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疾病需要按照医院里要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要求 每三个月就要去医院里要求新生儿疾病筛查拍X光 这样对身体好不好?具体有啥影响

照X光对身体有哪些影响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照X光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权威医生回答
X线对人体健康确有一定危害,X线照射量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X线照射量可在身体内累积,其主要危害是对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使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发生疾病.
中信惠州医院
X线对人体健康确有一定危害,X线照射量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X线照射量可在身体内累积,其主要危害是对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使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发生疾病.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座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医院态度:病人穿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记者查阅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然而记者在医院遇到的真实情况却是:放射科的医生将患者领至仪器前面,要求患者胸部紧贴仪器站好,然后医生走出房间,关上厚实的防护门,进入被铅玻璃隔开的有安全保障的房间里操作仪器,留下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
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打电话到几家大医院的放射科询问防护措施的事情。一家中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愣了一下,似乎对记者所提的问题表示惊讶。之后她劝记者放心:“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照射X光,并没有多大危害,这在医院里是常事。普通的病人来照X光一般都不穿防护衣的。况且现在的仪器比以前先进了,对射线光束的控制很精确,不会照射到非检查部位。只有孕妇才会对其腹部进行遮盖。”而另一家大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则对记者的提问感到可笑,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规定”,认为“照X光必须身体紧贴仪器,如果穿了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国内胸透使用率为发达国家300多倍
记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医院的违规操作确实普遍存在,看来,大多数人对于X光的危害的确相当漠视。
那么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年有350人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数据,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记者就此专门请教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放射防护科的科长于宁乐医生。
“其实放射学检查致癌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具有随机性效应,不一定摊到谁的头上。”于宁乐向记者解释,“350人致癌这个结果是用人口乘上一定的比率得出的。对于个体而言,因辐射致癌的几率是随机的,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但是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患病率的增高是可以肯定的。”
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辐射源就是X射线检查与CT检查。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是作为一种必须的医疗手段,X射线检查在国内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时候,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能发现肋骨、锁骨、胸椎等骨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
于宁乐告诉记者,我国以前对于X射线检查是没有限制的,近些年来,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医疗辐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没有被很好地实施。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要走在中国前面。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到最低。医生如果有疏漏,都很可能因此被吊销放射执照。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在披露X光危害时提到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04年,北京一家医院曾因为向澳大利亚发送未加防护拍得的X光片,受到澳大利亚检疫部门的警告。而一位外籍孩子在国内医院就诊拍X光片检查时,他跳下床拒拍,他认为在他们国家做拍片检查时,都给病人围上铅围裙。中外对受检者保护的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X射线检查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呢?有专家曾经以最需要用X光检查的骨科手术为例,推算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接受照射的剂量。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的次数为: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 次以上。
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 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六次X射线检查,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千万分之三点八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孕妇儿童在辐射高危人群之列
尽管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普通病人进行X光照射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是对于孕妇,还是有所顾忌的,对其腹部进行遮盖。于医生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孕妇。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除了孕妇之外,儿童也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之一。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国家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严禁从事与放射工作有关的职业。
如果说患方只是偶尔接触X射线的话,那么作为医方的放射科医务人员受到辐射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卫生部法监司公共卫生处负责人表示,卫生部曾对国内 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记录显示,医疗界人员接受辐射的程度居各行业之首,医学辐射是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医务人员由于接触射线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短,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
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然而对于医疗辐射的危害,很多医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虽然医院也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医务工作者会因为麻烦而不愿使用。不少在X光机下进行骨科手术和手法复位的医生,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脱光,这表明辐射已经对身体产生危害了。
标准形同虚设 胸透遭到滥用
导致X射线辐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实问题并非出在缺少标准!”于宁乐认为,我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已与国际接轨,并无什么两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却常常形同虚设,拍胸片享受到屏蔽保护的患者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有时体检时,医生为节约时间,甚至要求几个体检者同时进入拍片室,一人拍片其他人未加任何防护地在一旁等候。“医院可能认为患者是偶尔来做一次X光检测,即使没有防护,危害也不大。但实际上,医务人员并不能因为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
“还要严格控制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于宁乐指出,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放射科医师,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则完全由临床医生决定。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滥用X射线检查,本来病人完全没有必要接受X射线照射的,结果医生为了多收医疗费,无端让病人接受照射。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时刻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着想,能用B超检查的尽量别用X射线检查;非用不可的,也应该选择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光透视。
生活中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年孩子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从业检查、单位体检,没有一项能离开了X光胸透。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但在我国,尤其是生活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里的人群,“胸透”已经成为了体检的“保留节目”,而这种做法在国外早已被摒弃。
“患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于宁乐担忧,目前患者当中缺乏防护意识的人比比皆是,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医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主动为自己选择X射线检查。还有就是患者的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是完全不必要的。
不过,人们也不必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1毫西弗特=100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 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有多少人知道拍X光要穿防护服,又有多少医院配备了防护服?
10:06:16 +08:00 · 7543 次点击
今天去医院拍X光,问医生要防护服,答曰没有。科室里面也没有相关警示牌。中国的医疗这么贵,可基础防护却差劲的要命。有多少人知道拍X光要穿防护服,又有多少医院配备了防护服?具备防护措施的医院又有多少医生会主动提醒呢?
& & 10:10:47 +08:00
头像是楼主本人吗?
& & 10:15:00 +08:00 via iPhone
完了,以为是医生穿的,想想也是,我只要胸透,jb也遭殃了。
& & 10:17:04 +08:00
啊 从来没穿过,医生也没说啊!!
& & 10:17:14 +08:00
有相关科普文章么
& & 10:17:39 +08:00
中国人体质强,用不着那个吧。
& & 10:18:22 +08:00
进去前 医生说了 半年内要孩子的不要拍了
& & 10:21:12 +08:00
我在厦门,上次孩子肠套叠的时候,处理方法是边X光边空气灌肠,两个大人都在旁边帮忙按着孩子,在第一医院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后来搞不定去了市妇幼,那里的防护服就很全,重重厚厚的,头上都有,后来解决了感觉不同的医院这方面差别太大了
& & 10:37:21 +08:00
拍哪儿护哪儿吗?
& & 11:31:39 +08:00
为什么我们拍x光胸透的时候,不仅不穿防护服,还要脱衣服裸着拍……
& & 11:41:22 +08:00
这个国家是有规定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但是医生/护士基本都不告知。。。然后患者也极少有人知道。
& & 14:39:17 +08:00
@ 嗯 都这样
& & 16:34:22 +08:00 via Android
小学初中每次体检做胸透都会戴铅帽和铅围裙,高中大学就没有了。CT是一定有防护的,辐射剂量比较大。需要多次复查时,很容易超过安全的年累积剂量,所以能护的地方要全护上,尤其是眼睛。即将迎来今年的第四次CT...
& & 16:55:54 +08:00
X光有效辐射剂量非常非常小的要知道人无时无刻不处于背景辐射中,做一次X光如果是四肢X光等于1h的背景辐射,胸透相当于10天的背景辐射丝毫不用在意CT有效辐射剂量是X光的百倍之多,这个才需要重视
& & 16:59:33 +08:00
@ 我朋友-_-@ @ 有良心的医生会主动告知,或者医院要求拍X光的必须穿(这种良心医院估计掰指头能数过来?),大多数医生都是你不要,我便不说,这种情况可以向卫监部门投诉关于科普,自行Google,我记得一年不能超过一次,拍X光会增加癌变和不育的风险,辐射最大的应该是透视吧,妈的,今天做的就是胸透。@ 反正拍一次死不了是么-_-@ 不然会增加畸形儿的概率,想想,为什么现在畸形儿的几率这么高。@ 是的,差距很大,这玩意能不拍还是不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非必要则免,不清楚防护服在妇幼类医院的覆盖率有多少,但拥有的,绝对称得上是良心医院了。@ 不仅拍哪护哪,相邻部位也要防护。@ 拒绝裸拍,裸拍有这必要么?升学、入职、每年公司常规体检都要透视,我想常规体检,透视根本没这必要,多花钱,还自己受罪。@ 医院不自律,卫生部门监管不力,所以防护服普及率不高,医生为了省事也不会主动告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卫监部门投诉。
& & 16:59:37 +08:00
人一生中死于癌症的几率大约是20%,做一次胸透,可以将这个概率提高0.0001 %有意义么,laf
& & 17:18:59 +08:00
@ 今天看到做CT的也是毫无防护的进行,眼镜和生殖系统部位需要重点保护。。得了病,该需要做的不能少,毕竟,在床上病死,还是选择做CT,大家都会选,但最近本的防护是需要的。@ 丝毫不用在意?90%的人都是你这种心理吧,便是这种无所谓、对辐射的认知不够,以及监管部门的不力,才导致了现在普及率的不高。少,不代表没影响,既然有影响,便是要防护
& & 17:43:28 +08:00
@ 我想问,若拒绝脱掉上衣拍x-ray,而医院拒绝提供防护服,会发生什么……体检报告是不是出不来了,然后是不是没有然后了?!
& & 17:47:41 +08:00
@ “完了,以为是医生穿的,想想也是,我只要胸透,jb也遭殃了。” 神回复!@ 说实话,防护服有多大作用我不清楚。以前穿过一种衣服,感觉好像是化纤的,据说是用来防静电、防辐射啥的。问题就在于,穿防护服的作用是啥?是减少不需要关注部位的辐射吗?那这样的话,防护服岂不是到处都是洞了?
& & 18:28:50 +08:00
@ 说别人对辐射的认知不够?唉,自己去搜索吧另外,现在医院的X光片,有胸透有胸片,你确实你做的是胸透?胸片的辐射剂量比胸透的少的多,完全不用担心。胸透只要你不是一年做很多次,影响也不大。当然,前提是你不会再去做CT或从事放射性工作。
& & 18:44:55 +08:00
一般人活一辈子能照几次X光,与其关心这个,还不如多关心关心每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更实际些。连基本的空气水食物都保障不了,谈其他的全是扯蛋的节奏。
& & 20:00:13 +08:00
@ 就像你自己发的几枚吐槽文一样,有意义么? 当你说的,这0.0001 %的概率发生在你身上了,你还会说有意义么。李开复都淋巴癌,不规律的作息真的那么重要么?量变引起质变,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这些我们无法逃避,但,拍X光,我们有的选择,拍与不拍,穿与不穿,我想,医院有防护用品的话,你也会选择穿吧?那,你觉得穿上有意义么。@ 医院不会拒绝,他们有应该会提供,没有便会说没有,不管有而不提醒,还是没有,都可以向卫监部门投诉。没有而必须拍,要么选择其它医院,要么就当小型核反应堆泄露了吧,鬼子国不也没死几个人么,跑了两家医院,我也别无选择做了胸透。@ 孕妇穿的防辐射服作用有多大,不得而知,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的防辐射服我想都没少吃辐射。这里说的是医用防护服作用当然是减轻辐射啦,被拍部位以及相邻部位的辐射,防护用品我这里只提到了防护服,还有防护裙、防护手套、防护玻璃板、防护帽等各部位的防护用品,拍不同部位时使用不同的防护用具@ 我没说仔细,是对X光(透视)辐射认知不够。特殊工种,要求很严,今天做的检查包括 血压、心电图、血检、生化检验和透视(胸透)@ 既然你说了,空气水食物保障不了,是因为无能为力,以你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现状,至少,拍X光,你有的选择,你会为了自己的健康而选择
& & 20:17:27 +08:00
@ 不过说实话,要不是孕妇或者特殊情况,我觉得不穿防护服是可以的。除非经常去拍x光啥的。因为据说人体是承受得了,在一个现在电脑、手机、wifi啥的辐射也不小的。在恶劣环境选择下走过来的民族,也许在抗辐射等问题上可能会好一点。
& & 20:22:56 +08:00
第一。。我不知道。。第二。。我知道的医院都没有。。。
& & 20:43:16 +08:00
@ 不穿不会死人这是肯定的,为了自己的健康,防护服是必要的。很多单位每年体检上面都有透视这项,一年一次,这时防护就很有必要了。今天血检,医生告知白细胞偏少,需要进一步检查,又被X光一照,又得死“一片”。@ 第你个大头鬼,跑了两家市立医院都木有,所以认栽,拍了。
& & 20:56:19 +08:00
。。。唉。有安全防护意识是好的,绝对值得鼓励。但科普工作还是任重道远。我丝毫没有反对楼主的安全防护意识的意思,我喜欢楼主这种较真的人,包括对监管的大声疾呼,顺带还普及了不少人知识,比如楼上好多人都没听说过的。0.0001 %的概率是什么意思。100万次的照射后,有一次可能中招。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100年,那一年得来个一万次,一天照上个三十多回,一生中才能几乎确保百分之百中个招。当然实际上没人这么干,而且不用等到照满100万次,这家伙铁定有问题了。概率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指标。X光照射不是没有负面影响,但比起其他的日常生活安全隐患来,这个东西的重要程度得往后排,很远很远,远到你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它——别的更不安全的东西一大堆,忙不过来的。反之,强辐射的放疗之类的,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相信肯定有人能拿出例子来,疑似X光照射造成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能找出不少。但概率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就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把概率低的往后扔,概率高的往前排。 还是那句话,我赞赏你的精神,也不是说不要操心X光带来的可能后果,而是别想太多,这事没那么可怕。还有个现实的原因是,你在类似的小概率安全隐患上花一定的心思,能为你带来一定的保障,但收益实在太低。在其他地方花更少的精力和心思做日常的安全防护保障,得到的收益要大的多,多到可以多让X光照几下都划得来……当然这是个比方,不是说真去没事照着玩……
& & 21:01:16 +08:00
@ 一年一次?你都觉得多?我记得是平均2个月一次才算多。一年3次是安全线好像。不过比起那些做放疗的好多了。
& & 21:03:50 +08:00
@ 对了,我记得大学还是高中的。说道x射线,好像波长比较长,穿透能力比较弱?你已经穿着衣服去拍照了,我觉得衣服的纺织品空大小,x射线透过的时候要被削弱好多吧?如果波长很短?那就是卡玛射线?我记得伽玛射线是聚变还是裂变的时候会产生的,这可是很危险的射线,计量控制不好。。。就个屁了。。。。。
& & 21:13:18 +08:00
谢谢楼主提醒,我记忆中,我从未有人告知,或者防辐射的保护。我感到一阵悲哀。。
& & 21:47:19 +08:00
@ 不可否认,X光在医疗上面做出了很多贡献,X光照几次死不了,这是绝对的,鬼子国核泄漏比X光严重太多,也没几个死的,也没引起多大恐慌,反倒是邻国乱了阵脚。我们处在,水、食物、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仅有的能够掌握的这点健康。新华网上说男性患癌症的几率大约是44.29%(参见:@
不管化疗还是X光,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需要照几次就照几次,因为病情需要。Google找到的,有的说一年1次,有的说一年2-3次,不清楚这个标准如何定义,我想,因设备的不同、年限的不同,辐射大小也不同,但,关于拍x光,能免则免至于波长什么的,文科生,当年物理化学生生被班主任剥夺,送给了历史老师。一层衣服会被削弱多少,这不知道,微乎其微吧?不清楚有没有科学实验或者相关研究论文@ 我倒是有意识,却受医疗条件约束,依旧从了X光-_-
& & 22:00:28 +08:00
@ "这0.0001 %的概率发生在你身上了,你还会说有意义么"只要发生了概率就是100%的神论点再次出现,你要这么想的话要概率有什么用?抛开概率谈论风险和抛开计量谈辐射一样都是耍流氓!
& & 22:00:34 +08:00
胸透现在似乎非常少见了…
& & 22:15:12 +08:00
@ 开贴即是吐槽医疗设施建设,提醒童鞋们注意。回复渐渐偏离,成了有没有必要穿防护服,多大的概率会得癌症。自己的身体,支配权在自己,保护抑或挥霍,无人能干涉,还请君珍惜。@ 胸透属于一些单位的体检必检项目吧?
& & 22:16:33 +08:00
@ 大哥/大姐,你是学文科的?辐射是由计量单位的,但至于说多少的辐射量是安全的,这个我确实不清楚,但应该和pm2.5一样有一些大概的范围。然后衣服可以削弱多少不需要研究啊,有计算的。我们大学还学过电磁波这门课,可惜太难,我没好。
& & 22:22:53 +08:00 via Android
@ 既然是文科生,那就有必要了解下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区别。尤其是可见光是很高频电磁波。普通环境电磁辐射达不到致病剂量,电离辐射源都是受管控的。电磁辐射需要用金属网或者罩才能防护,电离辐射请上铅板。当然,有医学意识是好的。另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必过分愤慨。
& & 22:30:15 +08:00
@ 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每台设备的辐射量都是一样的吗,会否因为生产厂家、生产年代的不同,而有差别呢。至于电磁波,依旧没学-_-会因材质、间隙的不同削弱量也不同吧,没学不懂。所谓安全,是相对的吧,因人而异,只能说明,这个量,放射在大多数人身上,是安全的。比如我今天,血检到白细胞减少,而此时X光辐射会不会比白细胞正常时期的辐射对身体影响要大一些?纠结这些其实没意义,我只是在吐槽医疗设施建设,非要拿辐射量是安全的,丝毫不用在意等说辞,都是专家,我杞人忧天
& & 22:38:55 +08:00
@ 好吧,发展中国家。这个词似乎是一个万能的答案
& & 22:42:22 +08:00
@ 有点争论的倾向。。。。。。。。。。。。。。。。。。。。。。。。。。。。。。。。。。。。。。。。。。。。。。。。。。。。。。。。。。。。。一句话,你是天朝人吗?
& & 22:55:25 +08:00
@ 好吧,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都活下来了,小小的辐射多大点事
& & 23:13:51 +08:00
@ 我记得高中数学有概率论啊,怎么还会有人说出"这0.0001 %的概率发生在你身上了,你还会说有意义么"这种无知的话。。推荐一篇很好的X光和CT辐射危害的文章,如果看不懂。。那么请不要试图在自己连科普文章都看不懂的领域发言
& & 23:26:22 +08:00
@另外补充一张辐射剂量横向对比图: 中文翻译:人类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个小概率事件(比如给所有的医院购买大量X光防护服),还不如把这些资源拿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控烟啦,清洁能源之类另外再给你一个直观的描述:做次X光胸透当于坐飞机从纽约到洛杉矶的一半我觉得普通人的一生中,做X光的次数应该比坐飞机的次数要少吧。。。。要不下次您再发个帖,痛斥各航空公司不在飞机上提供防护服?
& & 23:36:45 +08:00
@ 其实我只想停止争论。
& & 00:11:27 +08:00
@ 就是看不懂,英语还给老师了。至于数学,概率,嗯,原谅我忘了。还是说给 @
的话,转说给你:开贴即是吐槽医疗设施建设,提醒童鞋们注意。回复渐渐偏离,成了有没有必要穿防护服,多大的概率会得癌症。自己的身体,支配权在自己,保护抑或挥霍,无人能干涉,还请君珍惜。即如你们所说,安全,无需担心,为何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有关部门会有明文规定,我想不会是催动市场需求摘录:国家规定,公众年剂量限值为1 mSv。据报道,1次胸透皮肤吸收剂量为0.60~4.85 mGy,即为辐射R的辐射权重因数为1,那么接受1次胸透的剂量当量为0.60~4.85 mSv。Via: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做一次胸透平均接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是1.1mSv,而一次胸片是0.14mSv。这是一个平均数据,且包涵国家差异,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剂量小得多。Via:胸片一次剂量约0.2mSv , 胸透一次大约1.1mSv ,对比一下: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这种落后的且差不多已被国外淘汰的设备只有在国内才这么常见,君不见学生体检,校医院使用的不都是这样古老的医疗器械吗?世界卫生组织对使用X光照射的身体检查有着明文规定,被检者全身的关键部位都要用防辐射材料覆盖上,只保留检测部位裸露,这些在国外医疗机构都是硬性规定且严格实施的流程,在国内一切都简化掉了。。。全身上下都暴露在X光下,反正与医生无关。Via: 胸透的放射线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就相当于拍10次X光照片检查。一次胸透半小时后,即可以显示出X线所致DNA受损后错误修复而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和微核率上升。X线作用于红细胞膜,可能使膜上电荷数减少,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红细胞膜上C3b受体清除致病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低下,同时还引起淋巴细胞糖元代谢的改变。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Via:
& & 00:25:04 +08:00 via Android
你在大城市里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比x射线致癌性高多了。
& & 00:48:36 +08:00
@ 谢谢。我只是在吐槽医院防护措施,有人便跳出来说安全,丝毫不用在意,谈空气水食物。剂量与时间有关,时间长了,剂量就会变大,所以有论文报告,一次胸透的剂量在0.60到4.85mSv之间,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做一次胸透平均接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是1.1mSv,而国家规定,对于普通公众,一年的剂量不要超过1mSv,所以,并没有所谓的绝对安全。为自己健康着想,你便穿上防护服,找有防护用品的医院拍X光等。@,move此贴吧,已无意义,谢谢。
& & & 00:49:26 +08:00
& & 00:51:30 +08:00
& & 01:26:31 +08:00
又一个分不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文科生,说那么多无非是寻求心理安慰而已,就这知识基础是没法规避生活中真正的风险的你一辈子才需要拍多少次X光?放射科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 & 07:39:55 +08:00
@ 我说我是文科你就拿文科说事,没学不等于资料也看不懂,更不要用一辈子才需要拍几次x光,这种无所谓的说辞,很多单位体检都有透视这个项目,我说的不是单纯一个人,而是整个拍X光的群体自然中的电离辐射、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我们无法规避,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无法逃离,学术界也在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方面还存在争议,至少,我们能规避这些人造电离辐射医生也是受害者,不错,但是隔离室也是用特制材料把X光隔离在了隔离室,况且医生身上都有防护用品。再说一年才拍几次X光,即使一年拍一次又怎样,你能保证不超标?你写的代码质量再高,你能保证没有bug?会因为医生水平、心情等因素影响医生拍X光,为何不穿上防护服,给自己加一层保险?
& & 08:31:09 +08:00
呵呵,楼主该是那种较容易大惊小怪的纯文科生,由于理科基础不足,有些问题的理解容易和理工科生的理解出入较大。一言以蔽之,纯文科生的世界,乃们这些程序猿不会懂。有的纯文科生,认为吃微波炉煮的饭就是吃辐射,有的认为台式机的线插错就会爆炸。当然了,纯理工的世界,纯文也不会懂。有的纯理工,认为哲学讲的就是生活常识,还有的认为语言学就是学外语。别人听起来都很荒谬,但人家自己不会觉得荒谬。
& & 08:36:49 +08:00
谢谢lz普及知识
& & 09:37:19 +08:00
现在的v2ex确实是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包括我),刚出校门或还没出校门的人更多。讨论问题的时候容易跑题,或者转牛角尖。或者心态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看了回帖以后就有种在发泄的感觉。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觉得你直接block或者隐藏就好了。不过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方法,我觉得常常跑题的“水”王或者水贴,应该控制一下比较好,要不然气氛很怪。尤其是问问题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出来东扯西拉,很搞笑。详情也可以参看我提问中的回帖内容 ,“很精彩”
& & 09:49:15 +08:00
。。。坚信V2EX肯定有搞BME的,坐等科普。。(╭|| ̄▽ ̄)╮楼主真的不用担心这个,楼上别人发给你论文这种有科学研究的结果你又不看。与其担心这个,不如少吃点中药对健康更有效。
& & 10:32:53 +08:00
@ 呵呵。我这叫大惊小怪?那您告诉我什么才是正常反应?@ 貌似我还没block过,觉得被block的人也会发一些自己受用的帖子,block了,就看不到了3次感谢,说明此贴是有意义的,这便足够了,我想任何一个话题总有捣乱的人。@ E文,看不懂,我不想又把话题扯到中西医上面去上面专家说了,做次X光胸透当于坐飞机从纽约到洛杉矶的一半,而知乎等网站的数据却是胸透一次大约1.1mSv ,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既然安全,丝毫不用在意,那请问上面的专家们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为何却有相关防护的规定?正是因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才会去制定相关规定。谁也难保医生每次都能很好的控制X光的时间,医生水平、不在状态等因素也会导致时间上的偏差。
& & 09:26:29 +08:00
@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正常反应的基础是理解没有产生过大的偏差。
& & 10:20:23 +08:00
楼主以为在网上读几篇资料就能抵过专业的系统学习了?除了吓坏自己之外没别的作用,中国的记者和民主斗士最擅长用这点来煽动群众了================================================================医生的忠告救了我的命
有一天,我觉得好象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我的病。  我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我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我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我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很想知道我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我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以外,我一身什么病都有!  我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我认为,我给医学提供了一个极有意义的条件:未来的医生——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认真的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我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开初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我一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我感到万分恐惧。最后我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我自己没找到它罢了……  我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我走出图书馆时,却完全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我决心去找自己的医生——我的老朋友。一进他家门,我就说:  “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我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我。我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我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他看了一眼,就退给我,说:  “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我很惊奇地望了他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  十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不要用你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  我照这样作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医生的忠告救了我的命。
& & 10:39:49 +08:00
@ 软件体积变大在正常不过的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你做胸透等可以不穿防护服,就这么简单。
& & 12:39:30 +08:00
@ 又不认真看帖了不是。体积增加正常,但体积大幅增加而功能几乎没增加才是怪事。算了,不继续送不认真看帖的人铜币了。
& & 20:29:00 +08:00
@ 现在稍微负责任一点的都会选择胸片吧…
& · & 2976 人在线 & 最高记录 3762 & · &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1 · 22ms · UTC 09:09 · PVG 17:09 · LAX 02:09 · JFK 05:09?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43种疾病筛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