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无忧是什么意思》这本书内容多吗?

福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

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无为而治”。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第三十一章》)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扑,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老子的社会历史观是不现实的,他为了反对当时的剥削制度,从而反对一切社会制度。为了反对剥削阶级的文化,从而反对一切文化。为了反对欺诈,从而反对一切知识。

这是他消极的一面。他以为只有抛弃了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只有抛弃了文化学问,才能免于忧虑,这种愚民政策,也被后世的统治阶级所利用。

那么,老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是什么呢?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说:“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老子这一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

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取赋税多的缘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但是,小国寡民的理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进步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反相成。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老子》一书中,还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

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

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因此,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则,就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懂得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为了证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他举了许多的例子。他经常用水来比喻自然力量的伟大,比喻人类高尚的品质。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柔的战胜刚的,弱的战胜强的,天下没有人不懂的,可是没有人能做到。老子又举军队强大了就会破灭,树木强大就会摧折的例子。但他把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当作绝对的规律,没能认识到这种互相转化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

尽管如此,老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战胜的,这对于促使人们认识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道理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春秋末期,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提出这一观点,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老子还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他说过,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产生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必须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见《第六十四章》)

当然,老子的自然辩证观是直观的、原始的、朴素的、缺乏科学的论证。同时,他的辩证观还缺乏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这是他受了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尽管如此,《老子》一书中上述的这些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历史遗产。

《龙医华章:龙华医院名老学术经验荟萃》汇集26位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既有学术观点,又有临证经验介绍、处方用药心得。《龙医华章: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荟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学贯中西绝学无忧——王大增学术经验集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胡建华学术经验集萃
“五脏六腑皆致肺病,非独治肺”——邵长荣学术经验集萃
病证结合治病求本——陆德铭学术经验集萃
杏林奇葩老而弥坚——王育群学术经验集萃
潜心攻研恶性肿瘤创新发展脾虚理论——邱佳信学术经验集萃
精于辨证长于扶正勤于求证——刘嘉湘学术经验集萃
气血为纲,内伤外损兼顾
整体调治,重在肝脾肾——施杞学术思想集萃
坚持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并举——周智恒学术经验集萃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姚乃中学术经验集萃
博古通今求索知常达变创新——邹菊生学术经验集萃
德艺双馨大家风范——顾仁樾学术经验集萃
承古创新攻难克坚——唐汉钧学术经验集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马贵同学术经验集萃
和而不同中西创新——陈以平学术经验集萃
博极医源开拓创新——林钟香学术经验集萃
融汇古今临证善辨——马绍尧学术经验集萃
辨证精微扶正祛邪——陈湘君学术经验集萃
治病求本阴阳调和——李祥云学术经验集萃
倡胆病从肝论治开中医学术先河——朱培庭教授学术经验集萃
博及医源深耕临床——吴银根学术经验集萃
古融新知衷中参西——徐蓉娟学术经验集萃
勤求古训遵规知变——林水淼学术经验集萃
精研岐黄抗击癌魔——徐振晔学术经验集萃
妙手仁心薪火相传——陆金根学术经验集萃
博采众长精心提炼——周端堂术经验集萃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和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和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医院的发展。《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今年二月,卫生部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包括公立中医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大力推动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管理优良的中医医院,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建院5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宗旨,注重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促进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特别是龙华医院高度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不断拓展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的途径,有力促进了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在龙华医院建院50周年之际,作为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成果,《龙医华章——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荟萃》一书出版了。衷心希望龙华医院以建院50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好,努力探索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再建新的业绩,再创新的辉煌!


文件名称:《龙医华章 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荟萃》PDF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学无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