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语文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你应该知道的几个秘密

孩子进了小学,你应该知道的9个秘密!
小编碎碎念:转眼就是8月了,家里有幼升小或上着小学的孩子吗?有没有感觉有点紧张?哈哈哈。在开学前,先了解下面这几点吧。
第一个秘密:要做幼小衔接准备吗?
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轻轻松松地玩了6年。没有学过写字,没有学过算术,没有学过英语。那么,在他进小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他都考不了高分,不会给你带去荣耀。
这是大家先要做好的幼小衔接准备。既希望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无忧无虑,又希望孩子学一天,就能超过别人在幼儿园学了一年的孩子,这个假设太违反能量守恒原理。上帝如果真答应了你的这个请求,估计他会在别的什么地方关一扇窗。
第二个秘密:小学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现在的大潮流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学习写字和数学。如果你的孩子是少数,一定要找机会让老师知道。我接触过很多小学老师,他们传递的都是同一个信息“他们不喜欢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他们并不是讨厌“学习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家长们以为如果自己孩子的分数低,一定会被老师厌烦,这是家长们的一个认识误区。所以,你需要让老师们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分数低的原因,我们正在努力赶上。
第三个秘密:要不要搞懂什么是“考试”?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前没有考过试,他刚进学校,你已经陪他一起很认真地复习了,却拿回一张很低分数卷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在和他订正知识点前,先和他一起搞明白,考试是什么东西。
“考试”的正确概念和a,o,e一样,不会自然而然地跑到孩子的脑子里。
第四个秘密:孩子让你难堪了怎么办?
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
至少坚持三个月,是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期中试,这次考试,能让你看到你们的努力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小学的内容,他掌握知识需要的时间肯定比已经学过的孩子要长。家长平静坚持的时间越长,你和孩子的收获就会越多。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规律适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五个秘密: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孩儿?
老师喜欢会听课,思维活跃,愿意守规则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
0到6岁,我们没让孩子写字,没有让他们去学数学,那让孩子学了什么?我们教会了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会他们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坏环境。这正是小学老师喜欢的。
第六个秘密:新的教育是不是放孩子傻玩?
给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们傻玩六年,玩的这六年,要建构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着玩,上学自然就能学好,那大山里的孩子学习应该最没问题。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第七个秘密:对学习的恐惧感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吗?
如果你自己曾经对学习和分数产生过恐惧,那么你有很大的机会把这种焦虑移情到孩子身上。当你相信学习并不难,分数并不是唯一衡量成功的标准,可能焦虑会随之而散。
第八个秘密:你对分数的态度决定孩子对考试分数的认识
孩子就像刚出生时,不知道什么是苹果一样,他刚刚上学也不知道什么叫分数。你对孩子拿到的有分数试卷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怎么认识考试分数。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表现出愉悦和一边吃苹果一边表现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会完全不同。
好分数你表现的异常欣喜和低分数你表现的沮丧愤怒,同样传递的是分数是个神奇的东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那么请对任何分数都保持平常心。
第九个秘密: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
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孩子刚刚进小学,当任何与上学相关联的要素令他们厌烦,请一定要帮他们排除。如果孩子觉得累了,想先玩再做作业,我们就应该支持;大冬天,孩子不愿意起床去上学,我们不应该吓唬他们,迟到老师会罚站;如果孩子累得想睡觉,精力实在不能支持他完成作业,我们就应该帮他们一把。
一个孩子,不可能靠吃苦,靠毅力去长久坚持一件事,唯有对一件事情的热爱,会让人心甘情愿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让他们爱上一件事,最好让他们感觉这件事不难,很有趣。
更多教育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elanzg)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伊莱英语深圳百花校区一周年庆,丰厚庆典大礼包等你来领。你可以给孩子更好!
伊莱英语,纯英文阅读图书馆。海量美国原版书籍。
今日搜狐热点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与你分享11个小秘密
家有小童鞋
看到很多妈妈为孩子上一年级焦虑中,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我分享这些个小经验,恐怕我就不会那么的难过了-
一年级上半年我和女儿都各自瘦了好几斤-
精神上的压力就更别说了-
和大家分享11个小秘密,希望对你有用
让我们一起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期
放心!我们的宝宝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第一个小秘密: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轻轻松松地玩了6年。没有学过写字,没有学过算术,没有学过英语。那么,在他进小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他都考不了高分,不会给你带去荣耀。这时大家先要做好的幼小衔接准备。第二个小秘密:要让小学老师知道,你的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学过写字和大量的计算。并用语言和行动告诉老师,我们正在很努力地追上大部队。第三个小秘密: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前没有考过试,他刚进学校,你已经陪他一起很认真地复习了,却拿回一张很低分数卷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在和他订正知识点前,先和他一起搞明白,考试是什么东西。“考试”的正确概念和a,o,e一样,不会自然而然地跑到孩子的脑子里。找到了原因,咱下次再来。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不是吗?第四个小秘密: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至少坚持三个月,是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期中试,这次考试,能让你看到你们的努力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家长平静坚持的时间越长,你和孩子的收获就会越多。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规律适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五个小秘密:老师喜欢会听课,思维活跃,愿意守规则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0到6岁,我们没让孩子写字,没有让他们去学数学,那让孩子学了什么?我们教会了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会他们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坏环境。这正是小学老师喜欢的。第六个小秘密:给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们傻玩六年,玩的这六年,要建构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着玩,上学自然就能学好,那大山里的孩子学习应该最没问题。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第七个小秘密:如果你自己曾经对学习和分数产生过恐惧,那么你有很大的机会把这种焦虑移情到孩子身上。当你相信学习并不难,分数并不是唯一衡量成功的标准,可能焦虑会随之而散。第八个小秘密:孩子就象刚出生时,不知道什么是苹果一样,他刚刚上学也不知道什么叫分数。你对孩子拿到的有分数试卷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怎么认识考试分数。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表现出愉悦和一边吃苹果一边表现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会完全不同。好分数你表现的异常欣喜和低分数你表现的沮丧愤怒,同样传递的是分数是个神奇的东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那么请对任何分数都保持平常心。第九个小秘密:你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它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你养的这个普通人,他不会因为校规要求不能留长发而跳楼,不会因为得不到爱而去寄情网络,不会因为别人说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瘾,他的心里永远会给家留一个角落,他热爱生活,他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孩子大了,我们是否还在为我们的初衷而努力?第十个小秘密:哪怕你的孩子在出生的前六年,在你的光辉领导下,全家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成了一个在新教育评价体系中综合表现优异的小孩,当他进入小学,同样会出现一个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应该是他们的拐杖,他们的垃圾筒,他们的加油站,他们的家庭教师。多想想我们当时怎么帮他们适应幼儿园,想着进了幼儿园老师没时间帮你穿衣脱裤,咱们在家就一遍遍耐心地教孩子。那时候他们哭一嗓子,咱们心里都难受,现在他们大了,不怎么哭了,咱也得看见孩子的不容易。第十一个小秘密: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孩子刚刚进小学,当任何与上学相关联的要素令他们厌烦,请一定要帮他们排除。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好的学习习惯才有载体,如果他讨厌学习,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先做完作业再玩,预习,复习,自己收拾书包,这些所谓的好习惯,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孩子觉得累了,想先玩再做作业,我们就应该支持;大冬天,孩子不愿意起床去上学,我们不应该吓唬他们,迟到老师会罚站;如果孩子累得想睡觉,精力实在不能支持他完成作业,我们就应该帮他们一把......一个孩子,不可能靠吃苦,靠毅力去长久坚持一件事,唯有对一件事情的热爱,会让人心甘情愿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让他们爱上一件事,最好让他们感觉这件事不难,很有趣。
veygodsome
学习下,受用了
说真的,我下载家长帮APP后,学到了很多东西,建议你也试试,里面有很多家长互相帮助,分享彼此做家长的心德。快去吧
幼小衔接准备我觉得很有必要
主要是怕进入小学后来不及 娃娃又长时间的适应不了
2014的日子
孩子的能力其实无限的
在家长帮APP有更多关于的话题讨论!关于孩子“身高”的6个秘密,你应该知道!
我的图书馆
关于孩子“身高”的6个秘密,你应该知道!
民间一直有“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的说法,意思是爹矮的话孩子就矮一个,娘矮的话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比较矮。这种说法靠谱吗?
1、说说身高的秘密
一个人的身高70%是遗传的。而且妈妈的身高起决定性作用。要想孩子长得好,只要尽力控制好那30%。
父母对身高的遗传我们称为耙身高,也就是理论上肯定能长到的身高。可也有些时候孩子长不到耙身高,但孩子的身高通常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只是没有长到你心目中的个子。如果真的要一代比一代高,那人类存活到现在不知该有多高?
2、把握黄金30%生长机会
黄金30%是我们作为家长可以控制的。主要通过睡眠,吃饭,运动把握。
保持好睡眠
睡眠的充足对于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即便到了课业繁重的青春期给孩子一个睡眠的好环境。
同时,在婴幼儿期就要培养孩子一个好的睡眠习惯。我们发现,孩子心思越单纯的,那30%发挥的越好。该睡就睡了,不哭不闹。
不挑食、不进补
很多人都想给孩子吃点好的,这观念得改改了,往往好心办坏事。那要怎么吃呢?首先讲究吃的杂粮蔬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来者不拒。不挑食的孩子总是长的好。
所以在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来者不拒的吃饭习惯很重要,你不喜欢吃的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很多挑食的孩子都是被大人贴标签贴出来的。这里有个现象,老人帮带的孩子,往往都挑食。
3、做做有氧运动
各种数据表明,经常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的孩子长的好。建议给孩子选择有氧运动,跑步、游泳、走路、散步什么的,打打球也相当不错。千万不要去健身房蹲杠铃,举杠铃。一个是危险,第二个是小孩子玩了这些真的长不高了。
4、什么是骨龄?
骨龄是需要到医院通过x光拍出来的,每块骨头与骨头的连接处的缝隙可以判断年龄。年纪越小,缝隙越大。没事不要乱拍骨龄片,婴幼儿根本没必要拍骨龄。
5、说说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催化剂,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一般来讲,女孩子只有一次发育期,就是发育生理体征出现到月经初潮之后两年。等到女孩子的例假趋于稳定规律了,长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男孩子则幸运很多,有两次发育。第一次生理特征出来的时候,第二次是高中或者大学。
生长激素是很奇妙的东西,少或多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你不能因为一次检查不合格就人为的干预。很多时候,别的孩子在窜个子,你家的没长。别急,骨龄还小,你只需要调整生活习惯,睡眠,吃饭,运动。过半年,骨龄和生长激素再测一次,对比下数据再做决定。
别折腾孩子了,吃好睡好精神好比什么生长激素都强。
6、说说性激素
可以说,性激素是生长激素的敌人,也是长高的敌人。一但性激素开始分泌,大脑就会给生长激素一个信号,你可以分泌的少一点了,或者不分泌了。而性激素一旦分泌是抑制不住的。
越单纯的孩子越容易长高。现在女孩子发育太早,一个跟吃的太好有关,另一个跟电视看太多有关。言情剧、小说杂志真的害人不浅,当孩子懂得男女有别,对异性有好感,性激素就开始分泌。越单纯的孩子对长高越好。
不要与大人同睡。跟父母同睡包括跟爷爷奶奶同睡的孩子年龄小,但是骨龄不小,生理特征出来得早。所以早分床或者分房睡,对孩子有好处。
儿童发育身高体重标准表
儿童身长可预测成年身高,方法如下:
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
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
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以上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微信号:宝宝向前冲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孩子9月进小学?爸妈必须知道的11个小秘密!
第一个小秘密:
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轻轻松松地玩了6年。没有学过写字,没有学过算术,没有学过英语。那么,在他进小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他都考不了高分,不会给你带去荣耀。这时大家先要做好的幼小衔接准备。
既希望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无忧无虑,又希望孩子学一天,就能超过别人在幼儿园学了一年的孩子,这个假设太违反能量守恒原理。上帝如果真答应了你的这个请求,估计他会在别的什么地方关一扇窗。
第二个小秘密:
要让小学老师知道,你的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学过写字和大量的计算。并用语言和行动告诉老师,我们正在很努力地追上大部队。
现在的大潮流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学习写字和数学。如果你的孩子是少数,一定要找机会让老师知道。我接触过很多小学老师,他们传递的都是同一个信息“他们不喜欢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他们并不是讨厌“学习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家长们以为如果自己孩子的分数低,一定会被老师厌烦,这是家长们的一个认识误区。所以,你需要让老师们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分数低的原因,我们正在努力赶上。老师们特别喜欢这类家长,哪怕他的孩子分数并不高。
第三个小秘密: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前没有考过试,他刚进学校,你已经陪他一起很认真地复习了,却拿回一张很低分数卷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在和他订正知识点前,先和他一起搞明白,考试是什么东西。
“考试”的正确概念和a,o,e一样,不会自然而然地跑到孩子的脑子里。
我就遇到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一个孩子,班里考英语,他交了一张空白卷子上去。妈妈觉得奇怪,明明昨天在家和他一起复习他都会啊,怎么卷子上一个字都没写呢?回家后,妈妈问孩子,孩子说:我做了呀,我把所有老师纸上写的那些都读了一遍,空出来的,我都读了。
原来,孩子的学校要求一年级的孩子不留书写的作业,每天回家的作业只有读,读过就算完成了。孩子以为发了考试卷,把卷子读一遍,连需要填空的,上面没有写的都读了,就算是完成了。
找到了原因,咱下次再来。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不是吗?
第四个小秘密:
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
至少坚持三个月,是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期中试,这次考试,能让你看到你们的努力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小学的内容,他掌握知识需要的时间肯定比已经学过的孩子要长。所以,我们不能以今天老师教了,怎么别的孩子会了,你还不会,来要求孩子。但是,期中考试(如果老师不超学习大纲的话),考核的是孩子在这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果,这个阶段拉得比较长,上学前没有学过的孩子,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反复,如果方法得当,也都会得七七八八了。但是课堂小测验,当天的作业,就比较难能反应出孩子的努力过程。
家长平静坚持的时间越长,你和孩子的收获就会越多。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规律适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五个小秘密:
老师喜欢会听课,思维活跃,愿意守规则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
0到6岁,我们没让孩子写字,没有让他们去学数学,那让孩子学了什么?我们教会了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会他们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坏环境。
这正是小学老师喜欢的。
第六个小秘密:
给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们傻玩六年,玩的这六年,要建构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着玩,上学自然就能学好,那大山里的孩子学习应该最没问题。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们的教育方向就是观察孩子,帮助孩子,使孩子的成长朝向易于生存的方向,朝向将来社会所需的人格品质的建构。我们知道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与遗传的影响是同等大的,所以我们不能说我们所设计的环境因素完全由儿童决定。实际上它是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支持之下,根据孩子在环境中的发展状态不断调整——反思——再调整而来的,是我们与孩子共同创作的,同时它又反作用于我们和孩子。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具体的,不是一个“良好人格”和“易于生存”这样的词就能解释了的。
真正会玩的孩子,都有很强的探索精神,专注力一般会比较好,也不用特别担心他的学习,哪怕暂时落后一点也没关系,人生就是一个长跑的过程,看的是谁的后劲足。所以在上小学之前,先培养孩子学会玩很重要。
玩和学本身不是对立的。如果没有大人的不当干涉,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单脚跳和做数学题一样快乐,画画和写字各有乐趣。都是不同年龄段自然而然会发展出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我们成年人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环境,能够提供适当的材料,提供适当的帮助。
第七个小秘密:
如果你自己曾经对学习和分数产生过恐惧,那么你有很大的机会把这种焦虑移情到孩子身上。当你相信学习并不难,分数并不是唯一衡量成功的标准,可能焦虑会随之而散。
在幼儿阶段中,如果家长和老师很少对孩子评价的话,孩子会处于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孩子上小学了,哪怕他考试考得不是很好,一般也不会对分数很敏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焦虑,很放松,孩子一般就不会对分数敏感焦虑。这是已经从我们儿子幼儿园毕业的家长,跟我们谈的经验。
第八个小秘密:
孩子就象刚出生时,不知道什么是苹果一样,他刚刚上学也不知道什么叫分数。你对孩子拿到的有分数试卷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怎么认识考试分数。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表现出愉悦和一边吃苹果一边表现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会完全不同。
好分数你表现的异常欣喜和低分数你表现的沮丧愤怒,同样传递的是分数是个神奇的东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那么请对任何分数都保持平常心。
第九个小秘密:
你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它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你养的这个普通人,他不会因为校规要求不能留长发而跳楼,不会因为得不到爱而去寄情网络,不会因为别人说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瘾,他的心里永远会给家留一个角落,他热爱生活,他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想,孩子只要健康就好,当孩子还是个小婴儿,我们想,孩子只要快乐就好。
孩子大了,我们是否还在为我们的初衷而努力?
第十个小秘密:
哪怕你的孩子在出生的前六年,在你的光辉领导下,全家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成了一个在新教育评价体系中综合表现优异的小孩,当他进入小学,同样会出现一个适应期。
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应该是他们的拐杖,他们的垃圾筒,他们的加油站,他们的家庭教师。多想想我们当时怎么帮他们适应幼儿园,想着进了幼儿园老师没时间帮你穿衣脱裤,咱们在家就一遍遍耐心地教孩子。那时候他们哭一嗓子,咱们心里都难受,现在他们大了,不怎么哭了,咱也得看见孩子的不容易。
有时候想想,人啊,还是会哭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会撒娇的女人有人疼。
第十一个小秘密:
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孩子刚刚进小学,当任何与上学相关联的要素令他们厌烦,请一定要帮他们排除。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好的学习习惯才有载体,如果他讨厌学习,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先做完作业再玩,预习,复习,自己收拾书包,这些所谓的好习惯,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孩子觉得累了,想先玩再做作业,我们就应该支持;大冬天,孩子不愿意起床去上学,我们不应该吓唬他们,迟到老师会罚站;如果孩子累得想睡觉,精力实在不能支持他完成作业,我们就应该帮他们一把......
一个孩子,不可能靠吃苦,靠毅力去长久坚持一件事,唯有对一件事情的热爱,会让人心甘情愿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让他们爱上一件事,最好让他们感觉这件事不难,很有趣。
★★★★★★★★★★★★★★★★★
想了解最新的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微信号:chendujiaoyu)。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扎心了!6个关于孩子的秘密要告诉你
最近这档节目你看了吗?
说的就是湖南卫视的《少年说》
然而这节目看得叮当尴尬癌都快犯了
这哪儿是中国版的屋顶告白
简直是吐槽家长大会
堪称屋顶控诉
中国式家长很少有机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而今借着这个节目
有一些孩子们终于能敞开心扉
大声向大人表达出真实的想法
主要控诉家长这几项罪名
别再说“我是为了你好”
这位今年初二还不能自己做主吃什么的大男孩,他从一年级开始,每天都要吃一个苹果,到现在,他已经吃了2190个苹果了。这次他大声喊话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让我吃苹果和鸡蛋了!”
然而他妈妈的逻辑很神,觉得自己照顾得很到位,“你看你现在长那么帅……”
还有这个小学生,怯怯地站了上去,他要和妈妈说的是,“我有12个兴趣班,我好累,我可不可以不要上这么多?”
可他妈妈的第一反应,也是解释,“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有更多的快乐。”
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快乐,叫你妈妈觉得你会快乐。
做父母不容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从“爱”出发,就特别正义,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呢?是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不压迫、不强制。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你还不断的给予、强迫他接受,那不叫爱,叫累、叫负担。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看不到?
孩子最想要的是被父母认可、被父母“看见”,然而有的父母却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教育。
孩子大喊:“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给我这么大的压力!因为我妈妈在对比!对比的是我那个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闺蜜。”
“我妈妈老是说,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和你做朋友?”
“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然而她被妈妈直接怼了回来,“我认为我是比较客观的……我觉得你没有领悟到重点,我是希望培养你好的习惯%……&*&¥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
可是孩子很委屈,“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在这里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然而她又被妈妈怼了:“再反思一下,你答应我的,你都做到了吗?我提的要求,都是你能达到的。”
孩子哭了,“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这句扎心的话让我们看到了
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要让孩子做得好
就要让她感觉更差?
叮当不知道
这些家长是从哪里
得到这种荒唐念头
打击教育并不能使孩子振作
打击就是打击
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
但更多的体现出对子女的否定
一味的打击
孩子会感觉父母爱的
只是那个优秀的自己
而那个不好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只有给予鼓励和建议
才能帮助孩子跨越困难
你无条件爱和接纳
才是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作战盾牌
错过孩子的童年少年
“我知道您拼命努力,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我很感谢,可是我更想要的不是这些,我想要的是您的陪伴。不管我们是否长大,都还是你的孩子,你错过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还要继续错过我的人生吗?”
台下的妈妈泪流满面
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做父母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其实与孩子日常的沟通
并不一定要花大把的时间
重要的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给孩子关爱的眼神
这是传达爱意的重要方式
即使是短短的20分钟
如果能将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与孩子互动
关注孩子的情绪
也是精心的陪伴
家长不相信不支持孩子
“我知道您想让我当老师,可我也有我的梦想,我想要成为建筑师,您能不能相信我,相信我可以实现梦想,相信我可以做到呢?”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通病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规划好孩子的人生
你问过孩子的意见吗?
对孩子要求严格
对自己却没有要求
孩子玩手机整天被大人说,然而,大人自己呢?
孩子:“为什么大人玩手机,对视力没有影响,小孩子玩手机,就对视力有影响呢?”
妈妈:“大人玩手机视力一样会差。”
孩子:“那你给我做个榜样,不要打麻将也不要玩手机啦!你一打麻将就打一天……”
怼得是不是很有逻辑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在表达困惑、希望公平,而家长和老师,却总是喜欢借机去教育孩子:“你考好了我就答应你。”“那我答应你了你要做到什么呢?”
基于条件交换带来的自律,只能产生短期的效果。想让孩子去做什么,少叨叨,先问问自己做得怎么样。至少,理解一下孩子,不要觉得孩子就那么理所当然的能做到啊……
很爱和孩子讲条件
节目还有几处很写实,反应的是一个共性问题: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很爱和孩子讲条件——“我要求你什么,你必须做到;你要求我什么,那你必须达到怎样怎样的成绩。”
比如这个很喜欢跳舞的小姑娘,因为没考出妈妈满意的成绩,被禁止追求自己的爱好。她鼓足勇气希望妈妈答应自己继续练舞、她会努力,可妈妈却和菜市场买菜一样,和她“讨价还价”起来了:
“你考到年级前100,我就答应!”
“妈妈,太难了,200可以吗?”
“150……”
在孩子心中,这类“不平等条约”比比皆是。对于家长来说,与其讲条件,不如平等地与孩子好好聊一聊,如何平衡兴趣和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这才是正确的引导和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成绩为筹码,讨价还价。
请家长看见孩子
节目中反映出来的各式问题,归根结底是孩子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几乎得不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实际上我们双方,只是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各扮演了一个角色。我除了是你的子女,我首先得是我自己——有着自由意志的个体,“子女”只是我众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
但父母往往只会觉得:你的命都是我给的,我辛辛苦苦为你付出了大半辈子,你就应该乖乖听我的。他们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一件附属品,借着亲缘关系施以“暴政”,默认有爱就够了,不管爱的方式是怎么样。
除此之外,《少年说》还意味着家长和孩子日常沟通的缺失,为什么这些话非得要到节目中说呢?一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敢和父母沟通。有家长问: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呢?孩子回答:我怕你骂我。可见,与父母沟通的成本之大。
其实这些在台上喊话的孩子,只是希望找到与父母平等对话的方式。
然而从节目的效果来看,大人们虽然摆出了“和你你说说心里话”的姿态,但却没有真正去理解孩子们想表达的内容,不管说什么,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走进孩子的心并没有那么难:要么孩子就当孩子、我们也去做孩子,蹲下来和她讲话、用童真的视角和孩子沟通;要么我们是大人,但把孩子的意见也当作是大人提出的,一样珍视、一样看待。
你平时会“看见”或“听见”孩子吗?
你是否尊重孩子的表达权?
孩子说的话是否真的引起了你的重视?
留言告诉叮当吧~
作者:叮当;编辑:叮当派;资料来源:湖南卫视、慢成长、 DolphinMedia、留学杂志、周成刚在路上;转载请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活动请下载叮当派APP
娃们玩耍有伴,爸妈社交有圈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下册期末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