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鼎盛时期为何不迁都 1888年澳洲引入北美、北美、印度 ?

中印之战:解放军挥师南下
印度吓的准备迁都!
导读: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度士兵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让号称世界第三的印度军队彻底领教了中国军队的厉害。印度跟着英国主子在中国耀武扬威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此战给印度极大的震撼。在战争的末期,印度军队一触即溃,中国军队追着大,而印度已经无力还手。在1962年,印度准备迁都躲避中国军队的锋芒。
  中印军队正在前线厮杀的时候,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在国会里和议员们等待好消息。在此之前,尼赫鲁的大话已经放出去了,尼赫鲁在国庆日对着国民们说:“印度已经强大到可以击败任何对手。”在尼赫鲁准备向边境增兵时,
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度士兵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让号称世界第三的印度军队彻底领教了中国军队的厉害。印度跟着英国主子在中国耀武扬威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此战给印度极大的震撼。在战争的末期,印度军队一触即溃,中国军队追着大,而印度已经无力还手。在1962年,印度准备迁都躲避中国军队的锋芒。
一、印度国内的恐慌和震动中印军队正在前线厮杀的时候,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在国会里和议员们等待好消息。在此之前,尼赫鲁的大话已经放出去了,尼赫鲁在国庆日对着国民们说:“印度已经强大到可以击败任何对手。”在尼赫鲁准备向边境增兵时,也对即将出发的将军们说:“让我们高呼圣雄甘地的名字,赶走所有的中国人。”此时尼赫鲁正在国会焦急的等待战报,不过他对印度军队有信心。当天下午,印度国防部长梅隆请尼赫鲁出来看前线战报。尼赫鲁看过之后,想议员们结结巴巴的说:“我们输了,印度东西两线全面败退,中国军队正在向印度境内推进。”
整个印度都震惊了,印度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竟然有这么强。此时更多的消息传来,中国军队已经到达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北大门提斯浦尔。如果提斯浦尔失守,那新德里的前方再也没有任何重镇可以阻挡中国军队。印度高层一片恐慌,印度总理尼赫鲁首先命令南方各地的印度军队火速北调。同时命令大批运输机在新德里附近待命,很显然这位总理是在预防不测。当时有国会议员提出将首都的行政机关全部迁往南方的孟买,等中国军队撤退以后再回来。这个建议虽然没有被批准,但确实有印度官员逃离新德里。此次事件在印度民间造成的恐慌更严重,谣言也越来越多。有消息说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提斯浦尔,正在向新德里开进。还有消息称中国军队派出了大批运输机,准备在新德里进行伞兵空降。当时的新德里已经是人心惶惶,到处都是被吓破胆的印度百姓。这个情形可真是“人如虎,马如龙,中国如泰山,印度如累卵。”那些富人争相逃往南部城市,恒河上到处都是准备过河逃亡的居民。至于那些无力逃亡的贫民只能在神庙里祈祷,美国驻印度大使在向华盛顿的报告中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 二、印度为了堵住中国,可以说已经放弃了一切尊严印度曾经长期是英国殖民地,印度军队的装备也是以英制武器为主,1962年时,印度仍然使用着二战时期的英军装备。印度战败以后,为了堵住解放军向各个国家求救,请求装备支援。印度的老主子英国倒是愿意援助装备,但是英国距离印度太远,表示远水解不了近渴。北方的苏联虽然对印度表示支持,但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中国,不同意援助印度武器。印度国内进行紧急军事动员只有以色列什么也不怕愿意援助印度印度武器,但是以色列有条件,那就是以色列上传必须悬挂以色列国旗进入印度港口。当时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与那些阿拉伯世界国家的关系不错,和以色列交往可能会刺激这些国家。起初印度不同意以色列悬挂国旗,但是以色列的态度是如果不准悬挂国旗就不给武器。最后印度只得屈服,以色列军火船还是高挂以色列国旗驶入了孟买。印度的这一外交行动得罪了一大帮西亚的阿拉伯国家。
同时印度还在积极寻求外援,印度总理尼赫鲁亲自给美国总统肯尼迪通电话,希望美国能够派遣海军陆战队和海空军直接同中国军队作战。你让美国军队在陆地上和中国军队血拼,简直有病。10年前的教训美国可不想重演,最后肯尼迪总统命令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紧急开往孟加拉湾。准备对印度进行必要的空中支援,至于陆战还得靠印度自己。至于苏联这个号称强大的家伙,此时没有任何表态,只有口头上的支持。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为什么印度人那么爱吃咖喱?
一刻talks与耳朵里的博物馆合作栏目《世界文明朋友圈》之印度文明,本期檀怀宇讲述“玄奘与印度土地上的‘金箍棒’”,唐朝的时候,玄奘大师只身到了印度,一共游历学习十九年……
檀怀宇 一刻讲者
他是文化行者,知名专栏作家,走遍 50 多个国家的世界遗产导师。
第三期 玄奘与印度土地上的“金箍棒”
把印度这 25 个世界遗产摆在一起,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是印度的。但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现在所说这个印度,我们和那个地方,就是喜马拉雅山以南那个地方的交流,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过了。我们的先人,比如法显,是在公元 402 年,他带着家人,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去了那地方。后来到唐朝的时候,玄奘大师只身到了那里,一共游历学习十九年,最后学回来的。这些人对印度的极度痴迷,鼓励着他们最终到达那里。
最早我们管印度不叫印度,叫天竺,或者叫身毒,实际上发音是一样的。这个发音到现在,也不是 Y 打头的印度,它叫 Hindu ,H 打头的。所以,在玄奘去完了之后,回来写了一本叫《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里第一次用了印度这个名字。所以,从那儿开始,我们就管那地方叫印度。但是后来,因为信息不对称,对那个地方还是不了解。实际上古代的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还有阿富汗、缅甸的一部分,这么广大的区域,都叫印度。
那个中间有很多年,比如说咱们在考古里边有一种玉石的雕刻工艺,就叫做痕都斯坦。痕都斯坦这个词一听就知道是拼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 Hindu 这我们知道了,斯坦是什么,斯坦是阿拉伯语,斯坦是所有的穆斯林人管他们的土地——穆斯林人的土地就叫斯坦,比如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勒斯坦,帕克斯坦,他就说这叫土地,他们的土地,所以痕都斯坦是一个合起来的词。当然现在没有人再提那个地区叫痕都斯坦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结构和用词的变化知道时代。
在考古学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世界遗产级的考古遗址,叫摩亨佐达罗。摩亨佐达罗是在巴基斯坦,现在在它的范围内,据现在 4500 年的历史。国际上一般认为,产生一个文明的过程需要 2000 年的时间,所以,印度的文明在国际上公认的时间长度是 6500 年。但是现在,印度国家范围内,最古老的世界遗产是菩提伽耶,据现在 2500 年的历史。然后是桑吉大塔,然后是阿旃陀石窟,这两座世界遗产都是公元前二世纪、一世纪的。所以,公元前印度的世界遗产就这么几个,是佛教的那个时代。
在此之后,印度教兴盛,所以我们在印度能看到大批的印度教的建筑和世界遗产。比如说南印度的坦贾武尔朱罗神庙,默哈博利布勒姆,海上的象岛石窟,像这些都是纯印度教的,它的大神是梵天、毗湿奴、湿婆。所以,能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就知道,印度的时代又回到了印度教统治的时代。后来,到了公元十世纪左右,穆斯林从西边打了过来。过来以后,它创造了很多很多所谓的世界遗产。
其中有比如说在德里有一个叫顾特卜塔,这个词在印度有好多种表达方式。顾特卜塔它的英文名字叫 Qutb Minar ,Minar 就是一个杆似的,顾特卜塔底下的直径 25 米,这塔现在高 72 米,当年修到 100 米,后来飞机失事给撞折了。所以到现在为止七十多米高,一共有五节,从上面一直到下面,雕刻着《古兰经》。
同时,在这个世界遗产区域内,有比这世界遗产更古老的文物,在这个区域里面有一根铁棍,七米多高。实际上说铁棍是对它的不尊敬,这是一根钢棍,因为在这儿已经戳了有 1600 年了,这根钢棍不生锈。形状像什么呢,形状就像金箍棒,上边是雕刻的,雕刻的梵文。
钢棍,这个钢棍上面有一头儿,特别像咱们看那动画片里金箍棒那个头。这个钢棍原来是谁都可以摸的,而且人家不生锈。但是因为现在摸的人太多了,所以现在拿栏杆给拦上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永恒的科学谜团,那就是在 1600 年前,人类用什么方式炼出钢来了,这个事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地方玄奘肯定去过,因为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着玄奘当时去过德里。作为一个旷世的旅行家,所有的世界精彩他都要看到。
另外还有一个叫金巴纳-巴瓦格特(音),那是在印度的最西边。在那儿有很多很多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石刻的建筑,但是雕刻的是清真寺。所以,清真寺里头什么都没有,是个空的,但是印度教的寺庙里头遍布着神像。所以印度一共到现在为止,1600 多种宗教,他们创造的神大概有 3300 多万个。作为印度人来说,大概有这么十几个人就能分得一个神位。但是,清真寺现在也是印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遗址。
第四期印度的世界遗产为何是混搭风?
那么,在宗教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它也会产生一些组合的一些新的衍生的这种现象。就比如说它西边有一个世界遗产,就是在一个广泛的区域内,他们建造了好多城,有的城是粉色的,有的城是金色的,有的城是玫瑰色的。在那些地方,他们管城都叫布尔,叫乌代布尔、斋布尔,都是这种城市。所以,那一个区域也是一个世界遗产。这是公元一千年的时候。
再往后,印度国家又统一了,统一这个印度的王朝叫做莫卧儿王朝。莫卧儿王朝是印度的一个伟大的王朝,但是,他们的统治者不是印度当地人,这些统治者都是蒙古人的后裔,从北边过来的,他们的皮肤颜色浅,身材高大。从对事物的理解上来说,跟当地人也不一样。但是莫卧儿这王朝这几百年,给印度留下了好几座世界遗产,而且都是大城。比如说咱们知道的泰姬陵,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建筑。什么叫最美的,就是站在这儿以后,你就知道美到头了,美到头了,就是它的那种建筑,从材料、设计、工艺,最后还有很多故事发生在里面。这一切,最后造成了一个组合起来的一个,不光是建筑,它是带着气场的。所以走进去以后,这不仅仅是一个陵墓,它也不只只是一个清真寺,它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杰作,它当然是世界遗产。
另外,还有阿格拉红堡,印度红堡,这也是印度不同时代留下的两座大城。还有一个大城,非常有意思,叫做法塔赫布尔希格里古城。这座古城是当时他们一个阿克巴大帝要迁都,迁都就觉得这儿好。因为他到那儿以后受了先人的指点,生出儿子来了,以前他没有继承人,一下子一年之后就有继承人了。于是他就觉得在这儿建都,盖了一座大城。但是呢,这座城选址没选好。
法塔赫布尔当时决定,既然生出小王子来了,就迁都到这儿。可是这地儿,没水。所以,把这大城建立在一个干涸的一个地方,这是一个不能忍受的,所以在那儿一共就待了几年,又迁都回阿格拉了。但不管怎么样,莫卧儿王朝留下了好几个世界遗产,最后还包括胡马雍陵,在德里,这都是世界遗产。
时间再往后,那就印度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了。是什么时代呢,就是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这种影响我们需要空杯去理解。比如说,从西方来的那些大船,不仅仅带来了船坚炮利,同时,它还带来了宗教。在印度有一个地方叫果阿,果阿这个地方是一个世界遗产,在它的一个小范围之内,有二三十座清真,有二三十座教堂。这个教堂里边有传教士的干尸,人当时最后殉职,最后就在这里了,现在走到那儿一样是可以看到的。
那么还有就是后来英国人来了,英国人来了以后带来了现在的科技。不仅仅给印度印邮票,印钱币,而且,印度很早就有了火车。所以呢,在孟买有一个火车站叫做查特拉帕第-施瓦吉火车站,这个火车站漂亮得,真是觉得这火车站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是世界遗产。因为它的工艺,它的风格是印度风格再加上维多利亚风格,再加上穆斯林风格,所以三种建筑风格混合起来的一个石刻建筑的精品,当然就是世界遗产。
把印度的世界遗产摆在一起,我们就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出印度的时代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好几千年,印度基本没变样,原因我们知道,印度它有种姓。另外,印度它有食品结构。
第五期为什么印度人代代爱吃咖喱?
说起这个可能大家会更感兴趣,因为印度人吃饭不用餐具,你不用请印度人吃火锅,那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印度人吃的是咖喱。咖喱是怎么弄的呢,是每天早晨天一亮他们就开始在那儿熬咖喱,一只手拿着小刀,另一只手拿着胡萝卜或者是洋葱,或者是椰胎,椰子胎,没有案板,就在那儿,一只手在另一只手上切小方块。切完了以后底下一大锅,就在那儿熬。
关于印度人我们知道,个儿小,天气又热,天气热吃不下呀。怎么办呢,印度人爱吃点辣的,所以他食品里头有辣的。可是呢,他就一点饭,一勺饭,然后上头盖的这咖喱,就够使了,然后他就用一只手把这事就全都给干了。所以我到那儿之后,看到的景象就是,他这只手太能干了,我们拿勺能干的事,和得挺匀的,他那拿一只手就干了。而且,他这食品结构几千年不变样,他吃的东西多少年也不变样。据传说,他当时,几十年前卖的这一份咖喱,当时就五十卢比,到现在我去的时候还五十卢比,就是这样的。印度是一个不太变的国家,所以他觉得自己是一只大象,大象什么样,慢,反应迟钝。但是大象稳健,又温和,印度就是这么一个国家。
印度热,它的那个热咱们理解不了。因为咱们比如说中国人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我们讲究四季明显,四季分明。印度三个季节,雨季、旱季、热季。所以去印度选择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呢,是和咱们的反季节,就是咱们最冷的时候,当然也是它最凉快的时候,即使是到那样的时候,我去印度我是穿着T恤,穿着短裤到那儿的,但是印度人已经穿羽绒服了。而且,在火车上卖耳朵帽,就是他们觉得耳朵得拿耳朵帽得护起来才那什么,才能够保暖。这让我觉得是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但是他们看了我以后就觉得这家伙是真扛冻,可能是这样的。从食品,生活习惯上来说呢,印度和我们差异会很大,他们的房子不必要特别的坚固,因为有一个空间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够了。而且印度有那么多宗教信仰,多少年来,不管是西方来了怎么样的侵略,最终印度人信的还是印度教。所以,这 4500年,印度人思想里边基本上没变。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刻talks视频专区
今日搜狐热点印度为何迁都?_百度知道
印度为何迁都?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CallMeMrWrong知道合伙人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CallMeMrWrong
采纳数:1640
获赞数:42612
参与团队:
  印度迁 都:加尔各答-德里-新德里,是为了保证对对印度广袤的国土的控制力。  印度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1772年至年间,东部港口城市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府。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殖民地印度最大的工商中心,但位于东部沿海一隅,对印度广袤的国土缺乏控制力。1912年,印度首府迁至西北部古都德里。德里从公元前1400年起就是印度古王朝的都城,保留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是体现印度文化和精神的典范城市。为了保护旧城区的文化遗产,从1911年开始,印度在德里西南面10公里处营造新德里,1931年新德里基本建成,1950年正式成为印度共和国的首都。  今天的新德里从行政区划上含有德里旧城区,同属于德里国家首都辖区,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约1280万(2001年)。新旧德里之间隔着一座印度门,并以闻名于世的拉姆里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德里旧城区,新旧结合,古今一体,令印度传统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座城市。  新德里是单一的政治中心城市,有着超前的规划设计。市中心的顿西纳小山为全城制高点,小山东北为议会大厦和印度门;印度总统府也位于小山西部。从总统府到印度门大街两旁,分布着外交部、国防部等政府机构。城区分布合理,环境优美,花草密布,清静幽雅;城市中心为中央公园,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盘,从大圆盘有8条道向8个方向散射;新德里作为印度首都,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大国之都。  印度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新旧德里,工商业中心在加尔各答,金融业中心在孟买,新兴产业分布在昌加迪尔、班加罗尔等城市,避免了产业过分集中和城市职能的过分叠加。
木鱼々恋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245
获赞数:2592
防着我们,我们的青藏铁路可以在一星期内把100颗核导弹,送上前线,新德里就在攻击范围内,所以阿三只好迁都,也有可能是新德里人太多了,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吃咖喱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的人55知道合伙人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采纳数:24065
获赞数:133007
参与团队:
新德里总面积1483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500万。整个城市以旧城为中心呈辐射状,幅员辽阔。按历史形成,这个城市被分成旧德里和新德里两个部分。旧德里即莫卧儿(Mughal)王国统治后期的旧址。它包括红堡、Jama Masjid清真寺和一个市场。旧德里曾经被一座坚实的防卫城墙环绕,犹如北京当年的城墙。1857年英军镇压当地民众起义时部分被毁。但其中的红堡和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余下的城墙亦保留至今,未遭变动。如今,它们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景点。新德里则主要是英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和城市格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总统府和政府议会大厦,是欧洲建筑风格和印度本地特色的完美结合,整套建筑为砖红色,相当有气魄。
竹林前辈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40
获赞数:197
新德里和我们中国离得太近!!!解放军坦克一个冲锋就过去了阿三怕
为未来做准备当然也有从经济方面考虑的
greenmiss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21
获赞数:207
从Kolkatta到新德里,我觉得主要是考虑到军事防御,Kolkatta是港口,很容遭受攻击,而且不是其地理和政治中心,中间还夹着一个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一旦出事,肯定最先受到攻击。
linweijun11知道合伙人
linweijun11
印度迁都了吗?不是新德里了?
百说度道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164
获赞数:2744
擅长:暂未定制
晕,印度何时要迁都了?
其他4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962年期间的中印战争, 印度为何急着想要迁都?中印自卫战争结束心中石头得以落下1962年期间的中印战争, 印度为何急着想要迁都?中印自卫战争结束心中石头得以落下大伯论史百家号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共同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但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中国外交部边向印方提出过多次交涉、抗议,但由于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的方针,所以,从1951年到1958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当时美国对于印度是绝对的援助态度,从印度独立到1959年,美国一共援助了17亿美元,而在其后的四年,美国援助总数是40亿美元。苏联虽然没有美国援助那么多,但是也在印度建立了钢铁厂,并且在中印矛盾时期以一种“中立者”的身份旁观。日尼赫鲁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日周恩来在给尼赫鲁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双方应根据“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但尼赫鲁的主张是中国撤军,但是印度不撤,尼赫鲁主张的一切谈判主张都是以中国优先撤军为前提的,我们所理解的边界谈判的意思是各让一步,求得妥协,尼赫鲁的边界谈判的意思是:让你接受我的主张。1960年1月,中方又下令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在我方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提出警告,劝其撤退,劝阻无效时,才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发还武器,让其离去。中国军队的这一系列措施,在国际舆论界反响强烈,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所具有的忍耐和克制,是着实让人惊叹的。 自从中国政府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已快两年了。两年来,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1962年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部署了100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印度军队一步逼近一步,显然要打上门来闹事了。印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纠纷,中国一忍再忍,对方步步紧逼,毛主席最后大手一劈:“扫了它”,随后中央指示下达:打得要狠!毛泽东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张国华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张国华受命后即刻飞返前线,在战前军事会议上,对首战之21平方公里作战范围里的2000多印军,张说:“我的决心是,准备干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战斗团满员。”他指示,军区指挥所前进到麻麻,由他亲自指挥东段达旺方面的战斗。必要时副司令员一级的干部可以下到团里去加强。张将军又问西藏工委的侯杰,能否在24小时之内运送50车炮弹到前线?侯杰面有难色:“190公里呀!路况你也清楚……”张怒目一瞪:“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围绕打仗,一切服从前线!”侯杰指挥藏汉民工,马拉骡驼,攀过险峻的冰山绝谷,仅十多个小时就把军火送上去了。“军中无戏言”,我们可以看到,张将军这种灭此朝食的气概,对后来的战事进程产生了很直接的影响。随后,张国华掷下军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日7时,中方的炮火突然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猛烈倾泻。至9时3 0分,第一个据点已被攻克,被俘虏的印度兵果然还穿着睡衣。至晚8时许,克节朗战役结束。同一天,中共军队向东西长达21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发起了总攻,分多路向纵深快速穿插。前线指挥部向前推进时,因山高路险,连骡马也不能逾越,警卫要用担架将发着高烧的张国华司令抬过冰峰山口,却被张斥退:“这成何体统!让战士看到了会有什么影响!”22日,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被歼灭,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另一准将旅长辛格被毙。在为期一个月的“自卫反击战”里,中方于边境东、西两段发动的二次战役和一些局部的战斗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共歼灭印军三个旅,击毙、俘虏敌人 7000多人,中方伤亡1460人,无一兵一卒被俘。至11月初,印方在东北各邦(省)一片风声鹤唳,无兵可战之下,连交通警察也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战争越打越顺利,印军溃不成军,中国军队继续持续逼近。其先遣部队,以达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中国军队士兵已经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此时印度急着要迁都。但是,此时中国再一次作出了最果断的决策,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针对此战,毛主席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事实上,从1962年至今,五十多年了,中印边境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这个局面的取得与这一仗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这一仗,是难以维持这么长时间的和平稳定的。勤奋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困难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船。如果感觉小编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喜欢小编文章的话请关注小编,小编一直会持续更新,方便各位读者下次浏览,你们的支持就是小编的动力,谢谢各位百忙之中前来阅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大伯论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原创更新,探索未知历史文化相关文章只因毛主席当年这三个字,印度吓得要迁都,如今印度还敢来犯,是忘了教训?只因毛主席当年这三个字,印度吓得要迁都,如今印度还敢来犯,是忘了教训?三角洲百家号印度自持国力增强,军事大增,背后还有美国“鼎力”支持,竟欲重走五十年前老路,蚕食中国领土。在中国多次严正警告后不仅不撤兵,反而还在不断增兵。印度国防部长甚至狂言,2017年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誓与中国决一高下的架势。印度参谋长更狂妄,不惧2.5线作战,对中国发出赤裸裸战争威胁。据环球网7月4日援引《印度快报》的报道称,中印两国军队各自向这场面对面的对峙部署了约3000名士兵,印军士兵“枪口朝下,进入非战斗模式”。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超过2013年中印双方在边界线东段僵持21天的“帐篷对峙”,成为1962年边界战争后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印度媒体如此报道,虽有掩盖、粉饰印度意思,但也从侧面证实印度已在洞朗地区增兵,企图通过这种贼喊捉贼方法,吞并中国领土,印度的这种阴谋绝不会得逞!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毛主席指示,指示就只有三个字:“扫了它”。于是我军开始自卫反击,狠狠地给印军一击。采取狠、准、快的打法将印军逼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就歼灭印军三个旅,俘虏大量印军,中国却无一人被俘虏。印度看到这样的局势,为了守住危城连交通警察都发了抢。可是印度也无人支援,自身人员补充更是困难。眼看中国要打到新德里时,印度不得不急着迁都,以此来保住本国的首都。不得不说,毛主席说的“扫了它”这三个字对印度是重重一击。叫嚣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难道中国就是1962年的中国吗?如今青藏铁路的修通,中国后勤补给不在受制约,铁路、公路、航空都能到达,最新型的轻型坦克也上了高原,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勿谓言之不预,印度恐怕就真的要迁都了!哦,说错了,恐怕不是迁都,而是要改写历史命运的问题。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三角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网寻军事百事通 军事迷不二选择之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澳洲引入北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