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论文网 /1/view-5293260.htm  1. “[tanα=34]”是“[sinα=-35]”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已知[cos(π2+α)=35],且[α∈(π2,3π2)],则[tanα=]( )   A. [43] B. [34]   C. [-34] D. [±34]   3. 已知[tanθ=2],则[sin2θ+sinθcosθ-2cos2θ][=]( )   A. [-43] B. [54]   C. [-34] D. [45]   4. 已知[sin(π+θ)=45],则[θ]角的终边在(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二、三象限   C. 第一、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5. 已知[α∈(0,2π)],且[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sinπ6,cos5π6)],则[α]等于( )   A. [2π3] B. [5π3]   C. [5π6] D. [7π6]   6. 若[0<x<π2],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sinx3xπ]   C. [sinx4x2π2]   7. [sin256π+cos253π-tan(-254)π=]( )   A. 0 B. 1   C. 2 D. -2   8. 若[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512],则[sinα=]( )   A. [15] B. [-15]   C. [513] D. [-513]   9. 已知sin[(76π+α)=13],则sin[(2α-76π)=]( )   A. [79] B. [-79]   C. [19] D. [-19]   10. 已知点[P(sinα-cosα,tan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A. ([π4],[π2]) B. (π,[54]π)   C. ([3π4],[54]π) D. ([π4],[π2])[?](π,[54]π)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 若角[β]的终边与[60°]角的终边相同,则在[[0°],[360°)]内,终边与角[β3]的终边相同的角为 .   12. 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y=-x]上,则[sinα1-sin2α+1-cos2αcosα]的值等于 .   13. 若[α]是第一象限角,则[sin2α],[cos2α],[sinα2],[cosα2],[tanα2]中一定为正值的有 个.   14. 若[α]是锐角,且[sin(α-π6)=13],则[cosα]的值是 .   三、解答题(共4小题,44分)   15. (10分)设[α]为第四象限角,其终边上的一个点是[P(x,-5)],且[cosα=24x],求[sinα]和[tanα].   16. (10分)已知扇形[OAB]的圆心角[α]为[120°],半径长为6,求:   (1)求[AB]的弧长;   (2)求弓形[OAB]的面积.   17. (12分)[A,B]是单位圆[O]上的动点,且[A,B]分别在第一、二象限. [C]是圆[O]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AOB]为正三角形. 记[∠AOC=α].   (1)若[A]点的坐标为([35],[45]). 求[sin2α+sin2αcos2α+cos2α]的值;   (2)求[|BC|2]的取值范围.   18. (12分)求值:   (1)已知[sin(3π+θ)=14],求[cos(π+θ)cosθcos(π+θ)-1+][cos(θ-2π)cos(θ+2π)cos(π+θ)+cos(-θ)]的值;   (2)已知[-π2<x<0,sinx+cosx=15],求[tanx]的值.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教学片段三种设计之比较--《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9年Z1期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教学片段三种设计之比较
【摘要】:正在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④(必修)A版》中,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依托单位圆给出了新的定义,较过去习惯的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来定义有较大的差别。在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教学片段中,我们曾先后采用了两种教学设计,后来又有幸聆听了一堂公开课,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三种教学设计片段的比较,加深我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芝平;连春兴;;[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年04期
王芝平;;[J];数学通报;2012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建跃;;[J];数学通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周火;;[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年03期
王芝平;连春兴;;[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年04期
张乃达;石志群;;[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年10期
张乃达;石志群;;[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年06期
王芝平;;[J];数学通报;2012年01期
董海涛;;[J];数学教学;2010年06期
徐章韬;梅全雄;;[J];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03期
李树海;;[J];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加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李丛;[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雷晓莉;[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王文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杜雨珊;[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胡慧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王冬岩;[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晓楠;[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刘丽花;[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周火;;[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年03期
朱成万;;[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9年Z1期
李柏青;;[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9年Z2期
王芝平;;[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年04期
章建跃;;[J];数学通报;2007年01期
齐民友;;[J];数学通报;2007年10期
孔祥武;;[J];数学通讯;2011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立宝;秦华;;[J];教学与管理;2013年04期
吴立宝;王富英;秦华;;[J];数学通报;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丽花;[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希;;[J];中学生百科;2010年14期
甘大旺;马敬松;;[J];高中数理化(高二版);2007年Z1期
王玉新;;[J];新高考(高一版);2007年03期
李立;[J];青海教育;1996年05期
周超;;[J];数学通讯;2010年Z1期
谢玉兰;;[J];中学教研(数学);1983年01期
杨群;;[J];高中生之友;2006年21期
刘勇;;[J];中学生百科;2009年11期
;[J];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24期
高启存;万玉岱;;[J];数学通讯;2007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锦美;沈俊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施锦美;沈俊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刘端海;;[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岳桦;;[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岳翠贞;;[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戴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邬建忠;;[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田晓燕;;[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王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解燕铃;[N];学知报;2010年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 曲慧;[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广东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小学 钱瑞扬;[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易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延安市北关小学
涂姣玉;[N];延安日报;2007年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季林波;[N];江苏教育报;2010年
山东省菏泽市教学研究室 吕富蕾 山东省菏泽一中分校 曲慧;[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孙英俊 杭州市闲林中心小学
胡少亭;[N];中国体育报;2007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陈凌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赵方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孟冬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朱德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王兴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彭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钟志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陈亮;[D];西南大学;2008年
谢幼如;[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杰;[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李爱华;[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王春波;[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秦玥;[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李莉;[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朱敏南;[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王敬;[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石中军;[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优选整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ID:7401715
资源大小:380KB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并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认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2.通过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3.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回顾及任意角的引入,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让学生感受数学概念不断发展的过程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与自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难点: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刻画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符号.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它是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来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引入与“解三角形”有直接关系.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刻画周 [来自e网通客户端]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