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未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内一点?如何有效的保存和发展门神文化?

重拾记忆中的中国门神 单元房一扇门怎么贴门神?,日历网
      
当前位置: &
重拾记忆中的中国门神 单元房一扇门怎么贴门神?
重拾记忆中的中国门神 单元房一扇门怎么贴门神?还记得童年那镇守在大门上威武的秦琼和敬德吗?新春来临,人们在置办年货时,买对联、贴门神的传统习俗在城市中似乎越来越被人们淡忘了,蕴含在门神艺术年画中的传统艺术也就更加难以传承了。近日,有网友发帖呼吁关注被渐渐遗忘的中国门神,倡议引发众多人关注.很多人准备2014年春节也在自己家里贴上门神,辟邪祈求辟佑。对于中国门神的种类以及门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非遗文化工作者王智,他不但为读者们讲解了门神文化,还给想贴门神的城里人们实用的建议。门神不仅仅是秦琼和敬德提到门神,很多人第一个就想到了秦琼和敬德。“其实门神不仅仅是秦琼和敬德,在历史上,神荼、郁垒(读作“伸舒、玉律“),方弼和方相、钟馗、财神、关公、童子、和合二仙、天官赐福、仕女等等都是门神。”王智说,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山海经》记载,桃符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这两位门神一直被人们所信仰,一般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而二神的形象则是位于桃树下,袒胸露乳,黑髯虬须,眉发耸立,头生两角,手执桃木剑与苇索,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除此之外,源于封神榜的方弼和方相也是门神之一,到了唐宋之后,门神又成了钟馗、秦琼和敬德,大家所熟悉的唐明皇梦见捉鬼食之的钟馗以及为唐太宗李世民守门挡鬼的秦琼和敬德成为了流传最广的门神。”据悉,很多地方还将门神分为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门神的艺术内涵人们之所以这么看重门神,在王智看来这是因为古人对门户很看重,在古人的心中,房屋是保护人的,是护佑主人的堡垒,因而房屋的门也就非常的重要,因此就产生了门神崇拜。人们在门口立石狮子,立门墩,在门上面鸡画虎,悬苇索,挂桃符,贴黄表、贴对联,门楼上挂艾蒿、门上装铜环兽,门上贴神荼、郁垒,秦琼、敬德,钟馗等等都是认为可以驱邪祟,纳祥福,于是产生了农历新年张贴门神画的民间习俗。自上古至今,这一习俗已流传了几千年。如今,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城市里面的人已经很少再延续这些习俗了,特别是贴门神的习俗,随着单元房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其实门神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传统艺术,传统的门神都是木版画印制出来的,门神要威严凶狠才行,这样才能镇得住恶鬼,因此传统的门神文化中本身就富含了艺术在里面,近日,我们去陕西的民间探访,在蓝田县厚镇王嘴头村就看到了村民王宁肖大妈用剪纸艺术展示出来的门神,他们家的门神就是她剪出来,不但体现了门神文化,也将剪纸艺术很好的展现了一次。”王智表示,传统习俗其实就是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现。城市单元房如何贴门神今年,很多人也希望能重拾传统文化习俗,在自己家里也贴上门神,祈求吉祥,而对于住在单元房的人来说,门神应该怎么贴,王智也给予了建议。“首先要说到请门神,门神不能说买,要说请,按照传统讲究,门神不能买普通的印刷品,必须要是木版画印制的手工制作的门神,其次就是门神画像要威严,现在有很多卡通版的门神,就不符合门神的要求,威严的门神才有威慑力。”王智说,这些还只是讲究之一,古代人贴门神最讲究的是门的朝向和方位,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家门的朝向和方位没法选择,还有就是贴门神讲究的是对称,但是现在单元房的们一般都是单扇,也不是很适合贴门神。“门神体现的就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自己得到辟佑,而这种愿望通过贴对联,贴窗花也能达到,现在的人贴门神更多的是求吉祥,增添一种生活情趣,是科学文明社会喜庆的点缀。”王智表示,门神过去主要是辟邪的作用,现在更多的是装饰的作用,所以他建议大家,如果家里的条件不适合贴门神,其实大家在大门上贴上福字,也一样祈福。
( 责任编辑:www.rili.com.cn )
相关文章:从《小门神》浅论传统文化的新表达
腾讯道学林悟同
[导读]看《小门神》时我眼前一亮,着实希望以后这样的作品多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同时又把当下最潮的传播手段玩得很嗨,中间穿插的小桥断又总能让人会心一笑,让人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认同感。文/林悟同元旦即将上映的一部3D合家欢动画电影《小门神》,叙事生动、有趣,画质精细,无论是拨开梅花枝条抖落一片雪的镜头,还是一把宝剑中映出一张脸的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更难得的是故事来源于《山海经》这一上古神话集,使得它可算得上是极具鲜明中国文化标记的动画电影。《小门神》的出现不由得让人想起之前远渡重洋、移居美国的花木兰和熊猫阿宝。一、好故事离不开先进的传播手段来发扬光大美国迪士尼出品的大型动画电影《花木兰》(资料图 图源网络)1998年,美国迪士尼出品的大型动画电影《花木兰》,他们选择这样一个题材的原因在于,为抵抗侵略,代替年迈父亲从军出征,奋勇作战保卫祖国的故事,充满亲情,歌颂了正义、善良、勇敢、坚强,这样的故事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受到欢迎。众所周知,花木兰原本只是一个存在于《木兰辞》这一民歌中的形象,其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记载。可以说,花木兰既是一个具体的女英雄,又是女英雄的形象代言人。我小时候是不知道有花木兰的,后来学了《木兰辞》,还背诵,才对这位女英雄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天真壮阔豪迈直爽的气韵仍然非常喜欢。但是,到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不知道花木兰的故事了。可以说,正是由于这部电影,木兰从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而被变得鲜活灵动,从我们的课本走向了世界。而木兰的故事,恰好说明,在任何时代,一个好的故事都要借助流行文化和最新的传播手段,才能发扬光大。在南北朝时期,民歌就是最流行、最先进的传播手段。现在,影视产品,就是最先进的传播手段。二、文化的传播价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好莱坞制作的《功夫熊猫》(资料图 图源网络)2008年,《功夫熊猫》横空出世。如果说《花木兰》还有一个流传的故事可以作为底本的话,熊猫阿宝则完全是天马行空生造出来的形象。这是一个完全由美国的团队创造出来的作品,剧中的食物、场景、造型、音乐却都看去比中国的动画片更中国风,尤其是片中对中国哲学精髓的把握,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度。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熊猫是动物,是国宝,憨态可掬,以卖萌为终身事业。在《功夫熊猫》之前,中国也有几部熊猫当演员的影视剧,但对它的塑造都是建立表现它的动物性的可爱上。所以,当我们看到《功夫熊猫》,那种文化和情感上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它之前,谁会把看上去没什么行动力、笨手笨脚的熊猫跟功夫高手联系到一起,谁会想到仙鹤、青蛇、螳螂、金猴、妖虎可以组团帮助熊猫一起去战斗……《功夫熊猫》简直就是阐释了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尤其是在文化的传播上,核心的创意和文化精髓只要在,它可以披上任何形态的外衣。只要做成了,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三、对国内动画产业发展的期许与《花木兰》《功夫熊猫》同时发展的中国动画电影事业,近些年来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与之相匹敌的作品。不免令人遗憾。须知,我国的动画电影事业曾经也是非常辉煌的,《天书奇谭》《神笔》《崂山道士》《三个和尚》这样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点的动画作品,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早已成为很多现在已经是中年人对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一直滋润着他们,让他们从容,让他们始终留存着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的敬畏。所以,当看到《小门神》的时候,我简直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着实希望以后这样的作品多一些,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同时又把当下最潮的传播手段玩得很嗨,中间穿插的小桥断又总能让人会心一笑,让人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认同感。国产动画《小门神》门神,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民俗,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是为了捉鬼驱邪的,因此多是武将的形象。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门神的形象也发生很多的变化,以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拿碰上各种吉祥物的状元、福禄寿星、和合、财神、胖娃娃等。可以说,在中国的神仙谱系中,门神是跟人打交道最多的神,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神。而电影不仅注意到了它们,更向上追溯到门神之祖——郁垒、神荼,赋予他们生活的环境,人物性格,喜怒哀乐,勇气,决心与温情。而通常情况下,神界在以往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往往都是一个压迫者,里面的神仙多为帮凶,会带着天兵天将到花果山捉拿孙悟空,或者跟着王母娘娘去拆散七仙女和董永,但是,《小门神》却替神界操起了心,算计着神界的经济形势、神仙们的工作岗位,以有男神女神们的暧昧,这种设计用流行的话来说,是接地气,也极大胆。这样的想像,揭开了神界的神秘感,让人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跟着两位门神进行一场奇幻之旅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传统文化留存于上古时期的一颗种子,也由此而在我们的心底开出一朵绚丽的色彩。在这样的体验之后,至少看过的观众在回想看过的动画电影时,会想起有两位门神,在2016年的新旧之交,携带着破旧迎新的思考与努力,曾真诚地行动过。不可否认,《小门神》的叙事节奏稍微松散,但也给了观众喘息的时间,不算败笔。人物设定、矛盾冲突方面,有点老套,但能适时地加入新的时代元素,所以看上去还是会让人眼前一亮。整体的故事很完整,多线发展也各自有圆满的结局,在国产电影中算是很不错了。因此,作为一位关注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观众 ,我还是要给《小门神》点赞。《小门神》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电影,它说明了新一代的动画电影工作者,不仅有着从中国古老的文化土壤中挖掘精彩故事的文化自信,还有着把存在于想像中的古老神话人物塑造成鲜活有个性的、符合当今流行文化的动漫人物的创作能力,更有着让最先进的影视技术转化成为有着中国审美情怀的专业水准。这三点兼而有之的动画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表达。(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孟淅)(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林悟同,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taoismy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专家期待召开世界门神大会 地方文化开发渐趋开放-中新网
专家期待召开世界门神大会 地方文化开发渐趋开放
  朔州8月14日电 题:专家期待召开世界门神大会 地方文化开发渐趋开放
  作者 李鹏飞
  唐将尉迟恭的门神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其家乡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门神文化节14日落幕,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陈建祖在当日召开的中国门神文化论坛上直言,各地旅游文化开发画地为牢,陷入功利化、瓶颈化、地域化。
  不过郑州与山西介休在清明节文化活动上由非此即彼转入合作的先例表明,地方文化旅游开发渐趋开放。
  中国门神超百种
  唐太宗李世民凭借玄武门之变登顶皇位,而战死的李建成、李元吉两兄弟仍领着诸多将士阴魂不散,夜夜欺扰唐太宗,大将秦叔宝因“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不惧鬼魅,“愿同敬德披坚持锐把守宫门”,当夜太宗果然无事,此后二将便夜夜戍卫,然李世民念其辛苦,遂命画工绘二人戎装画像悬挂于宫门,邪祟同样不敢侵入,后此法流传民间。
  唐之后,尉迟恭与秦叔宝便成为流传最广的门神形象,在年画研究专家沈泓的的收藏中,三分之一是关于门神的,而尉迟恭的门神占其中的15%。
  “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是吃鬼的鬼”,所以,沈泓认为,鬼神是门神的起源。
  地域、时间的不同,门神的形象也千差万别。据沈泓介绍,除了神话传说人物的门神,西汉时出现了一个叫成庆的女门神,后来有了关公、岳飞、穆桂英等真人门神,而关于动物的门神,如鸡和鱼,至今还在年画里有所体现。
  “台湾甚至有‘红毛番’就是洋鬼子的门神”,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涛说。
  虽然学界公认目前中国门神种类有60、70种,但经常行走乡野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民协主席常嗣新认为,实际上要超过百种。
  地方政府文化旅游开发渐趋开放
  地方政府为文化旅游开发争夺历史名人、神话传说人物在全国此起彼伏,背后莫不是利益冲动作祟,仅山西一地的境内就有新绛县与安泽县争夺荀子故里,武乡县与和顺县在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开战,“其实原来都是一个地域版块”,陈建祖说,“如今各地开发旅游文化已经陷入了功利化、瓶颈化和地域化,不开放,虽然这是文化开发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希望这个阶段快点结束。”
  如今这种势头已渐缓和,常嗣新介绍说,此前一直围绕清明节不停论战的山西介休市与河南省郑州达成合作,清明节时在介休绵山举行的寒食节之后,所有与会者便奔赴郑州参加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活动,此外,古代四大美女产地的合作也在酝酿中。
  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邢晨声期待,平鲁区也能以开放的姿态与全国乃至全球的门神文化产地共同将门神文化发扬光大,将来在平鲁召开世界门神文化大会。
  叶涛认为,门神具有辟邪镇宅防御的功能,同样也蕴涵着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他强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一部分,也是转型社会的心理需求。(完)
>相关新闻:
>地方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山西平鲁_新浪城市_新浪网
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山西平鲁
  塞北平鲁地处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全区国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其中农业人口15.5万人。全区辖2镇11乡,共352个行政村。这里是全国有名的煤炭生产基地,年产原煤达1亿吨,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安家岭、东露天等三大露天煤矿就驻扎在平鲁。在山西省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思路的指引下,这个以煤著称的经济强区在转型发展中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主角”,通过认真挖掘整理并积极申报,2010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与“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一个以“尉迟故里、门神文化”为名片的文化品牌深深扎根平鲁大地,成为平鲁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平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有史以来,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长期碰撞、交融,使平鲁这块边塞要地积淀下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六郎寨、红娘墓、观音塔、鄂国公庙及大量汉墓群;明代修筑的古长城在平鲁境内蜿蜒绵长58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新修的李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现在正在建设中的乌龙洞景区,传说是五台山五爷得道的地方,并有“先有平鲁乌龙洞、后有五台五爷庙”之说。平鲁也是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宝地,历史上诞生了像大唐名将尉迟恭、金朝大夫虞仲文、明代大将李良材、清代武官刘诏等一批彪炳史册的军事将领和文人墨客。平鲁也因尉迟恭的故里,2010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与“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就牺牲在这块土地上,“李林精神”成为平鲁人民代代相传、光照后人的“传家宝”。
  平鲁又是出名的穷县,1978年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分配收入仅为20.1元,经济排队全省倒数第一、全国倒数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和朔州建市20年,成就了平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次重大飞跃,成为中部崛起的一颗熠熠夺目的明珠。
  平鲁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煤炭总储量达137亿吨,煤田面积达336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区之一,年产原煤达1500万吨,素有“煤都”之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和安家岭露天二矿。今年该区争取回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达300多亿元,新上了东露天煤矿、大梁水库,有两条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将穿境而过,为平鲁经济经济和社会发展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平鲁的资源优势还在于土地广阔,发展农牧业的潜力巨大。这里盛产的莜麦、山药、葫麻、豌豆、荞麦、谷黍等小杂粮久享盛誉,倍受市场青睐,被确定为全国小宗杂粮商品基地区(县)。尤其是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红山荞麦,享誉海外,打入国际市场。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中部城市的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和人力物力的支持,平鲁在抓住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寻求着适宜自己的发展之路。平鲁凭着超前的思维、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这条主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成朔州市核心工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谐共建样板区,努力打造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20万平鲁人民在平鲁区委、政府的带领下,在联合国专家视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进行着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在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煤炭资源整合走在山西省前列、城乡一体化“平鲁模式”创山西省先进典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山西省一面旗帜,各项工作奠定了在全省创一流的基础。平鲁区在山西省政府公布的2009年全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通报中,名列第四位,受到省政府的彰。
  做好煤炭文章,集中精力抓好煤炭产业升级改造
  夯实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的经济基础
  平鲁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县(区),煤炭工业的比重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70%以上。近年来,在平鲁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引下,重点实施了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调整产能、改革产权、改进采煤方法等项工作。以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为切入点,率先推进地方煤矿机械化改造步伐,着力打造新型煤炭基地,走出一条煤炭资源型区域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把煤炭产业做强做大,把相关地面产业做精做细,真正把平鲁建成以煤炭产业为主体,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新型能源工业基地。抓住当前全省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构建多轮驱动、多业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和标准化矿井建设。按照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矿井建设要求,在全面完成煤矿整合重组任务和全部完成25座保留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的基础上,采取“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办法,同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力争今年6月底,已经建成的9座综采矿达到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水平;到年底,正在实施综采改造的8座矿井建成标准化矿井;到2011年上半年,全区保留的25座大矿全部建成标准化矿井,达到“三化”“六有”标准,真正实现煤炭产业由小多散乱向规模化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增强抗风险和竞争能力,提升本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要始终把煤炭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要聘请煤炭安全专家评估团,定期不定期对煤矿安全状况和监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价,全面考核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监管水平,实现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常态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整治矿山开采秩序,严厉打击私采滥挖行为,在全区形成依法、规范、有序、安全的资源开发秩序。
  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一城十镇百村” 建设
  搭就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的发展架构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把城镇化的巨大潜能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早在2004年,平鲁区依据当地实际,提出并展开了“一城十镇百村”建设,紧紧围绕“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把新农村建设摆上战略位置,以“一城十镇百村”为架构,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以整体联动为特征,强力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即城乡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创造出资源型区域新农村建设“整体联动”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力以赴建设好井坪城。井坪城建设要继续按照“拆迁改造与完善提高相结合”的思路,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高强度抓好旧城拆迁,高水平抓好城市建设,高质量抓好城市管理,努力把平鲁打造成生态山水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宜居宜发展之城。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要进一步延伸规划体系,在总规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相互衔接、功能配套、体系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高强度推进旧城拆迁改造二期工程。完成古城小区、建设小区、七里河小区、平阳街西段北侧等地段的拆迁。三是高水平抓好城市建设。今年开工建设的城建项目共41项,总投资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项,包括西环路、善学街、博学街、武昌街新建,东环路、平阳西街、井东街拓宽改造,平安桥改造,城市集中供热扩能;城市景观工程7项,包括城墙景观带、环城水系、读书公园、明珠公园、七里河公园、胜利公园、烈士陵园;公建工程7项,包括人口大楼、工商大楼、税务大楼、武装部营区、会议中心、广电中心、建设路市场。安居工程项目9项,包括古城小区、平安小区、平阳小区、建设小区、新城小区、七里河小区、北坪搬迁小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小区、廉租房工程。公益事业项目4项,包括三小、四小迁建,二中、世纪学校、中医院改造。引资项目5项,包括紫晨小区、机械厂小区、旅游休闲度假开发区、胜利商贸中心和平鲁宾馆改造。高标准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和街道整治工程,完成平阳街、新城街容貌整治,完成平安街、胜利路人行道铺装,完成平朔路、平万路、建设路、胜利路、东环路、西环路等城市道路绿化,整治城市供电线路。四是高质量抓好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理顺市政管理体制,规范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和集贸市场管理。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教育和处罚并举,彻底治理脏乱差,优化人文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争创省级文明城区和爱国卫生先进城区。进一步推进“十镇百村”建设。按照城乡总体规划,以聚集人口为前提,以发展产业为重点,以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村镇建设体系,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村靓起来。围绕生态畜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旧房改外观、新建有品位、村容要绿美、院落变整洁、整体出效果”的要求,全面完成百村建设任务。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通村公路416公里,扶贫公路87公里,区乡公路29公里;完成91个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40个甲级村卫生室建设;解决115个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年内“十镇百村”高标准实现“五个全覆盖”。 要继续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相结合,以荒山、通道、环城、城区、矿区、村镇、旅游景区绿化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年内完成通道绿化350公里,环城绿化1.3万亩,旅游景区绿化1500亩,村镇绿化20个,荒山造林3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8%。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富起来。按照资金、品种、地域“三集中”的原则和“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抓小区”的思路,大力发展林草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发展“生态庄园”,建设股份制牧场、林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抓龙头、抓园区、抓大户、抓典型,逐步转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模式,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要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积极开展农民政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靠技能向城市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让机制活起来。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使农民获得长期性收入。要继续执行搬迁村民建房补贴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向十镇百村集中。要积极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消除农民流动和进城障碍,鼓励在城镇有稳定收入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置业,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注民生求和谐,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提升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的发展水平
  社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和支撑,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同等的高质量教育,是平鲁区近年来所致力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平鲁区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放在的战略地位,大手笔投入,大力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平鲁以“调整学校布局”为“抓手”,提出了“高中、初中在城区,农村小学在乡镇”的办学思路。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12所整修一新、美丽典雅的园林式小学矗立在平鲁的山庄窝铺。投资2亿元可容纳5000多名学生的李林中学新校园拔地而起,投资7000万元可容纳4000名学生的区直高标准寄宿制小学也已于2009年10月正式开课,在建成全省一流的李林中学新校园和l2所乡镇寄宿制小学,4所区直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l.2亿元对平鲁二中、春芽幼儿园、井坪三小、井坪四小进行改造。从今秋开始在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全区高中生实行免费上学。不仅让学生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学得更好更为重要。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平鲁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教育教学成绩与教师工资待遇挂钩,排队亮相,末位淘汰,自费进修,或转为生活老师。同时还规定50岁以上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全部充实到后勤担当生活老师,腾挪出的教学岗位,通过向全国公开招聘来补充,近二年,累计从师资类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500多名,每年还从各级各类学校选拔名师,给予每月200元特殊津贴待遇。与此同时,平鲁区还改革寄宿制小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实行属地管理,由所在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第一校长,对学校进行直接管理,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各乡镇的年底综合考评。今年平鲁区进一步完善城乡办学格局,积极开展12年义务教育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管理,积极推行教育教学质量专家评价制度和校长、教师优胜劣汰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城乡学生享受均等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9岁末,平鲁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这一殊荣在全国仅有92个地区获得,平鲁是山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平鲁区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建成了晋北一流的综合医院,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投资1.2亿元的区综合医院,整体交由全省实力最强的山西省人民医院,成为省人民医院分院,实行“对口支援,官办分离”的运行机制;投资1000万元的中医院改造今年可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的8个乡镇卫生院、212个村卫生室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平鲁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得到省、市有关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的肯定,今年被列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区。“让人人享有满意的医疗服务,这正是医改的最终目的”平鲁区委书记、区长李俊如是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近年来,平鲁区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机制,在就业指导、就业登记、就业介绍、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发布上均实现了全区居民共享。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目前,在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预算4000多万元,建立起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工退休等制度。采取财政补贴30%的办法,鼓励农民交纳养老保险金;凡务工满15年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农民工,到龄后和城镇职工一样办理退休手续;在全区范围完善了城镇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了煤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完成农村电视信号入户近5000户,并将农村居民收视费纳入财政预算。65岁以上农民生活补助、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等项制度,保障资金实现了从集体保障为主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各类保险、劳动就业、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井坪城区转为城镇户口的失地农民,凡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范围。要认真落实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逐步解决贫困大学生、失业人员等就业问题。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扎实做好助困、助老、助残工作,给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设立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大学生、失业人员和退役士兵等就业问题,同时,将井坪村5000多失地农民全部转为市民,纳入城市低保。目前已开发500多个公益性岗位,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待岗和下岗人员就业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加速打造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的步伐
  平鲁区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紧抓当前全省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构建多轮驱动、多业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把平鲁建成以煤炭产业为主体,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全力推动转型大发展。平鲁区加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经济体系,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抓住中煤平朔公司投资1000亿元发展循环经济的极好机遇,积极争取中煤资金、技术、项目,开工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企地在转型发展中的互利双赢。年内先行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化肥厂四期、矸石电厂三期、大型特种车辆维修、胶带胶管及轮胎制造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服务煤炭主导产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建材业,大力发展以小杂粮、肉制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同时围绕国家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投资重点,切实把项目争列、资金争取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搞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全力以赴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以“中博会”、“煤博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为平台,创新引资方法,拓展引资渠道,通过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东露矿、引黄北干、荣乌高速、平朔高速、准朔铁路、神电关小上大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征地占地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为平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推出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的替代产业
  近年来,平鲁区通过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逐渐使单一的传统煤炭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强势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出平鲁经济发展的替代产业。按照平鲁区《关于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围绕边塞文化、古军事文化、佛祖文化等主题,依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业,依托旅游载体发展文化事业。作为尉迟恭故里、“门神文化”的发源地,平鲁区以这条主线制定发展规划,在古城建造尉迟恭祠堂、牌楼、雕塑和门神文化展厅,修复古城墙,完善环古城景观,恢复县衙、民居和商铺,建设“民俗风情一条街”,集中展示当地传统工艺、传统戏曲等,并以此为平台,与传统节日庙会相结合,逐步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门神文化节”,今年积极筹办首届中华“门神文化节”。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尉迟故里、“门神”文化这条主线,全面启动井坪古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凤凰古镇、乌龙洞、明海湖二期工程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精心打造关联度较大、影响力较深、前瞻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六大旅游板块,形成融门神文化、黄土风情、绿色生态为一体,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统一,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呼应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平朔露矿―南山公园―井坪古城―大梁水库―乌龙洞―风力发电场―明海湖―北固山旅游文化名片,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档次,把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推出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发展现代物流业,年内建成启用新平鲁宾馆、明海大酒店,完成汽车城、北坪物流中心等建设工程。
更多关于 &的新闻 10:27:09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可能性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