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胆总管ct下段未见异常强化灶,能否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立东
【关键词】& 钙化灶,肝;影像
&&&& [摘要]& 目的& 分析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 对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患者中发现的17例肝内钙化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 mm不等。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表现为肝内极高密度影,CT值约100~200 HU,明显高于肝组织及肝内胆管结石密度;ERCP、MRCP未见钙化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其中1例行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见钙化灶多发,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质地较硬。结论& 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临床上易与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典型的根据B超、CT表现可明确诊断。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对身体无明显不利影响,一般不需外科治疗。
&&& [关键词]& 钙化灶,肝;影像
&&&&&& 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肝内钙化灶的检出日渐增多,其影像学表现同肝内胆管结石相似,容易与之发生混淆。临床上肝内钙化灶常被误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因二者处理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正确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入,然而,关于肝内钙化灶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未见详细的文献报道。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例中共发现肝内钙化灶患者17例,现将其临床和影像特征简要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2~64岁,平均47岁。病史中有明确乙肝史2例,肝血吸虫病史1例,肠道蛔虫病史1例。因右上腹隐痛不适就诊4例,健康体检发现4例,余9例均因肝胆结石病就诊时发现,其中胆囊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2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 mm不等。
&&& 1.2& B超表现&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B超检查,检出15例。表现为肝内强光点、强光团或强光带,大部分后方伴明显声影;多发的一般呈散在分布,有的相互靠近呈条索状或串珠状排列;实质内病灶多位于肝内管道附近,但局部胆管不扩张。诊断:肝内钙化灶4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肝血管瘤1例。
&&& 1.3& CT表现& 13例行CT检查,检出12例。平扫表现为肝内点状、片状或团块状极高密度影,CT值测定约100~200 HU,明显高于周围肝组织密度(CT值约40~70 HU);边界清晰,外形多不规则,密度较均匀;多发病灶有的呈散在分布,有的则相互融合呈月牙状或串珠状排列;部分病灶靠近或紧贴肝内管道结构,但局部胆管未见扩张表现;增强扫描始终无强化,密度仍明显高于强化的肝组织。诊断肝内钙化灶10例,怀疑肝内胆管结石2例。
&&& 1.4& 胆管影像学检查& 8例ERCP,1例MRCP检查,均未见病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影。
&&& 1.5& 结果& 9例有肝胆结石病的患者住院中均做了相应外科处理,其中1例胆囊结石患者因其肝内钙化灶较多且相对局限,行胆囊切除的同时给予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观察肝脏标本,肉眼未见明显肝损害表现,肝实质内见小结节样病灶多个,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结构致密,质地较硬,部分排列呈串珠状,有的靠近肝内Glisson’s鞘,但局部胆管无异常;光学显微镜下见病灶周围肝组织有纤维化改变,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结果示肝内钙化灶。余16例患者未对钙化灶进行外科处理。
&&& 1.6& 随访& 本组病例随访2个月~5年余,钙化灶均稳定不变;手术切除1例,随访4年未见肝内钙化灶再发。
&&& 2& 讨论
&&& 肝脏的各种慢性炎症如脓肿、结核、梅毒,某些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化,局部肝外伤、血肿形成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肝脏钙化,而肝内钙化灶的出现多表明病变已趋稳定或愈合,其通常局限于病变区内,是肝实质的非特异性钙化。钙化多发生于肝右叶,可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或相互融合,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小的约3~4 mm呈斑点状,大的可达3~4 cm似团块状,可能与其成因有关。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一般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CT对钙质存在的高敏感性,使肝内钙化灶的检出率及确诊率明显提高。
&&& 作者单位: 165100 黑龙江呼玛,呼玛县人民医院
 (编辑:江& 宇)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的CT诊断及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陈维亮 马小贝&&&&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新乡,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放射科(△CT室)
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病例21例,将其CT检查结果与同期的非黄疸型肝癌比较。结果
发现肝内原发病灶1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1例,胆总管内异常密度影10例。结论
CT检查为诊断肝癌侵犯胆道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肝癌 胆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vading bile duct
&&& CHEN Wei-liang,MA Xiao-bei.PLA 371st Hospital,Xinxiang 453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iagnostic accurate rat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vading bile duct, the CT findings of such patients were reported.Methods& 21 cases of bile duct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ich was proved by operation were collected, the 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sults& The primary liver cancer focus were found in 18 patients, abnormal image inside common bile duct in 10 patients. The diameter of bile duct distended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CT tes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detect bile duct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Key words]& hepabile duct;tomography,X-ray computed
&&& 肝癌患者在晚期约有10%~40%出现黄疸,其主要原因为肿瘤对肝实质的广泛破坏;肝功能衰竭以及肿瘤对胆道的压迫。由肝癌侵犯胆道形成胆道内癌栓而致的阻塞性黄疸少见,此类患者被称为黄疸型(icteric type)或淤胆型(cholestatic type)肝细胞[1]。本文对此类肝癌的CT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肝癌进行了比较。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年我院经手术证实共发现此类肝癌患者39例,男35例,女4例,年龄25~75岁,病程1周~3年,术前进行CT检查21例。收集同期进行CT检查的其他肝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
&&& 1.2& 方法& 用美国GE公司双排螺旋CT进行肝胆平扫及增强扫描,条件120 kV,1~3 s,层厚1 mm,层间距5~10 mm,造影剂用6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300 mgI/ml)80~100 ml静脉团注,3 min内扫描完毕。将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 2& 结果
&&& 在黄疸型肝癌患者中,肿瘤位于左半肝者6例,右半肝者8例,左右半肝均有者5例,有2例患者在术前检查及术中检查发现原发病灶,1例患者经术中超声检查找到了肝脏原发病灶。病检结果证实了胆道内癌栓组织全部为肝细胞癌,在其他肝癌中,肿瘤位于左半肝者9例,右半肝者11例,左右半肝均有者12例,CT检查共发现肝内原发灶28例,另4例经DSA及术中探查发现原发灶。病检结果1例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其余为肝细胞癌,见表1、表2。 表1& 黄疸型肝癌和一般肝癌的临床特征表2& 黄疸型肝癌和一般肝癌的CT特征
&&& 3& 讨论
&&& 肝癌侵犯胆道的发生率在10%以内[1~4],本组患者占同期肝癌患者的比例为6.3%(39/620),与文献报道相符。肝癌侵犯胆道的主要途径为直接侵袭,其次为血道及淋巴道转移[1]。胆道阻塞的方式[2]:(1)肝癌直接侵袭胆道形成癌栓;(2)胆道内癌栓与原发灶脱离,下行至肝外胆道造成阻塞;(3)肿瘤侵犯胆道致出血,含癌细胞的血凝块(癌型血栓)阻塞胆道。本组患者中胆道栓子多位于胆道上中部及左右肝管交汇处,某些病例可出现单侧肝管阻塞。栓子多呈紫黑色条索状,质软易碎,易与胆管壁分离。镜下见其内有多少不等的癌细胞、红细胞及间质组织。
&&& 胆道受侵犯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型黄疸,癌栓脱落时可出现黄疸程度的波动及胆道感染症状。CT表现与原发灶的大小、位置、胆道受侵犯的途径及阻塞的程度等因素有关。肿瘤直接侵犯胆道时,胆道壁受破坏,胆道内外肿瘤可呈哑铃状相连。肿瘤通过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至胆道内时,肝内病灶与胆道内病灶相距较远,成相对独立的存在。二者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发现肝内原发灶;(2)肝内外胆道扩张,扩张程度多为中重度,但肝外胆道光滑自然,形态完整,与胆管癌而致的阻塞性黄疸时的胆道壁僵硬有明显区别;(3)胆管内可见异常密度影(癌栓),肝外胆管内的异常占位与胆管有相对清楚的界限,与肝内病灶的密度相近或相同。当胆道内癌栓位于胆总管下段时,可合并有胆总管扩张。个别病例由于肝硬化程度较重,肝内胆管可以不扩张。
&&& 10例患者胆道内有异常密度影,CT定位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100%。但只有4例患者考虑为肝癌胆道转移,其他考虑为肝门部胆管癌肝转移、肝癌合并胆道结石及胰头癌肝转移,明显低于其他阻塞性黄疸疾病的CT定性诊断准确率。这些患者直到手术时才能明确胆道内的占位为肝癌组织的侵入。定性诊断准确性低的原因可能为:(1)对此类患者的认识不够;(2)部分患者AFP不升高;(3)个别患者虽然发现了胆道内占位,但找不到肝内原发病灶。由于肿瘤在早期就可发生胆道转移,此时肿瘤体积不大,用一般的CT平扫难以发现原发灶,因此,在平扫发现胆道扩张时,应进行增强扫描。由于肝内原发灶与胆道内的转移灶可以为同一血供,因此,经肝动脉注入碘油之后,胆道内转移灶也可以出现增强的影像,这也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另外应注意与肝转移性肿瘤及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肝脏转移性肿瘤一般入侵肝内胆管而引起胆道梗阻;胆管细胞癌则好发于肝左叶,在动脉期病灶仅有轻度强化,从边缘或中心区域开始,其强化程度远低于肝细胞性肝癌及胆管内癌栓,且血供不如肝细胞性肝癌那么丰富,掌握其鉴别点,这些特点对于诊断肝细胞癌及胆管内癌栓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Chen MF,Jan YY,Jeng LB,et al.Obstructive jaundice secondary to ruptur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to the common bile duct.Cancer,):.
Lau WY,Leung KL,Tomas WT,et al.A Logical approach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semting with jaundice.Ann Surg,):281-285.
Huang GT,Sheu JC,Lee HS,et al.Icteric 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visited 20 years later.J Gastroenterology,-56.
Shiina S,Komatsu Y,Kawabe T,et al.Chole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ed by deposits of lipiodol and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ERBD and
TAE.J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156.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胆总管下段癌能否根治
胆总管下段癌能否根治
健康咨询描述: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裂不宽,边缘光整,肝实质内可见钙化影,余肝实质密度均等,并均质强化,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壁增厚,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端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强化均匀。印象:考虑胆总管下段癌,继发胆系扩张,肝内钙化灶-64排螺旋CT报告单。患者女,63岁,出现眼珠手心黄,浑身瘙痒、无力,厌食并且消化不良并伴有腹胀,尿液发黄,大便发白、人体消瘦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个病能否根治,在市人民医院。大概费用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如皋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临床疾病比如脑梗塞,脑肿瘤,胃炎,肺炎,肺癌,肝癌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应该考虑肿瘤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建议到人民医院的外科就诊,上述情况,外科手术的机会比较小,建议到介入科就诊,建议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必要时支架置入
擅长: 长期从业临床妇产科,擅长不孕不育症,宫颈炎,宫颈糜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胆囊癌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放化疗还有中药的治疗,年龄比较大的老人,手术基本上是不建议进行的,手术后复发的可能也是很高的。&&&&&&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指导意见:&&&&&&,通过中药改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控制腹水等情况,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人参皂苷Rh2(护命素)来达到的,在国内人参皂苷Rh2含量最高的有今幸胶囊,含量高达16.2%,临床上很多胆囊癌患者服用以后,都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有的都过了五年生存期
疾病百科| 消化不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中医科
温馨提示: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厌食、嗳气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疗法
参考价格:87
参考价格:400
参考价格:10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绝经后患者。...
参考价格:¥94
本品用于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绝经后患者。...
参考价格:¥510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飞国,严以群,黄亮,刘才峰,张向化,晏建军
【关键词】& ,钙化;肝脏;诊断
&&& 【摘要】& 目的& 分析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 对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人中发现的17例肝内钙化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mm不等。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表现为肝内极高密度影,CT值约100~200HU,明显高于肝组织及肝内胆管结石密度;ERCP、MRCP未见钙化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其中1例行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见钙化灶多发,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质地较硬。结论& 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临床上易与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典型的根据B超、CT表现可明确诊断。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对身体无明显不利影响,一般不需外科治疗。
&&& 【关键词】& 钙化;肝脏;诊断
&&&&& Clinical analysis of intrahepatic calcification
&&& ZHOU Feiguo,YAN Yiqun,HUANG Liang,et al.Department of Hepatic SurgeryⅠ,Eastern Hepatobiliary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hepatic calcific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alcific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Results& For majority cases,lesions were multiple and located in the right lobe of liver,within the liver parenchyma.The size was from 5 to 4mm in diameter.High echo with acoustic shadow was the main ultrasound feature.The CT finding was of very high density lesions,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ver parenchyma and calculus of intrahepatic duct.Cholangiectasis and filling defect were not displayed in ERCP or MRCP.Local hepatic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one case,in which multiple,white and hard lesions without capsule were found.Conclusion& Intrahepatic calcification might be a sort of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healing process of some liver diseases.Typical cases can be correctly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and CT scan.Lesions are stable and not harmful to health.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n not required.
&&& 【Key words】& calcification;liver;diagnosis
&&& 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肝内钙化灶的检出日渐增多,其影像学表现同肝内胆管结石相似,容易与之发生混淆。临床上肝内钙化灶常被误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因二者处理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正确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1]。临床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入,然而,关于肝内钙化灶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目前未见详细的文献报告。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人中共发现肝内钙化灶17例,现将其临床和影像特征简要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2~64岁,平均47岁。病史中有明确乙肝史2例,肝血吸虫病史1例,肠道蛔虫病史1例。因右上腹隐痛不适就诊4例,健康体检发现4例,余9例均因肝胆结石病就诊时发现,其中胆囊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2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mm不等。
&&& 1.2& B超表现&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B超检查,检出15例。表现为肝内强光点、强光团或强光带,大部分后方伴明显声影;多发的一般呈散在分布,有的相互靠近呈条索状或串珠状排列;实质内病灶多位于肝内管道附近,但局部胆管不扩张。诊断肝内钙化灶4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肝血管瘤1例。
&&& 1.3& CT表现& 13例行CT检查,检出12例。平扫表现为肝内点状、片状或团块状极高密度影,CT值测定约100~200HU,明显高于周围肝组织密度(CT值约40~70HU);边界清晰,外形多不规则,密度较均匀;多发病灶有的呈散在分布,有的则相互融合呈月牙状或串珠状排列;部分病灶靠近或紧贴肝内管道结构,但局部胆管未见扩张表现;增强扫描始终无强化,密度仍明显高于强化的肝组织。诊断肝内钙化灶10例,怀疑肝内胆管结石2例。
&&& 1.4& 胆管影像学检查& 8例ERCP、1例MRCP检查,均未见病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影。
&&& 1.5& 处理结果& 9例有肝胆结石病的患者住院中均做了相应外科处理,其中1例胆囊结石患者因其肝内钙化灶较多且相对局限,行胆囊切除的同时予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观察肝脏标本,肉眼未见明显肝损害表现,肝实质内见小结节样病灶多个,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结构致密,质地较硬,部分排列呈串珠状,有的靠近肝内Glissons鞘,但局部胆管无异常;光学显微镜下见病灶周围肝组织有纤维化改变,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结果示肝内钙化灶。余16例患者未对钙化灶进行外科处理。
&&& 1.6& 随访& 本组病例随访2个月~5年余,钙化灶均稳定不变;手术切除1例随访4年未见肝内钙化灶再发。
&&& 2& 讨论
&&& 2.1& 概述& 肝脏的各种慢性炎症如脓肿、结核、梅毒,某些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变,局部肝外伤、血肿形成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肝脏钙化,而肝内钙化灶的出现多表明病变已趋稳定或愈合,其通常局限于病变区内,是肝实质的非特异性钙化[2,3]。钙化多发生于肝右叶,可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或相互融合,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小的约3~4mm呈斑点状,大的可达3~4cm似团块状,可能与其成因有关。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一般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CT对钙质存在的高敏感性,使肝内钙化灶的检出率及确诊率明显提高。
&&& 2.2& 诊断& 肝内钙化灶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多由门诊B超检查发现,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可行CT检查。典型的病例根据B超、CT表现,结合病史,基本能明确诊断,一般不需做胆管造影。
&&& 2.2.1& 病史& 既往可有前述相关的肝脏疾病史,亦可无任何病史,一般无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 2.2.2& B超特征& 文献报道,肝内钙化灶多由B超首先发现,常见声像图特征是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一般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积气等征象[4]。本组病例大多属此种情况,但有的钙化灶声影不明显,有些靠近肝内管道,有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仅凭B超检查往往将其诊断为表现与之相似的肝内胆管结石,门诊中不乏因基层医院误诊,建议其手术治疗而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因此,确诊本病尚不能完全依赖B超检查。
&&& 2.2.3& CT检查& 与B超相比,CT的诊断价值较大,确诊率较高。根据本组病例CT结果,其主要特征是病灶呈明显高密度影,有的甚至呈“白垩样”,CT值测定一般在100HU以上,明显高于肝实质及胆管结石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虽不强化,但密度仍可明显高于已强化的肝实质,这与钙质是其主要成分有关。病灶外形一般不规则,有的相互融合呈月牙状或串珠状,可沿着肝内管道分布,但无远端肝内胆管扩张,此为肝内钙化灶的另一特征。本组1例有肝血吸虫病史的患者,其钙化灶表现为沿着肝包膜并伸向肝内的高密度弧形线,甚为特殊,系肝小叶间隔和汇管区死亡的虫卵肉芽肿钙化所致,与文献报道类似[3]。
&&& 2.2.4& 胆管影像学检查& 一般不需要,本组4例诊断不明、5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进行胆管造影。因钙化灶位于胆管外,ERCP、MRCP表现为病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无扩张、内无充盈缺损影。MRCP检查较方便、无创伤,肝内胆管的显影效果同ERCP相仿,在诊断需要时应首先考虑采用MRCP。
&&& 2.3& 鉴别诊断& 应与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的其他常见病变如肝内胆管结石、肝海绵状血管瘤等鉴别。
&&& 2.3.1&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与肝脏代谢、胆道炎症及寄生虫病关系密切,常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黄疸等。典型的B超特征是沿肝内胆管分布之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干净声影及远端小胆管扩张,光团多呈串珠状,可同时有胆道蛔虫、胆道积气等征象。因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或胆固醇性结石,钙含量一般较低,CT见扩张胆管内稍高或高密度结石影,CT值测定多在50~100HU之间,明显低于以钙质为主要成分的肝内钙化灶。增强扫描后,平扫表现为较高密度的结石因肝实质CT值的升高使二者密度差别缩小,有的可呈等密度甚或低密度影。肝内钙化灶除平扫时CT值多较结石高之外,增强扫描后其密度仍高于已强化的肝实质,且不伴远端胆管扩张。但有的胆管结石较小,钙含量较高,声影不典型,亦无胆管扩张,则不易与肝内钙化灶区别,行胆管造影有助于二者鉴别,如肝内胆管内见充盈缺损影,即可确诊为肝胆管结石。
&&& 2.3.2& 肝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我国最常见良性肝脏肿瘤,女性多见,B超表现多为肝内强回声,典型者内呈筛网状,CT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病变,动态增强扫描呈现外周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过程。由于CT的特征性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易与肝内钙化灶混淆。然而本组有1例女性患者体检时B超发现肝内直径4cm病灶,表现为强回声团块,声影不明显,内呈筛网状,因未行CT检查,多家医院诊断为肝血管瘤,后在我院行CT检查表现为肝内明显高密度影,CT值138HU,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最后确诊为肝内钙化灶。
&&& 2.4& 处理& 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形成后即长期稳定存在。根据我们观察结果,病灶不会自行消退,也不会继续发展,但长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因病灶多较小,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不需特别处理。特别要指出的是,门诊医师要提高认识,注意肝内钙化灶与肝内胆管结石的鉴别,避免误诊误治,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 【参考文献】
&&& 1& 王鹏.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误诊问题.中国误诊学杂志,):1752.
&&& 2& 侯明辉,薛雁山,耿树勤,等.肝结核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51-154.
&&& 3& 彭仁罗,肖剑秋.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变的肝脏钙化(附四例报告).临床放射学杂志,):143-144.
&&& 4& 胡德友,汤富刚,陈圆妹.肝内钙化与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鉴别诊断.浙江医学,):383-384.
&&& 作者单位: 200438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一科
  (编辑:陈& 沁)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