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大作艾灸贴对咳嗽气喘艾灸,也有缓解作用吗?

咳嗽灸怎么贴求图片... 咳嗽灸怎么贴求图片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概说】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 【病因病机】 (一)外感:肺主气...(火星人)7717


咳嗽作为除夏季以外其它季节的高发疾病,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屡屡中招,可以咳嗽也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这两种咳嗽艾灸取穴又有不同,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区别和艾灸取穴

【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为风寒泛肺,肺失宣肃导致的。属于表证、寒症。

【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故见咳嗽。属于热症。 其症状有以下不同

【风寒咳嗽】 咳嗽的声音比较重,咽喉痒,咳出的痰较稀薄,痰的颜色是白色的。大多数兼有鼻塞不通的状况,鼻涕为清涕。头痛,肢体感觉酸痛,怕冷,或见发热,无汗。感冒后遗留咳嗽者,证多属虚,因肺脏气机尚未恢复调和。风寒咳嗽,无痰者,或症轻,或患者肺部有燥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色,脉浮或浮紧。

【风热咳嗽】 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嗽的声音沙哑,喉咙干燥、咽喉疼痛,咳痰不爽或无痰,痰是粘稠或稠黄的,咳嗽时有出汗的现象。或有鼻涕是黄色,口渴,头痛,肢体酸软,怕风,身体发热。也有患者只是干咳,无痰或少量白黏痰,因于肺燥或外感凉燥或热燥之邪。舌红,苔薄黄,脉浮紧或浮华。 艾灸取穴分别为 【风寒咳嗽】 大椎、风门、肺俞、合谷、太渊、列缺


【风热咳嗽】 肺俞、太渊、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下边咱们来说一下为什么这么取穴 【风寒咳嗽】 1. 大椎正好在咽喉后壁,艾灸的热量可以通过大椎穴渗透到咽喉部以缓解咽喉的不适。

2. 艾灸风门能驱风寒调肺气。

3. 艾灸肺俞可以补肺气、调肺脏。

4. 艾灸合谷能增强肺气以抵御外邪侵袭。

5. 艾灸列缺可以宣肺解表。

6. 太渊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艾灸太渊可以补足气血。

【风热咳嗽】 1. 灸肺俞可以补肺气,调肺脏。

2. 艾灸太渊可以补足气血。

3. 灸足三里能补益全身气血。

4. 灸三阴交能益血,并能引热下行。

5. 灸太溪能补元气,元气充足自然百害不侵。

在我们艾灸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风寒感冒施灸时应避风保暖,防止因皮肤暴露而受凉,从而加重病情。

2. 经常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经常灸足三里穴,可增强抵抗力,对于易患感冒者有预防效果。

3. 常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菌感染率。

  今天是2015年三伏天灸的第一天,三伏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保健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而三伏贴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这个夏天,快带着有需要又适合的宝宝去贴三伏贴吧!

  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所谓“冬病”是指一些冬季易发作或易加重的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性疾病,如反复发作的腹痛、泄泻等。

  “夏治”则是指利用这些疾病在夏季有所缓解,采用一些外敷内服的药物辨证施治,以预防冬季疾病的复发或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通过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就是“三伏贴”,将中药研末,用酒、醋等调制成糊状,敷贴于穴位之上,药物成分随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有三大好处:

  1、疗效好: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

  2、副作用小: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且能保护脏腑,因此,宝宝使用很安全。

  3、使用方便:宝宝最害怕的就是打针吃药,一看见针筒就哭个不停。三伏贴可以免除了让宝宝吃药打针的麻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喘艾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