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却说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还认为别人不知道别人该怎么用文字提醒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1.“没动用 .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1.“没动用”、“一再追忆”、“捉摸”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觉得“心上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文段末句“幸运的人”指___________,“不幸者”指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作者___________的精神和对老王___________的感情。
4.概括本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对老王的哀悼和怀念。
  2.老王在垂危之际挂记并帮助着他人
  3.我,老王,严于解剖自己,无比同情与敬爱
  4.我深切纪念亡友老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银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再塑生命(节选)
海伦·凯勒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①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破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②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徒;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领略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那是春天一个美丽的早晨,我独自坐在凉亭里看书,一股淡淡的香气迎面扑来,仿佛“春之神”穿亭而过。我分得出来那是含羞树的花香。我决定去看看,于是摸索到花园的尽头,含羞树就长在篱边小路的拐弯处。
  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含羞树的花朵在阳光下飞舞,开满花朵的树枝几乎垂到青草上。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落下。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然后,我把脚伸到枝桠的空处,两手抓住枝干往上爬。树干很粗,抓不牢,我的手又被树皮擦破了,但我有一种美妙的感觉:我正在做一件奇妙的事。因此我不断往上爬,直到爬上一个舒适的座位。这个座位是很早以前别人造的小椅子,日久天长,已成了树的一部分。③我在上面呆了很长的时间,好像在天空中凌云的仙女一样。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邀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现在,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急于想加以运用。
  通常,有听力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了解与学习,并且模仿着说出口。但是,耳聋的孩子却必须经历无数的痛苦煎熬,才能慢慢学会。但无论怎样艰辛,结果总是无比美妙。我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期期文艾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象。
1.画线句子①该如何理解?
2.画线句子②该怎样理解?
3.把自然写得那么美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作者为什么说“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5.画线句子③文字优美,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6.作者为什么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7.海伦在逆境中能感受如何的美好,根本的原因在于什么?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标读想用  八年级语文(上)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来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③自然段的对话中,把“我”说的话依次找出来,有几句找几句。
4.文中加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悄悄地”“出去”“进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歌颂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度安徽省副林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我只给了母亲一头白发鲁先圣不久前,我带着妻儿回老家给父亲上坟。从济南到老家的公路非常好,车辆也不多,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到家了。   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回家没有事先打电话。因为,我头一天的时候看天气预报,知道老家这一天有雨。下雨的日子里,气温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农村,就更加凉了。如果母亲知道我要回去,是一定会在村口迎接的,而且她会很早就从家里出来,站在村口张望。我担心天凉会冻着母亲,她老人家已经82岁,而且因为得了一场脑血栓,已经失语一年多,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   但是,当我的车子拐下公路开到村里的小路上的时候,我一眼看到,母亲正拄着拐杖,站在路口向着公路的方向张望。凝视着细雨冷风中的母亲,我已无力控制自己的泪水。羸弱的母亲,尽管没有接到我的电话,仍然冒雨出来迎接远方的儿子,因为她知道儿子今天一定会回来,我甚至不知她已在那里守候了多久。停下车,我告诉儿子,快下去,把奶奶扶到车上来。妻子和儿子一起下车,我看着他们跑向母亲。我慢慢地把车开到母亲身边,下来扶着她,想说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出来。母亲先盯着我看,然后用手抚摩着孙子的头,我看得出,她很高兴。她冲我用手势比划着,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孙子又长高了。   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这一天,女儿是一定要到爹娘的坟上烧纸钱的。这么多年了,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再加上年事已高,我们就一直没有让母亲去过外公外婆的坟地。今年,当我和姐姐一起给父亲烧完纸钱之后,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母亲一定也在想着去给自己的爹娘烧纸钱。因为,她一定知道,对于自己来说,这样的机会就快没有了。从父亲的坟地回来,我就对母亲说:娘,咱们去姥爷姥姥的坟地,给他们烧纸钱去吧。我看到,母亲听完我的话,眼里的泪水立刻就流了出来,她马上给我打手势,意思是立刻就走。之后她又急切地给姐姐打手势、比划,我和姐姐立刻明白,她的意思是快准备纸钱。   从我们的村子到外公家的坟地也就有两公里的路程,我让母亲坐在前排的座位上,想让她再仔细看看熟悉的地方和风景。因为自从母亲得病以后,我们就哪里也没有让她去过,她已经有几年没到过她熟悉的道路和田野了。   母亲的眼睛一直在不停地看着窗外,我尽量把车开得很慢很慢,两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到了外公外婆的坟地,我和妻子扶着母亲来到坟前,姐姐点燃了纸钱,我和儿子给外公外婆鞠躬。此刻的母亲,表情安详而平静,她很认真、很仔细地看着坟地周围的一草一木。她似乎在对自己的双亲说,我带着子孙来看你们了,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来啊。   回家的路上,母亲很高兴的样子,满脸都是那种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可是,当我告别了母亲,当我开车离开村口,我的情绪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母亲啊,我除了给您一头白发,还给了您什么?   我的真正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母亲,明年的今日,您还能在村口迎接自己远方的儿子吗?【小题1】.“我”在文中流了几次眼泪?为什么流泪?&&&(4分)【小题2】. “我慢慢地把车开到母亲身边,下来扶着她,想说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出来。”你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境,揣摩一下人物的心理,补充出 “我”想说的话吗?(3分)【小题3】. “此刻的母亲,表情安详而平静,她很认真、很仔细地看着坟地周围的一草一木。”你怎样理解母亲此时此刻的心情?&(2分)【小题4】. 作者为什么以“我只给了母亲一头白发”为题?&&(3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时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朋友,你是哪一个呢?【小题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小题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100字左右)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陕西西安第七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6分)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小题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4分)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 →    →   →说谜语【小题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小题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1分),表达效果是 &&&&&&&&&&&&&&(2分)。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小题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梦幻西游角色交易等级时让输入的文字我明明输对了为什么说我回答错误??_百度知道
梦幻西游角色交易等级时让输入的文字我明明输对了为什么说我回答错误??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采纳数:14
获赞数:3204
解决方法如下:1、复制“我不会把帐号密码及将军令或密保卡透露给他人 泄露帐号密码密保将使角色无法得到正常保护”这段文字。2、点击确认即可。拓展资料:《梦幻西游》是一款由中国网易公司自行开发并营运的网络游戏。游戏以著名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背景,透过Q版的人物,试图营造出浪漫的网络游戏风格。《梦幻西游》拥有注册用户超过3.1亿,一共开设收费服务器达472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271万(日14:45),是当时中国大陆同时在线人数最高的网络游戏。
感性的可耐啊
感性的可耐啊
获赞数:486
擅长:暂未定制
我不会把帐号密码及将军令或密保卡透露给他人泄露帐号密码密保将使角色无法得到正常保护复制粘贴就好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肯定输错了#83
相近的字有很多的
仔细确认下 我以前也这样
你一定有地方输错了。有几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帐号(而非账号),将使(不是将是)
1条折叠回答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保证不犯错误保证书.doc 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保证不犯错误保证书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保证不犯错误保证书
篇一:犯错误改正的保证书
犯错误改正的保证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年级(×)班的×××,前几天我在课间写×老师布置下来的家庭作业,因为一时觉得写不出来。又为了能够尽快完全作业。
我就让朋友帮我完成,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就将我的作业本没收了,老师当面批评了我,并要求我写这篇检讨书。
事后我仔细想过了老师的话,我深刻地知道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我也要主动向老师认错。
×老师,我发现我错了,相信您早已发现了。我完全错误了,犯了大错误。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自己的无知和天真。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好孩子?
老师,在写这检讨书的时候,我的内心在挣扎,为什么我第一次写的那么认真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得出了答案,因为,我是真的错了,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话,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话,我感到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彻底的错了,想真心悔过。
我以后再也不会让别人来帮我完成作业。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给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的。
而我却没有深刻明白这一道理,居然为了图省力,图方便就让别人帮我完成作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关于我认为习题难写这一问题,我保证今后我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上课不做小动作,不随便乱说话,思想不开小差。
我要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教导之情。争做老师眼中、家里眼中的好学生,以实际行动和良好的成绩为集体争光。
您的学生:×××
班级:×年级(×)班
时间:××××-××-××
篇二:工作犯错误保证书
篇一:工作保证书
工作保证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看我写的保证书!
由于我擅自离开岗位旷工,虽然跟领导已说出旷工的理由, 可是我觉得现在说理由,都只是托词,我不想再为自己的错误找任何借口, 那只能让我更加惭愧。我现在怀着十二万分的愧疚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保证书,以向您表示我对旷工这种恶劣行为的深痛恶绝及打死也不再旷工的决心。早在 我刚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您就已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不得迟到,不得旷工。其时,领导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 撼,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 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领导和管理组对我的一片苦心。自己并没有好好的去 考虑我现在的责任,造成了现在的错误。对于我旷工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下:
1、 在同事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旷工,有可能造成别人的 效仿,影响单位的纪律性。
2、 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得到提高,使 得自己一直都在迷茫状态!
3、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深藏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 错误有以下几点:思想觉悟不高,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 上真正实行起来。 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人对他人尊重不足。对待工作的思想观念不够深刻.不够正确.没有认识到现在的一份合适工作的机会是多么的难得和重要。
所以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写保证书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工作做好,以优秀的表现来弥补我的过错。经常和管理组加强沟通。保证不再出现上述错误
短短几百个文字,不能表述我对我自己的谴责,更多的责骂,深在我的心理。我错了,我不该旷工的。我希望领导能给我改过重新的机会。如果公司仍能给我改过的机会,我会化悔恨为力量,我绝不在同一地方摔倒,做事要有始有终,工 作也一样,不能半途而废,所以,我要感谢领导让我写了这份检查,是领导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了我改过的的机会,使我离成功更进了一部.我会努力的工作,说真心话,在矿上班认识很多同仁 真的很开心很愉悦!我已经把这个工作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请领导继续关心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 在2013年即将到来工作又将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保证一定会改掉以往对工作的懒散和不负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外树形象,内树素质,不断开拓创新,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新的工作当中,恳请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监督。如果在外有犯影响公司形象,再违犯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或擅自离岗,我将自愿离职旷工,敬请公司罚完扣完我工资,绝无怨言。
这是我第一次写保证书,我也坚信这是最后一次。 保证人:
期:篇二:检讨保证书
检讨保证书
这次犯错误,在上班的这两天里,自己想了很多东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气自己,去触犯项目部的铁律,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了羞愧。项目部一开始就三令五申,一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2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蚌埠铁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关于批评的文章》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赏析
作文一:《批评的文章》3500字成长需要批评
有时,不经意间看到某个情景便潸然泪下,我知道,我还会感动,我还需要批评来浇灌。同时又提醒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不要淡忘。
在人生道路上,我选择是在批评中长大的野草,也不愿做在表扬之中长大的温室之花。因为我懂得了:花盆里永远长不参天大树,没受过挫折,批评的人生是残缺的。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总有一些伤痕残存着,它们像魔鬼一样缠绕着我们的心。我们不愿去触碰它们,因为只要轻轻一碰,就会隐隐作痛。
所以我们选择了回避,我们选择了躲闪,选择蜷缩在仿佛只有自己的世界里疗伤,慢慢地失去阳光,失去自信,失去开括创新世界的能力,长此以往,伤痕会冰冻,我们的心会常想得到表扬,不愿去接受批评。其实并非每一次批评都是坏的,它其中包含了鼓励,支持。
十六岁的青春,下起了雨,不知不觉就心碎。我们常因一点小小的批评而屈服于自己,败给批评,让自己随心所欲,一点点地失去,而不懂得在批评中成长,在批评中懂得坚强,更不愿去接受享受批评。
当生活唯有表扬时,你会不会感觉太单调了,会不会感觉太乏味,无趣了。在人生道路上,缺少批评,我不知道自己该踏上那一条道路。走着走着,当自己回头看留下的脚印时,却在不知觉中迷失了方向。
青春会散杨,然而,成长的痕迹将永远停留在岁月的长河里。当你在自己单薄的青春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批评。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你会知道你失去了很多吗?
当亲人,老师,朋友,同学一个个都只表扬你,从不说批评的话语。长此以往,你会反省吗?人无完人,你知道有十全十美的人吗?人有缺点并不可怕,怕的是你不知道改正,受到批评不可怕,怕的是你不会理解批评的真正含义。   当你看到繁花落尽时,还能释然地微笑;当你知道人生不只有阳光时,还能无畏远方;当你知道生活还有着批评伴随你成长,那你就正在走向成熟。   其实,父母,老师批评我们都是为了我们好,并非发自内心的憎恨我们,批评我们,诅咒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女儿,学生长大了有知识文化,有好的出路,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有成功的事业。难道他们需求我们给他们什么回报吗?难道............
瞬间是流星突然划过夜空时的亮光,
瞬间是蝴蝶结上的流苏浮过面庞时的清爽,
瞬间是蒲公英散落于天际时的跳动,
瞬间是夕照下余晕演绎的舞蹈盛装
瞬间的美丽是它的舞动与跳跃,但瞬间的魅力却是它留给记忆的永恒。   选择在批评中成长——是我瞬间的选择,更是我永恒的选择
要成功,你需要............
成功的翅膀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翅膀,批评是成功者的翅膀。
人生得意与失意总是对半平分的,好比一台天平的两个托盘,当一个得意洋洋时,天平便不再平衡,而是高低不平地摇晃着,总有一天失意的“重量”会超过得意。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要一个关键的“砝码”,那就是批评。批评有助于缓冲天平的失衡,从而鞭策人们,使人们有所警惕,不至于酿成大错。   爱迪生是众所周知的发明大王,他一生的发明贡献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媲美。可是晚年的爱迪生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听不进批评。当晚辈向他提出质疑时,他总是不以为然,从而无法超越年轻时的自己,为其辉煌的一生留下了一个淡淡的遗憾。
魏征被世人称做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就是因为他敢于批评皇帝的过失。当唐太宗犯下错误或错误即将要成形时,魏征总是能及时拔掉这将发芽的错误之根。唐王朝开创贞观之治,走向开元盛世,忠言直谏、敢于批评的魏征功不可没。   秦始皇俯视六合,横扫八荒,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可也正是这不世的功业助长了他的得意与骄纵,使他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是永远正确的。刚愎自用,不听批评。于是他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奴役天下,导致大秦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如果秦始皇能像齐威王一样广纳批评,听听百姓的声音;如果他的身边能有一位忠言直谏的魏征为他护航,或许大秦真可以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正是批评的缺席,使秦始皇生命的天平倾向于骄纵的极端,并最终陷入无法挽救的失败的旋涡中。批评缺席,注定与成功绝缘。
如今我们生活在文化多元、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更应该握住批评这把钥匙,去开启成功的大门。如果前行遭遇黑暗,批评会像明灯指引你方向;如果生命陷入险境,批评会像天使守候在你身旁;如果心灵快要干涸,批评会像雨露给你滋润。
成就千里马的,不仅是伯乐,更是那条不时抽打它的马鞭。成功的路上,不仅需要鲜花与赞美,更需要批评的鞭策。
批评是成功者的翅膀,插上它,就可以翱翔于碧空!
批评与成功
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蔚蓝的天际时,你是否有看到美丽背后的叱咤风云;当雄伟的瀑布展现在险峻的山腰时,你是否有看到壮观身后的山石流痕;当满载荣誉的成功人士出现时,你是否能看到他背后经历过的批评与失意呢?
批评是一面镜子,总在你犯错的时候让你看清自己,人生的道路曲折难行,若没有那面镜子及时提醒,又怎能走直那条复杂的人生之道呢,让我难忘的是多芬与莫扎特的师生情谊,在这种大师之间的交嗟应是华美之词不断,但莫扎特对待他的名徒依旧严格要求。音乐天才成功了,也是就是那几句批评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许就是那几句批评让他有了创新的动力,所以他用黑白键撞击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天地,此时,谁还能忽略那美妙旋律下的批评呢?成功的道路上,批评又怎能缺席,批评如一面镜子,让鸟儿看清前面的荆棘,以便更顺利的飞过。   批评是一种动力,总在无形中激励着你前进,得意时,它会压低你的头,以防高仰而迷失了方向,失意时,它会扶起你的头,以防失落而放弃了前进,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得意时常常又会被生活的坎坷而拌倒,在荣誉和鲜花围绕时,我们需要批评来缓和,让有所成绩之后更发奋图强,而不是骄傲不前。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学者,但在他老师眼里,他仍是一个需要批评指导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性,无论成就多大,我们都有缺点,在成功中还能看到自己缺点的人,那才是真的伟大。在艰难的求学之路上,往往有人因困难而放弃了学习,求学的动力终被困难而消磨,没有了动力,成功更是遥远之望。批评让人气愤,但却更激起人内心的斗志,唤起那份不服输的精神。批评就像加油站,驱使你奋勇前进。   批评还是一瓶调和剂,总在荣耀面前悄悄做怪,成功有时却在不禁意中拌住了你前进的脚步,因为成功容不得骄傲,高傲的人需要批评,若没有批评,也许他永远也高傲不起来了,成功路上,批评必不可少。
彩虹因承受住了风雨雷电的批评,才展现出了亮人夺目的光彩;瀑布因经受住了山石流沙的批评,才展现出雄伟壮观的画面;人则需了解批评才能通向那成功的彼岸。
批评不可缺席
泰戈尔说得好,“没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怎能练过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就出人间的绝唱。”然而成功是需要磨练的,泰戈尔最后成功了,但是在成功与磨练背后一直指引着人们的是谁呢?它就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批评。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导学生们应“三省吾身”,及时去批评指出学生的过错,最终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万世师表“。因此当人们犯过错时,批评不可缺席。
曾经在报纸上见过这样一篇文章,浙江一位年过百万的富商,他的女儿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跳海自杀,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富商夫妇平时对女儿过分的溺爱,对于以往女儿所犯的过错没有及时批评,一味儿的给予关心与爱护,而且对女儿抱有过大的期望,最终由于家庭的压力,父母不及时的批评,就造成了这样一场悲剧。对此我感慨很深,也许父母平时能及时发现并批评女儿存在的过错,悲剧大概就不会发生,扪心自问:“父母们你有及时批评你的孩子吗?”
批评时是使你走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在球场上飞驰的“飞人”乔丹,他是多少人心中的超人,人们做不到的,他却做到了,他连续在球场上拿下了多少分,赢过多少支球队,得到过几次最佳MVP 球员称号,也许你是他的球迷,你可以知道,但你知道他被教练批评过多少次你又了解吗?在球场上飞驰不断得分不是人们天生就能办到的那使他拥有超人般的弹腿,弹跳犹如飞一般,但他得到的批评绝不会比别人少。在选“新秀”的时候,他有幸被当时公牛队选中了,但团体技术还不熟练,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败,,,,,最终乔丹成功了,他创造出篮球史上最光辉煌的一页。
批评是不可缺席的,有了它才能使你的前途光明;有了它才能使你健康地成长;有了它才能赢得你辉煌的人生。作为中学生我们以常会遇到家长与老师的批评,但你不要以此抱怨,因为他们的目地都是为了你,为了你有更好的未来。我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及时改正,用最大的努力学习,做他们心中的英雄!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鸟儿却已经飞过了,相信你们的批评后不再残留失败的痕迹,成功因此就会向你走来。
作文二:《关于“文章学”与“文学批评”的思考》9600字作者:汪春泓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4)03-0031-06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诞生,一般以1927年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出版为标志;而1934年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则是这一学科发展中里程碑式的著作。1979年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的出版,又为学科资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全国中文系学科建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郭绍虞为代表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写作上尤其注重文学观念的演进,即探寻“文学独立成科”的过程,其思路在本质上与梁代萧纲、萧绎及萧子显比较接近(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篇《总论》之第二章《文学观念之演进与复古》认为到魏晋南北朝,其“又学”的含义,“始与今人所用者相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篇《周秦文学批评史》之第一章《绪言》一《文学界说》指出所谓“狭义的文学”主要引萧子显和萧绎的观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而萧氏以及齐梁文学观乃政权偏于一隅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是由国家分裂所致,国家一旦重新归趋统一,儒家经学又受到重视,则无论隋季李谔,还是唐初史学家们,都会反思南朝淫靡的文风,朝野士人异口同声大肆挞伐,并且引以为当代的鉴诫——这也是以后历代的主流声音。故古人之具有近乎现代意义的文学观者,往往非中国常态政治之所致,也很难遽然断定萧氏等人的观点体现了文学的“进步”,或者其对立面就意味着文学观念的“倒退”,换言之,即使萧氏等人具有某些进步的因素,但此种文学观是否能够代表历史的主流,确实是令人怀疑的。因此郭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在文学观上与萧氏等人暗合,便自然与主流传统下的“文章学”之间存在着分歧和脱节,郭先生由“文章”非“文学”的先行观念所主导,力求在“文章”中清理出一种纯粹的“文学”概念,便是以萧氏为圭臬和正宗,也正是以支流或潜流取代主流,然而实际上是不能完全成立的,颇有以偏概全之嫌。而郭先生寻找所谓文学的现代定义,恐怕也是作者身处环境的时风众势之所致。一则,朱自清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时说:“‘文学批评’一语不用说是舶来的。现在学术界的趋势,往往以西方观念(如‘文学批评’)为范围去选择中国的问题;姑无论将来是好是坏,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注:转引自周勋初为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撰写的《序》,第3页。)当时学界存在以西方观念来裁断中国问题的现象,朱氏敏锐地看到其结果既有利也有弊,像郭先生等隐约受外来影响的学术著作存在着“隐患”,他似乎已经含蓄地点到了。另则,当时社会氛围自“五四”以来,随着王权的崩溃,社会陷于无序之中,也是传统的忠孝节义“话语”无处落实的时期,与南朝颇有相似性,所以文章学范围内某些文体的作品,会令研究者产生漠然之感,漠视其固有的价值,一概以“非文学”将之驱逐出研究领域,这是一个时代逐渐形成的共识,其中不无偏见,需要今人对此作重新审视。
一、从“文论”在文献学上的反映看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的歧异
按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等所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类著作,尤其是郭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在学科材料的爬梳方面,筚路蓝缕,厥功甚伟!然而作为一个中国文学史的分支学科,它必然具备悠久的学科传统,而此学科材料的组织,也有一个集腋成裘的历史过程。齐末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说:“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仲治《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刘勰明确表示《文心雕龙》是“论文”之作,并且指出在他之前,已有曹丕、曹植、应玚、陆机、挚虞、李充、桓谭、刘桢、应贞和陆云等已有论文方面的著述(注:梁代锺嵘《诗品序》说:“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区别文体,陆机辨于《文赋》,李充论于《翰林》,张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任怀抱,共为权衡。”此与刘勰所指论文名家有所重叠,可见齐梁时期对此大致上形成了共识。),“论文”一类在目录学上已经骎骎乎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梁书·张率传》:“治丙丁部书抄……少好属文……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行于世。”《文衡》一书已佚,估计其中当有论文的内容;隋末唐初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卷第一百有《论文》条目,收录了自《左传》以至陆机《文赋》、葛洪《抱朴子》等论文的数则材料[1];唐初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二十二《人部六》有《质文》条目,胪列了先秦以来圣贤关于质文关系的言论,如汉末应玚的《文质论》在此得以较完整的保存[2];宋代郑樵《通志略》之《艺文略》第八有《文史》一类,载录有《翰林论》、《文章始》、《文心雕龙》等;另列《诗评》一类,载录《河岳英灵集》、锺嵘《诗评》以及各种论诗作法的著作(注:郑氏在“文史”类之外,另列“诗评”一类,说明因诗学的繁荣,已具备在目录学上独立分科的条件和需要。郑樵《通志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宋代《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五之《文部一》之《叙文》,引述了先秦至六朝大量的文论材料[3](P414)。其间曾有“文”与“史”合流的现象,这是因为一则论“文”与论“史”颇有相通之处,另则两者在古代都比较发达的缘故(注:《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宋四库阙书目》、《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等均列有“文史类”,然而从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文史类》就可以看到,“论文”的比例要高出于“论史”,到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所开列者几乎全是诗文评方面的文献书籍,所以“文论”或“诗文评”从“文史”中分离出来是大势所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而刘勰所谓“论文”意识在历代目录学上受到重视,列为重要的一类,使得编纂“论文”的文献材料成为延续的传统,此至明清时期蔚为大观,几乎有不胜枚举之叹!譬如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集部》就单列《诗文评类》,这和“诗”在“文”的总目下逐渐张大其军有关,诗便与文相埒,《四库全书》所收录者大抵属于重要的作品,但是与前代和同时代积累起来的“诗文评”成就相比较,《四库全书》其实尚远未能反映其全貌。
至于明清时期的作家、学者,譬如由明入清的钱谦益,清乾嘉时期的钱大昕等,他们在为他人文集作序时,所征引的典故,就有许多前代的“论文”材料。如钱谦益《有学集》卷十七《序》之论诗文部分[4],作者十分密集地援引前代“论文”的精华,可见钱氏精于论文;钱大昕《钝闲诗老张先生墓志铭》说:“铭曰:诗老之称,肇自溪南。松圆继之,得公而参。辛固奇士,所患朴直。程亦逸才,所乏风力。猗欤先生,有实有华。根柢槃固,亦正而葩。一命非荣,千秋斯寿。封侯万户,不如千首。诗家长城,超程轶辛。碌碌馀子,曾何足论。井椁既营,玉灵告吉。陵谷可移,诗名不灭。”[5]此节文字中,直接引用了刘勰《文心雕龙》、锺嵘《诗品》以及韩愈《进学解》的语词典故,并间接承袭了曹丕《典论·论文》的意思。
故此,若从论文材料的厘定选择上而言,考察前人文献,足以发现搜寻的线索,随着历史的延伸,某些材料为前人所重视,某些则成为过眼烟云,能够留传下来的大多富有生命力,这其实正反映了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譬如上述文献所示的论文文献,几乎被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全部网罗。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古人或前人的发踪指示之功,对于今人取舍和裒辑文论材料,无疑起到了十分便利的作用。在作家作品的遴选上,正因为《中国历代文论选》非常尊重前人的识见,所以它具备了成为传世著作的条件。
然而对照源远流长的论文传统,郭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历代文论选》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古人无论是“论文”、“文史”,或是“诗文评”,自文体角度来看,虽然情与理或者性与理等焦点问题经常引起争论,但文章学的整体是由各种文体一起构成的,每一种文体在文章学中均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其各自独特的发展脉络,这是古代文论材料所括的基本观念。在梳理古代文论材料之后,郭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寻找到了一条“文学观念演进”的线索,以勾勒出其文学批评史,在其文学观的视野里,大致上某些文体倍受重视,而某些文体却隐退到了台后,甚至基本上遭淘汰出局,譬如关于某些文体(如抒情诗)发展的历史,其叙述比较完整,然而却与上述文论材料所涵盖的文体范围不符。被郭著所隐去的部分并不像郭先生所轩轾的那样——其地位已告式微,所以郭著仅仅叙述了整体文章中之分体文章学的历史,其实惟在说明古人分体意识的愈益清晰而已。其“批评史”研究的对象较诸“文章学”,显然是将范围缩小了,而且关注点也有详略重轻之别。即使具有“抒情性”、合乎今人所谓文学观的诗或文,理应为文学研究者所格外重视,然仅止于此,却会忽略了这些诗文也与其他文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就诗歌而言,传统的批评方法亦非常重视“辨体”的问题,自锺嵘《诗品》就已显露出对五言诗进行辨体的努力,譬如他将五言诗作者、作品溯源至《国风》、《小雅》和《楚辞》三大源头,又用“其源出于……”的句式来区分作者类别,其思路与刘勰将各体文章溯源至《五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代皎然《诗式》讲“辨体有一十九字”,分析诗歌的体貌风格;而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则更为细密地分析从先秦以至明代的各家诗歌体制特点,故而就诗学而论,辨体也是传统的批评方式。
从宏观而言,书于竹帛或纸张,文章各体之间实质上是一体同功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文章学乃至民族精神史的完整断面;就微观而论,某一作家所擅长的各体之间的关系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抹煞其中任何一体,都将造成不复窥其全豹的遗憾;况且作为古代文章学的组成部分,其他文体亦同样具有审美与历史等多元价值,若以所谓纯粹的“文学”观来取舍文章,对于一部中国古代文章学史来讲,势必会造成损失。
从源头上说,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文还与经学等结有不解之缘。《文心雕龙·宗经》篇将重要的各体文章与《五经》的关系归纳如下: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
刘勰将二十种重要文体与《五经》的渊源关系作了分析(注: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也有相似的归类,见杨明照《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这是中国文章学的显著特点,上述《序志》篇里,刘勰不满于其“论文”前辈的,惟在于他们的批评方法,至于文章学的范围,则其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者认为离经学愈远,就愈意味着文学独立地位的确立,其实与刘勰所谓“百家腾越,终入环内者也”的判断截然相反。究竟孰是孰非?在古代主流思想之内,经学作为最重要的显学,其地位无可替代,它是士人安身立命的依傍,假如承认这样的事实,则不会将文学与经学理解成一种对立的关系。其次,关于刘勰上述归类,纪昀评《文心雕龙·宗经》篇说:“此亦强为分析,似锺嵘之论诗,动曰源出某某。”[6]认为文章与《五经》之间,很难毫厘不差地辨析其渊源关系,只能记其大概而已。按《文心雕龙·通变》篇反对“多略汉篇,师范宋集”的文风,认为汉人为各体文章均贡献了可以效法的范文,而依郭先生的见解,则认为汉代文学尚未独立;《文心雕龙》的“论文叙笔”部分,从经典之下,“选文以定篇”,刘勰所经眼并加以选评的各篇文章,建构起先秦至魏晋中国人文世界的璀璨星空,然而若持“纯文学观”来衡量,其中很大部分篇什是不能入选“文学史”的。譬如蔡邕,在刘勰的文章学中,他是一个重要的作家,在《颂赞》、《铭箴》、《诔碑》、《哀吊》、《杂文》以及《奏启》篇里,刘勰将之树为典范作家,衷心地表示尊重。然而正因为蔡邕只在铭、碑等文体上独步古今,堪称文体大家,根据尹炎武《刘师培外传》称,刘氏“雅好蔡中郎”[7],在刘师培看来,蔡邕应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而郭著谈论“文笔之区别”,依然以其纯文学和杂文学的概念来和南朝“文、笔对举”相印证(注:见郭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篇《魏晋南北朝》第二章《南朝之文学批评》之第三节《时人对于文学之认识》之第五目《文笔之区别》。),即使蔡邕的文章成就本归属于刘勰“文”的范畴,与郭著“纯文学”相对应,但因蔡邕不能为“纯文学观”提供佐证,就无法纳入郭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之“文学观念演进”的轨道之内,就难以在郭著中占据其应有的位置。由此可见,在郭先生等人观念影响下编撰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与刘勰《文心雕龙》等古人论文观念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今人若左袒郭著,那么所理解的古代“文论”亦是片面的,必然会割裂文章学的悠久传统。
“五四”以来,某些受舶来思想所误导的学术观,迄今理应引起学界的反思,如何补苴罅漏,尤其值得今人重新考虑。
二、从古代文学理论看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的歧异
郭著在介绍某些“论文”史上的重要人物时,往往侧重于其谈创作论的部分,而关于作者的整体文章学观念,郭著却多有忽略,其实有助于郭著建构其“纯文学观”者并不与“文章学”存在牴牾。譬如曹丕《典论·论文》虽然直言“文以气为主”,但是在品藻人才时,曹氏十分重视文体问题,指出七子在文体方面各自的特长和不足,并且说:“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然而从一己写作思路出发,郭著仅仅指出“诗赋之欲丽,以见纯文学自不可废去修辞的技巧”,却无视曹丕并不持纯文学观,《典论·论文》正隐含着曹丕对自己独能兼备众体的自负,这正是一种典型的“杂文学观”,而与郭先生所谓“纯文学”不相干;陆机《文赋》在文体问题上,可谓是在曹丕基础上踵事增华,《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黄侃《文选平点》说:“以上辨体。”[8]这说明文体风格上的特点,陆机亦非常重视,他也竭力要在各体文章方面显示其写作的才华,不能片面地认为“诗缘情而绮靡”是其唯一的追求,亦不能仅仅看到《文赋》在创作论上的成就,然则《文赋》的“文”自然属于文章学的概念;即使南朝新变派作家萧子显,其《南齐书·文学传论》虽然说“五言之制,独秀众品”,但是其“文学”概念还是包括了诗之四言和七言体、赋、颂、章表、碑、诔等文体,可见他也不能忽视当时文坛尊体的观念;《梁书·昭明太子列传》载王筠为太子作哀册,文曰:“爰敬初业,离经断句;奠爵崇师,卑躬待傅。宁资导习,匪劳审谕;博约是司,时敏斯务。辩究空微,思探几赜;驰神图纬,研精爻画。沈吟典礼,优游方册;餍饫膏腴,含咀肴核。括囊流略,包举艺文,遍该缃素,殚极丘坟。幐帙充积,儒墨区分;瞻河阐训,望鲁扬芬。吟咏性灵,岂惟薄伎;属词婉约,缘情绮靡。字无点窜,笔不停纸;壮思泉流,清章云委。”这是当时学风的全面写照,其中谈到了“流略”、“艺文”,可见当时目录学的发达,也说明萧统博通百家,在属文方面自然也非仅“吟咏性灵”一端可限之矣,他编撰《文选》,其文体分类究竟是多少,虽然尚有争议,但是至少说明“文”在其意识中是“文章”的概念;像南齐张融《门律自序》那般跨略文体阡陌者,也是激于尊体一派势大的感发,在当时实属异类。
从西晋到南朝,文体论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当数挚虞,他著有《文章志》和《文章流别论》,邓国光《挚虞研究》推测《文学流别集》在编纂范围上“应囊括汉、魏诸体文章”[9]。《梁书·王僧孺传》载任昉赠王僧孺诗曰:“刘《略》班《艺》,虞《志》荀《录》。”虞《志》指挚虞《文章志》,它在齐梁时期影响至深,刘勰文体论部分,就充分借鉴了《文章流别论》的观点;《隋书·经籍志·总集类叙录》曾指出其对于后世总集编纂体例的深刻影响。
魏征《隋书·文学传》说:“自汉、魏以来,迄乎晋、宋,其体屡变,前哲论之详矣。暨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甚。于时作者,济阳江淹、吴郡沈约、乐安任昉、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钜鹿魏伯起等,并学穷书圃,思极人文,缛采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石。英华秀发,波澜浩荡,笔有馀力,词无竭源……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南史·任昉传》说:“时人云‘任笔沈诗’。”《梁书·任昉传》说:“昉雅善属文,尤长载笔。”说明任昉的应用文写作与沈约的艳情诗恰好相映成趣。在南北对峙之间,北朝的温子升、邢子才和魏伯起等文士亦堪与南土才子争胜,按上述所谓“江左”与“河朔”的不同,一则“宜于咏歌”,一则“便于时用”,再对照唐初许敬宗编撰《文馆词林》,虽然此书千卷现在仅存不足三十卷[10],但据此亦略可尝一脔而知全镬。此书现保留诗文,计后魏二十篇,北齐二十六篇,后周十四篇,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北朝君臣关乎军国大事的文章,即“便于时用”之谓也,对于此类文体的文章,温、邢和魏写得比较出色,所以魏征们要融合南北文风,其实是希望文章增添一点质实的内涵。故而即便是迎来诗国高潮的唐代,其“便于时用”的各体文章,也颇受朝野的重视,其“文学观念的演进”,并不意味着这些文体末日的来临。
宋代总集与类书如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晏殊《类要》等均关注文体问题;此于后世编纂同类文献时,几乎形成为一个编纂传统。元代潘昂霄著《金石例》,其六卷至八卷述唐韩愈所撰碑志,以为括例,九卷则杂论文体。此书在后世影响较大,如明王行撰《墓铭举例》四卷,补潘昂霄《金石例》之遗;明清之际黄宗羲作《金石要例》一卷,也是针对潘氏《金石例》,欲补潘氏之阙。
清纪昀《四库提要·集部》之《总集类序》指出总集编纂包含了编纂者“文章之衡鉴”的文学观,从挚虞而下,南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作为道学家文论之声音,上承西晋与南朝儒家文体论思想,虽见解有所差异,然仍可以视作是挚、刘文体论轨范后世之津梁,明清时期,就《四库全书》而论,受真德秀影响,起而祖述刘勰、挚虞、萧统文体论,讲究文章规范者也代有其人,其影响不可低估。真氏《文章正宗纲目》推崇梁《昭明文选》、姚铉《文粹》,主张本古宗经;《四库提要》中《总集类二》之《文选补遗》四十卷、《总集类三》之《风雅翼》十四卷,俱可见到真西山的影响。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是明代文体论的集大成著作。吴讷超越了真氏保守的观念,正视新文体的产生与客观存在,甚至词曲也加以收录。徐师曾《文体明辨》指出:“盖自秦汉而下,文愈盛;文愈盛,故类愈增;类愈增,故体愈众;体愈众,故辨当愈严:此吴公《辨体》所为作也。”辨体似乎是与时俱进永无休止的工作。
纪昀很注重“文”的定义,《诏策》篇之《纪评》说:“此书体例主于论文。”明确厘定《文心雕龙》是论文之书,对于《史传》、《诸子》等篇,纪昀将“文理”与”史事”分而论之;并认为“盖子书之文,又各自一家”,认为子书与文也不是一家。然而作为较早具有了近代学术意识的纪昀,其“文”的内涵还是与刘勰没有太大的出入,他十分服膺刘勰的文章学观念。因此,在看到“文学观念演进”之同时,也应该承认传统的文章学意识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文体的古今之争一直不曾停息,但并不像郭著所认为的那样,文章学观念逐渐在士人意识里淡化或消失。而关于”文学观念的演进”,似应属于某些文体的内部发展规律在起作用,与整体的文章学观念却不一定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虽然文体众多,有些文体确乎在使用频率上远不如常用文体,但是从清人文集之编辑来看,作者们依然以众体兼备为自豪。
总之,以上尊体的声音是不可遮掩的,但是反观郭著,文章学史上所凸现的焦点问题,却在其著作中成为无足轻重,甚至是负面的东西——这是欠公允的观点!
前辈学者郭绍虞学术精深,其读书之广,思考之深,都是晚学望尘莫及的,其著作沾溉后学,给后辈学者以巨大的启发,对于本学科的开山祖师郭绍虞,晚学充满了景仰之情。当此学科具有接近八十年的历史之时,在新世纪之始,笔者就郭著提出一些想法,目的只是为了思考如何继续推进本学科的发展。
为何在“五四”以后,读书人所认识的“文学”与传统产生了距离,这与帝王政治解纽有直接的联系。反封建思潮激荡之下,读书人关于文学抒情的“情”的理解狭隘化了。不管其是非如何,这种理解仅仅属于“五四”之后中国知识界的特殊语境,当时知识界面对关涉君臣政治的“情”,一般持否定的态度,这牵涉到对许多文体存在价值的重新估量。但是这与此前的中国社会语境却并不吻合,也有悖于在学术研究中应持理解之同情的原则。“五四”迄今还不到百年,但是中华文明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百年巨变,沧海桑田,近现代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冲击和刺激是前所未有的。何以会造成时代之间的隔膜?是否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将“五四”之后比较极端的思维方式也渗透到了学术研究之中,这种渗透有的是有益的,有的却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以郭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例,郭著催生于“五四”以后那个伟大的时代,同时也打上了此一特殊时代的烙印,这是尊者和贤者均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思古代,各种文体在写作时,因具体语境之差异,所凝聚于笔端的“情”也各各不同,故而“情”实际上一直贯穿着各体文章,好文章均是“为情而造文”,即便应用文体,如《文心雕龙·诏策》篇讲“气含风雨之润”、“笔吐星汉之华”、“声有洊雷之威”、”文有春露之滋”及“辞有秋霜之烈”,等等,这些不也正是形态各异的情感类别吗?写作此类文章时,作者难道不需要充沛的情感吗?所以今人所谓的“抒情文学”,其概念颇令人有《庄子》所谓的“吊诡”之感。是否只有倾向乎私情的作品才能够被称为“抒情”的真文学,以此作为标准,来谈“文学观念”的进步或倒退,“抒情”便显得单一,这样的古代文学批评似与历史的本来面貌相去甚远,郭著忽略文体问题在“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这恐怕正是造成其此种缺失的原因之所在。
“五四”的进步意义毋庸置疑,但是作为求真的学术却应尽量超越一时一地意识形态的局限,近人黄侃说:“治中国学问,当接受新材料,不接受新理论。佛经云:依法不依人,即此义。”[11]此言耐人寻味,实事求是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这正是中国现代学术重建中,第一步应该做到的事情。
作者介绍:汪春泓(1964-),男,浙江嘉兴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作文三:《关于_幽灵批评_的批评》16600字关于“幽灵批评”的批评
摘“幽灵批评”。布朗肖的阅读理论被看作这一理论的源要:近20年来在西方出现了一种批评理论或批评方法,名曰
头。在布朗肖看来,阅读行为具有幽灵性质,而这又归因于文本的幽灵性质。文本的幽灵性质则决定了书写在文本上的《哈姆莱特》历史的性质。莎士比亚的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幽灵作品,其幽灵性质既在于剧中幽灵出现,又在于作品本身的幽灵性质。幽灵文学的源头几乎可以一直追溯到西方文学的源头。幽灵批评的对象最为典型的就是哥特文学。幽灵“幽灵的”批评的影响使得几乎所有的批评都具有了性质。关键词:幽灵;
作者简介:曾艳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西方文学和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电子邮箱:zengyanbing0084@sina.comTitle:OnSpectralCriticism
Abstract:Acriticalapproachortheorycalled“spectralcriticism”hasgraduallyrisenintheWestinthepasttwodecades.Blanchot'sreadingtheoryisconsideredastheoriginofthistheory.InBlanchot'sview,theactofreadinghasaspectralnature,whichattributestothespectralnatureofthetext.Thespectralnatureofthetextinturndeterminesthenatureofthehistoryembodiedinthetext.Shakespeare'sHamletisidentifiedasatypicalspectralwork,whosespectralnatureappearsbothasspectersintheplayandinthespectralnatureoftheworkitself.TheoriginofspectralliteraturecanbetracedbackalmosttotheoriginofWesternliterature,andthemosttypicaltargetofspectralcriticismisGothicliterature.Spectralcriticismhassoinfluencedcriticismthatallschoolsofcriticismtakeonaspectralnature.Keywords:specter;
criticism;
spectralcriticism
Author:ZengYanbingisaprofessorintheCollegeofLiterature,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and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specializinginthe20thcenturyforeignliteratureandcomparativeliterature.Email:zengyanbing0084@sina.com
大约在十年以前,英国学者朱利安·沃尔弗
雷斯出版了《21世纪批评述介》一书。在此书的第十二章赫然出现了“幽灵批评”这个标题,作者为当代学者戴维·庞特。最初看这个题目,除了使人感到阴森恐怖之外,还有一点诧异和惊讶:难
?这种理论道有一种批评理论叫做“幽灵批评”
出现在何时何地?它什么时候“幽灵”般地浮出
“批评”的表面?这种“幽灵批评”究竟是对“幽
灵”的一种批评,还是仅仅是一种“幽灵式”的批
评?前一种理论似乎应当属于灵魂学、精神学,或者精神现象学之类,大概不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
。“幽灵至于后者,自然就应该属于文学批评了批评”是文学批评中的一种现象,一门方法,还是
?“幽灵批评”一个流派或思潮是怎样一种批评??“幽灵”是否所有的批评都具有“幽灵”的性质
“批评”与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思考和探
·166·
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亦有丰富的现实讨这些问题,
点。(沃尔弗雷斯351)
如此看来,有关“幽灵批评”的说法还真有点“幽灵”。“幽灵批评”的味道虚虚实实、神神秘秘,看不见摸不着,说有便有,说无就无,真可谓“无为有处有还无”,但它已经确确实实地存在数十载了。
那么,幽灵批评的源头在哪里呢?沃尔夫雷斯认为,幽灵批评的源头就在法国思想家布朗肖1955年出版的《文学空间》中,就在此书所论及的有关阅读的理论中。在“阅读与交流”一章,布朗:“任何阅读[……]肖写道是一种指控,它取消这一切,把作品归还其本身,归还其隐名的影响,归还强烈的、非个人的表述,即作品。读者本人始终完全是隐名者,他是不管什么样的读者,独一无二的,而且是坦诚的。读者并不把自己的姓名添补在书上(如从前我们先辈所作那样),而是以其无名的在场,以这种谦恭的、被动的、可互换的、毫不
——正是在这种目光轻轻的注视下书足道的目光—
——抹去了一切姓似写出来了,远离一切和众人—
”名。布朗肖认为,任何阅读都具有幽灵的性质。《圣经·约翰福音》就像中耶稣使拉撒路复活一样,阅读行为亦为如此。拉撒路死后已经在坟墓里躺了四天,耶稣命令众人搬开挡在拉撒路墓前
:“拉撒路出来!”的石头,并说道于是,拉撒路就出来了。看来,阅读也可以创造出奇迹来,使死者
:“把这块石复活,使幽灵重现。布朗肖接着写道头翻滚开,当然这是件美妙的事,而且我们每时每
刻用日常的语言在完成这事,并且,在每时每刻我们在同这位拉撒路交谈,他已死3天,也许死了许久,他在那精致织造的细布条包裹之下,向我们作(195-97)。幽灵批评答,同我们交谈,推心置腹”
“和文本发生一切联系的基质,就是指是阅读发生时的一种不确定的基础,是对和死者进行一种
(沃尔弗令人恐怖而又渴望的交流的再次召唤”雷斯353)。
阅读行为何以具有幽灵性质?那是因为任何
文本都具有幽灵性质。我们知道,任何文本都是写在羊皮纸、莎草纸或普通纸张上,因而具有“擦
(erasure)的性质。羊皮纸上的文字写了又抹”
擦,擦了又写,文本的意义就通过这些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蛛丝马迹显现出来。这就像海德格尔“在删除号下书写”“存在”一样,最后“存在”在
·167·
?一、何为“幽灵批评”
什么是幽灵批评呢?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幽
。“幽灵”(ghost)俗称“鬼”,灵在古代具有“灵魂”的意思。灵魂是古希腊人讨论的重要问题之
《灵魂论》(DeAnima)一书。一。亚里士多德著有
,“灵魂先人身而存在。方人之在希腊先哲看来
诞生,把某一灵魂摄入,而囚禁之于自己肉体之内,终生跟着身体的物性活动。这些活动是反乎灵魂的‘精神’本性的。迨其人死亡,此某灵魂者,乃得脱离物身,而还归于响所来处。灵魂既得返于宇宙,复其自由本性,犹能记忆着人世的烦
:“灵”恼。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定义颇有些玄乎
魂盍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一个自然物体的原始
(基本)实现[……]是凭形式为之表现的本体(实(84)。我们再看看当代学者对“鬼魂”是)”或“幽灵”:“在西文中,‘鬼魂’的梳理与界定表达的、词语很多,除了‘ghosts’以外,还有‘phantoms’‘goblins’或‘apparitions’,还有德里达用的‘specters’,‘spirits’‘精而除了我们平时所常用的‘精灵’也有的意思。不过,这些词神’的意思外,
语在具体的含义上又有些许细微的差别,即所谓词义的nuance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侧重。从‘鬼
,魂’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幽灵’按字面的意思说,
②”两个词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什么是幽灵
批评,戴维·庞特在其论述中开门见山:
我们很难说存在着一种“幽灵批
,评”的“流派”甚至很难认为该批评正在兴起。更确切地说,这个术语的运用
或许能汇总在最近的20多年,以及从各种源头的批评思想中涌现的一系列意象和趋向中,这些意象和趋向似乎将继续对今后几十年的批评产生一种多少具有幽灵性质的影响。如果我们回溯得更久远些,就会发现:布朗肖关于死亡和文学声音的不确定性回返的关注,以及他对于模糊的、释放性的、同时又具有威胁性的文学“空间”的关注,或许就是一个(早已不可避免地被堵塞了的)“发源”
有形又无形,一方面其传统又不在,肯定又否定,
的含义被删除了,另一方面又留下了痕迹。总之,“一部名著如同一个鬼魂,时刻都处在运动之中。那个怪物[鬼魂]四处游荡,例如它四处出没,居(德里达19)。可见,于无何有之乡”所谓幽灵批评与后现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是互文性。互文性,也译作“文本间,,性”它的拉丁语词源是“intertexto”意为纺织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线与线的交织与混合互文性就是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的性
1966年克里斯蒂娃在《词、”质。对话、小说》中首次使用了这个术语,次年她又在《封闭的文本》
文本的幽灵性质又决定了书写在文本上的历
史的性质。幽灵批评认为,文本与历史的关系是矛盾的,它们本质上没有归属,正如哈姆莱特的父亲的鬼魂,是“未领圣餐的、希望落空的、未受临”。“它们对我们诉说着所有过去的终涂油礼的岁月,但是它们的声音并不权威,而是劝诫的,预兆性的,它以过去和将来的厄运警示着人们,最重要的是,它反复地诉说我们在世上没有归属感、随处飘泊的痛苦,认为我们迷失在一种潜在的空间
(沃里,一种即使推开岩石也无法再创的空间里”尔弗雷斯353)。
:“文本之外,德里达有句引用率极高的话一
,无所有”直译为“没有任何东西在文本之外”(158)。“这在许多人看来,就产生了另一种更有
说服力的解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逃脱叙述或者(塞尔登等206)。这句话或许可以简说文本性”
:“一切东西,”化为皆为文本。作者的意图不能控制文本,文本中也不可能包含唯一的、本质的意义。一个文本之所以具有意义,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具有这个意义,而是因为它不可能是别的意义。至于为什么不可能是别的意义,这却不是解构主义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他们只是促使人们从起作用的意义程式中解放出来,并且更清楚地看到“意义”,“历史”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在文本中形成的。
德里达认为,历史就像哥特文学一样从没有一个开始,或者说是永无起源,在这种状态下,过去拒绝被彻底禁锢,而是依然要对进步的新开始的显在区域进行侵扰:显然,它最初就是一种幻。“因此,影没有幽灵就无法书写历史,但问题还不止于此:历史的叙述必须必然地包括幽灵;事实上,这些叙述还可以稍稍包括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这也是一系列通过幽灵写成的东西。历史是一系列对死亡的叙述,但是历史自身也是由死亡来完成的一系列叙述;我们在面对历史时所听到的声音,无一例外的都是幽灵发出的,它们将知识的
(沃尔弗雷斯355-56)。总之,可能性幽灵化”历史以一系列的幽灵形式出现,人们既无法称呼它
们,也无法摒弃它们。,“文本中的幽灵既不能令人感到保存总之了历史,又无法让我们觉得摆脱了往昔:这任何一种感受都是试图将幽灵以启蒙的标准加以归类,
‘受制于’企图让幽灵一种逻辑,可逻辑又无法认
:“一篇文本中交叉出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已有和现有表述的易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
(萨莫瓦约3)。1967年,位”克里斯蒂娃在其
《符号分析》:“每篇作品都是一些引一书中指出语的拼凑物,是对另一文章的吸收和改变。文本
(方丹132)。克间性概念代替了主体间性概念”
里斯蒂娃认为,她的“互文性”理论来源于巴赫
,“他第一个在文学理论中提到:任何一篇文本金
的写成都如同一副语录彩图的拼成,任何一篇文
。”“互文性”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是一个,“它囊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中性词彼此
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诚然,文学是在它与世界的关系中写成,但更是在它同自己、同自己的历史的关系中写成的。文学的历史是文学作品自始至……]文本的性终不断产生的一段悠远历程。[
质大同小异,它们在原则上有意识地互相孕育,互相滋养,互相影响;同时又从来不是单纯而又简单
(萨莫瓦约4)。幽灵批的相互复制或全盘接受”评将这种互文性特征进行了改写:
一个幽灵被另一幽灵侵扰,这几乎就像十八世纪的哥特式受到詹姆士一世
时代的悲剧的影响,而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悲剧又受到希腊戏剧之恐惧的干扰;更深入下去,所有这些文本显现自身又都受到先于文本存在的世界的侵扰,而我们又只能在文本中,以及通过文本来理解那个世界,那个口语传统的世界,那个受到口语的更原始侵扰的世界。(沃尔弗雷斯354)
·168·
(沃尔弗雷斯359)。因此,幽识到幽灵的存在”
灵批评永远处于悖论之中:要么幽灵无法批评,要么批评变成了幽灵。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或者方法,幽灵批评也有其特殊的批评对象。
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
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莎士比亚9:33)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歌德看来
,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莎士比亚要描写是哈姆莱特全部行动的关键
的正是一件伟大的事业负担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
的身上。这出戏完全是按照这个意义写成的”(223)。德里达的看法与此有些类似,他认为,哈“诅咒命运使他生下来就得去为这个时代姆莱特
矫枉过正,他诅咒那个命运偏偏注定要落在他的……]这一充满悲哀的诅咒本身似乎也受身上[
到了它所谴责的逆转或侵权行为的影响。从一种自行呈现又自行失效的悖谬逻辑来看,哈姆莱特所诅咒的并非这个时代的腐败,而首先是这种不公正的混乱无序的影响,亦即那注定要他,哈姆莱
——使它回归正轨,特,来重整乾坤—依法行事的命……]运。他诅咒的是他的使命[是哈姆莱特‘脱
节’了,因为他诅咒他自己的使命,即不得不以复仇的形式体现在惩罚、复仇、实施正义和权利等行为中的惩戒形式;而且他在他的使命中所诅咒的东西正是这种赎罪本身的赎罪;首要的是,这种赎罪对于他乃是天赋的,那由其出身赋予他的,就好(21)。而所有这一切像是他出生时生而具有的”
“指示与请求”。均因为哈姆莱特父亲鬼魂的
“幽灵也有一种生产方式,其本身就是一种
(德里达95)。哈姆莱特父亲幽灵的生产方式”
的幽灵造就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造就了《哈姆
,莱特》后者又造就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则创造了千千万万后继者。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
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尊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
(马克思恩格斯603)。看来,“世界历新场面”
·169·
二、“幽灵批评”的对象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被认为是一部典型
。“《哈姆莱特》是一部幽灵戏剧,是的幽灵作品
一部揭示文学的幽灵特征、即文学在处理秘密和
”揭示秘密时的怪异手法的作品。在德里达看来,“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和《哈姆莱特》戏剧之间的关
系错综复杂,不过最终还是简单的,因为两者都是幽灵,而且因为它们的经典化,情况就更加如此
(沃尔弗雷斯371)。了”
《哈姆莱特》的幽灵性质既在于剧中幽灵出现,又在于作品本身的幽灵性质。哈姆莱特父亲的幽灵(GhostofHamlet)虽然出场时间不多,但其意义和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没有哈姆莱特父亲的幽灵出现,哈姆莱特的性格和行动便均失去了依据和基础。歌德让我们这样设想一下青年王子的处境:
当他听说他父亲的形体出现时,你们自己观察观察他;在恐怖的夜里当那尊贵的鬼魂在他面前登场时,你们要站在他的身边。他感到一种非常的恐惧;他向这奇异的形体谈话,看见它招手,他
——他耳中听到那最可跟随着他,他听—怕的对他叔父的控诉、报仇的要求和迫
:“你要记着我!”切的一再重复的请求(222-23)
接着鬼魂消逝了,留下惊愕、忧郁、寂寞的哈
姆莱特,他对着逝去的父亲的亡魂说了下面这段话:
安息吧,安息吧,受难的灵魂!好,
朋友们,我已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雷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让我们一同进去;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
的演出或创造终究离不开幽灵。幽史的新场面”
灵的性质就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焦躁不安、昼伏夜出。因为所有的名著都具有幽灵的性质,或者说经典总是一种幽灵事件。因此,幽灵文学的源头几乎一直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学的源头。
果然,我们在荷马史诗中发现了幽灵,见证了《奥德赛》幽灵。在荷马史诗中,希腊英雄俄狄修斯降服了女妖基尔克。随后基尔克便答应俄狄修斯,将送俄狄修斯一行返回家园。不过,这位“神
,“你们需要首女中神女”回答道,在回家乡之前/前往哈得斯和佩尔塞福涅的先完成另一次旅行,
/去会见忒拜的盲预言者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居所,
(spirit)”。“你不用担心你的船只没有人引领,你
扬起白色的风帆,坐到船里,北风会把桅杆竖起,
(荷马212-13)。于是,拂送船只航行”俄狄修斯
一行经过一整天地航行,来到了冥河的边沿。他们首先见到了埃尔佩诺尔的灵魂。作为俄狄修斯的希腊同伴,埃尔佩诺尔因饮酒过量,后从屋顶上摔下,不幸离世。因尸骨未寒,没有来得及安葬,所以埃尔佩诺尔的魂灵便在阴间边缘游荡。埃尔:“主上啊,佩诺尔的灵魂恳求俄狄修斯我求你回
到那里后不要忘记我。/你不要留下我未受哀悼(荷马220)。后者立即答应了和葬礼便离去”
接着来到的是俄狄修斯故去的母亲的魂灵(thesoul),“心中怜悯,俄狄修斯见到她前来潸然。俄狄修斯从母亲那里询问了特拜的预言泪下”
家特瑞西阿斯。特瑞西阿斯的魂灵预言了俄狄修斯回乡时的情形。俄狄修斯的母亲的魂灵在认出自己的儿子后,询问了俄狄修斯来到地府的原因。俄狄修斯则询问母亲家中的情况。母亲逐一回
:“须知我就是这样亡故,/并答,并说命运降临,非那目光犀利的善射女神在家中/用她那温柔的
/也不是什么疾病降临,箭矢射中我丧我的性命,
/令我的肌体衰竭,使我受折磨,夺走了我的生
/光辉的俄狄修斯啊,命,是因为思念你和渴望/你”的智慧和爱抚夺走了甜蜜的生命。俄狄修斯听“心中思索着很想拥抱/我那业已故去的亲爱后
/我三次向她的母亲的魂灵(deadmother'sghost),
/她三次如虚影或梦幻从我跑去,心想把她抱住,(荷马225)。随后,手里滑脱”俄狄修斯又见到
。“在了阿伽门农的妻子,以及众多女人的魂灵我周围的这些柔弱妇女们的魂灵/被圣洁的佩尔·170·
/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的塞福涅四处驱散之后,
/其他魂灵围着他[……]”(荷马忧伤魂灵到来,
234)。从头到尾,俄狄修斯好像在接见那些先后。“若不是成到来的亡魂,他一直待在原地不动
/一片喧嚣,群地蜂拥前来无数的亡灵,灰白的恐/担心可怕的怪物戈尔工的头颅前惧立即抓住我,
/可能被冥后佩尔塞福涅遣出哈得斯。/我立来,
/迅速登上船只即返回船舶,吩咐随行的同伴们,[……]”(荷马245)。总之,“活着去到奥德修斯哈得斯的居所,将两度经历死亡,其他人只经历一
(荷马248)。次”
荷马有关幽灵的描写直接影响了古罗马作家维吉尔。在其代表作《埃涅阿斯纪》中,维吉尔有意效仿荷马,但是,他对阴曹地府的情境的描写则更为详细。日后但丁对地狱的构思和描写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埃涅阿斯游地府的情节
,完全模仿了《奥德赛》甚至在某些遣词造句上,维吉尔也都照搬了荷马史诗。譬如,埃涅阿斯来
:“你看到迷津渡口,年迈的女先知西比尔对他说到的这些亡魂都是生前没有得到埋葬,因而没有
……]在他们的尸骨没有得到安息的处归属的[
所之前,是不准把他们输送过这可怕的河滩和咆
(维吉尔144)。这同《奥德赛》哮的急流的”中埃尔佩诺尔漂泊不定的鬼魂何其相似!又比如,
“他(埃涅阿斯)三次想用双臂去搂抱父亲的头颈,他的父亲的鬼影三次闪过他的手,不让他抱
(维住,就像一阵轻风,又像一场梦似地飞去了”吉尔158)。这与俄狄修斯见到母亲魂灵时的情
形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母亲的鬼魂变成了父亲的鬼魂,似乎为日后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出现留下了线索。
对于但丁及其《神曲》而言,维吉尔的重要性
。《神曲》不言而喻的前两部《地狱篇》与《炼狱篇》的基本内容,就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亚
特里齐的嘱托,前来搭救但丁,并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但丁在《神曲》中一再对维吉尔表示敬意和感激。美国当代理论家布哈罗德·鲁姆,《神曲》说中有两个但丁:一个是幻游者但丁,一
。“幻游者但丁是一个渺小、个是讲故事的但丁
可怜和胆小的人,有时候就像唯吉尔随便背在身
上的一个孩子,而讲故事的但丁却是妄自尊大、傲
”气十足和无所畏惧的。一个朝圣者,一个引导
者,一个圣徒,构成了《神曲》的中心内容。朝圣
引导者是维吉尔,圣徒就是贝雅特丽者就是但丁,
奇。如果说维吉尔就是幽灵的话,贝雅特丽齐更像是纯洁的圣灵。
人们通常认为,哥特文学就是最为典型的幽灵批评的对象。哥特文学是指产生于18世纪中。“哥特”后期欧洲的一种小说类型和流派
(Gothic)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曾以野蛮彪悍、嗜杀成性而著称。此后,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用它来指称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指“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曾风行于12世纪至15世纪的欧洲,其鲜明特征就是教堂或修道院高耸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以及隐蔽的地道、地下藏尸所等。1764年,英国作家贺拉斯·沃波尔(HoraceWalpole)在其哥特城堡里创作了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充满了暴力、罪恶、残忍和凶杀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该小说被认为开创了英国和西方哥特小说的先河。哥特小说多以中世纪城堡、修道院、废墟和荒野为背景,大肆描写恐怖、怪诞、神秘、暴力、邪恶、乱伦、凶杀等极端事件和非理性内容,并时常伴有鬼怪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英国哥特
。“人鬼想小说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鬼相通
通的怪诞包括人鬼恋情人鬼非恋情故事两类”
(李伟昉45)。哥特小说又是鬼怪小说。其中鬼魂的形象“作为作品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作用除了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营造怪异的环境、神秘的气氛、恐怖的感觉外,还通过幻想让人物使用魔术与恶魔、幽灵发生关系‘并借他们
”(李伟的帮助来达到贪婪、野心和肉欲的目的’45)。总之,昉144-在哥特文学中幽灵是不可或
缺的因素,幽灵批评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因为历史常常被理解为幽灵、幻象、鬼魂出没的地方,因此,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也就常常与幽灵有关。幽灵批评与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然引
:“在最近,起了幽灵批评家的思考和关注这种西方的、基督教性质的自身整体又被批评中其他的
。最显著同步发展所弥补,或者说被‘鬼附上身’的一个例子就是后殖民主义批评,该批评反复地
让人们关注殖民主义文本中的幽灵存在,而后殖民主义文本是关注暴力、帝国主义和剥削的历史,它们是构成后殖民主义写作的前提;根据这些观点,历史被再次理解为是关于幽灵、幻象、鬼魂出
(沃尔弗雷斯362)。没之地之类的事物”
众所周知,后殖民主义是相对于殖民主义而“殖民主义之后”,言的。后殖民显然是在尽管这“之后”个与“之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谓“后殖民”不是指获得独立后的殖民地国家的知识分子对前宗主国文化所进行的批判,而是宗主)培养出来的一部国(metropolitan,原意为“都市”分来自前殖民地国家知识分子在他们自己置身其中的学术营垒中的反戈一击。他们以一种受到压(Other)文化为参照,制和排斥的“他者”对主流
文化进行质疑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知道是我,还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