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公式分析公式有关的问题 急!!!!!

  因素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一、 概念: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代法。它是对某个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变动原因按其内在的影响因素,计算和确定各个因素对这一综合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指标的分析,如:成本、利润、资金收益率等指标。   三、 前提条件: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在具有乘积关系的指数体系中进行   四、 一般程序:   1. 要根据经济指标形成的过程,找出该项经济指标受哪些因素变动的影响;   2. 要根据经济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建立起分析计算公式;   3. 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进行因素替换,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计算某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通过每次替代后计算的结果与上一次替代后计算的结果相比较,以逐次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4. 验证各因素影响程度计算的正确性。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代数和应等于指标变动总差异。   五、主要作用:因素分析是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动态变动中受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它主要借助于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度。   六、方法:因素分析法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连环替代法是将影响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列成算式,按照一定顺序替代各个因素,以确定各个因素变动对该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时以计划指标为基础,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依次替代计划数,每次替代后实际数就被保留下来,直到所有的因素都变为实际数。差额分析法是根据各个因素实际数同计划数的差异,分别确定各该因素的变动对某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时也要按一定顺序逐项以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差额分析法实际上是连环替代法的另一种形式,即直接用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这一方法较连环替代法更为简便。   差额分析法在发电企业燃煤成本分析中的Excel应用的具体操作实例   众所周知,在目前,电价由国家控制的情况下燃煤成本的管理好坏决定着发电企业的存亡问题,发电企业的燃煤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比例不低于60%,在当前煤价持续长涨的趋势下,这个比例将会更高,因此必须加大对燃煤成本的分析力度,从内部挖潜,加强管理,才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影响燃煤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方面又相互关联,完全依靠手工相对因难,而各相关因素看起来也不直观,借助于Excel,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Excel在燃煤成本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有关资料数据如下表所示。   M电厂2009年1月原煤成本分析表   A B C D   1 项目 计划 实际 差异   2 实际发电量(万度) 10,000.00 9,500.00 -500.00   3 原煤耗量(吨) 65,000.00 76,000.00 11,000.00   4 单位原煤耗(吨/万度) 6.50 8.00 1.50   5 煤单价(元/吨) 320.00 350.00 0.00   6 燃煤成本(元) 20,800,000.00 26,600,000.00 5,800,000.00   7 差异分析   8 发电量影响数(元) -1,040,000.00   9 原煤耗影响数(元) 4,560,000.00   10 煤价影响数(元) 2,280,000.00   11 三项总影响数(元) 5,800,000.00   a) 所涉及的计算公式:   单位原煤耗=原煤耗量/发电量   燃煤成本=发电量*单位原煤耗*原煤单位成本   各项差异额=实际发生额-计划发生额   b) 建立Excel的分析模型   第一步: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如上表所示的差异分析格式。   第二步:定义计算公式   1、 每月计划数可事先排列好,涉及公式有 B4=B3/B2 ,B6=B2*B4*B5 ,若每月分析差异时,该列金额固定不变。   2、 定义好公式 C4=C3/C2 和C6=C2*C4*C5,每月只需要把当月的实际发电量、原煤耗量、原煤单位成本按实际发生额对应输入,实际单位煤耗、燃煤成本就会自动出来。   3、 定义计算公式 :D2=C2-B2,用鼠标拖动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到D6单元格,利用Excel的自动填充技术,完成的D2、D3、D4、D5、D6这四个单元格公式的定义,从而计算出各单项指标的变动情况,上图可以看出,M电厂元月份燃煤成本实际比计划超支580万元,发电量比计划少发500万度,原煤耗量比计划多燃11000吨,原煤单位成本比计划超30元/吨。   4、 而各单项指标又具体影响燃煤成本多少呢?   这就是需要设立差异分析公式:   1) 发电量的变动对燃煤成本的影响公式: C8=(C1-B1)*B4*B5   2) 原煤耗变动对燃煤成本的影响公式: C9=C1(C4-B4)*B5   3) 燃煤单位成本对燃煤成本的影响公式: C10=C2*C4*(C5-B5)   4) 三项综合因素公式:C11=C8+C9+C10   设好上述公式后,各指标影响因素都会自动填充,使各指标的影响指标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第三步:具体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电厂1月份由于发电量的减少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减少104万元,由于原煤耗的上升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增加456万元,由于原煤单位成本的上涨使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增加228万元,三者综合因素造成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增加580万元,与各单项差异额正好相符。从而可以得出该电厂影响成本最大因素是煤耗问题,煤质的好坏是影响煤耗的关键,对电厂的发展会造成有形和无形成本的增加,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 造成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率上升。因煤质问题造成制粉系统长时间运行,增加了球磨机、碎煤机、输煤皮带、冷轧机、给煤机、给粉机等设备的运行时间,造成制粉系统单耗增加,导致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率上升   2. 煤质差,一方面造成锅炉燃煤不稳,助燃用油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燃煤量增加,造成运费成本的增加, 同时使生产维护费用大幅上升。   3. 设备严重磨损。煤质差最大的影响是锅炉设备磨损严重,磨煤机每天要不停连续运转,经常出现管道、排粉风机、再循环风门粗细粉分离器等部位磨穿漏粉,从而造成无形成本的增加。   4. 由于煤质过差,造成制粉系统和给煤系统经常堵塞以及炉膛结焦,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职工薪酬成本的增加。   5. 由于煤质差,降低了锅炉的安全运行系数,同时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采用因素分析法时注意的问题   (1)因素分析的关联性所确定的构成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必须在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这些因素要能反映所分析的经济指标发生差异的内在原因,否则计算结果不能说明问题。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个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可随意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确定各个因素排列替代的顺序,应该考虑分析对象的经济性质,从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出发,并使分析结果有助于分清责任。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应用因素分析法在计算每一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应用因素分析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即它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影响结果,离开了这种假定前提,可能就不会是这种影响结果。因此有关分析人员对分析计算的结果要紧密结合实际经济活动加以评价。 责任编辑:冠
&&&&&&&&&&
实务课程分类
  因素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一、 概念: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代法。它是对某个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变动原因按其内在的影响因素,计算和确定各个因素对这一综合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指标的分析,如:成本、利润、资金收益率等指标。   三、 前提条件: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在具有乘积关系的指数体系中进行   四、 一般程序:   1. 要根据经济指标形成的过程,找出该项经济指标受哪些因素变动的影响;   2. 要根据经济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建立起分析计算公式;   3. 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进行因素替换,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计算某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通过每次替代后计算的结果与上一次替代后计算的结果相比较,以逐次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4. 验证各因素影响程度计算的正确性。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代数和应等于指标变动总差异。   五、主要作用:因素分析是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动态变动中受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它主要借助于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度。   六、方法:因素分析法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连环替代法是将影响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列成算式,按照一定顺序替代各个因素,以确定各个因素变动对该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时以计划指标为基础,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依次替代计划数,每次替代后实际数就被保留下来,直到所有的因素都变为实际数。差额分析法是根据各个因素实际数同计划数的差异,分别确定各该因素的变动对某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时也要按一定顺序逐项以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差额分析法实际上是连环替代法的另一种形式,即直接用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这一方法较连环替代法更为简便。   差额分析法在发电企业燃煤成本分析中的Excel应用的具体操作实例   众所周知,在目前,电价由国家控制的情况下燃煤成本的管理好坏决定着发电企业的存亡问题,发电企业的燃煤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比例不低于60%,在当前煤价持续长涨的趋势下,这个比例将会更高,因此必须加大对燃煤成本的分析力度,从内部挖潜,加强管理,才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影响燃煤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方面又相互关联,完全依靠手工相对因难,而各相关因素看起来也不直观,借助于Excel,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Excel在燃煤成本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有关资料数据如下表所示。   M电厂2009年1月原煤成本分析表   A B C D   1 项目 计划 实际 差异   2 实际发电量(万度) 10,000.00 9,500.00 -500.00   3 原煤耗量(吨) 65,000.00 76,000.00 11,000.00   4 单位原煤耗(吨/万度) 6.50 8.00 1.50   5 煤单价(元/吨) 320.00 350.00 0.00   6 燃煤成本(元) 20,800,000.00 26,600,000.00 5,800,000.00   7 差异分析   8 发电量影响数(元) -1,040,000.00   9 原煤耗影响数(元) 4,560,000.00   10 煤价影响数(元) 2,280,000.00   11 三项总影响数(元) 5,800,000.00   a) 所涉及的计算公式:   单位原煤耗=原煤耗量/发电量   燃煤成本=发电量*单位原煤耗*原煤单位成本   各项差异额=实际发生额-计划发生额   b) 建立Excel的分析模型   第一步: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如上表所示的差异分析格式。   第二步:定义计算公式   1、 每月计划数可事先排列好,涉及公式有 B4=B3/B2 ,B6=B2*B4*B5 ,若每月分析差异时,该列金额固定不变。   2、 定义好公式 C4=C3/C2 和C6=C2*C4*C5,每月只需要把当月的实际发电量、原煤耗量、原煤单位成本按实际发生额对应输入,实际单位煤耗、燃煤成本就会自动出来。   3、 定义计算公式 :D2=C2-B2,用鼠标拖动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到D6单元格,利用Excel的自动填充技术,完成的D2、D3、D4、D5、D6这四个单元格公式的定义,从而计算出各单项指标的变动情况,上图可以看出,M电厂元月份燃煤成本实际比计划超支580万元,发电量比计划少发500万度,原煤耗量比计划多燃11000吨,原煤单位成本比计划超30元/吨。   4、 而各单项指标又具体影响燃煤成本多少呢?   这就是需要设立差异分析公式:   1) 发电量的变动对燃煤成本的影响公式: C8=(C1-B1)*B4*B5   2) 原煤耗变动对燃煤成本的影响公式: C9=C1(C4-B4)*B5   3) 燃煤单位成本对燃煤成本的影响公式: C10=C2*C4*(C5-B5)   4) 三项综合因素公式:C11=C8+C9+C10   设好上述公式后,各指标影响因素都会自动填充,使各指标的影响指标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第三步:具体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电厂1月份由于发电量的减少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减少104万元,由于原煤耗的上升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增加456万元,由于原煤单位成本的上涨使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增加228万元,三者综合因素造成使燃煤成本比计划增加580万元,与各单项差异额正好相符。从而可以得出该电厂影响成本最大因素是煤耗问题,煤质的好坏是影响煤耗的关键,对电厂的发展会造成有形和无形成本的增加,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 造成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率上升。因煤质问题造成制粉系统长时间运行,增加了球磨机、碎煤机、输煤皮带、冷轧机、给煤机、给粉机等设备的运行时间,造成制粉系统单耗增加,导致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率上升   2. 煤质差,一方面造成锅炉燃煤不稳,助燃用油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燃煤量增加,造成运费成本的增加, 同时使生产维护费用大幅上升。   3. 设备严重磨损。煤质差最大的影响是锅炉设备磨损严重,磨煤机每天要不停连续运转,经常出现管道、排粉风机、再循环风门粗细粉分离器等部位磨穿漏粉,从而造成无形成本的增加。   4. 由于煤质过差,造成制粉系统和给煤系统经常堵塞以及炉膛结焦,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职工薪酬成本的增加。   5. 由于煤质差,降低了锅炉的安全运行系数,同时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采用因素分析法时注意的问题   (1)因素分析的关联性所确定的构成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必须在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这些因素要能反映所分析的经济指标发生差异的内在原因,否则计算结果不能说明问题。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个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可随意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确定各个因素排列替代的顺序,应该考虑分析对象的经济性质,从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出发,并使分析结果有助于分清责任。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应用因素分析法在计算每一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应用因素分析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即它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影响结果,离开了这种假定前提,可能就不会是这种影响结果。因此有关分析人员对分析计算的结果要紧密结合实际经济活动加以评价。 责任编辑:冠
&&&&&&&&&&
实务课程分类如何理解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公式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理解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公式
&&如何理解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公式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掌握这6道高考必考题!帮你轻松突破130+!速速收藏~
高考数学有多难?那些怎么努力都考不好的学生觉得难如登天,而有些人,则通过捷径,解决了数学这个拦路虎,让数学在高考中成为了加分项。
其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好解题思路和技巧,你就会发现原来数学考个130+也可以这么简单~下面的这些解题技巧和思路希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哦~
1.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根据函数解析式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解决此类题型的关键在于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最值。
3.观察角、函数运算间的差异,即进行所谓的“差异分析”; 运用相关公式,找出差异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公式,促使差异的转化。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
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4.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
5.三视图中“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正俯一样长,正侧一样高,俯侧一样宽”,因此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相关数据确定原几何体的各个度量。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
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求出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导数,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
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
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
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
6.整体思路上保6分,争10分,想14分。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建议同学们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握数学解题思想是解答数学题时不可缺少的一步,同学们如果在做题型训练之前先了解数学解题思想,掌握解题的技巧,并将做过的题目加以划分,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飞速提升,而且高考前一个月集中复习那也是很有效率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关注今日:9 | 主题:296223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分享自己关于qPCR(RT-PCR)数据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与经验!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5年零7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qPCR的数据相对定量分析其实很简单。我做了很多的qPCR实验,也看了很多的资料,包括Nature protocol, AB官方的分析教程,MIQE,甚至包括一些商业化软件使用的教程及教程里面记述的原理。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最常用,最普遍的相对定量方法就是2^-△△Ct法,该法最最简单的说就是:首先将一次实验的所有基因Ct值整理好,之后用每一组样本自身的目的基因Ct值减去自身内参基因Ct值,得到的数就是△Ct;换成公式就是:△Ct=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然后,将每一组样本每一个目的基因的△Ct都算好,整理进Excel,用本次实验中待研究样本的△Ct减去对照组样本的△Ct,并同时对所有结果取相反数(就是加一个负运算,正数就变成负数,负数就变成正数),该步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Ct。最后,对-△△Ct进行2的幂运算,即2^-△△Ct就得出Fold Change。但是,我想说的是2^-△△Ct得出的是Fold Change,不仅数据结果看上去不直观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目的基因mRNA的情况,同时还具有放大效应,所谓放大就是本来A基因的-△△Ct得到为2,B基因-△△Ct为4,两者相差2,经过2的幂运算之后,A基因为4,B基因为16,两者相差12!相对定量本身就存在放大的情况,若是再采取2^-△△Ct就只能说看看趋势而已了,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ABi官方的一个分析方法,就是log2R,就是log2为底对R求对数。当相对定量分析时,默认扩增效率E趋近或等于100%,这时候R就是2^-△△Ct,当然原本的R的公式我会在后面附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推导。所以,我用的方法就是只计算到-△△Ct这一步就够了,这样得到的数据就有了正值与负值,正值表示较对照组mRNA上调,负值表示较对照组mRNA下调,作出图来非常直观,一目了然,也没有放大效应,显著性分析较为靠谱。这种运算方法最关键的在于负号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分清楚!要不就得到相反的结果。附上R的完整公式:
R=(1+E1)^△Ct1(Control-Sample)/(1+E2)^△Ct2(Control-Sample)其中,E1:目的基因引物扩增效率;E2:内参基因引物扩增效率;△Ct1:实验组目的基因Ct值差;△Ct2:对照组目的基因Ct值差。
你观察这个公式时候就发现,当扩增效率E为1(即100%)时,该公式就等于2^-△△Ct,这就是为什么会有2^-△△Ct方法的原因!!!
ABi官网里的一款商业软件能直接给出每次试验每对引物的扩增效率E,能得到较为实际的R值,所以ABi的商业软件会对R进行log2的运算,进而得到直观的结果。以上是我对qPCR染料法得到的数据分析经验。供大家参考!!!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我看不懂您写的啊,我说一下我遇到的问题,
我做了三个组,处理组A,处理组B,未处理组C,分析X基因的变化,用actin基因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实验重复三遍,我想分析一下A组与C组,B组与C组,这个X基因的表达量有没有显著性变化,应用2-delta deltaCt方法,发现不可行啊,因为我只能算出,A组的三次试验2-delta deltaCt值,和B组三次试验的2-delta deltaCt,可C组始终是1(因为C组在2-delta deltaCt公式中始终是被减掉的那一个) 得不出,基因表达量的显著性变化啊!
您写的我看来也只能分析出实验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没办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啊,因为对照组就是未处理组,在公式里它始终是被减掉的那个,所以三次重复试验中,它的值一直是1,怎么做显著性分析呢?
请教教吧,谢谢你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您好!最近我在处理一批qPCR数据,有个问题很疑惑,就是如果以Log2来显著性差异分析的话,得出来的标准差特别大,比平均值还大(尤其是如果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的话,Log2值在0~1范围以内),这样做出来的图很难看。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数据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如果A蛋白的western blot 灰度值 和B蛋白mRNA 的2 -△△CT 做相关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吗A和B蛋白根据相关文献可能有相关性,但B蛋白我又没时间再做western了,所以想直接这么做相关 可以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能给我工程问题的公式?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