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能氧化硫化铜矿氧化焚烧炉温度吗?

【摘要】:硫酸锌溶液的净化工艺是湿法炼锌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序,净液的质量直接影响锌电积的电流效率和电锌质量,镍、钴是硫酸锌溶液中最难除去的杂质。目前国内工业实际生产应用较多的除镍钴方法是置换法和黄药法,国外也有工厂使用β-萘酚法来除钴,但此法在国内尚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见工业应用的报道。置换法要求加入过量的锌粉,保持较高的置换温度,为了降低锌粉消耗,通常还加入砷盐或锑盐做活化剂,提高净液质量;此法需消耗大量锌粉,不经济,而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所产出净化渣不易处理。 针对现状,在查阅大量关于重金属捕收剂和水溶液除镍、钴方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用一种新型改性硫化剂RnYm来代替黄药净化除去镍、钻的新方法。 研究中首先进行了在纯水体系下脱除镍、钴的试验;然后进行纯硫酸锌体系中脱除镍、钴的试验;最后进行湿法炼锌产出的实际硫酸锌溶液脱除镍、钴的试验。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理论角度对硫化法沉降镍、钴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pH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并确定了这些参数对此试剂除镍、钴的影响及内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下,当试剂用量与水溶液中镍、钻金属量的比值分别达到约19:1、10:1时,镍、钴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9.44%、97.93%,镍、钴净化后液的残留浓度也分别降到了0.1231mg/L和0.5133mg/L(锌电积要求≤1mg/L),同时发现:脱除镍与脱除钴相比,其有效作用的pH值范围比较宽,反应较快,反应温度要求较低;在纯硫酸锌体系下,脱除杂质镍和钴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镍的脱除率基本不受水溶液中高浓度(100g/L)的锌离子的影响,而钴在此时其的脱除率仅仅在10%以内,远远达不到净化要求。为此,进行了锌离子浓度梯度的干扰验证试验,发现当水溶液中的锌离子浓度低于800mg/L时,对钴的沉降干扰不大。针对此情况,进行了添加Fe3+试验,结果表明,当有适量Fe3+加入可以大大提高了钴的沉降效率,净化后液的残钴浓度完全能够达到锌电积的要求,但是与此同时,硫化剂的消耗量也将随之加大,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研究的最后进行了湿法炼锌产出的实际溶液净化钴的验证性试验。 此方法与现今使用的黄药法和锌粉-锑盐法比较,其分别具有净化效果好,尤其是能够深度净化镍,试剂绝对消耗量小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F813


密度最大的金属,你知道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看看你了解多少?

锇是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属重铂族金属,是目前已知的密度最大的金属。

锇存在于锇铱矿中。将含锇的固体在空气中焙烧,将挥发出的四氧化锇利用醇碱溶液吸收,得到锇酸盐后用氢气还原制得金属锇。可用来制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锇同铑、钌、铱或铂的合金,常用作电唱机、自来水笔尖及钟表和仪器中的轴承。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8.49

太阳中含量:0.002

晶体结构:晶胞为六方晶胞。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4940 m/s

发现人:台奈特(Tennant)

锇是已知金属单质中密度最大的,其密度达到22.59克/立方厘米,熔点3045℃,沸点在5300℃以上。六方密集晶格。灰蓝色金属,质硬而脆,放在铁臼里捣,就会很容易地变成粉末,锇粉呈蓝黑色,且锇金属粉末可自燃。锇的蒸气有剧毒,会强烈地刺激人的眼部粘膜,严重时会造成失明。

金属锇在空气中十分稳定,粉末状的锇易氧化。浓硝酸、浓硫酸、次氯酸钠溶液都可以使其氧化。在室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锇(OsO2),加热可生成易挥发且有剧毒的四氧化锇(OsO4)。

锇在工业中可以用做催化剂。合成氨或进行加氢反应时用锇做催化剂,就可以在不太高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如果在铂里掺进一点锇,就可做成硬度大且锋利的锇铂合金手术刀。利用锇与一定量的铱可制成锇铱合金,比如某些高级金笔的笔尖上那颗银白色的小圆点即锇铱合金,锇铱合金坚硬耐磨,可以做钟表和重要仪器的轴承,使用年限很长。

锇属铂系元素。铂系元素几乎完全成单质状态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种矿石中。例如原铂矿、硫化镍铜矿、磁铁矿等。铂系元素几乎无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铂系元素矿石中,通常以铂为主要成分,而其余铂系元素则因含量较小,必须经过化学分析才能被发现。由于锇、铱、钯、铑和钌都与铂共同组成矿石,因此它们都是从铂矿提取铂后的残渣中发现的。铂系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它们中除铂和钯外,不但不溶于普通的酸,而且不溶于王水。铂很易溶于王水,钯还溶于热硝酸中。所有铂系元素都有强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倾向。

1803年,法国化学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铂系矿石溶于王水后的渣子。他们宣布残渣中有两种不同于铂的新金属存在,它们不溶于王水。1804年,泰纳尔发现并命名了它们。其中一个曾被命名为ptenium,后来改为osmium(锇),元素符号定为Os。ptenium来自希腊文中“易挥发”,osmium来自希腊文osme,原意是“臭味”,这是因为四氧化锇OsO4的熔点只有41℃,易挥发,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化学组成:IrOs,多含有少许铂、铑、钌、铜、铁等。

鉴定特征:不熔融,遇酸不溶解。加硝石烧时散发一种特异的恶臭(OsO4)将烧后熔渣溶于水中,则有黑色铱粉沉淀。

成因产状:在中国主要产于超基性岩铬铁矿型铂矿床及砂矿中,与自然铂、铱铂矿、硫镍钯铂矿、铬尖晶石等成组合。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乌拉尔、南美的察科、哥伦比亚的北部、美国俄勒冈等地。

名称来源:依据其成分组成命名。

晶体形态:六方薄板状晶形。

晶系和空间群:六方晶系,D6h4一P63/mnc。

硬度:硬度变化较大5.8-7.6。

解理:解理0001完全。

颜色:钢灰色,银白色或锡白色。

其他:微有展性及脆性。

反射色锡白带浅蓝。反射率:67.5(绿光),66(橙光),67(红光)。平行c轴切面双反射清楚。非均质弱到中强,浅粉红、红、古铜色和灰到深蓝。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化铜矿氧化焚烧炉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