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艾草,辛夷菖蒲苍术用量,混一起治疗风湿有效果吗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苍术的功效苍术的作用苍术的配伍应用苍术的副作用苍术的做法大全性温;味辛苦;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禁忌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苍术产于江苏茅山一带的质量最好,名茅术、茅苍术。苍术为菊科苍术属植物,春、秋两季挖取根茎,除去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撞去须根,得中药材苍术。苍术有健脾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可用……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强脾,发谷之气。”苍术的药材故事许学士,是人们对宋代医道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相传青年时代的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己解救自己。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1斤,大枣15枚,生麻油半两调合制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100-200粒。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素嗜饮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了胃中漉漉有声和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脾属土,土爱暖而喜芳香。苍术气味芳香,性辛、温而味苦,归脾胃二经。药证相合,气味相投。苍术为芳香之品,善能醒脾化湿,湿邪属阴之气,得温则化。许叔微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一味药而收神功。还要认识的是,许氏坚持长期用药,且不断加大用药剂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的。他深知湿邪性粘腻而滞,不易速去。只有坚持长期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增加药力在体内的积蓄,最终攻克湿邪。苍术的功效【性味】味辛;苦;性温《本草衍义》:气味辛烈。《珍珠囊》:甘辛。《晶汇精要》:味苦甘,性温,无毒。【归经】归脾;胃;肝经《珍珠囊》:足阳明、太阴。《纲目》: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太阳之经。《本草新编》:入足阳明、太阳经。《本草再新》:入脾、肝二经。【功效主治】苍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陶弘景:除恶气。刘完素:明目,暖水脏。《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症,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可与羌活、坊风、桂枝、秦艽等同用;属湿痹者可与黄柏、牛膝等同用,如三妙散、四妙散。健脾止泻:用于湿邪困脾,症见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者,常与厚朴、陈皮同用,如平胃散。散寒解表: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头痛昏眩,恶寒发热,无汗,舌苔厚腻者,可与荆芥、藁本、白芷等同用,如神术散。除障明目:用于目疾内外翳障、青盲夜盲等证,可与黑芝麻或猪肝等同用。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咳喘,常与半夏、陈皮、炙百部同用。中药苍术的应用用于湿浊阻中证本品辛香而苦,具温燥之性,既能芳化湿浊,苦燥脾湿,以除中焦秽浊之气,又能健运脾胃,促进运化,为燥湿健脾要药。故对湿浊阻中,脾失健运而致的脘腹胀满,困倦乏力,食少纳差,呕恶泄泻,舌苔白腻等证,最为适宜。常与厚朴相须为用,既能增强化湿之效,又能行气以消除胀满之症,提高疗效。如《和剂局方》平胃散,其与厚朴、陈皮等药同用。对于水湿泄泻,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脘腹胀满之证,本品能燥湿运脾,使湿邪得去,中焦得运,泄泻得止,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配伍,以增强治湿之效。对于脾虚湿盛,水肿,或痰饮等证,本品除湿健脾,则湿邪痰饮可化,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健脾药配伍。对于寒湿困脾,身重肢冷,口淡不渴,脘闷胸胀之证,宜与肉桂、干姜等温里药配伍,以增强温散之力。若湿热疮疹,或湿热脚气肿痛,当与黄柏、黄芩、木通等清热燥湿及清热利湿药配伍,以清除湿热。用于风湿痹证本品辛温苦燥,能祛风散寒除湿,可用于风湿痹证。又因本品长于祛湿,故对痹证而湿胜者尤宜。常与薏苡仁、独活、羌活等祛风湿药配伍。若湿热痹痛,当与石膏、知母等清热药配伍。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散,能开腠理,发汗解表,祛除风寒邪气,又长于胜湿。故多用于风寒表证而夹湿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解表药配伍。苍术尚能明目,可用于多种目疾证治夜盲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配伍应用。如《圣惠方》以本品与羊肝蒸煮同食。苍术的作用(一)调节胃肠运动其水煎剂能明显降低家兔离体小肠张力,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胃平滑肌和小肠痉挛。而对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有轻度兴奋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茅术醇、β-桉叶醇。其水煎剂对脾虚模型大鼠灌胃,对泄泻、体重和小肠运动亢进均有改善作用。(二)抗溃疡和抑制腺体本品对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动物的胃液量、总酸度、总消化能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胃液分泌与其抑制淄体激素的释放和减轻甾体激素对胃酸分泌的刺激有关。其抗溃疡作用与其增强胃黏膜防御因子的作用也有关。苍术挥发油还能抑制唾液腺、肠腺的分泌,使唾液、肠液分泌减少。(三)保肝其提取物和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酮对CCl4和D-氨基半乳糖诱发的鼠肝细胞损害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其水煎剂对肝脏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抑菌苍术提取物具有消除耐药福氏痢疾杆菌R质粒的作用,能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利用95%乙醇浸泡苍术10小时,取出苍术,放在准备消毒的手术室地面上,点燃,直到苍术化为灰为止,消毒后比消毒前空气中菌落数明显减少。然而,早期体外研究未发现苍术水煎液有明显抗菌作用。(五)其他排钾有明显的排钾、钠、氯作用。但其水煎剂对正常大鼠无利尿作用。镇静镇痛其挥发油对青蛙,少量时呈中枢镇静作用,大量呈中枢抑制作用,更大量致呼吸麻痹而死亡。β-桉叶醇有镇痛作用,能降低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的敏感性。消毒苍术、艾叶烟熏消毒,对室内多种细胞有显著的灭菌作用,其效果优于紫外线。对血糖的影响苍术煎剂灌胃给药或醇浸剂皮下给药,可使正常家兔血糖水平升高,但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则有降血糖作用。苍术水提物灌胃可使链脉霉素诱发的大鼠高血糖水平降低。有研究认为,苍术有效成分和腺嘌呤核苷酸在同一线粒体上起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作用,干扰能量的转移过程。抗缺氧对氰化钾所致小鼠缺氧模型,苍术丙酮提取物750mg/kg灌胃,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并降低小鼠相对死亡率。苍术抗缺氧的主要活性成分为β-桉叶醇。中枢抑制茅苍术、北苍术、β-桉叶醇、茅术醇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茅苍术提取物和挥发油,小剂量使脊髓反射亢进,较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终致呼吸麻痹而死。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提取物能增强巴比妥睡眠作用,其药理活性成分主要是β-桉叶醇和茅术醇。抗肿瘤苍术挥发油、茅术醇、β-桉叶醇l00mg/ml在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茅术醇作用较强。促进骨骼钙化苍术中含有与钙磷吸收有关的维生素D,其挥发油具有促进骨骼钙化作用。北苍术挥发油对患佝偻病的白洛克雏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苍术对蟾蜍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对蟾蜍后肢血管有轻度扩张作用。苍术浸膏小剂量静脉注射,可使家兔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口淡乏味、上腹闷塞、苔腻等。治疗关节炎、痛风的关节肿胀疼痛。治疗雀盲、视物昏涩。民间传统用以消毒空气。端午节时用苍术、白芷,或菖蒲、艾叶,烟熏消毒。苍术的配伍应用配玄参: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邪;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湿邪未尽,而阴液已伤之消渴证,其治疗若单养阴滋阴恐能助湿,而祛湿又存劫阴之弊,两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脾滋肾、养阴逐邪,两擅其长。配厚朴: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厚朴苦辛温,除湿宽肠,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两药相伍,消食且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尤宜。湿除脾运、中阳得振,专解湿邪困肿,运化失司诸证。配防风:本品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炒苍术辛散性弱,偏于燥湿健脾,可配防风祛风燥湿,因“风能胜湿”之故,专治湿盛水泻;生苍术其辛散性强,配防风以祛风发汗,同治风湿痹痛,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配石膏:苍术燥湿,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生石膏性寒,清泻暑热,两品相配,一温一寒,刚柔相济,燥湿清热不伤脏腑正气,善治湿邪化热,取太阳阳明两经同治之意,用于暑温、湿温、壮热烦渴、身重溺短等证最宜。配黄柏: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以清下焦湿热为长;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化湿运脾,通治内外湿邪。二药均具雄壮之气,苍术得黄柏,二苦相合,燥湿之力倍增;黄柏得苍术,以温制寒,清热而不致损阳,二药相使相制,清热燥湿功效显著,常用于下焦湿热之足膝红肿热痛、足痿无力,或湿热带下、湿疮淋漓并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病证。配香附:苍术芳香辛温,醒脾燥湿,脾阳健运,则可湿去痰消;香附乃血中之气药,调气疏肝,善解气郁,血行气畅,则胸胁痞闷诸证可解。两药合用,肝脾并治,舒肝理脾,主治肝脾郁结诸证。配黑芝麻:苍术辛烈温燥,燥湿健脾;黑芝麻甘平,能补肝肾且润五脏。两药合用,一燥一润,相辅相成,健脾润燥,善治噎膈脘痞兼脾虚苔薄腻者。配神曲:本品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神曲消食和胃,两药合用,消食健脾功力增强,可治食积内停、湿阻脾胃,症见胸脘满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泻,苔白腻等证。配川椒:川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苍术则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功偏燥湿运脾。两药相配,温中燥湿使寒湿去、脾胃健运则泻可止,温中止泻力增,能治寒湿较盛之久泻、苔白厚浊等证。苍术的妙方应用苍术汤:苍术10克,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主治脘痞腹胀、湿盛困脾、食欲不振等症。升阳除湿汤:苍术3克,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神曲、泽泻、猪苓各1.5克,炙甘草、陈皮、麦芽各0.9克,将诸药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方具有升阳补气、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泻等症。仙术散:苍术、木贼草、甘草各30克,蝉衣、谷精草各0.3克,黄芩15克、蛇蜕3克,将上述药物研为粉,每日服用2次,每日3克,用温开水送服。本方具有明目之功效,主治眼目昏暗。神术汤:制苍术、防风各30克,甘草15克,生姜、葱白各6克,将以上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主治外感风寒。苍术丸:制苍术30克,神曲15克,将两味研为粉末,炼蜜为丸。每日服用3次,每次9克,用温开水或米汤送服。主治腹中虚冷、不思饮食。苍术粥:苍术粉5克,粳米50克,白糖15克,将三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苍术炒猪肝:苍术粉10克,猪肝20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5克,炒制。佐餐食用。午时茶:苍术、柴胡、陈皮、连翘、白芷、枳实、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建曲、川芎各0.3克,川朴、桔梗、麦芽、紫苏叶各0.4克,陈茶9克,将上述原料一同放入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一日内分数次冲饮。苍术的副作用近几年随着药材资源的减少,劳动工资的提高,市场上茅苍术的供应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北朝苍术随之涌入了市场。但北朝苍术副作用特大,不堪入药,广大临床医生应引起注意。下面我将茅苍术与北朝苍术的鉴别及北朝苍术副作用的临床表现给大家介绍一下。北朝苍术外观及截面大致与茅苍术相同。唯北朝苍术个头瘦小,截面无“朱砂点”,味麻辣刺舌。用量超过10克就会出现副作用。其临床表现轻者口干舌燥,重者面红目赤、面部烘热、头晕目眩、头重脚轻,就像喝醉酒似的。再甚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有远视的感觉,近看模糊稍远一点较清晰]。你在临床中如果用了含苍术的处方后出现了上述症状[大约服药20分钟后出现]可能你用的苍术就是北朝苍术。其临床表现也是由苍术引起的。一旦出现了上述反应,轻者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重者用滋阴潜阳的药物煎服即可使症状消失。【注意事项】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药性论》: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医学入门》: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本草经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肝肾有动气者勿服。《本草正》:内热阴虚,表疏汗出者忌服。苍术的做法大全苍术冬瓜祛湿汤材料:苍术15克,泽泻15克,冬瓜2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片、盐、鸡精各适量。做法:(1)苍术、泽泻洗净。冬瓜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2)锅内烧水,水开后放入猪瘦肉,焯去血水。(3)将苍术、泽泻、冬瓜、猪瘦肉、生姜片一起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煲沸后,用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功效:苍术能降血糖、降血脂减肥。泽泻利水渗湿,对于治疗高血脂症、糖尿病、脂肪肝、中风恢复期等均有明显疗效。冬瓜历来是减肥的妙品。此汤能减肥瘦身、清润养生。猪肝豆腐包材料:猪肝,猪肉,核桃仁,松子,木耳,海米,猪肉,扇贝,豆腐,苍术。做法:(1)把猪肉、核桃仁、松子、木耳、海米、猪肉、扇贝剁成馅。(2)豆腐挖空,将备好的馅酿进豆腐里。(3)把酿好的豆腐上锅蒸熟。(4)用苍术和猪肝一起煮,把猪肝煮熟。(5)熟猪肝切片,和豆腐一起食用。养生功效:苍术具有明目的功效,用苍术和猪肝一起煮,可以提升猪肝的明目作用,如果把猪肝换成羊肝,那么此道菜的食疗效果会更加出色。同时,猪肝和豆腐搭配起来,对肝脏也大有好处。“猪肝豆腐包”适合四季食用,特别适合那些长期熬夜,或是夜生活频繁的人。黄焖参术羊肝主料:羊肝500克辅料:玉兰片50克,香菇(鲜)50克,苍术10克,玄参10克调料:酱油50克,甜面酱10克,大葱17克,辣椒(红,尖,干)1克,猪油(炼制)100克,白砂糖35克,姜8克做法:(1)水烫、切条、划口:将羊肝洗净入开水中烫过,切成2.5厘米的条,用竹插在羊肝上划一个口。(2)原料加工;玉兰片切成长3厘米、厚0.6厘米;冬菇切成2片,放入开水中烫过。苍术、玄参洗净,煎成较浓的汁。(3)焖煨:炒锅置中火上,下猪油50克烧至六成热,加入白糖炒至变色,入清汤50克,把酱油、葱椒(剁细)泥,姜、玉兰片、冬菇倒入锅中炒几下,盛入碗内。炒锅置中火上,加猪油烧至七成热时,加甜面酱炒出香味,放入羊肝、药汁、清汤、绍酒、冬菇、玉兰片煨至汤汁只剩1/3时,拣出姜、葱后,盛入盘内即成。薏仁苓术羊肉煲主料:羊肉(肥瘦)500克,羊骨100克辅料:薏米50克,茯苓25克,苍术10克,白萝卜500克调料:大葱5克,姜5克,花椒5克,白胡椒1克,盐2克,料酒5克做法:(1)将羊肉、白萝卜切成块;(2)姜切成片,葱切成末备用;(3)将羊肉、羊脊骨放入开水里焯去血腥味,捞出在清水里洗净,然后放入砂锅里;(4)加入姜片、苍术、花椒、茯苓片、薏米、白萝卜,用大火煮开;(5)加入盐、白胡椒、料酒,改用小火炖60分钟左右;(6)加入鸡精,最后撒上葱末,就可以食用了。养生功效:此煲把薏苡仁,茯苓,苍术,白萝卜,羊肉,羊脊骨全部放在一起,最突出的功效就是能够祛风、祛湿、散寒、健脾胃。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菖蒲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禁忌
菖蒲是什么
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菖蒲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充分应用。多年生挺水草本;叶剑形,浓绿色。适应性强
,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园林应用:尾叶片绿色光亮,绿色其长,花艳丽,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简便。园林上丛植
于湖,塘岸边,或点缀于庭园水景和临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菖蒲其性微温,味辛,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湿痹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市场上有以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干燥根茎冒充石菖蒲,使用时注意鉴别。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辛,微温。
《本经》:&辛,温。&
《另口录》:&无毒。&
《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归经】 入口、肝、脾经。
《纲目》:&手少阴、足厥阴。&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菖蒲的药理作用
镇静作用。
用菖蒲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这些作用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具有镇静效果,此外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菖蒲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除痰开窍。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聪耳治健忘。
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化湿和胃。
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散寒除痹。
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去湿止痒。
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开窍宁神。
用于湿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乱及健忘、耳鸣、耳聋。本品芳香开窍、宁心安神,兼有化湿、豁痰、辟秽之功。本品单用或配伍平肝、安神药同用,又可治癫狂、痴呆等证。
本品所含其&-细辛醚有抗惊厥作用。
改善记忆。
其水煎醇沉液具有增智、促进记忆获得、改善记忆障碍的作用。
本品煎剂体外实验有抗癌作用。
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菖蒲能刺激胃液分泌,并对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有一定帮助,常配厚朴、陈皮等同用。此外,治疗噤口痢,用菖蒲解胸膈之热闭,开胸进食,也取其健胃理气作用,配参苓白术散。
取其有利尿作用,在治石淋或热淋的方剂中,可用作辅助。
试治角膜溃疡,配枸杞子、菊花、琥珀等,有名目作用。
其它作用。
挥发油对小白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但不能对抗小鼠的扭体反应,提示它没有镇痛作用。对小自鼠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中毒主要在兴奋脊髓。对某些真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可作烟熏消毒。石菖蒲煎剂在体外的筛选试验中,初步证明能杀死腹水癌细胞。
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据说,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个恶日,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在五日要插菖蒲、艾蒿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后来的人们插艾蒿和菖蒲也是为了防病。艾蒿,又名家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上等药物。人们在端午节这天洒扫庭院,插艾蒿,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也是为了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菖蒲的附方
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菖蒲的配伍应用
配远志:开窍散郁、强脑醒神。远志辛散、苦泄、温通,能交通心肾、安神益智,且又散郁化痰;菖蒲芳香、辛散、宣气,能除痰开窍、宁心安神,且又聪耳明目。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开窍散郁、强脑醒神之功。如《千金方》开心散、《证治准绳》不忘散等,皆取二药相配,治迷惑健忘等效妙。
配磁石:益肾乎肝、宁心安神。磁石成寒,能益肾平肝、重镇安神;菖蒲辛温,能开窍宁心,安神定志。二药伍用,一开一补,相得益彰。善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之耳鸣耳聋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心烦等症。
配生姜:豁痰开窍。生姜辛温发散,能祛痰除湿;菖蒲芳香化浊,能开窍宁心。二药配合,相须为用,功专豁痰化浊、宁心开窍。如《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此二药为方,共捣汁灌服,专治痰迷心窍等。
配黄连:化浊开胃、清热燥湿。黄连大苦大寒,燥湿清热,为治滠火郁结要药;菖蒲芳香辛温。化湿浊、和胃气,为疗湿浊阻胃良品。二药相配,芳香合苦寒,升降散收皆备,长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肠胃之&噤口热痢&,如《本草汇言》载,以二药配甘草等,专治噤口恶痢。
配蛇床子:爆湿杀虫、敛疮止痒。蛇床子与石菖蒲,二药皆辛苦而温,外用均有燥湿杀虫止瘁之力。二药相合,则药力更增,善疗湿疹瘙痒、疮癣顽疾。如《济急仙方》即以此二药组方,专治阴汗湿瘴。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1《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2《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3《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菖蒲的食用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姜制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热后。均匀加入姜汁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用生姜12.5公斤。
(2)麸制:取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石菖蒲片,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石菖蒲100公斤,用麦麸12.5公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四一引《德生堂方》。
组成:川芎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藁本(净)半两,柴胡(去芦头)半两,菖蒲半两,干葛半两,甘草半两,桑白皮半两。
主治:四时伤寒,不问两感,头疼,发热憎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盏半,生姜3片,同煎8分,去滓温服,滓再煎,如要出汗者,加连须葱白1根,同煎。7日内外皆可服,病在上则吐,在表则汗,下则泄,其病即解。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如法修制。菖蒲的鉴别方法
真品石菖蒲
干燥根茎外观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10厘米,有的长达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偶见残留的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地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內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微辛。
伪品岩白菜干燥根茎
&外观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直径比真品粗,为1&&2厘米,表面为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节上偶见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粉红色,具有粉性,不具备正品断面的其它特征;闻之气微,无芳香气味,口尝味苦涩。
从以上特征可分辨石菖蒲的真伪。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还具有镇静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驰缓肠管平滑肌的痉挛,而伪品既不与真品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这些功效,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当慎辨之。
两种菖蒲应区分
菖蒲药用有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两种。石菖蒲因其属于蒲类,绿叶昌盛,生于石旁而得名。九节菖蒲则属于另一种草本植物,古代文献称&一寸九节者良&。
石菖蒲:又名水剑草、水蜈蚣、山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其性味辛、苦,微温。能祛湿化痰、芳香开窍、和胃安神。主治痰湿蒙蔽清窍、神昏谵语、忧郁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神志不宁、胃脘腹痛、噤口痢疾等。凡阴虚阳亢者忌服。药理证实石菖蒲有镇静及抗惊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抑制胃肠异常发酵、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镇咳平喘祛痰,强身益智和增强脑区域性代谢功能的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九节菖蒲:又名小菖蒲、京菖蒲、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之根茎。其性味辛,微温。能温化痰湿、开窍醒神、和中开胃。主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痰厥、多梦健忘、脘腹痞满、呕吐恶心等。
药性比较:两药均有开窍醒神、和中开胃的作用;而石菖蒲偏于化痰安神,九节菖蒲偏于温化痰湿,可以替代应用。
菖蒲相关阅读
菖蒲图谱大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术丸城高村高红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