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头上长钉被钉扎了小眼怎么办流血了不深.当时把血挤出来

欢迎来到熏陶图书馆,请
沙场久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一
沙场久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一
15:11点击数(<span id="dr_show_hits_)
&&沙场久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一&编者:清南文兵&目录如下:0001丁 钊  0002丁 盛  0003丁甘如  0004丁世方  0005丁本淳  0006丁先国0007丁武选  0008丁荣昌  0009丁莱夫  0010卜万科  0011于 侠  0012于权伸0013于笑虹  0014于敬山  0015万振西  0016马 龙  0017马 宁  0018马 杰0019马 辉  0020马卫华  0021马文波  0022马白山  0023马忠全  0024马泽迎0025马洪山  0026马冠三  0027马琮璜  0028马尔果夫 0029王 文  0030王 亢0031王 直  0032王 胜  0033王 屏  0034王 晓  0035王 展  0036王 猛0037王 谦  0038王 新  0039王 德  0040王 璞&  0041王力生  0042王大华0043王万金  0044王才贵  0045王子修  0046王元和  0047王之平  0048王义勋0049王六生  0050王凤梧  0051王文介  0052王文轩  0053王文英  0054王文模0055王云霖  0056王平水  0057王世仁  0058王东保  0059王永浚  0060王兰麟0061王再兴  0062王光华  0063王全国  0064王全珍  0065王兆相  0066王庆生0067王兴纲  0068王远芬  0069王赤军  0070王扶之  0071王作尧  0072王希克0073王启明  0074王良太  0075王良恩  0076王若杰  0077王茂全  0078王英高0079王其梅  0080王奇才  0081王明坤  0082王明贵  0083王泮清  0084王定烈0085王学武  0086王学清  0087王诚汉  0088王绍南  0089王绍渊  0090王政柱0091王砚泉  0092王奎先  0093王贵德  0094王香雄  0095王振东  0096王振祥0097王振乾  0098王建青  0099王效明  0100王海廷  0101王海清  0102王银山0103王焕如  0104王淮湘  0105王智涛  0106王集成  0107王阑西  0108王道全0109王毓淮  0110王静敏  0111王蕴瑞  0112王黎生  0113王德贵  0114王耀南0115车敏瞧  0116韦祖珍  0117韦统泰  0118尤太忠  0119毛少先  0120毛会义0121毛和发  0122牛化东  0123牛书申  0124牛明智  0125文 击  0126方 正0127方 铭  0128方 槐  0129方 震  0130方之中&  0131方子翼  0132方中铎0133方升普  0134方明胜  0135方国华  0136方国安&&  &0001丁钊少将简历:丁钊(1920~)山东省黄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副政治指导员,第5支队3团营政治教导员,胶东军区特务营营长兼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仕山东军区第5师1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31军91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师政治委员,空降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夫人王志伟。&丁钊的故事:济南战役时丁钊是华东野战军13纵37师副政委。37师担负主攻内城的任务,29团是主攻团,团长在攻城前负重伤,师里派丁钊到29团加强指挥。29团第一次突破受挫,第二次突破把城墙炸开两米的口子,我军在突破口与敌人反复拼搏,突破口又被敌占领。29团两个连被断在城内,这两个连勇敢地往回打,策应了29团、12团恢复突破口。经过反复争夺,突破口终于被打开,战后29团被授予“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建国后,我军组建了最早的空降兵部队──空军陆战第1旅,陆军26军77师师长王建青任旅长,陆军20军58师参谋长方铭任副旅长,陆军31军91师副政委丁钊任旅副政委。当时三野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周贯五对丁钊说:“我们想从2兵团调一个师政委来任旅政委,选不到合适的人,你去任副政委,负责政委工作。”这个旅军政素质较高,全旅5000人,党员占73%,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占93%。1950年9月,参加起义的原国民党伞兵3团30余名干部、350名战士加入了陆战第1旅。后来陆战第1旅更名为伞兵师,丁钊任师政委。1961年,这个师编入空降兵15军,番号改为空降兵43师,丁钊任政委,师长是后来文革中的风云人物赵登程。丁钊在15军升任副军长。丁钊最高的职务是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的政委,这种指挥所是新中国空军独特的军制,是军区空军派出的军级指挥机构,设有作战、侦察、高炮、雷达、领航、航行、气象、机务等业务部门,主要负担某一战役方向的作战指挥和飞行管制任务,以及对部队战备训练的督促检查,一般不建制部队。1993年整编时撤消了这一军制。&&  &0002丁盛少将简历:丁盛(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过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过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红28军组织科科长,2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7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2旅1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27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24师师长,45军135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过副军长,军长,志愿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过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当选过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1999年9月25日在南京逝世。夫人孟文红。&丁盛的故事:丁盛在少将里颇负战名。丁盛从东北战场开始出名。杨拐子之战,黄永胜的东野8纵用于一线进攻的兵力仅1万人,而当面之敌有1.2万人,黄永胜下决心歼灭当面之敌。担任预备队的8纵24师师长丁盛向黄永胜请求任务,黄永胜命令24师从23师左翼投入战斗,协同23师直取敌49军军部。24师投入战斗后势不可挡,打了一个漂亮仗。天津战役中,丁盛是45军135师师长。黄永胜命令135师担任主要突击。丁盛经过周密的组织,指挥135师一举攻占民权门外围据点范家堡,扫清了民权门外200米的敌地堡群。总攻开始后,135师的尖刀连3分钟便突破了民权门。135师403团攻占了金刚桥,与39军会师,404团攻占了金汤桥,与38、39军会师,完成了拦腰斩断天津守敌的任务。攻克天津后,四野首长专门发出通令,嘉奖135师:135师是个较年轻的部队,过去攻坚战经验不多,但在作风上表现了动作迅速、作战顽强、发起冲锋后3分钟内即登城。突入后,在狭窄的地区内遇到敌人猛烈火力的反击,及20多次的反冲锋,但均被他们击退。该师403团虽伤亡过半,但并不叫苦,还坚决完成攻击任务。解放战争中的衡宝战役,林彪根据战局变化,下令我军各突击部队“原地停止待命”,丁盛率领的45军135师没有接到野司和兵团的电报,已从敌间隙穿插而过,连续行军24小时,前进160里,孤军插入敌后。林彪接到报告后,给丁盛发去一封特急电报。丁盛接到林彪电报后,极为振奋和鼓舞,全师上下都在自豪地议论着:林司令员直接指挥我们了!白崇禧急调4个师,分别向135师各团阵地猛攻,135师连续几天处于严重困难境地,时而被攻,时而被围,时而突击,时而转移,白崇禧始终“吃”不掉135师,135师反而有效地迟滞了敌逃跑的速度,丁盛和135师名声大振。不久,丁盛升任45军副军长兼135师师长、45军军长。1952年,45军的133师调入46军,44军的130师和131师的391团与45军合编为一个军,围绕军番号问题,两军领导之间有争执,因为44军和45军都是战功卓着的部队,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部队番号被取消。这个问题一直弄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两个军的番号都可以保留。”周总理的方案是从44军和45军的番号中各取一个数字,组成一个新的番号,于是就有了54军,由丁盛任军长。1953年丁盛率54军入朝,参加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在金城战役中,54军和68军、61军、60军、54军、21军、24军一举突破美、韩军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突入敌纵深15公里,占领土地161平方公里,毙伤俘敌6万余人。当时54军135师编入中集团,130师编入西集团。130师攻占424.2高地后,未能迅速肃清坑道内之敌,延缓了攻击。1953年1月,丁盛54军的404团和405团在金城东南11公里处,进行了一次防御战斗,这次韩军出动5个团进攻54军阵地,404团和405团击退韩军进攻230次,反击5次,毙伤俘敌6200人。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步兵重要战役、战斗中的最后一仗。回国后,1959年丁盛率54军参加青海、西藏平叛作战,对藏北青藏公路以西地区展开进剿,歼灭叛匪2000人,确保了青藏公路公路补给运输安全。丁盛还担任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东段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1962年,中印反击战进入第二阶段。总参调54军加强东线力量,负责察隅、瓦弄方向反击作战。此前,负责该方向作战的是西藏军区昌都分区。54军一部参战后,双方共同组成联合指挥所,定名为“丁指”,隶属张国华司令员的西藏军区前指。丁指主要成员:司令员兼政委丁盛(54军军长),副司令员□晋武(昌都分区司令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韦统泰(54军副军长),副政委苗丕一(昌都工委书记、原53师政委)军3个营的全部(廓尔喀、库马盎、道格拉斯联队各一个营)、一个营的大部(锡克联队一个营)和11旅直属部队,共歼敌1200人,其中毙敌150人,俘敌502人。我军伤554人,亡198人,共752人。  1964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调69军政委裴周玉、54军军长丁盛、空五军副政委李荆山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兵团领导班子为: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恩茂(兼),第二政治委员张仲瀚,第三政治委员裴周玉(1965年5月到职),第一副司令员丁盛(同年10月到职),第二副司令员陶晋初(原兵团参谋长),副政治委员贺振新,参谋长陈实,政治部主任李荆山(1966年1月到职)。1961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任命裴周玉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丁盛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司令员,党委第三书记。文革期间,黄永胜升任总参谋长,丁盛接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68年3月26日,丁盛向林彪汇报工作,林彪说:要大力加强政治工作,抓住这一环,一切都好了。打仗,就要靠勇敢,勇敢就需要抓好政治,不突出政治,不搞好政治工作,武器、技术再好,打起仗也会向后跑。训练要少而精。在各项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对上多请示报告。凡重要事情,都要向毛主席、党中央、中央文革请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重大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原则问题,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态度问题。要尊重中央,尊重中央文革。要经常请示,不懂就问,不要自作主张。对我这里也可以打电话。1969年丁盛当选9届中央委员。1971年8月28日和30日,毛主席在长沙两次找刘兴元、丁盛、韦国清、华国锋、卜占亚等谈话。据汪东兴回忆,第一次谈话时,毛主席对刘兴元、丁盛不很熟悉,刘兴元、丁盛向毛主席检讨了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犯的错误,丁盛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简历。第二次谈话毛主席问丁盛的文化程度,丁盛回答:“文盲,主席的书还可以看得懂,外国的书看不懂。”毛主席对刘兴元、丁盛说:“你们和黄永胜的关系那么深,黄永胜倒了怎么得了呀?”林彪事件后,刘兴元调任成都军区,丁盛兼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并连任10届中央委员。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丁盛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林彪的军旅生涯》一书记载:文革期间,叶群把林彪的大女儿林小琳骗到了新疆某地的国防实验基地,林小琳从戈壁深处跑到广州,在丁盛的部队里当兵。华飞先生提供的资料说:我1999年与来美国进修的丁盛的女儿相遇,当面问过林小琳曾“投奔”丁盛的事是否确实,她说这是传说,没有这回事。文革后期,丁盛在政治上倾向于极左派,1976年8月13日,丁盛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到上海警备区某部3连,继续鼓吹抓军内资产阶级,丁盛对他们说:“驻在南京到苏州一线的6453部队我指挥不动,对上海有威胁,你们要有所准备。”同年,因认定与林彪、江青集团有牵连被免职。有文章说:毛泽东去世后,叶剑英打电话给他,要他指挥部队向上海运动,丁盛问叶要书面命令, 叶气得摔了电话,找廖汉生政委调动部队。丁盛由此被打入冷宫。有文章说,丁盛生前,蒙中央恩准,曾回河南新乡看望54军。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1971年9月9日周恩来要求毛主席给广州一个指令,“丁盛那边,主席最好能有所指示”。毛主席在上海回电“此事好办。指示丁盛,忠于党和国家。我相信他不会听林彪的。” 另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 9月13日林彪从山海关起飞后,立即与丁盛取得了联系,丁盛说:“毛主席委托周总理,对广州军区专门作了指示,除非有毛主席的指示,广州军区不准接待任何来访,包括林副主席。任何飞机的到来都意味着入侵,可以采取严厉的行动。”“我们是林副主席一家!”林立果向丁盛喊叫。丁盛说:周恩来告诉他们,毛主席正在和林彪做最后摊牌。“那我们不能去广州了?”“我看不来为好。”“你为什么不早说?”丁盛未再回答。这个情节演义的成分很高,因为林彪的飞机上机组人员不全,没有报务员。&&&0003丁甘如少将简历:丁甘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司令部作战科测绘员,红12军第34师师部测绘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团部测绘员,红31军第91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校务部队列科人事股股长,中央军委作战局作战科副科长、情报科科长、情报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副参谋长、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兼沈阳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战史研究部副部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61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5年3月29日在成都逝世。&丁甘如的故事:抗美援朝是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966年以前授衔的开国将帅共1614人,其中622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占38.5%。他们中:元帅:1人,彭德怀。大将:1人,陈赓。上将:19人,王平、王建安、邓华、甘泗淇、刘震、许世友、杨 勇、杨成武、杨得志、李达、李克农、李志民、李聚奎、宋时轮、周纯全、洪学智、黄永胜、韩先楚、董其武。中将:58人,万 毅 王必成 王近山 王尚荣 王紫峰王道邦 韦 杰 卢 胜 皮定均 成 钧匡裕民 刘西元 孙继先 杜 平 杜义德李成芳李寿轩 李雪三 肖新槐 吴先恩吴信泉 吴富善 吴瑞林 何德全 邱创成旷伏兆 张 震 张仁初 张天云 张南生张祖谅 张翼翔 陈先瑞 周 彪 周赤萍郑维山 胡奇才聂风智袁子钦 袁升平 徐斌洲 郭化若 陶 勇黄新廷 曹里怀 常乾坤 崔田民 梁必业 梁兴初 覃 健 温玉成 曾泽生 曾绍山曾国华 曾思玉 谢有法少将:543人,名单略。上将赴朝作战19人,占上将总数33%,中将58人,占中将总数32.7%,少将543人,占少将总数39.9%。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的战役有: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阵地防御作战,攻岛作战,反绞杀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在622名将帅中,有6名将军是参加了以上所有战役的: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丁甘如、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任荣、42军124师副师长肖剑飞、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丁甘如1932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在中央军委作战局工作,担任情报处情报科科长、副处长。1944年,美国军事观察组到延安,丁甘如和王政柱负责同美国军事观察组的军情组联系,交换有关日本陆空军的军事情报。丁甘如根据前方各地区的报告,整理出日军的动、静态情况,包括作战行动、部队调动、战斗序列和部署,以口头方式向美国军事观察组军情组负责人通报。观察组组长包瑞德评价说:“他们在全部情报专家中是最真诚的,对于有关日军的情况掌握得最迅速。我们所希望的,他们都有,甚至比我们希望的更多。”丁甘如回忆说:美军重视情报来源和根据,对情报质量要求严,有周密的监察方法,工作方法比较科学。解放战争丁甘如在东北野战军1纵1师任副参谋长、参谋长,后到东北军区从事情报工作。1950年丁甘如入朝,参加了所有战役的实施。回国后,丁甘如曾出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0004丁世方少将简历:丁世方(1912~1965)原名丁诗煌,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主任、总医院中医部主任,军委卫生部第3科科长,红四方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卫生部第3后方医院院长,第2后方医院院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安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中国医科大学第3分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丁世方的故事:丁世方,原名丁诗煌,槐树湾乡人。读书5年,学医3年。1929年参加家乡的农民暴动,在赤卫队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由团转党,任少共皖西北特委宣传部长。12月出席皖西北特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1932年随红四军西进川陕。翌年任红四军总医院中医部主任。他团结教育老中医,举办训练班,组建近百人的中医队伍,带领大家采集、自制中草药,使大批伤病员恢复健康,重返战场,受到方面军总部表扬。1935年5月长征途中,丁世方任红四方面军中医院院长。他率领医护人员组织运输队、担架队,运输药品器材和近千名重伤员。越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于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宁根据地。  1936年冬,参加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马步芳等部作战中被敌人冲散,在白雪覆盖的祁连山大森林里躲避40余天。次年4月,化装出山,在临泽县明麦渠行医4个月,为人民救死扶伤,受到当地群众爱戴。8月经谢觉哉介绍回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毕业,任军委第三后方医院院长,不久带职在延安医科大学学习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南满安东军区卫生部部长。接管伪满医院,改造本溪以下中小城镇医院数十家,团结教育一大批伪满医务人员,并组织干部走城镇、钻深山,很快收集到日、伪溃退时隐藏和丢弃的大批药品、器具等,改善了南满军区的医疗条件。东北解放后任医大三分校校长,1950年调任海军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创办海军第二医科大学。1954年任海军后勤部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0005丁本淳少将简历:丁本淳(1911~1996)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陕西省东府工委候补委员,中共陕西第2师范学校支部书记。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组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高射炮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丁本淳的故事:丁本淳是陕西省澄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在陕西省从事共青团工作,在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1937年,丁本淳参加红军。10月,中央军委以总部山炮连和129师打捞出来晋军的8门山炮为基础,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丁本淳任该团9连指导员,连长是着名的神炮手赵章成。不久丁本淳升任该团3营教导员。毛泽东接见炮兵团领导时说:炮兵团要像母鸡下蛋一样,为今后炮兵部队的建设培养骨干,建设更多的炮兵团。周恩来特地从武汉为炮兵团买来炮队镜和测远机。1939年,炮兵团结束整训,除1营外均奉命开赴晋东南,在朱德和彭德怀指挥下,多次配合步兵作战。丁本所在3营的9连配属新10旅作战,3营营长随10旅侦察分队,深入敌占区,对阳泉至寿阳段的敌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进行现地侦察。战斗即将打响,因天太黑,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标尺瞄准,9连决定把炮阵地选在距离敌碉堡不到百米的豆角地内,为了不使敌人发现,炮手把火炮分解,扛着火炮部件步行四、五百米,占领阵地,击中敌人碉堡。9连在攻打坡头、狼峪车站时,表现的也很出色。丁本淳率8连一个排,配属386旅攻取榆社县城,丁本淳参加了对榆社县城的现地侦察。战斗开始后,丁本淳率炮排渡过南门外小河,进入城内,但找不到炮阵地,一个炮手向丁本淳报告,钟鼓楼可以架炮,丁本淳当即带炮排上了钟鼓楼,用炮膛直接瞄准打了三炮,虽然命中敌堡垒,但未击中要害,只好撤出战斗。第二天,丁本淳率炮排再次进城,陈赓特地到炮阵地视察鼓励。攻击开始后,两发炮弹击中敌堡垒,敌军开始施放毒气。周希汉问丁本淳还有几发炮弹,丁本淳说还有两发穿甲弹,周希汉下令继续射击,压制了敌火力,攻占了敌堡垒。3营还参加了关家□战斗,丁本淳说:当时总部领导对炮兵团倍受关爱,左权担心转移到外线的丁本淳3营找不到彭德怀指挥所,派来了彭德怀的随身向导,左权还派了3名电话员为3营架设了与彭德怀指挥所的直通电话。1941年炮兵团返回延安,开进南泥湾屯田。丁本淳率领一个连负责修筑南泥湾到延安三十里铺的公路。朱德总司令亲自察看了路线,时值深秋,山上的风很大,朱德看到丁本淳仍穿着单衣,当问明炮兵团棉衣仍未有着落时,立即要求总后勤部尽快解决。在炮兵团,丁本淳一度担任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成立炮兵学校时,他担任政治部组干科科长。解放战争丁本淳到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炮3团政委、四野炮2师副政委。1950年,丁本淳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炮2师政委,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回国后,丁本淳历任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委、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0006丁先国少将简历:丁先国(1909~)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36团排长、副连长,红9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第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红4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58旅769团政治处主任、师补充团政治委员,386旅77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13旅39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陕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7旅副政治委员,第14纵队41旅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1年11月11日在重庆逝世。&丁先国的故事:1946年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领中原军区北路军突围,是从柳林车站以北地段打开突破口的,这个任务交给了13旅37团,37团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5师的主力团之一,在坚持中原敌后的抗战中,屡建战功,威名遐迩,当时丁先国是37团政委。6月29日黄昏,37团沿柳林至黄庄一线展开,以突然、迅猛的动作向国民党守军发动攻击。丁先国率领1营向柳林车站发起进攻,迅速占领了该车站。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37团控制了柳林至黄庄一线的铁路,为主力通过平汉铁路打开了一条通道。当李先念北路军左翼部队进抵南化塘时,敌整编第1师第1旅抢先占领玉皇顶及其西南一线山梁,构筑工事,进行堵击。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机关和北路军左翼部队,被压在玉皇顶右侧的深沟里,左右两侧均有敌重兵把守,尾追之敌源源而来,北路军左翼部队面临覆灭的危险。李先念命令37团正面强攻玉皇顶西南一线阵地,杀开一条血路。37团团长夏世厚、政委丁先国和副团长邹顺华各带一个营,同时向敌军发起冲锋,直至展开肉搏战,冲垮敌阵,37团继在阵地坚守了10多个小时,掩护了首脑机关和大部队突出了重围。7月,北路军左翼部队在商南县与敌整编第90师第61旅遭遇,丁先国率37团1营作为前卫刚穿过一个山沟,2营和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机关突遭敌袭击,丁先国率1营迅速折回,抢占制高点,向遭遇之敌猛攻,以少胜多,化险为夷。1949年,丁先国担任70军209师政委。这时我军步兵正规军已达到70个。随着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步兵进行整编,较早撤消军番号的是70军,较早撤消师番号的是70军的209师。丁先国改行后勤战线,先后任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后勤工程学院院长。1970年文革期间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71年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停职反省,丁先国即被免职。1988年丁先国获一级红星勋章。 丁先国离休后,为他配的厨师、保健医生和司机他一个都不要。他经常在住所周围捡破烂,最终将捡破烂积攒起来的钱和一部分离休金共3200元捐献给了贫困山区儿童。&&&0007丁武选少将简历:丁武选(1897~1993)安徽省阜南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道委保卫局第2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川陕省保卫局副局长,独立第2师师长兼省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第8办事处副主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法处处长,武汉办事处副主任,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1月27日在郑州逝世。&丁武选的故事:丁武选少将在任红4方面军独立2师师长时,川北有个恶霸傅俊卿,原来是川军的一个旅长,带着几百名地主武装与红军较量,丁武选指挥部队前去消灭他们,傅俊卿躲进了一个山洞,丁武选命令部队在山洞顶上凿了炮眼,用炸药炸开了洞口,处决了恶霸。白雀园肃反期间,保卫局的人天天抓人,留分头的、戴眼镜的、AB团、第三党,还有吃喝委员会的都杀掉了。那时说知识分子不可靠,地方干部也杀了不少,军队中爱提意见的都杀掉了,最后在部队中找个当文书的都找不到了。连徐向前的夫人也惨遭杀害,据知情人说,抓程训宣是为了整徐帅,可没想到程训宣被打得体无完肤,坚决不说诬陷丈夫的话。保卫局怕徐帅打完仗要追查,干脆杀了程训宣。许继慎、曾中生的死都是保卫局的战绩。袁克服(55年的少将)在阿坝,向保卫局的丁武选打听曾中生,丁武选只好支吾。&&&0008丁荣昌少将简历:丁荣昌(1912~1996)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卫生部管理员、管理科科长,红3军团高级裁判所裁判员,红32军第9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28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锄奸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24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军区洛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4军4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昆明市公安局局长,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云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昆明军区公安军司令员,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0月25日在昆明逝世。&丁荣昌的故事:缅甸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西北部的“金三角”,面积二十万平方公里,国民党残军李弥、柳元麟部几经起落,1960年仍有近万人,台湾又空运400人的特种作战部队,在“金三角”建立“复兴基地”。缅甸国防军组织善于山地丛林作战的克钦族军和重金聘请印度军队进剿,均未有效果,使中缅边界缅方一侧成了“有边无界、有界无防”的地段。1960年10月,周恩来和吴努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11月4日,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题小组达成了我军进入缅甸地区联合作战的协议,协议规定我军为执行警卫任务,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丁荣昌少将和缅甸国防军山友准将共同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缅甸国防军联合作战命令。丁荣昌原为14军41师政委,时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这次跨越国境的作战历时80天。&&  &0009丁莱夫少将简历:丁莱夫(1912~1983)原名丁之夏。山东省广饶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边区阜平县政府第1科科长,唐县工人抗日救国会主任,中共唐县县委书记,唐县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书记,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民运部部长,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1纵队1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20兵团196师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军政治委员,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8月28日在北京逝世。&丁莱夫的故事:丁莱夫,原名丁之夏。1912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高卜纸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0年入本村乡塾读书。1931年考入广饶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就读,从此有机会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开始接受一些革命理论,后任该校学生会主席。1932年,品质恶劣的国民党员赵晋卿任该校校长,丁莱夫与同学王兆津等发动了“驱赵”学潮。&&& 1933年,丁莱夫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组织进步同学办刊物,并主管《新亚日报》的副刊《农园》。同时联络当时在济南读书的广饶籍同学,组成“广饶县旅济同学同乡会”,宣传马列主义,发展抗日力量。1935年12月,北平(今北京市)学生发起抗日救亡活动。丁莱夫接受中共济南乡师党支部交给的任务,在学生中组织成立了“山东省立济南乡村师范学校抗日救国会”,并当选为主席。他串联济南其他学校的进步同学,成立“抗日救亡学生会”,决定全市学校“一二?一六”总罢课,举行游行示威,支援北平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反动当局对此惊恐万状,当即派兵对学校进行封锁,并宣布提前放寒假。丁莱夫按照党的决定,组织学生将抗日救国运动推向工厂、农村。寒假期间,他回到家乡,在本村小学办起了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宣传东北人民奋起抗日的英雄事迹,动员农民组织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4月,丁莱夫在济南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抗日战争时期,他奉命挺进敌后,在晋察冀边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历任晋察冀边区阜平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唐县动员委员会主任,中共唐县县委书记,中共晋察冀二分区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书记,北岳区党委秘书长,中共晋察冀四分区地委民运部部长、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独立一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二十兵团一九六师政治委员,二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7月,丁莱夫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二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入朝前期,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的要求,抓紧熟悉所属部队的干部队伍情况,制定参战的干部调配方案。他提出在来不及培训和精选的情况下,各班、排、连的党、团员骨干也要“宁弱勿缺”,以保证出国前的作战训练顺利开展和入朝后的初战胜利。朝鲜战争期间,丁莱夫随二十兵团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阵地防御战、&&& 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等重大战役。面对战争残酷的现实,丁莱夫提出了各级领导保持三套班子的建议,即现职一套、军教导团培养保存一套、预备提拔一套,以保证干部的后备力量。他的建议得到了志愿军领导的批准,并在全军中得到贯彻落实。1952年反击作战结束后,丁莱夫带领机关干部深入部队,解剖战例,进行详细讨论,总结作战经验,为兵团《九、十月份战术反击经验总结》提供了宝贵的材料。1953年5月,丁莱夫任二十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协助兵团司令员杨勇、第二政治委员王平进行了金城战役的准备工作。丁莱夫在抗美援朝作战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2枚),一级、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9月,丁莱夫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政治委员。1962年11月,丁莱夫调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书记、党委第一书记、局长。在中央广播事业局期间,主持召开了第八、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加强了党对广播事业的领导和广播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丁莱夫被错误批斗。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对江青反党集团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针锋相对的斗争。1973年平反。1975年10月,丁莱夫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1980年转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正兵团级)。1982年离休。1983年8月2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0010卜万科少将简历:卜万科(1910~1969)安徽省霍丘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79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第91师271团副团长,第4军12师参谋长,第12师34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营长、副团长,豫西第4支队10团团长,河南军区独立第3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13旅副旅长,豫皖苏军区汝南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9年3月14日在郑州逝世。&卜万科的故事:卜万科是安徽省霍丘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31军93师279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91师271团副团长、红4军12师参谋长、34团团长。中原突围时,李先念命令13旅政委杨焕民率领13旅警卫连和39团担任后卫,掩护第2纵队15旅45团撤离阵地。杨焕民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16小时后,杨焕民和13旅副旅长卜万科率领后卫部队随主力跟进,在黄家垭子遇第2纵队副司令员周志坚,这时,前进道路被敌军截断。周志坚命令39团团长率团直和1营搜索前进,寻找主力,并设法找一部电台。39团团长率部出发后,受敌夹击,几经辗转,与北路军主力会合,但未能与周志坚联络。周志坚、杨焕民、卜万科率领部队在鄂陕交界的山区与敌军周旋,终被敌军拦腰截断,周志坚率领的39团2营向汉水方向运动,杨焕民、卜万科率领39团3营和警卫连经过一天门,渡过子午河,沿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向秦岭北坡运动,此时部队只剩下两个连。杨焕民、卜万科指挥部队翻越秦岭,顺利出山,渡过渭河,冲过陇海铁路。在渡渭河时,一个连失去联系。杨焕民、卜万科带领部队穿过西兰公路,渡过泾河,经过三天两夜急行军,回到陕甘宁边区。建国后,卜万科担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司令员。1969年去世,年59岁。&&&0011于侠少将简历:于侠(1915~2002)原名李顺堂。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第90师师部通信排排长,第88师独立营副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120师359旅719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359旅特务团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18团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2军6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校长,潜水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5月30日在青岛逝世。夫人薛翔。&于侠的故事:于侠原名李顺堂,1915年生,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十师通信队长、副营长,在反敌“三路围攻”、反敌“六路围攻”中,多次立功。于侠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11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后入甘肃庆阳步兵学校学习。1937年8月,于侠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长,随一二九师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底,于侠率二连指战员随主力在七亘村南口伏击日军,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抗日战争胜利后,于侠先后任随(县)枣(阳)独立团政委,三五九旅特务团副政委。1946年6月,国民党以30万兵力包围中原军区,妄图围歼我6万中原军区部队。于侠率特务团随三五九旅为右路军向西突围,历时63天,穿越30余县,血战90多次,胜利到达陕北。1947年12月,率三团挺进晋南,参加了运城战役,歼敌1个保安团,俘敌800余人。战后,调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十八团政委,后任团长。1949年10月,于侠率部进入新疆,先后担任一野二军六师副师长、师长兼焉耆军分区司令员,不分昼夜地投入到艰苦的剿匪斗争和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1954年进入南京军事院校学习,1958年任海军高级学校副校长,1960年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后任海军潜艇学校顾问、北海舰队司令部正军职顾问。2002年5月30日病逝于青岛。&&&0012于权伸少将简历:于权伸(1904~1973)辽宁省西丰县人。1927年入东北军讲武堂学习。曾在东北军第127师647团任连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第9大队大队长,第2团团长,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第7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华北军区20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于权伸的故事:1937年10月,吕正操在河北晋县小樵镇,将他的部队──国民党军第53军130师691团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他手下的三员干将赵承金、于权伸、沙克分别担任1、2、3总队的总队长。赵承金、于权伸、沙克都是东北辽宁人,赵承金是辽宁海城县人,于权伸是辽宁西丰县人,沙克是辽宁丹东市人。于权伸和沙克1927年入东北军讲武堂,三人在小樵易帜前都是吕正操团的军官。冀中人民自卫军北上深泽县,队伍发展到5000多人,成立了3个步兵团,1个特种兵团,赵承金任1团团长、于权伸任2团团长、沙克任特种兵团团长。1938年5月,冀中主力部队统一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赵承金任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司令员,于权伸任第8支队兼第2军分区司令员,沙克任第9支队兼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赵承金担任南进支队司令员去了冀鲁豫,沙克到冀中军区司令部任参谋处处长,只有于权伸还在军分区。路西整训后,回冀中路过定县。于权伸带部队开进一家美国传教士开的医院,医院院长以为大祸临头。于权伸说明是来购置药品的,院长问知不知道吕正操团长,于权伸回答,我们就是吕团长的队伍。院长表示医院的药品可以任意选取。因为药瓶上没有中国字,认不清什么药,以为小瓶的是贵重药,就把小瓶药全拿了。院长坚持不收分文,于权伸说明了我军的纪律,院长仅收下50元,并声明是为了尊重于权伸的解释。此事当时上海英文《密勒士评论报》曾予以报道1940年1月,于权伸率部队夜袭了东石桥据点后,驻在南北于八村。日军即来实行拂晓袭击。于权伸敌情观念强,睡觉又轻,枪一响,于权伸赶前一步率部将日军阻在村口开阔地。驻在北于八村的部队赶来夹击日军大部被歼,俘敌一批。抗日战争结束时,赵承金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1旅的副旅长,沙克是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于权伸仍然担任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赵承金、沙克回到东北,于权伸留在华北,担任209师师长。和赵承金、沙克经历不同的还有,于权伸1953年入朝,担任23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建国后,赵承金担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于权伸担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沙克调到空军,最高职务是空军二级部的部长。&&  &0013于笑虹少将简历:于笑虹(1914~1973)山东省即墨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六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21支队政治部主任,筑先纵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团长,卫河支队司令员,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第1团团长,新八旅第2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办事处主任,2纵6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0军29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0军28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治委员、工程部政治委员,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国防部第7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第7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第3研究院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6月8日在北京逝世。&于笑虹的故事:于笑虹,又名于得海、于占魁。即墨南山东村人。“九·一八”事变后,正在济南求学的于笑虹为反对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了去南京国民政府请愿的行列。1935年在北平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平津流亡学生一起到济南,由中共山东省委分配到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司令部供职。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卫河支队司令、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一团团长、冀南七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领部队转战卫河两岸,屡建战功。1942年1月24日,指挥一二九师二十二团于曲周、广平、馆陶一带,与2000名日军进行激战,粉碎了日军的“合围”,受到了上级的表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第二野战军第十军第二十八师政委、第二十九师政委,率部转战冀鲁豫,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后又渡江南下,转战西南战场,参加了成都会战和多次剿匪战役。建国后,于笑虹先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工程部政委、海军科研部部长,国防部第三研究院、第七研究院院长等职,组织领导科研,完成舰艇流体和结构力学、动力设备及工艺材料等科研项目的试验。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常规潜艇仿制和自行研制成功,核动力装置开始初步设计,核反应堆的主要设备和材料研制工作取得了进展,具备了开展型号研制的技术基础,中央军委遂于1965年3月20日批准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这时,六机部第七研究院领导人于笑虹和专家黄旭华等建议核潜艇研制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第二步再研制导弹核潜艇。其理由是,导弹核潜艇必须装备的潜地导弹及其武器系统的研制十分复杂,加上核潜艇本身以及与导弹配套的关键设备技术问题多,难度大,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解决。因此,先研制鱼雷核潜艇不仅可以分步骤地解决技术难点,为研制导弹核潜艇打下技术基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和设备可以通用,有利于加快研制进程。六机部支持这个建议,于同年7月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并获批准。中央军委在批准上述建议的同时,要求尽快突破核动力及其装艇技术。为此,首先成立了负责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的七一九所,边组建,边工作,开展了鱼雷核潜艇方案论证,提出了核潜艇总体设计初步方案及全艇主要配套设备项目。其次是进行技术交底,安排配套协作任务。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共同召集有关部门,听取核潜艇初步设计方案、设备配套以及主要技术关键的汇报,研究了核潜艇工程协作任务的落实问题。接着,国防工办组织七一九所、七一五所向一、三、四、五、七机部和冶金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高教部、石油部、建材部、纺织部、铁道部、国家海洋局等单位进行配套设备协作的技术交底。随后,鱼雷核潜艇总体设计、各主要分系统以及专用设备、材料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三是抓紧核潜艇制造厂的建设。六机部先后从大连、上海、武昌造船厂抽调了近3000名职工参加核潜艇制造厂的建设和核潜艇的建造。毛泽东两次签发电报,抽调部队支援建厂。军民共同奋战,仅用两年多时间,工厂就基本具备了建造核潜艇的条件。中国第一艘装备声自导鱼雷的反潜核潜艇采用水滴线型,单轴推进,自持力几十昼夜,下潜深度和水下航速达到或接近国外同期核潜艇的水平。全艇分为7个舱,指挥台围壳在二舱上面,潜望镜及各种天线升降装置由此伸出。从远处看,艇的外形像一条灰色的大鲸鱼。1973年6月8日于北京病逝。遵照其遗嘱将骨灰撒入大洋之中。&&&0014于敬山少将简历:于敬山(1919~1996)安徽省宿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营政治教导员,教导第5旅14团营政治教导员,1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滨海军区第四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4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2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38军113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于敬山的故事:于敬山在38军中可谓后起之秀,他1938年才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历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进入东北,在1纵2师4团任政委。于敬山一共负过四次伤,有两次是在四平。四平是东北战略要地,我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先后作战四次。第一次是1946年3月解放四平,第二次是1946年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1947年强攻四平未克,第四次是1948年解放四平。于敬山负伤一次是1946年四平保卫战,一次是1947年攻打四平,当时于敬山夜晚带部队突进四平,因为当时看不清地形,敌人的机枪就架在大红楼,部队完全暴露,于敬山在十字路口负了伤。1948年四战四平时,主攻任务交给了4团,该团的进攻工事距敌仅30米,未等炮兵破坏射击结束,4团就冲了上去,仅十分钟就在四平北面突破,4团按“一个营打一条街”的战法经过23个小时,与兄弟部队一道全歼四平守敌。战后于敬山升任1纵2师政治部副主任。38军编成时,于敬山任113师政治部主任,不久任师副政委、政委。1950年,于敬山随38军入朝作战,在朝鲜升任38军政治部副主任。38军回国后,于敬山历任38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军政委。于敬山后来离开38军,到炮兵和第二炮兵工作。&&&0015万振西少将简历:万振西(1914~2006)湖北省汉川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独立团排长,红2军团第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第3支队营长,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特务团副团长,第33团团长,第42区队区队长,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3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20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20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7纵队20旅副旅长,皖南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皖南军区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浙江军区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9月12日在杭州逝世。&万振西的故事:万振西是湖北省汉川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独立团排长,红2军团4师10团连指导员、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支队营长,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特务团副团长,33团团长,42区队区队长,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24团团长,晋察冀军区7纵20旅副旅长,皖南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5团的历史中,记载着该团发展壮大的过程,其中在初建阶段,万振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05团,于1949年1月建立,其前身为华北军区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1945年9月20日,为适应解放战争发展形势的需要,冀中第九分区第三十八区队和第四十二区队,在河北省文安县吸收了文安县大队、安新县大队、任邱县大队,编为冀中军区第九分区新三十八团。团下设3个步兵营、1个警卫排、1个工兵排和1个通讯排,人数不上千人。1946年7月10日,新三十八团在胜芳镇与冀中第九分区第八十四区队合编为冀中军区独立七旅第二十团。团下设3个步兵营(12个连队)、1个警卫连、1个侦察排、1个骑兵排,人数1500余人。1947年11月,石元战役后,团机炮连改为炮兵连,营增编机炮连。1947年12月6曰,在河北省定县地区,第二十团正式授命为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团长就是万振西,政委马徳俊,参谋长王云波。全团1792人。建国后,任皖南军区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1952年入朝作战,任23军参谋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任浙江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万振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0016马龙少将简历:马龙(1912~1977)湖北省大冶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人师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独立第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静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冀热察挺进军第11支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11支队31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边区政府警卫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独立团政治委员,教导团团长,第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0旅、5旅旅长,第20团67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7、第6舰队司令员,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3月27日在宁波逝世。&马龙的故事:马龙是湖北省大冶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工人师教导团连指导员、陕北独立第3团政委、晋热察挺进军11支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11支队31大队政委、晋察冀边区政府警卫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独立团政委、教导团团长、第4军分区司令员、冀晋纵队3旅旅长、晋察冀军区10旅旅长、5旅旅长、67军副军长。1946年1月,马龙担任冀晋纵队3旅旅长时,奉命率领3旅全部和4旅的一个团攻打绥东重镇集宁。马龙率部队乘火车在距离集宁15里的苏集下车,立即投入战斗,第二天拂晓前攻占了集宁外围全部阵地。攻城开始后,聂荣臻来电报,要求马龙在1月17日10时前结束战斗,马龙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在1月17日10时前结束战斗,但他坚决执行了命令,部队发起了四次猛烈攻击,在1月17日11时结束了战斗,12时打扫完战场。两个小时后,北平军调部执行小组就来到集宁,这时因集宁已在我军手中,美军代表和国军代表无功而返。马龙体魄壮实,雷厉风行,解放战争马龙当旅长时,行军中挑着伙房的油挑子和战士们进行爬山比赛。1947年,华北我军在张家口与敌35军激战,2纵5旅在孔家庄阵地血战。当时毛泽东下过命令,敌人从哪个部队的阵地上跑掉,哪个部队的指挥员要负全责,要执行最高纪律。在敌人的轮番攻击下,5旅伤亡越来越大,一线部分阵地被突破。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决定组织反击,纵队政委李志民派纵队参谋长赵冠英到5旅指挥所协助组织反击。马龙作战勇敢顽强,身先士卒,经常亲临第一线指挥。李志民特地交代赵冠英,不要搞“红眼战术”。 赵冠英到5旅一看,马龙真的打红眼了,部队伤亡大,炮弹打光了,步兵的弹药也不多了,预备队都用上了,马龙手上已没有机动兵力组织反击,正在组织炮兵端起步枪上刺刀反冲击,马龙要亲自到前沿去。赵冠英劝马龙不要硬拼,建议他向友邻1纵队求援。马龙冷静下来,向1纵求援,1纵给了马龙1个营,把敌人反击下去。毛泽东曾去电表扬:“昨(九)日又英勇击退张家口敌主力多次突击,确保自己包围阵地(二纵队)”。解放张家口时,兵团副政委李天焕看见马龙大步流星地往山下闯,连忙叫住他:“马旅长,平门还在战斗,山上敌人还没有全歼,你赶到前面干什么?”马龙回答:“我到前面指挥,扫清道路。”李天焕硬是把他拉住了。建国后,马龙历任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司令员、第7舰队司令员、舟山基地司令员、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0017马宁少将简历:马宁(1922~)河南省沁阳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11旅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作教股股长,第4军分区司令部作教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50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二野战军12军教导团团长,12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候补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马宁的故事:马宁是河南沁阳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129师11旅任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作教股股长。解放战争开始,马宁在王宏坤、王近山的晋冀鲁豫6纵担任50团参谋长、副团长。最近一本反映6纵战史的书,曾经提到他,可以看出他当时是6纵一位年勇敢的年轻军官,他曾经荣获第二野战军战斗英雄称号。建国后,马宁调到空军,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马宁既没有率部出征朝鲜,也没有像其他一些年轻军官被送到苏联深造,一直默默无闻。1964年他被晋升少将军衔,已42岁,但仍是少壮军人。1973年5月,马宁突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2月20日,毛泽东接见了参加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的全体高级将领。当时毛泽东坐在书房中央,左首是朱德元帅,右首是邓小平和周恩来。接见开始,毛泽东和四位将领握了手,这四位是肖劲光大将、陈士榘上将、田维新少将和马宁少将。当时毛泽东与马宁作了一番风趣幽默的谈话,可惜尚未有人披露过内容。关于马宁出任空军司令员,一般认为是九一三事件后,中央对当时的空军高级将领不放心,挑选了和林彪集团没有瓜葛,没有在空军司令部任过职,经历过战争考验的年轻一代担任空军主官。马宁在党的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当时除了马宁被破格提拔为空军司令员外,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傅传作(少将)被破格提拔为空军政委。张廷发(少将)、成钧(中将)、邹炎、张积慧、曹里怀(中将)、邝任农(中将)、薛少卿(少将)为副司令员,高厚良(少将)、杜玉福为副政委。1977年4月,张廷发取代马宁担任空军司令员,马宁从此在政界军界销声匿迹。据说是因为马宁与“四人帮”有牵连云云。&&  &0018马杰少将简历:马杰(1919~1975)山东省掖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掖县第1区区队长、独立营政治委员兼掖县县长,胶东军区第17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11师31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4兵团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政治委员,第9兵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5年3月7日在北京逝世。&马杰的故事:马杰(1919—1975) 原名王臣畿,字辅庭。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前洪沟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32年,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后因家贫辍学,回乡办义务小学,专门教授穷人子弟。“七七”事变后,马杰参加了民众干部训练班。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动员本乡五六十名青年参加八路军,编为一个区中队,自任队长,经常活动于掖县城周围,反伪除奸,扰乱和打击敌人。1940年11月,任掖南(今属莱州市)县委军事部干事。次年5月,任县大队政委。1942年9月,县大队扩建为独立营,继任政委。1943年,任掖南县县长兼掖西县工委书记和独立营营长。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十七团政治处副主任。1945年10月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十五团政治部副主任。11月,任4团团政治处主任兼代政委。1946年1月,参加营口北滚子炮战斗。同年冬,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受到辽东军区通令嘉奖,该团所有指战员被记战功一次。1947年9月,4团改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31团,马杰任团政委。在营口战斗中,其腿部和胸部被炮弹炸伤,流血不止,坚持不下火线,仍继续指挥战斗。次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他腿部带伤,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率领全团昼夜不停地行军作战。在解放辽阳城战斗中,带领尖刀连,猛打猛冲,突破缺口,为全团进攻扫清了道路。1948年底,马杰改任122师政治部副主任。次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5月,随军南下,参加衡(阳)宝(庆)战役。后赴广西参加解放桂林和剿匪战斗。1950年—1952年,先后任122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任师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4月,任第9兵团27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5月,任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6月,升任27军政委。同年,晋升为少将衔。1972年5月,调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兼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第二书记。1975年3月7日病故。&&  &0019马辉少将简历:马辉(1915~1998)原名马善士,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8师23团通信员,师军需处见习供给员,红1军团第1师1团侧绘员,第2师通信主任,第5团参谋处参谋。陕甘支队通信主任,红1军团1师通信主任、侦察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涞源支队支队长,骑营营长,第25团副团长,第2区队区队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第10、第3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兵团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98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马辉的故事:马辉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一方面军历任通讯员、见习供给员、参谋、通信主任。抗日战争他在晋察冀军区1军分区,从连长做到军分区副司令员。马辉少将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两颗子弹分别打在他的肩上和嘴角上,嘴角被炸开的子弹打穿了,未得到及时治疗,吃东西,说话一直不方便。白求恩大夫答应为他做两次整容手术,使他恢复正常,但只做了一次,白求恩就牺牲了。1951年马辉入朝作战,1953年5月,201师1个连在科湖里东南无名高地进攻战斗中,全歼守敌韩8师1个连,坚守无名高地一周,打退敌军反扑,毙伤俘敌1300人。201师3个营另1个连,在栗洞南山690高地东北、西北山腿进攻战斗中,全歼守敌韩8师1个连另6个排,打退韩8师部队反扑41次,毙伤俘敌1750人。6月,201师1个团和友邻部队参加了十字架山进攻战斗,201师在金城阻击战中,作战191次,歼敌23000人。马辉在朝鲜升任67军副军长。回国后,马辉任67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马辉升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196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同意郑维山、李雪峰关于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报告,决定由李雪峰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子厚任第一副主任,马辉、曾美(少将,河北省军区政委)、张英辉(少将,63军军长)、刘殿臣、耿长锁任副主任。1971年1月,李雪峰因陈伯达案下台,刘子厚继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5月,成立新的河北省委,刘子厚任第一书记,郑三生任第二书记,马辉、刘海清、马杰(少将,65军政委)任书记。马辉到1979年12月才不再担任河北省委书记,1980年2月不再担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不再担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19年。马辉是11届中央委员。&&&0020马卫华少将简历:马卫华(1919~1985)河北省唐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唐县自卫队队长、人民武装总队总队长、游击大队大队长,县武委会主任兼游击大队大队长,游击第7区队参谋长,第2团营长,第42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团团长,第4纵队第11旅参谋长,华北军区第四纵队12旅副旅长,第19兵团64军19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198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马卫华的故事:1919年出生,河北省唐县人。1973年召开全军第3届运动会,北京军区由66军派出1200人演示团体刺杀操。总参谋不主张只搞刺杀操,马卫华态度坚决,要求必须在前边加上分列式,劈枪通过检阅台,否则干脆把这个项目取消。官司打到叶剑英处,马的方案获准通过。过后,叶剑英评价“这届运动会最成功的酒师阅兵式和刺杀操”。这是“文革”期间全军首次、也是最大规模的阅兵行动。粉碎四人帮后,军队百废待兴,为了解决管理松懈的问题,他抓了66军196师588团的试点,把共同条令的主要内容归纳为20项,逐项落实,统称为“落实条令20项”,在全军区推广,一个团一个团、一个师部一个师部地检查、考核验收,迅速提高了部队正规化水平。中央军委据此颁发了新的条令。马卫华组织了1981年方面军首长集训。第二阶段由北京军区进行现地实兵演习,这次解放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演习,司令员秦基伟抓总,马卫华是副总导演。马卫华还组织了1984年北京国庆大阅兵,秦基伟司令员时总指挥,马卫华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具体事务。这是1959年以来第一次天安门阅兵。&&&0021马文波少将简历:马文波(1911~1993)原名马万章。安徽省怀远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军委3局1科科长,军委2局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9科科长、2科科长、3处处长、局务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副局长,晋察冀军区2局副局长,华北军区情报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情报处处长,军委技术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马文波的故事:马文波是安徽省怀远县人,他原是军阀陈调元部21师137旅旅部电台的报务员、机务员。1932年苏家埠战役被红军俘虏,自愿参加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红四方面军举办第2期无线电训练班,他被调到训练班当教员。1933年5月,举办第3期无线电训练班,他在工作之余抽时间授课。不久,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电务处,将无线电通信、机要、干部训练统管起来,同时开始抄收新闻。抄收新闻的工作由马文波和王子纲负责,每天抄收红色中华社和国民党中央社播发的新闻。在此期间,红四方面军开始对敌台侦听,马文波等人很快摸清了敌军电台的通信网络,对敌军部队番号、主官姓名、驻地位置、行动方向、指挥系统都搞得比较清楚。马文波等人还曾带1部电台随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活动过一段时间。马文波长期在军委机关工作,红军时期,他先后任3局1科科长、2局股长。抗日战争,他历任2局9科科长2科科长、3处处长、2局局务处处长。解放战争,马文波到晋察冀,任晋察冀军区2局副局长、华北军区情报处处长。建国后,马文波担任华北军区情报处处长。1952年,总参谋部下设技术部,马文波担任副部长,后担任总参三部副部长。大约在文革期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1975年再次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0022马白山少将简历:马白山(1907~1992)广东省澄迈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海南澄迈县区委书记、昌感县委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副队长,独立总队第3大队大队长、副总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2支队支队长,第4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海南区委军事部长,琼崖独立纵队参谋长,琼崖纵队参谋长,琼崖纵队第1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琼崖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8月3日在海口逝世。夫人唐玲。&&&马白山的故事:在琼崖将军中,比起吴克之,马白山的资历要老的多。马白山是海南澄迈人,在琼海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澄迈县第4区组建党组织和农军。1928年琼崖反围剿失败后,离开琼岛去上海,经上海党组织安排入南京军官学校学习。1932年,马白山回海南,在昌江二小任教导主任,到1935年才与党组织接上关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琼崖特委主动给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写了一封信,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海口,军舰窜犯榆林港,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和中共琼崖特委达成协议,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队独立队,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自主,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每月发给军饷。独立队是一个大队的建制,下辖3个中队,有300余人。冯白驹为队长,马白山为副队长。1939年3月独立队改独立总队,马白山任总队附兼第3大队长,吴克之也是大队长,两人都是冯白驹的得力干将。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成立,马白山任副参谋长,吴克之超越马白山,担任了副司令员。1949年5月,马白山也升任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海南岛解放前夕,马白山到了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会议结束后,马白山回到广州,协助叶剑英、邓华、韩先楚策划解放海南岛方案。40军和43军先锋营渡海登陆后,刘振华和马白山率40军118师一个加强团2991人,乘81艘战船渡海。在马白山的家乡──澄迈的海岸强行登陆。刘振华和马白山涉水上岸,击溃海岸守敌,占领了岸边的高岭。加强团在文生村被敌包围,刘振华和马白山指挥部队奋战突围,到达目的地美厚乡。马白山从渡海到登陆,从坚守阵地到突出重围,从共同指挥部队到沿途寻找向导,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建国后,马白山一直担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衔,吴克之是在1961年晋升少将。&&&0023马忠全少将简历:马忠全(1914~199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连长、营长、团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太行纵队第4支队支队长,第3纵队8旅旅长,皖西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皖北独立师师长,第二野战军10军3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快艇学校校长,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榆林基地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北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7月30日在北京逝世。&马忠全的故事:马忠全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红4军担任过连长、营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在129师769团担任连长,不久升任3营的营长。三营是个英雄营,当年袭击日军阳明堡机场就是这个营,第一任营长是赵崇德,第二任营长是郑国仲,马忠全是第三任。马忠全不仅非常能打仗,而且是出了名的能打硬仗。他负过7次伤。1938年进攻柏乡,他在战斗中受伤,1940年进攻石匣,日军施放毒气,他中毒昏迷。1940年5月,769团在白晋战役中攻打南关,马忠全率领3营从日军的两个炮楼之间向南关摸去,一直摸到了大街上,敌人才发现。3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内向外打,战斗打得很激烈,担任主攻的9连占领了镇子的东南角,一直打到敌司令部跟前,伤亡较大,10连和11连正在进行巷战,马忠全集中火力和兵力,朝敌司令部猛攻,终将绝大部分敌军歼灭。1941年,769团参加邢沙永战役,马忠全的3营担负攻打冀西有名的煤矿──公司窑的突击任务。马忠全指挥3营以勇猛的战术动作,仅用10多分钟就攻下了一矿。3营在攻打敌人最坚固的堡垒──兵工厂时,遇到顽强抵抗,打了3个小时未打下来。3营重新组织战斗,把几个连的掷弹筒、轻机枪集中起来,把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攻进了兵工厂。1946年底,马忠全带领8旅急行军二百余里,突然来到巨野城下,经过两天战斗,解放了巨野。紧接着配合6纵围攻金乡,敌88师师长方先觉率刚由台湾调来的104旅来援。马忠全指挥8旅迎上去一阵猛打,俘虏了200多人,104旅突然不见踪影。马忠全请示陈锡联,陈锡联分析了形势,判断方先觉肯定要来增援,让马忠全坚决等。马忠全把部队稍微后撤隐蔽,所属三个团成扇形向前搜索,果然发现了援敌。陈锡联命令马忠全歼灭104旅之186团,并把这一仗称为“打腰捶”。当时8旅23团和24团一部已经攻入杨庄,马忠全一气呵成,在白天发起总攻,全歼了186团。张家店一仗,马忠全和赵兰田、童国贵联手,一举歼灭敌88师和62旅,毙伤俘敌5600余人。刘伯承评价说:这是大别山我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第一次消灭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马忠全后来在二野10军30师任师长。建国后,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因久闻马忠全大名,调马忠全去海军鱼雷快艇学校任校长。肖劲光对马忠全说:你很会带兵,又能打仗,作战英勇,作风泼辣。让你当校长不是要你教学员怎么掌握海军技术,而是要你把英勇无畏、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带到学校。马忠全是1957年海上大阅兵的总指挥。他在海军历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0024马泽迎少将简历:马泽迎(1912~1974)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3师炮连班长,红1军团第2师4团连指导员,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骑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19大队政治委员,第21团政治委员,第1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6军分区副司令员,冀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第11军分区司令员,独立7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7纵队20旅政治委员,第20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政治委员,海军西营基地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6月17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郭智勇。&马泽迎的故事:马泽迎(),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指导员、军团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骑兵团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团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分区司令员、旅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马泽迎为了一个无名烈士的嘱托,未做新郎即当上了“爸爸”,把一个烈士遗孤背在身上长征,并把他抚养成人,帮其成家立业。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不少战友被敌人的枪弹击中,长眠青山密林中。每每遇此情形,马泽迎总是沉痛难过得睡不好觉。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化成满腔的怒火、杀敌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志。  一天,部队遇到敌人阻击。一场激战过后,有位满身是血的伤员被抬进了卫生队。担架队员焦急地对马泽迎说:“马指导员,这位伤员流血过多,昏了过去!”又指着伤员怀里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不安地说:“那是他的儿子。”马泽迎毫不迟疑,即令医生抢救。伤员苏醒过来后,声音微弱地说:“我不行了,把药品留给其他的伤员吧。我,只有一个请求,这孩子命苦,他妈妈在突围时牺牲了,这孩子就交给......”说罢,便断了气。一双满怀希望的眼睛直盯着马泽迎。马泽迎理解这位战友的临终嘱托,便把孩子背在身上继续长征。那时,敌人前堵后追,天天都要行军打仗。既要冲锋陷阵,又要保护和抚养婴儿,无疑增加了许多的困难。行军时,他把孩子背在背上;宿营时,他又像母亲一般地把孩子搂在怀里。为了那孩子,马泽迎常常把自己那份少得可怜的干粮,一口口嚼烂,然后嘴对嘴地喂给孩子。此情此境,令战友们感动落泪,大家纷纷省下干粮让给孩子。孩子的喂养是解决了,但每当休息时,战友们可以倒地入睡,酣然入梦,马泽迎却还要放下身上的孩子,让他拉屎拉尿。这对一个尚未成婚的男子来说,真是超压的肩上又加了件重物,添加了压力,多了件辛苦事。过雪地时,马泽迎怕孩子冻坏,便拆开自己的棉袄掏出棉花,给孩子亲手缝了件单薄的棉衣。由于他的精心照料和抚养,这孩子虽然瘦成一把骨头,但终究活过来了,跟随部队到达了陕北。  马泽迎收养这个不知姓名的战友遗孤,在部队中一时传为佳话。每当人们称赞他时,他总是谦逊地说:“无数革命者牺牲在战场上、征途中、刑场上、监狱里,他们的骨肉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小就失去了亲人的爱抚。我,作为幸存者,帮助烈士抚养遗孤是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也是我的机遇和缘分。我只有把他抚养长大成人,才能对得起牺牲的先烈。”马泽迎这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被在抗大学习的女青年郭智勇所理解、所感动。她表示愿意和同窗学友马泽迎结为秦晋之好,来共同分担抚养这位烈士遗孤的义务。后来,他们自己有了儿女,但对烈士的后代并无二心。遇到小兄弟之间打“内战”,马泽迎总是护着“老大”,批评亲生儿女的不是。  “老大”该上学了,马泽迎给孩子取名为勇毅,意即要孩子培养勇敢刚毅的性格,以待子承父业,报效祖国。马泽迎送他上学读书,循循诱导,严格要求,并经常督促检查他的学业,对他关怀备至。在马泽迎夫妇的精心培养下,勇毅这个在延安马背上摇篮里长大的青年,转眼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马泽迎夫妇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但他们还有一桩心事:勇毅到结婚年龄了,该给他找位称心如意的伴侣。找谁好呢?如果找别人,他俩实在舍不得这个孩子离开身边,就在他们忧心忡忡时,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亲身女儿和勇毅非常好。这对异姓兄妹青梅竹马,情同手足,俩人在一起有说有笑,情投意合,形影不离。马泽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便和老伴商量,想把亲生女儿许配给勇毅为妻,有意从中撮合。老伴开始有点迟疑,怕别人不知底细说三道四,招惹闲言碎语。马泽迎说:“这怕什么,勇毅是红军烈士孤儿,组织上知道。别人不知道,我们可以解释嘛,只要没有血缘关系就符合《婚姻法》。现在就怕勇毅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会不同意。他已经懂事了,我们应该跟他挑明。”  于是,马泽迎把勇毅和自己的女儿同时找来,当场告诉勇毅,他的父母是不知姓名的烈士。勇毅听说自己是“爸爸”收养的孤儿,跪在地下泪如泉涌,泣不成声。马泽迎夫妇把话挑明要他做女婿,勇毅破为笑,欣然答应。  就这样,马泽迎夫妇择了日子,为儿女举办婚礼。当仪式进行到“二拜高堂”时,勇毅夫妇虔诚地向马泽迎夫妇鞠躬。来祝贺的人们,听马泽迎介绍勇毅的身世,一片赞叹。这位出生入死戎马一生的马泽迎将军,眼睛湿润了,嘴唇微微抖动,端起“儿子”和女儿斟满的一杯“孝敬双亲大人”的美酒徐徐起立,朝着西南方向缓缓洒下。他夫人也跟着起来。两位老人向着西南方向深深地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似乎在向着不知姓名的战友祈祷:亲爱的同志,我马泽迎终于完成了你们的嘱托,你们在天之灵可以放心了。  岁月悠悠,马泽迎倾注在勇毅身上的情感,岂只是父子情,还有绵绵不尽的革命情、同志情、战友情……&&&0025马洪山少将简历:马洪山(1918~)陕西省延长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延长县少共区委书记,红1军团第1师1团民运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军法处看守长,师直通信营特派员,师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师保卫部1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保卫部1科科长,延安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一野战军6军教导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兵团师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疆军区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马洪山的故事:这是《人民日报》周涛的文章:西安城小寨西路一个院内,住了一群老兵。其中有一个老红军,老少将,名字叫马洪山的,今年90岁了。他决定今年要庆祝一下,借着刚刚过完建军80周年的喜气,召回远在新疆的两个女儿和女婿,加上西安的儿子和小女儿两家,好好地聚一下。乘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到了西安。阔别7年,西安城变年轻了,老兵变得行动不便了。他坐在轮椅里等我们回来。平时这时候他该上床睡午觉了,今天他坚持要等。他还是那么干净整洁,就是坐着,也是直的。银发、峻目、直鼻,气色红润。90岁的人了,还这么威严有型,真是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也不过时的美风仪。战争岁月锤炼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看看眼前这个老红军,绥德李家的长子,12岁上闹饥荒12块银元卖给了延长马家,一个日后的开国将军就这么便宜地卖了。1935年红军到陕北,身为共青团区委书记的他,带了4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115师首战平型关,六军教导团政委,五军13师政委,南疆军区政委,光在正军职岗位上就干了20年。现在,老虽老矣,雄风犹在,恍惚间总觉得像是一只老狮子,步态蹒跚,颤颤巍巍,腿脚不行了,身体还硬朗,眼角唇边含杀气,眉锋额宇藏威严。这是一座活着的红军雕像,在他身上,单纯与丰富,激烈与安详,苦难与尊严,往事与夕阳……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演化着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开国将军的全过程。说起过去,他记得清楚得很,“罗元发来接兵,县委书记不叫我去,说"你走了交口的工作以后怎么开展?"把我藏起来。结果那40多个人不走,非要我出来,罗元发给县委书记做工作,我才当了兵。”说起现在,他就不太清楚了,我告诉他说,“你院子里那棵大核桃树,放在广州恐怕能卖20万。”他一听,马上说“谁出1万,我现在就卖给他”。我拿了一本新出的散文《历史与山河同在》给他,他说“这下子好,我正愁没有书看。我刚看完了朱德的回忆录,正没书看。”他是怎么看书的?拿了个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放大了看,还说“人不看书不行。”90岁的老兵啊,还在如饥似渴费力地学习,让人看了又感动又心酸,我就把带在路上看了一半的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也给了他。我说“这个人写得比我好,国际题材,开阔眼界,反正你又没出过国。”他看了自己的腿一眼说“出不去了。”第二天中午,我们几个五六十岁的人带了小字辈去吃小吃,回来一看,他不高兴了:“为什么你们去不叫我去?”他儿子马明说:“怕你腿脚不方便就没叫你去,那是个二楼。”“二楼?二楼有什么了不起?你们可以把我抬上去!”第三天下大雨,还是在外面吃饭。这下谁也不敢怠慢了,七手八脚,打伞的打伞,抬轮椅的抬轮椅,终于弄去了。给老爷子和老太太一人点了一份鱼翅,老太太竟然说“给别人吃吧,我吃了浪费”这种可笑话。结果,两人全吃了,问他怎么样?他说“没味道。”到了9月1日这天,就是他的寿庆日。加上亲戚和干休所的领导,摆了3桌。干休所给他送了祝寿的大花篮,我给他送了一幅双猴献桃的国画,气氛热烈。让他讲话,他就要站起来,众人说“坐着讲就行了”,他就坐着。他坐着环顾大家,看样子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他微笑着,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又试着张了张嘴,结果张开的嘴没有收回去,变成了热泪盈眶的无声的哭。老人家泣不成声,他毫无顾忌地当众哭了。谁知道这一瞬间有多少往事涌上老兵心头?九死一生的人哪,从死人堆里走过来的人哪,竟然活到了90岁,又有多少酸辛、多少遗憾、多少隐痛在心头?谁能知道?原以为人老了会变得冷漠,哪里想到他老了感情变得更敏感、更丰富,当然也更脆弱。过去我们都觉得他很威严,很厉害,都有些怕他,现在见到他流泪,反而觉得他更真实、更贴近。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老头,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久经战争岁月冶炼的老战士,一个被中国革命培养造就的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二卷25页上,有他的名字和照片,那时候他不是90岁,而是46岁,雄姿英挺,奋发有为。他没有想到以后会发生“文化大革命”,更不会想到卷入两派的历史纠葛当中,是的,再复杂的人也应对不了比他更复杂的世界,何况他不复杂。他终老长安,安度晚年,再未踏上西去千里工作战斗30余年的新疆大地。难道他不挂念吗?当年他亲手挖过的渠,当年他亲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到脚趾头受伤流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