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网是什么做成的网

Facebook 凭什么拿下了日本?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Facebook 凭什么拿下了日本?
网络实名制对社交网络的影响
Facebook 会赢得日本用户吗?(Pete Ryan/图)
本文作者:七彩梦幻
Tanaka Tomoyuki 很乐于告诉别人,为什么他还有他的朋友们最近爱上了 Facebook 这个新的社交网站。16 岁的他说, “如果我们中哪个人遇见一个可爱的女孩,我们会在 Facebook 上把这件事发布出来。如果上面还有照片,那么点击 ‘喜欢’ 按钮就带上了额外的含义。”
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放弃使用日本本土的社交网站,如 Mixi,开始转向国外的社交网站 Facebook。在 Mixi 上,大多数用户都是匿名的。然而 Facebook 里可以自由地分享个人信息,因此赢得更多日本人的喜爱。Tanaka 只是其中的一个。
Shinozaki Kenji 是静冈县的一名 19 岁的发型设计师,他也因 Facebook 而弃用了 Mixi。他说, “在 Mixi 上交换如电话号码这样的个人信息,是绝对不允许的。任何这样做的人都有被抹去账号信息的可能。我们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开放空间来分享个人信息,Facebook 就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不仅如此,根据尼尔森公司调查,2012 年 5 月份,Facebook 在日本有 1720 万个用户访问数,这个数据是一年前的两倍多。按照这种扩张的速度,到今年年底,Facebook 的用户数量将会超过目前每月拥有 2000 万个活跃用户的 Mixi,一跃成为日本新一代的最大社交网站。日本 Facebook 的发言人,Takemura Wakaba 说, “我们认为,日本互联网用户已经开始意识到在网络上使用真实姓名沟通的乐趣和好处了。”
日本横滨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的分析师 Atsushi Kametsu 表示,Facebook 对实名制和公开性的坚持,使它在众多社交网站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如 Mixi 这样的网站,用户常会接收到一些网站中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邮件,这使人感到非常厌烦。
Kametsu 表示,令人惊讶的是,2011 年 1 月日本公映了《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后,Facebook 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在那之前仅有少数的日本人听说过 Facebook。
另一个使推动 Facebook 的,是去年的地震和海啸。手机天线杆和电话线路都因灾害受损,而数据通道仍然保持畅通,并成为人们保持联系的最有效的途径。Facebook 由于使用了真实姓名,所以很好的派上了用场。 “人们可以寻找他们信任的准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Facebook 这样实名制的系统显得更加适合。” Kametsu 说。
灾难过后的几周里,Facebook赢得了大量的用户,特别是那些志愿者组织,他们想要建立可靠的网络社区,在那里他们可以发布失踪人员、当地食物与水的供应等信息,并获得快速的反馈。
日本企业也看到了 Facebook 的吸引力,用它来招募优秀的毕业生,求职者可以在 Facebook 页面上尽情展示他们的才华。
“我听说一些公司不仅通过 Facebook 寻找潜在的雇员,甚至还借助 Facebook 做宣传工作,” 一个大一学生 Matsuda Ayumi 说,她在 3 个月前也加入了 Facebook。Facebook 里有一个 “人脉搜素”(Connection Search)的功能,能帮助学生在他们有兴趣的企业中找到校友。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Facebook 的这种功能特性也给用户带去一些益处。”
在某些情况下,是 Facebook 的简单使它赢得了转变。 “ ‘喜欢’ 这个按钮很简单,但是非常聪明,” Matsuda 说, “它不需要经过很多思考,但是需要一定的情感意义。如果有人 ‘喜欢’ 我的照片,那将使我高兴得跳起来。”
New Scienctist, Why Japan finally fell for Facebook
Pete Ryan, via businessweek.com
你可能感兴趣
扁担长板凳宽
来说说脸书在中国怎么才能赢得过阿浪
的话:来说说脸书在中国怎么才能赢得过阿浪如果脸书进中国,嗯,社交网络又不是搜索引擎,各家功能其实都差不多的,如果真来了,可以摆高贵冷艳范儿嘛,把自己打扮成时尚先锋,“欧美都用非死不可,还用那个山寨版的人人?你个土鳖!”……
为什么刚才一直不让评论呢
坐等FB消灭人人。。。。不过还要我墙给力才行= =
图上是日本人??
用户隐私,非法利用,?
犯罪率会上升吗
感觉日本人现在还是保守的居多,反正我们公司是不许私自在facebook上公开所属职位公司地址啥的....
不存在的网站又出现了~
如果没有大绿墙,非死不可也会拿下中国的...
现在之所以向往这几个完全不存在的网站,只是因为上面的大陆用户比较少吧如果非死不可进驻大陆,完全会变成和人人网没什么两样吧,甚至脑残数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脑残会师国外脑残,找到组织的欢乐什么的。而且我也觉得我不会去注册社交网站:人人删号我自豪
人脉搜素?意思是搜索要素喵?
人机手谈小组管理员
的话:现在之所以向往这几个完全不存在的网站,只是因为上面的大陆用户比较少吧如果非死不可进驻大陆,完全会变成和人人网没什么两样吧,甚至脑残数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脑残会师国外脑残,找到组织的欢乐什么的。而且我也觉得我不会去注册社交网站:人人删号我自豪人人注销几乎没效果= =东西还留着= =
facebook是什么网站?
可惜长城太厉害……
天朝不是最喜欢实名那一套吗?为什么墙它呢?
非死不可是好,那些习惯在网络胡言乱语装13的人也将面临风险,比如:人身报复
的话:现在之所以向往这几个完全不存在的网站,只是因为上面的大陆用户比较少吧如果非死不可进驻大陆,完全会变成和人人网没什么两样吧,甚至脑残数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脑残会师国外脑残,找到组织的欢乐什么的。而且我也觉得我不会去注册社交网站:人人删号我自豪+10086
的话:天朝不是最喜欢实名那一套吗?为什么墙它呢?非死不可不受zf监管,不会主动删帖,mlhgm就是在非死不可上发起的,所以天朝一定会墙它,除非它主动自我阉割。
facebook最好的功能是发动活动和结社功能,可以方便的发动活动并邀请朋友参加,志同道合的人也可以很轻易的组织社团。这也是在中国为什么要翻墙才能上非死不可的原因吧。
我大天朝墙又高又硬
如果没有墙
多少人会被查水表=
的话:坐等FB消灭人人。。。。不过还要我墙给力才行= =虽然偶尔也用人人,但是却莫名的希望脸书把它灭了……
其实沙发本来是我的...
拿下中国才算是有本事……
的话:现在之所以向往这几个完全不存在的网站,只是因为上面的大陆用户比较少吧如果非死不可进驻大陆,完全会变成和人人网没什么两样吧,甚至脑残数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脑残会师国外脑残,找到组织的欢乐什么的。而且我也觉得我不会去注册社交网站:人人删号我自豪对!!!facebook上NC还真不少~功能也跟国内的社交网站没撒区别~咱没留学,用它也没用啊~~~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我们该从Facebook史上最大数据泄露事件中明白什么? - FreeBuf互联网安全新媒体平台 | 关注黑客与极客
我们该从Facebook史上最大数据泄露事件中明白什么?
共212566人围观
,发现 6 个不明物体
因多达5000万数据泄露并被政治广告公司利用,这几天的Facebook一直处于负面舆论旋涡中。
人们对这家社交巨头最新的态度可从其最近两天的股价上一览无遗:美东时间3月19日,Facebook因受数据泄露一事影响,股价跌去近6.8%;美东时间3月20日,Facebook股价又再次下跌,盘中最大跌幅高达5.8%,最终以跌幅2.56%收盘,市值跌破5000亿美元。
尽管如此,Facebook高管仍然不认为这是数据泄露,他们在Twitter上表示:
这绝对不是数据泄露。人们选择与第三方应用程序共享他们的数据,如果这些第三方应用程序没有遵循与我们/用户的数据协议,那就是违约行为。没有系统被渗透,没有密码或信息被窃取或被黑客入侵。
Facebook高管尽管给出了他们眼中的事实,现实却往严峻的那一面发展。
数据泄露曝光后,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的CEO Alexander Nix被董事会宣布停职接受调查、Facebook的首席信息安全官Alex Stamos也就此提出了离职。
此外,美FTC开始跟进Facebook数据泄露一事,调查Facebook是否违反了2011年的和解令。据悉,和解令每违反一次,可判处40000美元罚款。有媒体指出,这意味着,如果确实有5000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被泄露的话,Facebook理论上可能会被判处2万亿美元的罚款。
除了美国本土进行的调查之外,英国的国会议员也已经正式要求扎克伯格针对此事来国会接受质询;而欧洲议会主席塔亚尼表示,欧盟议员将调查逾50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数据是否被不当使用。
Facebook信息泄露的根源是什么?
美著名分析师Ben Thompson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THE FACEBOOK BRAND》一文中指出,Facebook数据泄露的根源归结于2010年的那场F8大会。
在2010年F8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推出了Open Graph。为什么要推出这个产品呢?究竟有何用?我们首先从Facebook的当时处境谈起。
Facebook虽然是社交公司,但本质却和谷歌一样,是一家广告公司,然而相对于谷歌而言,那时Facebook的体量小的很多——只有4亿用户,而且还没上市。
作为一家广告公司,数据和用户非常重要,那如何获取呢?Facebook开始效仿谷歌——因为连接的关系,谷歌可以从Web任意获取数据,因此Facebook推出了Social Graph,构建了庞大的数字化关系网获取更多用户。
Facebook的开发者页面上显示给予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
为了推动数据交换,Facebook推出了Graph API,后来又引入了图形API……问题的根源就这样一步一步植入下来。
由于社交属性的缘故,一位用户可以连接多位用户,因此一位用户泄露,那么也会泄露他们朋友的信息——这正是被剑桥分析公司利用的地方,通过27万名调查对象,访问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并用其数据分析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2014年至2015年期间邀请Facebook用户参加性格测试,并下载了一个手机App,以此为由获取广大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利用算法获取投放广告的用户信息,其中包括Facebook用户的身份、朋友关系网和“赞”过的内容,向这些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在问题被曝光之前,Facebook根本就没意识到隐患。似乎嫌这样的数据交换还不够,在2018年举行F8的时候,Facebook又大幅放宽了以下的服务条款:
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政策:你不能储存或缓存数据超过24小时,我们将继续努力并去除这项政策。所以现在,如果有人访问你的网站,并且授予你访问其信息的权限,你就可以存储了。没有必要日复一日地完成相同的API调用了。不再需要构建不同的代码路径来处理Facebook用户与您共享的信息了。我们认为这一步将使Facebook平台的建设更加简单。
我们该明白什么?
从笔者角度来看,尽管把数据泄露这件事的锅甩给Facebook并不完全合适,因为这是一个用户数据信息使用边界的问题。
但Facebook能否在数据安全上做的更多,比如说:
平台是不是应该进一步让用户认识到数据隐私的重要性?
平台开放的API接口给到的数据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度?是否不同背景、不同信用等级的开发商给到的数据都有所不同?
开发商应用数据的边界应该限制在什么样的一个范围内?
技术层面,当有人大规模收集、扫描和调用数据时,是否也可以建立一些应急机制,调查是否合理……
数据是未来最大的资产,是21世纪的石油,用好数据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攫取大量利润。一旦没有守好数据,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负面信息的主角。
这是一个互联,且不断保持“在线”的社会,用户不共享自己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法律法规终将完善这一块。
提前设置好边界、做好规则,将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
* 本文作者:wangyiyunyidun,转载注明来自FreeBuf.com
风暴之灵在战斗
泄露就泄露,如果不是跟政治、选举扯上关系,谁关注?置身事外的同样有问题其它厂商,你看谁改,改了能创收么?
必须您当前尚未登录。
必须(保密)
这家伙太懒,还未填写个人描述!
关注我们 分享每日精选文章
可以给我们打个分吗?Facebook低调版“朋友圈”要来中国了?不过网友表示其实他们大概是拼不过微信的Facebook低调版“朋友圈”要来中国了?不过网友表示其实他们大概是拼不过微信的大师讲科技百家号每日一笑:晚上加班,我困的不行了,女同事对我说:“困的话,来一杯冰咖啡吧”
我会意,倒了一杯冰咖啡,喝下去后,还是困,我问女同事:“丽丽,我太困了,冰咖啡也不管用”
女同事:“你用法不对”
我:“啊,用法不对?”
女同事接过咖啡,一下子泼我脸上,我打了一个激灵
女同事:“怎么样,不困了吧”尽管 Facebook 坐拥 20 亿的海量用户,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努力地在天安门晨跑、会见领导人、学讲中国话,但一墙之隔,让 Facebook 对庞大的中国市场毫无办法。如今,Facebook 或许正在尝试另辟蹊径:通过一款看似毫无瓜葛的 App 来试水中国市场。据《纽约时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爆料,Facebook 在中国 AppStore 上线了一款名为 Colorful balloons 的 App,这款 App 的功能、界面与 Facebook 旗下的照片分享应用 Moments 极其相似。(马克·扎克伯格,图片来源:CNBC)在 Google Play 上关于Moments 的官方描述是:Moments 能把你与亲友分享过的照片通过相册汇总起来,帮助你与好友快速传递彼此的照片。有趣的是,微信朋友圈的英文翻译也叫 Moments。在中国区的 AppStore 上,搜索「Colorful balloons」查到的只是一个碌碌无名的手机游戏,真正与 Moments 相对应的,其实是一款名为「彩色气球」的 App。彩色气球 App 和 Facebook Moments 到底有多相像?爱范儿(微信号:ifanr)把两款 App 都下载到手机上对比了一下。光从图标上看,两款 App 就已经十分相似,都是红黄蓝的三色气球,只是绘画风格稍有不同:使用 App 前需要注册账户,彩色气球是通过绑定手机注册,而 Moments 则是关联 Facebook 账号注册,值得一提的是,在 Moments 的注册页面下方提到了「彩色气球」字样:(左边为「彩色气球」App 页面,右边为 Moments 页面)之后,两款 App 都会根据你手机里的相册内容进行智能分类,二者无论是 UI 还是产品功能都毫无二致,就连智能分类的照片排布都一模一样:彩色气球 App 与 Moments 最大的区别有两点:彩色气球 App 可以毫无障碍地在国内分享上传照片,但 Moments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没办法正常使用的彩色气球 App 在上传照片之后,可以生产二维码分享到微信上,而 Moments 则是直接分享到 Facebook 上(左边为 Moments 页面,右边为「彩色气球」App 页面)从 AppStore 显示的信息上看,彩色气球 App 于今年 5 月份上线,开发者是「有格互联网科技」。几个月以来,彩色气球 App 一直在迭代更新,其更新日期基本上也与 Moments 一致。爱范儿找到了有格互联网科技留下的博客网站,上面只放了一个联系邮箱和一份隐私声明,隐私声明的内容与 Facebook 的隐私声明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去掉了与 Facebook 相关的内容。(有格互联网科技关联页面)通过扫描彩色气球 App 生产的二维码,则会进入一个域名为 https://m.yougeapp.com/ 的网站,打开该网站,其标签图标与 Facebook 的相同,但查询该域名的 Whois 信息时,发现其开启了 Whois 信息保护,因此并不清楚该域名持有人是谁。(有格互联网科技域名查询情况)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彩色气球 App 就是 Facebook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首款产品,但两者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虽然坐拥 10 亿网民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时至今日,Facebook 仍没有找到进入中国的正确姿势。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还能打开小编的文章阅读,小编将不懈努力的给大家分享最新鲜的奇趣见闻和知识,希望能给你带来快乐及放松,如果你有和小编不一样的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告诉小编,我会一一回复的,爱你,么么哒!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大师讲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技新生活,新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facebook是一个什么网站?
谁有这网址??
按时间排序
Facebook是一家位于美国门洛帕克的线上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其名称的灵感来自美国高中提供给学生包含照片和联络资料的通讯录(或称花名册)昵称“face book&。除了文字讯息之外,使用者可传送图片、影片和声音媒体讯息给其他使用者,以及透过整合的地图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创立于2004年,会员最初只限于哈佛学生加入,但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区域,并在最终开放给任何13岁或以上的人使用。大陆网友 把facebook 称为脸书;但由于被政府屏蔽,网站已不能打开,也有人因此称之为“非死不可”!【这是 facebook在美国帕罗奥图的总部】
不大的网站每天一小时就够维护了,每小时多少你看着算吧。50可以了。我每天维护5个站,最多3,4小时就能作得很好,包括作图等等。
下载一个葫芦侠或者虫虫助手,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Facebook押注社交AR,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于2014年1月首次体验了一番开创性的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站在少有的一间配备百叶窗的Facebook办公室中,他的脸上挂着一个类似砖块的设备,转瞬之间被带到了一座中世纪城堡的废墟,周围都是厚厚的雪花。这次炫目的虚拟冒险马上就让他觉得,VR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主要的计算平台。两个月后,他通过豪砸20亿美元收购Oculus支持了他的这一信念。
不过,在扎克伯格进行该项演示之时,业内还有另外一项鲜少被讨论的技术:一项更年轻的、名为增强现实(AR)的相关技术,它有机会超越VR,有潜力仅仅通过智能手机就将背景信息或特殊效果的数字叠层叠加到物理世界。尽管Facebook没有进行轰动性的收购交易,但扎克伯格命令他的工程师开始同时构建AR和VR未来。鉴于两种媒介有不少相同的底层技术,从硬件组件到复杂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两手一起抓是有道理的。
Facebook首席技术官迈克·斯科洛普夫(Mike Schroepfer)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指出,“那个时候扎克伯格是真正推动我们投资于AR的那个人。”他表示,AR和VR在Facebook的三大优先发展技术之列——连同网络连接和人工智能。在Facebook内部,数百名工程师正在研究诸如计算机视觉的基础技术,以使得手机能够实时跟踪面部动作,识别咖啡杯或根据情境推荐图像效果。人工智能对于增强AR非常重要,因此Facebook员工经常将他们的应用内相机称为“AI相机”。 斯科洛普夫说,整个项目需要“巨大的资本支出”。
(图注:Instagram的“Stories”功能上的面部滤镜)
如今,Facebook正在与另外的两家科技巨擘苹果和谷歌(某种程度上还包括“阅后即焚”通讯应用Snapchat开发商Snap)展开一场事关重大的争斗,胜出者将会成为AR开发人员的首选平台,占据统治地位。这项技术本身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迅速普及,这印证了扎克伯格最近的直觉——AR有望在大众当中快速流行开来,而VR则仍然是一项相对笨拙的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只对重度玩家有吸引力。AR的关键优势在于它不依赖昂贵且笨重的设备,不会将用户与周围世界隔绝。它适用于智能手机这一已经为全球超过四分之一人口所有的设备。
“一大领悟在于,你可以使用手机来体验AR,我们有大约13亿用户在手机上使用Facebook。”Facebook负责为AR项目提供AI技术支持的应用机器学习部门主管杰奎因·坎德拉(Joaquin Candela)表示,“手机的数量比VR头盔要多百倍。这使得AR非常有趣,使得它成为显而易见的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很明显,早期的迹象表明AR有能力吸引消费者,有时候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与手机的互动方式。看看一些开创性的AR应用有多么地流行,比如Snapchat上的小狗面具和Pokémon Go等游戏上的虚拟寻宝游戏。它们说明,AR,而不是VR,是我们的混合现实未来的下一个主要阶段。基于AR的智能手机互动活动——使用面具摇身变成摇滚明星,或者用手机捕捉精灵——已经是可让人们接受的社交行为。
不过,科技巨头们之所以纷纷大举押注AR,是因为它的应用远远超出了社交媒体、游戏和古怪特效的范畴。该技术有望在从导航到电子商务的各个领域催生实用的应用,如虚拟试衣间可能会促进服饰的在线购买。宜家的应用已经可以帮助购物者通过虚拟形式摆放他们家中的家具。制药公司正在使用AR来展示有关药物的实时信息。韩国现代公司使用AR应用来引导消费者了解一些汽车的功能特性。
AR还有望出现在整合到聊天机器人的客户支持教程上面。Facebook摄像头团队工程经理汤姆·梅耶尔(Tom Meyer)表示,“智能手机基本上能够成为你观看整个世界的魔幻镜头。”
在Facebook内部,工程师和高管承认AR项目事关重大。要是没能正确地推行AR,公司就会面临旗下各款应用使用量下降的风险。它与Snapchat争夺年轻用户的竞争表明,社交应用的忠诚度可能转瞬即逝。用户会很快转向那些具有最诱人的工具的社交应用,以及那些可以将通讯(特别是通过图像和视频)转化为富有吸引力的、不断演变的体验的社交应用。
Facebook推出其AR特效功能要比Snapchat晚好几年,好几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Facebook最终还是完成了克服起步过晚劣势的艰巨任务,这主要得益于该社交媒体巨头内部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大规模提供高级特效)以及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这些资产共同使得Facebook能够快速匹配Snapchat的功能,抑制其年轻竞争对手的增长,从而避免Facebook重蹈谷歌(Google Plus)等其他科技巨头的覆辙。由于Google Plus上线过晚,谷歌错失了在社交媒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机会。
在AR上的成功,可以为Facebook带来丰厚的回报。该公司的广告业务主要受其应用的活跃度和用户使用时长来驱动,2016年带来了269亿美元的收入。AR特效对该社交网络的用户使用时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它鼓励用户更多地发送消息,并花费更多时间浏览朋友的帖子和发布帖子。
Facebook用户每天在其主应用、Instagram和Messenger上平均花费大约50分钟——Facebook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出吸引眼球和刺激图像通讯的新产品功能,以将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抵御外部的竞争,特别是在公司寻求尽量减少动态消息中的钓鱼内容(如点击诱饵和恶作剧)的时候。
(图注:扎克伯格在2016年的一次大会上演示Oculus的虚拟现实头盔)
面具和滤镜功能广泛出现在Facebook的各款应用上,标志着该公司在从针对静态图像和相册的“过去式相机”转变成梅耶尔所说的“未来相机”上迈出了重大的第一步——“未来相机”在AI的驱动下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效果,它附属于一个由朋友和家人组成的网络。面具功能看起来可能很琐碎,但将AR做好来对于Facebook而言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据Facebook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称,公司目前转向侧重图像的功能,对于公司未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当初从桌面到移动的转型。
“广泛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10年或20年扮演重要角色,那Facebook就必须要将AR做得非常出色。”斯科洛普夫说道。
从“过去式”相机到“未来”相机
去年5月的一个早晨,扎克伯格戴着破破烂烂的眼镜出现在社交网络上,数学方程在他头顶上旋转。扎克伯格专门选择用这种怪癖的数字配件来发布Instagram Stories功能的第一个“脸部滤镜”(在Snapchat上则被叫做“面具”)。“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个。”扎克伯格面带微笑望着镜头说道。
那些特效,包括抛散五彩纸屑的婚礼、充满泡沫的水下场景、颤搐的考拉鼻子和小兔子耳朵,吸引了3亿人进行试验,从像女演员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和模特卡莉·克洛斯(Karlie Kloss)这样的名人,到每个月懒洋洋地躺卧在家中使用Instagram富有AR元素的Stories功能的青少年,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在Instagram Stories(24小时后消失的一系列照片和视频剪辑)以及在WhatsApp和Facebook主应用程上类似功能的驱动下,Facebook如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AR生态系统,此时距离扎克伯格的Oculus演示仅仅过了4年,距离该公司开始选定该核心AI技术也才过了6年。
数百名开发人员正在使用去年12月开放的软件“AR Studio”在Facebook的AR相机平台上打造应用。现在,任何拥有Facebook账号的人都可以为该社交网络创造AR效果,包括面具、动画和3D对象。
虽然Facebook正在攻克社交AR,但它并不是第一家普及社交AR的公司。该头衔归属于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Snapchat。该款流行应用最初被许多人视为色情短信工具。Snapchat最早推出“Stories”功能(包含各种AR效果),比2016年才上线近乎一样的功能的Facebook足足早了3年。直至一年多之前,Snapchat的AR功能还远远领先于Facebook。然而,Facebook近些年一直在幕后专心地准备该项核心技术,得益于扎克伯格早早就预感到AR有朝一日会成为主流通讯工具。
Snapchat的首批AR效果是用于照片和视频的全屏叠加效果,它接着在2014年至2016年先后推出了名为“geofilters”的基于位置的艺术效果,诸如有名的吐彩虹面具的“镜头”,以及名为“Bitmojis”的定制头像。Snapchat的AR效果一炮而红,帮助该应用获得了1.5亿的日活跃用户。青少年这一或许是最有价值和最难以捉摸的群体,将其视为每天必不可少的聊天工具。现在,Facebook高管们在接受采访时都避谈这个年轻的竞争对手,但之前,该社交网络一直忧心忡忡地跟踪Snapchat的增长情况。
在Facebook监视其新的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之时,它也了解到了自己的应用上的一股趋势。该社交网络上的帖子越来越多地转向照片、GIF和视频形式,文本帖子越来越少。更为令人惊讶的是用户对2016年4月上线的视频直播功能的反应。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对它的迅速普及感到震惊,那清楚地表明在Facebook上人们想要通过图像和动画来发言,他们想要实时地这么做。
加大对基于图像的共享的投资是不可避免的。在Facebook推出视频直播功能,并注意到名为Masquerade(MSQRD)的白俄罗斯自拍面具应用之时,Facebook的产品路线图出现重大转折。Masquerade已经在东欧实现腾飞,并开始在美国流行开来,总用户量达到1600万。
其面具工具与Snapchat镜片几乎完全相同,它依托的是MSQRD联合创始人尤金·扎特帕金(Eugen Zatepyakin)花了近三年时间开发的3D图形渲染技术。Facebook设计副总裁朱莉·周(Julie Zhou)回忆说,在公司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总部试用该款应用的时候,公司的高管们很快就被它迷住了。
MSQRD 滤镜预览
“让人尝试改变自己的工具,有某种天然的吸引力——你想成为别人,想要装扮一番。”朱莉·周说道,“它让人感觉再次成为一个孩子并获得乐趣,但它不会一直是一个玩具。”
2016年3月,Facebook收购了该创业公司,金额不详,并开始疯狂地弥补失去的时间,追赶Snapchat。不久之后,扎克伯格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自己使用MSQRD的钢铁侠面具的视频,同时悄悄地启动了一个重要的内部项目,以快速构建技术基础来支持更复杂的应用内相机。
自2015年以来,Facebook一直在致力于研发人工智能,例如后来支持AR的计算摄影技术。但是,直到他在2016年夏天呼吁组建专门的“相机部门”,扎克伯格才启动公开的AR项目。该团队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位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归属于Facebook应用机器学习部门,在于扎克伯格的玻璃屏墙办公室邻近的“20号楼”办公。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相机部门扩张到100多人,成员包括从好莱坞和游戏公司挖来的设计师,他们与Messenger和Instagram等独立Facebook应用的相机产品主管共事,帮助他们发布功能和快速迭代。该部门一直忙于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从推进底层视觉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到在Facebook之外组织焦点小组来试验AR工具。
(图注:Facebook由Caffe2go 提供支持的“ Style Transfer ”风格转移技术预览)
在相机团队的其中一项研究性学习中,应用机器学习团队的产品设计负责人、前Netflix移动设计主管丹特利·戴维斯(Dantley Davis)回想起来访人员与他们谈论祝他们在乎的人“生日快乐”的体验。该团队为参与该研究的人提供了一系列可用于发送特效和信息的工具。丹特利指出,他们的研究小组中的一名男子因能够通过动画祝妻子生日快乐而感到如释重负,因为那比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要更加容易,更加快捷。
“在与妻子的沟通中,他基于我们提供的工具创造了一种非常亲密和个性化的体验。”丹特利说道,“AR工具让他能够以他觉得很有价值的方式便捷地表达了自我。他们让人们能够更加自在地用古怪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相机团队成立后不久,游戏开发商Niantic的一款应用的爆红,很大程度上证明了AR能够吸引大众消费者。在2016年7月上线19天后,Niantic的游戏Pokemon Go玩家数量增长到5000万。玩家们走出室外,使用智能手机来抓取AR精灵。扎克伯格本人也是该款游戏的粉丝,在Facebook那个月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他提到他跟“其他人”都很喜欢玩。对于Facebook的高层而言,该游戏印证了AR不会仅仅局限于像Snapchat这样的一些通讯应用。
与此同时,Facebook的相机团队工程师埋头开发内部的AR处理软件,他们希望该软件能够成为未来AR特效的基石。像Snapchat这样的竞争对手依靠外部服务器来提供AR功能,因此速度和复杂性上会受到限制。而Facebook则试图发明一种直接在智能手机上处理AI的系统,该技术最终被命名为Caffe2Go。Facebook希望完全搭建好基础设施才推出AR特效,因为这样会确保它的AR特效能够无缝扩展,拥有比Snapchat更加出色的渲染效果、面部跟踪和速度。
在Caffe2Go处在准备阶段之时,Facebook的产品团队在MSQRD的帮助下试验AR工具。2016年8月,比如在夏季奥运会开幕之前,Facebook在巴西和加拿大首次测试将其旗舰应用直接打开为全屏相机模式(Snapchat风格),并推出了以奥运为主题的动画框架和针对个人主页头像的面部彩绘面具。那个月,Facebook在Instagram上推出其第一个版本的“Stories”(近乎克隆Snapchat标志性的“阅后即焚”帖子功能),为Instagram上的AR特效打下基础。
那年秋天,Facebook完成了Caffe2Go的开发工作,创造了第一个可以通过直接在智能手机上处理AI来实时捕捉和分析像素的系统。在2016年秋季在“style transfer”功能(将照片或视频转变成像毕加索或梵高这样的艺术家的风格)上测试该项技术以后,Facebook准备好用Caffe2Go来支持其各款应用上的AR功能,2016年12月率先在Messenger上推行。
不久后,通过一项名为“My Day”的“Stories”为照片和视频提供面具和滤镜,Messenger看起来跟Snapchat极其相像。2017年3月,Facebook将AR特效扩展到其旗舰应用,让用户滑动一下屏幕就能进入全屏相机模式,在中间提供围绕面具和动画叠加的特效按钮。
(图注:‘ Stories' 在 Facebook 主应用上的预览)
2017年4月,在Facebook F8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的重大发布就是发布首个“相机平台”,该平台允许一些开发人员在该社交网络上开发AR功能。扎克伯格在发布之前先是从哲学角度解释未来的工作。扎克伯格认为,最终,科技将释放出人们的时间,让人们能够更多地去社交,去做创造性的事情,去做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未来,我们当中的更多人将会用传统经济学或GDP无法衡量的方式为文化和社会做出贡献,”扎克伯格在显示公司十年路线图的大屏幕前说道,“我们很多人都将做今天被认为是艺术的事情,这将成为我们很多社区的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对增强现实感到如此的兴奋,”扎克伯格继续说道,“这将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今天以前只能在数字世界中实现的事物,我们将能够与它们进行互动,并一起探索它们。”
扎克伯格第一次将Facebook的应用内相机标榜为Facebook平台通讯的核心。扎克伯格预测,虽然AR眼镜和隐形眼镜未来可能会成为首批AR可穿戴设备,但人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享受AR的乐趣。
自从2016年末Facebook开始推出AR特效以来,Snapchat的增长就一直停滞不前。随着Facebook最受欢迎的AR平台Instagram Stories的兴起,Snapchat用户增长持续下滑。现在每天只有约1.9亿人使用Snapchat,而Instagram则每天有5亿人使用。
更广泛的 AR 竞赛
尽管AR最大的消费级用途是在社交媒体上,但几乎每家科技巨头都在争先恐后地将AR功能引入旗下的产品当中,同时为普遍对AR开发还很陌生的开发者社区打造生态系统。在Facebook推出其AR相机平台两个月后,苹果为其移动操作系统iOS 11推出了自有的开发者工具箱ARKit,方便开发人员和营销人员将AR集成到他们原有的应用中。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数据,与Apple的ARKit兼容的设备估计已经有4亿台。去年9月,苹果公司还为iMessage推出了“Animoji”,通过利用iPhone X上的人脸识别技术,该功能让人们能够用他们的脸部表情来定制表情包。
(图注:扎克伯格去年曾暗示他的公司在打造可穿戴 AR 设备)
然而,谷歌可能才是研究AR时间最长的科技公司,它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智能眼镜(Google Glass)。该产品成了一大败笔,虽然颇受技术爱好者的欢迎,但由于隐私和社会接受度问题,它没能在消费者当中流行开来。 谷歌随后于2016年推出了名为Tango的AR平台,该平台使用深度传感器来绘制室内空间,但仅与少数普及率不高的设备兼容。为了将Tango的能力推向更多无需专门添加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手机,谷歌于去年8月推出了自有的ARKit版本ARCore。该开发者工具包旨在覆盖现有和未来的Android设备,其中包括三星Galaxy 8。
谷歌发言人称,到冬季结束时,ARCore预计将覆盖1亿台Android设备。与Facebook一样,谷歌自然也对将AR用于搜索感兴趣。去年5月,谷歌宣布推出计算机视觉工具“Lens”,让人们整理Google Photos中的相册,并让Pixel和Pixel 2的用户将摄像头对准店面等物体就能获取实时的信息。 苹果和谷歌不仅仅受益于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开发者可以在这些操作系统上开发大量的AR应用),它们还拥有Facebook迄今无法匹敌的成功硬件产品开发履历。Facebook在设备开发方面跟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很难施展硬件雄心。
Forrester分析师托马斯·哈森(Thomas Husson)指出,“Facebook的相机平台将会让开发者和营销人员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到更多的受众,但Facebook的局限性在于它不是硬件的掌控者。要真正带来令人惊叹的增强现实体验,需要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整合。”
Facebook、苹果和谷歌都聚焦于智能手机,而微软这一直专注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可穿戴设备。该公司在2016年推出了售价3000美元的AR头盔Hololens。Hololens运行于名为Windows Mixed Reality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可为其他的VR和AR硬件制造商使用。然而,AR设备可能需要好些年的时间才能变得足够便宜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Facebook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或者下一个AR设备(虽然它正在尝试),但它确实拥有一些独一无二的重要资产:首先,它覆盖的受众比Snap、Kakao、Line和微信等任何其他的社交或通讯应用都要多。(有关人们兴趣和关系网络的数据对于个性化AR特效很有帮助)。
其次,Facebook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视觉团队之一,这将有助于它开发出比后来者更好的功能。即使Facebook从未能够让自有的AR硬件流行开来,未来好些年它也仍将会是最大的AR内容生态系统之一。
广告营销的下一个趋势
在去年7月爆红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最后一集的周末,世界各地的粉丝都像往常一样跑到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观后感和吐槽剧中角色命运的安排。但除了传统的状态更新以外,一种更引人注目的帖子类型也发生了病毒式传播:超过100万人在Facebook上创建了自己逐渐变成可怕的、蓝眼睛的夜王,并配上声音转换器和飘雪背景的视频剪辑。该跟踪脸部的面具会随着人们咆哮或放声高歌而在他们的脸上实时调整,那些视频广泛流传于动态消息和朋友之间的信息。
该面具的转变能力不是唯一的亮点。它是由HBO制作的,而不是Facebook(左上角有“GOT”标志)。它迅速成为Facebook上最成功的AR广告活动之一,且表明高质量的AR特效能够成为促使人们选择发送给他们的朋友的广告。正如夜王面具所展示的那样,AR对于许多营销者来说是一种诱人的广告格式,因为它带来了更长时间维持智能手机用户的关注的新方法。Facebook正在将自己定位为AR营销推广活动的默认平台,这类活动旨在鼓励用户与朋友一起玩游戏或者发布自拍动画。
(图注:HBO 的《权力的游戏》夜王 AR 面具在 Facebook 上被使用超过 100万次)
HBO数字媒体和营销总监艾米丽·扬努莎(Emily Giannusa)向福布斯表示,“《权力的游戏》粉丝巴不得一年165天每天都有新的互动方式。Facebook相机平台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是一个简单且先进的工具,让粉丝可以直接将自己带到《权力的游戏》的世界。粉丝有台智能手机就行了。”
据估计,现在只有大约5%的营销者在使用AR技术。根据Forrester最近的一项研究,17%的营销者计划今年使用该技术,对于营销者来说AR至少在未来三年内都会比VR更加重要。Forrester的哈森指出,虽然VR体验对于意在长时间吸引住顾客的、雄心勃勃的品牌更有意义,但目前来说,会有多得多的营销者从试验AR中获益。
“探索阶段”
随着AR从智能手机延伸到可穿戴设备,该技术可能会成为一种几乎永远在线的提升人们感官体验的工具,也有可能会替代传统的搜索栏,根据我们的位置、兴趣和社交网络呈现我们需要的实时信息。
但AR的消费级用途仍处于初始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科技巨头们将忙于改进核心技术和为智能手机打造AR,Facebook将专注于它擅长的领域——通讯和个人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AR可能会使得Facebook和它的动态消息变得全然不同——更具沉浸感,有更多的视频和互动性,尽管具体细节还很模糊。
Facebook将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它的AI,以提升其运行速度和准确度,比如在识别视频中的物体,理解场景在从不同角度观看时如何像素化,以及如何绘制场景中物体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长期来看,要覆盖范围更广的用户,包括在发展中国家,Facebook将需要使得它的AR功能更加兼容相对较弱的蜂窝网络和旧款手机。
“我们仍处于基础探索阶段,我们仍在构建基础技术,”Facebook的坎德拉指出,“所以我现在侧重于执行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会有一些疯狂的探索性项目。”
与此同时,据斯科洛普夫称,Facebook正在“大力投资”硬件来支持AR和打造更多社交工具。除了捍卫Facebook的行业地位以外,改进底层AR也有其他的好处,例如通过更好的视觉识别和语言理解工具帮助打击垃圾邮件制造者和有问题的内容,以及推动游戏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以为‘这完全就是打造太空猫面具',是不对的。”坎德拉说道,“你们使用我们的社会基础设施和我们推行的技术,而你们开发出些什么应用是难以想象的。但我确信,这将开启我们现在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有意义的AR体验将会很有社交性,在体验中你就是你自己。”
本文原载于福布斯网站,原标题为“Inside Facebook's Bet On An Augmented Reality Future” ,作者:Kathleen Chaykowski,由网易科技翻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砍柴网正式启动「火焰奖」2017中国互联网年度创新榜单评选。
新智派(Knewsmart.com)全球智能科技圈的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引领智能科技生活未来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撒网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