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醒脑茶灵汤治疗发作性睡病吗?

头晕 睡觉头脑清醒但全身好像失去知觉 发作性睡病_石家庄石家庄周边其他周边其他生活服务_石家庄列举网
& 头晕 睡觉头脑清醒但全身好像失去知觉 发作性睡病
头晕 睡觉头脑清醒但全身好像失去知觉 发作性睡病
联系时,请说明在“列举网”看到的!
列举网提醒您:为保障您的权益,请不要提前支付任何费用!
发作性睡病,所谓发作性睡病有以下特点:1、多见于青年,表现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1)睡眠发作:白天不能克制的睡意和睡眠发作,在阅读、看电视、骑车或驾车、听课、吃饭或行走时均可出现,一段小睡(10-30分钟)可使精神振作;  (2)猝倒发作:常由于强烈情感刺激诱发,表现躯体肌张力突然丧失但意识清楚,不影响呼吸,通常发作持续数秒,发作后很快入睡,恢复完全;​  (3)睡眠幻觉:可发生于从觉醒向睡眠转换(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向觉醒转换时(醒后幻觉)为视、听、触或运动性幻觉,多为生动的不愉快感觉体验;  (4)睡眠麻痹:发生在似睡非睡时,表现为不能动弹,也不能发声。一般只持续几秒钟,偶而可长达十几分钟,他人呼唤和推摇,可中止发作;也可表现为患者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生的一过性的全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仅呼吸和眼球运动不受影响的恐怖体验。睡眠瘫痪可以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常与睡前幻觉和醒后幻觉同时发生,因此这种恐惧的感觉体验得到了强化。​2、约半数病人有自动症状或遗忘症发作颇似夜间睡行症,持续数秒、1小时或更长,病人试图抵制困倦而逐渐陷入迷茫但仍可继续自动执行常规工作,对指令无反应。常突发言语,但不知所云,对发生的事情完全遗忘。可有失眠、睡眠不深、晨起后头脑清醒、晨间头痛、肌肉疼痛、耳鸣、无力、抑郁、焦虑和记忆力减退等。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向患儿家长、老师及本人解释该病的性质,协助其合理安排时间,允许其上课时小睡片刻。避免参加各种危险活动。​药物治疗:可使用加强觉醒的药物利他林、匹莫林及苯丙胺等。选择一种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增至出现疗效或最高剂量为止,但不宜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中医中药治疗:发作性睡病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熟悉与治疗“中医认为,发作性睡病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在人体内,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会引起发作性睡病。《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这说明了发作性睡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盛阳衰。《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说:“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中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一是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表现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为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用“醒脑补元疗法”加竹茹、半夏等。二是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表现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方药用“醒脑补元疗法”加人参、白术、黄芪等。三是肝郁脾虚型。患者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舌苔薄白或稍腻、脉弦细或涩,治疗原则为舒肝健脾开窍,方药用“醒脑补元疗法”加柴胡、党参、枳壳等。四是气血两虚型。患者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原则为益气养血醒脾开窍,方药用“醒脑补元疗法”加黄芪、当归、人参等。​五是湿浊蒙蔽型。患者头重如裹、口干黏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倦嗜睡。治疗原则为芳香化浊醒脾开窍。方药用“醒脑补元疗法”加佩兰、苍术、白豆蔻等。联系我们------北京太壹园中医门诊电话:010-微信:TY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东苑三区36号楼头晕 睡觉头脑清醒但全身好像失去知觉 发作性睡病
15:46:39更新本文链接地址:http://sjz.lieju.com/qitashenghuofuwu/.htm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列举网看到的,谢谢!
注册时间:日
---------- 认证信息 ----------
相关区域:
相关城市:
热门城市: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用户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用户负责。 &
此操作需要先登录
列举网微信公众号&&&&&&&&&&&&&&&&&&&&&&&&&&&&&&&&&&&&&&&&&&&&&&&&&&&
一、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 发作性睡病可归于中医的多寐、晕厥、嗜睡、嗜卧等范畴。后世医家对此又有“多睡”、“多卧”、“多寐”、“善眠”之称。中医对于睡眠的认识和理论是建立在《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基础之上的生理病理观,历代医家有诸多治疗和见解与此有关。&&&&&& 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指出人体睡眠与清醒决定于卫气的出人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人,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痞。《灵枢·大惑论》云:“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痞。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寐,故多卧矣。,卒然多卧者,……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可见不管是脏腑还是皮肤分肉,只要卫气运行艰涩而不流利,就可以改变卫气运行的常度。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人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镇目,阴气盛而膜目。”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脾、肾、髓海等脏腑有密切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心阳宣发,气血通达,人则时而动,时而卧。反之,则身体困倦,嗜卧多寐。脾肾病变往往相互影响,形成脾肾俱虚,湿浊痰饮更盛,清阳阻滞更重的局面。《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人的精神委顿、嗜睡与脑髓不足也有密切联系。二、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主要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 补脾阳为主: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旨在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以达补脾升阳之功。刘占文采用补脾升阳、化浊开窍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石葛蒲、郁金治疗,报道4例均获痊愈。补中益气汤补脾升阳,石营蒲、郁金化浊开窍。秦为民认为,本病从中医学角度而言,病因以气虚、阳气不振为主,在此基础上兼有精血亏虚和湿浊痰饮内盛及外伤70血所致的肝胆脾胃邪郁。治疗上采取益气健脾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治疗发作性睡病20例,男12例,女8例,均获愈。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麻黄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上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同时麻黄之升发,可鼓舞阳气上行,以助清阳之荣于精明之府。刘占雷等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多寐30例,方用黄芪50g,茯苓20g,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砂仁各15g,柴胡、石菖蒲、甘草各log,升麻6g。兼阳虚者加附子、桂枝;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痰浊者加半夏、胆南星。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宋宪源等辨治发作性睡病的治疗重点在于通达阳气,促使阴阳之气按昼夜规律启闭,自拟加味生枣仁散(生酸枣仁、石菖蒲、冰片)加辨证分型,汤剂送服,治疗本病18例,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88.9%。&&&&& 醒脑开窍为主:崔瑞林等仁,自拟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方中半夏、茯苓、桂枝、苍术、干姜、淫羊霍温阳醒脾,健脾化湿;藿香、石营蒲、草豆蔻芳香化浊,开窍醒神;杏仁、厚朴、茯苓分别以开上、宣中、导下,使三焦气机畅通,湿邪得化。诸药合用,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脾醒神清,随访1年未复发。张振中用自拟方(附子12g,干姜9g,细辛6g,五味子9g,石菖蒲9g,益智仁9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陈皮9g,制半夏9g,仙茅9g,升麻6g,甘草3g,水煎服,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服用6剂以后嗜睡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6剂,恢复如常人。霍晓东等用醒脑解寐汤(冰片0.3g冲服,益智仁12g,葛根log,川芎log,远志log,茯苓15g,红花5g,薄荷3g,升麻6g,水煎服)治疗发作性睡病32例,痊愈(睡眠发作消失,能正常工作和学习)26例,显效(睡眠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能基本正常工作和学习)4例,有效(睡眠发作略有减轻)2例。孙冲用平胃散加味(苍术20g,厚朴9g,陈皮9g,生姜2片,大枣2枚,甘草6g,半夏9g,天南星9g,连续服用5剂以后,去半夏、天南星,加藿香6g,佩兰6g,薏苡仁6g)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服用10剂后痊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 利湿涤痰为主:方继尧用涤痰汤(胆南星20g,党参20g,大枣20g,白术12g,半夏log,酸枣仁15g,远志log,陈皮log,枳实log,生姜3片)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连续服用6剂症状好转。彭章怀等[C16」用霍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镇心醒睡为主:范昌斌用镇心醒睡益智方(远志15g,益智仁12g,石菖蒲log,水煎服),治疗发作性睡病14例,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7例,显效(症状改善,嗜睡发作次数和时间缩短50%以上)2例,有效(服药3个疗程以后,症状体征改善,但嗜睡发作次数或时间缩短不足500o)3例,无效(服药3个疗程以上,症状和体征无改变)2例。
&&&&&& 温补脾肾为主:尤可等以温补脾肾法自拟醒神汤为基本方治疗发作性睡病:熟地黄30g,菟丝子15g,鹿角胶log(烊化),炮附子log(先煎),桂枝log,炒白术15g,茯苓30g,炒山药15g,肉豆蔻6g,陈皮log石菖蒲15g,郁金15g,升麻6g。每日1剂。加减:痰湿困脾较重加薏苡仁30g、清半夏12g、防风log以化湿醒脾,久病气血亏虚加当归12g、黄芪30g、龙眼肉log,以益气养血,痰湿郁久化热炮附子、桂枝均改为6g,加青篙15g、炒桅子12g、黄芩12g以清化痰热,病久人络加川芎12g、丹参30g以活血通络。全部病例在服醒神汤及停药随访观察中均不加服其他中成药及西药中枢兴奋剂和抗忧郁药。10例患者服用醒神汤均取得良好疗效,服药14-38剂,平均26剂,停药后随访6个月,8例未复发,2例分别于3个月和5个月后复发,但症状较前为轻,仅于午、晚餐后出现睡眠发作,继续服药12剂和15剂后恢复正常。
&&&&&& 针刺:贾林杰等用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73例,选用鼻交(经外奇穴鼻背部正中线鼻骨基底上方鼻骨间缝)、神门、三阴交、太冲。仰卧位取鼻交穴,向鼻尖刺人2-3分,小幅度捻转出现针感后留针,后依次取双侧神门、三阴交、太冲。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愈(病情终止发作,半年后随访无复发)45例,占61.1%;有效(睡眠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睡眠深度变浅)21例,占28.8%;无效(病情无任何好转者)7例,占9.6%.焦伟用耳穴点刺放血治疗发作性睡病11例,取中脑(皮质下)、下脚端(交感)、心穴。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先用拇指及食指均匀轻轻按揉3穴各约30秒,随即常规消毒,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处点刺放血(如果上次有结痴,即点刺结痴点),每个穴位每次放血1-2滴。每日施术1次,隔1日再次施术。共45天,左右两耳穴点刺激放血各1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显效(单位时间内发作不可抗拒的睡眠或摔倒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5以上,或者每次上述发作时间缩短1/2以上)3例,有效(单位时间内发作次数减少1/5 2/5,或者发作时间有所缩短,但小于1/2)7例,无效(发作次数不减少或者减少1/5,或发作时间无明显缩短)1例。刘锦丽用针刺加梅花针治疗发作性睡病21例,先用毫针针刺百会、风府、悬钟,得气后,先用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捻转30秒,留针20分钟。起针后,用梅花针沿着督脉、膀胧经、胆经在头部的循行方向轻轻叩刺,以局部稍有出血点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后,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精力充沛)11例,占52.40o,有效(自觉症状消失,偶有精神不振)9例,占42.8%,无效(症状在治疗前后无改变)1例,占4.8%,总有效率95.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对发作性睡病可以从痰、湿、心、脾、升阳气等方面进行观察及相应的药物治疗,但发作性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单纯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疗效也不确定。中医药在调整睡眠和精神状态方面具有副作用小,能对患者体质进行整体调节的特点。
展开显示更多感谢“提神醒脑灵汤”治愈我十年发作性睡病_发作性睡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21贴子:
感谢“提神醒脑灵汤”治愈我十年发作性睡病收藏
感谢“提神醒脑灵汤”治愈我十年发作性睡病
我大概十年前上学时候特别嗜睡,一直以为是学习压力,家庭厚望导致的特别爱睡觉,后来逐渐发展为醒了以后身体不能动,也就是所谓的鬼压床,一直以为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或者爱胡思乱想这方面问题
直到后来走着走着路都能睡着才发现原来没有这么简单
后来家人老人才发现不对症,带着我去医院检查了,说是发作性睡病
登录百度帐号《提神醒脑灵汤》根治发作性睡病,提神醒脑灵汤帮你告别发作性睡病,千人验方有效率达99%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期发作睡眠,
伴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为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伴有夜间睡眠紊乱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疑难病。儿童至老年均可发病,10-25 岁起病者居多 。
其病因不明,多认为有遗传易感倾向, 此外,感染、 情绪、压力、疲劳、过饱等也是其 诱发因素。目前,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辅以精神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 药物治疗通常 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以减轻患者的嗜睡, 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发作性猝倒,
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
多,且病情往往容易复发,故我院专家一直从事此疾病科研与临床,经过四十余年不断进步、改善、试验,终研制出临床方剂《提神醒脑灵汤》(微信:rat0715),从根本上解决发作性睡病。投入临床验方1000例,见效率可达99%,治愈率高达95%。从而解决了发作性睡病无药可医的状态。(电话:010-)
  王常在教授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在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如发作性睡病、痉挛性斜颈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在跟师临诊中观察发现王常在教授对发作性睡病从脾肾阳、补益中气方面论治,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教授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经验作一粗浅的介绍,
以飧同道。
  首先看下对于发作性睡病病的中医认识
  中医古代文献对发作性睡病没有专门记载, 根据本病的典型表现,
即白天不能克制的睡意和睡眠发作、 突发突止的躯体肌张力丧失 (一过性瞌睡)、入睡前或睡眠将醒时出现幻觉、 醒后发生一过性全
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等临床症状, 可归属于中医 学中的 “多寐” “晕厥” “嗜睡” “多睡” “多卧” “嗜 眠” “梦魇”
“善梦” 等范畴。
  中医对于发作性睡病的病机讲解
  王常在认为, 本病病位涉及心、 脾、 肾, 但与脾的关
系最为密切。 《血证论》云: “怠惰嗜卧者, 乃脾经有 湿也” 。 脾主升清, 脾气健运, 清阳得升, 气血生化有 源, 则神清气爽;
脾运失职, 水湿内停, 痰湿蒙窍, 清 阳不升, 则可见患者白天昏昏欲睡, 间歇性嗜睡。 脾 主四肢, 脾气健运, 则四肢壮实有力,
脾气不充, 则 四肢倦怠, 肢软乏力, 无力以动, 加之清阳不升, 脑窍 失养, 故临床常见患者发作性猝倒, 《素问· 太阳阳明 论》
曰: “四肢皆禀气于胃, 而不得至经, 必因于脾, 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四肢不得禀水 谷气, 气日以衰, 脉道不利,
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故 不用焉” , 此乃 “脾病而四肢不用” 之说; 沈金鳌《杂 病源流犀浊》 言: “多寐, 心脾病也。
一由心神昏浊, 不能自主, 一由心火虚衰, 不能生土而健运” 。 脾在志为思, 与心主神明有关, 故有 “思出于心, 而脾应之”
之说, 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 水湿痰浊难以萌生, 而 荣养充沛, 脑窍清利, 思虑敏捷, 脾气亏虚, 心脾失 调,
则心神昏浊,思虑失常, 而入睡时出现幻觉及睡 眠紊乱; 脾气亏虚日久, 由气及阳可形成脾阳虚证, 阳虚则阴盛, 《类证治裁》 言:
“多寐者, 阳虚阴盛之 病” 。 《灵枢 ·寒热病》 曰: “阳气盛则瞋目, 阴气盛而 瞑目” ,
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 盖 阳主动, 阴主静, 阴盛故多寐 [4] 。 脾阳虚衰日久, 致使
肾阳不足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久病及肾, 最终出现 肾阴肾阳两虚的证候; 脾气亏虚, 气虚致推动无力, 或七情郁结,
均可导致气机郁滞, 日久血行不畅可出 现气滞血瘀之症。
  王常在指出, 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也是其他证型的病理基础, 病变往往相互影响, 导致痰湿困脾、阳气虚衰、肾元亏虚、气滞血瘀。本病常因虚致实,
多为虚实夹杂之候。
  发作性睡病中医辨证论治
  1. 痰湿困脾型 症见身重嗜睡, 体型肥胖, 神疲 气短,
倦怠乏力, 痰多而黏, 脘痞纳呆, 大便黏滞不 爽或便溏, 舌质胖大, 苔白厚腻, 脉濡而缓。 治拟健 脾化痰, 开窍醒神。
王常在常用《提神醒脑灵汤》加减: 参苓白 术散化裁。 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 炙甘草、姜半夏、陈皮、
木香、砂仁、炒扁豆、淮山药、炒薏苡仁、石菖蒲、远志等。 方中四君合炒扁豆、 淮山药、 炒薏 苡仁益气健脾, 陈皮、 木香、
砂仁行气化湿, 寓 “气化 则湿亦化” 之意, 姜半夏、 石菖蒲、 远志燥湿化痰, 开窍醒神。 加减: 舌苔厚腻明显者,可酌加苍术、厚
朴、草豆蔻、藿香、佩兰,白豆蔻等;伴失眠者, 酌加枳壳、姜竹茹、柏子仁 、北秫米
、酸枣仁等取温胆汤、半夏秫米汤之意。
 2. 阳气虚衰型 王常在认为, 本型包含脾阳不足, 饮停心下 ,
及由其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脾肾阳虚和肾阳 亏虚。 中阳不足, 饮停心下者, 症见精神不振, 思睡多寐, 或见胸胁支满, 目眩心悸,
或短气而咳, 舌苔白 滑, 脉弦滑。 治拟温阳化饮, 健脾利湿开窍。 王常在用提神醒脑灵汤加减。 药用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石菖蒲、 姜半夏、 陈皮等。 方中茯苓甘淡性平, 健脾 利湿为君; 饮为阴邪, 非温不化, 故用桂枝温阳化饮 为臣,
佐以白术、 姜半夏、 陈皮、 石菖蒲健脾燥湿, 化 痰开窍; 使以甘草调药和中。 若症见腹痛喜温喜按, 畏寒肢冷, 腹胀纳呆,
大便溏薄, 甚则五更泄泻, 舌 质淡胖有齿痕, 苔白滑, 脉沉迟等脾肾阳虚之症。 治 拟温补脾肾,
开窍醒神。&
  药用淡附子、 党参、 干姜、 炙甘草、炒白术、 吴茱萸、
补骨脂、 肉蔻、 炒薏苡仁、 炒扁豆、 石菖蒲、 远志等。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散寒, 与干姜辛热温中阳而 扶阳气共为君药;
党参甘温入脾, 补中益气为臣; 佐 以白术、 炒薏苡仁、 炒扁豆燥湿健脾; 补骨脂、 肉蔻、 吴茱萸温肾涩肠; 石菖蒲、
远志开窍醒神; 甘草补益 脾气, 调和诸药。 若见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 夜尿频 多清长或癃闭, 肢体沉重或见浮肿, 腰以下尤甚, 按
之凹陷不起, 腹胀, 甚者心悸咳喘等肾阳亏虚, 阳虚 饮停之症。 治拟温肾利水, 开窍醒神。 王常在用提神醒脑灵汤加减。
药用淡附子、 肉桂、 茯苓、 白术、 生姜、 石菖 蒲、 远志等。 方中淡附子、 肉桂温补命门之火以养脾 土, 使脾阳旺盛,
则能化气行水; 白术、茯苓健脾渗 湿, 使水湿从小便而去; 佐以生姜之温散, 既能助附 子以温阳祛寒,又伍茯苓、 白术以散水湿;
石菖蒲、 远志化痰开窍。 加减: 若夜尿频多者, 加益智仁、 淮 山药、 乌药取缩泉丸之意; 下肢水肿明显者, 加用猪 苓、 泽泻,
肉桂改桂枝, 取五苓散之意。
  3. 肾元亏虚型王常在认为, 此型多在老年患者 中出现,
症见倦怠嗜睡, 精神萎靡, 腰膝酸软, 眩晕 健忘, 不耐寒热, 男子阳痿、 不育, 女子月经不调, 舌 质红或淡而少苔、 无苔,
脉细。 治拟培补肾元, 开窍 醒神。王常在用提神醒脑灵汤加减。 药用熟地黄、 山茱 萸、 石菖蒲、 远志、 肉桂、
淡附子、 巴戟天、 肉苁蓉、 石斛、 麦冬、 五味子、 丹参、 郁金等。 方中熟地黄、 山茱萸酸温相配, 补肾填精; 肉苁蓉、
巴戟天温肾壮 阳; 肉桂、 淡附子培补肾元; 石斛、 麦冬、 五味子滋阴 敛液, 壮水以济火; 石菖蒲、 远志、 丹参、 郁金化痰活
血开窍。 加减: 若舌质淡红伴见便秘者, 可加用升麻、 枳壳、 当归取济川煎之意, 甚者可加用锁阳、 厚朴、 火麻仁、
郁李仁等温阳行气通便; 若见舌质红, 大便 干燥, 口干口苦者, 可去肉桂、 淡附子、 巴戟天, 酌加 黄精、 知母、
黄柏等清热滋阴之品。
  4. 气滞血瘀型 王常在指出, 本型是在阳虚饮停
病理基础上出现的气滞血瘀, 为本虚标实证, 临床上较为少见, 本型症见多为四肢沉重疼痛, 形寒怕冷,体倦嗜睡,胸胁胀闷时作,
遇寒或情志不遂可出现 或加重, 舌胖嫩, 色紫暗, 或有瘀斑, 舌下瘀筋, 脉象 沉。 治拟温阳行气, 活血化瘀。
王常在用提神醒脑灵汤、 血府逐瘀汤化裁。 药用淡附子、 炒白术、 干姜、 桂枝、 川 芎、 枳壳、 柴胡、 当归、
红花、 远志、 石菖蒲。 方中淡 附子温壮肾阳, 寓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之意; 白术、 干姜、 桂枝温阳健脾以燥湿,
与附子合用共奏温阳健 脾以助运化; 柴胡、 枳壳、 当归、 红花、 川芎行气宽 胸, 活血化瘀; 石菖蒲、 远志化痰开窍。 若病程
日久, 瘀血明显者, 加用水蛭, 裘师强调, 水蛭破血 耗气, 不宜久用, 入煎剂以6g为宜, 应中病即止; 若舌苔腻、
脘腹胀者,加用苍术、姜半夏、 砂仁、 草豆蔻 燥湿化痰。
  提神醒脑灵汤应用案例
  患者某, 女, 18岁。 主诉: 反复思睡7年。 现病史:
起病于2011年, 白天上课时不能控制的思睡, 常常睡 着后被叫醒, 下午上课时更为严重, 夜间入睡后多梦, 四肢乱动,
晨醒后常出现全身不能动弹, 数分钟后可缓解, 病来曾服用利他林片, 10片&2板/盒)20mg, 2次/d, 1年半, 上述症状有
改善, 但上课瞌睡仍不能控制, 后因缺药而改服专注达, 15片/瓶/盒, 36mg/d, 因有口干等不适,
于放暑假后改为18mg/d, 此后白天思睡频作, 近周来症状加重, 走路时因瞌睡 发作而跌倒两次,
晚上站立洗澡时要睡去几秒钟。&
遂于日前来就诊, 要求中药治疗。患者平时
胃纳不佳, 无饥饿感, 大便黏滞, 2日1次, 既往有荨麻 疹病史。 就诊时体检: 神清, 神经系统查体(-) , 患 者面色萎黄,
形体偏胖, 舌质淡胖, 苔根腻, 脉沉细。 理化检查: 日多导睡眠监测报告示:
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
西医诊断: 发作性睡病; 中医诊断: 多寐(脾虚饮停型) 。
辨证论治: 患者素体脾 胃亏虚, 运化无力, 故面色萎黄, 胃纳不佳, 常常不思 纳食, 更衣黏滞; 脾虚失运而痰湿内生, 痰蒙清窍,
清阳不升, 则见思睡; 午后阳气渐衰, 阳不出阴, 阴 气内盛, 饮邪内停, 故见下午思睡更甚; 脾阳不足, 水谷精微不化,
四肢筋脉失其濡养, 可见四肢不用而 致跌仆; 痰浊内生, 上扰心神, 则乱梦纷纭; 痰邪作祟, 肝风内扰, 故见症状突发突止,
反复发作, 晨醒时睡瘫, 四肢不能活动, 夜卧多动不安;舌质偏胖,色淡红,苔根腻,脉沉细,均为脾阳不足之候。 治则用药: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化痰开窍。
提神醒脑灵汤加减 桂枝9g, 茯苓15g, 炒白术12g, 炙甘草6g, 石菖蒲15g,
陈皮6g,姜半夏9g,鸡内金9g,炒麦芽12g,郁金12g,炒谷芽12g,枳壳12g,7剂,水煎服,
&二诊 : 白天上课思睡
明显好转, 走路瞌睡跌倒未发作, 而见手脚心发烫, 1周中有2d大便烂, 纳谷一般, 舌偏红, 苔中根腻, 脉 细。
提神醒脑灵汤中桂枝改为6g, 去枳壳, 加炒薏苡仁15g, 藿香 9g, 佩兰9g, 服14剂。
三诊: 患者诉白天 思睡未再发生, 手脚心热较前减轻,
夜间睡眠尚可, 大便已正常, 舌偏红, 苔根腻。 予桂枝6g, 茯苓15g, 苍 术9g, 炙甘草6g, 石菖蒲15g, 陈皮6g,
姜半夏9g, 鸡内 金9g, 郁金12g, 炒谷芽12g, 藿香9g, 佩兰9g, 草豆蔻 9g, 炒麦芽12g,
继服14剂。&
四诊: 患者 因开学功课紧张, 晚上睡眠不足, 多恶梦, 白天上课
偶尔睡着, 傍晚吃饭时思睡又萌, 大便转烂, 2d/次, 口苦口甜, 苔中根腻。 提神醒脑灵汤中石菖蒲改为20g,
加远志 6g, 继服7剂。&
五诊时, 诸症稳定, 白天 上课时思睡很少发生,
走路瞌睡始终未发作, 晨起睡瘫亦未见发生, 大便基本正常, 胃纳较前好转, 提神醒脑灵汤去郁金,再进14剂,
此后以提神醒脑灵汤作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痰湿重、大便烂,加姜半夏、 炒薏苡仁、干姜, 重用石菖蒲;
晚上睡眠差、多梦,加远志、酸枣仁夜交 藤; 形寒怕冷, 增加桂枝用量; 连续治疗2月余, 服药期间思睡未再发作, 夜寐亦转安,
大便正常, 停药已半年未复发,近期将出国念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神醒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