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动降级申请主动申请降级的问题?

作者: 孙红霞 王康乐 冯菲菲

  摘要:文章论述了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观原因是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饮食无规律,睡眠时间不足等原因所致;深层因素是基础应试教育造成学校体育的长期薄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对培养人才质量的认识偏颇和社会对体育的长期歧视导致。实行校长体育工作负责制、高校体育工作评估考核制度化,试行高考加试体育,与时俱进的改革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体育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国民体质 大学生 体质下降 因素 阳光体育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参加和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中国在世界面前永远摆脱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可是金牌大国的中国却不是体育强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下,不得不以学业为主。
  2012年9月,北京大学军训一天内705人生病,且这种情况并非北京大学个别校情。2010国民体质监测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4项指标对全国学生体质进行测试,其中大学生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近视率提高。
  多年来,“每天锻炼一小时”、“全民健身”、“阳光体育”各项体育制度不断推出,大学生课程学习任务也没有中学学习任务重,场地器材设施相对完善,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问题不曾得到解决。作为充满智慧的大学生,他们即将走出校门,接受社会和工作的考验,如此体质状况何以应付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这不能不说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多有缺憾。
  因此,探究高校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现实的有重要意义。
  描述性研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各方面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3.1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
  3.1.1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薄弱的“叠加效应”
  “唯分是举”应试教育的教学体制长期存在,学生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成为一种倾向潮流。家长和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学生从最早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肩负着考上重点学校(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重任,为了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课余时间都用于参加各种文化课程培训班。为迎合“需要”,学校教学过程表现为考什么就练什么,单纯地为考试而练,片面追求眼前的利益和近期效益,这种教学目标必然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目标冲突,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项目没有兴趣,甚至在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中间产生矛盾心理。
  “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虽为国家体育发展策略,但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没有地位,只有“靠后站”。中小学生体育课程大部分被考试必修科目占用,造成基础教育阶段体质薄弱,长期以来的叠加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3.1.2社会和学生对学校体育认识偏颇
  (1)主观和客观上的体育认识偏差。社会竞争形势严峻,学生就业压力过大。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面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们不得不在参加体育锻炼、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参加社团活动提高自身能力三种大学生活中做出选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开始了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之中,原本紧张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脑力劳动之后希望的只是休息,而不是体力锻炼。由此形成的重技能和处事能力而忽视体育锻炼的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体质下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在社会前进进程中为体育人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未消失,他们认为空有强健的身体而没有突出的能力永远只是社会的底层,体育锻炼无关紧要。
  (2)家庭教育“缺钙”。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习惯用他们所谓的“关心”来干涉孩子参加锻炼,孩子从小的运动天性被泯灭。近年来,大部分家长向学校提出让学生不参加军训的申请,有调查显示:有20.9%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其实高校对学生上体育课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视的,由于过去一些学校在体育课中或学校的体育竞赛中发生过学生猝死的个案,学生在校园内的意外伤害问题就成为了家长与学校发生争执的焦点和问题。学生安全问题也是社会的焦点,这对体育课程开设增加了难度。
  (3)缺乏健康意识,对身体素质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如果身体不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那么自己就是健康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和健康之间关系不够了解。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大部分老师在体育课程中没有运动量,一些有危险的体育项目被取消;运动会中的长距离项目和冬季长跑比赛被取消;体育课没有了一定的质量,身体素质和学生体质自然下降成为必然。
  (4)学生独立能力、耐力、承受力等欠缺,无法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都是个长不大孩子,他们习惯按照在别人安排好的计划中生活,出现问题后总会有人帮助其解决,久而久之,其独立能力和承担问题能力欠,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因为运动负荷或者体能消耗过多而没有足够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对体育运动有焦虑心理。
  3.1.3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和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歧视
  (1)“重文轻武”思想根深蒂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有渊博知识是成为衡量一个人成果与否的标志。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如今应试教育下的高考,在大众的眼中一个学生无论他是否擅长体育运动项目,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品行端正就是人才。
  (2)学校体育发展没有应有的地位。“一个口哨,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是过去对体育教学的评价,现在又恢复了这种体育教学形式。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校教育,在中学阶段,学校体育课程也逐渐被其他文化课任老师占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在意的是学校升学率,着重强调文化成绩是根本,却不曾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和“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大学体育同样切实没有摆到领导者的工作日程上,好像可有可无,不少学校体育课程不执行法规规定,随便减少体育教学计划课时,有的只上一年或者一年半体育课,高年级也没有体育要求,学校认为只要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了。   3.1.4大学课程改革造成基础运动生存能力训练不足
  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性难以调动。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程基本清一色的专项选修课,过于强调学生兴趣,由于学生从小没有体育兴趣,也不会有体育特长,自愿选择一个轻松好玩的项目,只是为了“混”学分和及格,没有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强健体质的意愿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思想为主,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个性、兴趣等的差异性,课堂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和运动密度,对于学生走、跑、跳、投、攀、等基本学生运动能力和生存能力训练严重不足。在体育课程开设过程中也缺乏针对性,如:学生不清楚某项技术动作的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和预防,无法正确认识准备活动及长跑的重要性,结果体育课程既没学到运动技术,也没有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造成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身体素质下降。
  3.1.5体育课外活动处于“停摆”状态
  (1)体育场馆、健身器材、基础设施不够齐全。近年来,高校扩招人数有增无减,但是体育基础设施及体育教师的配备却跟不上扩招的要求。学校本身经费紧张,添置体育器材配备及场地难以满足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学生参加锻炼的机会减少。据报道,不少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少数地方下起了沙尘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学生的晨跑、课间操已经无法正常进行,更不能满足学生在雨雪天气下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2)高校体育课外活动几乎成为“空白区”。中小学校还能坚持按要求开展早操和课间操,但大学校园没有组织开展“三操”、“两活动”。在有限的运动场地上少数自发出来锻炼的学生并不热闹。学校组织的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没有气候,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也不浓厚。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于自习和文化课程的学习,休息时间要么逛街或者沉于网络。
  3.1.6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质测试流于形式,上下“忽悠”
  “阳光体育”、“大学生体质测试”这些国家政策本是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在高校已流于形式,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工作者也是司空见惯,逐渐成为形式主义和虚假的化身。
  多年来,大学生体质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的“达标”几乎都是上报的虚拟数据,究其原因,还是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实际上次要”,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只凭自己报,没有上级检查,上报学生体质优秀达标大家都荣光,有的高校甚至测试都没进行,凭空设想。阳光体育的口号响亮,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较差。
  3.1.7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运动场地匮乏
  经济是基础,足够的经济支出才能够保证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国家对于体育经费支出主要以竞技体育发展为主,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大部分高等学校并没有将经费投入到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建设上。
  体育场馆的修建、体育器材的购买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有关部门并不是特别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对于体育经费的投入较少,从而导致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无法正常进行。
  原本国家教育关于体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加之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轻视,在学校经费支出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
  3.1.8大学生不规律生活方式所致
  大学生生活不规律,不吃早餐,通宵达旦者比较普遍。在选择饮食和安排睡眠时间方面很少考虑其是否有利于自身健康,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面前经不起诱惑,同时大学课程任务较轻,学生思想放松,约束相对减少,养成不良的作息制度。
  一方面,懒惰的学生营养过剩,睡眠时间过长,表现为身体形态改变和生理机能的下降,如体重和“三围”增加、肺活量和速度下降,其中以女大学生体质下降最为突出;
  另一方面,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大城市中无法适应,营养跟不上,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补贴生活。由此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睡眠时间太少,体质下降,更有“爱上网+懒得动弹=体质下降”者。大学课程较少,科技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游戏,学生迷恋上网络,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兴趣,课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上网聊天打游戏上面。大部分学生彻夜坐在电脑前面,长时间保持坐姿,体内食物不易消化,食物中食物营养物质无法吸收,容易导致颈椎病、视力下降等或亚健康疾病。
  3.1.9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缺乏法律途径解决
  近段时间媒体经常报道,某学校因为体育课上测试1000米而导致学生猝死,学生家长对体育老师威逼,在这些伤害事故中,体育老师必然为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也是难咎其责。体育活动本身是一种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通过身体活动来增强体质的锻炼,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身体有某种疾病时才可能出现意外,但我国对学校体育在法律方面的介入还是盲区,学校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家长势必与学校发生纠纷,加上法律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完善,也不畅通,这些都成为体育教师和学校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其结果只能是在求安全的大局中放弃本应让学生获得体力的正常体育活动和训练,不少大学采取取消冬季长跑项目,以取消运动会来保学生平安。
  3.1.10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缺乏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不重视,令不少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后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体育教师的一种普遍心理状况。高校的体育教师课时多,工作任务重,但收入比同职称老师少,在学校地位低,如果在工作中再有什么安全事故发生,更是难以担当。为了这份稳定的职业,体育教师大部分选择了“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态度,得过且过,不出安全事故就好。再者,一个人是无法改变整个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显然,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教师害怕事故,对学生体质干预不够是不争的事实。
  3.2改进提高大学生体质的措施
  3.2.1实行体育工作校长负责制
  教育是育人大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工作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高校学生体质不合格,校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校长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但肯定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办学思想理念,所践行的实践,必然与其结果相吻合。校长必须对其本校培养的人才产品质量负责,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质量是2l世纪的品质要求。
  3.2.2体育工作必须纳入高校考核制度化
  国家教委在对高校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评估中,要将体育工作的考核纳入硬性指标,每个周期或者每年如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测试、通报实行制度化,势必转变目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要坚决遏制弄虚作假的现象,敲山震虎,将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或大学生体质合格工作落到实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会有质的飞跃。
  3.2.3高考加试学生体育
  国外不少高校都有高考加试体育的先例和经验,我国也有个别省份实行了高考加试体育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扩大试点,逐渐在全国推广。目前中考加试体育已经在全国形成了规范制度,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高考加试体育可以同中考有机接轨,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未来全民族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国情大教育背景所决定的。
  3.2.4高校体育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单一的课程模式
  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多种体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是时代的要求,高校现行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提高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活动课程中加强新兴项目的引进、民族、民间传统资源的开发,处理好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高校体育需要改革的问题。
  3.2.5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的体育场馆应免费向校内学生开放,并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使学生锻炼有场所、有设备,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2.6“因身制宜”落实课外活动
  高校课外的散漫状态需要改变,老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挖掘学校体育资源,根据大学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特点,制订适合个体的运动处方,帮助指导其进行体育健身训练,促使其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主动申请降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