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腹腔镜手术后伤囗渗水用什么药,腹部伤囗,要锋针处理吗



  【关键词】腹腔镜;气腹;套管针?
  自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以其创伤小,对机体干扰小、出血少、兼有诊断及治疗作用等优点而在外科、妇科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现在我国,有很多中小型医院亦可开展此项技术。但腹腔镜手术有其特有的并发症,比如:建立气腹及放置套管的相关并发症就屡见报端。为推广一种安全有效的建立气腹及放置套管的方法,作者随机抽取5年来我院用3种不同办法建立气腹及放置套管的腹腔镜手术病例各300例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保护性穿刺套管针直接穿刺建立气腹法
  临床研制的保护性穿刺套管针,原理类似于Veress气腹针,即在10mm三棱锥形金属穿刺套管针外围有弹簧装置的钝头保护器,当穿刺入腹腔,阻力消失后,钝性保护装置自动弹出,以防锐利的尖端损伤腹内脏器。具体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在脐上或脐下缘做一10mm横行皮肤切口,用两把布巾钳在两侧钳夹提起,使腹壁与脏器间有足够的空间,然后直接用保护性穿刺套管针刺入腹腔,穿破腹膜后有一明显的落空感,此时可建立气腹。
  Veress针由外鞘和中空的内芯组成,外鞘末端为锋利的切割刃,中空内芯比外鞘稍长,带有弹簧使末端钝头可伸缩,钝头处有一侧孔,气体由此通过。穿刺时患者仰卧,在脐上或脐下缘做一10mm横行皮肤切口,用两把布巾钳在两侧钳夹提起,用拇指和食指轻捏Veress针自切口进针,针尖对准中线,与腹壁垂直逐层进入,穿破腹膜后有一明显的落空感,要证实Veress针是否进入腹腔,可用5 mL注射器抽吸少量生理盐水,接上Veress针尾,先回抽,可见有气体进入针筒,拔出注射器针栓,可见生理盐水平面在针筒内无阻力或微阻力下降,则证明进入腹腔。此时连接二氧化碳气腹机,当气腹压达到10mmHg时拔出气腹针,由皮肤切口置入穿刺套管针。
  1.3 开放式建立气腹及置套管法
  患者仰卧,在脐旁做10mm横行皮肤切口,有齿镊提起切口两侧皮肤,组织剪向下分离剪开皮下及脂肪组织,直至腹直肌前鞘,沿切口方向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注意勿切过深以免损伤肌肉而导致出血。用小拉钩向旁边拉开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及腹膜,用两把腹膜钳(弯Kocher)提起后直视下切开,用钝头器械轻探证实进入腹腔,自此处直视下置入10mm套管,充气导管与套管进气孔连接后即可开始充气。此时可在脐周围缝线固定套管并防止漏气。
  2 临床资料及结果
  保护性穿刺套管针直接穿刺建立气腹者300例,其中发生大网膜血管损伤6例,经术中钛夹夹闭出血点而得到妥善处理。穿刺误入腹膜前间隙导致腹膜前气肿8例,术中见腹壁不对称性膨胀或气压监测示无阶梯状上升过程,骤然升至10mmHg以上,并见进气量明显偏少,术中予以调整后顺利腹腔内充气而完成手术,术后腹膜前气肿自行吸收,恢复良。穿刺导致小肠损伤1例,因裂伤较大,行经腹直肌小切口肠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
  Veress针充气法300例。其中发生网膜囊气肿6例,未予特殊处置,手术结束时其中减轻或消失,术后恢复良好。大网膜小血肿5例,经术中双极电凝处理效果满意,术后无不良反应。Veress针误刺伤小肠一例,因裂口小,腹腔污染极轻,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2例患者因Veress针误至腹直肌筋膜即充气,术后发生皮下气肿,患者颈部及前胸均可触及握雪感,术后3天内皮下气肿自行吸收,恢复良好。1例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达400 mL,色深,质稠,考虑为子宫缝合处出血。行二次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体缝合良好,创面无出血。由右下腹麦氏点10mm套管置观察镜观察脐部戳孔,见脐部戳孔有鲜血流入腹腔,经止血,逐层缝合脐部切口处理满意,1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开放建立气腹及置套管法病例300例,其中2例操作中发现大网膜与穿刺口处腹膜粘连,遂用手指伸入腹腔推开粘连,从而避免大网膜损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脐部切口疝。局麻下给予疝修补术,1周后痊愈。
  自1983年德国妇科医生Semm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腹腔镜建立气腹及放置套管所特有的并发症仍困扰着许多腹腔镜医生。更有甚者,腹部穿刺置套管或放置Veress针竟有严重并发症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血管穿刺伤的报道,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比较以上3种建立气腹及放置套管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保护性穿刺套管针直接穿刺建立气腹者,以及Veress针充气法,容易导致穿刺位置误差而误入皮下和腹膜前,而且易至腹腔内脏器(大网膜、腹膜后血管、肠管)损伤,尤其是还没有对穿刺技术的“手感”充分掌握的初学者,更易发生以上并发症。而开放建立气腹及置套管法,基本无穿刺位置误差及腹内脏器损伤,因其所有的操作均在直视下进行,避免了“盲操作”的风险,虽然有1例发生脐部切口疝,但术后总结经验,认为在术后认真逐层缝合穿刺口,即可避免切口疝的发生。故作者认为,任何手术操作均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术中细致,精准的操作及良好的预后,而绝非仅仅是“速度”。 保护性穿刺套管针直接穿刺建立气腹者,以及Veress针充气法虽可减少手术操作步骤而节省时间,但是容易发生并发症,故作者极力主张推广开放式建立气腹及置套管法,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腔镜手术后伤囗渗水用什么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