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到的“以太”是什么?是暗能量和暗物质、暗物质或其作用么?

548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0010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进展
  【摘 要】21世纪来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文章首先就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和发现历史进行了简述,接着较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及国内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动态,最后展望了我国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前景。 中国论文网 /8/view-7689359.htm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研究进展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from the physics and astronomy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This thesis tells the concept and discovery history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briefly.Then it introduct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trends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detailly.At last,it outlooks our country’s research prospect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Key words】Dark matter;Dark energy;Research progress   我们知道原子组成物质,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组成原子。但是,20世纪末的天文观测发现普通物质只占宇宙的4%,而暗物质占23%,暗能量占73%。李政道教授指出:“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研究它们将会在物理学和天文学史上诞生出新的重大发现,并对未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不可预估的重要作用。   1 什么是暗物质、暗能量   1.1 什么是暗物质   暗物质(Dark Matter)是一种因存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而假想出的物质,它小于电子和光子,不带电荷,与电子不发生干扰,对电磁波和引力场均能穿越,是组成宇宙的重要部分。   1.2 什么是暗能量   暗能量(Dark Energy)是假想的一种能量形式,它充溢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以一种负压力为表现,在推动宇宙运动中起巨大作用。   2 暗物质、暗能量的发现历史   2.1 暗物质的发现历史   1933年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发现按照星系的径向运动速度推断出的星系团质量和按照星系团中发光星体推断出的质量相差了近400倍。因此,他推测星系团可能主要由不发光的物质构成,并首次提出暗物质的概念[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薇拉.鲁宾(Vera Rubin)通过对大量星系旋转曲线的研究证实宇宙中确实存在大量暗物质。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正式提出了“暗物质”这个名称并被广为接受。   2.2 暗能量的发现历史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发生大爆炸后,宇宙的膨胀速度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逐渐减慢。但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并不是以前科学家预测的减速膨胀。   Ia型超新星观测是宇宙中存在暗能量的最直接观测证据。1998 年两个Ia 型超新星(SN)小组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由此揭示了暗能量的存在,这一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选为当年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之后暗能量一直为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关注的焦点。暗能量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负压,在宇宙空间中(几乎)均匀分布且不结团[2]。   3 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动态   3.1 国际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动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大型天体间尤其是星系间的引力观测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普通物质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引力,因此宇宙存在暗物质的理论被广泛认同。   发现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是在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在对星系团1E 0657-56进行观测时意外观测到在星系团猛烈碰撞的过程中,黑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由此获得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2007年1月,暗物质分布图诞生。   2007年,美国暗物质研究评估小组成立,该小组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能源部(DOE)联合组成,在其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破解宇宙暗物质谜团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并希望美国加大在暗物质研究方面的投入,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探测到了位于遥远星系团中呈环状分布的暗物质[3],成为最强有力的能证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2007年,日本成立了科维理宇宙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简称“Kavli IPMU”),暗物质与暗能量是其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为其昴星团望远镜(Subaru)升级HSC数字照相机,成立了PFS合作组,以进行高精度的深空观测,从而探索暗能量更多的细节。   2008年9月,吨量级的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被列为欧洲天体粒子物理联盟(APPEC)规划的7个天体粒子物理项目规划之首。   2009年12月,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发现暗物质的证据在Souden煤矿中被科学家发现。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天文及天体物理十年规划中,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测列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宇宙背景探测者卫星(COBE卫星),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卫星)先后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观测,从而发现了暗能量的存在。斯隆数字巡天(SDSS),暗能量巡天(DES)自21世纪开始通过对超新星和弱引力透镜的观测,尝试获得更多关于暗能量的信息。暗能量谱仪装置(DESI)、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WFIRST)、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等期望在建成后能对暗能量进行精密的测量。
  日,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程林教授团队与丁肇中合作的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上,最新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得以公布,并在6个能证明暗物质存在的有关特征中确认了5个。   国外诸多探测暗物质、暗能量的实验(包括地面和空间)正在筹建或已投入运行,其中暗物质地下探测实验室多达20个;空间实验包括高能γ射线实验望远镜(EGRET)、意大利负载反物质探索和光核天体物理学卫星(PAMELA)、费米卫星和普朗克巡天者(Planck卫星)及卫星导航警戒卫星(SNAP卫星)、观测带电粒子的哈勃望远镜(AMS02)、大口径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等;正在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也将有力地推动暗物质的探测[4]。   3.2 国内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动态   我国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非常重视。国务院在2006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里面定义了8个基础研究前沿领域,“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008年,由中科院牵头,中国科学家团队制订了一个“上天入地到南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探测的发展路线图,其中“上天”指暗物质探测卫星,“入地”指四川锦屏地下暗物质探测,“到南极”指在南极昆仑站建设大型天文望远镜来探测。这些项目得到了积极的推进,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国家“973计划”项目之“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预研”于2010年正式启动。项目首席科学家吴岳良院士将研究目标进一步凝练为“两暗一新”,即通过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深入研究,探索微观和宇观世界的新现象、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论[5]。   最引人注目的实验进展来自于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暗物质直接探测项目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和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器(PandaX)。2013年,CDEX发表了首批低质量区域暗物质直接探测结果,这也是中国在暗物质直接探测方面从无到有的一个突破进展[6]。   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大合作研发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DAMPE)于2015年年底发射,通过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伽马光子、电子以及质子,间接观测宇宙空间中的暗物质。基于未来的中国空间站的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装置(HERD)也处于积极的研发中,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7]。   在暗能量研究方面,中国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LAMOST(又称郭守敬望远镜)开始了银河系内观测,但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实现大范围巡天还有困难。观测中性氢产生的21厘米辐射的“宇宙第一缕曙光”项目(21CMA)在进行中。在新疆红柳峡地区开展21厘米天文学(天籁计划)还在进行原理验证。空间站大规模光学巡天项目完成了前期的论证工作,目前正在解决巡天相机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此外,国内的研究单位在暗能量研究方向参与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参与了SDSS四期、重子振荡光谱巡天(BOSS)、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CFHTLenS弱引力透镜巡天实验等国际合作项目,力图通过天文观测手段对暗能量的物理性质进行限制[8]。   4 我国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展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在暗物质的直接和间接探测研究方面已经赶上世界的步伐,暗能量的追赶却才刚刚开始。   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方面要利用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将相应的研究深入推进。暗物质间接探测实验方面要利用发射暗物质探测卫星DAMPE、AMS项目、紫金山天文台、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地面观测站等研究,预期会对暗物质的研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暗能量研究方面有望利用空间站、观测站实施巡天项目以取得暗能量的突破性研究。   总之,今后的10-20年将是暗物质与暗能量探测研究的关键时期,我国科学家应该有所作为,积极开展先进探测技术的研发,在暗物质、暗能量探测技术水平方面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做出引领世界的贡献。   【参考文献】   [1]ZwickyF.Spectraldisplacementofextragalacticnebulae.Helv. Phys.Acta,0.   [2]张新民,陈学雷.暗物质、暗能量研究进展及中国的机遇[J].中国科学院院刊,):500.   [3]科学家首次发现有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腾讯网.[引用日期].   [4]蔡荣根,周宇峰.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新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3-9.   [5]蔡荣根,周宇峰.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新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3-9.   [6]季向东,张新民,谌勋.中国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展望[J].科学通报,):.   [7]季向东,张新民,谌勋.中国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展望[J].科学通报,):.   [8]季向东,张新民,谌勋.中国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展望[J].科学通报,):.   [责任编辑:朱丽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以太和暗物质&(一)
&&以太和暗物质
(一)&&&&&&&&&
认为: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某种中介物质来传递,不存在超距作用。因此,空间不可能是空无一物的,它被以太(Ether)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以太虽然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觉,但却能传递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
后来,以太又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光波的荷载物同光的波动学说相联系。光的波动说是由胡克首先提出的,并为惠更斯所进一步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波的理解只局限于某种媒介物质的力学振动。惠更斯提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质(以太)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之中。除了作为光波的荷载物以外,惠更斯也用以太来说明引力的现象。牛顿虽然不同意胡克的光波动学说,但他也像笛卡儿一样反对超距作用,并承认以太的存在。在他看来,以太不一定是单一的物质,因而能传递各种作用,如产生电、磁和引力等不同的现象。随着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天体力学方面的成功,以及探寻以太得试验并未获得实际结果,使得超距作用观点得以流行。光的波动说也被放弃了,微粒说得到广泛的承认。到18世纪后期,证实了电荷之间(以及磁极之间)的作用力同样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于是电磁以太的概念亦被抛弃,超距作用的观点在电学中也占了主导地位。以太的假设事实上代表了传统的观点: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当参照系改变,光速也改变。麦克斯韦在指出电磁扰动的传播与光传播的相似之后写道:“光就是产生电磁现象的媒质(指以太)的横振动”。后来,赫兹用实验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的电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波的性质,这样以太不仅在电磁学中取得了地位,而且电磁以太同光以太也统一了起来。为了适应光学的需要,人们对以太假设一些非常的属性,如1839年麦克可拉模型和柯西模型。再有,由于对不同的光频率,折射率也不同,于是曳引系数对于不同频率亦将不同。这样,每种频率的光将不得不有自己的以太等等。以太的这些似乎相互矛盾性质实在是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能力。以太说曾经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深刻地左右着物理学家的思想。著名物理学家洛伦兹推导出了符合电磁学协变条件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但无法抛弃以太的观点。19世纪末可以说是以太论的极盛时期。但是,在洛伦兹理论中,以太除了作为电磁波的荷载物和绝对参照系,它已失去所有其他具体生动的物理性质,这就又为它的衰落创造了条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虽然还进行了一些努力来拯救以太,但在狭义相对论确立以后,它终于被物理学家们所抛弃。人们接受了电磁场本身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概念,而场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但就是爱因斯坦本人,对以太还是抱着矛盾的心态。
现在中国反相教中有一些人是以太论的热衷信仰和鼓吹者。我早说过,每个人有信仰的自由,但没有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人的权力!如果这些人在以太论的理论和实验实证上确有建树,那倒是应该称道和欢迎的。可是,几年来哪里能看到他们的理论和实验实证上的建树呢?!我们知道,声波是我们已知的物质的一种密度波。它的波速与物质的弹性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媒体物质的密度平方根成反比。声波的波速与声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只与媒质相关,但频率与声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相关。可是,中国反相教徒们虽总拿声波与光说事,那他们怎么就不认可“光的传播速度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只与媒质相关,但频率与光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相关”了呢?!声波也可以量子化为声子,它也有与光子那样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的关系。但声子并非是真实的物质粒子,而是声波波包的唯象描述。但光子(电磁波)却是一种已知的物质,它在相互作用中显示粒子性,在运动中显示波动性,它是无形的场物质。如果光和电磁波象声音作为物质波一样,是要靠以太这种物质传播的,那它是以太这种物质的密度波?!以太如果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那它应该有质量、能量和运动的问题,它们内部应有何种相互作用呢?它们与我们已知的物质之间有什么样的一些相互作用呢?它们在空间的分布究竟是绝对均匀地分布呢,还是像我们已知的物质那样既有高度的密集又有弥散的分布?不知那位了不起的qstt先生用他的非凡的肉眼看得怎样,能为我们描述些什么?!如果这些以太论的热衷信仰和鼓吹者在这些问题上无能为力,一无所知,一无所为,只是鼓噪一个世纪前那些西方以太论者的说事,那他们对中国科技发展和对牛顿物理以至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和贡献又在哪里呢?!他们说他们的工作和理论已经“推翻了相对论”,事实何在,根据何在呢?!我在一年前的文章《也谈挑战相对论》中写道:“一个橱师,对人说,他正在烙一块饼,你们吃了,就再也不想去吃其它美味了,而且包能健康益寿,不再生病。我们应该相信他吗?应该洗清肠子里的俗物,耐心地等他的烙饼吗?!”一年过去了,中国反相教徒们仍没将他们的“饼”烙出来,我也早判定他们烙不出来。所以,这种人无法称为厨师,只能称作“橱师”了!
1,如果以太是电磁波——光的传播媒质,那它必须充斥于每个原子的核与核外电子间的空域及空间天体之间的空域,也就是说“它是无处不在的”。那每个物体(包括人体)的质量是否包含了以太的质量或其质量的影响?那么,每个物体究竟多少质量是通常我们已知的物质的,以太又占了多少?如果以太无质量,那么物质可以无质量吗?!&
2,如果以太是绝对静止的,那它的确可以作为绝对静止坐标系的参照物,在那个坐标系内牛顿力学完全正确,完全够用。一切相对于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作惯性坐标系,其内牛顿力学完全正确,完全够用。至于相对于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仍然能在绝对静止坐标系内作正确的分析。从而,相对论就是多余之物了。那么以太能被天体拖动?它能随物体一起运动(它不是充斥于物体之内吗?)?如果它不被一切物体所动,那它以什么方式、什么机理来传输电磁波——光?!宇宙间存在绝对静止——不运动的物质吗?!它如能随物体一起运动,能被天体拖动,还能作绝对静止坐标系的参照物?!那以太又怎能作为牛顿力学完全适用的坐标系呢?!那以太物理有实际意义吗?!能搞得起来?!神吹以太物理,假话重复千遍难道就能让人信以为真?!自欺欺人能有效吗?!生活在这种幻想中有意义吗?!&
3,以太是均匀分布于宇宙的吗?!如它也有集中也有弥散,那它集中的机理是什么,弥散的机理又是什么?!我们已知的物质与以太之间有相互作用吗?!如无相互作用,那它怎么传输电磁波——光?!要知道电磁波——光可是我们已知的一种物质啊!除非以太论者否认电磁波——光是物质!!世界上存在只有单向的作用而无反作用吗,岂不违反牛顿第三定律?!不过,世上有神论者说:上帝(或天主)是无处不在的,他不为一切所动,但他主宰世间的一切!可见,以太不就成了上帝的影子!!我是不相信存在上帝的,当然,也不认为上帝的影子——以太的存在!
大约65年前,发现,大型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除非星系团的质量是根据其中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之后几十年的观测分析证实了这一点。引入宇宙膨胀理论之后,许多宇宙学家相信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而且宇宙总能量密度必定是等于临界值,其中能量密度都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包括4%的普通物质和96%的暗物质。但事实上,观测从来就没有与此相符合过,于是被提出了。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唯一共同点是它们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从微观上讲,它们的组成是完全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像普通的物质一样,暗物质是引力自吸引的,而且与普通物质成团并形成星系。而暗能量是引力自相斥的,并且在宇宙中几乎均匀的分布。所以,在统计星系的能量时会遗漏暗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说者说,由此可以解释观测到的物质密度和由暴涨理论预言的临界密度之间70-80%的差异。他们又说,“正是暗物质促成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如果没有暗物质就不会形成星系、恒星和,也就更谈不上今天的人类了。”又说:“根据超对称理论(它是超引力和超弦理论的基础),在大爆炸后,不与辐射的暗物质,是无热运动的非性粒子,它具有长、低、无碰撞的特殊特性,这些粒子是呈电中性且弱相互作用的。其微小的涨落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前就放大了许多倍。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后,已经成团的暗物质就开始吸引普通,进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观测到的结构。”20世纪30年代,学家奥尔特指出:为了说明恒星的运动,需要假定在附近存在着暗物质;同年代,茨维基从诸星系的运动的观测中,也认为在星系团中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美国天文学家巴柯的理论分析也表明,在太阳附近,存在着与发光物质几乎同等数量看不见的物质。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物理学家伊里斯认为,星系晕及星系团中最佳的暗物质候选者是超对称理论所要求的S粒子。伊里斯推荐四种最佳暗物质候选者:光微子、希格斯微子、中微子和引力子。科学家还认为,这些粒子也是星系团之间广大宇宙空间中的冷的暗物质候选者。2007年1月,暗物质分布图终于诞生了!经过4年的努力,70位研究人员利用引力透镜技术,绘制出这幅三维的“蓝图”,暗物质并不是无所不在,它们只在某些地方聚集成团状,而对另一些地方却不屑一顾。其次,将星系的图片与之重叠,我们看到星系与暗物质的位置基本吻合。有暗物质的地方,就有恒星和星系,没有暗物质的地方,就什么都没有。暗物质似乎相当于一个隐形的、但必不可少的背景,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其中移动。结果,宇宙中的某些地方没有任何暗物质和可见物质,而它们在另外一些地方却异常密集:暗物质聚集在一起,星系则挂靠在暗物质上,就像挂在钩子上的画。暗能量却可以使物质的质量全部消失,完全转化为能量。宇宙中的暗能量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以上。
暗物质晕的密度分布应该在星系核区出现陡增,也就是说随着到中心距离的减小,其密度应该急剧升高,但是这与我们观测到的许多自引力系统的中心区域明显不符。正如在引力透镜研究中观测到的,星系团的核心密度就要低于由大质量暗物质晕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普通旋涡星系其核心区域的暗物质比预期的就更少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低表面亮度星系如矮星系中。那么,太阳附近和银道面上的暗物质是些什么东西呢?天文学家认为,它们也许是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极暗弱的褐矮星或质量为木行星30~80倍的大行星。在大视场望远镜所拍摄的天空照片上已发现了暗于14星等,不到半个太阳质量的M型矮星。由于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平面的附近,从探测到的M型矮星的数目可推算出,它们大概能提供银河系应有失踪质量的另一半。且每一颗M型星发光,最多只能有几万年。所以人们认为银河系中一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这些小恒星“燃烧”后的“”,足以提供理论计算所需的全部暗物质。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外围存在着大质量的暗晕。那么,暗晕中含有哪些看不见的物质呢?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可能有三种候选者:第一种就是上面所述的小质量恒星或;第二种是很早以前由超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成的200万倍太阳质量左右的大质量黑洞;第三种是奇异粒子,如质量可能为20~49电子伏且与电子有联系的中微子,质量为105电子伏的轴子或目前科学家所赞成的各种大统一理论所允许和需求的粒子。科学家们借助强功率天文望远镜对距离银河系不远的矮星系进行了共达23夜的研究,此后科学家们还通过约7000余次的计算得出结论称:在他们所观测的这些矮星系中,暗物质的含量是其它普通物质的400多倍。此外,这些矮星系中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可达每秒9公里,其温度可达10000摄氏度,但是这样的高温却不会产生任何辐射。然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一贯认为,暗物质应该是由一些“冷”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也不会太高。
不知暗物质、暗能量是否是以太论者期望的以太,还没有看到他们的明确态度。
我是反对所谓的暗能量说的。绝无脱离物质的能量,能量是从属于物质的。说除了暗物质外还有暗能量,而且还有排斥作用的引力效应,这是符合物理科学思维的吗?!试问:哪种能量具有吸引作用,又有什么能量具有排斥作用?!只有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才谈得上吸引与排斥的问题!能量具有做功的能力,但不能说具有什么吸引与排斥的问题。能与力是不同量纲的物理量,暗能量说违反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任何一种正常物质,其相互作用都既有吸引又有排斥的,没见其只有吸引或只有排斥的。电荷或磁荷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万有引力是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与电磁作用相反但又相仿。即使正引力,它引起的引潮力就起斥力作用。费米子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玻色子可凝聚,但也有简併压力。光子就既有引力又有光压。
“他们将M&理论中的一个空间维数收缩成一条线段,得到两个用该线段联系起来的10&维时空。粒子和弦仅存在于线段两端的两个平行的时空中,它们通过引力彼此联系。物理学家猜测,宇宙中所有的可见物质位于其中的一个,而困扰着物理学家的暗物质则在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中,物质与暗物质之间仅通过引力相联系。这样,便可巧妙地解释宇宙中为什么存在看不到的质量。这一图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物理意义,可用来检验M&理论。”——既然正常物质与暗物质分别在两个平行的时空中,怎么又在同一个星系中?!既然我们人类是由正常物质构成的,那么,暗物质在与我们有别的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中,那又怎么可能去探测到它们呢?!难道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平行的时空中往来吗?!如果是这样,那“正常物质与暗物质分别在两个平行的时空中”不又成了悖论了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这里告诉你答案
在宇宙学中,暗物质(dark matter)又称为暗质,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人们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存在。从科学家可观测到的物体、可认知和分析的物质形态来看,宇宙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了解释现实宇宙与原理想模型的差别,科学家提出了暗物质的概
暗物质的存在有着很多证据,如星系自转曲线、星系与星系团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涨落等。1915 年,爱因斯坦依据他的绝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外形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在宇宙无限封锁的假定前提下,宇宙中物质的均匀密度必需到达5×10-30次方 克/ 立方厘米。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100 倍。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少数物质“失踪”了,迷信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暗能量是另一个解释宇宙运转理想状况与理想模型差异的猜测。1998 年,美国、澳大利亚的迷信家经过观测发现,宇宙是在减速收缩而不是像此前预测的那样处于加速收缩形态。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观测后果,从基本上坚定了人类对宇宙的传统了解。迷信家将这种与引力相反的斥力称爲暗能量。但暗能量的研讨仍处于初级阶段,迷信家依据模型剖析以为,我们所熟习的原子世界仅占整个宇宙的4%,另有22% 爲暗物质,这种物质虽不参与电磁作用,无法用肉眼看到,但仍参与引力作用,能够被探测到。而宇宙物质其他的74% 则是最爲奥秘的暗能量,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整个宇宙似乎是一锅又冷又重而且还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汤,暗物质和暗能量聚集的中央才会发生普通物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能量是什么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