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地干活用初学电焊视频入门视频时焊花掉下烧伤别人,应该谁负责赔偿

  近日,从南昌市传来喜讯,方大特钢甘荣刚电焊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派的涂伟、甘荣刚、罗宏伟三名电焊工,分别荣获江西省2014年“振兴杯”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第六名和第十名。这是该工作室自去年成立以来,荣获的又一项殊荣。  方大特钢属钢铁企业,其生产设施制作、维修、抢修及常年备件制作与安装等都与电焊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重要设备上的焊缝、特殊材质的焊接及耐热耐磨件堆焊以及临时电焊方面,的抢修等,都需要一批高技能员工去完成。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该公司于2013年成立了甘荣刚电焊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之初,工作室由电焊高级技师甘荣刚等8名青年电焊工组成,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4人、高级技工3人;平均年龄33岁;目前已增到11人。当年该工作室创效益163万余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公司培训电焊初、中、高级人员233人,在全公司进一步推广了氩弧焊和气保焊等先进电焊技术,让公司电焊工掌握了多种焊接方法,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进入2014年以来,该工作室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电焊技术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多次参加突击抢修工作,解决了许多生产设备难题。4月底,轧钢厂弹扁线加热炉内水管堵死,停产检修。为了按时完成检修任务,工作室全体电焊工齐上阵,两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对炉内水梁、立柱全部更换,共有180多个焊接口,焊接任务十分繁重,他们发扬敢打硬仗、苦仗的精神,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焊接任务。5月上旬的一天,深夜11时许,正在运行的动力厂3号汽轮机油管突然发生爆裂事故,泄漏的油喷了一地,急需抢修。该工作室接到紧急抢修任务后,立即派出两名技术骨干连夜赶赴现场抢修,经过3个小时苦战,成功地修补好了油管,为生产赢得了时间。6月中旬,炼钢厂水泵房生产用水水管由于腐蚀严重,难以承受压力发生爆裂,险情就是命令,工作室迅速派出3名技术一流的电焊工抢修,经过6个小时的拼搏,顺利修补好了水管。  攻克一项难关,干好一个项目,带出一批人才。工作室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工作解难题,致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坚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理论培训和现场技能培训,邀请技术骨干进行授课;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项活动,每次专项活动围绕一个中心课题展开讨论、研究;每项课题坚持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阶段小结、有结果分析、有实验报告和实验鉴定。结合技术改造、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工作室派专人深入现场拍摄设备及相关部件照片,为培训留下了大量可操作性强、易于理解的珍贵资料。2014年1月至9月中旬,工作室共举办了三期电焊工培训,12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小管子手工电弧焊》、《大管子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等。培训方式以实际操作为主,参加培训的人员全部下到车间,边做边学,并由师傅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再集中培训,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先讲理论再实际操作的培训模式,效果十分明显。  该工作室是方大特钢开展教学、小改小革、科技攻关为一体的实验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功解决了特殊材质的焊接、带压补焊、不开坡口直接焊透25mm厚钢板、改装车床与变位机配合堆焊拉矫辊及对焊接中心改造焊接铁水罐等生产技术难题,全年有一项小改小革被公司评为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鼓励奖,创造经济效益47万余元。QC成果《连铸辊、悬臂辊、导辊等耐热耐磨辊道面修复》为公司节约141.7万元;《用明弧焊工艺进行磨煤辊堆焊》节省费用116.9万元;《锅炉换热器管箱研制 》创造效益23万余元。  面对成绩和荣誉他们十分平静,纷纷表示要用自己娴熟的电焊技术为生产解决难题,为企业多作贡献,让青春年华在焊花中闪光。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出彩新时代 | 从大凉山走出的“焊武帝”:让中国焊花绽放世界之巅-焊花 电弧焊 保焊 大凉山 世界冠军-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出彩新时代 | 从大凉山走出的“焊武帝”:让中国焊花绽放世界之巅
原标题:出彩新时代| 从大凉山走出的“焊武帝”:让中国焊花绽放世界之巅  这个还不满23岁的中国十九冶集团公司南京分公司的小伙子,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焊武帝”。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四川省大凉山的青年宁显海凭借精湛的焊接技艺获得了焊接项目的冠军。  六年努力,四天绽放。从大山走向世界,团十八大代表宁显海用奋斗诠释最美青春。  以下是来自宁显海的自述。    团十八大代表宁显海为“奋斗新时代出彩新青年”点赞。  1  学一门手艺减轻家里负担  1995年9月,我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一个偏远小山村的普通家庭。因为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我没能升入高中。  那时我在家乡的一家餐馆打工,看着有腿伤的父亲艰难地用他绵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人,看着漂亮的妈妈为照料我和两个妹妹而过早地白了头发,作为家中长子,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去学一门技术,减轻家里的负担。  可是学什么好呢?  从没走出过大山的我,对于学习什么技术一点概念也没有。当时堂哥刚从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毕业,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有一种技术叫焊接。于是懵懵懂懂的我来到了他就读过的学校,也选择了焊接专业。  我暗自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坚持下去,不能浪费家里给我的学费、生活费,以后我要靠着这手艺挣钱养家。  我从小就话不多,但是我会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正是这份朴素的初心,成为了我踏上世界技能大赛之路的原动力,让我从大山深处走向了世界技能舞台之巅。    宁显海在车间进行焊接训练,这样的训练每天要持续13个小时以上。  2  四年两败依然坚定前行  在攀西的阳光下,教练周树春老师讲的世界技能大赛的故事,点燃了我心中梦想的火种。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国家队选手,我要走向世界!  然而,通往世界技能最高舞台的路途,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辛与坎坷。  从2011年开始训练到2017年摘金,这六年时间里,我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拿着焊枪训练至少13个小时。这六年里,我没有节假日,只有每天不停地焊接训练。因为焊接车间温度很高,每天我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湿,即使穿着防护服,我的身上也都是被焊花烫的伤疤。  身上的每一个伤疤都是我的军功章,是我努力的见证!  训练很苦很累,但是看着我焊的构件一个比一个好,焊缝精度越来越高,外观越来越漂亮,我觉得很欣慰,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我每天就这样一直焊一直焊,有时候连饭都忘记吃。  这六年时间里,我曾两次遗憾与世界技能大赛擦肩而过。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的师兄王晨宇获得优胜奖,我以一个名次之差无缘国家队;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的同班同学曾正超夺得焊接项目冠军,我止步于全国“5进2”选拔赛。这期间,我还与师兄杨金发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他获得了冠军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而我得到了银奖。  看着一同训练的同门师兄弟都陆续“成名”,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是更多的是再次奋进的动力和勇气。我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不放弃,再努力!世技赛,等着我!    日,宁显海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冠军。  3  四天绽放中国红闪耀世界  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评分标准非常严格。焊碳钢的话,手工电弧焊和气保焊的焊缝宽度不能超过2毫米,余高差不能超过1.5毫米。焊不锈钢的话,氩弧焊的焊缝宽窄和余高都不能超过1毫米。这分毫之间的距离全凭手感,只有每天不停地重复练习才能掌握。  2017年10月,经过激烈的国内选拔,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那个对我来说曾经遥不可及的梦已经触手可及。  大赛前的最后几天,我依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到半夜12点,除了吃饭的两个小时,集训车间里那炽热而绚丽的焊花从未熄灭过。凭借过硬的技术,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  10月15日,我迎来了我的“决战”!  我手中燃烧着蓝色烈焰的焊枪,就像随我征战沙场的锋利宝剑,我发誓要用它披荆斩棘,圆梦阿布扎比!  我的对手是来自全世界33个国家的焊接高手,我心里很清楚,赛场上哪怕一丁点失误,都可能让我遗憾一辈子。我不甘心,也不允许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历时4天,总时长18个小时的激烈比赛,我完成了四个模块比赛作品,得到了场内外专家的交口称赞,他们都说我的焊接作品具有艺术品的美感。  最后通过多方综合评分,我以94.63分的成绩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帮助中国队蝉联了焊接项目的冠军。  阿布扎比时间10月19日晚,我身披五星红旗,登上了焊接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其实早在登台之前,我就想好了要以什么姿势来庆祝夺冠:我要跟奥运冠军一样用牙咬住金牌。  看着台下“中国焊接,我们又赢了!”的横幅时,我开心且自豪地笑了,现场的欢呼声和尖叫声是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  记者手记  第一次见到宁显海,他高高瘦瘦的,话不多。但是说起焊接训练、恩师周树春和专家刘景凤,他总能滔滔不绝。  我称他为“大国工匠”,他谦虚地说还差得很远。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精益求精。“虽然我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工作经验上还非常缺乏。”  希望在未来,这个肯吃苦、知努力、懂感恩的新时代青年,可以感染更多青年技术人才,带领中国从制造大国真正走向制造强国。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出彩新时代 | 从大凉山走出的“焊武帝”:让中国焊花绽放世界之巅
日 20:56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出彩新时代| 从大凉山走出的“焊武帝”:让中国焊花绽放世界之巅  这个还不满23岁的中国十九冶集团公司南京分公司的小伙子,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焊武帝”。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四川省大凉山的青年宁显海凭借精湛的焊接技艺获得了焊接项目的冠军。  六年努力,四天绽放。从大山走向世界,团十八大代表宁显海用奋斗诠释最美青春。  以下是来自宁显海的自述。    团十八大代表宁显海为“奋斗新时代出彩新青年”点赞。  1  学一门手艺减轻家里负担  1995年9月,我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一个偏远小山村的普通家庭。因为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我没能升入高中。  那时我在家乡的一家餐馆打工,看着有腿伤的父亲艰难地用他绵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人,看着漂亮的妈妈为照料我和两个妹妹而过早地白了头发,作为家中长子,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去学一门技术,减轻家里的负担。  可是学什么好呢?  从没走出过大山的我,对于学习什么技术一点概念也没有。当时堂哥刚从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毕业,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有一种技术叫焊接。于是懵懵懂懂的我来到了他就读过的学校,也选择了焊接专业。  我暗自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坚持下去,不能浪费家里给我的学费、生活费,以后我要靠着这手艺挣钱养家。  我从小就话不多,但是我会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正是这份朴素的初心,成为了我踏上世界技能大赛之路的原动力,让我从大山深处走向了世界技能舞台之巅。    宁显海在车间进行焊接训练,这样的训练每天要持续13个小时以上。  2  四年两败依然坚定前行  在攀西的阳光下,教练周树春老师讲的世界技能大赛的故事,点燃了我心中梦想的火种。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国家队选手,我要走向世界!  然而,通往世界技能最高舞台的路途,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辛与坎坷。  从2011年开始训练到2017年摘金,这六年时间里,我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拿着焊枪训练至少13个小时。这六年里,我没有节假日,只有每天不停地焊接训练。因为焊接车间温度很高,每天我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湿,即使穿着防护服,我的身上也都是被焊花烫的伤疤。  身上的每一个伤疤都是我的军功章,是我努力的见证!  训练很苦很累,但是看着我焊的构件一个比一个好,焊缝精度越来越高,外观越来越漂亮,我觉得很欣慰,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我每天就这样一直焊一直焊,有时候连饭都忘记吃。  这六年时间里,我曾两次遗憾与世界技能大赛擦肩而过。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的师兄王晨宇获得优胜奖,我以一个名次之差无缘国家队;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的同班同学曾正超夺得焊接项目冠军,我止步于全国“5进2”选拔赛。这期间,我还与师兄杨金发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他获得了冠军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而我得到了银奖。  看着一同训练的同门师兄弟都陆续“成名”,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是更多的是再次奋进的动力和勇气。我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不放弃,再努力!世技赛,等着我!    日,宁显海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冠军。  3  四天绽放中国红闪耀世界  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评分标准非常严格。焊碳钢的话,手工电弧焊和气保焊的焊缝宽度不能超过2毫米,余高差不能超过1.5毫米。焊不锈钢的话,氩弧焊的焊缝宽窄和余高都不能超过1毫米。这分毫之间的距离全凭手感,只有每天不停地重复练习才能掌握。  2017年10月,经过激烈的国内选拔,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那个对我来说曾经遥不可及的梦已经触手可及。  大赛前的最后几天,我依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到半夜12点,除了吃饭的两个小时,集训车间里那炽热而绚丽的焊花从未熄灭过。凭借过硬的技术,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  10月15日,我迎来了我的“决战”!  我手中燃烧着蓝色烈焰的焊枪,就像随我征战沙场的锋利宝剑,我发誓要用它披荆斩棘,圆梦阿布扎比!  我的对手是来自全世界33个国家的焊接高手,我心里很清楚,赛场上哪怕一丁点失误,都可能让我遗憾一辈子。我不甘心,也不允许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历时4天,总时长18个小时的激烈比赛,我完成了四个模块比赛作品,得到了场内外专家的交口称赞,他们都说我的焊接作品具有艺术品的美感。  最后通过多方综合评分,我以94.63分的成绩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帮助中国队蝉联了焊接项目的冠军。  阿布扎比时间10月19日晚,我身披五星红旗,登上了焊接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其实早在登台之前,我就想好了要以什么姿势来庆祝夺冠:我要跟奥运冠军一样用牙咬住金牌。  看着台下“中国焊接,我们又赢了!”的横幅时,我开心且自豪地笑了,现场的欢呼声和尖叫声是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  记者手记  第一次见到宁显海,他高高瘦瘦的,话不多。但是说起焊接训练、恩师周树春和专家刘景凤,他总能滔滔不绝。  我称他为“大国工匠”,他谦虚地说还差得很远。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精益求精。“虽然我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工作经验上还非常缺乏。”  希望在未来,这个肯吃苦、知努力、懂感恩的新时代青年,可以感染更多青年技术人才,带领中国从制造大国真正走向制造强国。汗水与焊花争艳——记方大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建安公司电焊高级技师罗宏伟
方大特钢建安公司电焊高级技师罗宏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仅熟练掌握了6G 承压焊、手工电弧焊和氩弧焊等焊接技术,还考取了“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在 2017年方大特钢“特钢杯”员工职业技能大赛电焊工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18年9月份将代表方大特钢参加“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焊工比赛。
作为江西省级工作室甘荣刚电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名骨干,2017年罗宏伟共参加了该公司各类检修抢修项目150项。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急、难、险、重的活抢着干,很多项目对建筑安装公司来说都是首次承接,如炼铁厂烧结竖炉齿辊的检修,需要对齿辊两个端焊接密封,齿辊两端焊接难度大,现场作业空间狭小,作业时只能弯屈身体,手脚难以施展开。罗宏伟带头钻进里面,凭着娴熟的电焊技术,弯着身体坚持一点点烧焊,经检验质量全部合格,无一处漏点。2017年年底的轧钢厂高线、棒材线加热炉动、静梁是建筑安装公司第一次制作,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要求非常高。每根动、静梁由两根管子和一块连接板组成,长度近14米,属于超长焊接件,有6个死口,允许误差为正负1mm;两根管口对接处开坡口并全见金属光泽,管与滑块、管与管之间连接板均为满缝焊。罗宏伟和技术人员对图纸反复研究后,最终确认制作工艺,设计自制三种焊接辅助工装:通水冷却工装、旋转工装和整体翻转工装;焊接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新工艺,确保焊缝中管内无渣。三种工装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制作完的通水动静梁无焊接变形,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技术要求;在加热炉检修中现场,经罗宏伟焊接的190多个管口,经无损探伤检验全部合格,为检修的顺利完成和日后轧钢厂产量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汗水浇开幸福花,勤奋结出丰硕果。罗宏伟参加的QC项目《降低堆焊壁衬板生产成本》荣获公司二等奖;合理化建议与小改小革项目《小工艺修复止回阀阀门》《改造电机减速机底座,解决设备使用安全隐患》《炼铁厂高炉槽2#皮带机移动小车调头吊装方案设计》《屋架破损重大安全隐患处理》《对变形水渣过滤器底座快速有效处理,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及检修工期》等5项荣获公司鼓励奖,合计创效11万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页面不存在_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APP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王中美:用“焊花”照亮美丽人生【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王中美:用“焊花”照亮美丽人生央广网百家号在咱们的印象中,电焊是一门苦差事,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都得扑在工地上,焊接时火花四溅,一不小心溅到身上,不仅钻心的疼,还容易留下疤痕。就是这样一个男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在九江有一位80后女工,却一干就是15年。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陈大圣李希文)在咱们的印象中,电焊是一门苦差事,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都得扑在工地上,焊接时火花四溅,一不小心溅到身上,不仅钻心的疼,还容易留下疤痕。就是这样一个男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在九江有一位80后女工,却一干就是15年。她就是王中美——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首席焊工”。1981年出生的她,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在学校,王中美学的专业是桥梁吊装,但她却选择了电焊。为什么要跨专业选择这么一个苦差事呢?“我爸就是公司的电焊工,从小我就经常看他工作,觉得电焊好像挺好玩的,而且我爸电焊技术挺好的,大家一提到我爸都竖大拇指,我就觉得特别的光荣,所以我也想做这个。”说起当年的选择,王中美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开心的表情。在父亲的影响下,怀揣着“好玩”想法的王中美,真正接触电焊后,发现并不“好玩”。“之前看我爸做的时候,觉得挺容易的,等自己上手一试,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可难了。”怎么办?换个岗位还来得及,但有股子倔劲儿的王中美不想放弃。为了提高技术,王中美加强业务学习,一有时间就观摩师傅和前辈作业,学习借鉴他们的工作技巧。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王中美还经常利用午休的时间,拿着废弃的材料,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偷偷练习。就这样一练就是三年。2004年,从业三年的王中美终于迎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当时公司有一个项目需要一名年轻的焊工,王中美和班组的另一位同事是候选,经过业务PK,从业时间更短的王中美胜出,获得了“独挑大梁”的机会。“虽然练了三年,对自己的技术信心十足,但真正到了工地上,还是有些懵。”在带班队长的鼓励下,王中美克服了紧张情绪,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出色的完成了整个项目的电焊工作。经历了三年忐忑和蛰伏的王中美,就此找到了自信,也开始被公司委以重任,多次带领团队承担了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焊接任务。武汉天兴洲、南京大胜关、安庆、黄冈、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等30多座知名桥梁,都倾注着王中美的汗水。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作业工效,王中美在实践中敢于突破固有经验和传统,对焊接功法和焊接工艺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创新,“王中美焊接工法”就是最突出的代表。在传统的钢梁焊接工法中,厚度16mm以上钢板熔透焊接必需开双面坡口,工序繁杂,工效不高。王中美通过不断试验,不断优化,采用开单面坡口焊接工法,实现了厚度16mm至28mm的钢板熔透焊接无需开双面坡口。这一焊接工法,工序简单易学,工作效率高,被公司命名为“王中美焊接工法”,并在公司内被广泛推广使用。在谈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中美焊接工法”时,王中美本人显得有些害羞,一个劲儿的跟说“这没有什么,这真的没有什么”。王中美说,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让工序简单一些,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如果按照传统的焊接工法,那必须钻到箱体里去操作,箱体里空间很小,又闷热,趴在里面施工太难受了,而且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当时就琢磨着能不能有更轻松的办法。”经过反复的试验,王中美成功了。“真没想到实现了技术创新,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荣誉太大了。”成天与钢板和焊花打交道,王中美的皮肤看上去要比同龄女性更黑更粗糙,作为一名女焊工,15年来一直默默坚守在施工生产一线,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年和王中美同一批进公司的女焊工有8名,只有王中美一人还坚守在电焊岗位上。“也不是没想过换岗,毕竟电焊对于女人来说,确实比较残酷,但也就是想想而已,只要投入到工作中,就完全顾不上这些了,那种和大家一起流汗的快乐,那种攻克难关的满足,特别的有价值。”王中美现如今是集团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以她名字命名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6年10月成立,承担公司焊评和人才培养重任。王中美的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王中美说,她会毫无保留地将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工友。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焊技术基本手法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