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闸门最宽多宽的灌地用白龙有多宽?

当前位置:
>>公开信息内容
<td class="govvaluefont415-0-10_C/
重点工作通报
施甸县环境保护局
<td class="govvaluefont4-04-04
白龙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批稿)
<td class="govvaluefont4-06-14
<td class="govvaluefont4-06-14
<td class="govvaluefont4-06-14
白龙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批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目名称: &&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施甸县水务局 &&&&&&&&&&&&&&&&&&&&&&&&&&&&&&
编制日期 &&2017&年12月
昆明天馨地爽环境评价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附件1、项目委托书
附件2、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山市水务局关于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保发改农经〔2017〕317号)
附件3、保山市工程咨询中心关于《云南省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保咨询审〔2017〕83号)
附件4、水质监测报告
附件5:保山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矿产资源调查结果的备案证明(保国土资矿压备字[2017]27号)
附件6: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意见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流域地表水系图
附图3 、白龙水库工程评价工作图及保护目标分布图
附图4、白龙水库工程枢纽总体平面布置图
附图5:白龙水库评价区植被类型现状图
附图6:白龙水库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
附图7:白龙水库工程环保措施布置示意图
附图8:白龙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布置图
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
施甸县水务局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西路003号
施甸县姚关镇摆榔乡
立项审批部门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保发改农经〔2017〕317号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水利管理业N7921
占地面积/hm2
绿化面积/m2
总投资 (万元)
其 &&&&中: 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概况 白龙水库位于小白龙河下游段碓房头附近,距离施甸县城约27km,坝址海拔1813m,地理坐标为北纬24°38′39″、东经99°15′11″。水库灌区范围涉及姚关镇及摆榔乡的大乌邑、摆榔、大中、尖山共4个村委会。工程区域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水库坝址以上径流面积3.35km2,主河道长3.6km,河道平均坡降3.82%。水库流域形状为椭圆形,水系主要由干流和右岸较大支流组成,呈树枝状。主河道流向先自北向南,然后转为东北至西南,最后转为西北至东南,在碓房头附近汇入拟建的白龙水库。河源海拔2150m,最高海拔2157.5m,流域平均海拔1940m。工程区河流水系图见附图2。 水库总库容132.3万m3,设计洪水位1828.46m,正常蓄水位1827.5m,正常库容106.0万m3,死水位1819.0m,死库容12.0万m3,兴利库容94.0万m3,设计年总供水量302.9万m3,其中农村人畜供水量58.5万m3,农业灌溉供水量244.4万m3,设计灌溉面积0.67万亩。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的小(一)型多年调节水利工程。
为了解决姚关镇、摆榔乡大量耕地干旱缺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小白龙泉点位置较低,无法顾及海拔较高区域,干旱缺水问题一直没得到根本性解决,必须新建水库工程与现有工程联合供水。水库灌区范围涉及姚关镇及摆榔乡的大乌邑、摆榔、大中、尖山共4 个村委会。通过白龙水库的建设可解决摆榔河两岸两个乡镇4 个村民委员会(摆榔、尖山、大中、大乌邑)0.65 万人、1.95 万头牲畜的人畜饮用水(其中:大牲畜0.33 万头,小牲畜1.62 万头);以及0.67万亩耕地灌溉用水,其中:新增灌面0.35 万亩,改善灌面0.32 万亩。因此,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刻不容缓、利国利民的紧迫任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015年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4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修订; (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务院1999年8月批准,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令第4 号); (8)《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名录》(国务院1988 年12 月批准,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令第1 号); (9)《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名录》1989年; (10)《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年; (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年12 月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 号令发布); (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 号; (13)《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 年; (14)《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15)《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16)《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17)《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 (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2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6)《云南省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保山市万润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7年5月); (27)《云南省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云南保山浩禹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7年9月); (28)《云南省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淩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7年9月)。
受施甸县水务局委托,云南保山市万润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于2017年5月完成了《云南省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7年6月取得了批复。基本选定了水库规模、工程坝址,初步提出了推荐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目前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地址灾害等专题。 2017年10&月业主委托我单位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认真研究项目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规划区水利设施概况 根据现有水利设施及耕地布置情况,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为摆榔河两岸,黑龙河左岸、白龙水库以下区域。根据调查,规划区范围内目前共建引水渠道2条(西大沟、东大沟)。 规划区面积为6700亩,现有渠道工程控制总灌溉面积为3200亩,水源点为小白龙泉点,无水利设施面积3500亩。 西大沟自小白龙泉点取水后沿河道右岸盘山布置,至王所寨村对面跌至摆榔河接鲁班沟至干沟村脚结束,控制耕地面积2900亩,设计流量0.30m3/s。 东大沟自小白龙泉点取水后沿河道左岸盘山布置,至摆榔村结束,控制耕地面300亩,设计流量0.10m3/s。
白龙水库工程属小(一)型水利工程,工程等别为IV等。其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渠道建筑物为5级。 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由永久工程、临时工程和辅助工程组成,其中永久工程主要由枢纽工程区(包括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管理房)、输水工程区(包括输水管道及提泵站)等组成,工程项目组成见下表1-1。 表1-1 白龙水库工程组成一览表
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坝顶高程1829.5m,坝顶长80.5m,坝顶宽5.0m,最大坝高22.3m。
布置于左坝肩,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827.5m;长106.4m,进口底板高程1827.5m。由进水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出水渠段组成。全长172.7m。
布置于大坝右岸,涵洞全长143.0m,由导流引渠段、消力井及斜拉闸段、无压涵洞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出水渠段组成。导流进口底板高程为1816.3m,取水进口底板高程1819.0m。坝下涵洞闸门全开时最大下泄流量为3.12m3/s。
水库管理所布置在大坝左岸下游,占地面积0.5hm2,建筑面积约300m2,包括管理办公及生活和其他附属房屋用房。
输水灌溉工程
总管共4个供水任务,生态流量、灌区人饮以及农业灌溉补水。总管设计流量为0.30m3/s,其中现有水利工程补水流量0.12 m3/s,提水工程流量0.14m3/s,人饮和生态流量各0.02 m3/s。钢管外径为DN450mm,总长为97.0m。
摆榔输水管道:全段管径为DN200管道,管道出口高程为1812.0m,全长1.45km,设计流量为0.05m3/s。 莲花山输水管道:主管径为DN300,管道出口高程为1796.0m,全长1.27km,设计流量为0.09m3/s。
提泵站(提水工程)
位于小白龙西大沟2.3km处,提水设计流量0.14m3/s,提水管道线路长840m,出水高程为1915.0m,设计扬程105m。
道路工程区
永久进场道路
扩建进库永久公路2.0km(摆榔乡至左坝顶进场公路),扩建后路面宽度为6.0m,混凝土路面。
1个,位于小白龙泉点南西直线距380m,占地面积1.26hm2,分布高程1831~1860m,现有简易公路可通,运距1.6km。
1个,位于坝址下游左岸直线距离0.5m,分布高程1833~1881m,占地面积0.75hm2。
共4个,枢纽工程区1个,输水管道工程区3个。规划弃渣堆放量72500m3,总占地1.32hm2。
包括枢纽工程施工区和料场施工区,共设置混凝土拌合系统3个,机修站1个。
共3处,大坝下游右岸设置2处,风化料场旁设置1处。
临时施工道路
新建临时施工公路4.0km,路基宽5.0m,泥结石路面。
混凝土拌和系统
本工程共设置混凝土拌合系统3个,配备6台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
分别在坝下涵洞、拦河坝、溢洪道等适合处各建一个供风系统 ,采用分散供风布置,共设置3台6.0m3/min移动式空压机。
大坝拦河坝左右坝肩各建高位水池一个,容积为50m3,用管子引至各施工场地,供水量为35m3/h,以满足施工用水需要。
由摆榔乡高压线接入,并架设10kv输电线路3.5km至拦河坝左岸规划新建水库管理所旁及提泵站。并架接施工输电线路到拦河坝施工区、坝下涵洞、风化料场及溢洪道施工区。
采用移动电话和手机通信,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需架设网络通讯。
水环境保护
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处理系统3套(含集水池、沉淀池);混凝土养护废水排水沟、集水池;含油废水隔油池、;生活污水集水桶、泔水桶、临时旱厕、带化粪池的公厕等。
生态环境保护
陆生植被、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流量下放设施
存弃渣场、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的工程及植物措施
施工声环境、空气环境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等。
水库移民、生产安置工程
不涉及移民搬迁,生产安置采用一次性补偿。
& 一、枢纽工程 根据可研设计中对坝址选择、坝轴线选择、坝型选择的论述结果,白龙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布置如下: 1、拦河坝& 拦河坝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坝顶高程1829.5m,坝顶长80.5m,坝顶宽5.0m,最大坝高22.3m。坝顶上游侧设1.0m高的钢筋混凝土防浪墙,防浪墙每隔8.0m分缝,缝内设橡胶止水,墙底与粘土心墙上部连为一体,嵌入心墙防渗体内,防浪墙墙顶高程1830.5m。为适应坝顶沉降及满足交通、排水要求,坝顶分别设置15cm厚的混合砂垫层,15cm的碎石垫层,上部设置20cm厚混凝土路面,坝顶路面向下游侧放坡,坡度为2%,坝顶下游侧设浆砌石排水沟及浆砌料石路肩。
上游坝坡设一级坡,坡比为1:2.5,坡高约为19m;下游坝坡设二级坡(含棱体),从上至下分别为1:2.25和1:1.5(棱体),坡高分别为14.5m、2.7m(棱体),变坡处设3.0m宽马道。
上游护坡采用厚10cm的混凝土预制块护砌,护坡范围从坝顶至死水位以下2.0m;下游坝坡整体采用固土网格植草护坡。在下游马道平台内侧设0.3×0.3m的排水沟。上、下游坝面均设有2.0m宽的上坝阶梯。在下游坝坡与岸坡交界处设0.3×0.4m的岸坡排水沟,避免地表水对坝坡冲刷。
心墙防渗体上、下游坡比均为1:0.25,顶宽3.0m。心墙防渗体顶部高程1829.0m,心墙防渗体底最大开挖高程1807.5m。心墙防渗体上游侧与坝壳料之间设有一层厚1.5m的反滤过渡层,下游侧与坝壳料间设有两层厚度均为1.0m的反滤层。坝脚采用堆石棱体排水,棱体顶部高程1815.00m,顶宽3.0m。棱体底部嵌入基岩,高程1806.30m,棱体后设集水沟和截水墙 。 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在左岸坝顶附近,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826.7m,进口底板高程1826.7m。溢洪道全长136.0m(平距),由进口段(里程0-016.00-0+000.00)、控制段(里程0+0.00-0+005.00)、泄槽段(里程0+005.00-0+091.00)、消力池(里程0+91.00-0+101.00),出水渠(里程0+101.000-0+120.00)部分组成。 进口引渠段采用喇叭形进口,底坡i=0,长16.0m,渠底宽由8m渐变为2m,边墙底板厚均为0.5m,全断面为M7.5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 控制段长5.0m,底坡i=0,控制段宽2.0m,边墙高2.0m,边墙底板厚均为0.8m,全断面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重力式结构。 泄槽段长86m,其中里程0+005.00-0+045.00段底坡为i=1/12;里程0+045.00-0+091.00段底坡为i=1/3.0,底宽均为2.0m,全断面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边墙顶宽0.3m。 溢洪道消能型式为底流消能,消力池为矩形断面,底坡i=0,长10m,边墙底板厚均为0.8m。 出水渠段长19.0,渠底宽为2m,边墙底板厚均为0.5m,全断面为M7.5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 3、输水涵洞 输水涵洞布置于大坝右岸,平面呈曲线布置,立面呈斜拉闸布置。坝下涵洞全长154.73m(平距),由导流引渠段、消力井及斜拉闸段、无压涵洞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出水渠段组成。导流进口底板高程为1816.2m,取水进口底板高程1819.0m,输水涵洞最大下泄流量为2.99m3/s。 导流引渠段长8.60m,底板高程为1816.20m,底坡i=0,断面为矩形,断面尺寸B×H=4.5~1.5×1.5~2.3m,采用M7.5浆砌石结构衬砌。 斜拉闸消力井段,长5.8m,池深3.0m,断面形式为矩形,衬砌厚60cm,C30钢筋砼衬砌,底坡i=0。闸孔取水口尺寸为0.6×0.6m,拉杆与洞轴线斜交,成85°10′交角,拉杆长13.0m,高程1829.5m处设斜拉闸门房一间,内设手电两用螺杆机一台。 无压涵洞段长76.2m,断面为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1.5×1.8m(宽×高),衬砌厚40cm,C30钢筋砼结构,底坡i=0.01。 陡槽段长53.7m,底宽1.5m,衬砌厚40cm,C30钢筋砼结构。 消力池段长8.4m,底坡i=0,宽1.5m,底板衬砌厚60cm,,边墙顶宽40cm,C30钢筋砼结构。 出水渠段长2.0,渠底宽为1.5m,边墙底板厚0.5m,全断面为M7.5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 4、水库管理所 水库管理所布置在大坝左岸下游,占地面积0.5hm2,建筑面积约300m2,包括管理办公及生活和其他附属房屋用房。 二、输水灌溉工程 根据规划,白龙水库灌区分布在摆榔河两岸,现有部分水利设施(西大沟、东大沟)能够继续使用(海拔较低区域),但由于部分灌区海拔较高,为满足引水要求及灌区供水,本工程输水灌溉工程包括总管工程、输水管道两条(摆榔管道、莲花山管道)、提水工程。 输水灌溉工程设计流量总管为0.30m3/s,提水工程为0.15m3/s,摆榔管道0.05 m3/s,莲花山管道0.09m3/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工程等级应为Ⅳ等5级。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取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取20年一遇。 1、总管 总管共4个供水任务,生态流量、灌区人饮以及农业灌溉补水。总管设计流量为0.30m3/s,其中现有水利工程补水流量0.12 m3/s,提水工程流量0.14m3/s,人饮和生态流量各0.02 m3/s。管道采用螺旋钢管,钢管外径为DN450mm,壁厚8.5mm。为充分利用库水位,规划总管从隧洞进口处取水沿隧洞布置至河道现有渠道西大沟适合位置,在隧洞出口处分岔管供给生活、生态及东大沟用水,总管总长为97.0m(里程记为ZG0+000~ZG0+097)。 2、摆榔管道 &摆榔输水工程布置于提水管道分水井北侧,从分水井取水后沿阴兵山北侧山体分水岭布置,尾端至摆榔凹结束,推荐线路方案全长1.45km,设计流量为0.05m3/s。全段管径为DN200管道,管道以明管敷设为主,尾水交摆榔凹管道结束,管道出口高程为1812.0m。 3、莲花山管道 莲花山管道从提水管道出口处取水后沿摆榔河左岸莲花山腰盘山布置,主管道长1.27km,设计流量0.09m3/s,至王所后山垭口分水,分为两条支管(王所支管、干沟支管),王所支管从分水口取水后沿王所后山方向分水岭布置,至鲁班沟结束,全长1.33km,设计流量0.05m3/s。干沟支管沿干沟后山分水岭布置,至干沟村脚鲁班沟结束,全长2.11 km,设计流量0.04m3/s。主管管径为DN300,支管管径为DN200,管材选用螺旋钢管,管道以明管敷设为主,尾水交摆榔凹管道结束,管道出口高程为1796.0m。 4、提水工程 根据工程灌区规划,新增灌区海拔较高(1795m~1915m),现状无水利设施对其进行补充供水,为解决该片区缺水严重问题,规划新建一座提泵站(即提水工程)将水提至阴兵山头设分水口对其供水。 根据现场调查及工程布置比较,水量由主管道下放至西大沟输送至阴兵山对面平缓地带,由提泵站提至阴兵山顶。泵站位于小白龙西大沟2.3km处,提水设计流量0.14m3/s,提水管道采用螺旋钢管,长840m,管径为DN400,根据实际地形采用明管敷设,在垂直转弯地方设置镇墩,镇墩之间平均10m布设一个支墩,线路总共布设镇墩7个,支墩77个。出水高程为1915.0m(出水池设计水位),设计扬程105m。配套修建100m3进水池1个,水池均为混凝土浇筑,顶部布设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 工程任务 白龙水库工程任务为:解决摆榔河两岸两个乡镇4个村民委员会(摆榔、尖山、大中、大乌邑)0.65万人、1.95万头牲畜的人畜饮用水(其中:大牲畜0.33万头,小牲畜1.62万头);以及0.67万亩耕地灌溉用水,其中:新增灌面0.35万亩,改善灌面0.32万亩。灌区范围北起东大沟,南止新桥头,东至摆榔凹,西至黑龙河,灌区高程在1770m~1915m范围内。
白龙水库工程特性表详见下表1-2。 表1-2 &白龙水库工程特性表
名 &&&&&称
小白龙泉点
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小白龙泉点
代表性流量
设计洪水标准
设计洪峰流量
校核洪水标准
校核洪峰流量
设计洪水洪量(24h)
校核洪水洪量(24h)
综合土壤侵蚀模数
悬移质年输沙量
推移质年输沙量
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
正常蓄水位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调节(兴利)库容
正常蓄水位时水面面积
完全年调节
工程效益指标
年供水总量
主要建筑物
粘土心墙风化料坝
1::2.25、1:1.5(棱体)
泄水建筑物
开敞式溢洪道
控制段堰型
溢洪道堰顶高程
溢洪道总长
设计泄洪流量
校核泄洪流量
输水建筑物
洞身断面型式
无压矩形断面
建筑物总长
洞涵取水口进口底高程
涵洞出口底高程
导流进口引渠段长
取水口消力井段
出口陡槽段
摆榔输水管道
莲花山输水管道
水泵(附带电机)
DFSS150-605
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
闸门启闭设备
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
涵洞取水口拦污栅
工程部分投资
移民占地投资
水土保持投资
环境影响投资
单位库容投资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
经济效益费用比(R≥1.0)
& 施工组织
(1)施工导流标准 白龙水库工程汛期导流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相应洪峰流量15.8m3/s。枯期导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相应洪峰流量2.26m3/s。 经计算枯期时段10年一遇洪水对应库内最高水位为1816.80m;汛期时段库20年一遇洪水对应库内最高水位为1821.9m。 (2)导流方式 根据其施工特点、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枢纽区建筑物布置特点等,采用枯期上游坝脚围堰截流、坝下涵洞导流的方式导流,由于流量小,根据实际地形不需要下游枯期围堰。汛期采用度汛坝体拦蓄洪水、坝下涵洞导流泄洪。 &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项目结构,并结合工程区的天气情况,鉴于白龙水库工程拦河坝填筑量较小(总填筑量:5.4万m3),第一年汛期前即可填筑完成,不存在临时度汛。其具体施工导流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开工初期,由原河床过流,进行坝下涵洞的施工,并使涵洞具备过流条件。同时进行截水槽开挖、灌浆盖板浇筑和帷幕灌浆工作。 第二阶段:当坝下涵洞具备过水条件后,进行上游坝脚枯期围堰回填,上游坝脚围堰填筑后,由围堰挡水、坝下涵洞导流。然后进行截水槽开挖、灌浆盖板浇筑和帷幕灌浆工作以及岸坡清基,待基础处理工程结束并验收后填筑坝体。由于拦河坝填筑量较小,第一个干季结束即可回填至坝顶高程1829.5m。 第三阶段:坝下涵洞下闸,水库蓄水。& (3)导流度汛建筑物设计 根据枢纽区工程布置特点及地形条件,枯期导流建筑物由上游坝脚枯期围堰、坝下涵洞二项组成。度汛建筑物由坝体和坝下涵洞组成。 (1)枯期围堰 上游坝脚枯期围堰采用结合上游坝脚填筑的粘土斜墙围堰,上游坡比为1:2.75,下游坡比1:2.0,堰顶宽6.0m,堰顶长50.5m。根据地形条件,不设枯期下游围堰。 (2)导流泄水建筑物 本工程的导流泄水建筑物为坝下涵洞,布置于大坝右岸,导流进口底板高程为1816.3m,取水进口底板高程1819.0m。10年一遇枯期时段导流最大下泄流量为1.15m3/s(导流引渠进水),20年一遇汛期时段导流最大下泄流量为1.67m3/s(取水口进水)。 (3)度汛建筑物及河道截流 当坝下涵洞具备过水条件后,进行上游坝脚枯期围堰回填,为保证围堰清基质量,围堰清基时段河床水流由小白龙泉点排入现有输水渠道再排至下游,清基结束后进行上游坝脚围堰填筑截流,即后围堰挡水、坝下涵洞导流。然后进行截水槽开挖、灌浆盖板浇筑和帷幕灌浆工作以及岸坡清基,待基础处理工程结束并验收后填筑坝体。 规划 本工程共设置2个取料场,其中1个粘土料场,1个风化料场,二个料场占地面积共计2.01hm2。 (1)粘土料场 工程选定粘土料场1个,位于小白龙泉点南西直线距380m,地层岩性为坡积红壤土,下伏基岩为T3n粉砂岩。地形较完整,平缓,料层岩性单一,厚度变化小,无有害夹层。分布高程1831~1860m,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粘土料场面积1.26hm2,粘土料场土地利用类型现状为林地,有用层储量3.39万m3,储量及质量满足工程需求。现有简易公路可通,至水库运距1.6km,开采采用59kW推土机及挖掘机进行表层剥离,分层开挖法进行分台开采,土料由推土机配合1.2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输,采挖产生的弃渣就地存放,粘土料场采挖结束后进行恢复。 &&&&&(2)风化料场 工程选定风化料场1个,位于坝址下游左岸,距坝址直线距离约0.5m,分布高程1833~1881m,地形坡度11°~33°。料场顶部较平缓,东西两侧较陡。残坡积层厚0.5~1.8m,下伏地层岩性为三迭系上统南梳坝组(T3n)黄色粉砂岩。料场岩性、厚度较稳定,无用夹层较少,无大的地质构造通过。 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风化料场面积0.75hm2,其中占用林地0.42hm2,耕地0.33hm2,工程占用的风化料场不属于基本农田。风化料场现有乡村公路从料场下部通过,路坎高约2~9m,全强风化基岩裸露,岩体较破碎,呈碎裂状,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斜交,边坡稳定。可开采有用层平均厚度17.0m,储量21.38万m3,储量及质量满足工程需求。风化料由1.2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输,弃土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 (3)石料场 本工程不设置专门的石料场,工程所需石料由摆榔红坡石场(手续齐全,属于合法的采石场)直接购买所得。有乡村公路及简易公路可通,交通方便,运距约8.0km。 (4)砂砾料 本工程不设置专门的砂砾料场,工程所需砂砾料由姚关大凹子砂场(手续齐全,属于合法的采砂场)直接购买所得。有乡村公路及简易公路可通,交通方便,运距约20.0km。
一、拦河坝施工&&&&& (1)基础开挖 本水库拦河主坝两岸坡相对较陡,坡岸的开挖拟采用1.2m3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自上而下施工。结合坝基开挖,按保护层开挖要求施工,推土机清理碴料,1.2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坝基土方开挖用1.2m3挖掘机挖装;石方开挖采用手持式风钻钻孔,浅孔爆破,1.2m3挖掘机清理装车,10t自卸翻斗汽车运输至弃碴场。拦河主坝基础开挖弃渣运往指定弃渣场堆放。 (2)坝体填筑 ①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测量、坝基及岸坡处理、料场复勘、施工试验、风化料填筑。 ②岸坡开挖采用跟踪测量放线、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用1.2m3挖掘机开挖、装土,10T自卸汽车运至坝外指定弃碴场堆放。坝体填筑范围内,以挖掘机削坡,人工分段对岸坡进行清理、收集并装车运至弃碴场堆放。 回填之前,先进行料场剥离,剥离须清除表层腐植土以及草皮树根等杂物,剥离后组织建设各方代表验收料场,并对料场料性提出意见。 ③上料过程中,严格控制进场坝料,风化料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杜绝上坝。铺料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清除带上坝面的草皮和树根。然后用推土机推平坝料,坝壳料岸坡接触部位要求用细粒径的坝壳料回填。坝坡要求超铺1m,超压50cm,铺料厚度经测量达到控制要求后,开始碾压。碾压时,以错缝碾压的方式碾压,碾压遍数须达到规定要求。碾压完毕,施工单位及质检单位取样检查,并做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若达到设计指标,则同意铺筑下一层坝料;若达不到设计指标,则要求施工单位返工处理,处理合格后,则同意铺筑下一层。 下一层坝料铺筑之前,充分进行人工洒水,做到洒水均匀,不留空白。坝料施工工序为:卸料→铺料→铺料厚度测量→边坡处理→碾压→取样试验(合格)→结合面处理→铺筑下一层,下一层填筑合格后,再填筑上一层,逐层填筑,直至大坝封顶结束。 (3)护坡及排水棱体施工 上游坝坡C20混凝土预制块施工:库区内相对平缓,有场地供护坡混凝土预制块制作,初步选择在库区内临时的场地制作预制块。0.8m3混凝土搅拌机拌制混凝土,胶轮车运输混凝土至预制块制作场地,2.2kW平板式振动器振动密实。预制块达到设计及规范规定的强度后由11kW拖拉机运至坝顶,再由人工运至坝面支砌。预制块垫层砂石反滤料由10t自卸汽车运至坝顶集中堆放,人工运至护坡支砌场地,人工铺筑。 排水棱体施工:10t自卸汽车由石料场运输,棱体石料直接上料,126kW推土机均匀推平筑坝料,用13~14t振动碾及74kW拖拉机分层压实,2.8kW蛙式打夯机配合。压实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遵守相关规程规范。棱体表层砌石护坡采用人工支砌找平。 二、溢洪道工程施工 溢洪道开挖:由于溢洪道陡槽段边坡较陡,施工道路很难布置,土方明挖采用1.2m3挖掘机挖装;石方明挖采用手持式风钻钻孔爆破,1.2m3挖掘机装渣,10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人工配合削坡修底,自上而下施工。 钢筋制安:钢筋在加工场地制作成型,然后运至溢洪道施工场点,人工焊接安装。钢筋安装成型验收后进行模板的架立安装,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衬砌施工:采用0.4m3搅拌机拌制砼,胶轮车运至仓面,溜槽入仓,1.1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钢模浇筑。 浆砌石衬砌:块石由15t自卸汽车运至集中堆放场,脚轮车运至支砌现场,0.4m3搅拌机拌制水泥砂浆,胶轮车运至砌筑点,人工砌筑。 三、坝下涵洞施工 (1)坝下涵洞开挖 由于坝下涵洞陡槽段边坡较陡,施工道路很难布置,土方明挖采用1.2m3挖掘机挖装;石方明挖采用手持式风钻钻孔爆破,1.2m3挖掘机装渣,10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人工配合削坡修底,自上而下施工。 (2)钢筋制安
钢筋在加工场地制作成型,然后运至施工场点,人工焊接安装。钢筋安装成型验收后进行模板的架立安装,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衬砌施工:采用0.4m3搅拌机拌制砼,胶轮车运至仓面,溜槽入仓,1.1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钢模浇筑。 (4)浆砌石衬砌 块石由15t自卸汽车运至集中堆放场,脚轮车运至支砌现场,0.4m3搅拌机拌制水泥砂浆,胶轮车运至砌筑点,人工砌筑。 (5)金属结构施工 金属结构施工主要为涵洞斜拉闸门及启闭机安装。闸门埋设件采用人工配合吊葫芦吊装,经测量放线并检查尺寸位置合格后,用电焊机焊接预埋钢筋头,焊接牢固后浇筑二期混凝土。接下来进行启闭机的定位安装和闸门的吊装,这两项的安装要求精准无误,待安装后须做启闭机和闸门的调试检查工作,闸门经调试运行灵活后安装才算完成。其余小型金属结构采用人工配合吊葫芦吊装。 四、输水工程施工 (1)管道槽开挖 由于管道所经过的地形比较复杂,多数经过山坡,其施工特点是作业面分散,不便大型机械化施工,不便管理,材料运输较困难,材料堆放仓库不便集中布置。所以管道施工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相应施工设施及施工企业也分散布置。 管道槽的开挖主要采用1.2m3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削坡修底成型,部分地段需浅层爆破。由于管道线路复杂,施工交通不便,少部分管线段开挖渣料无法运输,在不会形成较大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就地堆放管道线旁,交通方便的管线段剩余渣料采用5t自卸汽车运输至邻近弃渣场堆放。 管道进出口水池开挖,采用正挖方式,自上而下手风钻钻孔爆破,卷扬机吊装出渣,自卸汽车运输,弃渣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 (2)水池、镇支墩施工 水池、镇、支墩钢筋在加工场地制作成型,然后运至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场点,人工焊接安装。钢筋安装成型验收后进行模板的架立安装,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水池、镇墩、支墩钢筋制安立模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场点旁设0.4m3移动式搅拌机拌制混凝土,30m3/h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入仓,1.1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并洒水养护。 (3)管道安装 安装程序:放线→挖沟槽→管道安装→部分回填→试压→敷设标志桩→全部回填。 管道的安装顺序为:管道卸装至堆放场后,首先对管道进行除锈,然后再做管道的内外防腐工作。用吊车吊装上5.0T自卸汽车依次运至工地施工现场,然后人工配合中型吊装设备下车,依次顺管道线摆放。然后分段进行管槽底部砂石料回填(20cm厚的混合砂垫层),并夯压密实。管道安装后局部地段浇筑镇墩、安装。对管子进行试通水检查合格后利用土石渣回填管槽,并夯压密实。 局部明管段基础开挖成型后,先浇筑镇、支墩,然后焊接安装管道,再浇筑镇墩。局部埋管段管槽开挖成型后,先在槽底垫一层20cm厚的混合砂垫层,然后焊接安装管道,管道安装检测后浇筑C20混凝土包封管道。 浆砌石:石料由5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抬运至各砌筑点。0.4m3搅拌机拌制水泥砂浆,手推胶轮车运至砌筑点,人工砌筑。砂料由5t自卸汽车运至现场。
(1)场外交通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外来物资主要来自于昆明、保山。对外交通运输道路主干线主要走向为: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施甸,全长553km;白龙水库枢纽区位于施甸县摆榔乡,摆榔乡距施甸县城26km,施甸至保山长约58km,为柏油公路和混泥土路面,道路宽阔,运输便利。 (2)场内交通 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情况,枢纽工程扩建进库永久公路2.0km(摆榔乡至左坝顶进场公路),扩建后路面宽度为6.0m,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坡度不大于8%。 新建临时施工公路4.0km,路基宽5.0m,坡度不大于8%,路面为泥结石路面。
(1)砂石料加工系统 本工程砂砾料、石料均外购采购,无需修建砂石料加工系统。 (2)混凝土拌合系统 为满足首部枢纽工程施工需求,工程拟在坝下涵洞进、出口以及溢洪道末端(风化料场旁)各设置1套混凝土拌合系统,并配备3台移动式搅拌机。在输水管道沿线布置3台移动式搅拌机。 &(3)机电修配、加工场及堆料场 在大坝下游平缓坡地布设一个临时修配厂和加工场,作为整个枢纽施工区的施工服务系统。在拦河坝、坝下涵洞、溢洪道及输水灌溉工程等建筑物旁适当位置各设若干小型的砂石料堆放场地以及材料堆放场地,以临近施工区和混凝土拌和系统,作为材料的聚散地,以方便材料的使用。 (4)施工营地 本工程共设置施工营地3处,坝下涵洞下游2处,风化料场旁1处,均为工程自身设置。 (5)风、水、电、通讯 1)空压系统: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分别在坝下涵洞、拦河坝、溢洪道等适合处各建一个供风系统,由于这些工程较为分散,所以采用分散供风布置,共设置3台6.0m3/min移动式空压机,以满足施工钻孔爆破等需要。 2)供水:供水系统:在水库枢纽区拦河坝左右坝肩山坡高处各建1个蓄水量为50m3的高位水池,并用管子引至各施工场地,建立供水管网,供水量应满足库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3)供电:水库枢纽永久施工线路由摆榔乡高压线接入,并架设10kv输电线路3.5km至拦河坝左岸规划新建水库管理所旁及提泵站,枢纽区施工变压器装于新建水库管理所旁。并架接施工输电线路到拦河坝施工区、坝下涵洞、风化料场及溢洪道施工区。输水灌溉工程项目采用自备电源(柴油发电机)发电。 4)通讯:水库枢纽区移动通讯信号较好,可采用移动电话和手机通信。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需架设网络通讯。 10施工总布置 根据地形条件、工程枢纽布置情况,在力求运距较短、少占耕地的原则下布置。工程区共布置4个弃渣场,其中:枢纽工程区1个、粘输水灌溉工程沿线3个。 由于受地形条件所限,施工总布置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方便施工及管理为原则;结合水土保持要求,施工布置时兼顾环境保护。把施工场地划分为枢纽工程施工区、输水灌溉工程施工区和料场施工区三个区。其中枢纽工程施工区又分为拦河坝、坝下涵洞和溢洪道3个施工小区;输水灌溉工程施工区分为1个施工小区;料场施工区分为风化土料场、粘土料场施工小区。 1土石方平衡及弃渣场规划 (1)土石方平衡 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开挖方为129976m3(包括土石方125673m3,表土4303m3),回填利用为90673m3,外借石方7076m3,调入49832m3,调出49832m3,产生永久弃渣量为46379m3(自然方),&折合松方60292m3(松实系数为1.3m3/m3)。土石方平衡分析详见表1-3。土石方平衡图见图1-1。 & & & & & & & & & & & & & & & & & &
表1-3&&&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 &&&&&单位:m3
枢纽工程区
外购石料场
枢纽1#存渣弃场
外购石料场
枢纽1#存渣弃场
外购石料场
枢纽1#存渣弃场
水库管理所
输水管道工程区
外购石料场
枢纽1#存渣弃场
外购石料场
管道1-3#存渣弃场
道路工程区
外购石料场
枢纽1#存渣弃场
枢纽1#存渣弃场和管道1-3#存渣弃场
输电线路工程区
枢纽1#存渣弃场
枢纽1#存渣弃场
施工辅助设施区
图1-1 工程土石平衡分析框架图
(2)存弃渣场规划 根据土石方平衡分析结果,结合现场地形,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共选择了4个存弃渣场,分别堆放整个工程施工废弃渣料。其中,枢纽工程区1个弃渣场,渠道工程区3个弃渣场。由于粘土料场规划在枢纽1#存渣弃场南侧相连位置,风化料场规划在坝址下游左岸,现场勘查,风化料场周边没有堆放表土的条件,所以,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料场剥离的表土统一堆放到枢纽1#存渣弃场上侧堆放,工程不另设表土临时堆场。弃渣场特性表见表1-4。 表1-4&&弃渣场特性表
占地面积(hm2)
松方堆量 (m3)
堆渣高程 (m)
渣场容积 (m3)
枢纽1#存弃渣场
水库库尾西侧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30m凹地上
渣场下游无村寨、无工矿企业、无农田和其它公共设施
管道1#存弃渣场
摆榔管道和莲花山管道分叉口靠东边凹地上
管道2#存弃渣场
莲花山管道和王所寨支管、干沟支管交叉口下侧凹地上
管道3#存弃渣场
干沟支管里程670m位置右侧凹地上
& 12施工进度 为17个月,其中: 工程准备期为:第一年5月至6月,合计2个月;
坝下涵洞工程施工工期为:第一年7月至10月,合计4个月,10月底具备过流条件。 拦河坝工程施工工期为:第一年11月至第二年5月,合计7个月(其中:拦河坝清基为第一年11月,合计1个月;基础灌浆处理(含盖板)施工工期为:第一年12月至第二年2月,合计3个月;体填筑工程施工工期为:第二 年3月至5月,合计3个月,1个干季完成,回填至坝顶高程1829.5m;坝面工程施工工期为:第二年6月至7月,合计2个月)。 溢洪道工程施工工期为:第二年6月至7月,合计2个月;
工程完建期为:第二年8月至9月,合计2个月。 1.13淹没、占地及生产安置 一、淹没 白龙水库工程淹没占地256.65亩(17.11hm2),其中涉及仁和镇26.95亩(包括耕地14.85亩,其中水田4.85亩,坡耕地10.0亩;林地12.10亩),涉及摆榔乡229.70亩(包括耕地223.6亩,其中水田202亩。坡耕地21.6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亩,草地0.3亩,交通运输用地1.3亩。工程淹没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淹没范围内不涉及搬迁人口,不涉及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涉及零星果木2235株,涉及坟墓63冢。 二、工程占地 工程总占地面积为31.46hm2,其中永久占地25.04hm2,临时占地6.42hm2。占地类型为有水田、坡耕地、有林地、水域、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占地类型中各区域占地面积详见表1-5。 表1-5&&&&&白龙水库工程占地一览表&
交通运输用地
水库淹没区
枢纽工程区
输水管道工程区
道路工程区
输电线路区
存弃渣场区
枢纽1#存弃渣场
管道1#存弃渣场
管道2#存弃渣场
管道3#存弃渣场
施工辅助设施区
供水、供电、供风系统
施工管理用房
堆料场和拌和站
施工临时道路
& 三、生产安置 根据水库淹没区、枢纽工程区征地范围内征收耕地计算项目区农业生产安置人口,经计算,基准年农业生产安置人口180人,规划水平年农业生产安置人口为182人。根据对征占地设计农户进行调查后,项目采用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生产安置。 4专业项目复建 拟建工程影响专业项目设施为: (1)淹没乡村公路0.2km(砂石路面),需改复建,规划设计改建乡村公路一条全长1.5km弹石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为4m。 (2)淹没电力设施400V低压输电线路长1.0km、水泥杆6棵。专项设施改复建规划设计400V低压输电线路,改建长度1.00km,水泥杆6棵。 5工程运行及管理
白龙水库规模为小(一)型,白龙水库由施甸县水务局组建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规定及“云南省水利厅文件”(云水规〔1993〕第41号文,结合白龙水库实际情况,初定管理人员编制为6人,拟设白龙水库管理所,主管部门为施甸县水务局。
管理设施包括管理用房、水库专用水文站、上下游警报系统、水库内外观测设施、对外交通设施、通讯设施、防汛设施、供水和供电设施等。
白龙水库采用年调节方案,水库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1827.5m而低于设计洪水位1828.46m时,水库为泄洪状态,泄洪道泄洪,水库水位高于设计洪水位1828.46m,而低于校核洪水位1828.92m时,水库为校核洪水位泄洪状态,泄洪道泄流并开启隧洞闸门参与泄洪。枯水期水库供水,水库水位逐渐消落至死水位1819.0m,灌溉及人畜用水由输水管供给,供水时水库调度按灌区灌溉及人畜用水需求供水,采取计划用水。 6工程总投资 根据可研,工程估算总投资5716.63万元,其中枢纽工程部分投资2656.99万元,输水工程部分投资1003.82万元,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1815.3万元,其他投资240.52万元。
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一、地理位置 白龙水库位于小白龙河下游段碓房头附近,坝址地理坐标为北纬24°38′39″、东经99°15′11″。坝址距离施甸县城约27km。有乡村公路通达坝址,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二、区域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白龙水库坝址河床高程1813.12m,工程区内总体地形北东高,南西低,最高点为迎风停山峰,高程2607.0m,最低点为大黑石头村,高程1783.7m。相对高差823.3m。工程区主要为侵蚀构造地貌,地貌类型为:
一、侵蚀构造地貌 中山陡坡地形:主在由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地形相对高度700~1000m,山体坡度30~40°,显示山坡平缓的景观,山头齐一浑圆,河谷多呈“V”字型。 二、侵蚀堆积地貌 侵蚀堆积地形: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河谷边缘,盆地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多以菱形,椭圆形,呈北东~南西向;各盆地均有河流通过。沿河两岸一般有I~II级阶地发育,阶面微向河流倾斜。一般I级阶地高出河床1~3m,宽10~25m不等,为内迭堆积阶地;II级阶地高出河水面5~10m,断续分布。 (2)地层岩性 工程区所出露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展布面积约95%,主要为三迭系(T)其为次石炭系(C),泥盆系(D)、志留系(S)、、第四系(Q),少量二迭系(P)及华力西期侵入岩(展布面积约5%,呈零星分布)。 (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据《云南大地构造分区图》,水库工程区地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之保山—永德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内,属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地区。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参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基本烈度为Ⅷ度,应加强水库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设计工作。 (4)水文地质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岩性、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本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黑龙河。项目区水文地质图见下图2-1。 一、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盆地及河谷岸坡、漫滩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松散岩类孔隙水透水性强,储水性能差,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散浸状排泄于地表或补给基岩裂隙水。 二、基岩裂隙水:赋存在碎屑岩中,区域内分布的砂岩、页岩等,地下 水以散浸或下降泉形式向临近沟谷排泄。 三、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包括裸露型和覆盖型两类。 (1)裸露型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库盆北东山区,大面积分布在古生界和中生界碳酸盐岩类及碳酸盐岩类夹碎屑岩含水层,含丰富的岩溶水。由于节理裂隙及岩溶较发育,各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在盆地边缘形成地下水的排泄带,常以暗河、大泉的形式在盆地边缘出露。 (2)覆盖型岩溶水:盆地边缘的山区分布的岩溶水含水层延至盆区,伏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层之下,形成覆盖型岩溶水。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于200m,下伏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发育。盆缘山区灰岩裸露,补给条件良好,地下水获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自山区向盆区运移、富集,适宜地段形成了丰富的覆盖型岩溶承压水区,局部地段水头高出地表。 & 图2-1 项目区水文地质图 三、气候 工程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春干燥、夏秋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在高空强盛大陆性干燥偏北气流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光照充足,蒸发量大。5月至10月由于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雨量充沛、降水日数增多。 根据施甸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的有关气象特征值为:多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是6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1.9℃,极端最高气温32.7℃,最低气温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8℃,极端最低气温-3.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93h,相对湿度75%,多年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0m/s,多年平均降水量970.7mm,实测最大24h降水量125.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864.0mm(蒸发皿口径为20cm)。 四、水文、泥沙 (1)河流水系 拟建的白龙水库位于摆榔乡摆榔村以西的碓房头附近,拟建的白龙水库位于勐波罗河支流——姚关河——摆榔河——小白龙河下游。项目区地表水系图见附图2。 姚关河为怒江水系勐波罗河右岸一级支流,主河发源于施甸县城东部的鹰窝山麓,河源海拔约2400m。自河源起从北向南,先后流经老黑龙、大黑石头、大乌邑、吴家庄、石坝、河尾后,在河尾村附近逐渐转为北西~南东向,经马鞍山、关脚等地后出施甸入昌宁县境,在湾甸坝的热水村附近汇入勐波罗河,全长38.3km,河道平均坡降5%,径流面积239km2。境内最高点位于流域北部的青石岩附近,海拔2660m,最低点为与勐波罗河交汇处,海拔676m。 摆榔河属姚关河左岸支流,主河发源于摆榔集镇北部的麻栗坡附近,河源海拔2300m。主河道流向自北向南,途经大中水库和摆榔村,在集镇附近转为东北至西南向,又途经王所寨和大黑石头后,在小黑石头附近汇入姚关河。全长9.1km,主河道平均坡降3%,径流面积16km2。境内最高点位于流域北部的打鹰山顶,海拔2321.8m,最低点为与姚关河交汇处,海拔1784m。摆榔河主要由主河及左右两条较大支流汇集而成,左岸较大支流名为摆榔凹,右岸较大支流名为小白龙河。 小白龙河属摆概河右岸支流,主河发源于摆榔乡里歪村南侧山梁,河源海拔2150m。主河道流向先自北向南,然后转为东北至西南,最后转为西北至东南向,在王所寨以东汇入摆榔河。小白龙河总径流面积3.7km2,主河道全长4.3km,平均坡降3.7%,流域主要由主流及右岸一条较大支流组成。境内地形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流域北部的里歪山顶,海拔2157.5m,最低点为与摆榔河交汇处,海拔1805m。小白龙河属山区性小河流,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最大高差353m。 拟建的白龙水库位于小白龙河下游段碓房头附近,坝址以上径流面积3.35km2,主河道长3.6km,河道平均坡降3.82%。水库流域形状为椭圆形,水系主要由干流和右岸较大支流组成,呈树枝状。主河道流向先自北向南,然后转为东北至西南,最后转为西北至东南,在碓房头附近汇入拟建的白龙水库。河源海拔2150m,最高海拔2157.5m,流域平均海拔1940m。 小白龙泉点为拟建白龙水库的主要水源,泉点位于大平地村160°方向约730m 山谷中,出水口高程1825.7m,为一岩溶下降泉,流量94~210l/s之间,平均127l/s。雨季大雨后3~5天泉水变浑,水量增大,一星期后逐步变清,流量随之减小。 (2)径流年内分配 根据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在设计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及年径流Cv值确定的前提下,取Cs=2Cv即可推求得到各断面的设计年径流量。成果见表2-1。 表2-1 白龙水库各断面设计年径流成果表
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
设计年径流量(万m3)
借用鱼洞水库的典型年,按典型年的选择原则,在鱼洞水库实测的径流系列中选取来水量与设计径流相近的1994、1987、1975、1991水文年的径流过程分别作为丰(P=25%)、平(P=50%)、枯(P=75%、95%)径流年内分配的典型。以表2-1中的设计年径流量为控制,按同倍比缩放法得到设计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见表2-2。 表2-2 白龙水库设计地表年径流量年内分配成果表 &&&&&&&&&&&&&&&单位:万m3
白龙水库坝址断面来水量除地表径流外,还有小白龙泉点水量加入,经分析,小白龙泉水大部分为外来流域补给,少部分为本区地表径流补给。根据小白龙泉点实测月流量占年内百分百,估算丰、平、枯水年的外流域补给流量月内分配成果表见表2-3。 表2-3 &&外流域补给小白龙泉点水量年内分配成果表 &&&&单位:万m3
小白龙泉点
白龙水库坝址断面径流=本区地表径流+外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小白龙泉点),成果表见表2-4。 表2-4 &&白龙水库入库设计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表 &&&&单位:万m3
小白龙泉点
入库合计总量
& &&&&&&(3)洪水 水库设计洪水按《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1992年)方法推求,暴雨统计参数采用“新图集法”,推求得到设计断面洪水成果详见表2-5。 表2-5 白龙水库设计断面洪水成果表
白龙水库坝址
洪峰Qm(m3/s)
洪量W24h(万m3)
& 施工期洪水按按规范及工程设计要求,需分析提供水库坝址断面施工期设计洪水过程。根据资料条件,采用柯街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推求。 表2-6 &&白龙水库坝址施工期洪水成果表
洪峰(m3/s)
24h洪量(万m3/s)
&&&&&&(4)泥沙 本区域内无泥沙实测资料,泥沙分析主要根据云南省水利厅批准的《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图》估算。计算得出白龙水库总输沙总量0.27万t,其中推移质输沙总量0.045万t,悬移质输沙总量0.225万t,入库沙量0.199万m3,含沙量1.76kg/m3。 (5)蒸发 白龙水库无蒸发观测资料,水库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采用相邻的施甸气象站实测蒸发资料推求,水库多年水面蒸发量为1056.1mm。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其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之差。经降水和径流分析成果计算得到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825.2mm,水库多年平均蒸发增损量为230.9mm。 五、土壤及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施甸县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分布有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及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按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排序,随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按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依次垂直分布。由于海拔高差,气候不同以及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状况的不同,各类土壤呈条带或零星分布状况。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号),白龙水库工程项目区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告的“重点治理区”,因此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按建设类II级标准执行。由区内自然环境状况及地形坡度等因素决定,项目区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模数允许值为500t/km2.a。 项目建设区原始占地类型为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工程区背景土壤侵蚀模数为760.35t/km2.a,侵蚀强度属于轻度侵蚀。
~25°0′之间。东至枯柯河与昌宁县为邻,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比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与保山市施甸县接壤。根据查阅施甸县2016年统计资料,施甸县全县辖13个乡镇,其中乡8个(含2个民族乡),镇5个,总人口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3万人,全县国土面积2009km2,耕地面积为698700亩。 白龙水库建设及规划灌区涉及姚关镇的大乌邑和摆榔乡的摆榔、尖山、大中4个村委会。 大乌邑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政府2.0km,国土面积13.5km2,海拔1780m,年平均气温15.0℃,年降水量1099mm。全村有耕地2634亩,人均耕地0.82亩,有林地2634亩。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10户,有乡村人口3394人,其中农业人口3325人,劳动力232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84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烤烟,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 摆榔村委会:属于山区,乡政府所在地,国土面积15.49km2,海拔2120m,年平均气温12.0℃,年降水量1120mm。全村有耕地2117亩,人均耕地0.92亩,有林地1950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28户,有乡村人口2292人,其中农业人口2085人,劳动力141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85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劳务输出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7133元。 尖山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政府5.0km, 国土面积27.5km2,海拔1355m,年平均气温16.0℃,年降水量1120mm。全村有耕地6838亩,其中人均耕地3.9亩;有林地22421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3户,有乡村人口1734人,其中农业人口168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06人。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烤烟,农民人均纯收入5639元。 大中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政府6.0km, 国土面积17.3km2,海拔1450m,年平均气温13.0℃,年降水量1140mm。全村有耕地1851亩,其中人均耕地0.91亩;有林地12656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87户,有乡村人口2025人,其中农业人口197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46人。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5788元。
本工程所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项目所在区域无古树名木,无国家级、省级保护动植物。 根据保山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施甸县白龙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矿产资源调查结果的备案证明(保国土资矿压备字[2017]27号),白龙水库项目用地调查区压覆国家规划区域“3年找矿行动的云南省保山隆阳—龙陵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国家整装勘查区)”和“云南省施甸县大窝台铅锌多金属矿地质普查(云南整装勘查首批设置矿业权)”等2个国家规划区域,调查区范围内暂无已查明的重要矿产资源,同意备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若发现有重要矿产资源,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 & & & & & & & &
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保山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评价区小白龙河(属怒江勐波罗河的姚关河水系,摆榔河支流)水库具有人畜饮用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II类标准。 2017年7月17日,保山普利分析测试有限公司对白龙水库坝址断面水质进行了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3-1。 表3-1&&&&&白龙水库地表水水质检测结果一览表
pH(无量纲)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氟化物(以F-计)
铬(六价)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硝酸盐(以N计)
粪大肠菌群
注:检测结果低于检出限时,检测结果为检出限+L。水质监测采用《地表水质量标准》(GB)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表中*标注项目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白龙水库工程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II类标准以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要求。 2地下水环境现状 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保山幅资料,库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0.17~0.38g/l;PH值5~6.9;总硬度为8.4~16.8德度。适合于工农业及饮用水的要求。 3.1.3大气环境现状 工程区地处农村地区,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评价区区内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
工程区以农业活动为主,多为农村山区,拟建白龙水库周边噪声主要为区域社会生活噪声,基本不存在较大的噪声污染现象,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区标准。
一、植被现状 (1)调查方法、范围和内容 1)、调查方法 项目组于日实地考察了工程影响区及周围的植被和植物。野外调查中,主要采用专家路线踏查法和典型群落样地记录法(根据现有植被现状和特点,选取植物分布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群落,针叶林样地大小为20×20m,稀树灌木草丛样地大小为10×10m),用GPS采点确定样地位置,详细记录样地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的的种类、数量、高度、盖度等数据,并拍摄植被或景观的照片;同时收集相关植物和植被调查的资料并咨询当居民和林业部门等,了解当地植被的演变、(保护)植物的分布、植被状况等情况,结合3S系统制图分析获得陆生植被的现状数据。 2)、调查范围 本项目对植被、陆生植物的调查工作重点为水库库区、坝址周边影响区域,其次是工程建设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相邻地区;调查范围主要为淹没区、料场、渣场、输水管道、坝址周围200m范围或面山第一层山脊线以下区域,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工程占地区周围200m范围或面山第一层山脊线以下区域。 3)、调查内容 评价区内有代表性的各种生境,包括沟谷、阳坡、阴坡、荒草地乃至耕地等,对其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和记录。对坝址、水库淹没区、料场、渣场、输水管道、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逐一进行详细调查,并沿调查路线进行线路调查。对这些区域可能存在的国家保护植物、云南省保护植物、狭域特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重点调查和记录,并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2)植被分类系统及分布特征 1)、植被分类系统 依据《中国植被》、《云南植被》和《云南森林》等重要植被专著中采用的分类系统, 遵循群落学—生态学的分类原则,运用3个主级分类单位,即植被型(高级分类单位)、群系(中级分类单位)和群丛(低级分类单位),各级再设亚级或辅助单位。 项目区位于施甸县姚关镇,属于怒江水系,依据上述植被分类的依据与原则,结合实地调查及遥感卫星影象图判读,评价区的自然植被可分为2个植被型、2个植被亚型和2个群系或群系组。另外,评价区内还有旱地、水田等人工植被分布。评价区植被分类系统表见表3-2,评价区植被类型现状图详见附图5。 表3-2 &评价区植被分类系统表
暖性针叶林
暖温性针叶林
云南松、华山松群落
稀树灌木草丛
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
含云南松、马桑的中草草丛
云南松、灰苞蒿群落
玉米、烤烟
&&&&&&&&&2)、植被分布特征 评价区人为活动强烈,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变化不明显;评价区海拔高程在1810-1880m之间,高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评价区内不同区域植被的差异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纵观整个评价区,本区域常见的是暖温性针叶林,其次是受人为破坏后产生的次生性植被(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人工植被。 遥感解译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评价区自然植被总面积268.62hm2,其中暖温性针叶林面积最大,为111.45hm2、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面积为36.04hm2,占评价区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1.49%、13.42%。人工植被总面积121.13hm2,其中旱地面积为88.96hm2、水田面积为32.17hm2,占评价区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3.12%、11.98%。 表3-3&评价区植被面积统计表
面积(hm2)
占评价区植被总面积比例(%)
暖温性针叶林
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
自然植被面积小计
& 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面积小计
评价区植被总面积
(3)主要植被类型特点 1)、自然植被 I暖温性针叶林 暖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云南亚热带北部地区,分布地具有偏干的气候特点,土壤以红壤为主。群落组成既有喜湿的种类,也有喜干的种类。 本地区暖温性针叶林是原生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在飞播或者人工种植经较长时间演化后形成的植被类型,比较具有代表性,也是评价区内常见的植被类型,分布区多集中在阳坡或半阳坡,土壤一般贫瘠。 评价区暖温性针叶林为云南松林,评价区共记录了1个群系1个群落,即云南松林群系云南松、华山松群落,分布范围广,组成种类有一些耐旱、耐火烧及入侵植物占优势。 云南松、华山松群落 群落多为幼年林和成年林,高6-8m,总盖度50-60%。林下常受放牧、砍柴、割草等影响,以致种类组成比较简单而混杂。群落结构很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 乔木层高6-8m,盖度50-60%,组成种类中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呈明显优势,树干挺直、浑圆、分枝很高,林冠虽密集,但林下仍十分明亮,扭曲和病腐现象十分少见。在云南松的林冠之下,多见高6-7m左右的乔木,如华山松Pinus armandi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 灌木层高1.0-3.0m,层盖度15-25%,组成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毛叶珍珠花Lyonia villosa、马樱花Rhododendron delavayi、聚花野丁香Leptodermis glomerata、野把子Elsholizia rugulosa、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地檀香Gaultheria forrestii、芒种花Hypericum patulum、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云南山蚂蝗Desmodium yunnanense、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小漆树Toxicodendron delavayi、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滇榛Corylus yunnanensis、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青刺尖Prinsepia util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等。 草本层高0.2-0.7m,层盖度35-45%,组成种类以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var.&japonica为主,其它常见的种类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西南牡蒿Artemisia parviflora、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华火绒草Leontopodium sinense、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宽叶兔儿风Ainsliaea latifolia、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牛至Origanum vulgare、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茅膏菜Drosera peltata、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粉背蕨Aleuritopterispseudofarinosa、糯米团Memorialis hirta、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猪殃殃Galium aparinevar. tenerum、蹄盖蕨Athyrium filix-femina、鼠尾粟Sporobolusfertilis、大羽鳞毛蕨Dryopteris wallichiana、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西南野古草Arundinella hookeri等。 II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 稀树灌木草丛是云南省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类植被类型,群落以草丛为主,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灌木一般比较低矮,有时高度不及草丛,散生的乔木一般生长不良,不规则地在成片的草丛上散布着。目前所见的较大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都是在原有森林长期砍伐火烧下形成的一类次生性植被。 根据群落的生态外貌,主要是稀树的生态和形态,及其所反映的气候生境,本区的稀树灌木草丛为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这一类稀树灌木草丛广泛分布在云南的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的广大山地上,海拔大致在m,它的原生植被为暖温性针叶林。 评价区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植被亚型下共记录有1个群系1个群落,即含云南松、马桑的中草草丛群系,云南松、灰苞蒿群落。它是云南松林反复砍烧后形成的次生植被。 云南松、灰苞蒿群落 本群落在整个评价区均有分布,在土壤因冲刷而干旱贫瘠的地段这一群落普遍分布,在居民点附近及耕地附近的山地尤为多见,有的山丘常常成为无树的禾草草丛,即所谓的“荒草地”。群落以草丛为主要层,群落高3m,盖度60-70%,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稀树以云南松等常绿针叶树为主;2)草丛以中草为主,也有低草和高草,除菊科外,还有禾本科、蔷薇科等,多数为中生植物而具耐旱的生态习性;3)灌木在草丛中分散生长,不构成优势,多具有阳性耐旱、萌发力强、耐牧、耐火等特性。 稀树主要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多扭曲,高度1-3m,盖度5-10%,偶见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以常绿栎类为稀树的情况极为少见。 灌木稀少而不显著,常不成层,高度1.0-2.0m,盖度10-20%左右,常见的有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羊耳菊Inula cappa、栽秧泡Rubus ellipticus、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茅莓Rubus parvifolius、川梨Pyrus pashia、冬青Ilex chinensis、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尾叶白珠Gaultheria griffithiana、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小蜡Ligustrum sinense、忍冬Lonicera japonica、铁仔Myrsine africana、牛筋条Dichotomanthes tristaniicarpa、云南山蚂蝗Desmodium yunnanense等。 草本层高0.1-0.7m,盖度在80-90%左右,组成种类以灰苞蒿Artemisia roxburghiana为主,其它常见的种类有白健秆Eulalia pallens、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穗序野古草Arundinella chenii、白茅Imperata cylindica、山珠半夏Arisaema yunnanense、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鬼针草Bidens pilosa、四脉金茅Eulalia quadrinervis、香薷Elsholtzia ciliata、地石榴Ficus tikoua、杏叶防风Carumcandolleanum、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西南牡蒿Artemisia parviflora、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云南裂稃草Schizachyrium delavayi、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苦卖菜Ixeris denticulata、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指叶凤尾蕨Pteris dactylina、蜈蚣草Pteris vittata、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var. latiusculum、马陆草Eremochloa zeylanica、云南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等。 2)、人工植被 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种植品种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但区内耕地耕作条件差,灌溉率低,作物产出率低且未经深加工处理,经济价值低。评价区人工植被主要为旱地和水田。 旱地 旱地是评价区内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均有分布。旱地一般分布在缺乏水源、难于作水田的区域。在评价区内的旱地常为坡地,梯地很少,陡坡耕作现象突出,耕作也较为粗放。种植的作物主要为玉米Zea mays和烤烟Flue curedTobacco等,一般为一年一熟。近年来,有的坡地被弃荒后演变为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 水田 水田是评价区域内的主要粮食作物产地之一。水田的分布主要受水源的影响,其次是地形。由于评价区内多为山地,缺乏坝区,因此评价区内的水田主要为梯田,分布在河流周边的平缓地带。评价区内的水田常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水稻Oryza sativa;有时亦为一年两熟,在一年两熟时,大春作物为水稻Oryza sativa,小春作物则为豌豆Pisum sativum等。 重点保护野生保护植物 通过对评价区植物种类的专项调查,结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及《云南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评价区内没有发现云南省及国家级保护植物分布。 (5)名木古树、地方狭隘特有植物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65 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走访,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名木古树、地方狭域特有植物分布。 (6)主要经济和资源植物 评价区域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植物,但大多数的资源植物资源蕴藏量不高,没有深加工和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很多的资源植物仅限于当地居民少量利用,或者仅记载于一些文献。下面将评价区内的一些重要资源植物简述如下: 用材植物: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等。 药用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杏叶防风Carum candolleanum等。 食用植物:黄泡Rubus pectinellus、苦刺花Sophora david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乌鸦果Vaccinium fragile、地石榴Ficus tikoua等。 观赏植物: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马樱花Rhododendron delavayi、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米饭花Vacciniuim mandarinorum、炮仗杜鹃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等。 经济树种: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核桃Juglans regia等。 (7)淹没区、施工区植被及植物概况 根据现场调查,淹没区、施工区植被主要为评价区常见的、分布面积较大的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旱地和水田;淹没区、施工区植物主要为当地及滇西、滇西北地区常见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灰苞蒿Artemisia roxburghiana、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川梨Pyrus pashia、芒种花Hypericum patulum、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白健秆Eulalia pallens等以及人工种植的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核桃Juglans regia、玉米Zea mays、烤烟Flue curedTobacco、豌豆Pisum sativum、水稻Oryza sativa等,淹没区、施工区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级、云南省级野生保护植物分布。 陆栖脊椎动物 项目组于日对白龙水库评价区及邻近地区的陆栖脊椎动物进行了专业调查。野外调查工作的重点为坝址区、水库淹没区、输水渠道区、料场区、弃渣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其次是与工程占地区相邻的地区。 陆栖脊椎动物调查主要采用样线法、观察法和访问法等方法进行工作。观察植被类型、生境条件、河流、水塘等陆栖脊椎动物生存的资源条件,同时对于动物的实体及其足迹、叫声、粪便、取食痕迹等予以重点观察,鸟类调查主要使用了双筒望远镜观察记录。由于工作时间有限,还对评价区周边村落的群众进行咨询,了解他们常年在附近从事种植、农林产品采集等活动所观察到的陆栖脊椎动物分布及种群数量情况。此外,调阅了施甸县的相关资料,并查阅和收集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 综合实地调查、访问调查和资料汇总,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项目现场及实施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动物物种、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组成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共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107种,隶属4纲15目38科70属。其中两栖动物7种,隶属1目4科4属;爬行动物6种,隶属2目4科6属;鸟类77种,隶属7目23科49属;哺乳动物17种,隶属5目7科11属,见表3-4。陆栖脊椎动物各目、科中的种数详见表3-5。 表3-4&&陆栖脊椎动物各纲下分类阶元数量
& 表3-5&&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各目、科中的种数统计表
两栖纲AMPHIBIA
无尾目ANURA
蟾蜍科Bufonidae
雨蛙科Hylidae
蛙科Ranidae
树蛙科Rhacophoridae
小计:两栖纲,1目,4科
爬行纲 REPTILIA
蜥蜴目ACERTILIA
鬣蜥科Agamidae
壁虎科Gekkonidae
蛇目SERPENTS
游蛇科Colubridae
小计:爬行纲,2目,4科
隼形目FALCONIFORMES
鹰科Accipitridae
隼科Falconidae
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Streptopelia
鹃形目CUCULIFORMES
杜鹃科Cuculidae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翠鸟科Alcedinidae
戴胜科Upupidae
?形目PICIFORMES
须?科Capitonidae
啄木鸟科Picidae
雨燕目APODIFORMES
雨燕科Apodidae
雀形目PASSERIFORMES
燕科Hirundinidae
鹡鸰科Motacillidae
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
鹎科Pycnonotidae
和平鸟科Irenidae
伯劳科Laniidae
卷尾科Dicruridae
鸦科Corvidae
鹟科Muscicapidae
山雀科Paridae
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文鸟科Ploceidae
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雀科Fringillidae
小计:鸟纲,7目,23科
哺乳纲MAMMALIA
攀鼩目SCANDENTIA
树鼩科Tupaiidae
食虫目INSECTIVORA
鼹科Talpidae
食肉目CARNIVORA
鼬科Mustelidae
灵猫科Viverridae
兔形目LAGOMORPHA
兔科Leporidae
啮齿目RODENTIA
松鼠科Sciuridae
鼠科Muridae
小计:哺乳纲,5目,7科
总计:4纲,15目,38科
& (2)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特点 1)、两栖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7种两栖动物全部为东洋界成分,未发现古北界成分和古北-东洋两界成分分布。在7种两栖动物中,西南区种类占优势,有4种,占全部两栖动物种数的57.14%;华南区1种占全部两栖动物种数的14.29%、东洋界广布种2种,分别占全部两栖动物种数的28.57%;无华中-华南区、华中区种类分布。 2)、爬行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6种爬行动物中西南区、华南区种、东洋界广布各有2种。 3)、鸟类 从鸟类的地理区划来看,评价区处于东洋界、西南区范围。资料分析表明,评价区77种鸟类中,东洋种鸟类占优势,共计43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55.84%;广布种鸟类27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35.06%;古北界鸟类共计7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9.09%。根据调查数据和资料表明,留鸟是本区域的主体鸟类,其次是夏候鸟。 4)、哺乳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17种哺乳动物中,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有15种,占全部哺乳动物种数的88.24%;古北-东洋广布种有2种,占全部哺乳动物种数的11.76%;未发现古北界种类分布。在15种东洋界种类中,东洋界广布种占优势,有9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60%;西南区种类有4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26.67%;华南区种类有13.33&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11.11%;无华中-华南区、华中区种类分布。 (3)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1)、两栖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7种两栖动物中,没有发现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没有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2)、爬行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6种爬行动物中,没有发现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没有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3)、鸟类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及民间走访,在所记录的77种鸟类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3.9%;3种保护鸟类全部为猛禽类,其中鹰类2种、隼类1种。未发现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的珍稀濒危鸟类,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由于猛禽活动范围较大,因工程影响区范围狭小,故实际分布数量稀少,现场调查未调查到重点保护鸟类。评价区分布的保护鸟类参见下表。 表3-6&评价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名录
Accipiter virgatus
Buteo buteo
Falco tinnunculus
& 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 喉部具显著的中央喉纹;第6枚初级飞羽外翈无缺刻。两性基本相似,但雌性成鸟体形稍大,上体多褐色,下体棕褐色的斑纹更浓著。栖息于山地林区,多见单个盘旋于空中或停歇在突出的枝头或枯树枝上。飞翔于高空时,两翅鼓动数次后即直线滑翔一段距离,有时作圈状翱翔。以捕食小型动物如小鸟、昆虫等为食。捕食时先用锐爪捕捉,然后用嘴撕碎,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块由口中吐出。在乔木上营巢,巢小而坚固,由树枝等筑成,每年产4-5枚近白色卵。通常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种类。 普通鵟Buteo buteo 鹰科鵟属的中型猛禽,体长50-59cm。体色变化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成浅“V”字形。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以森林鼠类为食,食量甚大,除啮齿类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亦到村庄捕食鸡等家禽。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种类。 红隼Falco tinnunculus 又名茶隼、红鹰、黄鹰、红鹞子,为隼科隼属的鸟类。一般栖息于林地、草原、有零星树木的牧场、海岸等,筑巢于悬崖、树木以及旧建筑或废墟的墙上。红隼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红隼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较高,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红隼经常在空中盘旋,搜寻地面上的老鼠、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动物,也吃蝗虫、蚱蜢、蟋蟀等昆虫。红隼猎食在白天,主要在空中搜寻,或在空中迎风飞翔,或低空飞行搜寻猎物,经常扇动两翅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观察猎物,一旦锁定目标,则收拢双翅俯冲而下直扑猎物,然后再从地面上突然飞起,迅速升上高空。有时则站立于悬崖岩石的高处,或旋站在树顶和电线杆上等候,等猎物出现时猛扑而食。红隼是比利时的国鸟,分布范围很广,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国;越冬于菲律宾及东南亚。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种类。 哺乳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17种哺乳动物中,没有发现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没有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4)淹没区、施工区动物概况 淹没区、施工区内生存活动的两栖动物有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云南臭蛙Rana andersonii、无指盘臭蛙(Rana grahami)、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等,水库建成后对它们的生存活动影响甚微。 淹没区、施工区内分布的爬行动物种类主要是常见种类。如棕背树蜥Calotes emma、斑蜓蜥Sphenomorphus maculatus、八线腹链蛇Amphiesma octolineata和红脖颈槽蛇Rhabdophis pntasupralabialis等常见的蜥蜴类和蛇类。 淹没区、施工区范围狭小,人为活动强烈,所以鸠鸽类、佛法僧目的鸟类等中型鸟类分布较少。许多名录上的小型鸟类多为广生境种类,所以仍会有分布。从整体上讲,无论施工区、淹没区还是整个评价区,因为空间范围较小,鸟类活动范围较广,工程建设对鸟类的整体影响较小。 淹没区、施工区内分布的哺乳动物多为小型啮齿动物,如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红颊长吻松鼠Dremonys rufigeni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小家鼠Mus muscul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社鼠Rattus niviventer、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等种类,优势种为小家鼠Mus musculus和社鼠Rattus niviventer。 (5)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 1)种类少、种群小、无资源优势 评价区目前共记载陆栖脊椎动物107种,但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动物资源,如人们所熟悉的食用、观赏用和药用等种类少,而少数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种类,如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项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果子狸Paguma larvata、云南兔Lepus comus等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数量稀少。资源是以种群数量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就难以开发供应市场。由于陆生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 2)小型有害兽类种群数量大 在评价区范围内,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十分多,而且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这主要与评价区的生境主要以农耕景观为主有关。该类群主要有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红颊长吻松鼠Dremonys rufigenis、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小家鼠Mus muscul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社鼠Rattus niviventer等种类。 3)3种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调查,评价区域内没有发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I、II级或被列入云南省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分布,也没有发现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珍稀濒危动物分布,鸟类中有3种被国家列为II级重点保护动物,但它们的活动范围较广泛。 4)缺乏狭域分布的特有种类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等类群中均无局限分布于项目区的特有属、种。 鱼类资源 项目区内涉及的河流主要为小白龙河,属于摆榔河支流。由于白龙水库开发主要利用小白龙泉点水资源,上游径流面积较小,因此,河中的鱼类极少。在现场调查时访问当地村民,均反映说小白龙河中没有鱼类。采用网捕鱼时,没有捕捉到鱼类。 鱼类组成 由于现场调查中没有采集到鱼类标本,本阶段对鱼类资源的调查主要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中,主要收集查阅了施甸县保存记录的渔业资料,在借鉴相关考察资料和记录的基础上,得到评价河段鱼类可能分布的鱼类有5种:鲫鱼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黄鳝Monopterus albus、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5种鱼类隶属3目5科5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有3种,占全部鱼类种类的60%;合鳃鱼目、鲈形目鱼类各有1种,分别占全部鱼类种类的20%。 5种鱼类中,其中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引入养殖种,非原产土著种类,其余4种为土著鱼类。因为外来种与当地环境的自然历史无关,在分析鱼类区系组成时,剔去外来种,以土著鱼类为依据,以便反映鱼类区系的自然历史。 (2)鱼类资源现状评价 1)鱼类基本现状 评价河段可能分布有鱼类5种,其中有1种为引入种或外来种,其余4种为原产土著鱼类,土著鱼占全部鱼类物种种数的80.0%。 5种鱼类中几乎没有大中型鱼类,鲫鱼、麦穗鱼为喜缓流中水体中上层生活的鱼类;泥鳅、黄鳝为喜静水中底栖的鱼类;大刺鳅为喜激流中底栖的鱼类。5种鱼类均为经济鱼类。 2)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鱼类 5种鱼类中,没有发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分布,没有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鱼类分布,也没有典型长距离洄游鱼类分布。 3)特有鱼类 5种鱼类中,没有发现仅分布于怒江水系的特有鱼类。 4)鱼类重要生境 根据调查,评价河段内没有发现集中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以及洄游通道等鱼类重要生境分布。 5)主要经济鱼类 经济鱼类指的是那些在渔获物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类。评价河段内鱼类资源的特点是鱼类种类少,种群数量小,几乎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
评价区总面积为293.03hm2,其中,以耕地面积最大,为121.13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1.34%;其次为林地,面积为111.45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8.03%;草地面积36.04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2.3%;建筑用地面积9.32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1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1.71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38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15%。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情况见下表3-7。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见附图6。 表3-7&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现状面积统计表
土地利用类型
占评价区总面积比例(%)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 A、基本农田 工程占用摆榔村委会旱地5.64hm2、水田14.87hm2。工程占用的旱地主要为坡耕地,水田主要为山地梯田。根据咨询当地国土部门,白龙水库工程占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B、生态公益林 工程占用林地9.34hm2,主要为暖温性针叶林,根据咨询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白龙水库工程建设占地不涉及生态公益林。
根据拟建工程建设对各环境要素影响的范围以及拟建项目的级别,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主要评价范围为工程枢纽区、输水渠道、水库淹没区及取水坝下游减水河段。 (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施工区、“三场”及进场道路两侧外围200&m的区域。 (2)地表水环境、水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水环境评价范围与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一致。评价范围为水库淹没区,水库坝址至摆榔河汇口约820m 的小白龙河减水河段。 (3)声环境评价范围:工程施工区、“三场”及进场道路两侧外围200&m的区域。 (4)地下水评价范围:库区、枢纽施工区及渠道施工区外延1km 的区域。 (5)陆生生态评价调查范围:本工程陆生生态评价范围包括白龙水库库区及其面山的第一面山脊线以下区域;包括工程永久(水库拦河坝、溢洪道、坝下输水涵洞、输水管道)及临时占地(渣场、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等)周边200m 范围; 水库坝址至摆榔河汇口约820m 的小白龙河减水河段水面两岸外延200m 范围。重点为水库淹没区、枢纽区、输水管道区及工程施工占地区等。评价区面积为193.03hm2。 (6)社会环境评价范围:姚关镇和摆榔乡,重点为大乌邑、摆榔、尖山、大中4个村委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出的评价因子见下表3-8。 表3-8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陆生植物、陆生动物、水土流失、鱼类、耕地
施工期: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运营期:水生生态影响、鱼类
地表水环境
水温、pH、溶解氧、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氰化物、氨氮、总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最宽处有多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