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呆帐还清多久能消除1000w以上的人

&p&这不禁让人想到著名的&b&费米悖论&/b&和&b&大过滤器&/b&理论。&/p&&p&怎么发现的过程楼上几位专业人士都已经论述的很详尽了,我无意画蛇添足,只是想到了大过滤器理论,等了1天没人提这事儿,忍不住旧事重提一下:&b&如果火星的地下湖泊都能找到微生物甚至小鱼小虾,那搞不好连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冰层下都有生命,那么如果生命在太阳系这种恒星系都能不止一处的自发产生,那阻止生命成为星际文明的”重大难关“在哪里呢?&/b&为什么德雷克公式算出来光光银河系就有大把大把的”宜居行星“而人类到现在没找到1个外星文明呢?&/p&&p&知乎有人引用过的牛津哲学家Nick Bostrom的高论:&/p&&blockquote&“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b&即使我们在火星上发现简单的生命也将是灾难性的信号,因为这将大大减低我们已经越过大过滤器的这种可能性&/b&,如果我们在火星发现复杂生命的化石,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新闻,因为这说明大过滤器几乎肯定会发生在我们的未来——这将导致物种的毁灭。”Bostrom认为在费米悖论这个事情上,“夜空的沉默是金。”&/blockquote&&p&可是正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5a4fe771f3643bdd2ac141& data-hash=&5a4fe771f3643bdd2ac141& data-hovercard=&p$b$5a4fe771f3643bdd2ac141&&@haibaraemily&/a& 回答提到的那样,&b&火星冰下液态水湖泊的水温仅仅是-60℃上下,而且有液态水,并且上方仅仅有1.5km的冰盖,这就是说这环境恐怕比地球上嗜冷生物(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Psychrophi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sychrophile - Wikipedia&/a& )与极端微生物(&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Extremophi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xtremophile - Wikipedia&/a&)恶劣不了太多。&/b&&/p&&p&1.5km冰盖压力很大?11km水深下的马里亚纳海沟有&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Pyrococcu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yrococcus - Wikipedia&/a& ;&/p&&p&火星到处是高氯酸盐?液态水充满了钙盐镁盐?嗜盐古菌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Halobacteriacea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lobacteriaceae - Wikipedia&/a& 表示有点卤水算个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6d0b59c3c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caption&高盐分就没细菌能活着了?&/figcaption&&/figure&&p&-60℃很冷?这倒真是超过嗜冷细菌最低-20℃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Synechococcu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ynechococcus - Wikipedia&/a& 的居住条件了,但假设有那么一两个热泉……&/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62fff9506fbe5b200f71fce4e039c5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62fff9506fbe5b200f71fce4e039c51_r.jpg&&&figcaption&木卫二冰下海洋的假想图——毕竟只能是想象啦,那么厚的冰层放地球上人类都未必钻的透&/figcaption&&/figure&&p&&b&所以把地球上耐压+耐寒+耐高盐的微生物凑一块儿交换一下基因各取长处,可能真的和火星的地下湖泊差不太离(其实还是有40℃温差)&/b&&/p&&p&想到附近有个行星地底下还有一堆微生物自由自在的等”人“来还真是有点毛骨悚然呢。&/p&&p&&br&&/p&&p&好吧其实根据火星地质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Geological_history_of_Ma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ological history of Mars&/a&)红色星球频繁的火山活动早在35亿年就结束了,哪来那么多该死的”热泉“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5e1ec8d000b2ea49d1e4d4df797e62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5e1ec8d000b2ea49d1e4d4df797e626_r.jpg&&&figcaption&火星地质史简单粗暴的被切成了三段,剧烈的地质活动几十亿年前就完结撒花了&/figcaption&&/figure&&p&但是貌似按照科研熔岩流,冰川/冰缘活动以及液态水的微量释放仍在继续,所以……怎么评价呢?&/p&&p&真不好讲。&/p&&p&到底有没有就留给将来工程师们去验证了。&/p&&hr&&p&关于费米悖论知乎已有长篇大佬讨论,不让转的,互联网各处讨论的帖子也很多了,这里不想长篇大论展开。有兴趣移步:&/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费米悖论」?&/a&&p&其实像我这种看宇宙比较悲观的人来看,我一直觉得适合形成生命的摇篮起码几十光年才有1处(从目前系外行星列表讲这个数字更是大到上百),然后现在欧洲科学家跳出来说火星就有长微生物的条件……那搞不好火星、木卫二三四、土卫二的地下冰下也能有一堆微生物围着热泉吃火锅(误),当然以现在人类的钻探技术根本钻不透木卫三那种冰层【评论区说核电池自热都能下去】,或者讲能下去但上不来(那不还是不知道有没生命嘛),但假使我们这一代人到垂垂老矣的时候,新的航天和机械技术真从这些个巨行星的卫星们找到了生命,那恐怕是个稳定的G K M恒星系都能长细菌,那人类就要提防高等文明的见1个杀1个了——单细胞到有1种善于使用工具的生命造出土星V号可比一滩氨基酸生出细胞容易多了。&/p&&p&从航天和机械的角度讲,考虑到太阳能电池板的需要,即便2030年后各国能稳固实现登陆火星并建立火星基地,也会倾向于在火星赤道选址而不是极地,那么把大型钻井攻城器械运到这样的极地湖泊上空由人架井钻井取样分析,可能要比人类登陆火星还要晚上几十年功夫。要得出一个确切的”有没有“的结论,搞不好有生之年都听不到1个答案呢&/p&
这不禁让人想到著名的费米悖论和大过滤器理论。怎么发现的过程楼上几位专业人士都已经论述的很详尽了,我无意画蛇添足,只是想到了大过滤器理论,等了1天没人提这事儿,忍不住旧事重提一下:如果火星的地下湖泊都能找到微生物甚至小鱼小虾,那搞不好连木星…
补:答主今年上大学,回头看看当初青涩的想法和回答,也挺有趣。&br&&br&&br&我来讲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br&&br&&b&乡村&/b&。&br&&b&我认为广大的农村将成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重要发展极。&br&&/b&&br&首先我要讲一些和乡村没多大关系的东西。&br&大家都知道,GDP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br&&br&先说出口,出口在中国是这三者中占比最少的,两会期间公布的数据,二月份PPI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4.8%,连续36个月回落,虽然出口相比进口已经实现了高增长,但其增长点仍在机电(其中关键是中低端能手机)和服装这种利润率不算高的行业。事实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逐渐下降。把视野拉倒更广更远,不说20年,就是未来10年,外部环境下美国的重振制造业正如火如荼,德国工业4.0也将在未来10-20年之内占据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内部环境,一方面是经历了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将越来越不足越来越贵,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债务危机将迎来顶峰,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大规模的增税。出口将越来越难。&br&&br&再说投资,中国进入21世纪飞速发展的十年,最大的动力就是投资,而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地产。借用一下西南财大展开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中国的房屋住宅自有率为90.8%,而根据NAHB的数据,美国是69%,英国71%,法国63%,你当然可以说巨大的反差是由于传统观念的不同所造成的,但你能否认房地产接近饱和了吗?&br&&br&最后说消费。自从前两年消费超过投资成为GDP拉动率最高的一项,消费就成了我们的最重要的一根稻草。的的确确,拉动内需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办法。但你靠什么去拉动?都存着钱买一线城市的天价房子呢,难道所有消费都得靠政府来补贴?依靠补贴的消费增长是不健康的消费增长,正如十年前我们依靠政府找银行借钱的投资一样,最终也只是延缓了末日到来的那一天。&br&&br&这样看来,似乎中国经济已无药可救,病入膏肓,用某环保纪录片中中石化官员形容国企的话来形容咱们的经济,再恰当不过:“胖,但虚胖。”&br&&br&&b&但等等,咱们前面讲了那么多,好像一直忽略了我们曾赖以生存赖以发展的农村&/b&。没错,大城市住房饱和了,咱可以往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发展,甚至是乡村,虽然乡村的住房大多都有保障,但出于改善住房条件的商品房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咱们招农民工越来越难,你试一试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搬到乡村,看行不行?(我的构想是,中国未来的工业会呈现多层次的特点,需要高质量产品的将在大城市完成产业升级,工业3.0之后是工业4.0,而中端产业在无数中小城市,仅仅是自动化机器的辅助生产就已足够,而无数的低端产业就深入全国大大小小的农村,没有升级必要的何须升级?)&br&&br&咱们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改起的嘛,如果说习李政权将继续深化改革,农村不能被忘记,也不会被忘记。&br&&br&-------------------------------------&b&3.12重要更新&/b&--------------------------------------&br&时间有限,我们讲农村未来发展的第一点:&b&农村互联网&/b&。&br&不知道各位看客在这里是否会惊讶?我讲的第一点,不是农业,不是低端制造业,而是农村互联网产业。我自以为,农村互联网产业包括两个最重要的部分:&b&农村移动互联网和农村电商&/b&。&br&&br&先说农村移动互联网。前段时间我在写假期论文《棋逢对手——微信与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别查了,穷学生没钱出版面费)时,意外的发现了农村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发展前景。&br&先看一下我论文里的两张表格。&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f170e1b7ac371b52cde79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f170e1b7ac371b52cde7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4f56d45b6fe41ffb59f0d5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4f56d45b6fe41ffb59f0d5_r.jpg&&&/figure&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不断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网民占比还能稳重有升,是很不错的了。虽然与城镇网民数量还有明显差距,但那个差距的缺口,正式未来最大的潜力之所在。上网门槛的不断降低,将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触到互联网。&br&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第二张图表,农村居民手机上网比例居然比城镇还高?!&br&其实很好理解。在PC互联网时代,接触网络的门槛相对较高,一台电脑怎么样也有几千块,更何况很多村庄是不通有线网络的, 上网变得异常困难,而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门槛大大降低,中低端手机很适合中国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也大大方便了上网。正是因为起步晚,让农村互联网有了城镇所不具有的优势——移动设备占比高。&br&如果说的十年是PC互联网的十年,那么将一定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未来的O2O产业,移动支付产业,大数据的产业,都需要移动平台的支撑。因此,各大互联网企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引导他们原本在PC互联网的客户进入移动端,而农村无需破旧,直接立新即可。&br&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的5.79亿部下降21.9%。随着手机持有量的逐渐饱和,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运营商,亦或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会去抢占还未完全开发的农村市场。&br&&br&&blockquote&对农村的改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今天是知识上山下乡,如果真做对,用移动互联网,用大数据,改变整个中国农村的面貌,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大,至于能不能挣钱,我自己这么觉得,只要你做对了,只要农民真开使用了,一定能挣钱。
——马云&br&&/blockquote& 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在浙江县域电商峰会上宣布将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全面进入中国农村。&br&五年前马云义无反顾的创立阿里云搞大数据和云计算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现在当大数据像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时,他用智慧和远见打了质疑者的脸,而今天他进入农村,同样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时间会给你答案。&br&于是我们的话题来到了农村电商。从买和卖两个角度来说。&br&买:实际上农村居民更适合在电商上购物,只是信任上的心理障碍还未完全消除。当大型连锁卖场还未进入广大三四线城市以致农村时,它们似乎已经被电商冲击的有点受不住了。相对于城市居民出门即到的购物体验,农村居民想要进入大的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是非常麻烦的。而电子商务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接受了较好的基础教育后,对于购物的需求是尤为旺盛的。&br&卖:其实卖也许才是关键。大家都知道,我国农产品价格相对较贵的重要因素是中间的流通环节太多了,每个流通环节都要赚钱,到最后在城市的菜场或超市里卖给你的时候也就自然贵了。但是有了农村电商后就不一样了,在物流业和冷链技术的支持下,刚采摘的蔬菜水果可能就知道通过物流发到你家,方便,新鲜,便宜,这个太关键了,一旦物流业进一步成熟,农村的电商建立起来以后,很多农产品经销商都要丢掉饭碗,依靠生蔬的家乐福也将无以为继。&br&当然,这只是未来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农村广布全国每一个角落,要想实现农场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对大数据,物流等核心技术要求很高,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br&&br&-------------------------------------&b&3.16重要更新&/b&--------------------------------------&br&&b&2.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连锁效应。&br&&/b&&br&①农业机械化&br&&blockquote&一方面我们的农业实现了连年丰收,但&b&另一方面我们在生产方式、结构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重要的就是农业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地步,水资源、土地资源,还有其他的相关资源&/b&。确确实实,我们的农业到了要减压、减负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在这样一个时点上,我们国家提出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到重要位置,也就是基于这些考虑。&br&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blockquote&说的很对。国内粮食虽然产量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但我们粮食的成本相对较高。两会上农业部负责人被问到为什么粮食11连增的情况下我们仍大量进口粮食,进口增速特别快的问题时,他一针见血:“&b&因为国际粮价比国内粮价低&/b&”&br&&br&我们的农业到底如何?来自FAO的数据。(下列图片第一张中国,第二张美国)&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e80ccf0caa1c58de851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e80ccf0caa1c58de851_r.jpg&&&/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78e2a7f0fa9aa7d0dff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78e2a7f0fa9aa7d0dff_r.jpg&&&/figure&&br&这是人均农业增加值,第一张图是中国,第二张图是美国。&br&高下立判。为什么呢?&br&是美国耕地多一些吗?这是可利用土地。&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94a5bfaf95424d6eedf7d_b.jp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2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94a5bfaf95424d6eedf7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9f14ece68ad5bd3a4ceddbf3d57c30c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2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9f14ece68ad5bd3a4ceddbf3d57c30c_r.jpg&&&/figure&几乎没有差别,甚至他们比咱还少。&br&是因为农业人数吗?更不可能。&br&真正的原因,是农业机械化。&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4e91dbfc27a0d2e0fce863bb5761105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4e91dbfc27a0d2e0fce863bb576110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dd52aeca14ff98feeda2cd1_b.jp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1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dd52aeca14ff98feeda2cd1_r.jpg&&&/figure&&br&&br&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啊。&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d99a799b87f5e13861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d99a799b87f5e13861d_r.jpg&&&/figure&
(来自知乎数据帝
chenqin的数据,特以感谢)&br&2012年,中国每生产一公斤小麦,总成本约为2.17元。美国只需要1.51元成本。&br&而他们的大多数成本来自农机(这也是为什么油价上涨时美国农产品价格也会上涨),而我们则是赤裸裸的劳动。&br&难道我们因为人口红利不需要农业机械化吗?&br&不是,是因为我们前一阶段的人口劳动成本比机械成本还低!&br&但我们的成本依然比美国高!&br&从市场角度,当劳动力价格上涨,国际粮价继续走低,我们的农业不得不改了!毫无竞争力的农业将潜伏巨大危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产农机技术的日趋成熟,机械效率大幅提高,农机价格也会相对降低,农业机械化的成本也在降低。两方面共同作用,会使市场自己做出选择。&br&从政府角度,加大对农机的补贴一方面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能照顾一下受伤严重的机械行业。我认为在对农业的补贴方式上会由以种子补贴为主逐渐发展至补贴农机和补贴种子并重的模式。&br&要知道,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农业的发展,还有机械,科研等等等等。&br&&br&②农村道路修建&br&(暂未完成)&br&&br&三.&b&农村金融&/b&&br&(暂未完成)&br&--------------------------------------未完待续----------------------------------&br&本人因近期学业繁忙,后续的想法会逐渐补上。多谢各位,欢迎讨论&br&&br&&br&--------------------------------------分割线---------------------------------------------------&br&这是一个知友与我的讨论,很切题也很有现实意义,相比很多人都想这样问,就加进来以供参考。&br&&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fan-jian-hui-22& class=&internal&&范建辉&/a&:&br&数千年,古今中外,农业永远在最低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和精神需求”,请问: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温饱属于第几层次?高端服务业才是方向。&br&&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poloroce& class=&internal&&罗伟豪&/a&(作者) 回复 &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fan-jian-hui-22& class=&internal&&范建辉&/a&&br&你好。 第一,我所讲的农村战略绝非简单的发展农业,我的想法有点像当初的乡镇企业,但我更期待的是大企业把大量的中低端产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意义上更强调的是工业发展。因为文章还没写完,对您造成的误解是我没有解释清楚,不好意思。&br& 第二,既然你讲到农业。并非中国一个国家重视农业,我们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业,第三产业最发达美国呢?它用了20%的土地,去搞仅仅2%GDP占比的农业,长期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在大的战略全局角度占据了有利地位。 &br&第三,高端服务业的确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并非可以取代一切,更重要的是,美国为它第三产业的巅峰已经铺垫了几百年,而中国50年前才刚刚成为工业国。单选取金融业来说吧,美国1792年就有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884年就有了道琼斯指数,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就有市场竞争的银行,中国呢?股票更像是赌场,而体量巨大的银行,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甚至竞争不过余额宝。除了金融,科技,医疗,服务, 教育,物流我们差的更是很远。唯一聊以慰藉的互联网产业,我们的大公司唯一的优势仍然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而不是它的技术。 我不是妄自菲薄,我觉得 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本,看到我们的优势,而非盲目的去追随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式。 谢谢。
补:答主今年上大学,回头看看当初青涩的想法和回答,也挺有趣。 我来讲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 乡村。 我认为广大的农村将成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重要发展极。
首先我要讲一些和乡村没多大关系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GDP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先说出口,出口在…
&p&当下其实就是经济危机状态,主要体现是债务违约。&/p&&p&比如债务评级上,上海华信是AAA,冀融投是AA+,盾安债是AA+、山水是AA+,东特钢是AA+,川煤是AA+,雨润是AA,大连机床是AA,丹东港是AA,亿阳集团是AA,中消安是AA,春和集团是AA。按照最新规定,这些债券都可以去央行抵押换人民币,除此之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违约了。”&/p&&p&违约潮就是经济危机体现。只是该破产的没破产而已。&/p&&p&传统经济危机,就是利润率下滑,企业破产。通货紧缩。出现过破产失业潮。淘汰一批企业,然后经济调整复苏,开始下一个繁荣周期。&/p&&p&但二战后就不同了,国家干预力度加强。尤其是中国,就业是很重要的指标。企业要活不下去了?别呀!银行借你钱,再撑一会儿,搞产业升级吧!&/p&&p&这样该淘汰没淘汰掉,失业潮,破产潮没出现。但企业没了利润,成了借钱吸血的吸血鬼。当然显性的经济危机也没出现,毕竟通货紧缩没发生。发生的只是一日千里的企业负债。&/p&&p&这就暂时遮掩了危机。但是,银行借钱给它保命,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些企业没还上钱的可能。这样银行的坏账率会增加。银行可能自己就会被拉下水。中央保银行,那么中央就可能被拉下水。&/p&&p&所以,该破产的还是要破产。体现出来就是银行不能保底,还不上就是还不上,谁也别垫付。这样,这些企业就真还不上钱。不过违约了,他们可以选择不还钱。叫借钱的去死。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当然这样就太丢人了,中央最终需要把他们整合掉。&/p&&p&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什么e租宝之类的破产,动辄数百亿人民币。雷一个个爆掉。资本灰飞烟灭。企业破产的风险,被转嫁到债权人的投资打水漂上来了。这可以认为是“劫富济贫了”。有钱的小资只能自认倒霉。&/p&&p&未来诈骗集资的还会继续增加,而且一个比一个更传奇。因为面临淘汰的企业不破产,现在要么就是转型升级,要么就是借钱续命。银行借不到了自然各种p2p渠道,把钱骗到手,还钱?凭本事借来的为什么要还?所以诈骗技巧会一日千里。&/p&&p&所以当下中央严令减债。中央可不想兜这个底。只不过,按下葫芦起来瓢,生产性的债务被限制。企业没钱花,工资也发不了。员工也半失业或准失业。他们得要活,那么借钱就成必然的了。过去是企业借钱养活他们,现在是他们直接借钱了。&/p&&p&这就更麻烦了。因为这轻易不能停。银行等乐于收他们更高的利息,利滚利。大赚一笔。这样在作死的道路越来越远,违约限贷,把普通失业者逼上绝路,可就是政治危机了。&/p&&p&所以,怎么办呢?积极产业升级,创造新岗位吸收失业者。另外公共福利,保障扩大消费需求。其实经济危机有一个好,没钱的失业,有钱的也得被折腾一番,资本大幅缩水。反而减少了贫富差距。当下通货膨胀政策,负债政策,少来折腾,延长了经济周期,但这个过程中,有钱的资本家的资本也不容易缩水。这样有效需求会更加不足。长远看就是在酝酿更大的危机。&/p&&p&当代马克思:eziv587&/p&
当下其实就是经济危机状态,主要体现是债务违约。比如债务评级上,上海华信是AAA,冀融投是AA+,盾安债是AA+、山水是AA+,东特钢是AA+,川煤是AA+,雨润是AA,大连机床是AA,丹东港是AA,亿阳集团是AA,中消安是AA,春和集团是AA。按照最新规定,这些债券都…
&p&库存就意味着债务恶化。要去库存,如果低价抛售的话,就会引发通缩螺旋,导致资产价格崩盘。&br&假如你是一个社区便利店的老板。你批发了很多酱油在小区里面卖。如果酱油全国统一降价,对于小区的居民来说,当然是好事。&br&但对于你来说,你的酱油批发过来,一瓶3块钱。现在让你卖1块钱一瓶。你就会亏钱。亏钱了,你的便利店就会倒闭。如果你的便利店倒闭了,你赊账的上游经销商,它外面的应收款就收不上来,经销商也会亏钱,那么经销商就会破产。&br&经销商破产了,就没钱给还给厂家。厂家的应收账款要不回来,生产酱油的厂家就会亏损,就会破产。厂家破产的话,它们从银行贷款的钱,就无法偿还。&br&银行收不回贷款,那么银行也会亏损,也会倒闭。商业银行倒闭了,最后就传递到了央行。所有的央票,都成了废纸,那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出现剧烈的被动缩减。传递到央行这一层,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信用崩溃,进而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br&这个过程,叫做通缩螺旋。通缩螺旋的根本原因,在于债务杠杆过高,触发了连锁的债务违约。&br&我们回到开头,如果你开便利店,进货的时候没赊账,用的都是自己的现金储蓄的话,你的便利店,因为商品价格下跌,亏钱了,倒闭了,卖货给你的经销商会受到冲击吗?并不会。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触发通缩螺旋。&/p&&p&相关阅读:&/p&&p&日本房价崩盘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 蔺且的回答 - 知乎&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233&/span&&span class=&invisible&&410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作者:白云先生&/b&&/p&&p&&b&链接:&/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daox.com/p/46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ww.zdaox.com&/a&&/p&&p&&b&来源:至道学宫&/b&&/p&&p&&b&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p&
库存就意味着债务恶化。要去库存,如果低价抛售的话,就会引发通缩螺旋,导致资产价格崩盘。 假如你是一个社区便利店的老板。你批发了很多酱油在小区里面卖。如果酱油全国统一降价,对于小区的居民来说,当然是好事。 但对于你来说,你的酱油批发过来,一瓶…
&p&意料之中,继续等待。&/p&&p&潮水在逐渐褪去,谁没有穿底裤,慢慢都会知道,各种债务违约和债务危机会逐渐充斥年的新闻。&/p&&p&现在剩下的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中国经济整体是否穿了底裤?进一步的,中国经济中最大的症结——金融和地产行业,是否穿了底裤?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地方债,是否穿了底裤?&/p&&p&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在中间逐步揭晓。&/p&&p&有死有生,不破不立,真的发生金融危机,短期来看,会有阵痛,长期来看,是一件大好事。趁着中国人口还没有彻底崩盘,中国经济尚且有冲劲和韧性的时候,早点把毒瘤割掉,身体清理好,这是大好事。再拖拖,到了癌症晚期扩散全身,就完蛋了——也有人说这波三四五线的棚户区改造加涨价潮,已经扩散到全身了。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我也不敢说,只能希望不是吧。&/p&
意料之中,继续等待。潮水在逐渐褪去,谁没有穿底裤,慢慢都会知道,各种债务违约和债务危机会逐渐充斥年的新闻。现在剩下的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中国经济整体是否穿了底裤?进一步的,中国经济中最大的症结——金融和地产行业,是否穿了底裤?中…
&p&不请自来。&/p&&p&首先要看题主所说的西方福利指的是什么,是指的西方的社会福利体系,还是指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导致的西方国家生活水平高的福利?题主都没有做详细说明,那我只能两种都简述一下。&/p&&p&第一是西方的福利社会体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自身的民主制度导致对劳工阶级的过度保护造成的,这并不是中国的锅,我们不背。&/p&&p&保护劳工本身并没有错,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保护劳工,这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就经济发展来说,劳工阶层收入的提高也能刺激消费,让经济增长进入正循环。&/p&&p&但有些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由于民主选举制度导致政客需要用设立福利来“贿赂”选民,导致社会福利的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又被民意绑架,福利只能涨不能跌,这就进入了死循环了。&/p&&p&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的崛起,导致一些国家的产业失去竞争力,加速了他们国家的福利体系的崩溃,从这点来看,中国要负点连带责任。&/p&&p&如果题主问的是这个的话,那得看各个西方国家自身产业的竞争力如何,以及中国主攻哪些产业了,中国崛起不会威胁整个西方世界,只是将个别竞争力不强的西方国家打回原形罢了,那些竞争力强的国家依然能和我们共存共荣的。&/p&&p&不过我想,以上的回答在知乎上已经说滥了,题主只要随便逛逛知乎,就没有必要提这个问题了。&/p&&p&第二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导致的西方国家生活水平高的福利。西方国家通过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汲取利润,这些利润流回到西方后,通过劳动分配的方式推高了西方国家员工的工资,同时,西方国家以极低的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产品,这就形成了一个价差。一方面是西方国家自身的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的“高工资”,另一方面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生活必需品的低价格,所以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人们,他们只要勤于动手,只享受工业产品,少享受服务本国服务,就很容易有“中产阶级”的生活品质。&/p&&p&这样的一种分配形式,是西方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缓和国内矛盾的一种设计,中国不会去改变它,中国如果崛起只是会稀释他们的部分福利罢了,还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可供他们吸血呢。真正改变能改变这种状况的,只能是通过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崛起,最后导致吸血者数量远远超过被吸血者,导致严重供血量不足。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根本改变。&/p&&p&不过,这样的一种制度,存在一种隐患,那就是它将国内的阶级矛盾转嫁给发展中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吸血的方式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而收入分配的不公会同时潜在地增长,一旦他们这套玩不转了,在发展中国家吸的血不足以麻痹社会的下层时,收入分配的不公应该已经严重到积重难返的地步了。&/p&&p&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底层人民可能随着生活成本的逐渐攀升,开始意识到必须要通过努力跨阶级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温水煮青蛙,向上攀登的阶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越铸越陡,之前不需要跨阶级就可以获得美好生活,所以没太在意,等必须要跨阶级了,才终于发现跨阶级已经难于登天了。&/p&&p&这样的一种现象的出现,肯定会是西方国家到时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看他们如何化解吧。&/p&&p&&br&&/p&&hr&&p&看来我这个回答得罪了知乎上的很多公知分子啊。七十几赞的回答被踩到这么下面。很多人还专门写了回答不点名的骂我,高赞的几个回答根本都不是在回答题主的问题,要么就是嘲笑题主,要么就是嘲笑我。我觉得我有必要做一个回应。&/p&&p&1.有答主说我们仇视福利制度,这完全是血口喷人呐,大家都不是资产阶级,怎么可能仇视福利制度呢?我们只不过是就不可持续的福利制度提一点批评的看法,就这样污蔑我们,惹得他们那么大的情绪,你说没有屁股坐的位置的问题?&/p&&p&2.我看很多人对我的批评都集中“吸血”二字上,那我就要问了,西方生产的产品高价卖到发展中国家,然后低价换取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低级产品,这是不是吸血?你非要说,这是由于人家生产力高,人家的东西就该卖的这么贵,那你怎么解释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力?很多产品在技术被西方垄断之时,价格都奇高无比,而该技术一旦被中国突破,价格马上腰斩,这说明什么?这不正说明西方利用技术垄断哄抬价格,同时其他低价值产品的价格上不去,这样的价差是不是一种吸血。&/p&&p&很多人又要反驳我了,说这是中国低福利成本所以才有低价格。要我说,你这就是抬杠,就是转移话题。我们不管你这低成本是怎么来的,就问你高价格是怎么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维持的。再说,如果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剥削工人换取外汇,而发达国家却可以通过技术垄断,维持产品的高价格,并进而维持西方国家工人的福利,这不正说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吸发展中国家血的成分吗?&/p&&p&3.有个答主说,西方国家的工资高,是由于西方的生产力高。首先,我不否认西方生产力高,但是我觉得这跟西方吸发展中国家的血不矛盾,两者完全可以并存。其次,西方生存力高,主要表现在高科技领域,在一般的服务领域,他也生产力高吗?同样是理发,美国25美元,中国25人民币,这种价格差别是因为西方生产力高?况且,就算是高科技生产领域,他也存在用技术垄断哄抬价格的问题,他的生产力也并没有高的那么离谱,是有吸血加成效果的。&/p&&p&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为什么我们中国坚持要发展高科技,要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如果是单纯的按照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行公平交易的话,发展中国家本就不该有强烈的发展高科技的冲动(国防需要除外),因为按照一般劳动要素交易的话,只要发展中国家努力提高自身产品价值的劳动要素,就能获得发达国家同等劳动要素的高科技产品,那发展高科技和在原有产业上增加劳动要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非要发展高科技?就是因为低级工业产品价值太低,只生产低级工业产品,国家就不可能富裕,而生产高级工业产品,国家就能很容易富裕。这不是劳动者素质的问题,也跟生产力高低关系不大,纯粹就是两种商品的价格差距导致的。道理这么明显,还非要给西方辩护,这真是屁股都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p&&p&4.现在很多人,就是缺乏就是论事的能力,脑筋里只有道德批判。我说西方吸血发展中国家是在进行道德批判吗,我都说得很清楚,中国一旦发展上去,并不会改变这种贸易体系。我对西方进行道德批判没必要拉中国垫背吧。&/p&&p&但他们就是不管这些,他们的逻辑里中国就是没有资格批判西方,只要你批评了,我也不管你批评的是什么,对不对,反正我就拿你中国做得不好的地方怼死你。&/p&&p&你批判西方吸血发展中国家,我就批评你福利制度差,争的不是事情的对错,争的就是道义的制高点。&/p&&p&我还看到在有个回答的评论区,有个人批判爱国者,说爱国者的逻辑过于混账,把他都逼成公知派了。公知那么多奇谈怪论没把你逼成爱国者,爱国者的错误逻辑就把你逼成了公知派,那自己是什么成色,自己不清楚吗?要做那个什么就别想立那个什么了。&/p&
不请自来。首先要看题主所说的西方福利指的是什么,是指的西方的社会福利体系,还是指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导致的西方国家生活水平高的福利?题主都没有做详细说明,那我只能两种都简述一下。第一是西方的福利社会体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自…
主要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稀释泡沫,放开房价的政策性扶持,必然有多数人高位套现移民,用房价的泡沫套走国家的真金白银,中国目前不过4万亿美元的外汇,换算成人民币不过是28万亿左右,以北京均价10万的房价为例,一套百平米三居室在1000万左右,也就是150万美元左右,目前北京的存量房面积接近6亿平米,以均价8万计算就是总值48万亿人民币(价值将近8万亿美元),这还是北京一地,以北京存量房价值为基数,依照目前房价光北上广三地的存量房价值就在25万亿美元。&br&
可是北上广的房子真的值这25万亿美元么?如果政府打算戳破泡沫造成市场性恐慌,只要有1/10的持有者抛售套现美元,政府保不保市场?不保造成毁灭性动荡就是一个次贷危机plus,拿外汇储备保市场的话,你北上广三地25万亿美元的房产市场跑出去1/10,没有外汇担保的人民币就真的成了金圆券了。&br&
所以政府怕部分持有者觉察到市场风险集体套现跑路,又是限制外汇流出,又是限制限售年限,又用限购杜绝接盘侠误入市场,目的就是让房地产封盘,等到未来政府手中的外汇储备能够消化泡沫才能应对变数,否则套现的房价你不让它换汇流出,它就在国内炒物价影响民生或者超发在市面上造成恶性通胀。当初泰国就轻率地戳破房价,结果外汇被索罗斯那帮人用从房地产套现的泰铢把美元储备套的干干净净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人民银行去年频频对各银行发文提醒房地产抵押债务风险和禁止发放大宗房贷也是一种封盘措施,现在拿房价没辙的政府套路是封盘看情况伺机而动,房价主动降了就顺势而为,房价不降就通过再延长限售年限和房产税扒皮,什么时候持有者哭着喊着要回归真实价格求饶变现了,政府才是网开一面,现在政府的策略是房市许进不许出。
主要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稀释泡沫,放开房价的政策性扶持,必然有多数人高位套现移民,用房价的泡沫套走国家的真金白银,中国目前不过4万亿美元的外汇,换算成人民币不过是28万亿左右,以北京均价10万的房价为例,一套百平米三居室在1000万左右,也…
&p&以下文字都是我这个外行人的一些思考,非是要班门弄斧,只是专业大神们都太过低调,所以我出来叫唤叫唤,意在抛砖引玉,欢迎专业人士斧正并阐述自己的思考。&/p&&p&//////////////////////////////////////////////////////////////////////////////////////////////////////////////////////////////////////////////////&/p&&p&截至2017年10月,美国的国债已经超过20万亿美金了,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美国人归还债主六万多美元债务才能还清。而这对于百分之七十的连一万美金存款都没有的美国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p&&p&&br&&/p&&p&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债务才160万亿美元,9年过去后呢。&/p&&p&&br&&/p&&blockquote&国际金融协会(IIF)1月5日发布报告称,2016年全球债务占GDP比重达到325%以上,主要是由于政府债务的大幅增长。去年前三季,全球债务规模增加11万亿美元以上,&b&达到217万亿美元&/b&。&/blockquote&&p&&br&&/p&&blockquote&在人口统计学中,&b&世界人口&/b&是目前全球的总人数。世界人口已在日16时21分(UTC)达到75亿人。&/blockquote&&p&&br&&/p&&p&也就是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平均每人欠款2.89万元,也即是19万人民币。&/p&&blockquote&2015年全球&i&GDP总量&/i&达74万亿美元。&/blockquote&&p&也就是说全世界人民不吃不喝干三年才能还清债务。这看起来实在荒唐透顶,敢情大家努力工作非但没有赚钱反而还在亏钱,这根本不符合常识。那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财富的计量出了问题。&/p&&p&其实我们市面上流动的钱本质上是一张纸,我们银行卡里的那一堆数字本质上也不过是用来统计财富的一种工具。&b&工具是不代表财富的。&/b&但是为了维持世界的秩序,我们给这些纸和数字赋予了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所谓的经济制度。&/p&&p&稳定的经济制度是一切发展的必要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一块钱可以买个鸡蛋,明天就只能用一克金子去买鸡蛋。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地囤积生活用品,如此一来,大量的资源就浪费在个人的囤积上,市场也不可能繁荣。&/p&&p&要保证经济制度的稳定,首要的不是保证货币的购买力,而是要保证债务不能违约。本质上,货币其实就是债务。如果100元的债务不能兑换100元的货币,那么债务就会变成垃圾,而它支持的货币也就成了白纸。同时资产也不能崩盘,因为一旦资产崩盘,所有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把资金拿出来。如此,会让大量资金被个人囤积,最终导致债务违约。&/p&&p&于是,奇葩的一幕出现了。全球根本没有那么多资金,但是资产的价格却高得离谱。资产分明造血的能力并不显著,可是大家却争相把钱投入到里面。为了不让资产价格崩盘,资产的价格又不断上涨,反过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大家省吃俭用把资金投入到资产里,看着账面上的数字咧着嘴笑,一个个月光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却要啃方便面,加班还贷。诡异且滑稽。&/p&&p&而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美国,欧洲,乃至世界都一样。大家都在扩大债务以新债还旧债,大家都在让资产升值,大家都在拼命地吸引资金。大家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只要别人比我先爆掉,那么就可以成为唯一的垄断。到时候,还不还债,什么时候还,怎样还就都是我说了算,因为其他人的债都成了垃圾。&/p&&p&换而言之,世界各国无可避免地进入了比烂的周期。所以我们感觉中国经济匪夷所思,其实世界经济也匪夷所思。&/p&&p&Amazon的股票达到了&b&987.20美元,&/b&但是它的市盈率却是249.09。也就是250年才能通过分红回本,这么低下的造血能力竟然价格还在推高。投资者似乎完全不在意企业的生产能力,投资者在乎的只是账面上的数字。那么问题来了,难道账面上的数字不应该是靠生产能力来决定的吗?&/p&&p&不是!&/p&&p&回到问题的根本,到底世界经济是怎样步入到如此田地的呢?&/p&&p&答案很简单就是“&b&消费不足&/b&”,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过剩。两极分化导致中下层无钱去消费,资产又不可以降价,于是只好放债,放出大量的钱来拉动消费。然而放出的钱又不能改变经济结构,于是只能放出更多的钱。而这些放出的钱,最终又以更快的速度流向有钱人的口袋。结果放钱对经济的刺激越来越小。记住,不是单单中国有这个问题,美国也一样。最近特朗普又要减税又要大基建,但问题是这笔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极分化的趋势,当钱还是以更快的速度流向资产。最终还是要继续举债。&/p&&p&中国比美国好的地方在于,政府的权力相对更大。所以中国可以用禁止买卖房子的方式把资金冻结在楼市,即不让楼市崩盘,又让资本不敢轻易流入房市推高房价。但是,具体执行起来依然很有困难,当房市依然是暴利,那么自然有人铤而走险,资金自然能够找到渠道。水往低处流,资金也往能赚更多资金的地方去,并不是一个大政府能够阻止的。&/p&&p&&br&&/p&&p&好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p&&p&1, 中国经济问题一大堆,但在比烂的时代依然算好的。&/p&&p&2,解决债务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发行新债,同时让货币贬值。&/p&&p&3,旧有的经济体系还没有到崩溃的时候,债务至少还要再翻两番。&/p&&p&4,下一个爆点依然不会在中国&/p&&p&///////////////////////////////////////////////////////////////////////////////////////////////////&/p&&p&其实我的最终结论很无聊,我们有生之年恐怕不会有什么大新闻。全世界的债务继续一点一点的推高,反反复复地估计还会扩大十多倍。货币还是继续慢慢贬值。富豪账面上的资产会扩大到一个令人发指的数字,但是实际的财富并未见得增加了那么多。房间继续升,时快时慢,时紧时松,股票总体还是要涨,虽然周期性下跌。各国嘴炮不断但实质的世界大战争依然打不起来。也许某个国家会再次引爆全球经济危机,但国内影响不明显。&/p&&p&我们账面上的财产都会进一步增加,但是依然不自由,不幸福,因为被欲望绑架,被债务绑架。&/p&&p&对,就是那么无聊!&/p&&p&至于普通人,少消费,多投资,不投机,踏踏实实过日子,别被广告洗脑去真的相信什么中产,上流就该吃什么用什么,也别总想着一夜之间就能跨越阶层,如此日子总会越来越好。&/p&&p&相比于二战冷战这个时代其实是个无比无聊的时代,很多年后,甚至连马云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记得多么清楚。&/p&&p&至于中美,中国其实已经竭尽全力避免跟美国交锋,只要美国不傻就不会跟中国真的死磕,参考:&/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经济实力超越美国之后,世界的政治军事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p&&p&&br&&/p&&p&//////////////////////////////////////////////////////////////////////////////////////////////////////////////////////////////////////////////&/p&&p&继续补充材料,大概是中国人出国不是特别自由所以国民看到自己国家的种种乱象比较容易悲观,有句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就是所谓的劳动参与率&/p&&p&其公式为&/p&&blockquote&劳动力参与率=(有工作人数+目前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64岁人口)*100%&/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ad662c0d0cc4b8462dcd9ffd960fe8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ad662c0d0cc4b8462dcd9ffd960fe8a_r.jpg&&&/figure&&p&这是欧洲的目前约为57%&/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7f686e76d7a3a8089abd6f6bec18d2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7f686e76d7a3a8089abd6f6bec18d28_r.jpg&&&/figure&&p&美国的,约为63%&/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a8444887baa6dfcb13d7ee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a8444887baa6dfcb13d7eef_r.jpg&&&/figure&&p&日本的目前约为60%&/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eb726e8445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eb726e8445a_r.jpg&&&/figure&&p&印度的约为54%&/p&&p&然后是中国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8c39ce5e83360feaf77a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8c39ce5e83360feaf77a5_r.jpg&&&/figure&&p&目前约为71%&/p&&p&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也就是参与劳动或者有意于参与劳动的人口世界第一。尽管相比起00年以前的将近80%下降了很多,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个最愿意劳动的国家,说经济比其他经济体更早崩溃,我是不相信的。本质上说,好的经济制度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劳动,增加生产。当然从劳动参与率上我们也能明显看出,中国在下滑,这也就是很多人感觉到的经济活力在下降。然而,如我前文所说这是个比烂的时代。&/p&
以下文字都是我这个外行人的一些思考,非是要班门弄斧,只是专业大神们都太过低调,所以我出来叫唤叫唤,意在抛砖引玉,欢迎专业人士斧正并阐述自己的思考。////////////////////////////////////////////////////////////////////////////////////////////…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dba9f0dd5fab130e90d6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1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dba9f0dd5fab130e90d69_r.jpg&&&/figure&&p&本文题图这张照片,非常有意思。图中坐在左边的那位男士,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徳·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坐在右边,戴着眼镜的另一位男士,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德克斯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p&&p&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召开。来自44个二战同盟国的730名代表参加了该会议。凯恩斯和怀特分别是英国和美国的谈判代表。&/p&&p&在这张照片中,两人坐在椅子上气定神闲的进行交谈。事实上,在这背后的冲突博弈,则是惊涛骇浪。&/p&&p&在门背后的谈判中,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凯恩斯是英国的英雄,还是罪人?大英帝国是如何在布雷顿森林谈判后被美帝国搞到濒临破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背后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故事?&/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be672f7f0b7ec2bef489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78&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be672f7f0b7ec2bef489c_r.jpg&&&/figure&&p&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和《布雷顿森林之战》的作者,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br&on Foreign Relations)国际经济主任,Benn Steil博士进行了一场非常有趣的对话。&/p&&p&对于那些对金融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让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p&&p&1944年,盟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眼看日本和德国快要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后来日本和德国在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因此盟军各国开始考虑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b&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b&。&/p&&p&为什么国际金融秩序很重要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用什么货币结算?如果发生收支逆差怎么办?在二战中,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欠下了巨额债务,接下来怎么解决这些债务?这只是各国政府需要解决的一大堆问题中的几个而已。&/p&&p&在这里,需要向大家稍微介绍一下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p&&p&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被大部分国家接受成为国际货币秩序之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金本位制”。各个国家将自己的货币和黄金以一个固定的兑换率锁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在如此以黄金为中心的货币系统中,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基本是固定不变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f279a151e0f5e67ec4a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f279a151e0f5e67ec4a3_r.jpg&&&/figure&&p&如上图所示,从1800年到1914年(一战爆发)间的100多年里,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一直在1:4.86左右。当中有一个小的波动,即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在那段时间里,英镑对美元汇率涨到1:10左右。但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又恢复到1:4.86。&/p&&p&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争的爆发,国际贸易秩序被颠覆,国际贸易量急速下降,世界各国政府(包括英国)纷纷暂时中止“金本位”。&/p&&p&4年后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很自然的,大战结束以后的各个国家,又逐渐回到“金本位”,慢慢开始恢复国际贸易。&/p&&p&但是第一次大战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那就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不列颠英帝国,由于在战争中花费太多,欠下了巨额债务,在国内产生了高速通胀,已经无力再维持英镑和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了。&/p&&p&1925年,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大臣丘吉尔决定回归“金本位”,将英镑和美元的汇率再度固定在1:4.86左右的价位。但是由于英镑被极度高估,该金本位制度风雨飘摇。&/p&&p&1926年,英国的煤矿业发生大萧条,失业率急升,矿工举行大罢工。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在这一连串事件的打击下,英国经济陷入衰退。1931年,英国政府宣布放弃“金本位”,允许英镑贬值。&/p&&p&接着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政府又开始忙着动员打仗。国际贸易再度迅速萎缩,没有什么人有闲情逸致去关心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p&&p&因此到了1944年,眼看二战快要结束时,各国政府齐聚美国的布雷顿森林,讨论如何重建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p&&p&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有两点历史背景值得一提:首先,美国是老大。美国是两次大战中唯一本土没有受到过攻击的国家。同时,美国在二战临近结束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当时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由于打仗,大部分政府都负债累累,唯独美国是最大的债主。&b&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约3/4的黄金储备&/b&。因此从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讨论出来的任何国际货币体系,都会以美国为中心。&/p&&p&其次,各国都看到了英国在年间不成功的“金本位”经验,因此希望吃一堑长一智,建立一个比金本位制度更好的国际货币体系。&/p&&p&在这样的背景下,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一套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31f8c2cde572e1c56fdcd7a96a1994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31f8c2cde572e1c56fdcd7a96a1994c_r.jpg&&&/figure&&p&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和黄金可以自由兑换,兑换价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同时,世界其他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都以美元计价和交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就相当于黄金。世界各国政府在积累了外汇盈余(美元)后,可以拿着手中的美元向美国政府交换黄金。这也是“美金”一词的由来。&/p&&p&毫不夸张的说,&b&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从此以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p&&p&布雷顿森林会议,可谓是英国的“伤心地”。当时的英国谈判代表凯恩斯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也被称为“凯恩斯计划”。他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发行一种全新的统一国际货币,名叫班克(Banca)。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个计划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p&&p&根据Steil博士的研究显示,事实上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美国政府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草案的95%(也就是“怀特计划”)。所以到最后,英国代表是否参加会议,来了以后的谈判过程,基本上都是过场戏。凯恩斯理想中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p&&p&有趣的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前夕,当时华尔街有一批纽约银行家,曾经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份方案,以英国政府拒绝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为条件,向英国政府提供至少30亿美元的贷款。华尔街银行家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在于,以“怀特计划”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主要颠覆的“对象”有两个:英帝国主义,以及华尔街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国际间的货币和信用体系,主要由美国政府(财政部),以及美国政府控制的国际机构(IMF)说了算。&/p&&p&但是凯恩斯否决了华尔街银行家们的提议。这背后有不少复杂的原因。其中有一条比较有趣的原因是,凯恩斯觉得自己可以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说服怀特和美国政府,将自己的计划,或者自己计划的一部分融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如果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凯恩斯将被计入史册,成为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奠基人”。很可惜的,凯恩斯失算了。&/p&&p&回到布雷顿森林会议。根据Steil博士的研究,事实上&b&美国政府想要瓦解英帝国主义,用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领导国际金融秩序的想法,是早已有之&/b&。&/p&&p&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776号案(《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基于《租借法案》,美国政府开始向英国,前苏联,法国,中国等二战盟国提供大量的战备物资援助,其中向英国提供了大约价值314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000多亿美元)的物资援助。&/p&&p&但是在Steil博士看来,《租借法案》极大的削弱了英国的国力,直接导致了英国的破产。早在二战爆发前,美国政府就对英国在全球建立的殖民体系有诸多不满。因此如果有机会把英国苦心建立的殖民帝国彻底瓦解,一直是对美国政府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战略目标。毫不夸张的说,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呈递《租借法案》时,将英殖民帝国瓦解,并建立一套新的国际安全和贸易秩序,就已经在计划之中了。&/p&&p&Steil博士的研究显示,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美国的谈判代表怀特,和他的上司,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确立了通过会议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四大目标:&/p&&p&&b&1)和平肢解英殖民帝国;&/b&&/p&&p&&b&2)苏联会成为美国的和平盟友;&/b&&/p&&p&&b&3)德国会被”去工业化“,重回农耕时代;&/b&&/p&&p&&b&4)基于国际间的短期贷款,建立一套新型的多边贸易系统。&/b&&/p&&p&如今回头来看,上述四大目标中,好像只有第一个目标得到了实现。&/p&&p&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美国谈判代表怀特,确实成功的让英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极大让步:&/p&&p&1)英国废除英属殖民地特别优待政策;&/p&&p&2)英镑对美元汇率贬值;&/p&&p&3)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作为新的核心。&/p&&p&作为交换,美国政府向英国政府提供了价值37.5亿美元,年息2%的长期贷款(Anglo-American loan),来帮助延缓英国偿还《租借法案》时欠下的债务。英国政府一直到2006年才将该贷款还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租借法案》开启了大英帝国破产的序幕,而布雷顿森林会议,则彻底宣布了英殖民帝国的崩溃。&/p&&p&当然,从英国政府的角度来说,在二战时被德国步步紧逼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果不通过《租借法案》寻求美国的支援,那么英国很可能会很快向德国投降。两权相害取其轻,其中的苦涩滋味,大概只有英国人自己能够体会。&/p&&p&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另一个伴生产物,是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时的设想是,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帮助众多国家进行战后重建,向他们提供长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维系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汇率制度。&/p&&p&一个可能让人感到有点奇怪的地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刚建立的时候,美国拥有绝对最大的投票权重,但是该组织的总裁,却总是由一个欧洲人担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9963cbcc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9963cbcca_r.jpg&&&/figure&&p&如上图所示,在IMF建立初期,美国的投票权重高达35%,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来该比例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8月,美国的投票权重为17.46%。作为IMF中说一不二的老大,美国为什么要把该组织领导的位置拱手让给欧洲人?&/p&&p&Steil博士在和我的访谈中谈到,上面这个问题,涉及到当时美国的一桩政治丑闻。本来,杜鲁门总统的设想是让美国政府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的谈判代表,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担任IMF的总裁一职。但是时任FBI局长埃德加·胡佛(J.Edgar Hoover)向杜鲁门总统上交了一份非常长的机密报告,并在报告中指出,哈里·怀特是苏联间谍。&/p&&p&哈里·怀特到底是不是苏联间谍,一直到今天都存在争议,成为一桩“悬案”。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杜鲁门总统不可能让怀特担任IMF总裁,而只是将他作为IMF的美国代表将其“隔离”起来。&/p&&p&问题在于,怀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起了关键作用,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美国英雄”。如果怀特在IMF担任二把手,还真找不出另一个美国人去做他的上司。因此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美国政府提出一个看似宽仁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方案:世界银行的总裁由美国人担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一职则由欧洲人担任。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p&&p&在访谈的最后,我问Steil博士,有什么建议要和广大的中国读者朋友们分享。Steil博士说道:&b&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翻译过来就是“人生有风险,许愿需谨慎”。&/b&&/p&&p&在Steil博士看来,美国政府致力于推翻英殖民帝国建立的世界贸易秩序,并获得了成功。但是Steil博士觉得,美国本来并没有想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新“帝国霸主”的打算。因此,美国后来成了“世界警察”,有点阴差阳错,无心栽柳的感觉。当然,对于这个意见,我相信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看法。&/p&&p&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美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主,而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则被巨额的战争债务压的喘不过气来。在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主,而美国则成了最大的债务国。&/p&&p&同时,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未来充满期望,也越来越有信心去挑战世界霸主美国的地位,就好像当年美国挑战英国一样。&/p&&p&从另一方面来说,今天的中美关系,和当年的英美关系也有很大不同。中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但持有的都是以美元计的债券。作为谈判筹码,该债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中国来制约美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同时,经过两次大战,那时的英国基本已经被掏空,其首都伦敦被炸得面目全非,基本只剩下一副空架子。而今天的美国,还不至于如此落魄。&/p&&p&所以,如何智慧的处理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如何以史为鉴,从美国和英国的谈判博弈中学到经验教训,是我们很多有识之士都应该考虑的问题。&/p&&p&&b&后记&/b&&/p&&p&作为一个金融投资从业人员,本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的历史以及它崩溃后造成的历史影响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我把Benn Steil博士请来“伍治坚证据主义”栏目做访谈的原因。&/p&&p&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非常宏大和复杂的话题,本文的篇幅根本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只能做到蜻蜓点水。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收听我和Steil博士的访谈录音,或者购买阅读Steil博士写的《The Battle of Bretton Woods》一书。Steil博士目前正在撰写另一本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新书,届时会有中文译本在国内上市。&/p&&p&在笔者看来,研究布雷顿森林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上两大帝国的权力转移过程。强权国家争取世界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规则的制定者,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尽量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过渡,是我们很多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美帝国和英帝国在1940年代的那场交锋,值得我们回味思考。&/p&&p&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b&伍治坚是《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的作者。伍治坚和Benn Steil的访谈录音(英语)在喜马拉雅FM/蜻蜓FM/Itune播客“伍治坚证据主义”栏目中。&/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7eaabe42eaff475956efa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7eaabe42eaff475956efa4_r.jpg&&&/figure&&p&数据来源:&/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f.org/external/np/sec/memdir/members.aspx%23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imf.org/external/np/sec&/span&&span class=&invisible&&/memdir/members.aspx#U&/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ia.gov/library/center-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si-publications/csi-studies/studies/vol49no1/html_files/harry_dexter_8.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ia.gov/library/cent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si-publications/csi-studies/studies/vol49no1/html_files/harry_dexter_8.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history.huanqiu.com/globaltimes/9817.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history.huanqiu.com/glo&/span&&span class=&invisible&&baltimes/9817.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p&&p&&/p&
本文题图这张照片,非常有意思。图中坐在左边的那位男士,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徳·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坐在右边,戴着眼镜的另一位男士,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德克斯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1944…
&p&最近正好写了这个的作业,有一些拼凑,主要是全书的内容总结与个人对这本书的看法。&/p&&p&&b&中国未来在农村还是城市之问的“一家之言”
——温铁军《八次危机》读书笔记&/b&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笔者的阅读情况,总结了温铁军教授《八次危机》成文的主要逻辑与内容。阅读发现:《八次危机》为了跳脱意识形态束缚,不采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进行意识形态区分,而从历史的总结以及中国资本积累的变化情况为逻辑线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中国建国60年以来,在意识形态的掩护下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即中国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通过对内(即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嫁发展成本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因此要避免危机的在此发生,中国政府未来必须大力扶植农村建设、维持农民的稳定数量。最后,笔者根据《八次危机》提出的农民本位观点,以及其最近的危机“次贷经济危机”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解读。
&b&1. 引言:作者背景与成书视角逻辑&/b&
《八次危机》是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东方出版社编著的实体书,作者为温铁军教授。温铁军作为中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专家和“三农”专家,对于中国的经济问题,尤其是农村经济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而此书,也正是温教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变革中寻找规律,用资本积累这一强大的理论视角进行“政策批判解读[1]”而写成,也不自觉的带上他独特的“三农”情怀。他认为,农村经济的中国作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巨量的人口和土地,以及异于西方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国在没有进行西方式的“海外扩张式资本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就开启了本国的现代化,因此,其问题和模式也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来解释。
为了脱离意识形态束缚,温教授采用资本累积、城镇化、城市改革等描述国家发展的“无色彩“词汇,来对中国发展与危机进行解析。他认为,新中国建国60年以来,在意识形态的掩护下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其中改革前后各有3次属于“债务转化赤字型”,纳入全球化后有两次输入性危机。根据“成本转嫁理论”,西方工业化工程中,常常向海外转移发展成本,将发展收益留在国内,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而中国则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通过对内(即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嫁发展成本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因此温教授认为,必须重视“三农”,它是重要的“劳动力池”和“资金池”。只有农村保持稳定发展,中国才能得以在经济危机时向农村转嫁风险,保证经济在城市“软着陆”。
&b&2. 对《八次危机》内容梳理&/b&
主要从发生的机制与后果进行梳理,并总结政府政策解析部分。由于《八次危机》在危机背景、机制政策解读。以及对三农的影响上并不遵循“总分”逻辑,因此分类上会稍有区别。(表格整理太过庞杂,直接以纯粹的文字进行内容梳理)
&b&2.1危机一:.苏联大规模撤资以后&/b&
发生机制:(1)1957年苏联撤资,外债压力下中国的资本积累断裂;(2)1958年起,中央鼓励地方自主工业化,大办“五小工业”,以地方资本和劳动力大规模投入替代外国资本。地方财政赤字上升。
危机后果:国家财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国家投资拉动的工业体系失去资金来源。
政府政策:(1)61年政府动员上千万城市人口到农村生产自救,国家产业资本通过“排斥劳动”弱化城市失业的巨大压力。其中,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建成以“城市单位和农村合作社”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组织体系;(2)政府“部分退出”不经济的农业,允许小农村社制经济部分地推出“集体化”(各种自留地、拾边地等)。
&b&2.2危机二:.三线建设的影响&/b&
发生机制:(1)外债。1968年彻底偿还苏东债务,中国内部资本积累仍然迟缓。(2)1964年核武器(3)1965年三线建设。65-75年间国家投入一半以上的基建资金进行三线建设。64年至80年代,国家投入2052亿元,切三线建设的经济效益很低,投入资本满不足了要求。
危机后果:外债压力和国家加大投资,财政赤字上升,经济增长乏力(国家投资主动力)。
政府政策:(1)68-70年全国千万青年下乡。(2)兵工厂和三线建设少量招工。
&b&2.3危机三:.四三方案以后&/b&
发生机制:同样是外债。1972年四三方案,1974年财政规模800亿,同样百亿赤字。
危机后果: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
政府政策:数百万青年第三次上山下乡,靠“大锅饭”活命。(20年内三次上山下乡,农村承担了4000万失业城市青年)。
&b&2.4危机四:.在第二代领导核心交接的时期&/b&
发生机制:(1)“四三方案”和“八二方案”,对国外资本投入缺乏,财政外债严重。70年代政府投资过度积累的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投入造成更大赤字。(2)中央增加人民福利补贴,“赎买”人心,维护政权交接期社会稳定。,1400多亿元。
危机后果:(1)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2)知青返城,没有工作,动乱,1981“两个严打”。
政府政策:(1)农村:农业方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包干”,政府推出不经济的农业,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收益留给农民,同时甩出农村公共管理和农民福利保障;提高粮价;集体化时期的农田水利基础。非农业方面,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乡镇企业,农村土地和劳动力就地资源资本化,收益归农村所有。(2)城市:企业改制。(3)外贸:对外开放,对外借款和合资经营,各开发区,外资和国外市场。(4)财政大包干,分灶吃饭。
&b&2.5危机五:.滞涨与激进改革&/b&
发生机制:(1)滞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乡村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两旺,进而促使货币发行量过多,势必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后政府采取紧缩政策,促动了企业发生“连锁负债”。(2)激进的改革措施。政府激进措施引爆制度成本(一是部门与官倒公司结合而产生的设租、寻租成本;二是在暂时的商品短缺条件下获取投机暴利的市场化成本),以价格双轨制改革和一系列市场化价格改革措施为关键。
危机后果:(1)滞涨,萧条。产业资本扩张促推政府信用扩张造成了以通货膨胀为基础的经济危机。(2)政治和社会动荡,政权合法性造成削弱。(3)对华第二轮大规模封锁制裁。
政府政策:(1)乡镇企业。国家以“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为名,要求乡镇企业“两头在外”,让出国内的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促动了国民经济对外依赖性提升。(2)政府甩包袱,减少开支。较少对地方政府和党政组织、教育和医疗等公共品的维持费用和乡村公共投入。(3)取消粮票,加速劳动力流动。日,国家因农业主产品全国性积压造成财政对库存的补贴压力加大,从而决定取消粮票,继而促动了劳动力流动,有利外贸,同时使得货币还原为一般等价物,经济货币化开始。
&b&2.6危机六:.三大赤字爆发和外向型改革&/b&
发生机制:(1)货币化改革。(2)“南巡”(92年1月—2月)之后,中国同步开放投机性较强的股票、期货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结合经济货币化的进程,造成经济过热以及过高的对外债务。其中,1992年确立建设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要求将企业逐步推向市场,中央的“政企分开”政策掀起了政府机关大办企业的浪潮,利益集团寻租现象严重;地方也借“南巡讲话”精神,扩大投资规模。
危机后果:财政、金融和外汇三大赤字同步爆发,国民经济增长乏力。“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百姓被迫承受发展成本,社会秩序不稳。Ps:作者提出“去意识形态化前提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的基本经验过程”:邓小平路径依赖地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七十年代引进外资经验。80年代末,大规模放权让利的由地方自主却不承担风险责任的第三次引进外资,毫无悬念地使只能由中央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外债在1993年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
政府政策:(1)外汇改革。汇率调整“一步并轨”,本币名义汇率一次性贬值57%,人民币兑美元比率从1/5.64骤然下降到1/8.27,以促进出口(93年外贸出现严重逆差),缓解国际收支恶化的困局。(2)信用扩张。多年财政赤字向国家金融透支,吃空了银行全部资本金,并且吃进了一部分银行贷款,加上这个阶段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只能是国债和货币同步大规模增发。(3)分税制改革。为了缓解中央政府财政困境,1984年确立的中央与各级地方财政分级承包制进一步演变为分税制。后者极大地改变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比重,从以往地方财政占比超过70%,变为中央与地方各占约一半。这使得地方政府被迫疯狂地进行第三次圈地运动,“以地敛财”。同时减少公共支出,借“市场化”风潮将公共服务部门(医疗、教育等)推向市场以获得计划外收益,老百姓被迫买单。(4)下岗。推行以“管理层收购”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5年被造成国有部门和城镇集体单位在岗人员减少4800万(绝大多数没有来得及建立社保、医保)。
&b&2.7危机七:.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的影响&/b&
发生机制:(1)经济增长环境不乐观,外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又有特大洪水;(2)经济发展体制上,中国从短缺经济进入本质上更符合其他工业化国家一般特征的产能过剩阶段。买方市场特点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状况困难;(3)经济运行方面,由于93年开始了抑制通胀的政策,使得需求总量增速下降,加剧了供求矛盾;(4)97年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4%,已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在这一供大于求且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的宏观形势下,国外的金融危机使得98年的中国经济异常艰难。
危机后果:(1)金融领域改革,强化金融安全。政府采取金融甩包袱式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将以前和财政不分家的,带有大量坏账的金融系统市场化,同时将大量坏账甩给市场和社会;同时开始加强金融安全建设,97年11月,要求建立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2)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通过增发国债和货币,加大基建投入和缩小三大差距。我国基建弱,尤其是中西部和农村。国家利用此机会加大基建和对中西部和农村的财政投入。1999西部大开发、200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中部崛起、2005社会主义新农村。(3)出口退税。三次提高出口退税,加强出口竞争力,刺激外贸。
对三农的影响:(1)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再次承担了劳动力的“蓄水池”,使得发生在城市的大面积失业没有造成大的社会动荡。(2)扩张性财政政策着眼于基建,占用大量土地,引发大量征地纠纷。(3)97年后城市需求下降,粮食价格和农业效益下降,农村经济呈现衰败趋势。(4)制造业产能和宏观政策共同作用下,乡镇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在读恶化,基层政府“甩包袱”对企业进行市场化,改制后企业排斥劳动,农村就业下降,且不再承担农村社区福利开支。(5)财政吃紧,而基层政府刚性支出持续,使得政府加重对农民负担(三提五统)。
&b&2.8危机八: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影响&/b&
宏观背景:(1)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力,由最开始国内产能过剩的推力,变为了外部需求为主的压力;金融体系上,中国主动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由核心国家的金融资本主导的国际经济新循环。(2)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三大过剩与三大马车失衡的加剧。劳动力、资本、产能过剩;内需不足,资本过剩投向股市异化与实体经济;外贸依存度2006年为66%。(3)公司化地方政府“以地套现”:城市化主导的“高投资+高负债=高增长”发展模式形成。1994年上收财政权力(分税制)1998年上收金融圈里(金融系统市场化改革),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地方政府无法成规模投入劳动力替代资本,因此地方政府唯有土地资源可以利用。(4)三农政策:国家开始向农村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农村发展。2006年取消农业税,2008年免学杂费等。
政府政策:(1)内需:4万亿计划,增加投资,刺激需求。大部分用于民生项目,涉农投资超过三分之一。(2)外需:稳定汇率的条件下,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刺激出口。
对三农的影响:(1)支农投入吸收了国民经济中部分过剩的产能和资本。(2)促进在地化非农就业,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3)带动农村消费,刺激内需。(4)缓解农村基层社会冲突。(5)征地仍造成冲突。
&b&3. 《八次危机》的观点解析评价
3.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农村的软着陆作用&/b&
哈维在《资本之谜》中写到:“资本危机的作用之一,是可以使资本主义世界从非理性状态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它们是引导资本主义经济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投资领域和阶级权利的新形态。[2]”而《八次危机》也有对经济危机进行类似的表述,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看到国内书记有类似的表述。由于全球化的存在,在危机波及时刻,所有完成工业化(不可避免的产生过剩资本)均会遭受波及以及制度和经济的受创。但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拥有自身的特殊情况,即是农村的作用。温教授是这么进行解读的: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的“土地均分制”的基本财产关系下,乡村中内在形成的“农户理性”和“村社理性”得以内部化外部环境风险,使得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得以聚落于村社的家庭为单位,既以非市场化的平均分配得到的无风险资产土地来承担“非农就业”的风险,又在无形之中,拱手把风险收益让渡给了企业家和发达地区的政府[3]。因此,农民事实上是由于自己手中的那一份土地可以耕作而实现的风险转嫁,由于土地的非市场性质,无论中国事实上危机如何,农民工们都可以返回自己的土地而不至于发生西方国家危机时刻飙高的失业率。
笔者看来,这个观念与主流观念产生了一些矛盾。从农民工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愿意抛弃自己土生土长的土地,确实是有自己失业或是风险控制失败时刻“东山再起”的资本所在,在事实上这些土地在经济效率上是低下的。诚然,土地能够实现在外出打工时刻“出租”,但这样又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市场经济竞争,起不到对农民的软着陆作用。因此这些土地又只能通过“老一辈”的继续耕作来实现其经济价值。长此以往,只能是造成“空心村”的存在。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一代的“新农民工”显然在农村、城市中占有更低的地位。“新出生者不分地”,未来的农民,只能是往城市落脚这一条路上来走。当然,温教授也同样对这个问题有所遇见。他提出,国家要继续不惜成本的(在笔者看来是这样)扶植农村发展,甚至提出“农民人口应该保持在2亿以上,4亿以下,才能够发挥其在未来的软着陆作用”这一论断。这些扶植和发展,是完全通过扶植“非市场性”来缓和国家因过度参与资本积累造成的隐患,使得中国政府政策的“混合作用”更加加强的表现。这些对农村的大力扶植,在长远看来,肯定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在中国发展仍然需要资本继续积累的今天,还是有一些过于激进,甚至正如当年毛泽东批驳梁漱溟那样,仍然显得“妇人之仁”。
&b&3.2 2008年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b&
温教授对于将次贷危机作为波及性的危机进行解读,原因是中国由于近年来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的趋势下导致经济的祸福相连,使得中国原有的落后实业经济受到打击,引发危机。事实上,在资本的持续积累下,这种不断的过程资本将会造成资本输出的局部型,以及区域性资本贬值和资本损耗的行为[4]。这并不属于一个特点的危机过程,而是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产生的问题。温教授在书本前半部分有过“发展中国家既输送实物产品,形成对西方的贸易顺差来推动其货币增发,又反过来以不断累积的贸易盈余额购买西方政府增发的国债,输送其贸易盈余回到西方资本市场来促使金融资本愈发泡沫化”,这一对西方资本积累导致不平衡现象的解读。次贷危机的发生也正式不平衡影响到了中国而已。而专门论述第八次危机的部分,温教授不仅仅将其归结于资本原因,而将中国的诸多背景,如经济参与的占比数额、中国的产能过剩、甚至是地方政府与乡村的政策皆考虑其内,虽然在论述中可能较为全面,却让人读来有“拳拳不着肉”的困惑感。甚至之后将国内产品的进一步出口做为挽救危机的一种政策解决方法来考虑,这不仅仅与前期所述“发展中国家出口物品导致的双重剥削”的有所矛盾,又似乎将视角重新放回近期快速挽回经济形式的“饮鸩止渴”上来,与总体行文的“将资本重心投入到亲农上来”的战略思维产生了些许的矛盾。在第八次危机描述的行文末尾,重点将国务院的“三农政策”与对农民关注的信号进行了解读,却忽略为什么这一次“软着陆”仍然在农村的逻辑辩证,论证性并不足够。当然,这也和后几次危机农村的农民人口的详细的就业情况、迁移情况以及年龄甚至土地房产情况数据几乎无法获得有关,在论证上实在无法追求至十全十美。假如真正从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作为危机切入,也许直接像之前几章那样,从城市、农村实际变化出发,会更加令人信服一些。
&b&3.3 结语&/b&
“危机就是对不合理制度的不合理的合理化[5]”。《八次危机》纵然抛弃意识形态的争夺,从资本角度出发,对政府政策以及未来的政府的资本流入方向作出了一些建议和判断,但如果仍然不触及中国本身的上层建筑的制度建设,可能仍然无法触及根本。事实上,温铁军教授在书中也“文雅”的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呆帐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