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6设计炉膛压力变送器接负压侧还是正压侧中有负压也有正压怎么输入

本帖最后由 鸥鹭逍遥 于 10:42 编辑

SW6-补丁二(单机版) 和(网络版)解决以下问题:

1.       波形膨胀节校核不合格时,当增加膨胀节总波数后再次计算时,膨胀节应力却没有变化;增加了对波形膨胀节的输入数据在计算前的合法性检查。

U形管换热器:(1)连接式双管板,外管板e型,内管板f型,设备计算时,筒体法兰是暗的,不让选择一起计算;(2)单管板,当打开“管板数据输入”界面后,“筒体数据输入”界面中的“腐蚀裕量”、“筒体名义厚度”的数据会自动消失;(3)f型管板,压紧面序号为6时,数据都已经输全,计算仍提示“重新输入垫片内外径”;(4)管板计算书输出时壳程筒体和管箱筒体厚度应为名义厚度。

3.       浮头换热器:(1)浮头密封面形式选用榫槽面计算时仍按照平面形式来计算密封宽度;(2)确定水压试验压力时,浮头的设计温度未按管、壳程设计温度中的大值取值;(3)开孔补强开孔在后端管箱上时,接管温度取了管程温度。

4.       固定管板换热器:(1)当管程正压,壳程负压时,换热管外压计算有误;(2)管板设计计算时,如果管、壳程开槽深度之和大于管板最小厚度时,计算出错。

5.       锥壳过渡段或加强段厚度不得小于内筒直径的0.3%改为0.15%;内压锥壳计算时,锥形封头小端加强时相连锥壳的计算厚度按小端直径来计算。

6.       非圆形法兰计算后,螺栓根径界面显示只有整数部分而没有小数部分;计算时根径取值也是取的整数部分,而没有顾及小数部分。

8.       对于单拉撑加强的矩形截面容器,其拉撑板薄膜应力和其应力限制值计算时,其焊接接头系数重复使用,应该只考虑其中一处就行。

9.       非对称及三鞍座卧式容器:(1)在计算筋板和腹板组合截面的面积和抗弯模量时,如放弃计算,腹板厚度会消失;(2)对于非标准鞍座,当未选择筋板和腹板组合截面的形式时,在最终计算前程序未给出提示;(3)水压试验工况,鞍座许用应力未取常温下的许用应力。

10.   球罐计算中,对于操作工况和液压试验工况计算偏心弯矩、附加弯矩、支柱稳定性校核时,未分别代入球壳和支柱设计温度下的屈服限和常温下的屈服限,而都是按常温下的屈服限计算。

 塔器:(1)塔器上有多个平行于容器中心线的管道力载荷时,计算书输出未包括管道力到基础的距离;(2)塔器法兰计算时,当上封头选择了带螺栓连接的平盖后,法兰无法完成计算;(3)塔器计算时,上封头水压试验时未考虑卧置充液情况;(4)塔器上有多个偏心载荷时,计算书中输出的方位角有误;(5)塔器计算中,当封头是螺栓连接平盖时,将筒体法兰的外载荷转换成当量压力后加到平盖的计算压力中,导致平盖厚度计算不合格;(6)win10操作系统64位下,塔器计算出现错误,而同样的数据在win7下可以计算。

12.   螺栓连接平盖计算时,当实际螺栓面积小于所需螺栓面积而不合格时,界面上平盖的输入厚度会变化。

13.   锥形封头上的开孔补强计算,(1)接管轴线与封头轴线的夹角在计算书中无输出;(2)把接管外伸长度的富裕量计入了分析法最终结论的富裕量;(3)当等面积法和分析法都不适用,而改用压力面积法时,未输出“不能按等面积法计算的原因”和“不能按分析法计算的原因”。

14.   对于同时承受内筒压力和夹套压力的立式容器的内筒及下封头,完善了内筒和夹套组合工况的计算。

15.   锻件材料08Ni3D在筒体厚度计算时出现“厚度超界”的错误提示。

16.   HG/T中的整体式卡箍以及齿啮式卡箍计算MH时分母第一项按有括号计算。

17.   安全阀计算时,容器受热面积计算时未考虑内、外径计算基准的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炉膛压力变送器接负压侧还是正压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