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高中我的好哥们们,本来是十几年交情。但是这几年我比他稍微成功一点,感觉他很嫉妒我怎么办?

1K2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K3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可能含有恶意信息。走向心之所往--成都纪行
生活好了,人们有了温饱之外的需求。
旅游、旅行、自助、自驾,上山、下海、海内、海外。黄金周、寒暑假的前夕,人们为寻觅妙境胜地煞费苦心,接下来是大同小异的团队之旅、结伴而行。
我也经历过这种过程:出发前的憧憬、过程中的意外、结束时的索然。
已经很多年不再向往这种方式---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追求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真实:一个优雅静谧的环境、一群可以实话实说的朋友、一杯淡雅的香茗足以,这与其说是物质的简朴回归倒不如说是品质情趣的升华。
曾经一次次设计、但又一次次失去---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终于有了这麽一天,几个人集合在一起,登上了西去的火车---相信大家都是满怀期望。
日上午,G正点从郑州东站开出,在一等座车里出现了一行五人:我和四个朋友---有着近半个世纪交集的建生、相识二十余年的小胡和赵京荆、意外碰到、成为好友近十年的丫头。
&移动茶馆&
大约两个月前一个日光明媚的上午,五人曾经聚在一起喝茶:那是位于郑州东站附近的“瓦库17”:优雅的环境、和谐的交谈让人感到时间飞快,结束时每个人颇有不尽兴之感---大家盼望能有一个继续。
&曾经有过几次尝试,但都未能实现。
这次的目的地是成都,最初的动议可以追溯到一年以前。
约定者是我、建生和丫头---赵京荆称我们三人为“铁三角”,的确如此,对我的邀请,最能响应的就属这两人。与建生相识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他为人厚道、办事果断,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之美,这可能与他多年的语文教学以及长时间接触年轻人有关。他经常在微信平台上给大家提供一些上等品质的精神食粮,尽管这些东西并非出自他本人之手,但是能够发现、理解、读懂也是一种创造。朋友非常喜欢聆听他的议论和批讲,这也成为我们聊天中的一道风景线。而和丫头,彼此之间能够相识本身就是上帝的安排,因此相互间更知道珍视这种邂逅。
成都,被我称之为第二故乡。40年前的早春,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意外被录取到了四川的峨嵋。第一脚踏入成都这座西南重镇(去峨嵋必须在这里转车),一切都是陌生的。在以后的四年间,每每途径这里,逐渐认识了成都、逐渐适应了这里的人文环境。大学毕业后,虽然离开了,但是因为职业的关系,还是频繁地到这里来。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只要那别具特色的方言进入耳际,便有一种乡音缭绕、似同归来的感觉。
&&在这里,人性至上,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意志坚韧。在这里,政治和权势被淡漠,人们懒得去抗争和抱怨,只是力所能及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我曾经反复地思考:为什么同属巴蜀之地,重庆和成都人的价值观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前者更具抗争性、性格刚烈,而后者则待人平和、随遇而安,更有包容性---答案并不重要,我更喜欢成都人的生活态度。
重回最初的话题,我期望时常有机会与朋友喝茶、聊天、寻找心底共鸣之音。
时间来到2018年的6月末,我与建生、丫头基本商定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时间选在7月,地点是我强烈建议的:成都。
由于不定因素太多,其它人选只能随机确定。在这之后,赵京荆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大约一个月前,小胡突发腰疾住院,我和赵去医院探望,尽管心有犹豫,但最终还是向其发出了邀请的---一切取决于病情。
七月的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雨季似乎早于往年,大雨、暴雨不断,我们的计划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好在我们的出行目的并非以景致为先,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方案都在盘算之中:我珍惜的是大家为此次出行做得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尤其是丫头,已将9岁的儿子移民他乡。
一等座位票价比二等高出近60%,但是物有所值:扭转前排的座椅便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卡座,还有一位置在过道的旁边,像是门卫一般。丫头选中的移动茶台精致、实用,这次是第二次使用。小胡带来了珍藏的四川绿茶、建生带的是斯里兰卡红茶、而我拿的是今年的雨前西湖龙井。赵京荆给每人准备了分包装的茶点:里面有酸奶、糕点、瓜子等---考虑得细致入微。而丫头更是买来一大包的食品:稻香村的各式糕点、小芒果、桂圆、李子等等---提着这些来赶车真是累着了!
小胡自告奋勇给大家演示做茶的功底:绿茶娇嫩,冲泡的温度要求极高,她采用常温矿泉水来降温,结合近100度的开水,混合成合适的温度(大约70-80度吧)---碧绿的茶叶在水中逐渐张开,最后成竖直状立于透明的玻璃茶壶之中,碧绿的颜色说明茶叶保存的很好、均匀的叶片意味着茶叶的品质很高。
这些动作本来应该由茶馆的技师去完成的,现在我们自己操作倒是增加一份味道:一股清香飘逸和弥漫在空中---我立刻感觉到“瓦库17”的意境飘然而至---大家企盼的场景在移动的列车上得以延续---这正是我所等待的。
丫头坐在一旁为几位大哥大姐服务着,其间,在接听了一个电话之后脸色有变,我发现后立刻想到的是其九岁的儿子---为了这次出行,从两个月前就开始谋划,儿子最终给其爷爷回了老家。最后的答案是:几个月前,丫头竟然收养了一只小狗,临行前将其委托给一个朋友代管,就在刚才得到消息:朋友不慎将狗给丢失了---不仅要考虑人、还要考虑宠物啊!
中午时分,列车从西安北站开出,餐车服务员如约而至。手里提着我们网上预定的午餐: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高铁网上预定餐食:三份凉皮、大唐腾记腊汁肉夹馍、冰锋碳酸饮料,两份鱼香茄子米饭套餐,可能是兴奋于契约的兑现,感觉餐食味道还不错!
六个小时的时光是何等的宝贵!或许可以相当于平时的几次聚会,而时间可能会跨过半年、一年,甚至更长!
如果说一般的旅游外出,最盼望和期待的是目的地的话,那么途中就是最辛苦和乏味的。但是,假如能有挚友相伴、畅述衷肠的话,这旅途岂不成了特殊的享受和金钱难觅之消遣?
&&雨夜惊魂
人们处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六个多小时时间过得很快。下午15:37,列车缓缓驶入成都东站,我们要在这里转车去德阳,中转时间为:33min。C6212被称之为城际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250km以内,正像其名字一样,一般运行在200km以内的城际间。24min转眼过去,16:34,列车进入德阳站。
德阳,距离成都70km,一个三线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曾经是赫赫有名。
天气有点捉摸不定的感觉,云层似乎很低,不时会从其移动的缝隙中透出太阳的光芒。
刚清和邓小姐如约而至,在德阳站的出站口等候。我们分别登上两辆车,一辆是黑色的奔驰越野,另一辆像是白色雪铁龙旅行。
途中,突然而至的豆大的雨点迎面而来,即刻模糊了汽车的视窗,瞬间过后,又可能是艳阳斜照、晚霞缭绕。此时的我,无心去观察这些景色,最想知道的是,今天究竟在何处落脚。
蓥华山位于川西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3000m左右,行政归属德阳的什邡市管辖。我们原来的目的地在山顶,据说那里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温度较山下差10度以上。
由于近一个月来,该地区雨势凶猛,不断有消息传来:河水暴涨、山体滑坡、甚至连城市民居、工厂车间都被大水侵入。
赵京荆依然是靠谱的朋友,近半个月来,传给我许多这类信息:图片、视频、评论。其实,我又何尝不是,每天都在密切关注这些信息。我已经设想了几种方案作为备用:最坏一种,整个入川铁路断行,那么就准备到西安附近的三原小镇。
我告诉刚清:一切的一切,让位于安全!山可以不上,只要有清静、休闲之处就行。那天,他告诉我放心,他已经安排了备用方案,所以就不便多问了。
汽车离开德阳站,沿着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向着西北方向的什邡市行驶,这是汶川512地震后由北京市援建的道路,所以命名为北京大道。由于什邡距离汶川并不是很远,所以,当年地震这里也是重灾区,而我们要去的蓥华山应该是更靠近汶川。
大约半个小时后,透过汽车前窗,可以看到前方出现了延绵的群山---我们正在驶向山区。询问司机后得知:我们今天仍然是进入蓥华山,只是不一定登顶。一种不祥的感觉瞬间涌入心田,那一刻,真想强烈要求我们可以去一个农家乐,而不是进山。
天色渐晚,汽车开始了山路的行驶。很快,前方道路中央立着一块硕大的牌子:因雨水,道路危险,不得进入!司机全然没有理会警示,绕开之后进入了盘旋的山路。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没有了旅行应有的快乐和享受,而是进入了担心和紧张模式。
道路两侧是越来越高的山峰,其间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深绿色植被,非常茂密。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雨后的峨嵋,情景有些相似。半个小时后,光线逐渐暗淡下来,前方出现了岔口,路标指示:一侧是上山,另一侧是去山里的一个小镇。我们拐向了小镇,这时我稍感轻松。
很快,我们来到一处小小的坝子(平地的意思),周围群山怀抱,一条小溪从山涧涌出,在坝子一侧流过,眼前是小桥、流水,加上周围的群山,还真有些美感。过了小桥进入一处客栈,有标识显示:七星颐年--近山亲水、山珍美食。
刚清从前面的车上下来,告诉我:今天选了两个住处,一个是这里,另一个在距离此地约几公里的山的深处---终于从他嘴里得知真正的去处。
经过简单考察后,我们决定住在这里,不再往山的深处去了---完全是一种直觉告知,不能再往里走了!
这个客栈很大,硕大的餐厅足可以容得下几十张桌子。客房设在旁边一座小山的顶端,与餐厅的落差很大,足足有十多层楼以上的高度---橙色的木质楼梯蜿蜒着伸向山顶。当我们来到客房时的第一感觉是:餐厅与客房间的路途太艰难了!客观的讲,客房条件不错,尤其在山里。
&据说这里的菜做的很好,今晚我们可以可以见证一下。
可能是近来媒体的报道加上政府的管制,客栈显得异常清冷。晚餐只有我们这一桌,尽管如此,却是菜肴丰盛、味道极佳、气氛十分热烈。蒸腊肉、鮰鱼三吃、回锅肉、炒笋尖、炝炒空心菜、尤其是那道怪味鸡(深得小胡青睐)---一桌正宗的川菜,再加上國窖1573、红葡萄酒。轻易不到山里来的老板鲜小姐也来助兴,今晚,五个人是红的白的一起来---相识多年也未曾看到过!鲜小姐拿来自己配制的红酒,一杯接一杯地敬酒,建生接过那貌似红酒的杯子一饮而尽,竟然被酒的烈度给镇住---那是高度的烈酒配置的!
鲜老板意犹未尽,跟我们约定:明晚要一起跳“郭庄”。
一路上的担心竟然在那一刻被冲的无影无踪,心情大好!
一顿可口的晚餐和氛围把大家的情绪调的高涨---可惜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我们出了餐厅,才发现,下雨了,而且下得很大。服务员撑起雨伞、搀扶着我们跨过那艰难的木梯送我们回房间。
为了除去床铺的潮湿,房间配置了电热毯。鲜老板已安排将淋浴的热水烧好送来---美味之后洗上一个热水澡,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碰巧了再做个好梦,美哉!
我更习惯早上洗澡,所以回到房间后洗了脸和脚就睡下了,我不喜欢熬夜,一般在9:30前睡觉。
时间可能已经进入了后半夜,我听到窗外的声音很大,像是雨声,又像是流经酒店的溪水声,没有理会,继续睡觉。不知何时,我再一次醒来---完全是因为窗外的巨大的雷鸣和闪电,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袭上心头!事情不好,这麽大的雨似乎整夜都没有停止,这样下去,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山洪、滑坡、泥石流。我们是处在山腰中一块群山环绕的凹地,根据地理位置判断,这里距离汶川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30km。再也无法入睡,起来准备洗个热水澡,打开龙头才发现,已经没有热水。打开电脑,想看看新闻,网络刚刚联好,突然停电了---我顿时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屋内屋外一片漆黑,只有电脑屏幕泛着微光。看看时间,接近5点---此地与郑州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差,距离天亮还要一小时。通过小邓找到了酒店服务员的电话,还好,很快接通了,她答应帮忙问一下。我忽然想到了鲜老板,不知她是否还在山里,昨晚与她互加了微信。我立刻给她发微信,寻求帮助。真不错,很快有了回信:是大面积停电,不要慌张,我们这里很安全!我相信这是安抚之词。没有办法,只有等待。我走进窗户,用力拉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传来,我将头伸出去,仔细地辨别着,最后确认,声音来自那条小溪中水的冲击(其实此时已经不再是小溪了),此时的小溪可能已经变成奔腾而下的河流,带着巨大的动能向下冲去。此时的雨尽管还在下,但是可能最多是中雨,内心获得一丝安慰和平静。
&忽然接到楼下赵京荆的微信:电闪雷鸣的,不敢开窗帘,下了一夜,再这么下,不太妙吧!我感到,尽管她语言没有慌乱,但是内心的恐惧是可以感觉到的。后来得知:停电以后,她由于害怕,将房门打开,搬一把椅子坐在屋门口,借助走廊的应急灯给自己壮胆。我给她回了信息:不必担心,我们现在的位置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是在不行,等天亮之后我们下山!我不太会安慰人(主要是不会说假话),即使如此,在她以后的文章中还是给了我很高的评价。
大约6点左右,天色泛白,雨停了,可以清晰地看到空中的云层在逐渐减薄,甚至有了日出的迹象,我内心一阵惊喜,起码先过了一关。经过与刚清协商(在最紧急的时刻,这个经历过多次地震的男人竟然关闭了手机,据说是为了防雷电),决定改变计划,下山。我原想上午在这里喝茶、休息,午饭后下山去广汉。刚清建议去山里那个原来准备的另一个地方,看看景,品尝一下那里的餐食。
天已完全亮起来。经过一夜暴雨冲刷,山凹里空气格外清新,那条小溪变成了湍急的河流,两岸的植被呈现墨绿色,其间升腾着淡淡的云雾,远方的天际甚至出现了彩霞。多磨美丽、静谧的小环境,完全难以想象昨晚的情景。
五个人先后从小山上的客房下来,顺着河流走着,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抚慰着受惊的心灵---既没有想到小胡和建生由于酣睡,对雨夜发生的一切竟然全然不知、也未曾想到小小年纪的丫头被惊雷和闪电吓得几乎一夜未眠。
早饭后,我们提前离开了“七星颐年”,驱车向山里行驶。行进间,两侧的山峰上时而有飞石落下,不知从何处涌出许多瀑布式的流水---这些都缘于昨夜的大雨。
大约有8km的山路走过,中间遇到很多本地的居民,他们都惊讶地看着我们,尽管无语,但是我知道其意味:这麽恶劣的天气,加上封山管制,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正阳天下”,这是一处小巧玲珑的客栈,走廊、庭院、楼台、花园、步道,一步一景、别有洞天,有点江南园林的味道,与山下的七星颐年完全是两种风格。我们被这里的景致所吸引,几个人忙于拍照,一片繁忙。
终于坐了下来,我们又支上了茶台,拿出来水果,悠闲地享受一番。不知什么时候,一阵山风吹过,带来一阵急雨,我们稍微稳定的心情被再一次揪紧---大家又清醒过来:此处不易久留,要尽快下山。
午餐品尝了这里的川菜,说实话,无论色彩、份量还是味道都不能与七星颐年相比,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下山了!我们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将近一个小时后,汽车进入了平原,向着广汉行驶,此时我告诉赵京荆:我们脱险了。
广汉,一个离成都不足40km的小城,隶属于德阳。像什邡一样,都是县级市。城市虽小,却有着很深的历史底蕴: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三星堆”就在这里,三国时期的“雒城之战”也发生在这里。记不清有多少次来到这里,但是,从第一次开始,一直住在“西园酒店”---惊奇也从第一次开始---如此一个县级小市,竟有如此设施完备的五星级酒店。
龙聪父子与我有着近十年的交情,这次计划的变更,使我们有了见面的机会---龙聪安排我们来到这家酒店。
&&&下午5点半,龙聪如约而至,其父由于不慎摔伤不能前来,委托他全权代表。七座商务车座无虚席,车子向着城北方向行驶,目标是有名的广汉招牌菜“连山裤带回锅肉”。
龙聪是一个80后,由于年轻“泄顶”(头发少),显得比实际年龄更成熟一些。小伙子为人谦恭、厚道,已经在商场上打拼多年。
这家饭店名曰“代木尔”,古色古香的门廊显示着厚重---一对门联口气很大:代木儿倾情演绎扈从三星神韵、回锅肉飘香诱口诠释古蜀风采。
&称将近两寸宽的回锅肉片为裤带有些夸张,毕竟现代人已经不会有这么宽大的裤带了。
晚餐气氛热烈,依旧是红酒、白酒一起登场,大家再现真实面孔,或许这也是昨夜惊心动魄之后的释放。丫头似乎情绪更高,就在不久前,那只丢失的宠物小狗失而复得,回来了---一扫郁闷、也算是小喜一件。
距离酒店咫尺之遥,有一座端庄的古城,虽然多次来到广汉、住在西园,竟然一次也未曾进入,只是断断续续地听到许多关于其中的典故和趣闻。
赵京荆似乎对此地特别感兴趣,恨不得立刻进入浏览,经过协商,大家决定明早集体前往,集合时间定在早上6点---丫头竟然也未反对---习惯于晚睡晚起的年轻人不容易呀!集体行动、铁的纪律。
翌日清晨,晨曦初上,天色尚未完全放亮,一行人如约集合在酒店宽敞的大厅,瞬间便来到小城门外。
&古城城门高耸、雉堞完整,城楼三层,金瓦生辉。在其正中,黑色底面上用篆书刻着两个金黄色大字:雒城。再往上的挑角大殿又是一块匾额题字为:雄臨天府。
或许这里以前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但是如今进入城门之后展现在眼前的是借助其名声建造的一座供游人和市民享用的公园,原名为广汉公园,因地处唐代著名宰相房琯开凿的“房公湖”遗址地段,因而改为房湖公园。房湖公园是川西著名园林之一,占地528000平方米,在川西各县中均属罕见,因此被誉为“川西明珠”。园内古色古香,楼阁亭榭均为仿古建筑。
这里既有苏州式园林小巧玲珑的特色,又有巴蜀园林中古风的神韵。
荷花池,即古代房公湖,为唐代名相房琯任汉州刺史时开凿,是房公休息之所,也是文人骚客饮酒赋诗唱和的佳景。荷花池水面约13000平方米,湖面有水上折廊,日照水映,波光粼粼。
我们被茂密碧绿的荷叶吸引,在池中一座小亭驻足,亭子名曰“泮鲤亭”,两副对子分立在亭子的立柱上“亭小偏留客
荷香益醉人”。三位女士显然是有备而来:赵京荆一袭红绿蓝相间的带有织染味道的长裙、小胡则是墨绿色圆领具有古装风韵的长裙、而丫头身着低领白色短裙,三种服装透出三种风采和味道,相得益彰、光彩照人。荷池边、小桥旁、竹林下、亭台上,无不留下倩影。现在细想一下,在这里她们留下了此行最多的图片---正所谓美不胜收。
我为今天的发现和感受惊奇:这样一座小城、这样一座更小的城中之城竟然让我联想起深印在脑中的画面和遥远的记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奇石---苏州的留园,茂密葱郁的荷池、遮天蔽日的竹林---杭州的“曲院风荷”、“云栖竹径”。
早上7点,我们回到酒店,来到了一楼的西餐厅---一个小时的时间,仿佛经历了一场跨时代的穿越和美的发现与感受。感谢上帝的安排,在经历了曲折之后有了意外的收获。
上午九点,刚清和小邓驾车来到酒店。还是第一天的两辆车,今天是目的地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或者说是核心一站:成都。
今天是多云天气,温度及湿度都还可以接受。对于成都来说,这也是近来少有的天气。
掠过40年的记忆,阴天是成都天气的常态。
刚刚接触成都人时感到他们说话怪怪的,好像在故意装腔作势,有些音发得极其夸张,好像嘴巴拉的很开。后来,竟然听习惯了这种味道。我说成都人学英语有天然优势,成都话的发音很像英语中元音的发音:俗称咧着嘴发音。
这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没有太多的工业。这里的人们骨子里就带着享受的欲望,成都话叫做“安逸”。这里的人们相对来说很少嫉妒和攀比的心理,各自过自己的生活。这样倒是人人心态平静,个个安于现状,就像是澳大利亚人。如果中国真的有民选之说的话,成都人一定会将选票投给那个可以让他们过喝茶、打牌、摆龙门阵安逸生活的政府,而不是其它的什么(管球它啥子)。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接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位于成都南部闹市区的“金河酒店”。这个酒店距离“人民公园”、“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春熙路商业街”都不是很远。
赵京荆以军人的嗅觉在第一时间发现这家酒店与部队有关。进过问询,果然属于成都军区联勤部,据说很快要交给地方。
&“宽窄巷子”近似于成都的旅游名片,近年来越来越火。从金河酒店后门出来,距离这里咫尺之遥,或者是转眼就到。
今天我也是第一次随着人头攒动的旅游队伍慢慢行进其中。我们并未仔细琢磨这里的来龙去脉,也无暇顾及其中的民间展示,而是从窄巷子出来后直接进了一家名曰“李雪火锅”的火锅店---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吃饭是首要任务。
翌日清晨,赵京荆和建生借着人烟稀少之利细细地游览了这个巷子。事后,我也在网上搜寻了其历史,一则增加自己的知识,二来也给他人方便:
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间。如今老城墙、金水河等已经消失。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宽窄巷子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亩。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2000年之后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之所以称成都为第二故乡,其一:完全熟悉、喜欢、融入了这里的人文环境,其二:这里有太多的同学、朋友,因而有太多的故事。屈指算来,当初留校的同学竟占了全班毕业人数的1/4。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有几位步入退休行列。德璋、高明是我大学时期的好友,被班上同学称为“铁三角”(又是一个铁三角)。德璋和我年龄相似、家庭背景相似、个人经历相似,时任班学习委员。高明则是班上年龄最小的,虽然来自贵州,但是原籍安徽,也算是一个老乡。大学毕业时,这两人均被留校做了教师。德璋后来走了行政之路,退休前任学校副校长(也是整个77级留校同学中职位最高的)。尽管离开了成都,但是我们联系紧密,每次到成都来,如不能见面,也会打个电话问个好。前些年,同学的孩子高考上学,不时会有人打电话给我,托我转话给德璋,其实他们就在成都,甚至就在学校。高明个人问题不很顺利,首次婚姻失败后,多年单身一人,留校的其它同学曾打电话给我,让我做工作,劝其尽快成个家。
德璋因家中有事,回了内江。高明在人民南路的二环与三环之间的“首座C座”订了一个颇有特色的“素食”晚餐。细细高高的酒瓶装着来自海外的“冰红葡萄酒”,尽管是素食,但是也带有四川特色:略含辣麻之味。
细想一下年龄,高明今年应该接近57岁了---入学时刚刚16岁,童音未变。
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已将当初的“小孩”历练称一个成熟的男人。但是,在今晚的氛围下、在我的感觉中他依然是一个小老弟。从一开始结识高明,就感觉他很会审时度势、顺应周边环境(俗称有眼色),或许这正是他早早跟我们这些大哥成为挚友的原因。
丫头频频敬酒给高明,口称大哥---席间氛围非常和谐,与中午的火锅宴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原因只有当事人知道)。事后我想:像丫头和高明,尽管属于忘年之交,但是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没有什么所谓隔代之沟。
“喝茶、聊天、打牌”---我们此行的中心任务。明天我们将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去人民公园体验一下真正的成都生活,或者叫做“成都人的生活”。
翌日上午,没有出现昨天那种略带秋意般的凉爽,而是是阳光明媚,甚至有点炎热。早饭后,大家早早出门,直奔人民公园。如果说宽窄巷子在金河酒店的后门的话,那么人民公园就像是在前门---出了酒店,经过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就来到了人民公园的侧门。
今天适逢周日,公园里非常热闹:唱歌、跳舞、散步、行拳无所不有。这里植被茂密,太阳费劲周折也只能透进缕缕光芒。茶社名曰“鹤鸣”,位于一处小湖旁边,面积约有300平方左右,清一色的本地产竹椅和木桌。记得刚到成都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带回的土特产除去怪味胡豆等小食品,还有一对小小的竹椅---对于北方来说是稀有之物,但是不曾料到,时间不长,椅子全部裂开,后来几乎散架---气候条件不一样呀!
尽管时间尚早,但是这里已经坐定不少茶客。我们在靠近湖边的地方找到一张桌子,扎好架子,开始下来的节目:喝茶、聊天、打牌三合一。
我们选定了产自本地的茶品,为的是真正体会生活,因为我们自备的茶叶足够再来一次成都。成都人习惯将绿茶和花茶融为一体:竹叶青的微微苦涩加上茉莉花的淡淡清香、碧绿之中漂浮着朵朵白花,无论是口味还是色彩都堪称一绝。服务员非常职业地安置好茶碗、茶叶,将一个容积接近八磅的暖水瓶放置在桌旁。
自打出行以来,在行进的列车上、酒店的房间里,已经发生了多次“战役”。双升之战的双方以性别为界,三打二---女队除了上场队员外,还有参谋加啦啦队员一人。随着战局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和感知了一些东西,这些,在返回的列车上的最后一战中到了顶点。我们的对手很凶悍:无论智商还是竞争中的强势都令我始料不及,就连平日里客气谦恭的丫头也表现出另外一面:三个人呈现出程度不同、但本质一样的侵略性。
天气很热,我的T恤已经湿透。此时的茶社,已经是人满为患,细细观察,发现有很多外地人---那些放置在身边的行囊表明了其身份---离开成都前还抽出时间来感受一下成都生活。我们旁边坐着三位来自陕西的女子,从年龄判断,像是母女关系,她们甚至带来了早餐,边吃边喝。
或许向我们一样,很多中国人已经开始关注到成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体会模仿这种活法---逐渐接受、学会为自己活着,追求可以得到的、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们到成都来,主要是想实地感受这里的人文风情。而更多的人们是想来品尝此地的美食,或许成都最初的诱人之处正是这一点。红油抄手、龙抄手、钟水饺、红糖小锅盔、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更有不胜枚举的各色火锅。成都人喝茶、打牌、摆龙门阵、吃各色美食---很难说他们不幸福。
时间接近上午11点,我们结束了双升战局,不得已离开,返回酒店---中午的目的地正是位于春熙路的龙抄手总店。这里属于高端小吃店,涵盖了大部分成都小吃,但是并不是那种典型实惠之处---那要去街边小店寻找。
再次声明,我们到成都来既不为游山玩水,也不为一饱口福,这些都是一种点缀和附带之举,真正的意义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
日中午,在结束了一顿快餐(重庆小面、李先生梅菜肉)之后,一行人登上了返程的高铁。
12:54,G2216从成都东站启动,列车将跨越川陕到河南,其间将穿过秦岭长大隧道,将以前记忆中的25小时缩短为6小时。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我们此行的成功其本身也是一种跨越---走向心之所望,珍惜日后的每一天。
& &日初稿于保定
& &日修改于郑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哥们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