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丈夫犯的错症又犯了,怎么破

经常陷入纠结犹豫,不敢做决定,如何破局?
我的图书馆
经常陷入纠结犹豫,不敢做决定,如何破局?
举个经典例子(以前举过,但这次的分析角度不同):一个女生,她本科学的是会计,而她不喜欢会计,喜欢设计,问我怎么办。我说,那你就休学一年,重新考一个设计类的本科;她说,那不行啊,我都已经20岁了,再复读一年,重考一次本科,读出来毕业都25了,女生25岁才本科毕业,找工作谈恋爱都没有优势了。我说,那你就先完成会计的本科,再考个设计类研究生;她说,那不行啊,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最难找工作了,现在研究生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呢;我说,那你就课余时间接一些设计的活儿,把会计先混毕业,然后再用设计就业;她说,那不行啊,我想去一个稳定一点的大公司,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学历的,我这专业不对口,到那儿肯定就被筛掉了。现在的她就是被卡住了,卡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有悬崖峭壁,后有万丈深渊,怎么选择都不对,只好原地纠结,就是迈不开腿。我们为什么常常陷入纠结?因为层级局限。站在一楼,是无法想象五楼的风景的。比如例子中的女孩说,“不能复读重考啊,那样的话等读出来毕业都25了,女生25岁才本科毕业,找工作谈恋爱都没有优势了。”——这就是典型的“站在一楼推测五楼”的思维。因为以她目前的阅历和经验,她的想象力的边界就是“女生25岁毕业会没人要”。她无法想象,具备退学重考魄力的人,他们经历的是一种怎样的淬炼;她无法想象,能够自己选择自己的专业,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的人,他们具备的是一种怎样的能量;而她更无法想象,经受了这样的淬炼,具备了这样的能量的一批人,在大学中相遇时,在职场中相遇时,会是发生怎样的互相吸引,互相赏识,又能碰撞出怎样的合作,怎样的缘分。她无法想象这些,是因为她想象力的边界目前就在“女生25岁毕业会没人要”这个层级。站在一楼,是无法想象五楼的风景的。这,就是层级的局限。所以每当我们陷入纠结的时候,要马上有一个觉知:我遇到层级局限了!如何提破局?这里提供一个好方法——往前走!停止思考,停止妄念,啥也不想,只管往前走!只要往前走,能量就会增长,层级就会提高,只要往前走,就一定能遇到贵人,遇到转机!退学重考是好路吗?是好路。只要我一旦下决心要退学重考,我就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高考复习上,一点儿也不旁骛,一点儿也不动摇,别人的评价,父母的劝告都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判断。我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一题一题的复习,每掌握一个知识点,我对目标的确信就增多一份。如此坚持一年,看看会发生什么?跨专业考研是好路吗?是好路。只要我一旦下决心要跨专业考研,我就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本科专业的必修学分,把剩余的精力全都投注在新专业的学习上,遇到新专业的讲座我就去听,遇到新专业的老师同学我就去结交。复习考研期间,我拿出最大的意志力来对待这场考试,一次考不上考两次,如此坚持四年,看看会发生什么?毕业创业是条好路吗?是好路。只要我一旦下决心要毕业创业,那我就从现在开始按照一个创业者的标准来塑造自己。遇到创业大赛我就去参加一把试试,遇到创业的人我就去请教请教他,学校开运动会需要设计海报我就毛遂自荐地去设计设计试试。我每周设计一幅作品,发在微博上,坚持一个学期,看看会发生什么?我试着在知乎上认真回答有关设计的问题,坚持回答50条,看看会发生什么?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下定决心往前走,任何一条路,都会被你走成一条好路!而站在原地不走,陷入纠结犹豫中,就是自己跟自己内耗,那么任何一条路对你而言都是死路;往前走,其实就是在往上走,越走眼界越开阔,疑惑自然而然地就会解开了;往前走,其实就是在往内走,越走越了解自己,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end】(注:微信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情绪管理文章。为避免版权问题,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发和转载,望见谅,谢谢。注:有些朋友留言提问如何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我已将此问题解答成一篇长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阅读此文:)
推一荐:&&|&&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1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甘卓:如何治好“纠结症”?甘卓:如何治好“纠结症”?赤梓楠百家号文丨《那些年》小小那罗振宇在两年前出过一本书,叫做《成大事者不纠结》。书名这句话,来自老罗对于曾国藩一生的总结。何为不纠结?用曾国藩的话来回答,就是“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十二个字,说来简单,做到不易。单是一个“当时不杂”,就要难倒不少英雄汉。东晋名将甘卓就是一个“教科书级”反面典型。大事面前,他瞻前顾后、想东想西、犹犹豫豫、反反复复、磨磨唧唧……结果,资源耗尽、良机错失,一手好牌被憋成烂牌。作为一个“纠结症”重度患者,他身上有三大症状需要我们警惕和预防——症状一:意志不定,爱变卦甘卓是秦国丞相甘茂的后人,东吴名将甘宁的曾孙。他的家族,能人辈出,名震江东。甘卓本人,也是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东吴灭亡之后,甘卓曾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日,但当他重出江湖后,很快就被“察孝廉”、“举秀才”,成为吴王司马晏的常侍。为官之后,他多次参与平叛,并凭借累累战功,一路升官加爵。公元317年,东晋建国,甘卓升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扶贫安民,取消估税,令市无二价,颇受百姓爱戴。然而,这样一个有实力、有背景、又有威望的人物,却在接受大事考验时,一次次犯迷糊。公元322年,东晋大将王敦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发起叛乱。按计划,他将从武昌起兵,杀向首都建康。但是出兵之前,王敦心里并不踏实。因为北面的梁州刺史甘卓,和南面的湘州刺史司马承,都会对自己的行动造成威胁。尤其是甘卓,实力雄厚,军民团结,王敦担心腹背受敌,于是便派人去找甘卓谈合作。没想到甘卓痛快地答应了:好啊,大哥,我跟着你干!王敦大喜,于是放心地发出讨伐檄文,宣告天下与朝廷决裂。然而,到了约定的日子,王敦这边旌旗高挂,千舟待发,而甘卓却未到一兵一卒。王敦等了半天,最后只等来一封信,甘卓说:“我看这次行动不妥,哪能和朝廷作对呢?劝大哥也停止行动,回头是岸”。症状二:瞻前顾后,想太多见甘卓临阵变卦,王敦连忙回信说:“你放心,我的目的只是铲除奸佞,并没有针对朝廷。如果事情成功,我让你做三公”。甘卓一听,又纠结了,到底是参与还是不参与呢?顺阳郡郡长魏该认为:王敦是逆贼,绝对不能与其同流合污。参军李梁建议说:不如先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到时候谁赢了都对你有好处。甘卓同意,那就等等看吧。司马承的秘书邓骞反驳道:将军身为人臣,国家有难,怎能见死不救?王敦留守武昌的士兵不足五千,而您的军队却是王敦的两倍,此时率领精锐,攻击武昌,势必摧枯拉朽,你还犹豫什么?与此同时,王敦派出说客乐道融做最后的邀请。结果乐道融一来就反水了,他劝谏甘卓:你如果和王敦一起反叛,就是有负大义。如果袭击武昌,却能建立不朽功业。不妨假装答应王敦的要求,然后对武昌发起偷袭。……好像每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可到底听谁的呢?经过了漫长的思索和权衡,终于,甘卓做出决定——讨伐叛贼,进攻武昌。他宣布王敦的罪状,又联络司马承和广州刺史陶侃,公开向王敦宣战。皇帝十分高兴,任命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荆州牧。症状三:恐惧失败,爱拖延甘卓从襄阳发兵,很快到达距离武昌百十公里猪口(今湖北仙桃)。此时的武昌,已经乱作一团,不少士兵趁乱逃跑,剩下的也都惶惶不可终日。现在攻打武昌,绝对是摧枯拉朽。然而甘卓却突然让大家停下了,说等四方诸侯到齐后,一起出发。可是战事瞬息万变,四方诸侯无法准时到达。攻,还是等?甘卓再度陷入深深的纠结,于是他啥事不干,在猪口停驻了数十日。而另一边,王敦已攻破建康,掌握朝政,杀害了周顗和戴渊两位老臣,并下令让甘卓撤军。甘卓得知,悲痛不已,当即下令撤军回襄阳,理由是担心进攻武昌会逼王敦伤害皇帝,危及皇室。乐道融等人苦苦劝他不能半途而废,但甘卓还是退兵了。回到襄阳,甘卓开始变得精神失常。只要有人提意见,他就大发雷霆。有人劝他要加强防卫,他却反倒把军队解散,让他们出去种地。与此同时,遭受背叛的王敦却已准备“秋后算账”了。一天,甘卓正在午休,刺客支开侍卫,进入卧室,将甘卓杀死在了睡梦中。甘卓的结局,实在令人可惜。他本握有十足的主动权,却在纠结和拖延中,把自己推向了被动的一方。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若能砍掉一些无谓的纠结,生活和工作都会轻松和顺畅不少。可是,纠结这病,该怎么治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团队,给出了这样几条建议:1、要觉察自己的纠结,明确自己的纠结点在哪。2、相信deadline的生产力。如果你所纠结的并非重要或紧急之事,那就不要总惦记着,可搁置在一边,留待最后来想,兴许最后能够豁然开朗。3、抛开情绪影响,理性解决问题。不要有畏难心理,问题也许没你想的那么复杂。4. 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大事做分析,小事靠直觉,实在不行,抛硬币。5. 接受结果,后悔无益,永远别沉浸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怪圈中。要知道,勇敢做出选择后,任何一条路,都可能被你走成一条好路!如果站在原地打转,不停地纠结与内耗,那么任何一条路,对你而言都是死路。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赤梓楠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纠结病又犯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