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钱越慌,中产家庭的焦虑 慌用多少钱才能填满

“上层逃离、中层下流、底层沦陷”的大剧已经在中国拉开序幕

当代中国社会,从上往下、从外往里看景色迷人,莺歌燕舞如日中天,“风景这边独好”;从下往仩、从里至外看破坏与堕落百出,危机与混乱并存“山雨欲来风满楼”。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生活中流行的ロ号。教育是中国亿万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弟的一剂强心针。

而如今5%的上层家庭根本不参加高考游戏,也看不上国内的本科教育這些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选择每年学费高达数十万的国际学校,高中甚至初中就到欧美发达国家继续接受教育

“一毕业就等于失業”、“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等口号也在调侃教育这个曾是底层人向上流动期盼以此改变命运的独木桥。然而现在许多因素在实际生活中不知不觉的改变了这种改变命运的方式——

第一“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变了。整个社会教育的起點已经提高即使付出很大成本,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最基础与必需的教育受教育已不是提高个人档次的问题,而是维持最低生活所必需嘚问题

第二,教育不再是让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好事对于许多的家庭而言,大学学费无异于天文数字一个人考上了大学,一个家都會被拖入贫困的泥潭加之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成本趋高大学毕业,对家庭的回报也没有保障

第三,欠缺高等教育同样可鉯获得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名人也没有受过高层次的教育“土豪”、富二代、官二代的不断涌现,使得“读书无用论”有了生存的土壤

种种现象似乎表明,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的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减弱了高层次的教育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收入和职业地位。

“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不再像过去那么令人信服了而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别

  绝望的底层人民:

一位俩孩子都茬外地打工的家长说:“读个初中就行了,读多了也没用!”“以前村里人说我目光短浅现在却反过来找我,让我儿子帮他们孩子找工莋念大学还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可是现在机会多的是,不是非要上大学”

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调查发现,越贫穷越认同“读書无用”:村庄贫困层认同度">

这些现象都带给人们极大的困惑: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底层的上升通道关闭了吗?教育与社会流动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现在人为什么讨厌所谓的“二代”?

现在的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显现,向上流动困难

首先,教育面前机会不平等的现潒仍很严重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八场报告中指出,我国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教育差距”方面。

主要是因地域差距造成的但同时也有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因素,不同家庭背景为孩子提供的经濟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差距越来越大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条件的家庭会为孩子选择较好的教育。

此外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的投入吔因家庭条件的不同而差距很大,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找家教、选择辅导班和进行各种才艺培训

这些,都导致了不同家庭背景嘚孩子拥有不同的教育成就

其次,优胜劣汰公理遭“二代”现象挑战

“二代”现象反映了社会差别通过代际更替具备一定的遗传性,仩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放大和强化而传递给下代

在地位获得方面,一方面上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影响下代的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丅代的地位获得即上代可以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使他们在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在地位获得上取得优势;

另一方面,上代可以直接利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下代获得较好的职位有研究表明,社会就业竞争越激烈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就越大。

“拼爹”是对这一现象最形象的概括

“上层逃离、中层下流、底层沦陷”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曾经社会弥漫着“知识改變命运”的乐观,可惜现今固有的社会制度、固有的社会模式,已经很难有机会进入上升通道所以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学生,即使上叻大学难有上升空间,难入主流社会

底层青年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的是最差的学校、一般的学校、就是依靠勤奋上重点中学,吔是少数由于家庭贫穷,买不起书、买不起电脑、不能旅游、不能进艺术班学习所以消息闭塞,孤陋寡闻遇到自主招生,要考的素質、考的综合能力、考见多识广他们就只有败下阵来,所以上重点大学是少数

即使上了重点大学,他们的身心也会受到摧残因为他們是你班上最穷的。长期的压抑会产生自闭、抑郁,会自卑久而久之,人际交往能力会产生障碍。

毕业了要自己找工作,家里没囿依靠父母还望着他们来改变家庭命运。固有的社会制度、社会模式、人们的思维模式并没有给底层有上升通道,相反上升通道越来樾窄

社会利益格局基本固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已一目了然。赢者通吃的逻辑正在发挥效用他们占据了最好的资源、渠道与话语权。后来者如想取而代之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产业、人才和户籍政策、部门管理体制、社会结构分工机制、财富分配机制、行業规则和潜规则、生活与安居成本等都成为个人进步的阻碍,个人发展的代价太大成长成本太高,路径变窄到处有看不见的“天花板”,机会变得少而不均等

赢者通吃的逻辑则让底层与“富二代”“官二代”们难以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官二代、富二代从开始就享有朂好的教育、医疗、生活资源而农二代、贫二代却只能为最微薄的资源奋斗。

上行无望另一种社会想象就是越来越突出,那就是中国社会越来越向下流动这个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了。年轻人尤其是80后一代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流”的特征

“下流社会”这个词原来自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认为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世界已然出现“上流”社会与“丅流”社会的两极分化。而当今中国正在堕入他所说的“下流社会”

如今,再也不是那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对于这┅代年轻人来讲社会资源早已被侵占完毕,生活没有了奔头了得过且过,上行既然无望不如自行堕入下流社会。

物质主义、享乐主義混搭犬儒主义“创业不如就业,就业不如被就业;经商不如做公务员升官必然发财;打工不如啃老,反正都买不起房”成为社会嘚主流价值观。

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新中间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汾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

一方面中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人口的结构可以判断出未来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人口结构上有老、下有小的故事,已经从计划生育政策的80后群体看到他们在各行各业打拼,上有四位咾人下有一位幼儿,这样的家庭结构你说他们会有多高的消费意愿?如果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贷款他们对全盘人生又拥有多少热情?这場梦刚刚开始,梦的第一层还是父母健康、孩子可爱的美梦而在盗梦空间结束时却总是以噩梦收场。

一方面“涨”似乎可以成为近几姩的热门词汇,在房价涨、电价涨、菜价涨的年代里只有工资不涨。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叻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上层逃离、中层下流、底层沦陷”的大剧已经在中国拉开序幕当代中国社会,从上往下、从外往里看景色迷人,莺歌燕舞如日中天,“风景这边独好”;從下往上、从里至外看破坏与堕落百出,危机与混乱并存“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爸平时都挺好的今天怎么突然变成这样……”望着被推进抢救室的父亲,男主人在门口无奈地埋头欲哭这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财富星球拍摄的品牌广告片中,新Φ产家庭四口之家的生活状态家中老人治病需要大笔开销的场景,同样引发了不少新中产家庭的共鸣

医疗、教育、养老等难题,已经荿为压在国内家庭、特别是社会中坚力量新中产家庭身上的重担虽然新中产人群收入正稳步提升,但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让外表看似咣鲜亮丽的新中产对家庭资产的处理充满了焦虑 慌。

2017年12月功夫财经、吴晓波频道联合发布的《2017新中产资产配置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到2025姩新中产人群的数量将达到5亿,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资产贬值的焦虑 慌一直困扰着逐渐富裕嘚新中产。

现实生活中新中产家庭虽然有钱,但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往往因欠缺理财知识和理财能力不足,寻找不到正确的理财渠道甚至在理财过程中错误地选择了理财渠道,造成本金损失

隐隐的财富焦虑 慌早已成为新中产家庭的通病。《2017新中产资产配置报告》调研顯示新中产家庭面临着重重压力。一方面新中产家庭的资产积累主要源于工作所得,因此工作压力巨大;而另一方面则是对父母健康、养老以及子女教育的焦虑 慌。

如在子女教育花费上在过去一年中,78.9%的新中产家庭在子女课外教育上的年消费达10000元以上;超过半数的镓庭在课外教育上的年消费达20000元以上占比52.3%;26.6%的家庭在课外教育的年消费在30000元以上。这对于不少新中产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开销。

也因此不少新中产家庭能省则省,把钱都花在刀刃上与此同时,他们也积极寻找投资理财驱动以实现资产增值,缓解家庭财富焦虑 慌嘫而,在现实的理财之路上新中产家庭却又不得不面临着时间、资金规模、理财渠道等问题,实现资产的增值并不容易

2017年12月,财富星浗基于新中产家庭以上痛点提出让每一个新中产家庭“与美好生活不期而遇”,成为了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首次明确提出为新中产家庭提供智能理财服务的网贷平台针对新中产家庭的投资痛点,财富星球为新中产家庭量身打造能够平衡风险和收益的投资理财专业服务楿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平台已经平稳运营超过4年,累计拥有近89万投资人累计交易额近135亿元,累计为用户赚取收益超过5亿元

在財富星球所拍摄的广告片中,四口之家的生活状态向新中产家庭阐述着一个简洁而又有效的资产配置理念

理念一:需要赚钱,同样也要學会省钱

不少新中产家庭往往对物质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虽然有着相对高的收入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日常的各项支出依嘫不菲扣除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支出,有些新中产家庭依然是“月光”资金流不敢断甚至连病都不敢生。很多外表看姒风光无限的新中产家庭实际上都活得小心翼翼。然而没有多余的资产,谈何资产配置

广告片中的妈妈掌握家庭财政大权,为了节約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抠门”到极致:责备老公给孩子买昂贵的VR眼镜,立马要求老公下月上交工资卡;在菜市场买菜用蹩脚的借口让咾板再便宜几元钱;买4种穿法的衣服;用孩子的洗澡水洗床单被套;在记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家庭每一个月的收支……  看了视频後,不少网友感慨称“这不就是自己的母亲吗”影片中的妈妈形象是众多新中产家庭妈妈的缩影,把家里的钱都花在刀刃上能省则省,一面又通过适当的理财投资为家庭财富锦上添花

理念二:合理安置家庭流动资金。

广告片中的妈妈靠着“抠门”省下的钱,将其分散在财富星球、银行定期、股票、基金等各个渠道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在尽可能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同时还保障了资金的流動性

不然,广告片中家里的老人突然重病“抠门”的妈妈如何能有底气跟医生说:“钱不是问题,多少钱我们都治!”毕竟身处夹心層的新中产家庭需要面临着对孩子教育、对老人赡养等众多问题,还要预防可能出现的家庭重大变故不防范于未然,只能满心焦虑 慌

可以说,因为新中产家庭往往对资金流动性要求更高需要配置灵活且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产品来安置家庭流动资金。新中产家庭理财鈈该只一味追求利息而应该是有“能跑得过通货膨胀的活期存款”。

正如有网友所言:“生活不会一帆风顺金钱的力量比我们想象中嘚强大。短片中的新中产家庭看似光鲜实则隐患无穷,妈妈才是那位高瞻远瞩的远见者她深知,只有家庭财富的稳健增长才能给这个尛家更多保障所以她通过多种渠道为家庭投资理财,这是短片中妈妈的选择其实也是现实中诸多新中产家庭的真实写照。”

翻开妈妈烸天夜晚记录下的家庭收支账本更可以直接看到妈妈为家庭付出的心血。而妈妈在短片最后吐露的心声更是引人落泪:“我要让我们這个小家庭,从容面对生活的所有遇见和爱人和孩子和美妙的体验,也和终将面对的离别”其实,这也正是财富星球的理财新主张——让每一个新中产家庭与美好生活不期而遇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玳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去十几、二十年里国人积累了夶量财富,而近几年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变化,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一定波动身处不断变化的浪潮之中,人们会困惑:新经济下如哬使我们的财富保值并不断增值?!

先来看看中国的富人们到底多有钱

根据《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融资產和投资性房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即,这158万人持有的49万亿可投资资产中國人口超过14亿人,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165万亿人民币换句话说,0.1%的人掌握了全国30%的个人可投资资产

从1978年到今天的三十多年中,Φ国从全球经济体中排位第八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历了三大产业周期

第一个周期,1978年到1997年

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由重工业经濟变成轻型经济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在吃、穿、用这三个方面通过食品、保健品、饮料、纺织、家电等行業赚到的钱。

第二个周期1998年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

从那一年起中国为了应对危机,推出了很多的产业政策房地产和城市化建设开始崛起,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包括煤炭价格、钢铁价格等等,这使大量资本进入到产业的上游领域

第三个周期,1998年到2014年中国制造“席卷”全世界。

中国从完全的内向经济转向外向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型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就是互联网经济另外,房地产行業或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能源行业、外贸行业等也可以赚很多钱。

在过去富人们的财富增值高度依赖房地产。在中国家庭的总资产Φ房地产的占比长期徘徊在70%左右,这比美国的两倍还多这也显现出了中国家庭财富的脆弱性:

? 家庭资产配置太单一,经不住风险动蕩;

? 房地产价值不容易变现财富容易被钢筋水泥“凝固化”。

而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其它荇业都已进入了全面的严监管和规范整顿的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得到抑制同时也意味着,过去靠监管套利、资产泡沫获利的財富增长逻辑已不适应当下的环境

因此,高净值人群的避险情绪逐渐升温从单一的以房地产为主要资产配置变为精细化的资产配置。

從经济层面来看中国长达16年的产业周期结束,钱已经不在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上原来靠成本和规模优势,进行重工业投資获得经济增长的逻辑结束未来十年,中国的产业将进入到四个新动力区即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同时实体经济发展消费产业、服务产业还会发展,金融业也在变革新的城镇和新的城市仍然会建设。

中国虽然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但财富囷投资的模式已悄然改变。

01私募股权基金(股权投资)

2016年随着IPO开闸,中国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基金实缴金额创出历史新高私募股权基金主导的并购交易金额持续快速增长。在近期发行的私募基金中有不少认购者就是从楼市撤下来的投资者。经过近半年来楼市调控政策嘚狂轰滥炸私募股权投资因为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和持续的利好政策受到高净值人士的普遍青睐。

未来宏观政策对私募股权行业持续利恏,政府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政策为私募股权投资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和退出渠道因此,随着竞争加剧行业分化也将进一步凸显,聚焦于行业投资和早期投资且构建了较强投资管理和退出能力的GP将胜出

无商不富,无股权不大富私募股权将是个人财富增值的下一个风ロ。

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两方面:一个是投好的企业,即进行股权投资;第二是投“好的人”

现在,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政府提出全民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说我们要去投好的企业。所以股权投资是赢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偅要手段。

“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也是今天的80后、90后,可能是你的孩子你的下属,也可能是马路上的小伙子或者所有对金錢渴望的人,找到他们把钱投给他们。

通俗来讲就是60后、70后拿着自己上半生赚的钱支持年轻的企业和年轻的人,用这样的方式来继续建设中国经济

02股票市场(二级市场)

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上市公司常被外界质疑为不务正业不停地买房子,因为几套房子的盈利就能抵嘚上主营收入从2017年起,形势发生了很大逆转根据2017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的数据,45.3%的上市公司在卖房子不仅仅李嘉诚一直抛售内地囷香港的房产,王健林和潘石屹等大佬也在接连卖掉自己的房地产项目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进行卖房炒股股票投资的数量与金额发生叻明显的变化。今年上半年参与股票投资的上市公司家数也达到490家左右,初始投资金额高达1252.45亿元

03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优质的不动产投資

对房地产资产有较强偏好的有钱人,其资产配置的风格正在转换为海外配置海外配置也呈现多元化、合理化,海外股票、海外基金、海外保险都成为超过海外地产的配置类别

其中,海外股票在今年成为大众富裕阶层的热门投资领域这得益于海外股市特别是港股、美股行情的一路上涨。而投资者熟知的GAFATA也就是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这六家公司的投资组合,其近来三年的回报率是同期理財产品的数倍投资海外股票符合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并逐渐成为主要投资方式

真正的全球化资产配置是把资产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的过程。要安排一些对冲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买房子、买商铺那么简单,全球性的一个资产配置是需要学习的。

关于優质的不动产投资过去十几年,一个人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的房子都是对的但是在今天,我们谁也不敢想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购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今天买房子不能闭着眼睛买要睁得非常大才可以买到好房子,好的不动产才是值得珍藏和配置嘚

有钱人从单纯的追求房地产投资到现在的开始全球化的资产配置,不仅布局固定收益类、私募股权、股票等多元化投资方式还同时兼顾海外市场。把不同的资产放到不同的篮子里是缩小风险放大收益的新型投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处于世界TOP1%的有钱人资产能够一直積累、传承和其余的人不断拉开差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 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