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墨盒价格清晚期的值多少钱 哪里有收购墨盒的

浅说青铜器图墨盒
11:32作者:
作者简介:石止居,本名甘桁,号石子,斋名&石止居&,盛世收藏ID亦用其斋名。现为棠柏印社副社长、上海民建书画院顾问。2010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
青铜器墨盒,又称青铜器纹饰墨盒、青铜器纹墨盒、青铜器图墨盒,我以为称之为&青铜器图墨盒&最为简明、贴切。它概括说明墨盒是以&青铜器&的图形为主题的,当然也可刻有青铜器的铭文。青铜器图墨盒主要表现青铜器的造型(图),纹饰属于&图&的一部分,故命名没有必要强调&纹饰&、&纹&字。青铜器图墨盒是个总称,对于个别具体的青铜器图墨盒而言,可以墨盒上所刻的青铜器的名称命名,如&商尊墨盒&;也可以墨盒内容绘刻者名命名,如丁佛言、张鹿鸣释文青铜器图三镶墨盒;或以器物形状命名,如&鹿鸣青铜器图三角形墨盒&。
一、青铜器图墨盒的产生
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称为青铜器。在考古学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中国的青铜时代真正开始是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至公元前5世纪前后,大约经历了1600多年的历史。
清代特别是乾隆以后,考据学迅速发展,金石学步入鼎盛期,学者精于鉴别,考证严谨,研究范围广泛,收藏资料丰富,考释水平大为提高,出现了清乾隆帝敕撰的&西清四鉴&(梁诗正等编纂的《西清古鉴》、王杰等编纂的《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及《宁寿鉴古》)等青铜器图录。其中,&四鉴&收录青铜器多达四千余件。道光年间,江苏镇江焦山寺僧达受(字六舟)创青铜器全角拓,助推了青铜器研究和传播。清末及民国时期,考据学进一步发展,现代考古学也引入了中国,青铜器研究热持续发展。
青铜器又是做工精湛的工艺美术品,这些器物的造型、装饰与铭文书法是当时社会的审美所在,汇聚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晶。此时雅好青铜器文化的文人墨客,将青铜器图形以及铭文拓于纸、刻于文房的墨盒镇纸,把玩欣赏,乐在其中。至于青铜器墨盒的始作俑者,难以查考。冷松先生根据二方寅生墨盒,推断青铜器图墨盒的产生大约在在清代光绪早中期,这比以后享大名的鹿鸣早了几十年。这一推断,有实物依据,令人信服。
请注意这方寅生墨盒底铭&松竹&。而&松竹斋&1894年才更名为&荣宝斋&,这清楚地说明了&荣宝摹古&青铜器图墨盒的传承关系。个中亦看到青铜器图墨盒是由&清供博古&墨盒演变过来的,或是说&清供博古&墨盒是青铜器图墨盒的雏形。
二、青铜器图墨盒的分类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单纯的青铜器图
此类墨盒只镌刻青铜器的图形,墨盒镌刻的青铜器图形常见1-3个不等。墨盒上有注明青铜器器物的名称,有的不注明;有的有刻者的署名(多用印章),有的未署名。
单纯的青铜器图墨盒多有精品,如山东墨盒鉴藏家冷松先生(盛世收藏ID:掌柜地)收藏的两个圆形的鹿鸣墨盒。
冷松先生另有一圆盒,盒面竟然刻有9件青铜器器物,这是笔者目前见到的所刻器物最多的青铜器图墨盒了。9件器物重叠排列,构思巧妙,简笔为之,纹饰苟略,独具一格。
2、青铜器图和铭文
此类墨盒有镌刻青铜器的图形并刻有该器物的铭文,图文并茂,乃为上佳精品,非常罕见。如丁佛言、张鹿鸣释文青铜器图三镶墨盒(见周继烈主编《民国刻铜文房珍赏》164页),此墨盒构图中规中矩,正中是张鹿鸣刻的西周大鼎图形(左下角有&鹿鸣&小印,围绕四周的是西周大鼎78字的铭文:&唯十又五年三月既霸丁亥,王在侲宫,大以厥友守。王飨醴,王呼膳夫召大,以厥友入攼。王召走马,令取骓三十二匹赐大。大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朕烈考已伯盂鼎。大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叙述了王在侲宫举行大飨之礼,命大与其僚属进入宫内担负保卫任务,王赐给大32匹赤色黑尾的雄马。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的美意而制此鼎,望子孙后代万年永远宝用。)
又如周追敦青铜器图墨盒(见周继烈主编《民国刻铜文房珍赏》289页),刻者未详,有铭文又有释文,实属罕见。
但是此类墨盒中,有见器物与铭文是不相匹配的,仅是有器物又有铭文而已。如图所示墨盒上镌刻器物是&盘&,却刻了西周大鼎的铭文,器物与铭文风马牛不相及。
三、如何鉴赏青铜器图墨盒
青铜器图墨盒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鉴赏必然涉及诸多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辨别真假,称俗要有眼力,这眼力就是知识和经验。鉴赏首先离不开墨盒的材质、造型、制工、品相等,还有墨盒的人文历史(制作者、收藏者以及传承脉络),这里只着重说说青铜器图墨盒的艺术方面。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铸造工艺精细。墨盒是表现青铜器器物的,图形一定要准确。这其实不难做到,因为有青铜器器物的图片、拓片可以参看。特别是全角拓的拓片器形准确,透视合理,纹饰清晰、铭文规范、效果逼真。如《西清古鉴》&&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谱录,收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包括铜镜),而以商周彝器为多。这些图录和全角拓的拓片就成为制盒者重要的参考依据。
毕竟我们欣赏的是墨盒上面绘刻的青铜器,并不是青铜器器物的本身,不必求全责备,青铜器图形大致不离谱即可。如周文王鼎、周父辛爵,其器物形基本相似。
毋庸违言,也见到有些青铜器墨盒的器物图形不够准确,特别是那些仿刻旧时经典的墨盒。对于上品青铜器墨盒而言,形不似,致命伤也。
纹饰是青铜器美丽的着装和语言,又是青铜器的灵魂。它反映了时人的观念形态、审美情趣及艺术造诣。或来自于现实生活,或来自自然界,是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鬼神崇拜等精神世界的集中反映,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青铜器纹饰的构成形式具有严格的布局和规律,它强调青铜器皿的造型与设计相适应。纹饰的带型排列并重复构成镜像形式,这种构成使图像在很大的成像量上达到视觉的冲击力,是中国图案结构传统手法之一。青铜器物上的纹饰,特别是那些繁复精细的纹饰,在大小有限的墨盒盒面上确实很难刻画。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绝大多数是动物纹样,也有少数是几何纹样。常见的纹饰有兽面纹,古称饕餮纹。此外还有龙纹、蟠螭纹、鸟纹(凤鸟纹)、鱼纹、蝉纹等;几何形纹有弦纹、圆圈纹、乳丁纹、云雷纹、勾连雷纹、囧纹等。青铜器纹饰变化丰富、繁复美丽,是青铜器的灵魂,同样也是青铜器图墨盒的灵魂。纹饰缩小刻于墨盒,惟小更见精彩。
诚然,青铜器图墨盒以器物图形为主,于纹饰不必过于苛求,但是墨盒的好坏是离不开纹饰的。曾见过一周夔纹壶的墨盒,所刻的纹饰与&夔纹&相去甚远,有名无实。夔是汉族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此盒的&夔纹&过简,已经难见出&夔&的特征。
青铜器图墨盒的构图及位置,平稳又不呆板。一器的置中;二器的多选择器物一高一低,略见变化。三方的则考虑左右对称。如冷松先生收藏的这方鹿鸣&荣宝摹古&青铜器墨盒,别具匠心。
青铜器图墨盒除器物图形外,还刻有铭文的,虽不多见,乃为一格。有刻于一旁的,也有环绕图形镌刻的。愚以为有铭文的青铜器墨盒器物与铭文一致的为好,如前所引用的丁佛言、张鹿鸣释文青铜器图三镶墨盒。
退一步说,如果器物与铭文不一致,那么铭文也应该正确无误,收藏者不可不察。如鬲攸比鼎墨盒,铭文前段正确后段错误,&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误刻为&用作宝久尊彝&,洵为美中不足。
青铜器图墨盒以绘刻器物图形为主,要求在有限的盒面上面表现出器物的原来形状,先绘后刻,务求一&准&。镌刻青铜器墨盒,犹如绘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以刀代笔,用刀精准,阴文浅刻,这种线刻颇似国画&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粗细均匀,流畅自如,充分表现出&有巧密而精细者&的效果。这里着重说说&线刻&。
原始绘画大都是线性的勾画,我国绘画始终保持着以&线&为主的特点,这与中国的雕刻、建筑、衣服及工艺品等注重外型结构的曲线美与流动感有联系,又受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影响或制约。青铜器图墨盒的&线刻&是写实性的,真实刻画青铜器的外型、纹饰,以清圆细劲、准确凝炼的线条来传达美感。准中带活,单纯中求丰富。
笔者有过刻石的实践,深知刀无定法,贵在熟练。刻铜要达到&虽刻犹写&的至高境界,除有擅长刀法、精湛刻工外,还要有丰富的学养,书画知识和艺术审美能力等,所谓&功夫在刀外&。
四、鹿鸣青铜器图墨盒
1、鹿鸣简介
鹿鸣,张姓人氏。有些鹿鸣所刻的青铜器图墨盒上刻有&鹿鸣&和&张&二方印,可知其姓&张&。生卒年月不详,从他曾与丁佛言合作过青铜器图墨盒,可知他与丁乃同时代人(丁佛言,年)。西安刻铜收藏家王涛先生(盛世收藏ID:厚厂)根据米景阳先生所著《荣宝瑰梦》记载的1956年琉璃厂人回忆50年代初东、西琉璃厂店铺分布情况(专业墨盒、镇纸店约7家:翰藻、张禄铭、元顺兴、同古堂、愚得阁、翰文斋和两明斋),推测其中的&张禄铭&应为张鹿鸣。如果推测成立,那么鹿鸣至少活到上世纪50年代初。刻制青铜器图墨盒如此丰富且精美的大家,没有留下丝毫生平资料,令人匪夷所思。
2、刻作概况
笔者见到的青铜器图墨盒,有署名的几乎都是为鹿鸣所作。他的署名方法是刻一小小的&鹿鸣&印章,偶而再用一&张&印,也有一方&鹿鸣五十以后作&。
从厚厂先生在论坛发帖中得知,已故西安刻铜墨盒藏家王严明先生收藏了一方&祁仪亭&刻青铜器图墨盒,此墨盒长、宽各126毫米,高43毫米,底铭:清秘,民初形制。祁仪亭何许人,待考。
又见到一方署名&佐臣橅古&的父乙鼎与守父爵图墨盒(冷松藏),风格尚简,刀法之纤细、挺劲与鹿鸣的细密繁缛难分轩轾。
上海刻铜鉴藏家朱瀚先生(盛世收藏ID:诸相非相)又提供了一方纯红铜异形荣宝青铜器图墨盒,落款有印&子寿&。子寿何许人,待查。
笔者孤陋寡闻,这是我仅见的三方署名不是&鹿鸣&款的青铜器图墨盒。朱瀚先生又告我,还有&亚鸣&款的青铜器图墨盒,可惜我未曾见过。
笔者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
1.鹿鸣除了刻青铜器图墨盒外,有没有刻过其它题材、内容?笔者只见过几方有&鹿鸣&印款的山水人物墨盒,刻作平平,是否是鹿鸣所刻,还是个疑问。鹿鸣擅长是精细的线刻,青铜器图长袖善舞,扬长避短,我以为他不会去刻其它书画题材。
2.有些没有署名的上佳青铜器图墨盒,是除鹿鸣之外另有高手呢,或者是这些墨盒由鹿鸣所刻交南纸店代卖而暂不刻款?
3.鹿鸣青铜器图墨盒署名多是刻一小小的&鹿鸣&印章,可能为盒面构图的需要,简洁大气,或者是鹿鸣书法藏拙(未见过鹿鸣的书法墨盒)?
虽不能断定张鹿鸣为青铜器图墨盒的开山鼻祖,但他是青铜器图墨盒成就最大的代表刻家和领军人物,那是确定无疑的。
3、墨盒收藏
收藏鹿鸣青铜器图墨盒,也是刻铜文房收藏的一个热点。两年前黑獭大将军君曾发帖云,通过网络搜索,目前可以查到的没有争议的鹿鸣款青铜器纹墨盒(镇尺)共有39件,其中墨盒29件,镇尺10件。这仅是网上所见,不包括私人收藏(未公开发表)的,实际上远远不止这数目。据悉,仅上海墨盒收藏家倪克梁先生(盛世收藏ID:古越山人)就收藏了鹿鸣款青铜器墨盒(镇尺)七八十方之多,且多为精品。
鹿鸣所刻的青铜器图墨盒构图有度、图形精准,纹饰繁而不乱、疏密有致,刻工精细、规整大气,无人能与之比肩。
2003年出版的顾鹤鸣、周继烈编著《墨盒存真珍》130页收录了一方&鹿鸣五十以后作&商尊墨盒,底铭&大口&,左是商兽纹方口尊,右是周兽纹豆。编著者评:&器形庄重,纹饰繁缛,尊上所饰瑞兽灵气毕现。就笔者所藏诸墨盒而言无出其右者,可谓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天工之作。&是谓的论。其实右边的周兽纹豆,浅盘敛口,假腹,束腰高座,座中腰有一道箍棱,箍棱上下皆饰兽纹,亦细密、生动。特别是此&豆&器形精准,颇似笔者见到的西周中晚期周生豆,只是纹饰不同而已。周生豆1978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春秋墓葬中,是西周中晚期豆的标准器形。
2013年出版的周继烈主编《民国刻铜文房珍赏》仅收录了鹿鸣二方青铜器图墨盒。三角形墨盒盒面刻铭&荣宝摹古&,底铭&荣宝&,鹿鸣的青铜器图墨盒主要都是与&荣宝&合作的。
上海刻铜收藏大家倪克梁先生收藏鹿鸣精品甚多,引录几方,一斑以窥全豹。
鹿鸣刻青铜器图墨盒
盛名佳盒,出现过大量假冒其名的仿制品。有些同时代的高仿品,几可乱真,鉴定、收藏不可不察。如有一方鹿鸣款青铜器图墨上所刻的西周大鼎铭文与原文一字不差,正确无误,令人惊叹,但是最后一行书者的署款&癸未三月初四日弗言作&,即令人产生了疑问。这&弗言&,如果是佛言(丁佛言),那么就不可能是&癸未&年所作?丁佛言(,有作),名世峄,初字桐生、息斋、芙缘,后字佛言(40岁后以字行),号迈钝,别号黄人、松游庵主、还仓室主。山东县人,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
墨盒中署款的&癸未&,如指1883年(清光绪九年),当时丁佛言年仅5岁,墨盒不可能为其所书;如指1943年,丁佛言已逝世12年。或是丁佛言自己刻错纪年,或是另外一个名叫&弗言&的人&&刻错纪年,可能性不大;名&佛言&者,除丁佛言外,还会有谁呢?
五、青铜器图墨盒的收藏
中国青铜器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但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丰富、品种繁多,一般一范只铸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因此件件面貌各异,个中精品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私人收藏家日渐其众,藏品甚丰。如清末陈介祺(号簠斋)所藏商周秦汉青铜器及钱范等300余器之多,藏有商、周古钟11件,取其整数,颜其书斋为&十钟山房&。青铜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蔚然成风,文人墨客博学好古,青铜器图刻入墨盒以充文房之风雅。将青铜器刻入墨盒,丰富了刻铜艺术的内容,充分展现了刻铜艺术的技艺,所以青铜器图墨盒备受收藏者青睐,在把玩欣赏中可以获得历史知识,丰富艺术修养。收藏青铜器图墨盒永远不会寂寞,对此笔者充满信心。
相对而言,青铜器图墨盒&真品&与&仿品&难辨,因为(1)采取的是工笔,细线刻成,刀法比较相近,个人风格难以区分。(2)不熟悉青铜器的人较多。(3)青铜器图墨盒相对较少且多为&鹿鸣&所刻。所以,同是&鹿鸣&款墨盒也良莠难辨,收藏者必须谨慎。
随着社会发展和书写工具的改变,刻铜文房已成为最后的贵族。青铜器图墨盒庶几匿迹,精品愈见稀少。当代刻铜家制作新盒时,于青铜器图墨盒亦少有人问津,令人不免有些遗憾。
当代刻制的青铜器图墨盒甚少,或许是收藏需求少之故。笔者见到2009年由浙江海宁著名刻铜家孙建明先生(字梦臣,号一品秋叶)刻的一方遂公盨墨盒,真是喜出望外。孙先生尤擅线刻,刻铜线条精细流畅,刀刀到位,就描绘之精准而言,无出其右者。有谓&民国后无刻铜高手&,似乎说得过于绝对了。
遂公盨墨盒
盒面正中是遂公盨图,右是铭文,左是百合居士的小记。
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是西周中期用来盛粮食的礼器。该盨呈圆角长方形,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器口沿下饰鸟纹,腹部饰瓦纹,两侧有一对兽首形耳,垂环和盖已失,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盨内底有铭文10行共计98字,书法优美,整齐匀称。铭文中有&遂公&两字,故称&遂公盨&。墨盒小记中简单说明了此鼎发现的价值,&该铜器上有十行,九十八字铭文,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也是最为详实记载大禹治水为政以德的可靠文字记录,该件国宝之谜的破解,是新世纪以来青铜器铭文中,最重大成果。&
收藏青铜器图墨盒的多首选鹿鸣盒,固然不错。但别忘提高辨伪能力,有些&鹿鸣&款墨盒可能是伪作或仿制,故在选购藏品时千万不要唯名款、底铭是瞻,无署名的墨盒亦多有精品,堪与鹿鸣墨盒媲美。如周文王鼎图墨盒(冷松先生藏),周牺首罍与周羊鼎图墨盒、周追敦与周举鼎图墨盒(李兆育着《双雅楼藏刻铜文房鉴赏》,131页),周友史鼎图墨盒、周福觚和周辛癸鼎图墨盒。
要提高青铜器图墨盒收藏的辨伪能力,首先要学些文史和书画的知识,大致了解一点青铜器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其次,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向内行或收藏家请教;再次,需多看实物,多看精品,真伪对照,博闻强记。通过反复实践,定能慧眼识宝,目力过人。
六、常见青铜器图例
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一般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青铜器图墨盒常见的是食器、酒器和水器。欣赏或收藏青铜器墨盒,了解一些青铜器知识,特别是图形和名称,是很有必要的。见一盒能呼其名,倍感亲切,犹如重逢故人。特简介20种常见的青铜器图例如下。
1、鼎 食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2、鬲 作用与鼎相似,属于鼎类。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3、角 饮酒器。形似爵而无流无注。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4、觚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5、觯(zh&) 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6、尊 或作樽、罇。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7、卣(yǒu) 盛酒器(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8、盉(h&)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9、罍(l&i) 大型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10、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有&清酒百壶&,《孟子》有&箪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11、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12,匜(y&)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13、盂 大型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14、簋 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15、簠(fǔ) 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16、盨(xǔ)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17、敦(du&)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18、豆 高足盛器,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有盖。
19、爵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
20、甗(yǎn)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致谢冷松先生、朱瀚先生、范大鹏先生提供藏品图片以及冷松先生慷慨分享高见。
或后才能发表评论
文人艺匠的造物,虽不若有宗教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但亦不失为精致生活和温雅气质的产物。2015年博观春...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金紫...
佳士得纽约于日到21日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第一次举办亚洲艺术晚间拍卖(网上拍卖从3月...
大家最新观点
2017品藏大赛揭晓
北京盛藏艺术品有限公司 (C)
服务电话:400-813-9977
京ICP证080520号教你辨别铜墨盒收藏真假几条小秘诀教你辨别铜墨盒收藏真假几条小秘诀清梦堂百家号铜墨盒最早起源于清中期同治时期(1861年至1875年),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以紫铜为内胆,有的也辅以鎏金、白银镶嵌。民国书画刻铜,由书画家文人学士绘制其稿,金石刻铜家雕刻完成。当时从事这一雕刻工作的艺人很多,最有名的如:张樾臣、张寿臣、陈师曾、姚华、姚茫父、陈寅生等刻铜名家,位刻铜文化留下丰富的一篇。随着刻铜文房收藏的日益火爆和从业人员仿刻意识、技术的逐渐提高,仿刻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一眼假的地摊货比前些年少了,新盒新刻情况也比以前少了。因为藏友们的鉴赏能力强了,这些小儿科的东西无法生存了。目前,铜墨盒的仿刻主要集中在素盒和普盒上。在素盒和普盒上作伪,成本低并容易以假乱真,买一方素盒的价格,甚至低于造一方新盒的成本。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一是仿刻双钩字。军政题材墨盒镇尺一直是仿刻的重灾区,名人效应使然,当官的名头大,所以过去仿刻军政名人款的较多,主要表现在后加款上。而近段时间,在老素面盒上加刻民国时期军界、政界、教育界口号的仿品经常出现,且以双钩线刻为主,落款大小名人和大小政府机构都有。双钩线刻为美术体,比较好仿,同时军政题材墨盒当年以奖励和公用为主,多为一般工匠所为,较为容易仿刻。二是仿刻五面工。一方普盒只有千八块钱,甚至几百块钱,而在盒体的四面加上刻工,那价格就是成几倍的增长了。在满工墨盒中,四面工好刻一些,所以要重点防范方型墨盒,圆形墨盒四周加刻纹饰,构图不好把握,而且“圆活”比“片活”难度大,容易露马脚。盒体后加刻四面工,多以普通山水、花卉、金文、瓦当为主,与普盒盒面内容和老刻水准差不多,挺迷惑人的。目前,已见过多方五面工仿品。三是仿刻青铜器。晚清民国,非常珍稀的上古礼器,被鹿鸣等刻铜高手绘刻到了墨盒之上,加之多为荣宝斋等名店出品,极大抬升了青铜器图案墨盒镇尺的价值和地位。因利益较大,难免成为仿刻的重点。青铜器图案,以几何图形为框架,纹饰以点刻为主,对刀痕的深浅、虚实、粗细等变化要求不多,还因不是个性化画稿,少有风格特点可以分辨,所以老素盒上仿刻青铜图案很容易以假乱真,应该引起足够警觉。四是仿刻金文体。金文在墨盒上不被重视,价格也较为低廉,除五面之外,仿刻的较少。但是,在老素面仿圈上加刻金文的情况比较多,特别是有一种可以折叠活动的仿圈,即:打开是仿圈,合起来当镇尺用,后加刻纹饰的这两年特别多。当年,金文应用在墨盒上以美化为主,具有书法和美术双重功效,有的用双钩线刻表现,以排列组合为美,由于字不好认和读不懂,仿刻的如何不好判断,加上仿圈面积小,所以容易看走眼。五是仿刻书上的。很多年前,范大鹏先生就多次提示过,按照书上的藏品进行仿刻的情况十分严重,一定要多看刻铜出版物。书刊上著录的东西多为精品,并且上了书的都有一定的附加价。我在某地的古玩市场内,见过专门仿刻和给墨盒后加款的店铺,生意非常好,桌子上摆着四五本刻铜书,想在老素盒上加刻什么内容,自己从书上选。随着刻铜出版物的增加,仿刻书上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必须多看书,认真看,才能避免上当。六是仿刻普通款。前些年,后加款主要盯着大名人用力,如加刻“寅生”“张寿臣”“姚华”“蒋中正”“宋哲元”等等,由于名头太大,盒子太普通,容易被识破,加上藏友们对大名头的东西已经有所警惕,因而近两年仿刻款识的级别开始下降,后加小名头款的比较多了,如县团级以下的。还有一种趋势,在无款普盒上后加刻普通人款和纪年款。由于现代刻铜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从业人员的镌刻技艺已经不低于民国时期的普通工匠了,仿刻出的款识,早已不是过去那种歪歪扭扭的字迹了,这种有一定模样的普通款,不太引人注意,极易蒙混过关。小编不才也喜欢收藏刻铜墨盒,本文章借鉴于刻铜圈大师之笔,本文如有写的不实之处,望大家见谅和指正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清梦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的位置: &
2004 荣宝款 楚珍题 云铜颜伯龙花鸟纹墨盒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横滨国际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开通大图精览服务,给你不一样的看图体验!
业务合作: /837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
拍卖图录公众号
拍卖图录APP正在初始化报价器真空泵空气过滤器的用途有哪些铁的用途
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
元素辅助资料:
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但是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这首先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再加上它的熔点(1535℃)又比铜(1083℃)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以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
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三价铁与蛋白质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这种形式的铁必须与有机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磷酸,将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影响被吸收。抗坏血酸、半胱氨酸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这种铁不受有机酸的影响,其吸收率比离子铁高。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菠菜)到7%(大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1(鱼)到22%(肝脏)。
铁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氧的运转。缺铁将造成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思想不集中。严重者可有低热,稍事活动,可发生呼吸急促。中等程度者会出现代偿性改变,如心跳加快等。病人常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腹胀、腹泻等。肾脏功能也可能改变。
铁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减弱。
2.降低免疫细胞从静止---临战的反应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体的生产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进行。
5.缺铁性贫血,细胞供氧不足。其结果是整天无精打采,疲劳而倦怠,比较容易被感染。
结果你的免疫大军只是一支装备简陋,行动缓慢的军队。
血液里流动的太多的自由铁不仅无助于抵抗能力,不能保护人的肌体,反而会被细菌吞噬,成为细菌的美食,并且细菌会因此而大量地繁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倍小心结孩子补充铁质的原因。
名称由来:
盎格鲁-撒克逊语:iron(铁);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ferrum”(铁)。
元素描述:
柔韧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第四(百万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来源:
取自铁矿。把石灰石、焦炭和铁矿石分层投入高炉,自底部鼓入高温气流,使得焦炭炽热发红,于是铁被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熔化成液态,从炉底流出。
元素用途:
用于炼钢、制造其他合金。铁对于人类必不可少,它是血管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氧化物也用于制造磁带和磁盘。纸的用途
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折纸,剪纸铁的用途
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
元素辅助资料:
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但是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这首先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再加上它的熔点(1535℃)又比铜(1083℃)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以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
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三价铁与蛋白质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这种形式的铁必须与有机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磷酸,将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影响被吸收。抗坏血酸、半胱氨酸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这种铁不受有机酸的影响,其吸收率比离子铁高。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菠菜)到7%(大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1(鱼)到22%(肝脏)。
铁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氧的运转。缺铁将造成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思想不集中。严重者可有低热,稍事活动,可发生呼吸急促。中等程度者会出现代偿性改变,如心跳加快等。病人常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腹胀、腹泻等。肾脏功能也可能改变。
铁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减弱。
2.降低免疫细胞从静止---临战的反应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体的生产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进行。
5.缺铁性贫血,细胞供氧不足。其结果是整天无精打采,疲劳而倦怠,比较容易被感染。
结果你的免疫大军只是一支装备简陋,行动缓慢的军队。
血液里流动的太多的自由铁不仅无助于抵抗能力,不能保护人的肌体,反而会被细菌吞噬,成为细菌的美食,并且细菌会因此而大量地繁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倍小心结孩子补充铁质的原因。
名称由来:
盎格鲁-撒克逊语:iron(铁);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ferrum”(铁)。
元素描述:
柔韧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第四(百万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来源:
取自铁矿。把石灰石、焦炭和铁矿石分层投入高炉,自底部鼓入高温气流,使得焦炭炽热发红,于是铁被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熔化成液态,从炉底流出。
元素用途:
用于炼钢、制造其他合金。铁对于人类必不可少,它是血管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氧化物也用于制造磁带和磁盘。纸的用途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幺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 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 ,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 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 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 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 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 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幺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 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 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 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 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 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 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 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 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 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 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 ,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 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 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 经纸,以及 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 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 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 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 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 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 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 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干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 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 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 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 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 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结绳记事
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到事情,打个结,事情做完了,就把绳子解开。上图绳结代表借据:每一结代表向某人借苞谷一斗。还债主一斗,则自己解开一结。
  甲骨镂刻
甲骨文主要指商代后期(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发现 于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北五里的小屯村。据说金石学家王懿荣 在所吃中药里发现了这种刻有文字的骨头,因而高价收购。此后,这些刻有文字的甲骨便受到世人的注意。
  1977年在陕西省周原地区(歧山县、扶风县一带)发现了 约15,000片西周时代的甲骨,故称周原甲骨。其中近300片刻有文字。其字体小如粟米,笔画细如发丝,须放大五倍才能看清楚,显示出娴熟的书刻技艺。
  石鼓碑碣
这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唐代初年,在陕西雍县(今凤 翔县发现了十个刻有文字的石鼓,每个石鼓上有字约七十个, 其内容大多是记载征战和渔猎的,文体类似《诗经》。据研究,这些石鼓为公元前344至前256年间秦国之物。
  简牍缣帛
云南僳僳族某一头人动员下属参加械斗所发出的传信木刻。上方较大口代表信使人数,下方较小口代表要求派出械斗人员的数目。鸡毛,火炭表示十万火急。
  云南佤族记日木刻,争斗双方经调解后,用此来记讲和的日期。每过一天,削去一刻,削完,双方即到会面地点讲和。
  汉代木简《永元器物簿》年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漠居延遗址。编连成册的简是商周至魏晋之间书籍的主要装祯形式。
  左图是帛书《道德经》
  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笺。「轻脆」,即其特性。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笺,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笺、谢公笺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笺」以师厚创笺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笺。「薛涛笺」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笺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笺,有黄白两种。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笺、蜡笺,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笺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笺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笺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记。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笺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蛇的用途
蛇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很大,无论是用它泡酒还是吃蛇肉都可以治很多的病.
蛇肉不仅味道鲜美,质地细滑,更重要的是它富有营养价值,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盐类,还含有维生素A、B1、B2等等。一般说来,牛肉也是属于高蛋白的食品,可是,蛇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仅可以和牛肉匹美,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及。黑眉锦蛇肉含蛋白质约20.2%,虽低于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但高于瘦猪肉、鸭肉、黄鳝肉等;乌梢蛇肉的蛋白质含量与瘦牛肉相近,为22.2%;蝮蛇肉的蛋白质含量还高于牛肉。其实,蝮蛇并非属于著名的食用蛇,其药用价值也难和五步蛇相比,但仅就蝮蛇肉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成分来说,就很受人赞许,其所含蛋白质是由20余种氨基酸组成的,其中有甲硫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白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为“必需氨基酸”。之所以称它们为必需氨基酸,是人体需要他们,但体内不能利用简单物质把它们制造出来,而必须从食物中去摄取。这8种必须氨基酸在蝮蛇肉中全部都有。而且还具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以及有助于消除疲劳的天门冬氨酸,虽则并非属于必需氨基酸,可是仍为人体所需要。上述两种氨基酸的含量远比牛肉为高。蝮蛇的脂肪所含的不饱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非常丰富,对防止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研究者以蝮蛇制品所作的动物实验表明,它能刺激脑下垂体,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有关激素进入血液,从而在协调和强化某些生理机能上具有特殊的功能。
蛇头、蛇眼、
蛇蜕、蛇胆、蛇肝、蛇膏、蛇毒等均可入药。蛇肉具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
可治疗病后体弱、风痹麻木、关节疼痛等症。蛇胆具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的
功效,主治小儿疳积、痔疮肿痛。据临床报导:蛇胆汁乙醇溶液,是治疗角膜炎、
角膜溃疡、角膜斑翳之良药。以蛇胆汁、川贝母、杏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蛇胆川
贝液”,是目前临床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止咳祛痰良药,PVC的用途
管路:自来水,药水,废水
槽体等等很多场合纸的用途
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折纸,剪纸瓷砖用途
装饰啊铁的用途
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
元素辅助资料:
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但是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这首先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再加上它的熔点(1535℃)又比铜(1083℃)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以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
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三价铁与蛋白质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这种形式的铁必须与有机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磷酸,将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影响被吸收。抗坏血酸、半胱氨酸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这种铁不受有机酸的影响,其吸收率比离子铁高。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菠菜)到7%(大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1(鱼)到22%(肝脏)。
铁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氧的运转。缺铁将造成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思想不集中。严重者可有低热,稍事活动,可发生呼吸急促。中等程度者会出现代偿性改变,如心跳加快等。病人常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腹胀、腹泻等。肾脏功能也可能改变。
铁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减弱。
2.降低免疫细胞从静止---临战的反应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体的生产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进行。
5.缺铁性贫血,细胞供氧不足。其结果是整天无精打采,疲劳而倦怠,比较容易被感染。
结果你的免疫大军只是一支装备简陋,行动缓慢的军队。
血液里流动的太多的自由铁不仅无助于抵抗能力,不能保护人的肌体,反而会被细菌吞噬,成为细菌的美食,并且细菌会因此而大量地繁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倍小心结孩子补充铁质的原因。
名称由来:
盎格鲁-撒克逊语:iron(铁);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ferrum”(铁)。
元素描述:
柔韧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第四(百万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来源:
取自铁矿。把石灰石、焦炭和铁矿石分层投入高炉,自底部鼓入高温气流,使得焦炭炽热发红,于是铁被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熔化成液态,从炉底流出。
元素用途:
用于炼钢、制造其他合金。铁对于人类必不可少,它是血管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氧化物也用于制造磁带和磁盘。铁的用途
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
元素辅助资料:
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但是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这首先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再加上它的熔点(1535℃)又比铜(1083℃)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以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
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三价铁与蛋白质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这种形式的铁必须与有机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磷酸,将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影响被吸收。抗坏血酸、半胱氨酸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这种铁不受有机酸的影响,其吸收率比离子铁高。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菠菜)到7%(大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1(鱼)到22%(肝脏)。
铁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氧的运转。缺铁将造成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思想不集中。严重者可有低热,稍事活动,可发生呼吸急促。中等程度者会出现代偿性改变,如心跳加快等。病人常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腹胀、腹泻等。肾脏功能也可能改变。
铁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减弱。
2.降低免疫细胞从静止---临战的反应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体的生产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进行。
5.缺铁性贫血,细胞供氧不足。其结果是整天无精打采,疲劳而倦怠,比较容易被感染。
结果你的免疫大军只是一支装备简陋,行动缓慢的军队。
血液里流动的太多的自由铁不仅无助于抵抗能力,不能保护人的肌体,反而会被细菌吞噬,成为细菌的美食,并且细菌会因此而大量地繁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倍小心结孩子补充铁质的原因。
名称由来:
盎格鲁-撒克逊语:iron(铁);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ferrum”(铁)。
元素描述:
柔韧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第四(百万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来源:
取自铁矿。把石灰石、焦炭和铁矿石分层投入高炉,自底部鼓入高温气流,使得焦炭炽热发红,于是铁被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熔化成液态,从炉底流出。
元素用途:
用于炼钢、制造其他合金。铁对于人类必不可少,它是血管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氧化物也用于制造磁带和磁盘。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卖清青铜器编钟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