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的休息中胳膊职工在宿舍休息时意外受伤单位责任,假期三个月到了,但还是无法工作,医生建议继续休假,公司现在提出解除合同

刑法种类专题
刑法种类专题
工作不满五年 一年休息病假超过三个月 如
工作不满五年 一年休息病假超过三个月 如果在休息怎么办 怎么算 还能休吗
病假请假程序 1、病假申请 3天(不含)以内的,申请病假填写《员工请假单》,经权限人审批后生效。 超过3天(含),申请病假除填写《员工请假单》,员工还须凭县级以上医院医生诊断并出具的《病情证明单》、病历卡、住院证明等申请病假单休息。 申请病假的,应当在病假开始前申请。一般疾病应提前一个工作日向权限审批人提出病假申请等材料,急性病、突发性疾病允许当日口头请假或电话向主管报知,病假期满后三日内办理病假手续,出具《病情证明单》、病历卡、住院证明等,否则以旷工论处。
病假,是指劳动者本人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假期。
注: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
快速发布问题
刑事辩护其它专题
热门城市分站
刑法种类专题推荐
法律专题推荐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4c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舜网-济南时报
舜网-济南日报
舜网-济南日报
新华社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舜网-济南时报医师节快乐!向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17506名东莞医生致敬
医师节快乐!向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17506名东莞医生致敬
来源:东莞时间网
记者:李广 实习生 罗栩清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李广 实习生 罗栩清)如果不是首个中国医师节,这个群体,很少有机会集体站在镁光灯下。
这是一个忙碌而又有职业荣誉感的群体。醒着的时间,大部分花在医院,值班,加班,处理临床工作和病历资料;周末和节假日只能轮休,平均下来,一周休息时间只有半天或两个半天。救死扶伤的成就感,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动力。
这是一个有爱的群体。每逢血库紧张,他们总是撸起袖子顶上,集体无偿献血,用另一种方式挽救生命;援疆、援藏、援韶,在医疗欠发达省市,在各条医疗对口支援战线上,都有他们的身影;出于职业特点,在工作以外的飞机上、马路边,只要遇到伤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全力以赴。
这也是一个压力巨大的群体。他们24小时开机,不敢住得离医院太远,以保证随叫随到;他们的亲人,缺少他们陪伴,有时夜里还要被工作电话吵醒。
但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存在不了解不认识,甚至存在诸多不理解。了解是认同的前提,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群体,看看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声音。
■每一个新生命初到人间首先看到医生的笑脸 & &记者 郑家雄 摄
1.75万名东莞医生服务数百万人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市在岗的执业(助理)医师总共有17506人。这样算下来,我市每千名常住人口,大约有2.1名执业(助理)医师保驾护航。我市的医生人数还需要增加,按照市卫生计生局的规划,到今年底,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2.3人。
从年龄结构上看,超过一半的医生不到35岁,占比58%,这个年龄段的医生正处于成长期,很多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有38.5%的医生处于35至60岁,这个年龄段的医生已经成熟,很多已经晋升了副高、正高职称,有的成为科室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60岁以上的医生,占比3.5%,这部分医生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退休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他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丰富,宝刀未老,既可撑起一个学科,也可传帮带新人,有的更是温和可亲,深受患者欢迎。
所以,60岁过后,他们有的返聘到原单位继续服务;有的则将公立医院的职位让贤给年轻人,自己去民营医院就职,而且担任要职,比如科室主任、副院长、院长,继续自己的医师生涯,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退休医生的“第二春”,也是民营医院的“第二春”。如今东莞新开了很多民营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突破2000个,占全市医疗机构数的79.3%,他们用人往往不培养,主要靠四处“挖墙角”,而“挖”的主要对象,就是从公立医院退休的医生和专家。
虽然年龄是一道坎,但很少患者会在意医生的年龄,他们看中的是医生的职称,比如“我要挂高级职称的医生”。如果按职称分,我市的医生过半是初级职称,占比53.8%(9410人),什么是初级职称?简单地说是住院医师,一般毕业五年以内,还处于学习成长期,他们经验虽然暂时欠缺,但学习欲望和能力很强,有的已在科室内崭露头角。
一般来说,住院医师满五年,就可以考取中级职称,也就是主治医师。我市中级职称的医生有4794人,占比27.3%,达到这个职称,绝大部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比如独立出诊、手术,有的还担任了科室副主任等要职。所以,有患者一生病就非高级职称的专家号不挂,这种思维是值得商榷的,常见病多发病,找主治医师足以。
中级职称再往上走,就是高级职称了,他们是我市医生中最少的一部分,占比18.9%。
高级职称又分为副高职称(副主任医师)、正高职称(主任医师),我市现有正高职称755人、副高职称2574人。科室副主任、主任、学科带头人,基本上都是高级职称的医生,他们除了日常出诊、手术,更担任着学科建设、培养新人、科研等重任,可以说是医师中的“战斗机”。
医师的学历也很被看重,如今医院招人,基本上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些医院的重点科室招人,起码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体来说,我市医生过半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2.4%,其中研究生1492人,本科9424人;此外,大专学历450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2084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近几年,东莞在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去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而不是往大医院挤,所以,基层的全科医生需求量大增,按照医改目标,到了2020年,东莞全科医生的数量每万人从两人提高到三人,这意味着,全科医生将越来越被需要。
8年学习培训方可上岗
如今的医疗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患者,对医生的要求和期待,不同往日。一方面,严控输液指征、合理用药等考核越来越严,对医生的业务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患者意识不断觉醒,对医疗技术要求更高,对人文关怀需求更多——总之,医生确实更难做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保证医疗质量,现在的医生成长周期比以往要更长,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
举例来说,从2015年起,东莞启动新的国家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什么是规培?就是一个医学生读了5年本科毕业后,需要进入一家有规培资质的医院,成为规培生,然后开始3年的规范化培训,这3年中,他们没有独立处方权,要在不同的科室轮转学习,培训合格,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资格考试,才能正式上岗成为医生。这一过程加起来需要整整8年。
8年时间,如果就读其他专业,从事其他行业,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而医生,这个时候,才刚刚可以上岗。
治病看诊只是工作的小部分
在医疗界,流传着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句话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也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
这句话被很多东莞医生印在名片后面,用以提醒和激励自己。它简洁概括了医患关系的三个层次,“有时是治愈”,说的是治疗,但医疗技术毕竟是有限的,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还需要在医疗技术之外,帮助和安慰患者。而很多时候,是帮助和安慰,给医患关系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在我市,很多医生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对患者非常好,粉丝遍布全国。比如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黎松波,亲切称呼老年患者为“阿叔”“阿姨”,耐心和他们沟通,如果患者不懂,他会一直解释清楚;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医生赵俐,以医术好和耐心著称,一号难求,很多不孕的宝妈在她的帮助下生了宝宝,很多外省患者也慕名前来;莞城医院的B超医生梁兴通,诊室里放轻音乐,边检查边和患者交流,被亲切地称为“通叔”,一些外省孕妇坐飞机来找他看诊;泗安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刘琼芬,经常给没带够钱的老年人垫付医药费;东莞妇科医生赵琼秀,挂着吊瓶也要出诊,被患者亲切地称为“赵姨”“赵妈”。
缺少假期&随时候命
如果说治愈、帮助、安慰患者是医生的“分内事”,那我市的医生群体还踊跃参加“分外事”。
大家都知道,东莞是一个外来务工大市,大部分人口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每逢春节,学校放假、外来人口返乡,献血的人锐减,供血紧张,而这时,血站的采血车会轮流开进各大医院,医护人员集体无偿献血,补上用血缺口。
记者从东莞市中心血站拿到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情况:2016年,共5000名医护人员献血1.64吨;2017年,共5400名医护人员献血1.77吨;今年还未过完,已有5200名医护人员献血量1.69吨。我市有很多医生获得过无偿献血最高荣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即使下了班,东莞医生该出手时也出手:东莞大朗医院医生张军飞机上为脱臼小患者手法复位、厚街医院医生李金庭,下班途中看到严重车祸,立即下车抢救伤员,直到救护车赶到现场——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的最好体现。
我市一名三甲医院的疼痛科医生这么描述自己的忙:“医生大部分时间确实是花在医院,值班、加班,处理繁重的临床工作和复杂的病历资料。周末和节假日只能轮休,算下来,一周基本上能休半天或两个半天。”这只是疼痛科,如果在妇产科、急诊科、儿科,工作强度就会更大。
医生这个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随叫随到”,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很多临床医生,尤其是科室负责人,要保证随叫随到,半夜被叫回来抢救患者是常事。很多医生因此把家安在医院附近,不敢离得太远,怕路上耽搁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患者总是对熟悉的医生特别信任。市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讲述,多年前,一名患者在他休假期间,突发车祸需要动手术。医院安排了其他医生,但患者就是不肯,非要他上手术台。没办法,他只好放弃休假,连夜飞回来。
这种案例,可能有点极端。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医者父母心。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 资料图 曹雪琴 摄
医患本战友&对手是疾病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患者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心情往往是沉重的,恰恰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他们无非是想把病治好,然后想医生多一些笑容和耐心。在这个时候,医生对患者好,患者往往能加倍地感受到。
为了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近日,本报发起了“向市民征集笑脸,并说出想感谢的医生”活动,很多市民对医生说出了平时没说出口的“感谢”。
署名为“李隆琴”的患者上传了笑脸,并在系统里这样留言:我2011年查出是中晚期血管癌,別的医生说我那瘤太大做不了手术,最多活三个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的王在国主任安排我动手术,手术很成功,我每次去复查他都很细心复查,我现在身体很好还在上班,我全家都要感谢王在国主任,你们辛苦了。”
署名为“何俊源”的患者,这样留言:“我要感谢东莞妇幼保健院儿科黎主任,在其他两家医院几天都没有诊断出的病情,黎主任及时诊断出孩子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孩子转危为安。”
除了医术,有的患者还专门因为医生的态度好表示感谢。张女士这么写到:“爸爸住院的时候,有精神障碍,各种不配合,会打骂人,其他病人会躲着我们,而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的陈松锦医生,会蹲在地上哄他,他才慢慢听陈医生的话,他的其他细心安排,有时我们做儿女的都没考虑那么周到,陈医生不是爸爸的儿女,却胜似儿女。”
近日,本报还对我市411名医生做了线上调查,在“您对自己和患者的关系如何评价”问题上,73.24%的医生认为自己和患者的关系“总体上比较好”,还有24.09%的医生认为“一直比较好,你对患者好,他们会领情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要达到更和谐的医患关系,仍有一些障碍需要逾越。在上述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的障碍有哪些?”医生们普遍认为医患信任需要加强、医患沟通的时间需要增加、信息不对称需要打破、双方的态度都需要再提升。
其实,医患本来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对手都是疾病,只有更默契的配合,才能战胜病魔。
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有人可能会说,医生劳动强度大,工资也高。这句话,放在十多年前,确实是存在的。那时我市医务人员待遇不错,而且远超内地与周边地级市。
但由于这些年,公立医院所得收入既要自筹资金解决基础建设、大型设备、专科建设等发展问题,还要承担公益服务、医疗卫生保障,弥补医疗欠费等,经济压力非常大,用于改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的资金十分有限。换句话说,医生的薪水,很大一部分让利给了公共医疗服务。
近年来,东莞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增长速度放缓,而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待遇却在增加,此消彼长,东莞医生待遇竞争力,已大不如前。
根据市卫生计生局的统计,2015年,我市医生流失52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33名;2016年,我市医生流失36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21名。特别是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科室,这类医疗风险大,工作压力大的专科医生短缺情况尤为突出。所幸的是,近两年市卫生计生局在稳定医生队伍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这种人才流失,在2017年才基本止住,呈递减态势。
市卫生计生局对此问题非常重视,我市医生队伍的稳定,关系到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按照建设卫生强省、强市和健康东莞建设要求,医生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缺口,与2020年评估指标相比,至少需要增加执业医师5044人。
市卫生计生局表示,接下来将从四方面着手提高全市医疗队伍建设。首先是夯实组织基础,认真组织每年一度的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力争让每位符合条件的考生均顺利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同时要求医院带教老师对见习医师加强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力争更多考生通过考试。
其次,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工作制度,推进医师多机构备案执业相关工作。落实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推进医师区域注册制、第一执业地点备案制和医师多点执业网络报备制,推行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建立全职和兼责聘用制度,完善医师岗位管理。
再者,提高医师工资待遇,开展医师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制度激励导向作用,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
最后,改善医师执业和生活环境,完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关键设备,为医师执业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力度培养儿科、产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稳定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医师队伍。
但很明显,只有市卫计局、各大医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医生也是社会一员,他们不能独立游离于社会,只有全社会尊医爱卫,患者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关爱,才能减少医生心理和身体压力,才能让医生继续前行。
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为了辅助了解我市医生群体的整体状况,近日,记者做了一个线上微调查,发放给市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华医院、南城医院等十多家医院的医生填写,共收到有效问卷411份。
1&您认为自己哪方面还需要提升?(多选)
专业水平提升&&73.72%
适应越来越严格的医疗质量和政策要求&64.48%
科研工作&61.07%
对患者的耐心和细心&29.93%
其他&3.16%
2&您如何评价自己和患者的关系?(单选)
整体很好&24.09%
总体上比较好&&73.24%
偶有患者不理解&&2.68%
3&您对自己的职业有荣誉感吗?(单选)
荣誉感很强烈&&38.2%
荣誉感较好&48.18%
荣誉感一般&13.63%
负责编辑:liangji
版权声明:
o 凡注明“东莞时间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o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时间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请将#替换成@) 处理时间:9:00—17:00&&&&&& &休假,这个话题不新鲜,但它“自带流量”,每每遇到合适的风口,总能引起一番争论。  这背后,是普通个体休假仍然“在路上”的写照。  上周末,江苏省环保厅下发《关于抓紧做好休假工作的通知》,安排好干部职工休假用上了“红头文件”,如此郑重其事实属罕见,立时引发热议——  很多人在感叹其“充满人情味”的同时,又对照自我现状,不免唏嘘不已。   当超负荷工作状态成了“企业文化”,不用说带薪年休假,即便法定节假日乃至正常的双休日,都是奢望。现实中休假的各种不可能,使人们对于抓紧休假的“强制”产生了共鸣。  有人说,这份“抓紧休假”文件之所以成为爆款,在于接了地气、触了痛点。如果它还有一个功能的话,那就是希望能唤醒沉睡的休假权利意识。  于是,抓紧休假,一是要基层工作人员、企业职工要有休假的“权利意识”,二是要相关的规制下沉,“抓紧”落实。肖明君  带头休假不好吗?  近年来,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多层面公开强调落实带薪休假。为推进政策落实,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细则。但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带薪休假已经开始趋于“强制性”,拟将休假情况与单位、个人的考核、评优等挂钩。  尤其是,为了推动休假的落实,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开始从机关单位进行动员和推动,要求干部和机关人员“带头休假”。  7月6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一文,称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强调领导干部带头休假,才抓住了“牛鼻子”。领导干部既要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也要在休假中做好表率,还要合理安排下属的假期。  对此,有人觉得,领导可以带头干活,带头吃苦,但是“带头休息”,可以吗?  有评论认为,实事求是地说,多年来,带薪年休假制度之所以落实不力,甚至在一些地方、单位几乎成了空文,一条主要原因就是各单位的领导不休假,或者领导不鼓励不支持,甚至把下属休假视为一种不求上进的消极表现。而如果领导主动带头按标准休假,必将起到良性的示范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事半功倍,可谓牵一发而动带薪休假的全身,比政府反复发文要求、领导讲话要求、监督部门督促的效果都要明显,有助于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加快落实、全面落实。  如果说,领导带头休假还是个倡议的话,那么,以“文件”的方式下发传达,要求落实休假,则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色彩了。  8月8日,江苏省环保厅微信公众号“江苏环保”贴出两份红头文件原文,一份名为《关于印发加强人文关怀十项措施的通知》,另一份是《关于抓紧做好休假工作的通知》。  据报道,“人文关怀十项措施”中,有为干部职工购买人身伤害意外保险、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注重关心关爱等多条细则;“抓紧放假”的通知中则规定,8月份前两周,全省环保系统原则上不安排全局性会议,不举办重大活动,在保障各项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安排好干部职工休假。  “江苏环保”公号所发文章称,2018年,全省环保人压力叠加、负重前行。随着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又逢高温酷暑,厅党组带来了人文关怀,“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去战斗”。  江苏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环保人这一两年来的确很辛苦,事情多,任务重。厅党组下发通知抓紧做好休假工作,还有人文关怀十项措施,就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关心大家,不能让兄弟们流汗流血又流泪,“也算是自己关心自己”。  红头文件都是对大事的规范,也可以管理像休假之类的琐事?据称,地方对干部职工的关心比较“零散”,可能会从多个部门、多个科室出具,导致公众较少看到类似“人文关怀十项措施”这样相对集中的关怀举措,也不乏有个别地方政府因怕担责、怕被问责,干脆“一刀切”,取消一些对干部职工的关怀事项,公众就更难看到这些“人情味满满”的红头文件。  事实上,用文件来规范“休息”,一点也不琐碎。而且,全民的休假权从来也不是什么小事情。  今年5月份,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旗帜鲜明地鼓励地方党委政府,要“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并明确强调,要“完善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落实休假制度”等举措,“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可见,江苏省环保厅的两份红头文件,实质上就是对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它似乎预示着政府机关对干部队伍的关怀机制即将从零散走向集中,从琵琶遮面走向公开透明,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激励体系或许已经在路上。”&  “休假文件”的尴尬  前文提到的“带头休假”,其实在很多地方是有点唱反调的,因为,这似乎不符合主流的“机关作风”。在一些地方清理的“奇葩文件”中,不乏“取消假期”的通知。  《都市晨报》报道,5月25日晚上,江西赣州章贡区法院院长曾祥全在当地电视台向社会作出承诺:全院干警取消周末、休假,加班加点、抓紧结案。该消息一出,在网上引起网友争议:“取消周末、假期”?“院长要以身作则”?5月26日,曾祥全回复称,表述有误,鼓励干警加班,但不强制执行。&&面对常态化的“加班文化”,一些职场人只剩下了无奈的自嘲(资料片)  该事件的热议点在于:法院院长本该最熟悉法律,为何知法犯法?谁给的“取消职员休假”的权力?随后,法院院长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了回应:是口误。不过,有人还是质疑:“取消休假”根本不是口误,而是现实生活中,领导一句话就可以取消所有人周末、休假等等基本权益,已经成为了常态。  何时能实现“不想加班就不加班”,哪怕是领导安排的?这是很多人内心待解的问题。据人社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大约只有50%。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对落实较好,而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劳动者,不但带薪休假成了“镜花水月”,就连法定节假日甚至双休日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除了正常假期和休息日,“独生子女护理假”也成为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之一。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家庭赡养和照护老年人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每当家中有老人生病,是该请假回家孝敬父母还是坚守岗位完成工作,子女往往两难。  8月3日的《天津日报》 报道,四川、河南两省分别出台或修订了“独生子女护理假”,这项涉及独生子女及其家庭的政策目前已在全国9个省份推行。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项假期的实施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劳动报》记者曾对1157位网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网友“没有休过探亲假”。特别是《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劳动者每年享受5天至15天的休假权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依据,可现实是,“不敢休”“不准休”“休不起”仍然唱主角,劳动者的“探亲假”和“带薪休假”仍然“写在纸上”。在此背景下,子女请“护理假”,自然难以别具一格,至少也面临“不敢请”“请不了”“请不起”等困局。因为“我们的档案工资只有几百元,其他的都是绩效工资。如果休护理假,几千块钱就没了。  “休假难”是一方面,而“休假难管”是另一方面。日,江西省曾给育龄妇女发了一个大红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生育子女的夫妻,产假至少可休158天。然而,媒体随后的调查结果是:近半年过去了,并不是所有用工单位都执行了新的产假制度。“听说产假至少可以休到158天这个消息,一开始的时候真的很激动。但是后面的情况让我真的很无奈。”一位市民向记者反映,她所在的单位表示,由于没有收到政府的红头文件,所以还是按照老的产假天数实行,让她少休了产假。  对于单位未收到红头文件执行不了新的产假制度的问题,江西省人大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对外发布的渠道一个是江西日报,一个是人大的专门刊物,而不会通过红头文件来发布。因为地方性法规效力大于红头文件,所以没有执行依据的说法并不成立。  正当休假怎么成了“霸王假”?  上个月,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火了。报告中有这样的建议: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报告中还给出了实施时间的建议。报告一出,引起各层面热烈讨论。  事实上,延长和增加法定节假日的声音一直就没断过。有人提出“恢复五一黄金周”,有人提议“七夕放假一天”,有人要求春节长假延至10天。相比而言,中国社科院“4天工作制”的提法更为大胆了。然而,这些建议是不是只是听起来“很美好”呢?  对于这条建议,更多人的反映是:与其实行“4天工作制”,不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充分保障公民的休假自主权。  不得不说,这样的声音是有现实支撑的。有媒体调查发现,加班正日益成为职场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状态,“感觉身体被掏空”这样的流行语,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面对加班烦恼时的自嘲和无奈。“互联网+”时代,一些单位没有工作时间限制,从(指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上班,一周工作6天)到(即一周每天24个小时要随时随地待命)。加班文化的横空出世,在一定程度上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  有媒体采访了一个有关“不定时工作制”的新闻——张国富是辽宁大连某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员,劳动合同内约定岗位为“不定时工作制”。  “为啥我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企业还不发放加班费?”拿到劳动人事仲裁院的败诉裁决书时,张国富仍表示不能接受。为跑业务,张国富经常加班,最多一天工作过16个小时,但从未拿过加班费。去年2月离职时,他找公司讨要加班费遭拒,遂申请仲裁。仲裁庭的裁决依据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实行不定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不定时工作制”是个什么鬼?有定义是这么规定的:相对标准工时工作制而言的一种特殊的工时制度,它是指因工作性质、特点或工作职责的限制,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劳动者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不难发现,不定时工作制是顺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而生,其立法设计本意是通过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以优化工作效能和效率,但它很容易沦为用工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利益的“挡箭牌”。  最近,有一则“女子请霸王假致同事加班,休完假后遭冷处理想辞职”的新闻引起了网络热议。年假什么时候休,用人单位是不是一定要批准年假,成了讨论焦点。实际上,这样的职场危机,正是很多职场中人正在面临的现实,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当初强行休假、休“霸王假”。  既然是自己应该休的假期,因为单位“特殊时期”就要被默认为“休假不合理”,这样的正当休假就成了“霸王假”?  脱离这一具体事件来考虑整个休假的权利现状,可能会发现不同的答案。  休假权利的“执法”配套  休假落实得不好,可能要面临执法人员的介入。近日,《劳动报》报道了“申城劳动监察部门试点夜间执法”的情况。  报道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时钟指向18时,不少上海上班族已经陆续走上了回家的归途。可在位于仙霞路上的长宁区劳动监察大队办公楼里,却是灯火通明。“任务都清楚了吗?”副大队长曹新再次叮嘱队员们。看到大伙儿没有异议,他一挥手,“出发!”于是,20多位劳动监察队员全体出动,分为8个专项小组,分别扑向辖区内的商圈。  据了解,这是一次特殊的“夜间执法”。在沪上劳动监察部门的专项检查中,可谓首次。之所以选择在夜间出行,就是为了适应餐饮企业的特性——晚上人员最为集中。而检查的重点,则是规范劳动用工、落实高温津贴。记者跟随发现,这种检查方式突击性极强,让企业“措手不及”,从而基本很难事先有所准备和应对,也更容易暴露出相关不足。  据了解,“夜间执法”将成为上海长宁区劳动监察大队的执法常态。主要目的就是规范“挑灯夜战”,规范“加班加点”。他们检查的重点有三个:其一,有没有强制“挑灯夜战”的行为,征求员工的意见,看看他们的加班加点是否遭遇了强制;其二,看看有没有“不适合夜间加班”的群体参加了“挑灯夜战”,比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要合理休息;其三,是否存在“超过加班时间”的情况,每周加班的时长不能影响职工的健康。  长宁区的“夜间执法”制度,从维护劳动者休息权的高度出发,对辖区内的企业、商圈进行无缝隙监督,确保所有用工单位,维护劳动者基本休息权益。不管是强制加班还是主动加班,只要是不合理的都决不允许,严格控制劳动者“挑灯夜战”的时间,不允许突破“最高加班时长”。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有益的管理路径探讨。毕竟,休假权利的落实,需要政府管理的介入和相关的执法配套。  当然,影响的执法管理是一方面,而真正的休假权利的落实,更需要一个整体的、合理的国民休息全盘规划。  近年来,我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约60天增长到115天,假日天数逐渐增多,休假制度日趋完善,休假质量不断提升。但是,有专家指出,“共时化”休假现象比较突出。例如“黄金周”,会导致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时间内迎接大量客流,导致人们体验下降。在人民日报的调查中,所谓“共时化”休假,就是人们扎堆在同一时间休假、旅行。由此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动辄造成道路交通拥堵,各个景区人满为患,人挤人、人看人,不仅旅游体验大打折扣,相关景区也不堪重负。要想破解这一难题,“错峰”旅游是首选;而要实现“错峰”旅游,自然就绕不开“带薪休假”。  而据人社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大约只有50%。或许有人就要问了,不是有相关劳动法规吗?既然有法可依,为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  对此,有评论称,当前最需要做的仍然是如何破解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落实职工带薪休假权益上“选择性忽视”或者“根本不予考虑”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休息时意外受伤死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