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魔方跟平时吃的康比特能量胶胶有什么区别?

【谷物能量棒的做法步骤图,谷物能量棒怎么做好吃】快乐魔方小厨房_下厨房
谷物能量棒
谷物能量棒
人做过这道菜
自制健康又营养的能量棒~
谷物能量棒的做法 &
用小锅小火融化黄油,关火,加入蜂蜜,搅拌均匀。
将燕麦片跟糖混合,将黄油混合物加入燕麦片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铺在蛋糕模型里面,用铲子压实,放入烤箱,180度,20分钟。
取出,切成长条形状。
用保鲜盒装好,带去办公室当零食,下午饿了补充能量哦
糖量可以自行增减哦。没有蜂蜜的也可以不加哦。任何超市卖的谷物麦片,燕麦片,按道理都可以。这里用的是新西兰产的早餐麦片。
参照这个菜谱,大家做出 1 作品
被大家加入到以下菜单
谷物能量棒的其他做法
&&&& 434 做过
&&&& 2 做过
&&&& 1 做过
&&&& 0 做过
&&&& 1 做过
&&&& 1 做过
&&&& 23 做过
&&&& 0 做过
喜欢谷物能量棒的也喜欢
&&&& 7 做过
&&&& 3 做过
&&&& 0 做过
&&&& 2003 做过
作者快乐魔方小厨房的其他菜谱
&&&& 4 做过
&&&& 5 做过
&&&& 2 做过
&&&& 2 做过
&&&& 2 做过
&&&& 1 做过
&&&& 1 做过
&&&& 2 做过
谷物能量棒的答疑
关于谷物能量棒的做法还有疑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543566',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async: true
Copyright & xiachufang.com &
京公网安备1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举报邮箱: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动能魔方是国内的 还是国外的啊?【健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39,316贴子:
动能魔方是国内的 还是国外的啊?收藏
是美国一家名叫SGC的公司研发的,他们只生产功能性软糖产品,这种软糖剂型的效果比现在的能量胶、药品及胶囊要高效很多。
登录百度帐号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文章原始出处&_&
生命壹号:
文章来源:
联系方式:
最近发现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叫&利器&(公众号id是liqiio),有一种奔走相告的冲动。公众号的作用是:采访优秀的创造者,邀请他们来分享工作时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方式和原则。
另外,最近还发现了一个词,名字叫&搜商&。搜索能力被称为人类的第三种能力(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高的搜商意味着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用google的人显然要比用百度的人搜商要高咯,呵呵哒~
鉴于本人有强烈的收藏癖和高尚的分享美德,昨天花了一天整天的时间,把&利器&这个公众号里所有的历史文章阅读了一遍并整理出来。声明如下:
摘取了大部分内容,过滤掉个人认为无价值增量的信息,共十万余字,整理完成后,心累眼睛累;
文章中推荐的大部分电子产品均为苹果公司的产品,在此不重复记录;
文章中推荐的大部分实体产品均为贵族产品,屌丝就当见见世面,别当真,谨记。不过推荐的软件产品还是值得一试的哟~
以下为推荐内容,按照时间后先排序。
-Max Seelemann,Ulysses主开发者、The Soulmen联合创始人
我主要的工作电脑是一台(几乎)顶配的 iMac 27& Retina,再接一个27& Cinema Display。我也有一台旧的 15& Retina MacBook Pro 和一台小巧的 12& MacBook。除此之外,我也各有一台 iPhone 6s、iPad Air 2、iPad Pro,另外还有一些 iPad Pro 用的外接设备。所有这些设备满足了我的工作和个人使用需求,根据所处地点、目的的不同,选择也不同。我还有一只 Apple Watch 和一台 Apple TV,不过这些就只是用来放松娱乐的了。
因为要做大量的开发工作,我每天要花巨多的时间在 Xcode 上。偶尔我也会设计一些图标,这个时候我就会用 Sketch。得处理图像的时候,我多半会用 Pixelmator,比如在截屏里制作一些 UI 变化什么的。对于开发,我也用 Tower 和 Reveal,前者用来访问我们的源代码库,后者用来在用户界面找错。
生活中的利器
必然是 Ulysses。这是为写作者而生的 app,也有中文版,你应该试试看。不管你是在记日记、写博客,是在撰写一部鸿篇巨著,还是在写学校留的作业,Ulysses 都能胜任,并且帮助你专注于写作。我们的网站上有免费试用,你没理由不试一把看看;-)
-金亦冶,创业者、Ping++ 创始人
因为比较看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所以经常用到一些协作工具,如 Trello、石墨、teambition;另外,由于会有一些演讲,用 Keynote 较多;其它就是 Clear、Dropbox 平常会用到。
为什么会同时用几个功能相近的协作软件?这是因为在公司不同阶段团队使用习惯不同;而且部门内部沟通时使用的协作软件并不完全统一,比如研发部和设计部,他们用到的协作软件不尽相同,而我在管理过程中就都会有所涉及。
生活中的利器
阅读常常是差旅途中必备的休闲学习方法,所以我出差可能行李轻便,但一定携带一本会看的纸质书。因为我看书速度比较快,也很喜欢买书,在公司会专门设一个团队成员互享的图书角。
我最近阅读的书单也会在 Ping++ 微信公众号上与大家分享:《39 本书,一个创业 CEO 的成长记》、《一个创业 CEO 在资本寒冬里读的 37 本书》分别是 2014 年和 2015 年个人的一个读书总结,有兴趣可以浏览下:)
-王涛,Worktile 创始人
Kindle,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看很多不同的书。所以自从用了 Kindle,生活从此大不同。Kindle 里塞满了各种想看的书,我家的书架从此减少了很多负荷。Kindle 的故事也让我坚信一个产品是可以看起来不起眼,但非常有价值。近期在看的书包括《一本书读懂财报》、《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人类简史》、《论中国》还有《创京东》。大部分是创业、管理还有历史性的内容。
纸和笔,我喜欢收集各种好玩的笔记本。Moleskine、STALOGY 书写的感觉都非常好。任何时候,将文字留在纸上,是种习惯,更是让自己静下来的方式。
个人的和公司的事情都在 Worktile 上面,它代替了邮件、任务、文件。对我而言,Worktile 是个人和工作的集合工具。
Dropbox 用了很多年,照片都在上面,也会一直用下去。
1Password 的想法实在太赞了。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身份管理。1Password 向这个目标走进了一步。
产品经理必备工具。作为产品导向的团队,使用 Axure 也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它能将想法更方便地介绍给团队。那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非常有道理的。Axure 提供的基本组件非常丰富,搭建产品原型的过程,更像一个搭积木的过程。如果想要熟悉 Axure,我自己过去的方法是多看其他产品大牛的产品原型,看看他们是如何将产品的想法传达到工具的。
过去 PC 时代习惯的头脑风暴工具,现在用的少了,但偶尔也会帮助自己树立思路。
移动时代的最爱。最喜欢的是 Evernote 保存网页的功能,非常适合收集各种随时看到的东西,是收集控的利器。
最好的稍后阅读工具。移动端体验非常赞,拷贝一个地址,打开 Pocket 会自动解析这个地址对应的内容,并以最好的阅读体验呈现给你。
知乎和微信就是时间杀手,按兴趣定制阅读。不想当文艺青年的程序猿,不是好的 CEO。
航旅纵横,出差必备。方便知道航班信息,也可以预订座位。路上跑的人,总少不了这样刚需的东西。
喜马拉雅 FM
每天开车路上,打开收音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打开移动 FM 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我会订阅各种喜欢的音频,然后在开车的路上收获更直接的资讯。每天必听的是《锵锵三人行》、《新闻今日谈》。我喜欢历史和财经,所以也会听《晓松奇谈》、《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还有《吴晓波频道》。
Scanner Pro
一个非常好的移动扫描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将想扫描的东西拍摄下来。Scanner 的扫描质量也很好,支持很多保存格式。
生活中的利器
推荐一个纸质笔记本的牌子:STALOGY。它的本子比 Moleskine 便宜很多,但书写感受超级棒。有时我会买来一批,送给同事和朋友。适合随时写写画画,记录想法和灵感。相对笔的律动,纸的静怡更纯粹。
-这样才能吃上又快又营养的早餐
虾饺、干蒸烧卖、娥姐粉果、马蹄糕、叉烧包、糯米鸡、蜂巢香芋角、鸡仔饼、家乡咸水角、白糖伦教糕......千变万化的组合和造型,制成各式各样的花式美点。然而上班族可没时间可挤出来享受呀。
五谷磨坊益元八珍早餐粉
不需要早起,只需要泡上一杯,搭配新鲜水果等,便可轻松完成一顿早餐,也许是上班族值得尝试的早餐备选。
全家FamilyMart
全家 FamilyMart 在 1981 年创办,已成为亚洲最大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上千家门店,遍布北上广深、苏光、杭州、无锡、东莞等城市,不仅有许多便民服务,还提供各类鲜食餐饮,支持 Apple Pay。
雀巢胶囊咖啡机
选择水位,放入胶囊,合上手柄,轻轻一按,简单四步就可以享受一杯香浓咖啡。一键操作,自打奶泡,也无需清洗。早晨告别速溶咖啡吧.
-李大锤,应用测评人
我是李大锤,自以为是一个应用测评人,喜欢研究各种优秀的 app。目前是一名北航研二的在读硕士,不过实在不喜欢学校不紧不慢的氛围,属于混毕业那种,一直在外面各种实习工作。因为对应用有些偏执的喜爱,在最美应用做了一段时间运营编辑和撰稿人,后来在少数派也供了半年多的稿子。
我一直在运营自己的微博号(@李大锤同学)和微信公共号(大锤应用推荐)。微博会经常发一些及时的应用信息,限免冰点更新上架什么的;微信会不定期的发语音,有什么聊什么,也和应用相关,但更多的是一些自己的感悟。这两个账号欢迎大家关注。
配件:配件方面在公司用的是新款的 Magic Mouse 2, Magic Trackpad 2 和 Magic Keyboard 三件套,苹果本还是配自己的产品功能全,特别是新款的触摸板,面积非常大,很喜欢,鼠标也并不像大家评论的那么不堪,配合手势用起来很顺手。MacBook Pro 还配了几个雷电口转接头。在家里用的是 Filco Minila Air 青轴,之前买过 HHKB,键位实在是不适应,手感也不干脆,还是换了这把大 F,关上门噼里啪啦的码字就是享受。鼠标是罗技的 MX Master,作为罗技的旗舰鼠标, 除了稍微大点,功能和性能都无可挑剔,自定义功能键让效率提高不少。 T430 配了个 ThinkPad 系列的通用扩展坞,这个强烈推荐。所有的线缆都插在扩展坞上,可以同时外接两个显示器,笔记本拔起来直接拿走,回来插上去继续当台式机,非常方便。
其他:另外还有一台看片娱乐的 iPad mini 4,个人认为 mini 的大小正好,再大出门就不好拿了。一台 Kindle Paperwhite 2,坐飞机专用看书工具。一块 Apple Watch 和一块西铁城光动能手表,平时带 Apple Watch,出远门换西铁城,在外面手表没电了也是挺别扭的一件事。还有一个 Cote&Ciel Laptop Rucksack 的经典款电脑包,很大很结实很贵,买来就是装 X 用的,当时觉得太大了,现在总是贵阳北京成都来回跑,体会到了大包的好处,不管是短期出差的换洗贴身衣物、剃须刀、洗漱用品,还是 MacBook、iPad 等电子设备统统都能放下,完全不需要旅行箱。另外还有一个 Anker 的六口充电器,出门拿一个就够了,同时充六台设备,不用担心咖啡厅宾馆插头少。还有移动电源,硬盘啥的。
软件这一部分如果让我放开写就得单独开一篇文章了,所以这块我就挑几个实用好玩的小工具来说说吧。其实之前写过好多篇自用应用合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少数派搜一下,不过都比较老了,最新的可以关注我的微博看一看,我非常不要脸的认为喜欢应用的同学都应该关注我的微博,关注以后一定相见恨晚。
iOS 平台:
这是一个聚合搜索工具,你可以同时搜索百度、Google、微博,甚至淘宝、京东、欧路词典、微信公共号。你能想到的搜索都可以搜,而且是同时搜,非常方便。有了它我已经好久没有打开 Safari 了,而且 Google 不用FQ哦。开发者前段时间把 Ai Search 完全免费了,实在是良心。
这是一款 iOS 平台少有的优秀 Evernote 第三方笔记应用。Evernote 应用越来越臃肿,找一个小巧的替代品迫在眉睫。Matcha 3 不仅基本功能齐全,还有很多快捷手势操作,快速插入表格等小功能,非常好用,就是图标有点呆萌。
LightScreen 2
全能截图管理工具,夸张点说,装上 LightScreen 以后可以删十个截图相关应用。标签管理,剪裁,打码,取色,状态栏编辑,二维码识别,截图套壳,图片高亮。如果再加上长图和图片标注,截图相关功能就基本全了,坐等更新。
应该目前最好的截图标注应用,小巧高效免费,功能全面,箭头,方框,文字,打码都可以,做出来的效果还很漂亮。唯一的不足就是只支持截图,普通照片不支持,在圈点停止维护以后,目前标注照片只有小 Q 画笔还凑合可用,实在是蛋疼。
LongScreen
长图工具,也应该是目前最好的。长图识别准确,性能好,操作简单,还可以横拼,比同类 Piiic 2 好用,是个完美的小工具。
这是一款非常小巧的辅助插件,可以帮助你将链接用指定应用打开,比如你在一个应用里看到了微博的链接,如果直接打开会用网页查看很蛋疼,这时候你可以在分享菜单中找到 Opener,通过微博客户端打开,甚至用墨客这类第三方客户端打开。同理还适用于 Instagram、Twitter、YouTube、淘宝、知乎、Medium、维基百科等等等等应用。Opener 一直在不断补充增加支持的应用,而且开发者对用户的反馈非常重视,你可以向他们说明你想增加的应用,很快就补充上了。
Dictionary
这款应用是 LightScreen 同一个开发者做的应用,一个极致简单的词典应用,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进去就是查单词,同时还支持 iPad 分屏时一侧复制单词,另一侧的 Dictionary 直接读取剪贴板给出单词释义,很适合英文阅读时使用。
这是一款计算器,但是很特别的是,计算时实时显示算式,并支持随意打字写注释,还可以保存当前计算内容。这样在以后翻过头来查看的时候也知道当时是怎么算的、算的是什么。另外计算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检查,特别是算发票的时候,不会因为加着加着就不知道加到哪了。
其实还???好多好多,不少应用大家都知道,再说也没意思。像1Password、Clear、Spark、豌豆荚一览、即刻、Day One、Instapaper、VSCO、Fantastical、Vidyo、Copied、Stacks,还有我推荐过无数次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墨客,太多了,说不完,不说了。
前面还是说的有点多,其他设备的应用我就提几个值得推荐的吧。
OS X 平台:
Coinverter 非常好用的货币转换小工具
鼠标触摸板增强应用 Jitouch
电脑状态监控 iStat Menus,主要用来看网速和 CPU 状态
剪贴板增强管理工具 CopyClip 2
窗口管理工具 Magnet
文件临时储存应用 Yoink
第三方 Evernote 客户端 Alternote
状态栏扩展 Bartender 2
剪贴板文字格式清洗工具 Get Plain Text
屏幕边缘日历事项查看工具 PixelScheduler
类似 Windows 的 Dock 窗口预览工具 HyperDock。还有好多好多,这就说这么几个吧。
Windows 平台:
类似 OS X 空格预览文件的插件 Seer
Windows 平台少有的能用的 Markdown 编辑器 Typora,我这篇文章就是用 Typora 码的(但是这款应用还是测试版,有不少 bug,文章一长就卡,比较蛋疼,这篇文章最后不得已换到 MacBook Pro 上完成了。非常奇怪,Mac 上优秀的 Markdown 编辑器一抓一大把,都不知道用哪个好,Windows 上就少得可怜,也可能是我不知道吧)
类似 OS X Spotlight、LaunchBar、Alfred 的快速搜索工具 Wox
剪贴板管理工具 Ditto
Android 平台:
长图工具 PPIICC
最好的启动器 Nova Launcher
无限壁纸应用 Tapet
习惯养成应用 Fabulous
全局功能手势插件「滑动Home键」
漂亮的天气应用 Weather Timeline
Chrome 插件:
全平台密码管理工具 LastPass
新标签页网页导航插件 Speed dial 2
提供和 Safari 一样阅读模式的的「阅读模式」
更漂亮的维基百科 Wikiwand
Google 以图搜图 Search by Image
iOS 应用收藏标记插件 Lookmark
二维码转换插件 Anything to QRcode
全网页截图插件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鼠标停留预览网页大图插件 Imagus
这一部分我能写一万字,十万字,值得推荐的 app 太多,实在是写不完,有兴趣就关注我的微博吧。
-Chris Xia,剑桥大学语言学博士生
平时经常看的期刊文章比较多,自己买的书也都是非常细的专业类书籍,写科普的时候如果需要引用什么定义的话,不想偷懒就会去图书馆借 Elsevier 的《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Second Edition)》或者《The Routledge Linguistics Encyclopedia 3rd Edition》,如果这两本书不能解决的话就得再查别的文献了。枕边书是 James Huang 的《The Syntax of Chinese》,因为和自己的专业内容没关系所以才适合做枕边书,很多次在知乎上写科普的时候都得靠它支撑自己的精神头。
在笔记本上常用的还是 Office 365,用的是学校的 licence,以前偷懒的时候会用 Excel 进行统计处理,装了Real Statistics Resource Pack,效果和 SPSS 差不多。但是现在逐渐在往 R 和TeXStudio+MiKTeX 转型,毕竟 R 的输出效果还是很出众的,比起Excel 来说更适合批量的统计处理,并且也有利于我继续假装自己还会编程。
在电脑上的电子词典用的是灵格斯,搭载 Collins CoBuild、剑桥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前两者是英英,Collins 是基于例句,最后一个是英汉。浏览器是 Firefox 和 Chrome 换着用,平时用 Firefox,上 B 站看新番的时候习惯用 bilibili helper 的插件,所以会换用 Chrome。和朋友玩游戏的话会开 YY 语音连线,算是在这里为数不多的大声说汉语的机会吧。跨平台文件传输始终在用 Dropbox,因为我自己平时就在墙外所以有时候和老师同学分享内容都直接走 Dropbox,相比之下百度盘实在是用得不多。
在 iOS 上的话,我一向的想法是能用原生软件就用原生/本厂的,也算是比较偷懒吧,大概唯一不用原生软件的地方就是谷歌地图了。工作用 Pages+Keynote+Numbers,直接通过 iCloud 来和笔记本上的版本进行同步,这也算是一个习惯了,想换也换不过来。需要说的是,Numbers 不适合进行统计计算,但是很适合筛选语料库里的材料,对于需要用表格处理文字的人来说还是很合适的&&虽然我觉得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很多。
Evernote 用来记笔记和写小说,现在还有了绘图功能,所以在听句法学的内容的时候不需要单独想办法画树图了。iBooks 用来看书和文献,基本都是 PDF 的,不过我从小的习惯是看书从来不在书页边上涂写,所以就 iBooks 没有 PDF 批注功能这一点我并不觉得很难受。在 iOS 系统上的电子词典是欧路和 Merriam Webster,前者是英汉后者是英英。画画的时候会用 Autodesk 的 SketchBook,记谱则是用 ScoreCloud,直接对着唱出来就可以自动记谱,虽然精确度有些时候并不如意。
闲时听歌会用多米和 UK Radios,前者几乎是专门用来听 J-pop,后者主要是用来听这边古典 FM 的。因为平时有喂饱自己的需求,所以在手机和 iPad 上都装了下厨房,iPad上还在用一个比较偏向于西餐的 app,叫 Kitchen Stories;由于开发团队是德国的,所以比较适合欧洲地区的做饭需求,而且他们的厨具用的都是Le Creuset,真是美得赏心悦目。我很少在手机上玩游戏,手机上只装了ねこあつめ和 Ingress,不过这两个游戏真的可以玩一年都不腻。
理想的工作环境
我其实是个不太讲究环境的人,很多时候窝在被子里就可以把草稿写完,或者是坐在走廊里就可以看文献。不过如果真要说理想的工作环境的话,首先要有可以接入大型文献数据库的网络,JSTOR、Elsevier、Taylor & Francis Online、Walter de Gruyter、SAGE 这些能随便看是最好的,附近最好能再有一个大型图书馆或者专业图书馆可以借出有关的书籍。然后就是可以(大声)听音乐、允许喝茶,并且附近有食堂或者便利店可以拯救犯懒不想做饭时的我,如果有猫的话会更好。如果能有一个心理学实验隔间和很多愿意来做实验的被试,那么我大概真的会在梦里笑醒吧。
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
在学术研究里,大多数的灵感都是靠积累出现的,所以找灵感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之前相关的文献,直到看到自己的疑问基本被清理干净为止,到这个时候大概就能明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了。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去找系里的朋友们聊天,大家凑在一起扯扯淡交换一下意见,很快也能有新的方案出现。如果意识到需要转移注意力的话,一般我会去洗个澡,泡一大杯热茶喝,放很想听的歌(最近是在听岚的《THE DIGITALIAN》,我听一张盘会听到发腻为止,然后过几个月继续听),或者是出门暴走玩 Ingress,炸平对方的塔的快感真的可以有效刺激到自己的神经。之前在香港和伦敦上学的时候,会出门坐地铁转圈观察人类,现在搬到剑桥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
知识理论系统的话,大概是在五六年前,我就开始系统地用「图书馆标签」的方式来组织我当时已有的内容,用我本科时的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作为蓝本,把我知道的内容分别对应放置在图书馆的各个位置上,到现在这个系统已经有了很高的完成度了。当前对我来说,知识的存放和提取是一种直觉性的东西:在看到一项内容的时候,我不用多想就「知道」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和什么东西放在一起;同理,在我需要一项内容的时候,我也不用多想就「知道」从哪里把它拿出来,如果在环境里遇到了关键词的话就可以像搜索引擎一样弹出来相关的内容,中间的上架和检索过程已经被大量压缩了。
-这些居家生活利器,能让幸福感质量提升好几倍
西门子独立洗碗机
一件能极大提升生活质量的居家利器。达到吃饱喝足人生巅峰的状态后,就不会想洗碗。潜在的危险还有为了不洗碗,互相甩锅,更有甚者竟然来到家庭破碎的边缘...可见一件好的洗碗机是多么重要。
BOSE Soundlink 蓝牙扬声器
BOSE Soundlink 蓝牙扬声器满足你与朋友分享音乐的需求。可用无线连接你的智能手机,平板或其他蓝牙设备。可充电锂电池可提供14小时的使用时间。还有可选择的彩色封套,满足你的个性。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有了 NAS 网络存储服务器,就无需再使用移动硬盘或 U 盘存储你的本地文件了,也无需担心空间不够还的再买一个硬盘。有了 NAS,你能集中管理所有资料,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取得你需要的文件,还能多人一起使用存储空间。
宜家家庭工作室
它可能是工作,但无需感觉像工作。只需一张舒适的椅子、将所有物品收纳整齐的家庭办公家具以及适合工作的照明,您就可更轻松地处理完必须做的事,拥有更多时间做想做的事。兼顾工作和享乐,帮你找到能激发灵感的工作空间。
斯诺德旋转俯卧撑支架
原始旋转伏地挺身运动,旋转处理有助减少关节压力,把身体降的更低,使胸肌得以充分拉伸,胸肌外侧得到更强的刺激。居家健身神器,安全无害。
BlueAir 303空气净化器
小户型空气净化解决方案,静音,简洁,无多余设计。推荐环境:卧室、小客厅、书房、办公室。使用面积 17-30㎡.
YEELIGHT 床头灯。LED智能灯泡
拥有 1600 万种颜色,让卧室颜色千变万化。还可以自动调节亮度,让你睡得更放松。睡前点亮一盏灯,就有一整夜的好梦。
评论区亮点:
我和老公都上班,平时都照顾不太好自己 。然后妈妈来我家帮忙照顾我俩。我才发现 什么其他的电器都是扯淡。一个妈妈顶上一屋子的电器了。
-王品,创业者、游戏设计师、产品经理
出行时我会带 Kindle Paperwhite、iPhone 5s 和一副配合 Comply 海绵耳塞套使用的小米活塞,重点是最后这个。多年来我在高端入耳监听耳塞上花了几千美元,现在我出于音质和便利的考量而听这 15 美元的耳塞。Kindle 和我手机里的播客填充了我一天大部分的空隙。
我会用 GTD 软件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在 Mac 上会用 Things。我(尽量)让收件箱保持无邮件的状态,出门时也在手机上用 Clear。最近开始切到 Evernote 里做笔记。
完成设计工作时我会用 Photoshop 和 Keynote。项目允许的时候,我会直接用 HTML/ CSS 里做原型和设计(用 MacVim 和 Ethan Schoonover 的 Solarized 配色方案)。对于软件来说,设计是个持续的过程,我一直认为尽量参与其中比较好。
做团队项目时我们用 Trello,也用 Slack 沟通。我们试着把干扰减到最小。但也没什么能替代面对面交流就是了。
-你可以在网上买到任何东西,包括以下这些
日本女星广末凉子写真
买过日本女星广末凉子写真。除了写真,各类明星题材的明信片,作品集,纪念品等都能够在淘宝找到。
采用高密度无发炮孔设计,韧性大,可任意切割。让海绵吸水后,挤出多余水分,即可擦拭污垢油渍处,去污能力强,纯物理去污,一冲即净。大扫除专用,居家清洁必备。
Bluelounge Kickflip。笔记本散热支架
Kickflip 可以把你的笔记本提升到一个理想的角度,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颈椎。同时 Kickflip 底部的微吸技术,可随意粘贴拆卸,也不会在笔记本处留下任何残胶。功能和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实用性佳。
一元钱萌妹子叫起床
摘录部分点评看看:「什么五字好评,店主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说一百个字都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激!」、「说真的太敬业了」、「非常棒,真爱啊,这美女如果娶回家更好」、「真心赞,每天都准点被弄醒」
-崇旭_Ken,爱范儿 AppSolution 总监
Magic Keyboard 和 Magic Trackpad
键盘的唯一槽点在方向键,不过也已经习惯了。触控板面积比 MacBook 自带的大了很多,感觉可以在上面跑马。
Rain Design mStand
拯救你的颈椎。搭配 Magic Keyboard 和 Magic Trackpad 效果极佳。
Alienware Alpha
外星人出品的迷你主机,用最乞丐的版本换了 SSD 以及加装了内存。虽然主要用苹果的产品,但觉得作为科技媒体从业者需要了解其他平台的生态。
2Do(iOS/OS X)
目前的主力事项管理应用。2016 年正式从 OmniFocus 转移过来,目前感觉非常良好,名气不大,但很多功能都切中了我的需求。最新推出的增值服务 Email to 2Do 是一个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大利器。
Due 2(iOS)
搭配 2Do 使用,一个非常好用的提醒工具,特点就是会不断地提醒你直到完成。我会用它来提醒一些绝对不能忘或者忘了后果比较严重的事情(比如信用卡还款&),已经到了没有它生活就不能自理的地步(玩笑话)。
1Password(iOS/Android/OS X/Windows)
有了它之后再也不操心密码的问题了。
Dropbox(iOS/Android/OS X/Windows)
不仅是我的主力云盘,也是我的主力同步方案。在 iCloud 和 Dropbox 两种同步之间,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Trello(iOS/Android/Web)
用于团队内部的项目管理。
Slack(iOS/Android/OS X/Windows)
用于团队内部的协作沟通。
Outlook/Spark(iOS)
两大主力邮件客户端。Outlook 胜在速度,Spark 胜在功能。看心情换着用,最近主要用 Outlook,同时等着 Spark 的 iPad (已出)和 OS X 版本。
Apple Music/网易云音乐(iOS/Android/OS X/Windows)
两大主力音乐客户端。Apple Music 跟 iOS 的系统整合无疑更好,iCloud Music Library 可以让我同步在网易云音乐上找不到的歌,缺点是不用 Surge 的话流畅度很差;网易云音乐用了很久,推荐的歌单比较对胃口,设计、体验也比较让人满意,最近开了定向流量包,会在上班路上直接听私人 FM/随便一个歌单/播客。
Reeder(iOS/OS X)
N 个 RSS 阅读器的出现也没撼动它的地位。一个刚刚好的产品,用着就是舒服,一种用了其他客户端才会感受到的舒服。
Momento 3(iOS)
我的主力日记 app。其实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已经有无数次尝试失败,我拥有一种一打开日记 app 就不知道写什么的神奇能力),用 Momento 更多是把它当一个人的朋友圈/微博,发点只想给自己看的状态。此前充当这个角色的是 Path,不加任何好友。
Next(iOS)
我的主力记账 app。因为强迫症太严重,用大而全的工具总会因为对不上账而抓狂&& Next 只记支出不记收入,用起来极其轻松,可以很好地让我知道「钱到底花哪里去」就够了。
Surge(iOS)
懂的人都懂的,2015 年最值当的一笔 app 投资。
Moke/Tweetbot(iOS)
Moke 用来刷微博,Tweetbot 用来刷 Twitter。因为太好用了,所以用其他客户端就浑身难受。唯一的缺憾就是因为接口限制,拉取的微博/Tweet 有时候会不全,我只能当作是减轻自己的信息压力了。
1Writer(iOS)/Ulysses(OS X)/Typora(Windows)
1Writer 和 Ulysses 是我的主力写作工具,我心目中最好的 iOS/OS X Markdown 编辑器,两者都选用 Dropbox 同步。对我来说,在 iOS 设备上(不用外接键盘)写千字以上的文章不是什么难事&& 在 1Writer 上直接写完一篇 blog,或者在 Ulysses 写一半转到 1Writer 上写是常有的事情。Typora 是我在 Windows 上用的 Markdown 编辑器,免费。
Uber(iOS/Android)
特意把它拿出来说是因为,在改变生活的 O2O 服务里,它是最优雅的一个了,其他吃相都或多或少有点难看。
TeeVee(iOS)
用来管理我追的美剧,主要原因就是颜值高。
Fleck(iOS)
我最喜欢的图片社区。每天更新,质量很高,没有自拍。
Fantastical(iOS/OS X)
我的主力日历 app。喜欢它的设计、自然语义识别、和 iOS 提醒事项的整合。
Google 相册(iOS/Android/OS X/Windows)
目前是我的主力相片备份方案。最近把散落各处的老照片都传了上去,自动整理、智能搜索、智能相册等功能都相当棒。如果忽略墙的存在,它应该就是最完美的了。
Pedometer++/Sleep++(iOS/WatchOS)
同一个独立开发者出品,实测好用。前者用来计步,号称有比 Apple 更合理的算法;后者给 Apple Watch 加上了睡眠状况监测的功能。
Duet Display(iOS/OS X/Windows)
多屏工作者的利器,让 iOS 设备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外接屏幕。
生活中的利器
李笑来老师的新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只有电子版,免费且不断更新。里面有很多极其简单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发。
-二月最受欢迎利器
镭豆(Laser Egg)。镭豆空气质量检测仪
镭豆(Laser Egg)是原点生活(Origins)开发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它通过激光扫描吸入的空气来检测颗粒物的大小和数量,最终将空气质量和污染颗粒浓度等数据显示出来,以监测环境的空气质量,帮助判断相关净化设备的效用。
闪送。同城快递服务
这个同城送货用的 app 采取专人直送的方式,能够在短短数小时(官方号称 1 小时)内就将包裹送至客户手中,相对的,费用较高。使用时,先在网上填好取货、送货地址、货物重量后,所需费用就会显示出来,之后就可以选择等待取件了。目前已开通了包括北上广、 成都、深圳在内的约 30 个城市的服务。
青春 18 车票。一张以青春为名的火车套票,价格:11850 日元。
由日本 JR 集团推出的火车套票,一张五份,每份可供一人一整天无限乘坐。也就是说在有效期内,它既可以一人独享最多 5 天的无限乘车,也可由最多 5 人共享一整天的随下随上。比起确定了计划之后就难以更改的完美行程,随时随地可能为风景驻足的旅途更叫人期待呢。
Dyson AM10 加湿器。一台空气加湿器,价格:4190 元
戴森这款加湿器个头不算太大,580mm 的高度甚至可以放在桌面上使用。无扇叶设计,中低速送风时相当安静,同时附带了紫外线杀菌功能,避免了水中的细菌给洒得满屋子都是的隐患。另外,在不加湿的时候还能充当风扇的角色,只是尚不具备加热功能。磁吸附的遥控器非常方便。
百乐 LFBS-18UF-B 0.38 中性笔。极细可擦中性笔,价格:18 元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知何时中性笔也可以擦写了。不过这原理也许你还想不到&&采用温控墨水,当磨擦温度超过 60 度以上,字迹会消失;当温度低于 -18 度,字迹重现。另一个重点是,虽然只有 0.38mm,但顾惜朝说,手感好极啦。
除了以上五件热门利器,我们也很喜欢这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录音宝。人工智能神器
听说,把采访录音整理成文字曾是新闻行业实习生的专属工作。也许录音宝能拯救他们。
(录音宝)是科大讯飞做的,他们的语音处理还是很厉害的。app 的主界面就是录音功能,还会提醒剩余电量可以支持多久的录音,我试过距离在五米左右还可以录到效果不错的谈话音频,足够平时工作使用了。当进入录音整理阶段时,它的波形是竖向的,左侧是准确的时间,右侧是模糊转译的文字提示,虽然文字错误很多,但大概能知道此处在讲什么,提高了回听内容的效率。
ICE LIGHT。摄影补光棒,价格:499.9 美元
ICE LIGHT 是一款摄影专用的 LED 手持灯,光线稳定,能调亮度。充 1 次电能在最大亮度情况下使用 1 个小时。
马婧在拍摄《从黑夜到白天》时就用到了它:「ICE LIGHT+反光板。可以成为很好的视频采访光源。」
灵感生成器。时刻保持好奇
-有了这些通勤利器,谁都可以愉快上班
Podcast。大部分都听播客
播客是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一系列单集节目。播客通常是原创录制的音频或视频,但也可以是录制播出的电视或广播节目、讲座、表演或其他活动。
这里的 Podcast 指代的是 Apple 的播客服务。你可以通过 iOS 版播客 app 订阅播客,也可以使用通用性播客客户端,比如 iOS 的 Castro、Android 的 Pocket Casts 来收听。优秀的播客节目有很多,利器往期嘉宾,比特新声主播有才也曾推荐过许多不错的节目。
Reeder 3 for iOS。RSS阅读器,聚合你的阅读资源
利用 RSS 聚合服务,你可以在任意 RSS 阅读工具上订阅你喜欢的网站,新闻站点等,在一个 App 里获取所有网站的内容。而 Reeder for iOS 就是一款杰出的阅读器应用。由瑞士开发者 Silvio Rizzi 独自开发,简单的界面设计和独到的用户体验,加上全面的第三方服务接入,备受朋友喜欢。
Blinkist for iOS。快速一本书
Blinkist 是一个手机阅读应用,你可以在这里获得海量电子书籍,涵盖小说、科普、商业、历史等领域。区别于其他阅读应用,Blinkist 会对内容进行精简提炼,用户就能在 15 分钟内阅读完一本书。
你在等公交、地铁时间里就可以读上一本书,如果被困北京地铁 10 号线,应该可以读完两本。
不止一次出现在大家推荐的清单里。地铁再喧闹,你也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于阅读。
Spotify。开车随机两首歌就到了
Spotify 是一个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与 Apple Music 类似。分为免费版和月付费版($9.99)。免费版不能下载音乐,去除广告和享受高音质服务,付费版可以下载音乐,去除广告和享受高音质服务。
-Loddit,BearyChat前端工程师
Arch Linux
是我尝试过的第三种 Linux 发行版,也最终让我留了下来,主要原因就是 Pacman + AUR 很好用,社区活跃,文档丰富,软件更新快,我觉得有人说的所谓「折腾」其实也是选择自己需要的一个过程,是有回报的。
虽然是 Firefox 把我真正带到了 web 的世界,但当 Chrome 发布的时候,我还是被一些新特性和速度所吸引,更换了主力。我想对想学前端的人说:学前端请先玩转浏览器。
我平时就不太注重培育好习惯,所以编辑器是我很懒于去学习的东西,既然选择了就用它。最喜欢的功能其实是 recording,把很多重复劳动用 recording 解决后很有成就感。
生活中的利器
最近去了日本玩,再一次发现 青春 18 票 是好东西。
-那些相见恨晚的利器
PHILIPS Sonicare HX9352/04 电动牙刷 | &1199
电动牙刷是牙刷的一种。它能够产生自动而快速的刷毛振动,以前后振荡或着以旋转的方式振荡(刷头往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交替转动),进而达到洁牙的效果。相较于手动牙刷,电动牙刷的效果较不易受到个人刷牙技巧所影响。
飞利浦电动牙刷,每分31000次超高的震动频率,5mm到5.5mm刷毛超宽摆幅,具有强劲的清洁能力。还有清洁、美白、抛光、牙龈护理及敏感五种刷牙模式,功能齐全,一支就满足小伙伴们不同的需求。
Bose QC25 有源消噪耳机 | &2680
QC25 消噪耳机能让你沉心于你所关注的内容&&电影、书籍、音乐等,告别街道烦嚣、机舱噪音或办公室的喧闹。加上记忆海绵设计,让你置身安静之中。
Bose 的消噪耳机还专门设计用于 iPhone、iPad等型号,内置麦克风 / 音量控制键,耳机的多项功能还与大部分流行手机兼容。
吸附型白板纸 | &23.80 6张装 60*80组合
采用吸附式设计,告别钉子、夹子、胶带,轻松了无痕,也能更好的保护墙面。还能随意张贴在任意平坦的物体表面:墙面、玻璃、窗户、瓷砖、木板等。重点是可擦写!
Microsoft Sculpt人体工学鼠标 | &299
微软推出的人体工学鼠标,更贴近人体自然状态,人体工学设计,缓解长时间使用疲劳和伤害。采用 Microsoft bluetrack 技术,几乎可以在任何表面使用,比如地毯、花岗岩、瓦片、木桌(真的那么需要在瓦片上用嘛...)
-宁宵宵,视频节目策划人、译者
我也会用本子进行项目管理,日常行程每年一本 Moleskine 就够了,之前很迷信,用了多年的 Moleskine 红色口袋本,近两年改用他家的小王子本,因为附送的贴纸更萌一点。详细的事情会分别在 Hobonichi、Muji、读库等各家出的本子上写&&读书笔记用的是国产品牌 concertino 小协奏曲的黑皮口袋本,一下子屯了十多本,断货也不怕了。
我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沟通,所以微信是我现在花时间的工具,大概有 3 000 多联系人。寻找潜在嘉宾的时候,我常在朋友圈先搜一遍,看看有没有连接点,效率往往很高。
以前的采访我们总带着摄影师,所以都是后期把声音压出来再进行编辑。这样一来一去麻烦了同事、耽误了时间。我有个兴趣是没事儿逛逛 App Store,发现首页推荐了一款 app 叫录音宝,是科大讯飞做的,他们的语音处理还是很厉害的。app 的主界面就是录音功能,还会提醒剩余电量可以支持多久的录音,我试过距离在五米左右还可以录到效果不错的谈话音频,足够平时工作使用了。当进入录音整理阶段时,它的波形是竖向的,左侧是准确的时间,右侧是模糊转译的文字提示,虽然文字错误很多,但大概能知道此处在讲什么,提高了回听内容的效率。当然这个 app 也有准确听译的选项,我判断是人工听写+收费功能,从来没试过。
豆瓣阅读+豆列
之前的三年多里,我大概每个月都有一周左右在外地出差,随身也会带纸质书,但还是更倾向于手机里的电子书。豆瓣阅读里我花了 2300.7 元,一共有 293 本书(豆瓣编辑看到这里请跟我联系&&),出差和通勤的路上,看书速度很快,多买点儿电子书不用到处去找书店了,就是要带好充电宝。
看到想做读书笔记的地方,就复制+粘帖到苹果自带的备忘录里,可以同步到在不同的苹果设备里,也会自动备份到 Gmail 里。
最近两年都有整理自己的读书豆列,14 年 142 本,15 年 196 本。
另外,我还在用 Tower 在做项目管理。我最近半年才频繁使用 Tower,有小团队协作的项目,也有完全个人使用,作为素材库和思路整理的项目。很多想法一闪而过,能随时记录整理存档且便于搜索,早晚有一天会有用的。
-节后上班的消磨时间利器,你可以试试这些
COMiCO 全彩漫画 ( Web | iOS | Android),专治无聊,保证有笑。
提供台湾、日本、韩国三地新人的漫画创作作品。超多漫画种类,各种喜欢的漫画都找得到。通过推荐和留言机制,激励新人漫画家推出更好的作品。你还可以通过社群功能,跟 COMiCO 同好聊天交流。作为互动漫画,COMiCO 还能配合剧情出现动画、铃声、震动,一秒把你送进故事场景里。
-iBuick,OS X 开发者、《OS X 高手进阶》作者
办公用品:Mac Pro Late 2013、iMac 5K Retina、iPad Pro 与Surface Pro 4
电子产品:Nespresso 胶囊咖啡机、Keurig 萃取咖啡机、Dyson AM10 加湿器、Dyson HP01 净化器、Dyson DC45 吸尘器、Origins Laser Egg 空气质量检测仪
app 我用的很多很杂,现在只挑选一些我工作生活必备的 app。
开发:Xcode、Hopper Disassembler、Synalyze It! Pro、Beyond Compare、BBEdit、Cornerstone、PCalc
写作:OmniOutliner、Ulysses、Sketch、OmniGraffle、Pixelmator
健身:UnderAmor Record、iMuscle、Activity
2015 我最喜欢的 app 就是 Surge,原因我想你明白,这是目前 iOS 上最好的代理工具。然后就是闪送这个 app,我现在同城发货都用闪送,最快目前 20 分钟到客户手里,最慢也就不到两个小时。对于卖家、买家都是福音,我想网购的朋友最烦的就是等了。
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
今年看了不少书,但都是技术型书籍,主要方向就是操作系统与汇编语言。这里有本书给我的帮助最大,那就是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这是一本大部头的参考手册,涵盖了 Intel CPU 指令集详解。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宝库,想了解一个 API 的底层实现,想要了解软件、操作系统运作方式和原理,这本书必不可少。我今年看操作系统,有些地方的实现不明白或不清楚的,从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就算不看汇编,但是随便翻到一条指令,看看实现与使用,也挺有乐趣的。
-顾惜朝,读读日报产品运营
用 iOS 原生的备忘录记录每周和每日的 todo ,在 Evernote 里分文件夹纪录 todo 相关的详情,比如方案类、反馈类、内容类、数据类。
协作多用 Phabricator 和 Google Drive。Phabricator 是 Facebook 开源的协作工具,一直在更新。适合需要和多人同步进度,参与讨论,共用资源,分类归档等的项目。项目跟项目之间也可以互相关联,缺点是搜索很差,经常要借助 Gmail 通知邮件来搜。
Google Drive 没什么亮点,用它是因为同事们至少都用 Gmail 并且基本上及时查看。
生活中的利器
日本百乐 0.38 极细原子笔,手感好极啦。
-郑洁,澎湃新闻国际报道组主编
咖啡工具主要是 HARIO 手摇式磨豆机 MSS-1B 加上 AeroPress。有一个手动版雀巢 Dolce Gusto Piccolo 胶囊咖啡机正在海淘来的路上。为什么都是手动?
另外还有一个开会发的博世太阳能移动电源,一个乐泡月光石。
手机上有一大堆国外的新闻 app,有主流老牌媒体,也有新兴大牌和聚合媒体,只要有新的出来就先安装体验,不满意删掉。
Reeder。记得是从 Google Reader 还没死的时候就开始用了,幸好还有 feedly,可以继续使用 RSS。个人觉得这是 iOS 上最好的 RSS 阅读工具。
Longform。深度报道聚合体,碎片化阅读时代仍然需要的东西。其实大多数时候还是读不完,但是即使简单刷刷也能得到很多有意思的角度和想法。
Medium。从创办以来就关注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能成长的这般成功。原创内容是宝,是宝,是宝。
即刻。每天看,已经成为我的强需求。他们是怎么想到那么多有趣的分类主题的?关键是敢于打破「订阅的内容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量」这样的思维枷锁,比如我关注了「facebook 入华提醒」,最近的更新是三个月前,呵呵。即刻小报的选题也很不错,真是一个有才华有想法的团队。
Wildcard。最近比较喜欢的一个新闻聚合客户端,除了精美的卡片界面,还兼具了新闻广度和深度,表现方式和时间维度。
Feedworthy。看 Reddit 的好工具,主要是颜值高。
AppSo。有用,且颜值高。
MONO。有意思,且颜值高。
其他特别推荐的有 Outlook、YouTube、钉钉、Annotate、HiPDA、Currency。
平时主要做文字工作,所以在 iPhone、iPad 和 Mac上都安装了Byword,通过 iCloud 同步很方便。Markdown 其实倒用的不是很熟。
基本上如果苹果原生 app 堪用的话,就不会另外去下载同类 app。
强烈希望把工作社交限定在钉钉上,微信留给私人社交,不知道何时能实现。
浏览器的话 Mac 上是 Safari 和 Chrome,DELL 上是 Chrome 和Yandex。Chrome 的插件装的并不多,主要用的是一键保存 Pocket。
-ohn Markoff,《纽约时报》科技记者、《与机器人共舞》作者
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会使用不同的文字处理软件。最喜欢的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程序 Nisus,从多年前开始我就在 Mac 上用它写作,它至今仍是最好的写作软件之一。当要写比较长的作品时我会用 Scrivener ,这个软件在作家之间很流行。编写新闻时,我用的是《纽约时报》内部的编辑系统。(编辑注:点击这里看 Scrivener 创始人的利器)
我也在用苹果内置的生产力软件,比如联系人、提醒事项、日历与邮件。我很依赖 Gmail,同时也在用许多通讯软件,如 Twitter、Facebook、Skype、FaceTime、信息、微信等等。我会广泛地使用数据库,一般都是通过 web 访问它们的。
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
我的灵感基本上来自一个长期的好奇&&我想要理解计算机与相关科技是如何改变社会的。我从小就开始读像是 I.F. Stone 与 Robert Scheer 那样的美国调查记者的报道,他们也一直是我的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利器
作为记者,我最有用的工具是一个在 iPhone、iPad 和 Mac 上都会用到的软件,叫 Notability。它是个简单的笔记应用,兼有实时录音功能。它可以在我重听采访录音时,直接快进至我记笔记的地方。
-他们在首屏上,都放了这些好玩的app
AnkiMobile Flashcards By Ankitects Pty Ltd($24.99),科学记忆工具。
Anki 是一款口碑较好的老牌卡片记忆类工具,其跨平台同步进度特性比较强大,但其使用略显复杂,可以搭配 iPhone 平台客户端 AnkiMobile 使用。
拥有自定义多功能的记忆方式,减少你的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容量。Anki 会帮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记忆东西的人们。因为它是&内容-未知&模式,支持图像、音频、视频和科学标记(通过 LaTeX),可能性是无限的。例如:学习一门语言;备考医学和法律考试;记忆人的名字和面孔;温习地理学;习长诗;甚至练习吉他和弦等。
没有足够时间看书?Audiobooks from Audible By Audible, Inc.(Free)
没时间去享受每一本书?下载由亚马逊公司出品的 Audible,随时随地听你喜欢的有声书。除了有声书,还有有声版报纸杂志和娱乐节目的订阅服务。
如果你厌倦了各类播客对谈节目零散的聊天内容,不妨试试这款软件,相信在睡前,或在路上听上一段,感觉也是蛮不错的。
寻找一名威客?Freelancer - Hire & Find Jobs By Freelancer.com(Free)
Freelancer 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社区,你可以在 Freelancer 上外包你的公司业务,无需发布招聘广告或提供工作空间、保险等,有超过 18 Million 来自世界各地的颇有才能的威客提供服务。
无论是需要包装建设的网站、名片,或是需要设计的文具,或是需要设计甚至制造的产品,再或是需要完成的研究,Freelancer 都能帮你解决。您几乎可以雇用到威客来帮您解决任何一个项目。
人人需要一盏灯:Lantern (Free)
Lantern 由 Brave New Software Project, Inc 开发。这是一个 501(c)3 的非赢利机构,专注于用软件解决艰巨的全球性问题。 Brave New Software 的创始人,也是 Lantern 的首席开发者,Adam Fisk,曾是 P2P 文件共享服务 LimeWire 和 LittleShoot 的主力程序员。 在搭建 P2P 架构的过程中,他发现同样的架构也能用于提供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
Lantern 是一个免费的应用程序。它能帮助你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安全地访问互联网。如果网站没有被那啥,Lantern 选择靠边站,浏览器就能直接访问网站,速度不受影响。Lantern 是一款开源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查看 源代码来获知其工作机制。
即时通讯软件还可以选择什么:Telegram Messenger(Free)
Telegram Messenger 是一个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它的客户端是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但是它的服务器是专有软件。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析构的消息,以及照片、视频、文件,支持所有的文件类型。
它的服务器系统分散并且分布在全球各地,以地理位置来改良服务器的回应次数。Telegram Messenger LLP 是独立的非营利公司,总部设立在德国柏林。
世界不是平的:Seene BY Obvious EngineeringSeene 是一个摄影录像软件,让你与朋友、家人以 3D 照片的形式分享生活。Seene 使用一种大家熟悉但是焕然一新的方式将照片、深度和动态结合在一起,制作出可以与人共享的 3D 照片。
使用手机拍摄 seene 非常简单。将手机对准要拍摄的事物,上下左右动一动即可从不同角度拍摄。视频之上层叠显示拍摄进度,拍摄完成后会自动制作 seene。在手中转动手机即可从不同角度观看事物。
美的不像话:Moleskine Timepage By Moleskine Srl
笔记本厂商 Moleskine 推出的一款日历应用。延续 Moleskine 一贯气质,与传统月历视图不同的是,Timepage 采用了连续滚动式日历。搭配经典的色彩配色和简洁的 UI,放首屏释放心情利器。
在苹果年度评选 Best of 2015 app 上,Moleskine Timepage 也成功入选。
实时地图:Waze By Waze Inc.
Waze 是全球最大的社区化交通导航应用程式之一。每个 Waze 地图编辑社群活跃用户都致力于改进和更新 Waze 的地图。
所有的司机都在实时分享他们在路上遇到的状况, 让您在遇见警察、事故、道路危险或交通堵塞之前得到提醒。 就像几百万在路上的朋友为您开路一样。
-Ken,内容编辑、运营、画手
更换到 OS X 让我失去了 SAI 这款相当不错的绘画工具。
Wacom Intuos Pro。这是我的第二台数位板,之前在学校用的是 Bamboo,两款其实都不错,Intuos 的快捷键用起来也很方便,不过对于入门者来说 Bamboo 其实已经很够用。
日常刚需:
Chrome,桌面、手机、iPad 必备浏览器;
Firefox,主要用来访问墙内网站,以及通过插件下载 YouTube 视频;
Photoshop,绘画、修图,不解释;
CleanMyMac,让已经很轻便的 Mac 更轻便;
IFTTT,强大的同步工具,还可以用来订阅 BeijingAir 的消息推送;
Authenticator,Google 推出的两步认证应用,不仅支持 Google 帐号;
Launcher,简单的 iOS 通知中心启动器;
Simeji,好用的日本語入力,内建大量的颜文字,已被百度日本收购;
Uber,我喜欢沉默的司机;
LINE,买了很多贴图,主要用于和台日小伙伴联络;
微信,用来维持那些同学关系、同事关系;
LINE Webtoon,LINE 旗下的韩漫平台,主要看台湾区的内容;
Comico,LINE 姐妹公司 NHN PlayArt 出品,有丰富的彩色日漫;
nana,日本版「唱吧」,伴奏由官方或用户制作,能发现更多好听的日本歌;
feedly,便捷的 RSS 阅读器,网页版很够用;
Newsify,feedly 手机客户端很好的替代品;
36Kr NEXT,老东家出品的中国版 PH,比 PH 更简洁,阅读体验更好。
不日常的刚需:
Ulysses。Markdown 写作神器,可以直接发布草稿到 Medium、自定义外观、设定目标字数,排版生成多种格式文件,购买使用桌面版后毫不犹豫的买下 iPad 版。
MindNode。思维导图利器,可以制作漂亮的思维导图,操作也十分简单。
Day One。支持 Markdown 的日记工具,主要用它记录一些碎碎念和故事灵感。
系统自带备忘录。可以直接由 iCloud 同步,功能简洁,主要用来记录一些需要长期保留的内容。
Alternote。有了这款第三方 app 就可以把蛋疼的官方客户端抛弃,从此愉快和大象玩耍。目前 Evernote 主要用来记录网页中的重要资讯和整理后的课堂笔记与会议记录干货(嗯,如果有的话)。
Simplenote。简洁的纪录工具,主要用来作为临时备忘录,譬如不想长期保留的文章选题记录。
CloudMagic。目前感觉体验最棒的邮箱客户端,一个账户同步多个邮箱,对国内企业邮箱的支持也很好,Gmail 免梯使用这种事我会轻易告诉别人吗。
Sip。简单的颜色拾取工具,可以捕捉到屏幕上任意位置的颜色,生成并自动复制代码到剪贴板,免费版已经很够用。
Manico。超便捷的程序切换工具,可以设定快捷键来切换后台程序,不用滑鼠标,不过若是不购买全功能版,会经常弹出购买的提示,不过全功能版倒是也不贵,很值的。
Ceceree。小而美的 app 心愿单记录工具,可以建立多个心愿单类别,还具备了价格变动即时提醒功能。
VOX。强大又简洁的播放器,可以播放 .flac 格式文件,同时支持 SoundCloud timeline 播放。云存储和电台功能完全用不到,不过要是考虑降价的话,我也愿意尝试,嗯。
iTunes (Apple Music)。使用 Apple Music 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流媒体服务下架了很多日本歌,所以不得不订阅日本区的 Apple Music,用到后期发现在 Apple Music 上架的歌越来越多,还有点小激动,只是唯一不满足的地方在于 iTunes 的体验确实不怎么样。
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
配合周围的白噪音胡思乱想,在回家路上观察路人,或者做个灵魂画师瞎划拉点什么,上 Pixiv、Behance 瞧瞧别人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压力。
生活中的利器
科沃斯扫地机器人,一劳永逸;
小米插线板,方便携带,去星爸爸蹭网蹭电利器;
小米旅行箱,物美价廉,还没有小米 logo,总觉得小米做手机真是可惜了;
MUJI 敏感肌用化妆水/乳液,感觉是 MUJI 家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婧,独立纪录片制作者
The ICE LIGHT+反光板
可以成为很好的视频采访光源。
自制充电宝和适合接口的连接线
野外拍摄之中,电的供给很关键。许多器材,如 ICE LIGHT,还有我们用的收音设备 Zoom H4n,内置电池续航能力都不强。所以我们买了外置电池,配上适合接口的连接电线,就可以大大增加使用时间。甚至用于拍摄视频的 DSLR,因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像机,没有原配的湿电使用方法。为了应付极端情况,可以买一个航模电池,配一个假电池,便可大大增加拍摄时间。
Tiger 保温杯
0.48L 的保温能力超强而且超轻,开水放一晚上第二天喝还烫嘴。容积越大的保温能力越强。0.25L 胜在小巧可爱,携带方便。
Tiger 焖烧杯
焖烧杯其实就是保温杯,只是为了方便食用把开口做得更大(更像碗),并自带可折叠叉勺。只要有开水就可以煮出一杯香滑热粥,曾温暖过无数个寒冷的清晨和夜晚,以及旅途中肠胃不适的人。因为米太重了,我带的是原颗大燕麦片。
防水防爆防摔黄色那款。无论是电源供不应求的绿皮火车上,还是大批旅客滞留的飞机场里,随身携带一个长线排插让人无所畏惧。
Photo Mechanic
在国外实习时,《USA Today》的图编推荐购买的图片编辑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将作者、图说信息嵌入图片的 EXIF 信息中。
Final Cut Pro X
剪辑软件,配上善用 YouTube 和各种论坛,可以找到很多高效的插件。
本来想说搜索引擎,然后想了想,在这里要找到想要的东西其实还需要一个 VPN。有时候被动接收大量碎片信息之余会忘记,其实这是个自学的好时代,网上有数不清的资源。
高质量视频网站、App,有一段时间被墙了,现在可以自由地上真是太棒了。
手机摄影爱好者常用,而且喜欢用地址签到功能。故地重游时可以很方便找回当年拍下照片的地方,适合记录各种小店小馆子。
CouchSurfing
沙发客是一个分享社区,旨在为旅人提供你家中闲置的沙发作为留宿地。这个社区的重点不在「免费」,而在「分享」。我们拍上一个短片时为了体验同时节省成本,基本全程使用沙发客作为住宿选择,认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
生活中的利器
Jawbone Jambox 便携音箱,音质好,外观美。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1月最受欢迎的工具
Wikiwand,维基百科界面美化工具,看维基成了一种享受。
Bose MIE2i 通勤耳机。它的外观还可以,比起 Beats 那种造型又低调一些,音色特点也适合我常听的 Pop、Alternative 类音乐。
思维导图软件:Windows 上的 Xmind,Mac 上的 MindNode
Affinity Designer:Mac 上的专业图形处理软件。Affinity Designer 据称是 Mac 上的最快、最流畅、最精确的矢量图形设计软件。灵活简洁,支持 PSD、PDF、SVG 等文件格式。它也获得了 2015 年苹果设计奖。设计公司 Dine 的创始人杜潇说,他工作时主要就用 Photoshop 与 Affinity Designer:「我的设计流程很简单,用 Evernote 记一些大方向和关键词,再用纸笔画一些简单的原型,然后就是在 Photoshop 里完善细节,如果是涉及 logo 设计的话还会用一下 Affinity Designer。
-猫络合物,云母组概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建筑师
经手过的硬件使用很随意,但是不能少的还是 Wacom 家族的系列产品。
Wacom 的数位板基本已经是所有电子设计和电子美术领域人员的标配了。个人非常偏爱新帝系列的产品,当然有些人对它并不喜爱,这还是看个人的绘画习惯和风格了。
手绘我的选择比较自由,一般来说,如果是简单的黑白水笔作画的话,笔会选择樱花的针管笔,纸的话能用上建筑用的绘图纸就更好了,不过这些说实话都对技能提升帮助不太大,更多还是要看自己对手绘的理解。其他绘画方式虽然尝试过,不过就没有过多的追求。
在工作上的话,Adobe Creative Suite 全家福当然是必备的。除去大家都有的一些软件外,制作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的 Xmind、简易建模软件 SketchUp、简易渲染器 Lumion 等对我的帮助也非常之巨大。
在需要系统处理一些项目比如 UI 时,用 Xmind 能一目了然确定自己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以及剩余的内容之间的联系等。另外写设定与剧本时它也很有帮助,能够快速建立不同事物的联系。
SketchUp 和 Lumion 一般是建筑行业或者工业造型设计上会用到软件,SketchUp 是目前我见过流行的最为简单易懂的快速粗略建模软件,在绘画上对建立透视形体会非常有帮助。Lumion 则是用来做一些环境渲染效果,把模型拉进去可以很快出效果图。
娱乐方面网易云音乐我用的比较多,另外要提到的则是伟大的游戏交易与运营社交平台&&Steam(话外音:「G胖才是唯一真神」)
-贵且好用的东西,大家都推荐这些
OmniFocus,Omni Group 家的软件
Mac 用户相信也听说过不少 Omni 系列软件,除了以上的 OmniFocus,还有 OmniGraffle、OmniPlan、OmniOutliner、OmniPresence.每一款软件都需要极高的学习成本,当然,后续也就一劳永逸了。许多买过 OmniFocus 的朋友,有坚持用下去一两年以上的,基本都给了好评。这家专为 Mac、iPhone、iPad 开发全方位生产力应用的西雅图公司,价格也高的吓人,单是 OmniFocus,标准版 39.99 美元,专业版 59.99 美元。
Moleskine Classic Reporter Bag
Moleskine 家的办公包。这款Moleskine Classic Reporter Bag 记者包融入了圆角、松紧绑带和象牙白色内衬等和记事本一致的元素,大部分采用 PU 材质打造,还提供两款纯皮款式,简洁的设计 Geeky 又不失精致。时尚、设计简约,也还非常实用。价格 958 港元。
松下面包机 ,高圆圆代言那款
可以做【布里欧修】、【庞多米】、【北海道香浓】的面包机,也能做上饺子、馒头、花卷等丰富美食。匆忙之时也可以在 60 分钟内完成口感微甜的面包。当然,面包机也不仅仅能做面包呢,售价 1199 元到 2999 元不等。
DELL P2415Q 4K液晶显示器
支持倾斜,沿枢轴转动,侧转以及高度调节功能。可随意调节显示器位置,从而获得舒适体验。 分辨率,99% 的 sRGB 覆盖率 / deltaE 小于 3,每个细节都色彩亮丽。IPS 面板 178& 宽视角,几乎任意角度欣赏 4K 超高清分辨率带来的优质画面。3DP+HDMI+5USB 超强扩展性,售价 3999 元。
Ulysses for Mac
一款优雅的 Markdown 编辑器。丰富的主题配色,简洁无干扰的界面输入,让工作的重心放在文字上,安静地码字。从标记到图像和脚注,从链接到评论和代码,它仍完全保持置身事外的样子。它将每天写作的苦差事变得很有趣。售价 283 元。
-杜潇,设计师、Dine 设计公司创始人
工作主要是 Photoshop 和 Affinity Designer,还有 Principle for Mac 用来做原型。邮件客户端用 Kiwi for Gmail,因为我坚信 Gmail 最好的体验永远在 web 上。之前用了好多年的 Simplenote,不过最近 Evernote 用得越来越多,只因它的全平台(Mac/Win/iOS)同步最好用,而且富媒体格式特别适合做项目统筹。除了这些外我对原生 app 依赖不大,大部分需求都在浏览器中完成。
我的设计流程很简单,用 Evernote 记一些大方向和关键词,再用纸笔画一些简单的原型,然后就是在 Photoshop 里完善细节,如果是涉及 logo 设计的话还会用一下 Affinity Designer。
我对各种素材的管理要求高一些,比如会用 FontExplorer X Pro 管理字体,用 Pixa 管理图片素材,用 IconJar 管理图标,我们团队 Dropbox 里还有一个好几 GB 的正版资源库。
作为一支远程团队我们严重依赖 Slack、Basecamp 和 Dropbox,除此之外我们还是 Ballpark、Cushion、Dropmark、Redpen 这些小众产品的重度依赖者,凡是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我们都会尝试一下。
听歌可能是比较纠结的,作为 Rdio 和 Spotify 的常年付费用户,随着 Rdio 的倒闭终于只用付一份钱了。最近很多的时间都在听 DI.FM,不间断的播放以及纯粹的音乐类型更容易集中精力工作。
对我来说音乐是信息量很大的媒介,所以听歌和工作其实是矛盾的。如果一天下来听了很多歌,那说明我一定没有认真工作&& 需要集中精力时我会听些熟悉的专辑,或者听特定类型的电台,然后调小音量。即便如此,需要写东西的时候还是会被音乐干扰到,只能暂停。
我的听歌经验就是,听得广(X 轴)和听得深(Y 轴)同样重要。听得广让你对陌生的事物&&不光是音乐&&有更强的包容性;听得深可以让自己面对熟悉的领域更有自信,跟别人推荐和交流时也会更轻松,事实上我有很多好朋友都是通过音乐结识的。
-办公桌上的利器,大家都推荐这些
Rain Design mStand 支架
mStand 由一整片坚固的铝合金制成,与 MacBook Pro 的喷砂材质和银色阳极氧化铝外观协调一致。mStand 将笔记本电脑化身为稳固时尚的工作台。
藏于背部的集线器
让你远离杂乱无章的线缆,将 MacBook 提升至平视高度,减轻工作负担、让工作更加舒适安全。
西格纳(横向电线槽,底电线收纳)
电线、适配器、充电器统统塞进去。让一切繁杂,从桌面上消失掉,眼不见心不烦的效果说不定更好。这和房屋装修时,在墙壁内埋线的道理一样,只是把线缆的走向隐藏起来而已。顺着思路,看一眼凌乱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新年开始,你需要一台日历。一般的日历或许只是摆设,你用它数着即将到来的假期和纪念日。而单向历期望 2016 年的每一天都能让你有足够美好的记忆,或读或记都能让你将这特别的一天收藏铭记。每一页都印有一句饱浸时间智慧的文字,赋予每一天超越日常生活的意义,这份复古的珍重,让你在文字中找到力气。用黑色硬纸封套赋予他低调沉稳的气质,封面满纸隐隐约约的印金烫银文字,沉淀下来的大师的话语,拿在手上有厚重朴实的年代感。
组合沙漏计时器
时间沙漏计时器,除了作装饰用,也能作为一个小型计时器。一杯碧螺春需要四分钟的热水,花草茶需要五分钟。同一个沙漏有三种时间。
象印 ZOJIRUSHI 保温杯
操作简单,方便使用的单手杯。在外出旅游、办公室、学校等环境均可随身携带。轻便不漏水,自带锁键功能,人性化设计。
LINE Friends 水杯
萌得我都说不出话了!能让你天天心情好的 LINE Friends 水杯,想不想也收下一个?问题来了,LINE Friends 的 Sally 到底是鸡还是鸭子?
-张斌,开发者、设计师
工作时使用一台 MacBook Pro (Retina, 15-inch, Late 2013),架在 RainDesign mStand 上面,外接 Dell P2415Q4K 显示器作为主屏。使用老款的苹果蓝牙键盘和新款 Magic Trackpad 作为输入设备。
家里有一台 AirPort Time Capsule 用来做 Time Machine 备份,另有一台 Lacie 2big 外接硬盘用来存储照片和其他的冷数据。重要的数据得保存 3 个副本才有安全感。
Xcode 用来写 iOS 程序,目前写 Swift 居多。Xcode 装了XVim 插件支持 vim 的操作方式。作为一个超过十年的 vim 用户,恨不得所有编辑器都能支持 vim 的操作方式。
PyCharm 用来写 Python 程序,装了 IdeaVim 插件来支持 vim 操作。
MacVim 用来写其他各种文本文件,比如 shell 脚本、配置、Markdown 文档等。用 Marked 2 来实时预览和导出 Markdown 文件。
用 Inboard 收集设计灵感,用 Sketch 3 来做 UI 设计。部分矢量素材用 PaintCode 转换成代码在项目中使用。
用 Slack 代替微信群聊来做团队沟通,整合了 github 等第三方服务,自己也写了一些脚本用来监控服务器状态。用 Trello 来跟踪项目进度。用 Dropbox 来做团队文件共享。知识共享目前用的是 Evernote 国际版,正在寻找替代品。
OmniOutliner 用来整理各种学习笔记。相比各种 Markdown 编辑器,OmniOutliner 在记录的时候受格式的干扰最少,同时方便的折叠与展开功能非常适合记录后的查阅。
Day One 用来记录一些生活琐事。年龄大了,许多东西不及时记录下来就像没经历过一样。
手机上用 Overcast 听播客。目前常听的是 Accidental Tech Podcast、Under the Radar、Debug 和 IT 公论。
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
平时主要用 Tweetbot 上 Twitter 了解业界动向,刷 Behance 和 Dribbble 获取设计灵感。听播客也常常能激发一些灵感,曾经从某期 ATP 里 Marco Arment 的讲述中学习到了推送服务的一种设计模式。
生活中的利器
缤特力 Backbeat Fit 蓝牙耳机,戴着比较舒服,跑步时不容易掉落。号称续航 8 小时,实测跑完一次半马还有一半以上的电量。非入耳式,能听见环境音,路跑时更安全。音质比 Apple EarPods 稍好,我主要用它来在跑步和通勤时听播客,对音质要求不高。
-方小达,计算机专业研一学生
Wikihand:维基百科界面美化工具,看维基成了一种享受。
Replace Google CDN:将 Google CDN 替换为国内中科大的。
crxMouse Chrome Gestures:功能包括: 鼠标手势, 超级拖曳, 滚轮手势, 摇杆手势, 平滑滚动, 标签页列表等。
Proxy SwitchyOmega:轻松快捷地管理和切换多个代理设置,配合 SS,Youtube 无压力。
印象笔记 & 剪藏:使用印象笔记扩展程序一键保存精彩网页内容到印象笔记帐户,还可以截图、做笔记,搜集资料就靠它了。
Visual Studio 2015:微软竟然把这么好的 IDE 免费了,平时弄 C# 用的比较多。
Sublime Text 3:VS 有时候还是太重了,编辑单个文件啥的还是 ST 更合适,另外,ST3 可以秒开!(这是关键)。
Launchy:和 OSX 的 Spotlight 相媲美的启动神器,秒开各种应用程序。
Listary:超过 Spotlight 的万能文件操作神器,平时打开文件全靠它。
flu.x:保护视力从我做起(一般我会根据环境亮度把色温调的高一点)。
ADSafe:去恶意广告的软件,这样我就不用每个浏览器都装插件了。
Potplayer:让我找回了 OSX 下看视频的感觉。
马克飞象:Markdown 写印象笔记。
生活中的利器
小米手环啊,真心的,不要以为小米手环只能记录跑步和睡觉,其实还可以灵活用闹钟和通知提醒功能打造一个时间管理辅助工具,唯一的缺憾是没有显示屏。比如我用的 GTD 手机 app 是『滴答清单』,在小米运动中设置滴答清单为通知提醒应用,然后只要是滴答清单的通知,小米手环都可以接收到啦,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低头看手机的次数了,手环震动就意味着我们该终止当前任务,做下一件事情了。
-关雅荻,极限跑步者、电影制片人
跑鞋:Hoka One One,以鞋底厚、重量轻、造型夸张为主要特点,我大概一共买过 20 双左右(过去四年大概一共买过将近 100 双鞋)。在 2013 年 8 月我第一次在冰岛 250 公里赛道上见到这双样子怪异由丑陋的鞋,但我马上意识到在长距离复杂路面这种「松糕」造型鞋的优势。回国后马上海淘,从当年年底的大理 100 公里赛事开始,一直到现在,Hoka One One 是我百公里及以上距离赛事唯一用鞋。最主要原因,可以帮助我的肌肉吸收跑动中对肌肉和关节产生的冲击,从而在赛后迅速恢复,效果明显。(2015 年 2 月到 10 月,为了尽早完成 UTWT 巡回赛大满贯完赛,我参加了八场比赛,比赛总距离 1 400 公里,累计爬升超过 53 000 米,大家感受下,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会怎样)但自从这个品牌被美国公司收购后,疯狂推出大概二十多个不同的款式,几乎让人挑花眼,其中会有几款明显不适合我,越野款在 2015 年推出的 Speedgoat(快山羊),值得信任,我穿着同一双快山羊完成了今年的背靠背 UTMB+TDG。
如果短距离赛事(50 公里及以下)或日常训练,越野跑鞋我会穿 Salomon 在内的十几个品牌,轮流穿。在极简风格众多跑鞋中,我对 Inov-8 印象深刻,非常有特点。
头灯:Petzl 的 NAO2,非常强大,缺点是价格偏高,一定要多买一块备用充电电池。
越野跑背包:Ultimate Direction,5 升这款就基本满足百公里使用,如果不放心可以选择 10 升和 12 升款。我的「优极」合伙人张东自行设计研发的原创分体背包,彻底解决了一包多用问题,目前在对原型包进行测试改进中。
越野跑水壶、软水瓶:「优极」创意二合一水壶和超大口径支撑结构软水瓶,这两样是我 2015 年 5 月之后的标配水壶。优极水壶把比赛强制装备水杯与水壶二合一组装在一起,非常便携高效;大口径支撑软水瓶更是彻底解决了传统软水瓶灌水和抽拿不方便的问题。
运动补给品:能量胶和能量棒选择很多,我也都轮着用,没有特别偏好,但过去三四年有一款能量粉冲剂一直是我比赛标配,我跟身边朋友推荐了很多次,就是 Hammer 的 Sustained Energy Powder 无味能量粉。我在两个补给站途中跑动时冲水和补充能量,这一款对胃的刺激非常小,热量比较高。
手表:最初用 Garmin 比较多,这两年 Suunto 用的比较多,最近用的是 Ambit3 Peak,户外测高度非常准确。我一般不开 GPS,因为我对轨迹没什么需求,主要看高度。
袜子:CEP 短袜和脚踝暴露的短袜,我尽量不使用压缩袜,或者说整个 2015 年开始,我从头到脚都在避免穿戴专业压缩装备,因为我从今年开始发现,因为大多都是长距离,我速度又比较慢,从来没有竞技心态,都是无伤完赛就好,所以穿着自然舒服,对我的身体感觉最自然,方便更直接关注身体指标变化。
上衣、短裤:没有特别推荐,2015 年比赛,基本大会发什么 Tee,我就穿什么,然后基本下身就套一个最普通的跑步短裤,直接比赛了,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如果高海拔入夜很冷,最好穿带羊毛的长袖衫,我最喜欢的是 SmartWool 各种款,我穿过好多种,从没让我失望过。
内裤:长距离跑内裤太关键了,多少人都跑到屁股火辣辣得痛自己心里都明白,裆部和屁股防磨,在超马领域是个羞涩而重要的话题。我穿过比较舒服的运动内裤是 X-Bionic、Icebreaker,今年发现了 BV Sport一款非常好,下半年比赛一直穿,很棒。
比赛用 Waterproof 级别风衣:穿过 Salomon、Marmot 和 Montura 几款,最喜欢 Montura,裁剪和细节设计很考究,帽子部分贴合很好。如果长距离高海拔巨人之旅(TDG)这种比赛,我直接上始祖鸟 SV 硬壳冲锋衣,还特意买大一号,为了直接把背包背在风衣里。
头巾:必然是 Buff,款太多了,自己挑吧。
手套:如果不是高海拔很冷,Salomon S-Lab 系列的半指手套基本够用了,如果要再保暖,选择就太多了。我一只在用 Marmot 和始祖鸟的两款。
手杖:最流行的 BD 三折 Z 杖,绝大多数比赛基本够用。如果是地形复杂的超长距离的比赛,比如巨人之旅,我每次都选择赛事官方纪念版的一款长手柄的伸缩杖。其实不伸缩款更结实,但实在不好托运。
防水袋:See to Summit 各种容量都可以准备几个,很管用。
跑步时,我基本很少拍照或视频,但有时为配合制作节目《雅荻跑世界》和纪录片《跑出勇气》,会偶尔用 iPhone 和 GoPro。
-Yves,少数派主编、运营主管
我有两个手机底座,在公司用 Twelve South HiRise,家里用的是一款已停售的 MUJI 木质手机底座。前者造型特别、方便充电,后者胜在简洁和柔和的木头质感,比较符合家居的感觉。
我喜欢听歌,上下班途中基本上都会戴着耳机,所以对耳机的外形还挺执念的。现在常用的是 Bose IE2i ,它的外观还可以,比起 Beats 那种造型又低调一些,音色特点也适合我常听的 Pop、Alternative 类音乐。
说起软件我大概可以讲三天,避免篇幅过长,主要介绍三款自己 iPhone 上最重要的 App:
这是我手机里最常用的 App 。除了我本身还算挺频繁使用微博以外,还因为要运营少数派的官方微博账号。虽然有人说墨客手势太多,不太符合大众使用习惯,但是它高效流畅的多账号切换方式,实在没法拿其它客户端来替代。
这是被称为「拓展了 iOS 能力边界」的神器级 App。如果你了解过 Mac 上的 workflow,那也很容易理解这个 App 能做的事情 && 它能帮你迅速完成很多此前需要多次点按跳转才能完成的任务:一键搜索剪贴板中的关键词、一键摘录文字内容至印象笔记、快速清理相册内的照片、获取网页中的指定内容&&这些都只是 Workflow 能力的很小一部分。Workflow 用足够简单的图形界面大幅简化了此类 App 原本的学习成本,但仍对大多数「懒人」来说仍是「不会用」和「用不上」的存在。这并不假,我之前也是如此,直到我认真读完自家少数派的 Workflow 系列教程后(P.S. 这个系列绝对是中文圈里最全最好的 Workflow 教程,利用少数派自有 API 做了一个一键推文章到微博的 Workflow,才真正悟到了它的强大。再结合它的 Today Widget,Workflow 解决了我日常很多琐碎的需求。)
iOS & Mac 上最好的 GTD 应用。我不是一个完全遵照 GTD 行事的人,但在工作变得越来越繁杂之后,我逐渐感受到计划和条理的重要之处。将 OmniFocus 的一个个功能单独出来说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比如说你当然不需要一个几百块的提醒事项,系统就内置了。它的好用之处在于它能够服务到个人行动管理的整个流程,无论是记录、安排、追踪,还是提醒、检查, OmniFocus 全都能做到,而且操作非常便捷。少数派也写过关于 OmniFocus 的不少使用技巧,你可以去看看。
因为策划少数派的内容所需,我在用的 App 实在是太多,下面再简单过一遍剩下一些常用的:
我用 Spark 收发邮件,用 Telegram 与作者和用户们交流,用 Fantastical 管理日程,用 Saver 记账,用 Darkroom 修图,用 Apple Music 听歌,用 Editorial 码字,用 MindNode 画脑图,用 DayOne 写日记,用 Trello 协作,用 Instashare / Command-C 与 Mac 传图和共享剪贴板...
「真的用得上这么多 App 吗?」你或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存在于我手机内的每一款 App,都至少满足了我一个工作或生活中的需求。需求或大或小,但它们对于我都是有用的。如果你也对软件充满热情,我并不建议你将备受好评的应用都一一装入手机之中,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和需求,照搬推荐除了带来大量的学习成本外,通常没有太大的好处。那么更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
先思考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从问题出发,整理出自己的具体需求
针对需求,去找满足需求的软件
进一步了解软件,以便能充分为你所用
这一系列做法说难不难,说容易也并不容易,但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要么懒得整理,要么是只浮在表面,纯粹在「玩」App,而没有真正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利器
最近的话,Surge 吧。Surge 让我在 iOS 上使用梯子的体验提高了不只一点半点,可惜现在已经下架了。surge下架了,那就去Twitter 搜索 Surf 吧。申请后,在TestFlight 可以下载 Surf。
-曹舒旻,iOS 独立开发者
工作室的音乐设备是 B&W Zeppelin,平时由同事们轮流做 Airplay DJ。在家听音用的是 Apple TV 4 + Yamaha 功放 + 一对 B&W 685书架箱。耳机方面出街带的是 B&W C5,在家会戴上 B&O H6。
需要拍照的时候我会带上 Canon 6D,重量刚刚好,内置 Wifi 便于及时分享。平时用来挂机的镜头是 35mm f/1.4L,能够涵盖我大部分的拍摄主题。拍娃的时候会换上 85mm f/1.8。这台相机用来拍摄视频也不错,去年给格志做宣传短片的时候就正好派上了用场。
工作室里上网设备比较多,为了无线连接稳定尝试过多种方案。现在采用的组合是有线路由器 + 无线 AP。路由器是思科的 Studio 系列,买的时候看中它的双 Wan 口,后来发现根本不能稳定使用,不推荐。倒是这台 UniFi AP AC 非常稳定,基本上没有掉过线,轻松 hold 住几十台设备。工作室还有一台 Mac Mini 用来做服务器,在上面部署了一些内部使用的服务。特别是下载缓存服务一定得开,基本解决了 Apple 软件更新下载速度不稳定的问题。 家里的路由器用的是 AirPort Extreme。有一台双盘位的 Synology NAS 用来存储数据和提供多媒体服务,上面装了插件来自动往百度云做备份。
我的工作主要和 iOS App 打交道。在产品设计的前期会用 iThoughtsX 或 Scapple 梳理思路。遇到复杂点的项目会用 OmniPlan 做一下进度规划。然后把任务拆分好放到 Trello 上和团队做协作,按一到两周的周期来推进产品迭代。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Xcode + Sketch上,分别装了很多插件来提升效率。偶尔还需要做些视觉效果或剪辑视频的时候会捡起 Adobe 家的 After Effects 和 Premiere Pro 使一下。3D 软件已经很久没碰了,但是多年前用过的 Cinema 4D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 Trello 上创建了一些 Board 来归集各种资料,新人或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它们来快速熟悉我们团队的工作流程。最近我们刚把工作上的文档迁移到 Quip 上来。它针对段落讨论的功能特别实用,一些简单的任务分配也能胜任。Yammer 用来作我们团队内部的分享平台,平时看到有什么好东西就往上面丢。工作交流我很少用到邮件,大部分的沟通都发生在 Hipchat 上。我们往上面配置了很多服务的 Hooks:谁提交了代码、有用户发来了 Ticket、有新的测试版发布等信息都可以看得到,是相当称职的信息流转中心。
开发 App 经常要用到第三方服务,我会选择尽量绕过国内厂商的产品。我们的代码托管在 Github 私有仓库上。App 使用数据和崩溃监测用的是 Fabric,当初它升级实时数据的时候被惊艳到了。格志日记支持十几种本地化语言,是依靠各个国家的热心用户在 Crowdin 平台上志愿协作来完成的。产品上线后我们用 App Annie 追踪下载和销售数据,在 iOS 上有一个叫 appstatics 的 App 用来关注产品的全球排名状况也很好用。用户支持平台用的是 UserVoice。
我试过数不清的 GTD 工具,买了最贵的 OmniFocus 全套之后才下定决心不再为选择工具而纠结。Evernote 从 08 年一直用到现在,在我个人的 GTD 流程里面属于存档这个层级,主要用来抓取和记录工作相关的学习资料。由于一直不喜欢它的文本编辑器,也就没有升级成为付费用户。
稍候读服务 Instapaper 和 Pocket 同时在用,后者被我定义成了文章类型的书签工具,通过 IFTTT 把其它来源的一些有价值的链接也一并收藏过来,上面存放的文章不一定会被「稍后读」。Instapaper 因为颜值更高些,就成为了我主要的阅读工具。书签服务我用的是Pinboard,界面虽然很阳春但是胜在功能稳定速度快。这几个服务最终汇聚到 ReadKit 这个软件上面来。我不太喜欢管理 Tag,所以它的全文检索功能就变得很重要。网络上看到喜欢的图片会存在 Pinterest 或Ember 上,不过最近传出 Ember 要停止开发的消息,正在准备逃离。
自从关停个人博客后我就很少写文章,偶尔要写些文字的时候我会用Ulysses。做内部分享的时候会用 Keynote 做些幻灯片。最近刚收下了Zoommy,需要配图的时候不再需要满世界找免费素材了。找图标的时候我则会打开 Icons8。
Kuvva 接管了我的桌面壁纸,它会每天给我推一张设计师作品。系统增强工具装了 Moom 和 BetterTouchTool。其它常驻软件有 Fantasical、iStat Menus、Dropbox、1Password。最后用 Bartender 2 把不需要的小图标都隐藏起来。说到 Mac 上使用次数最多的软件应属小帽子 Alfred,果断买下 Powerpack 不用后悔。
iPhone 的 Dock 上放了 Launch Center Pro,不过最常用到的只有搜密码、搜 app 和扫描 QR Code 等有限的几个快捷功能。文字处理类需求的用 Drafts 来解决,摄影修图类的主力是 VSCO。
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
我曾经订阅了几百个 RSS,平均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来践行清空订阅的原则。后来越来越觉得吃力,于是删掉了很一大部分,并降低了阅读的频次。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永远会有事物想要填充你的碎片时间,但我认为只有清空大脑才能为灵感和创意腾出空间,不妨尝试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独处。对我而言,听音乐、读书都是容易闪现灵感的方式。
-2015 年,我们发现了这些好用的工具
年度利器&开发者篇
首先要有一个键盘。HHKB键盘,一共有 8 位嘉宾提到了这款键盘。除了程序员,写作者们也很喜欢它。型号包括了 HHKB Pro 2、HHKB Lite 2、HHKB Type-S。简洁的外观十分赏心悦目,敲打出的声音也清脆动听。
一款好用的编辑器。写程序用什么?根据环境不同,你会用到 Xcode、Vim、Emacs、TextMate、Sublime Text 2&&也许你还可以试试 Atom?用 Atom 主要是因为它丰富的组件。要 Markdown 预览?装个组件;要浏览二进制文件?装个组件;要 vim 模式?装个组件。但 Atom 在打开 3 万行以上的长代码时,会经常卡。要流畅?装个 Sublime。
年度利器&设计师篇
除了 Adobe 大家族,设计师们还用Sketch,简洁灵巧的矢量图编辑工具。今年开始,我接触到了 Sketch,就迅速被它吸引住了,目前我们的 app 设计和播客封面的制作,大都出自 Sketch。
rOtring Rapid Pro 0.5铅笔。画草图还是离不开自动铅笔。红环的铅笔大多采用「全金属构造,子弹上膛一般的手感」。握在手上也非常有分量。
画笔用 rOtring Rapid Pro 0.5 与 MUJI 2mm 铅笔画草稿,笔芯是 Staedtler 的。
设计灵感来源:Google Art Project。在家也能去全世界的美术馆。Google Art Project 收录了各个博物馆内部实景和展品的超高清大图。观察过去的艺术作品,也是一种获取灵感的方式。
年度利器&团队协作篇
Slack,不仅是一个协作交流工具。
Slack 是一个团队通讯平台,你碎片化的沟通和协作可以集合在这一处。它也能接入许多第三方服务,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比如《湾区日报》的作者 w 就是 Slack 的重度用户。
Slack,新时代的操作系统:
可以做通讯工具用: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聊天
可以做小笔记(与 Slackbot 对话,既是做笔记;自带搜索功能)
可以作为免费的存放文件的空间:与 Slackbot 对话,把文件传给「它」
集成了众多第三方服务。比如我集成了 Launchkit,Slack 会第一时间通知我《湾区日报》的 app 有新 review 了。
可以写一些小机器人常驻其中,帮你排忧解难。有点像程序员的命令行界面,自定义一些命令,自动化一些流程。
自带推送、提醒服务。
Quip,不是只有 Google Docs 能协作编辑文档。Quip 是一款文档协作软件。与 Google Docs 相比,它的客户端多了离线编辑功能,未联网的状态下就可以作为一个文档编辑器使用。评论和修改痕迹也很简洁直观。我们也在用它。日常梳理思路用 Day One,但写完之后大多数会移到 Quip 里供讨论;我用 Day One 写各种笔记之余,也会阶段性整理为更长的文件存到 Evernote 里,不过最近用了 Quip 感觉更方便一些。
Mailbox,Mailbox 能让发邮件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漂亮的界面、全手势操作、待办事项和邮件结合&&它带来了许多创新,但最终也将在明年 2 月停运。手机上新 App 装了卸,天天用的只有 Mailbox, Telegram, Podcasts, Notes, Music。
OmniFocus,Get Things Done!这个 app 不便宜。把 Mac、iPhone、iPad 几个版本加起来,将近 1000 元。为什么买呢?因为的确能提高生产力。OmniFocus 也入选了今年 App Store 的年度最佳应用。每天开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在 OmniFocus 上计划今天要做的事情,我会尽量把要做的事情都记录在里面,这样大脑就不需要担心把重要的事情忘掉,他使我在各个项目中游刃有余,消除了之前经常出现的焦虑感。
年度利器&写作者篇
Ulysses,一款 Markdown 写作软件。与 Mou 之类能实时预览的 Markdown 编辑器不同,它更注重写作本身的体验。
f.lux,深夜写作好伙伴。在黑暗中写作虽然很酷,但屏幕的光亮还是会伤到视力。f.lux 在夜晚会自动调低蓝光的比例,让屏幕不那么刺眼,据说也能改善睡眠质量。这个软件可以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自动调整电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量胶保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