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工会如何培育班组活力在“班组微讲堂“和职工大讲堂”开展向时代楷模”张黎明学习的活动以什么为主题

工会要闻丨向张黎明同志学习 争做新时代产业工人
工会要闻丨向张黎明同志学习 争做新时代产业工人
根据公司党组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张黎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7月12日,国网工会印发了《国网工会关于在“班组微讲堂”和“职工大讲堂”中开展向“时代楷模”张黎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并制定了相关活动方案。时 间2018年7月至9月形 式广泛开展以“向‘时代楷模’张黎明同志学习”为主题的“班组微讲堂”;举办以“向‘时代楷模’张黎明同志学习”为主题的“职工大讲堂”;通过上传视频资料促进交流共享,进一步扩大学习活动的影响力。学习重点学习张黎明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矢志创新的进取意识,甘愿奉献、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紧密结合班组建设、职工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强精神宣贯和督导落实,动员广大职工学习楷模、争当先进,以榜样力量引领职工成长成才;通过学习活动,为实现公司新时代战略目标提供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相关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开展向“时代楷模”张黎明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来抓,把“班组微讲堂”和“职工大讲堂”作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主动向同级党委(党组)汇报学习活动进展情况,主动与职能部门沟通,形成高效协同、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维度、立体化展示广大职工向张黎明同志学习实践的成效,大力营造全员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什么是“班组微讲堂”?(一)主讲人一线班组职工,班组成员全覆盖。(二)时长每人讲座时长控制在8分钟以内。每次根据时间,可安排1人或多人讲座。(三)基本形式主要为“知识讲堂”、“主题研讨”、“案例演绎”、“现场操作”四类。主讲人可使用图纸、实物、PPT作为辅助进行讲述。其他班组成员可参与现场互动讨论,阐述自身观点与思考。知识讲堂:坚持“研、讲、学、用”相结合,专注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发挥班组专业优势,推动理念传导、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带动班组成员整体提升。主题研讨:以企业发展重点和职工关心的突出问题为主题,开展班组范围内的学习沙龙和交流研讨,激发和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能。案例演绎: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推演、视频教学等形式进行工作交流并引发思考,专注于案例的分析与解读,提升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现场操作:在工作现场用实操案例和“手把手”教学的形式提升班组职工的代入感,强化职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四)举办频次“班组微讲堂”的举办要灵活多样,利用好班前会、开工会、安全日学习等时间,把“班组微讲堂”与日常培训、现场工作、职工小家活动有机结合,每月至少举办两次“班组微讲堂”。什么是“职工大讲堂”?各级单位以“班组微讲堂”为基础开展“职工大讲堂”,让职工有更多、更大的平台进行展示分享,不断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举办单位对参加“职工大讲堂”的职工,颁发证书,以资鼓励。(一)主讲人主要在“班组微讲堂”的主讲人中遴选产生,同时可邀请有关专家、技能人才、先进典型进行讲座。一般一期4-5人主讲。(二)时长每个主讲人讲座时长控制在18分钟以内。(三)基本形式分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类。综合性体现自主选题,包括职工工作、学习、生活相关内容。专题性可根据形势任务、科技发展、重点工作确定。(四)举办频次各级单位根据工作安排确定举办时间(可结合培训班、劳动竞赛、重要会议、传统节日嵌入举办)。原则上每季度举办1期。来源 | 国网工会责任编辑 | 李响& 职工普惠 & 劳模工匠
“时代楷模”张黎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来源:中工网&&&&组稿:&&&&编辑:&&&&主审:
&  中工网北京6月27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孙喜保)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到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成为亿万产业工人的榜样,张黎明在一线历练了31年。今天,由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市委联合主办的张黎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张黎明敬业、好学、奉献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张黎明从事的是配电抢修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排除故障。多年来的积累,让他有了“活地图”的称号。  从业31年来,张黎明一有空就拿上本子,查看线路,为此他走遍了辖区所有的线路,巡线里程超过8万公里,绘制了1500张抢修地图,对线杆位置、交通状况烂熟于胸。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真功夫,张黎明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故障现场。  “这张‘活地图’正是他用心、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党委书记任峰说。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久久为功,就能成为大家眼中的行家里手。”张黎明这样说。  爱学习的张黎明还善于通过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公司专门为他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实现技术革新4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40多个,20多项成果填补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空白,其中一项专利每年可创效300多万元。  除了当好一名技术工人,张黎明还是“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长。服务队成立11年来,获得了“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各项荣誉130多个,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张黎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点亮万家  张黎明(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中建六局的一名老党员、老班长。从父亲身上,我很早就懂得了老一辈产业工人的牺牲和奉献。1987年,我18岁时正式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网基础薄弱,电力施工条件也艰苦。三伏天爬杆作业,电杆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遇到雨天,手和脚又能泡到发白,冬天干活儿满头汗,风一吹又冻得打哆嗦。为学好技术,这也不算什么。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认真,但对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还模糊。是师傅们的一个举动,深深影响了我,或者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是在我工作第3年的深秋,一条重要线路发生故障,需要紧急带电处理。可是,架线的铁塔被围在烂泥塘中央。按照规程,带电工器具和上杆作业人员不能沾水。为了保证安全,我们架了一个8米长的木梯子通到铁塔边,但是木梯比较软,人走到中间很容易落到水中。  这时,班里的张连运、孟祥芳两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一声不吭跳进泥塘,趟着冰冷刺骨、齐腰深的泥水,一步步地走到池塘中间,用肩膀顶住梯子,让我们从上面通过。作为徒弟的我,犹豫着不忍心从师傅的肩上踏过,但他们却用坦然而坚定的眼神儿示意我“快过!”看着泥水中岿然不动的师傅,那一刻,我的血液沸腾了,老一辈产业工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下子感染了我。从此,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也要像他们一样,纵身投入心爱的电力事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作为一名电力抢修工人,我最大的心愿是老百姓想用电时就有电。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没有“金刚钻儿”不行。怎么练就“金刚钻儿”呢?我的师傅是这么说的:脚不脱泥、手能绣花、扎根一线、追求极致。  为了熟悉设备环境,我总爱沿着电线杆子“溜达”,拿着小本儿把线路切改、沿线环境变化画下来。为了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我分析了近万个故障,总结出50多个经典案例,形成了《急修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  虽然有了抢修故障的“绝活儿”,但我更希望这“绝活儿”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绝活儿”用的越多,意味着电网故障就越多。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年,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天津滨海电网逐步升级为坚强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的抢修效率由过去的“小时”提高到“秒”为单位。  时代在发展,工人要进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代产业工人不仅要出力流汗,更要敢于创新,为这个时代贡献我们工人智慧、工人方案。  这些年,抢修压力减小了,创新动力却更足了。在公司支持下,我们搞起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早期的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占位型驱鸟器到现在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越搞越大,专利越来越多。身边同事问我,你哪来的那么多创新灵感、创新动力?我开玩笑地说,我有三服妙药:一是热爱,我热爱这份事业,一直觉得工作是快乐的,创新让工作更快乐;二是用心,用心对待工作中的难题,你就会发现创新无处不在;三是支持,这些年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创新型企业,给我们这些蓝领土专家以巨大支持,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让我也越来越有信心。  2007年,我成为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我们的服务队也是国家电网公司4284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中的一员,我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感到由衷的自豪。  服务队走到现在,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更离不开队员们的坚持。记得那是2008年奥运保电期间,工作非常繁忙。队里有个叫张振山的老师傅。他为人比较内向,天天干抢修、搞服务,不声不响,1个多月没休假了。直到奥运会闭幕前一天上午,他跑来着急忙慌地跟我请假,说家里有点儿事,老爹不太好,得回去一趟。我一想,不放心啊,随后就跟了去。一踏进他的家门,正看到他跪在床前放声痛哭。原来,他的老父亲刚刚过世。我感到万分内疚,就问他,怎么不早说呢?振山哭着说,服务队好不容易有个样子,我是队里的老人儿了,得带头啊!那一刻,我流泪了,我似乎又看到了师傅们纵身一跳的样子。这是人民电业代代相传、永不熄灭的火种啊!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要把这颗火种传下去,必须要把服务队干好。  我也想忠孝两全,当一名好工人,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很多时候确实不容易。2012年7月,我父亲病重住院,需要有人陪床,父母怕影响我工作,坚持不让我值白班。但值夜班也会赶上夜间的抢修,那时确实非常累。我想照顾好父亲,但又怕耽误了工作。就和父亲说,咱俩用一根儿绳子把手连起来吧,如果我睡着了,您需要我时,一拽这根绳子,我就能醒。就这样,这根绳子连着我们父子俩的心,陪伴我们俩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我的爱人李海春,26岁就下岗了,但她也一直梦想着自己还能再有一份工作。这些年,她摆过摊,当过保洁,干过物业,但为了照顾一家老小、支持我的工作,她不得不一再地放下。有一次,我看见她在一个鹅蛋上写下两个字——“坚持”。我知道,那是她至今都没有放弃的梦想,我更知道,那也是我欠她的一个梦想。我们俩有个约定,等我将来退休了,一定要帮她开一家她梦想中的饺子馆,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叫海春饺子馆!  人生总有遗憾,但我却从不后悔。既然选择了电力抢修一线,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前不久举办“时代楷模”发布会时,大家和我说,这相当于给你举办了一场婚礼,你将踏入崭新的人生。但我更想说,无论何时何地,初心不改。我只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大军中的一员,我坚信有无数的人做得比我更好、更优秀。也正是这只劳动者大军用勤劳和智慧托举着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身处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将和我的队友们一起,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拿出更大的干劲、闯劲、钻劲,以更优质的服务、更精湛的技术,干好服务队,黎明再出发!  奋斗的青春有榜样  贾明辉(张黎明师傅徒弟)  作为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名队员,从最初认不清抢修工具,到师傅给个眼神儿就能心领神会,一次次彻夜抢修,一次次挥汗攻坚,一次次庆祝胜利……我很幸运,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有师傅在身边,引领着我奋斗,激励着我前行。  电力抢修是电力生产第一线,突出的特点,又苦又累还危险,故障一来就得上。记得那是2010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滨海新区遭遇特大暴雨,当时正赶上我们几个年轻队员值班。天气越糟,用电故障就越多,报修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对当天的天气我们早有预判,师傅也早就提醒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但突然接到这么多故障电话,我们还是有些慌神儿。就在这时,抢修班的门开了,本该在家休息的师傅突然又出现在我们面前!还是那声熟悉的招呼:“图纸打好了吗?跟我走!”  那一天,我们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在雨里抢修了十多个故障点。这可是我工作以来,经历时间最长的一次抢修大仗。抢修中途,师傅看着我们心疼地说:“你们轮流歇会儿,挺不住就回去打个盹儿。”但师傅却似乎分外精神,不落下一个抢修任务。当抢修结束回到班里,我的头是蒙的、腿是软的。当我推开师傅办公室的门时,看到师傅在办公桌旁沉沉地睡着了,斜靠在椅子上,头半仰着,工作服还没干透,一只手捏着吃剩一半儿的煎饼果子,他的另一只手攥着手机,放在胸前,这是我们习惯看到的姿势。  有一次我问师傅:“一线抢修这么辛苦,怎么也没听见您抱怨过?”师傅说:“抢修是辛苦,但也是雪中送炭、救人危急的事,干着光荣。”师傅的这份信念,也成为了我们抢修班的集体信念。  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折服于师傅对工作那份追求极致的认真。2011年8月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师傅让我去核查一个新建变压器的位置。很快,我就信心满满地回来交差:“在塘汉路上,大概20分钟的车程。”话音未落,师傅问我:“这条路路况怎么样?变压器旁边有哪些明显标志?一旦发生故障,怎么能最快到达?”这一连串的问题把我问得直冒汗。师傅带上我就再次赶往现场,我看着他在变压器附近走来走去,并在本上记下:“右侧100米加油站,对面400米左右加气站”,还画上了示意图。师傅的现场教学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他能成为故障抢修“活地图”,为什么故障发生后他总能最先到达现场。  我的师母李海春,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一天深夜,师傅正打着呼噜,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班里同事打来的,有个故障地点比较偏,抢修人员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能向师傅“求援”。只听师傅说:“往东走,300多米,旁边有个养鱼池。”电话一撂又继续打起了呼噜。师母可担了心:“这迷迷糊糊的,能说对吗?没准儿过一会儿电话还得响。”可是,电话还真就没响。抢修人员按师傅说的,很快就找到了故障地点。  师傅常对我们说,干工作不能光埋头干,还得琢磨怎么才能干好了。跟随着师傅的脚步,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师傅带着我们,把工作场所当成创新阵地,随时随地想、随时随地试,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他常用一块橡皮泥,随手捏出工具模型,跟大家讨论他的新想法;同我们一起翻看核心期刊,研究前沿技术;随时与我们探讨改善工作的好点子,贴在班里的创意墙上……一项项创新成果由此而诞生。  这些年,滨海新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但同时,鸟类明显增多,也给我们带来了欢喜中的烦恼。很多鸟叼来一些铁丝铁片,在线路设备上筑巢,非常容易造成短路停电。师傅一直就想研制一种新设备,既不伤害鸟又能保障线路安全。他带上我们反复到现场调研,了解鸟的生活习性,爬到屋顶观察鸟的筑巢习惯。那段时间我们天天泡在创新工作室,一边在电脑上设计图纸,一边手工制作模型,同时对比用什么材料既省钱又耐用,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成功研制出“三防凉帽”。刀闸上的这种“凉帽”可以防锈蚀、防鸟害、防污闪,一经投用,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  跟着师傅,我们在成长和进步。师傅是知名的电力抢修“活地图”,但他说,只有我这“一张地图”是不够的。他用“互联网+”的理念,在自己30年手绘地图的基础上,带队研发了“抢修地图APP”,让刚进班组的新队员也能成为“活地图”,现在每个队员都有了和师傅一样的本领。在师傅的引领下,近三年来,公司先后有58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700多人次提升了技能等级。我本人也在师傅的指导下,取得了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离开了服务队的队员,都在各自专业领域独当一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师傅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每个人都是一座连心桥,要为党争得好口碑!”  我很幸运,奋斗的青春有榜样,遇到黎明这样的好师傅,教会我做事多一份付出、多一份担当、多一份执着、多一些爱,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我愿像师傅一样,做新时代的中国产业工人,向着光明出发,点亮万家,温暖天下! 追求卓越 匠心筑梦  任峰(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2014年我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调到滨海公司工作,其实早在2007年我就在总部评先中认识了张黎明。  张黎明扎根一线31年,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技能专家、全国劳模,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代楷模。他始终坚守“点亮万家”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展现了“蓝领工匠”的职业风采,展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  黎明是“活地图”。他所从事的配电抢修工作,是电网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30多年来,他走遍辖区内的所有线路,绘制了1500多张抢修线路图,对线杆位置、交通状况等烂熟于心。凭着这样的真功夫,哪里发生故障,他总能以最佳路线和最快时间赶到现场,比导航软件还准。可以说,黎明这张“活地图”正是他用心、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黎明是“全科医生”。这些年,他完成停送电倒闸操作近2万次,从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服务投诉。他立足岗位,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练就了一手快速处置故障的“绝活儿”。由他分析近万个故障编制而成的《急修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已成为公司抢修人员的随身“宝典”。  电力故障复杂多样,每一次抢修都是“出急诊”。2015年7月,天津自贸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宝龙大厦主体工程,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突然发生停电,情况十分紧急。张黎明接到报修电话,马上带人赶到现场。他和队员们仔细检查,发现故障点在一条分支线上,于是他果断下令:马上隔离故障电缆,送电!但是一合闸没合上,徒弟焦急地看着师傅,黎明又检查了一下开关,对徒弟说:“往机构拐臂上喷点松动液,再用扳手活动一下!”再合闸,电通了!  黎明是“巧手工匠”。以前,更换变压器保险,抢修人员必须穿戴安全护具,全副武装登上2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进行操作,从停电、换保险再到恢复送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5分钟。而且为了保证抢修人员的安全,旁边的非故障线路也要停电。这样一来,一台变压器停电检修,至少会影响150个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张黎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琢磨和试验,他将原来的固定式刀闸片改造成可摘取式。就是这个小革新,不用停电,抢修人员也不用再登高作业,站在地面上,用绝缘拉杆就把保险给换了,前后就用8分钟!仅这项专利每年就可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这些年,张黎明带领团队实现这样的技术革新就有4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40多个,有20多项成果填补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空白。  作为电网企业,“让老百姓感觉不到停电”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可是带电作业又是一项高危而又艰苦的工作,近年来国内外科研机构一直试图通过研发带电作业机器人来替代人工作业。爱钻研的张黎明又向人工智能发起了挑战。他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天天跑现场、查资料,琢磨出了带电作业机器人绝缘、定位等关键问题的“突破点”,并提出研发方案,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攻关。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已进入二期研发。投入使用后,电力工人站在地面上遥控机器人就能完成带电作业。可以说,“敢想、敢干、不怕失败,创新、创造、不断突破”,正是张黎明对新时代“蓝领工匠”的最好注解。  黎明是“好党员”。2007年,“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他们发起了“黎明出发·点亮万家”惠民行动,张黎明把自己的手机号留在了社区敬老助残服务卡和街道便民服务手册上。从此,他和他的队员们就没了分内分外、白天黑夜,总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他们为11个社区150多位老弱孤残建立了服务档案,为社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  细心的张黎明在日常服务中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的楼道没有照明,住的又多是老年人,出入很不方便,还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想尽办法找到了一种声光控节能灯泡,一年电费还不到两元。于是,他主动找到社区,倡议发起了“节能互助·照亮邻里”公益行动。他拿出自己的1万元道德模范奖金,发起设立了“黎明·善小”微基金,倡议大家爱心捐款,用于购买节能灯泡、电线等材料,并组织服务队义务进行线路改造。“节能互助·照亮邻里”就这样开展起来了。这项活动从2016年启动至今,服务队共点亮了37栋老楼148个“黑楼道”,使得2000多户居民从此不再摸黑爬楼。  服务队成立11年来,张黎明和他的队员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获得了“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各项荣誉130多个,更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后,张黎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岗位上努力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还通过“黎明·明理”等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军营……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每次宣讲,他总能针对不同宣讲对象,讲明大道理、讲出人情味,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张黎明平常但不平凡,坚守初心而又锐意创新,他的事迹彰显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对标黎明,看齐争优,培育出更多“黎明式”人才,努力干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贴心“红马甲” 靓丽风景线  何丽(天津滨海塘沽街道新城家园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2011年,因为在用电上遇到了难题,我有幸认识了张黎明队长。打那以后,我们就与张黎明还有那些身穿红马甲的队员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黎明是个热心肠。2011年6月,我们社区正在准备一场文艺晚会,一切准备就绪才发现,电缆必须要经过一条主干道,负责接电的两家单位都没有办法解决。我一路找到了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张黎明队长的手机号,听完情况后,张队长说:“你们别着急,晚上我回塘沽,明天一早儿就去看。”  转天是周六,一大早儿张队长带着两个队员就来了。他们设计路线、布置电缆,跑前跑后,脸晒得通红,工作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电终于通了!周日,晚会准时举行。让我们更加意外和感动的是,张队长带着队员又来了,这回他们是专门为晚会保电来了,直到晚上10点多晚会结束才离开。  人心换人心。黎明始终把百姓挂在心上,大家也就把黎明装在心里,印有他电话号码的“便民服务卡”,也被人们放在了家里最明显的地方;只要在用电上遇到问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黎明。每回给黎明打电话,他都说:“好,我马上到!”这句话,不但感动了我,更温暖了所有的社区百姓。  有一天,社区的郑奶奶给黎明打电话,说她家新换了一台抽油烟机,从路边找了个维修师傅给安装上了。可那个人走后,郑奶奶感觉家里摸哪儿哪儿带电。黎明听后二话没说:“好,我马上到!”原因很快查明了,原来是电源插座有问题。黎明很认真,他发现郑奶奶家的电线连接混乱,很容易引发用电危险,于是他把屋里的电线开关又整个检查了一遍,彻底排除了隐患。  好的队伍都有好规矩。在社区服务时,黎明和他的队员们从来不喝百姓一口水,不抽百姓一支烟。队员们说:“我们队长给我们定了‘敲门要轻、鞋套要穿’‘不在客户家吃饭’等‘十二条规矩’,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在每一次服务中都要代表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形象。”  2015年3月,黎明接到常年帮扶的陈雨兰大娘打来的电话,说心脏不好受,儿女又联系不上。于是马上和同事开车赶了过去,只见大娘躺在床上,脸色煞白,满脸都是汗,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黎明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将老人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医院看到身穿红马甲的服务队员们,马上开启了生命绿色通道,对大娘进行抢救。负责抢救的医生说,如果再晚来5分钟,后果很难预料。  事后,大娘的儿子来到服务队,给队员们挨个鞠躬、表达谢意。对百姓的急事难事,黎明总会多想一层、多做一点。经过这件事,黎明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不但要救,还要救得科学。在他的申请下,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抢修车上都配了一个急救箱,装有速效救心丸、绷带、纱布等急救用品,以备关键时刻能用得上。  和黎明打交道,我们觉得特安心,也特舒心。别人的急事,他比自己的事还上心;别人的烦心事,他都当作正事大事去办。大年三十,居民家电器短路,有“红马甲”;三伏天,居民家电表跳闸,也有“红马甲”;暴雨天,小区线路故障,还有“红马甲”。不处理用电问题时,人们也常常能看到张黎明和他的队员们,今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买电,明天又去慰问困难群众。他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无助的时候,关注着你、帮助着你、保护着你。  每回见到黎明,他总乐呵呵的,就从没见他不耐烦过。我看到过一段关于他的采访,黎明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工作着是快乐的。想想他为社区百姓做的那些事,我终于懂得,手到病除的能力是他工作的快乐;居民的用电无忧是他工作的快乐;百姓的依赖信任也是他工作的快乐!黎明善心助人、乐在其中。这就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这就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价值所在!  这些年,黎明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没有变,他服务千家万户的初衷没有变。现在,在社区依然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依然是那个善良乐观、充满自信、有求必应的黎明!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感染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我们心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老实人”张黎明  朱虹(人民日报记者)  3年前,我开始关注并采访张黎明。采访中,张黎明的领导、同事、家人、客户,一遍遍深情地告诉我:他是个老实人。我想,什么样的老实人会让这么多人由衷地赞叹呢?随着采访的深入,张黎明这个“老实人”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他是身边看得见的榜样,是有灵魂、有血肉、有本事、有品德的新时代的楷模。  张黎明的老实是一种坚持。他从18岁走上工作岗位,31年来,没离开过塘沽这块土地,没离开过电力生产一线。  由于家庭的原因,初中毕业,张黎明考取了电力技校。师傅们都喜欢这个肯吃苦,爱钻研的徒弟。张黎明的师傅门宝柱告诉我,平时跟师傅们出现场,从整理班组抢修记录做起,抢修的十八般武艺,都要来试试手。回到家里,也不闲着,抱起电力抢修的专业书,一看就是大半夜。总有学不完的知识,使不完的干劲。  工作之余,张黎明养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他喜欢随身带着笔记本,沿着电力线路一点点记录下所辖线路的安全状况、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多年来,他累计巡线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两圈;他完成故障抢修作业近2万次,积累总结了近万个故障成因,写成了涵盖30大类300多种故障抢修经验的《抢修百宝书》。  张黎明的老实是一种踏实。2002年,张黎明担任了供电工区线路专责工程师。我翻开当年供电工区的抢修记录,3年间,三百多条故障抢修记录,都写着张黎明的名字。8小时工作,24小时待命,张黎明脑子里那根工作的弦儿都紧绷着。31年来,张黎明极少不在岗位,即使是除夕之夜、儿子高考、父亲病重……  张黎明怀里揣的时间表,永远都走在时间的前面。夜里下雨了,他就爬起来把衣服穿好,把手机握在手里再睡。跟张黎明共事三十年的孙云东说,这么多年来,张黎明总是穿着工作服,为的是能在最短时间里出发抢修。  张黎明的徒弟王立国告诉我,一旦故障发生,师傅接到电话都会立刻赶到现场。抢修完了,我们都想赶紧回去歇歇,可他一定会等到灯亮起来再离开。那一刻,他脸上快乐的表情,就像打了胜仗一样。  张黎明的老实是一种奉献。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张黎明是一个只需交代任务、不用督促检查的人。2007年公司创办共产党员服务队,谁来当队长呢?领导们想到了他。张黎明是共产党员,技术强、心肠热、人缘好,是不二的人选。可是专工是十三级岗位,队长是十一级岗位,职级降低了,工资减少了,工作更琐碎了,他能同意吗?可张黎明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请组织放心。”就这样,张黎明又多了一个特殊的“头衔”——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张黎明看着队员们,满眼都是自己二十多岁时的样子。一支了不起的队伍,精神气质是传承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身边的许多师傅和同事都有一股子豁出去的拼劲,越是脏活儿累活儿越是有人抢着干。张黎明见过师傅们跳进深秋冰冷的水塘,拿肩扛着梯子,让作业人员从上面过去;他也不会对徒弟讲大道理,他带头吃苦,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他们,不仅要讲技术、讲效率,更要讲责任、讲良心。  这两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影响越来越大了。我问张黎明,你觉得工作室的亮点在哪里?张黎明说:“要说亮点,应当是我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了,工作室虽然用了我的名字,但成绩是大家的。”  张黎明的老实是一种善良。现在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滨海新区可以说家喻户晓,各种街道市民服务手册、敬老助残服务卡和便民爱心卡上,第一个印的都是张黎明的电话。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老实人张黎明,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轰轰烈烈,他平凡到你都不会去注意他。但他经得起日积月累的平淡,耐得住千凿万锤的磨砺,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传承薪火、开拓创新、服务人民,这就是时代楷模的魅力所在。他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坚守平凡,创造非凡,为我们树立起敬业奉献的好样子,也树立起一座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丰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会班组大讲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