面具,那么人类与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样的呢?”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仅能满足“求真意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举个例子,现在无论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还是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甚至是家用电器的设计理念,大家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问题就来了,我们首先必须追问:人类究竟有没有一种普遍本质?如果有的话,又该如何界定?这个问题不容小觑。譬如说,假如我们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那种好吃懒做、纵欲无度的动物本能的话,那么“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就等于宣称“以猪为本”了吗?要是那样的话,我们谁都毫无理由再去抱怨工作环境脏乱差,上级领导态度凶,公司没有给予自己“人”道主义待遇之类的事情了,因为“猪”本来就不会在意这些东西。看来,那种将动物本能充当人类本质的观点的确缺乏说服力。

    附言:“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本体论泛指西方哲学对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进行基础性反思的所有理论路向。既包括以追问“什么存在”作为思想路向的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实体本体论”,又包括以追问“如何存在”作为思想路向的现代欧陆哲学“关系本体论”。狭义的“本体论”仅仅是指前者,后者则称为“存在论”。

    既然生物性本能不可以,那么以科技、艺术、经济、政治、体育等领域的文明成果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才能”可不可以被视为人类的普遍本质呢?也不可以!譬如说,我们时常会在国内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关里看到“尊重人才”的标语,但很少有人会去分析这一原则所蕴含的功利主义逻辑:所谓“人才”指的是人的才能,而不是人格。因此,尊重的对象只是人的某种社会才能,而不是独立的人格本身。于是,“尊重人才”也就意味着:那些在某项具体社会才能上鹤立鸡群的精英人士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而庸庸碌碌的芸芸众生不会受到与精英阶层平等的尊重。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尊重人才’的口号已经预设了‘每一个人都是人才’这一前提,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人’”。可问题是:按照如此解释的话,“平等”的问题虽然表面上“解决”了,但由于功利主义这一内在逻辑并没有改变,所以如果不将这一原则补充为“尊重人格,尊重人才”的话,那么“尊重”的对象就仍然局限于个人为社会所贡献出的具体功能作用,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这样的话,每一个人就都被“平等的”贬低为工具性的存在者,“尊重人才”的潜台词也就成了“平等的利用每一种工具!”可见,“以人为本”不可以直接等同于“以才为本”,因为“人”不能被还原为某些具体才能的聚合体。

    因此,不仅解答人类的本质问题不那么简单,而且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也绝非无关紧要,它是我们每个人在寻觅自我价值的生命旅途中都必须穿越的“风之谷”。因为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的理解直接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对待才算得上真正合理,它成为我们评价各种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态的终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特定客观社会条件以及个人因素所决定的现实标准)。自古以来,西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本体论”哲学正是通过对于整个世界的存在基础和起因进行追根究底,来解答关于人类本质的难题。从而以“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的答案作为我们评判社会现实的立足点。所以,正如卡西尔所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的最高目标……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看来,我们的确有必要大概了解一下西方哲学史上的那些代表性观点。

    对于古希腊的早期哲学家们来说,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整个自然世界都是由某种作为始基的具体自然元素或者生物所派生出来的。譬如,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源于水,万物在某种意义上由水构成。”人类当然也是如此;而泰利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宣称:“人是从另一种动物产生的,实际上是从鱼产生的,人在最初的时候很像鱼。”阿那克西美尼则认为:“气是我们的灵魂,将我们的肉体聚集在一起。”而在克赛诺芬尼眼中,“万物始于土,万物终于土。”除此以外,被当作世界本源的还有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水,火,土,气),等等。在这种完全建立在肉眼观测和神话想象的自然哲学之后,自柏拉图开始一直延续到马克思以前的近代西方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真相的挖掘在思辨性上越来越强,但他们其中的主流基本上遵循的是一种抽象还原主义逻辑——将光怪陆离、变动不居的大千世界还原为一个巍然不动的共相实体。 而柏拉图,正是这种还原主义逻辑的滥觞。

    从“超感性王国”到“灵与肉”的缠斗歌手陈奕迅在他的代表作《爱情转移》中这样唱到:

    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感情是用来浏览,还是用来珍藏好让日子天天都过得难忘熬过了多久患难,湿了多少眼眶才能知道伤感是爱的遗产 ……

    在某种程度上,这首歌的歌词可以理解为对于柏拉图基本观点的诠释:盛满了欲望与激情的感性之爱是完全不靠谱的,所以无论你和她(他)一起“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你们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分离”和“伤感”。如果你想彻底终结“接近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就必须放弃对于他人那种充斥着占有欲的感性“浏览”,转而以理性认知的方式对于“爱情”的抽象理念加以“珍藏”,否则不管你“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你永远都是“爱情代罪的羔羊。”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分析,是因为在柏拉图看来,由人的感性所把握的现象世界华而不实,尽管它们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由概念组成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理念世界是现象世界的摹本。肉体属于现象世界,灵魂则来自于理念世界。而“灵魂和身体组合的整体成为有生物”。人的肉体像监狱一样将高贵的灵魂关在里面,人类应该做的是利用身体来实现灵魂的目的,否则就容易堕落为罪犯。而“灵魂可比作是两批飞马和一个车夫的组合体”。其中,车夫是作为灵魂本性的理性,意志和情欲分别象征两匹飞马。包括恋爱带给人的激情冲动在内,一切意志和情欲必须将指挥权牢牢的递交到理性手中,否则就会人仰马翻,我们必然会付出毫无意义的“爱的代价”。纵观柏拉图的主要著作,他总是将“多”样事物还原为“一”种概念,以至于他将整个感性世界都尽可能地还原为“超越感性的理念王国”(以下简称“超感性王国”),剩下诸如肉体等难以被还原的事物则被当作没多大意义的幻象甚至罪恶的深渊加以鄙视。“超感性世界”不仅是柏拉图主义对于“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的唯一回答,也是近代西方所有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基地。这也正是被誉为“当代欧洲四大思想家”之一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形而上学试图把万物都追溯到‘一’。自柏拉图以来,形而上学就明确表现为普遍统一的学说;理论针对的是作为万物的源泉和始基的‘一’。”或者像20世纪欧陆哲学大师海德格尔那样干脆地挑明:“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可能有人会对此疑惑不解,柏拉图不是唯心主义的代名词吗?怎么能说他也是英法庸俗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呢?读完下一章你就自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经历了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奴仆”的漫长岁月之后,人与世界的本质问题又被哲学家们重新回想了起来。你肯定知道“我思故我在”吧。没错!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为了夯实科学研究的根基而采取了“普遍怀疑”的方法。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假设你自己的身体、你坐的椅子、你所在的房间,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存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回答:剩下“普遍怀疑”这件事情本身不能被怀疑,它的确存在,否则就与之前关于整个世界不存在的假设相矛盾。

    由于身体可以被怀疑,但抽象理性思维本身却不能被怀疑,因此就这样,笛卡尔得出了结论:“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人的普遍本质正是这种封闭的“心灵实体”(“我思”),“超感性王国”这个柏拉图的“1”也因此被笛卡尔进一步还原为“我思”这个“0”。接下来,由于“心灵实体”是完全封闭的,它之外的任何事物,无论是“我”的身体四肢、一碗热干面、一只羊驼,还是一张陈奕迅的新唱片,它们都不是“思”的主体,而是“思”的对象,并且占据一定空间(广延)。因此,外部世界的本质是与心灵实体截然不同的物质实体。这样一来,人与世界之间就变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关系:人的本质被理解为能够进行理性思维的心灵实体,而心灵之外的世界在本质上则被规定为具有广延却没有思维能力的物质实体。笛卡尔的说法乍一听似乎解答了“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的问题。但是,仔细琢磨就会让我们颇为不爽,因为他的解答产生了两个严重的“后遗症”:

    后遗症一:既然灵与肉泾渭分明,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用意识支配身体的呢?

    后遗症二:既然心与物天壤之别,那么知识和道德的来源究竟是内在心灵,还是外在世界呢?

    只有这两个“后遗症”得到根治,“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才算有了答复。否则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思路就成了某个经典相声段子里所嘲讽的那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甲:“前些日子我特纠结。我女朋友不允许我再酗酒,否则就和我分手。可是,你知道我特喜欢喝,一天不喝就难受!”

    甲:“这一点我当然懂!所以,后来我想开了,戒就戒了吧!于是,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我就把女朋友给戒了!现在我一点儿都不纠结了。”

    为了治愈上述那两个“后遗症”,主体(灵)与客体(肉)的分裂必须得到缝合。从17世纪中叶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两大门派的欧洲哲学家们都为此费尽心机。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朵是大名鼎鼎的“唯心主义”(亦称理性主义或者理想主义),其中包括斯宾诺莎、沃尔夫、莱布尼茨、费希特、黑格尔、谢林等哲学家。尽管他们之间在具体观点上大相径庭,但就思想的总体方向上是将“肉”缝合进“灵”里,即人与世界的本质被统一为超验的理性实体在历史中逐步展开自我的活动过程;人的身体与感性欲望只是理性精神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进而在理性思维的逻辑推演中寻求知识与道德的根据。

    另一朵则是本书前文中所提到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亦称功利主义或经验主义),主要以霍布斯、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利等人为代表。他们各自的思想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倾向于把唯心主义直接倒过来,将“灵”缝合进“肉”里,即人与世界在本质上都被看作是物质实体的自然演化成果;人类身体比其他动物更为发达的大脑生理机能是精神文明的发源地,进而从人类的感性需求和感性经验中追溯道德与知识的来由。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争论了两个世纪,虽然谁也不服谁,但正如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那样,在思想深度上,那些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者谁也无法与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相提并论。遗憾的是,在以“SM体系”为蓝本的教科书里,唯心主义基本上被概括成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观点——“精神决定物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反衬出“SM体系”中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黑格尔也就因此变成了个别抗日神剧里那些举着“三八大盖”却被江湖高手用“仙鹤神针”洞穿身体的白痴鬼子。面对这种做法,我只能说:毫无原则的矮化对手,实际上是对于自己的侮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