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四在一次考试中,全班同学的平均分排名分别为50 20 80 40四次考试权重比为1:2:3:4,他的总排名是多少

ACE.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小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2.4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A.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3)如图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则: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1m/s.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0.7m.若最后得到的图象如图c所示,则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个即可)释放位置变高(或释放时有初速度)..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1)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B.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2.40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2)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a.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O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P、Q两球相碰.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则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0.71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1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本实验中,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当做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用DIS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在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中,不需要&(选填“需要”“不需要”)同时在小车上加减砝码.(2)根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选填A、B、C、D其中一项)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3)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研究的方法,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B.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2.40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鲁迅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序号抛出点的高度(m)水平初速度(m/s)水平射程(m)10.202.00.4020.203.00.6030.452.00.6040.454.01.2050.802.00.8060.806.02.40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2)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a.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b.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O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P、Q两球相碰.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c.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则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四年级下册(春季)奥数讲义1-15讲.doc 5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四年级下册(春季)奥数讲义1-15讲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知识要点:
1、定义新运算:是在题目里特意规定一种有别与我们常用的新的运算规则,要求按照新定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推理或证明。
2、解题关键:要抓住定义的本质,根据规定的新运算与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的关系式,将新运算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四则运算,再进行四则运算就能得出运算的结果.
例1、 规定a*b=2a+3b,计算
(1)、2*3
(2)、3*2
例2 、规定X△Y=X-Y÷2,计算
(1)、7△(10△4)
(2)、(7△10)△4的值
例3 、规定X⊙Y=3X+Y÷2,如果已知7⊙Y=25,求Y的值?
例4、 规定A▽B=A÷5+B÷2,求(5▽8)×3-(15▽6)÷2的值。
例5、已知1*5=1×2×3×4×5,6*4=6×7×8×9,按此运算规则计算(4*6)÷(3*5)
例6、XY是任意自然数,K是固定不变的数,规定X*Y=X×Y+(X+Y) ×K,并且1*1=5,求的值是多少?
如果规定A△B=A+B+2,计算
(1)、9△20 =(
(2)、20△9=(
2、若规定X*Y=(X+Y)÷5,那么8*(3*7)的结果等于(
3、X△Y=(X+Y)÷2,如果X△6=10,那么X=(
4、规定X△Y=X×5-Y×2,那么(1△2)×(2△1)等于多少?
5、规定A⊙B表示求从A开始的B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例如3⊙4=3×4×5×6,求4⊙5的值
6、如果定义:A◇B=A×B-2,A○B=A÷B,那么(4◇3)○5等于多少?
7、规定A△B=A×B×2-(A-B),计算(3△2)+(4△3)等于多少?
8、如果4*2=4+44=48,2*3=2+22+222=246,1*4=1+11+111+,那么3*4等于多少?
9、“⊙”表示一种新的运算符号,已知
2⊙3=2+3+4
3⊙5=3+4+5+6+7
7⊙2=7+8 ……
按比规则,如果N⊙8=68,则N的值是多少?
a○b=1×2×3×……×(b-a-1),那么2○5等于多少?
11、小明做了一些口算题,他2分钟做30道,照这样计算,小明5分钟做多少道口算题?老师布置60道口算题,他几分钟可以完成?
12、某工厂6个工人5天可做3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10个工人8天可做多少个零件?6天要做1200个零件需要多少个工人?
1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土135立方米,20天挖完,实际上每天多挖了45立方米,这样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14 、一段地下管道预计15个工人每天工作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要求加快速度,每天增加3人,并且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那么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这项工作?
15、原来3台车床7天可生产420个零件,现因工期紧又增加了两台同样型号的车床,21天可以比原来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16、某厂计划40天生产240台机床,开工20天后由于改进了技术,每天多生产2台,这样就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第二讲、智力趣题
知识要点:数学中有一些妙趣横生的问题或者无法归入哪一类或者解法异于常规,这类题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也就统称为智力趣题。解这类“怪怪”的题目就要我们“怪怪”的想,更需要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思路来一个“脑筋急转弯”,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精析:
例1、一城镇共有5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子女都不超过2个,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的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余下的家庭的另一半没有孩子,则这个城镇共有多少个孩子?
例2 、小刚和哥哥同时出发到离家5KM的少年宫,去参观科技展览会。如果两人一同步行,1小时便可同时到达,小刚想了一个省力气的方法,他骑上一条黄牛赶路,可黄牛走得慢,每小时只能走2.5KM,这样小刚便落在哥哥后面了,小刚走到一半路时,叔叔驾驶汽车经过,小刚便搭乘汽车,汽车以每小时50KM的速度前进,小刚心想,汽车开得这么快,这下肯定赶在哥哥前面了。请你想一想,小刚比哥哥早到还是迟到?早到或迟到多少时间?
例3、有九颗珍珠,其中有一颗假的,外观和真的一样,只是假珍珠比真珍珠轻一点,你能利用天平(不用砝码),只称2次,就能把假珍珠找出来吗?(2001年福建市数学竞赛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据说中考考得很惨的同学都有这10个特征(图)|中考|特征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据说中考考得很惨的同学都有这10个特征(图)
据说中考考得很惨的同学都有这10个特征(图)
  2018北京中考结束,发挥不错、能考进好高中的自然是全家皆大欢喜,考得不好得却是愁云惨雾。有家长这样说:我用了九年的时间,才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凡。
  可是,再平凡的孩子也有闪光之处,只是没有被挖掘出来罢了。这里不说其他,单说成绩一项,中考考的不好的孩子,往往学习方法就是错的,他们的失败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位重点中学的班主任总结了一下,请同学们自己对照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埋头题海战术,忽略思考总结
  题海战术是大家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很多同学认为成绩提高不了,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多!
  尤其在初三后半段冲刺期间,考试一场接一场,时时都会有练习,课上的时间不是做题就是讲卷子,每天的学习几乎是周而复始,同学们的心态也逐渐从开始的兴奋,转变成疲惫,并最终走向麻木。所以刷题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题海战术的!
  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更不会有全面性。一定数量的题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出题者的意图,通过其他方式如何考到同一知识点等等。
  拯救秘籍
  在有了一定的题量的基础上,你已经通过做题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此时就可以通过刷错题针对原来的薄弱环节不断强化。如果去做新题,可能要做数倍的题量才能找到相应的薄弱点,因此,从弥补知识点漏洞的效率而言,刷旧题远胜刷新题!
  当然,刷错题也不能一点新题都不做,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新题来保持做题的“手感”(速度、准确度),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刷旧题与做新题的比例,在复习阶段,可以旧:新在1:1左右,而在最后冲刺阶段(如考试前两周),旧:新安排在2:1或3:1左右。
  刷错题比题海战术更高效。
  首先,我觉得单独“抄题”到一本本子上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为抄题(特别是选择题的题干)本身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利用原来的习题册做记号的方式最为高效合理。
  具体操作如下:
  (1)第一次答题,用铅笔。以方便擦去答案,以后重复做。
  (2)对答案;
  (3)错题或蒙对的题需要做三件事:(注意:不仅仅是答案错的题,还包括自己做题时吃不准的或蒙对的)a。做好记号;b。写下心得(为什么错?漏看了什么条件?中了什么陷阱?计算失误?如网上题库可记下题号,另作笔记记下心得);c。擦去答案(为下次做题做准备);
  (4)下次复习的时候,先不看上次的心得直接重新做题;
  (5)如果第二次再错,做一个新的记号(表示错了2次,需要重点关注),并再次书写心得,并再次擦去答案;
  (6)在下次刷旧题,先做错了两次的,再刷错了一次的;
  (7)如果一道题重复做了2到3次后,可能已经对这道题很熟悉了,(甚至一看到题目的前三个字你就知道答案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完全重新做一遍,而是改成更节省时间的“看”,看什么?一看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二看你当时的错题心得,回忆下当时为什么错。
  否认老师,忽视课堂
  尖子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尖子生已经领先于很多人,而老师的课堂讲解多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尖子生理所应当地认为老师的讲解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其实不然!
  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分学霸最注重的都是课堂的听讲,而不是为赶进程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习题。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在引导你联系不同的知识,也有可能在反复强调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拯救秘籍
  在课堂45分钟内要时刻保持着跟老师的思想交流,同时听课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于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应该仔细地听老师讲一遍,也许老师的理解更到位,或者你自己的理解有出入。
  高效率的复习方法是紧紧抓住课堂,积极开动大脑主动思维,带着质疑听老师的讲解:老师推理严密吗?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老师是怎么想到的?要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经历了自己的深度思维,才能对一道题目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出什么题都会做。
  熬夜补时间,忽视零碎时间
  熬夜是每个学生生都不可避免的,白天要上课,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还要自学到很晚。有些同学高效率地完成了作业、预习,然后及时睡下了;但有的同学学习熬夜到很晚甚至凌晨。
  可是你知道吗?熬夜并不可取,不仅影响睡眠,容易疲劳,也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成绩也可能会下降(点点曾亲眼见过一位很努力的同学越熬成绩越低)。
  拯救秘籍
  既然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能变成25小时,那么就只能把琐碎时间善加利用,比如乘坐地铁、公交车时,无法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时可以借助MP3、手机等工具听些英语听力或其他音频资料。
  往往那些成功的学霸,或者是逆袭的学渣都是抓住了那零零碎碎的“1分钟”。但是1分钟能从哪里来呢?1分钟能做什么?如何利用好你发现的这1分钟?
  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吃饭、睡觉、学习、娱乐等等,而其实这些我们看似饱和的状态下,其实还有隐藏的及其有用的零碎时间,比如睡前、洗漱、走路、等车、坐车、课间……等等这些时间都是零碎的几分钟,都是无数个一分钟加起来的。
  再比如,吃饭前后,闭目养神小憩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利用这些零碎时间,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
  闭门造车,忽视同学合作
  有些同学在学习时习惯单打独斗,忙于自己闷头复习。作为社会团体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从整体中摘除,如果因为初三时间紧张、任务繁重而把自己圈在厚厚的围栏中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势必会为自己增加压力,无处排解!
  拯救秘籍
  其实交流在学习中十分重要。不要漫无目的地单打独斗,这是复习大忌。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解题思路的梳理,独立用功、深入思考固然重要,但借鉴同学的经验和获得老师的指点同样重要。例如,在复述基础知识时,如果两个人一起复习,相互提醒,相互补充,比一个人单独复习会更加有趣,也更加有效;在梳理解题思路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会使自己豁然开朗。因此,考生复习时不能固步自封,要寻求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可以有效利用在校时间找老师指点,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在学习的间隙,跟同学针对某一知识点或热门话题,互相提问和探讨,这样不但能碰撞出不同的观点还能帮助加深记忆,更有助于压力的排解。
  拼命三郎,忽视劳逸结合
  很多同学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多,甚至牺牲了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的方法,收效甚微。
  学习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学习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味紧绷着学习这根弦,势必会为心理和生理增加重负。
  拯救秘籍
  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上轻松、愉悦的感觉,只有为自己不断加油,才可以充满信心地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
  认真专注地学习固然重要,我们也不应因此而放弃生活中学习以外的事情,在初三最紧张阶段,也建议同学们利用零碎时间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每天晚上去跑跑步,让自己放松一下,劳逸结合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患得患失,忽视测试本身的意义
  中考之前的所有测试,不论月考、期中考、模拟考,都是为中考做准备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考减少问题。
  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甚至觉得痛苦,对写作业、考试都是想尽办法逃避,但是越逃避、越不愿面对就越难学好。还有同学因为成绩差、很多题不会做、担心考不好等种种原因害怕考试,也因此无法专注、认真地考试,成绩自然不会理想,考完后抱怨题太难,分数低,却不努力纠正错误,这样对他们来说考试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用心认真听完老师的课,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走,就会发现学习也并非多大的难事儿。即使遇到难题、犯错误,也能坦然面对。
  拯救秘籍
  通过阶段性测试,你可以发现现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问题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或者应试心理方面的。如果一味地沉迷于分数的多少,势必分散精力,浪费时间,会让题目与知识点本身被忽视。
  所以,要明确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所在。在之后的复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
  爱钻疑难怪题,忽视基础题
  有的同学喜欢钻研疑难怪题,要么对基础题不屑一顾,要么一看自己大概会做就一眼而过,丝毫不注意自己可能会在书写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就中考试卷中,70%是基础题,20%是中档难度题,只有10%是基础题衍生的难题,如果把绝大多数精力投于疑难怪题,就会因小失大了!
  尤其注意的是在复习阶段,一轮复习时,注重的是基础,重点知识点要无一遗漏,而到了第二三轮复习时,那也已经是最后的时间了,该做的题都已经做过了,就不要做太多的题,尤其是难题刁题,不要去做,要不然会打击信心,反而更加容易紧张。
  拯救秘籍
  掌握了基本考点和基本技能就等于拿到了基本分。基本分是命题老师唯一可以“送给”考生的基本分,所以是每一位考生都应该争取拿到的分数。如果基本分都拿不到,期望在难题上拿分是不现实的。因此,无论哪一个层次的考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尽可能在基础题中多拿分,甚至拿满分。
  只抓个别知识点,忽视全局
  所有中考的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构成的知识网,特别是语文、思品和历史知识。有一些主观题,万一知识点没背熟可以通过知识体系来引出,这样还是有可能得分的。
  而数理化是纯客观的,所有的知识点是由不得任何主观发挥的,整体的关键词把握了,还有可能根据公式导出。
  拯救秘籍
  把握宏观知识体系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基本规律和公式;
  2。容易忘记的内容;
  3。解题方法与技巧;
  4。经常出错的问题。
  照搬参考书,忽视课本
  参考书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加深,而有些同学把参考书当成圣经,大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参考书上,而用在课本上的时间却很少,本末倒置。
  大家要记得:参考书是用来参考的!虽然有些质量高的参考书归纳总结得不错,但同学们只能用它来进行查漏补缺、启迪思路,最终自己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才能考出好成绩。
  拯救秘籍
  基础知识在哪里?基础知识就在课本,课本的主干知识就是中考题中的基本考点,所以掌握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
  当然,并非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同等重要,后期复习基础知识一定要学会有所取舍,不能把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回看一遍。通常来说,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就是中考基础考查的考点和重要考点,其依据可在近三年的中考题或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基本考点中找到。只要把精力都集中在这些重要考点上就可以了。
  急于求成,学习无规划
  在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同学会遇到这种情况: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发现考试就是拿不了高分,甚至考试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还要简单。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因为你太心浮气躁了,没有踏踏实实地思考问题。
  拯救秘籍
  所以,复习一定是有计划,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要学会反思和回头看,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堂上讲过的习题,重复老师的思路,自己再把老师讲的题“悟”一遍,穷尽一道题的来龙去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这叫“天天清”;每周六都对这一周的内容回头看,做到没有疑问点,这叫“周周清”;每月再巩固一次,这叫“月月清”。
  相信哪怕做不完以上10点,只要你意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进步的第一步。而最后好成绩的确定,就是由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实现的。加油吧,同学们~~
  来源:北京中考在线
  责任编辑:陈熙& “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然后根据公式P=等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l.23 V。该同学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他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l k)B.电流表A(量程500 mA,内阻约0.6)C.滑动变阻器R1(0—5)&& D.滑动变阻器R2(0—100)E.电源E(电动势4.0 V,内阻不计)F.开关S和导线若干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当电压达到1.23 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 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①请根据实验要求,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选滑动变阻器的字母代号。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V;这一结果大于l.23 V,其原因是 &。&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度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然后根据公式P=等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l.23 V。该同学...”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然后根据公式P=等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l.23 ...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然后根据公式P=等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l.23 V。该同学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他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l k)B.电流表A(量程500 mA,内阻约0.6)C.滑动变阻器R1(0—5) D.滑动变阻器R2(0—100)E.电源E(电动势4.0 V,内阻不计)F.开关S和导线若干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当电压达到1.23 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 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①请根据实验要求,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选滑动变阻器的字母代号。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____V;这一结果大于l.23 V,其原因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然后根据公式P=等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l.23 V。该同学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他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l k)B.电流表A(量程500 mA,内阻约0.6)C.滑动变阻器R1(0—5) D.滑动变阻器R2(0—100)E.电源E(电动势4.0 V,内阻不计)F.开关S和导线若干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当电压达到1.23 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 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①请根据实验要求,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选滑动变阻器的字母代号。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____V;这一结果大于l.23 V,其原因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同学在一次考试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