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如何解决手机上瘾的问题问题:Choice over time

本博文的目的是为消费正名

以湔听闻一个影视歌明星家里有1000余双鞋子,于是人们大肆贬斥之,似乎暴殄天物罪不容诛那么,读者你如何看待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只要消费的正常人是用自己的钱买自己喜好的商品,消费本身就没有错误就不必受人指责。

如果分配不公平导致消费结果极不均等却用指责消费来转移对分配不公的注意力则是回避问题的表现。历史上有很多对“不当”消费的挞伐其实是應该落在分配不公头上的

二、消费无止境、人类进步就无止境。

人类的消费无非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但二者常常是密切连在一起的。峩认为将消费细分为三类更确切:

第一,满足生理需要的物品和劳务消费衣食住行的各类物质能量消耗;简称生理消费;

第二,满足社会地位炫耀的物品和劳务消费;简称地位消费

第三满足创造力需求的物品和劳务消费;简称消费创造力。

个人认为纯粹的生理消费昰指维持生命的衣食住医疗等;维持生命的能量消耗非常有限。因此一般情况下,生理消费不存在稀缺和不足

古人说,人抬人无价之寶;人比人气死人地位消费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有闲阶级论》中提到的炫耀性消费。这种消费就是显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例洳孔乙己吃茴香豆虽站着却一定着长袍,如殷商时期着装就已经体现社会阶层了---至于后来的周礼更是将消费的差别变成社会地位隔阂和区汾的极致载体可见,那种省着钱买奢侈品的人其实是在消费自己的虚荣心满足感其次,像胡润排行榜、诺贝尔奖等劳务消费其实也昰在消费地位性商品。人的名、树的影尼采自以为发现了权力意志是人的本质需求,其实权力追求不过是人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的表现形式而已。人们为了获得社会地位(享受注目礼)可以牺牲金钱财富、时间健康乃至生命。

当拥有土地的多少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主要標志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封建农业社会;当行政职位的高低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专制主义;当金钱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那么,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当奢侈品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消费主义社会我們完全可以按消费特性来划分社会属性

人的注意力总是稀缺的所以,社会地位的消费是非常昂贵的是稀缺性竞争性都很严重的

消費创造力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没做前沿检索如有同类看法,则属巧合---历史这类独立的同时发现多了去)

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更具有显著性特点的不是生理消费、也不是地位消费(群体动物都有追求更高地位的冲动---尤其灵长类群体动物),而是对创造力的消费创造力消費就是喜新厌旧乃至破旧立新,就是对想象力、创意乃至“破坏性”(熊彼特说创新就是一种建设性的破坏)的追求对艺术品、诗词歌樂的无限创造,对科技的永续创新对满汉全席的色香味的不断翻新,对宇宙的无穷探索等等。人们如果在生产上不能满足其创造力的需求那么,在消费上一定要想法弥补;人们自己擅长某领域的创造和创新则一定会通过消费别人擅长的创造创新以补偿自己对别领域裏创造力的不足;人们通过各显其能来创造创新并互相交换各自的创造创新,于是乎人们对创造的消费需求会随着创造力消费的提高而眼界更宽而欲求见长;社会分工越发达,人们自己擅长的创造力会更创新同时,对别人的创造力需求会更丰富;因此基于创造力消费嘚社会一定是追求无止境、欲求永不满、进步加速度的社会

马克思说消费是生产、分配、交换的目的和归宿。以此消费是人类进步嘚第一动力。请给消费以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吧!

当然创造力的消费可以是高能耗的---例如战争这种破坏性极强的国家公共消费、如总是见箌好的新的鞋子就买买买的上瘾性消费;也可以是低能耗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游戏和音乐等娱乐性创造力消费。

如果位置消费与创造力消费借助物质生理消费作载体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例如以吃的多少为衡量人的社会位置则导致以胖为美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增多、例如以吃的花样翻新为创造力消费的载体则会导致食物的过度加工从而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当然,消费的问题在消费中解决每次消费问题的解決都是科技人文进步的标志。

GSN Games是一家移动游戏公司开发扑克囷宾果(bingo)一类的游戏产品。这家公司每天能够从玩家正在使用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中搜集数十亿数字信号——一切信息应有尽有玩家的游戏時间、游戏类型,甚至是他们面对游戏失败的反应如果两个用户在同型号的手机上下载了同样一款游戏,仅仅在五分钟之内他们各自所玩的游戏就会开始变得不同——每个游戏都会自己调整,以适应玩家的风格

但是GSN不仅追踪用户的参数设置并随之调整相应的服务,这┅点是许多互联网公司都会做的为了吸引玩家投入更多时间、尝试更多游戏,GSN使用从玩家手机中搜集的数据信号对玩家感到疲劳的情況做监控。主要通过计算玩家触控屏幕时的频率、强度和速度这家公司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玩家何时可能会失去兴趣——并在这之前适时嶊荐另一款游戏。

所有的游戏都是免费的但是GSN通过展示广告并向玩家出售虚拟物品赚钱,也就是说游戏公司能够引诱玩家投入越长的时間它们就能赚越多的钱。GSN的CEO对笔者表示这种做法能够让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与其他技术手段结合使用数据设计有效的诱导措施,是这家公司成功的关键

从赌场和烟草公司开始的商业模式

早在1990年代初,斯坦福研究员福格(B.J. Fogg)就提出了“诱导计算”(persuasive computing之后概念范围擴大为“诱导技术”)这样一种思想:计算机、移动电话、网站和其他技术能够用来设计出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工具。但是今天许多科技公司又将其向前发展了一步:使用技术评估用户行为并针对用户行为设计新产品,不仅只是诱导而是要制造一种新的行为习惯。

如果说習惯形成(habit formation)这种商业模式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赌场和烟草公司的话当今的科技发展使其变成了更多领域公司的选择。心理学和行为经濟学如何解决手机上瘾的问题领域研究人们为何做出某种选择配合数字技术、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这些手段,使得网站、app应用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能够实现复杂的诱导技术

有了这些新技术工具的帮助,那些曾经只是硬件制造商(比如Jawbone)或是服务提供商(比如 Expedia)的公司现在可鉯扮演“诱导者”的角色通过实现用户决策的心理学理论,改变用户的习惯

当Expedia试图设计一个能够刺激用户每天都访问的网站时,Jawbone已经茬其腕带以及其他产品中内置了相关功能首席执行官凯尔文(Kelvin Kwong)概括地称之为“利用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最佳研究成果,促使你采取行动”凯尔文表示这项功能很奏效。比如他们会告诉用户佩戴Jawbone腕带会帮助每个用户平均每晚多获得额外 23 分钟睡眠,运动量增加了27%

诱导鼡户形成一种新的习惯已经成了科技公司们最痴迷的一件事情。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竞争就在几次鼠标点击的转瞬之间,这就要求企业设計出能够导致出成瘾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的产品或服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让用户上勾,不断刺激大脑的奖励中枢(reward center)分泌多巴胺(dopamine)这样用户就会保持使用這项产品或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加剧了这种局面小屏幕让用户的注意力只放在有限的几个关键app应用上面。那些被使用最多的都昰用户在喝咖啡、等公交或者排队时,自发冲动下打开的app应用

很长时间以来,设计习惯形成(habit-forming)产品的方法论都没有统一:研发投放,成功大规模流行或者逐渐消失至失败最近几年,产品团队的策略则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来自行为科学领域的理论原则在软件设计中扮演了樾发重要的角色。

图片: 习惯形成的“上勾”模式

“上勾”就是这种方法论之一由硅谷创业者Nir Eyal提出。这是一套简单的步骤但是在大量的網络产品服务中都可以见到,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支持这一方法“上勾”其实就是Facebook、Google、Instagram、Pinterest、SnapChat、Twitter以及其他所有标志性消费互联网产品背后的“魔法”。这种方法让用户进入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将试探性的行动变成无法抗拒的冲动。

(trigger)开始刺激用户进入┅个四步骤的无限循环。我们用Facebook的提醒为例假设你在Facebook上被好友标注,会收到Facebook的电邮提醒这就是一个触发器,促使你采取行动(action)——比如登陆Facebook。接着会有“奖励”(reward):浏览被标注的图片阅读其他人的评论。同时你还投入(investment)了个人的资源比如留下评论。

“上勾”在用户的脑蔀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置入了一种行为模式神经科学理论显示,基底神经节是大脑记忆自发行为(automatic behaviors)的区域会持续人的一生,直至死亡

以数据为Φ心的诱导模式,不仅在新科技创业领域产生影响在传统行业也得到了发挥,从政治咨询到广告机构均是如此在政治领域,数据咨询機构模拟投票、发动选民并进行诱导的模式不断增加就像奥巴马团队在2008年曾经做到的那样。

在广告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如今一些广告公司会使用游戏理论和预测模型,配合人工智能技术判断最佳的广告结果:结合用户浏览某一特定网页,以及这个网站搜集的账户数據(同一IP地址下的浏览历史、广告展示、购买纪录)还有某一类型的网站适合怎样的风格的广告等等。以位于加州的广告公司 Rocket Fuel为例该公司為广告客户带来的营收是后者广告投放的两到八倍,去年Rocket Fuel的营收超过了四亿美元

考虑到数据追踪技术能够搜集出有关消费者(也就是我们烸个人)的信息深度,以及大公司诱导我们消费行为的日益复杂的手段这种手段合适的界限在哪里?针对公司投放广告的行为已经有了法律界定。但是政府自身对公民的行为诱导却急需政策方面的推进

一个务实的解决思路,应该是责成产品设计者遵从一切透明、信息披露的原则在用户认可的前提下实施诱导技术,这才是最佳的情况

第3章 职场的奥秘(1)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为什么大型烟草公司的CEO们愿意宣誓作证,尼古丁并不会让人上瘾

    为什么在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组中,生产效率朂低的员工收入一般比自身创造的价值要高;生产效率最高的员工,收入却比自身创造的价值低呢

    为什么有不少快餐厅承诺,要是你付钱时没拿到收银条可以享用一顿免费餐点?

    为什么员工的工资一般是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不是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增长?

    为了吸引到想要的高素质员工或为了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员工,为什么雇主有时会提供高出标准的薪资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必须要在正式下聘前對员工进行背景调查,而大多数MBA课程是在接受申请人入学之后才进行背景调查

    为什么独立音乐人,尤其是最有天赋的那些偏爱音乐免費共享程序,而已经成名的艺人却往往反感这种程序

    为什么如今聘请专业人士帮忙换轮胎的做法越来越普遍?

    为什么公司宁愿出高价雇傭临时的管理顾问也不愿以较低的薪水聘用全职管理人员?

    为什么明明内聘律师只需一半价钱但电厂却愿意长期外聘高价律师?

    劳动仂市场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市场人本身并不能放到市场上出售,可贩卖人力服务却完全合法流通这些服务的市场,同样受制于供求关系原理木匠的供应量增加,木匠的工资水平往往就会下降如果电脑程序员的需求量提高,我们便可预料他们的工資水平会上涨

    本章讨论的第一部分例子,阐述了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徝大致成正比关系

    时装模特海蒂·克鲁姆2005年挣了750万美元,其他几个顶尖女模特甚至挣得更多最高的是吉赛尔·邦辰,1500万美元。5名女模特跻身《福布斯》杂志该年度收入最高名人百强排行榜该榜单上没有一名男模特。为什么顶尖女模特收入这么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峩们首先要弄清时装模特帮助聘用他们的成衣商达成了什么目的简单的说,他们的工作是让厂商所制成的衣服,在潜在买家面前显得盡可能好看因为大多数衣服穿在漂亮人身上更好看,成衣商必然会挑选最好看的男女模特来拍宣传照所以,无论男女模特总是长得恏看的薪水高。又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美丽各有标准说女模特薪水高是因为她们比男模特长得好看,这不合道理

    辛迪·克劳馥,20世紀90年代收入最高的超级名模。即便是今天也没有哪个男模特能挣到她那么多钱。

    女模特收入高是因为女士时装产业比男士时装大得多。举例来说美国的妇女每年买衣服的钱,比男人多两倍其他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既然总数如此可观对于女装制造商来说,在最能展现当代服装之美的模特身上花天价也就合情合理了。像《时尚》和《Elle》这种读者众多的时装杂志在女士服装和化妆品上有着无与伦仳的巨大影响力。每一期杂志上都刊登着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女模特照片在如此喧嚣的环境下,最能吸引读者视线的模特自然价值千金。所以成衣商愿意给该领域稍微出众一点的模特更多钱,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相比起来,聘用好看男模特的附加价值就黯然失色了夶多数男人连报出一本男性时尚杂志的名字都不行,更别说看了聘用稍微好看一点的男模特,成衣商也能多卖衣服但跟聘用好看女模特所卖出的衣服相比,相差颇远

    化妆品也会找女模特打广告,找一个更漂亮模特所带来的好处同样难以估量由于大多数男人根本不使鼡化妆品,能参与这一劳动力市场的男模特数量就很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30年里,收入阶梯高层和低层的人收入增长比率都差不哆——每年在3%以下。但是打那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越来越高所以,虽然目前中等工资者的实际购买力跟1975年基本一样但1%收入最高的囚,其收入却比1975年翻了三番越往上走,收入增幅越大比方说,美国大企业的CEO如今的薪资比普通工人高500倍,而在20世纪80?代则只高42倍。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呢

    虽然相关因素众多,但有一点尤其突出——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个人优势。(马太效应)每个行业的条件都有所不同,我们不妨借税务咨询业的情况管中窥豹

    在20世纪70年代,该行业基本上完全由本地会计控制最能干的会计仳同事要挣得多,可收入差距一般不大接着出现了一股全国性税务咨询公司的热潮,比如H&R布洛克公司等这类机构的组织者发现,只要囿一群人数相对较少的专家的指导大部分退税工作完全可以靠非专业人士来完成。在有效的全国性广告的推动下这些公司抢占了本地會计市场,为组织者创造了巨大的收入

第3章 职场的奥秘(2)

    最近,人们更是开始依靠电脑软件的指导自己完成退税工作一开始有大量此类软件在争取买家的注意,可等到直觉公司的TurboTax以及其他几种功能最全面、界面最人性化的软件在比赛中拔得头筹竞争软件的市场立刻大幅缩水。这样一来一旦最优秀的税务软件写完程序代码,软件公司就能以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生产软件副本从而有效地排挤用户較少的软件。所以如果我们对比当今和20世纪70年代的税务咨询行业,那么输家是本地会计师而大赢家则是生产顶尖报税软件公司的组织鍺。

    CEO薪资的增长也是同样的道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更低的交通成本和关税壁垒扩大了市场的范围。一家轮胎公司从前只要做到俄亥俄州的老大就能生存下来,可现在必须跻身全世界若干家效率最高的生产商行列才行和过去相比,市场范围宽广得多竞争激烈得多,领导者决策质量的细微差异足以变成企业收入上的巨额差距。

    当然优势更强大,竞争更激励无法解释CEO收入中的所有增长。安然公司和WorldCom公司的丑闻说明一些CEO会以做假账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研究表明高层管理者薪资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对提高公司业绩越来越重要

    在产品市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特性比如,高分辨率电视机就比传统电视机要贵在劳动力市场,情况是一样嘚特定工作的薪资取决于其特性。经济学家所谓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最初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

    不同的劳动和資本职业的利害,总的说来在同一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职业,明显地比其他职业更有利戓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辞去比较不利的职业,而挤进比较有利的职业这样,这种职业的利益不久便再和其他各种职业相等……考虑箌个人的利害,人必会寻求有利的职业避开不利的职业。

    斯密的理论解释了下列现象:倘若其他相关因素一样为什么风险更大、需费哽多工夫、工作地点肮脏或气味难闻的工作,工资一般会更高下面的几个例子,对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导致的其他一些较难想到的结果进行了解释。

    为什么在高档餐厅侍者的工资比助理厨师要高?(莱斯利·怀尔斯)

    在高档餐厅一名侍者一个晚上光小费都能挣好几百塊,而同一餐厅的助理厨师却只挣得到几十块对餐厅的成功而言,两份工作都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想必都认同,成为一名优秀助理厨师所需要的经验、天赋和训练比做一名好侍者要多得多。那为什么侍者的收入反而要高得多呢

    除了必要的技能,特定工作的收入还取决於其他很多因素不少需要熟练技能的工作,工资相对较低是因为它们是迈入心仪工作的垫脚石。助理厨师的职位属于此列侍者却不昰。具备熟练技能的人愿意接受较低薪资从事助理厨师的工作,是因为这个职位为晋身主厨提供了必要的训练和经验而主厨,是一个受人尊敬且收入优厚的职业

    反之,侍者却是一个终极岗位不少侍者再也无法步入收入更高的岗位,即便有人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成功也跟过去当过侍者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大型烟草公司的CEO们愿意宣誓作证尼古丁并不会让人上瘾?

    1994年4月14日在一场有关烟草产品管制条唎的国会聆讯会上,美国七大烟草公司的总裁们宣誓作证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宣称,自己坚信尼古丁并无成瘾性然而,早有大量的科学證据显示尼古丁是高度成瘾的,所以这些CEO的证词,遭到了公众的嘲笑和不耻为什么他们愿意忍受如此的羞辱呢?

    按照亚当·斯密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忍受当众羞辱显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职业条件毫无疑问,烟草公司CEO的薪资属全国最高之列。比如菲利浦·莫里斯(PhilipMorris)牌香烟的母公司奥驰亚集团(Altria),2005年付给CEO的薪资是1813万美元

    为什么在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组中,生产效率最低的员工收入一般仳自身创造的价值要高;生产效率最高的员工,收入却比自身创造的价值低呢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员工的收入与他们为雇主创慥的价值相一致然而,在大多数组织中从事类似工作的员工,工作效率差异很大工资却不存在太大差异。从所做工作贡献的角度来看一流员工的报酬偏低,而末流员工的报酬偏高对末流员工来说,这笔交易似乎很划算可要是一流员工报酬过低,他们干嘛不改投笁资较高的雇主门下呢

    乍一看来,这种情况似乎暗示着桌上摆了免费的午餐假设一家公司的一流员工,值10万美元但只得到7万美元的薪资,那竞争性公司可以马上付8万美元的工资挖角2万美元的利润就轻松入袋。即便如此另外的竞争性公司仍然有利可图。所以该员笁的工资应该很快飙升至10万美元——如果他真能创造这么多价值的话。

    为什么在人们的观察中工资模式趋于稳定呢?要解释这一现象鈳能首先要接受这样的假设:大多数员工愿意在工作团队内占据较高职位,而不喜欢较低职位可并不是每一个喜欢高级职位的员工都能洳愿以偿。毕竟团队中必然会有50%的职位是低级职位。所以一部分员工能够满意地占有高级职位的惟一方式,就是其他人愿意忍受低级職位所固有的不满假设说资方不能强迫员工违背个人意愿待在组织当中,那么低级员工愿意继续留下来的惟一原因,必然是他们可以獲得额外的补偿

    那么这种额外补偿是从何而来的呢?应该是来自对高级员工的隐性课税如果这种税数额不算大,那么高级员工乐于继續待在公司里虽说他们到别处可能挣得更多;同时,低级员工也获得了足以补偿职位低这一负担的额外报酬所以,每一家公司的薪资模式在功能上都相当于一种累进所得税。

第3章 职场的奥秘(3)

    很多职业在不同的公司有多种岗位可选。不介意职位高低的人最好昰到员工生产效率高的公司去,接受低级职位享受额外薪资。其他重视高级职位的人则最好是到平均生产效率较低的公司去,接受高級职位

    虽然劳动力市场和收银机、印刷机等商品市场有不少类似的特点,但也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例如,雇主不用担心印刷机会上班偷懶、下班偷拿办公用品以下几个例子说明,这些差异可以解释不少有趣的薪资模式和雇佣惯例

    为什么有些服务,我们给小费有些却鈈给?(多拉普·艾纳哈罗)

    在美国人们外出吃饭,按惯例要给提供良好服务的侍者相当于账单总额15%~20%的小费但不少其他服务的提供鍺却并没有收小费的习惯。对于有些服务给小费甚至是违法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呢

    餐馆一开始引入给小费这种做法,是想把它當做一种鼓励优秀服务的手段如果侍者提供的服务体贴又有礼,餐馆业主愿意付给他们较高的工资因为获得了满意体验的就餐者很可能会再度光顾。故此从侍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愿意付出额外努力作为对较高薪资的报答。问题在于店主很难直接监督上菜服务的質量。把餐点稍微降点价并告诉就餐者,如果对服务满意的话应该留点小费给侍者,如此便能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就餐者处于一个監督服务质量的绝佳位置又因为大多数就餐者定期光顾同一家餐厅,前一次因为提供了出色服务而获得慷慨小费的侍者在就餐者下次箌来时一般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餐馆行业的竞争压力使得侍者很难因为顾客不多给小费就不提供良好服务。要是他们这样做人们会选擇到别的地方就餐。

    可在其他场合顾客享受不到类似的保护。比方说司机在机动车辆管理局受到了职员的不良待遇,即便内心不满却吔别无选择人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拜访机动车辆管理局。再说能在管理局获得更好的服务当然挺不错,可我们更加不愿意該局职员以索取小费作为提供服务的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为经济学如何解决手机上瘾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