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土壤中的江和龙溶解性有机质质(DOM)的吗?请问根系分泌物算是土壤DOM的内源输入还是外源输入???

【摘要】:在环境中水溶性有机质(DOM)对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是目前关于水溶性有机质对苯并三唑(BTA)吸附的影响机理还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静态批实验的方法,分别以黑炭和负载铁氧化物及其混合物为吸附剂来研究DOM对BTA吸附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黑炭吸附DOM的机理有氢键作用和π-π作用。背景溶液加入电解质(CaCl2, NaCl)后,通过减弱DOM分子之间以及DOM和黑炭之间的排斥力,促进DOM的吸附,在CaCl2溶液中,阳离子桥作用对黑炭吸附DOM吸附有重要作用。负载铁氧化物吸附DOM的机理有静电作用、配位作用和疏水作用。背景溶液加入电解质(CaCl2, NaCl)后由于减弱负载铁氧化物和DOM之间的静电引力,抑制DOM的吸附。 (2)在CaCl2为背景溶液电解质时,由于DOM通过阳离子桥作用形成大的分子吸附到黑炭上,堵塞黑炭的孔隙,抑制黑炭对BTA的吸附。随着DOM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在NaCl为背景溶液电解质时,DOM吸附到黑炭表面,增加吸附点位,促进黑炭对BTA的吸附。 (3)在负载铁氧化物吸附BTA的研究中,氢键起着重要作用。在以CaCl2为背景溶液电解质时,随着DOM浓度(0-15.68mg/L)的增加,累积吸附作用增强,BTA的吸附量增加。在NaCl为背景溶液电解质时,在DOM浓度为10.63mg/L时,由于DOM在负载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量较少,所以DOM对负载铁氧化物吸附BTA没有明显的影响。 (4)随着混合吸附剂中黑炭含量的增加,黑炭在BTA吸附中的贡献率增大,BTA的吸附量增加。DOM对BTA在负载铁氧化物和黑炭混合物上吸附的影响受有机质含量和DOM浓度的影响,有机质含量决定存在一个DOM临界浓度值。DOM浓度大于临界浓度值时抑制BTA吸附,反之DOM促进BTA吸附。DOM临界值与吸附剂中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司友斌,张瑾,岳永德,周东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宁丽;曾溅辉;陈广;;[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张波涛,董德明,杨帆,李鱼,吴雨华;[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于淑娟,郑玉斌,杜杰,刘建平,尚宏周,刘琳;[J];日用化学工业;2005年04期
谢绍俊;何湘柱;舒绪刚;傅维勤;;[J];材料导报;2008年S3期
刘荣芳;陈鸿汉;王延亮;刘菲;;[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吴大清,刁桂仪,袁鹏,尹小玲;[J];地球化学;2005年03期
郑西来,李永乐,林国庆,马玉新,夏文香;[J];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摘 要:在污染场地植物修复过程中,植物根系通过释放活性分泌物主动适应和抵御污染胁迫,直(间)接影响根际圈土壤DOM的结构组成。现阶段,植物修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污染物的吸收、转运、累积和解毒行为,对于根际圈土壤DOM的探讨略显不足。以Pb/Cd复合污染黄土区金盏菊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根际圈黄土Pb/Cd赋存形态、金盏菊生长状况等宏观差异,借助紫外可见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明确Pb/Cd胁迫前后根际圈黄土 DOM的微观性质。结果表明:根际圈黄土Pb/Cd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金盏菊生长周期结束后可交换态 Pb/Cd含量有所升高。Pb/Cd胁迫抑制了金盏菊株高和出苗率,其生长周期有助于改善黄土理化性质。胁迫后金盏菊根部呈现细长、弯曲且萎缩的迹象;DOM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区间位于200-240 nm,但胁迫后的图谱波峰更加尖锐,峰强更大。Pb/Cd胁迫导致DOM红外吸收峰分别从3444和1637 cm-1移动至3440和1645 cm-1,其中存在重金属离子与OH 和 C—O 结合效应。DOM荧光峰集中在λex/em=240/430附近(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b/Cd胁迫对荧光峰强干扰较大,而对荧光峰位基本没有影响。金盏菊根际圈黄土DOM能够提供重要的微生态环境信息,光谱学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揭示其与Pb/Cd赋存形态的构效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解性有机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